年味的作文

时间:2024-02-18 20:47:40 好文 我要投稿

关于年味的作文(必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年味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年味的作文(必备)

关于年味的作文1

  近了,近了,更近了,期盼已久的年又到了。弹指间,20xx已悄然离去,人们慨叹岁月流逝的急却又期盼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六,小年已过,虽隔过年还有三四天的时间,可从人们忙碌的身影中,却读到了过年的味道。

  这不,从县城到乡下的大小街道,人影穿梭,人头攒动。也难怪,看看街面上的东西,怎不触动人们上街办年货的欲望呢?可以这么说,吃穿用度,无一所缺,无一所漏。单从视觉上,就让人应接不暇:红得耀眼的是辣椒、红枣、苹果……当然还有烫金的春联、从街头摆到街尾的红灯笼、牵动亿万国人心脏的中国结。红,不仅成为各色美食令人垂涎的颜色,也成了喜庆的象征被裁成各式衣物。红,点亮了千家万户的屋子,装扮了一座又一座热闹非凡的城市。在国人心里,红,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情怀。过年了,谁家不弄点红,那就没有 热闹,没有喜庆,没有年味。

  当然,其他的颜色也不甘示弱。这不,白得诱人的萝卜、豆腐、葱头、大白菜……哪一样不触动你的味蕾,哪一样不想让你在灶台上显露身手?

  还有那如翡翠欲滴的青菜、青花、各种调料……哪个忘得了这是过年,谁不想成为每家餐桌上的佳肴?

  年到了,就快到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哪怕赋闲一年的人们,都活动开来。捋起袖子,光起膀子,一个个掸尘的掸尘,扫地的`扫地,擦窗户的擦窗户。房前屋后,角角落落,哪一处也没落下,生怕没打扫干净,这年就没有味道了。

  杀年猪,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过了腊月二十后,这猪的嚎叫就没消停过。在家里,或是专设的杀猪台,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汉子,操着一口并不文明的胡话,忙碌着宰年猪。都说屠户“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会儿哪还分什么专业的屠户,老少爷们都成了屠户。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人人脸上绽放着花朵。“嗨,这毛打得差不多了,该开膛破肚了!”“赶紧的,把这肥肠炸上做晚饭菜!”对,这才是过年。忙碌这几天,该过年了。

  妇女们也没闲着,系起围裙,打扫收拾,洗菜淘米,浆洗衣物被褥,准备年夜饭……哪里闲着,年到了嘛。这不,最高兴的要数孩子了,过年的新衣服早就让大人给备下了。土里土气的不要,专找时尚名牌,过年了,父母们也少了平时的唠叨,图个开心嘛,有求必应!

  你呢,别闲着,也赶紧收拾吧,就快过年了!

关于年味的作文2

  又到一年的末尾,空气中开始弥漫着若有若无的年的味道。灯笼依旧挂,对联依旧贴,鞭炮依旧放。对于我来说,年味还是那充满了甜豆沙的汤圆。

  奶奶过年间是最歇不下来的人,可不,准备完了年货,又要开始包汤圆了。赤红的豆沙在洁白的碗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光泽,雪色的米粉被揉成了一大团。在微微熏黄的阳关下,奶奶斜倚在藤椅上,头上戴满了“金碎子”,全神贯注地包裹着汤圆。只见她双手揪下一块面团,慢慢地揉成了薄薄的面饼,一手托着,另一手从碗中挖出一勺的豆沙,把它按在面饼上,然后用勺子推成圆形后,双手快速地把它们搓成一体,整个汤圆就像个白玉球一样,看起来十分可爱。奶奶把成型的汤圆全都放入篮子里,一个个整齐有序,像一筐子高矮胖瘦都一样的士兵。奶奶似乎很陶醉于整个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眉头舒展,眼神都在迷离,嘴角上扬,深陷在一个个美好的回忆中无法自拔。

  下汤圆的时候,我们都会围在奶奶地身边,一个个扬起挂满笑容的脸,满怀期待地看着那“小胖子”跳入滚烫的开水中,嘴中好像都已经有了美妙的味道,甜蜜都快溢出来了。每当这时,奶奶都会挂着我们的鼻子,笑道:“看看你们这些小馋猫,等一等,汤圆马上就要出炉了!”可还是等不及的,就是在眼巴巴地望着那汤圆从坠下,到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绒花,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呢,肚子里更是有无数虫子在挠着痒痒,催人食欲。

  等到汤圆上桌时,就早已经等不及了。那小手拿着勺子,从大盘子中一下挖起便是两三个,眼睛牢牢地盯着碗,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别人抢走。冒冒失失便一口下去,烫烫烫!即使嘴皮子都被烫出了泡来,也不肯松口,只知道那软糯的面粉在口中慢慢化开,犹如雪花般,如此自然,如此香软,里面的豆沙自然是裹不住的,流的满口都是,甜到心中都酥了起来,却不腻,反而让人回味无穷。更妙的是那口中的余味,依旧甜甜的,还有一种温暖的味道,仿佛是奶奶身上的味道,也可能是包汤圆不小心把手中的余温也包了进去吧。

  年味,是那一碗汤圆,是汤圆中的浓浓豆沙,亦是奶奶的幸苦劳动,更是一年的团圆与温暖。

关于年味的作文3

  一轮高一紧张的高一学习后,惬意的寒假终于开始了。假前激动的地与同学讨论着这期盼已久的寒假该如何欢度打发,是出门旅游还是电子竞技,又或是订一个小目标长胖个十斤八斤的。后来等到假期开始,才发现与其干这些这个事,不如想看如何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天。

  我的亲人,基本都住在同一区域家的周围,根本无需坐个飞机火车去拜年的,家家户户走街串巷的拜年,欢声笑语中有着你我间浓浓的亲情。但这些并不是年味里的亲情,这些事情在平时随便串串门即可完成,没有半点年味在里面就更不是这过年多放的几天假期了。

  年底了,我所最想念的亲人不是过年寒暄聊天的亲戚,而啊!是我的姐姐!她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参加工作,只有年假才会回家。过年了,我终于等到了她的回来!我的姐姐啊。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读初中了,记忆中她是寄宿学校,只有年假她才会回家,所以对于关于她的美好记忆都是过年时留下的中的美好记忆,更少不了离别时的悲伤记忆却是泛滥……记忆中的一个下雪天,我想堆雪人儿,于是我兴冲冲的跑到她的房间,拉着她陪我去堆雪人,记忆中,她一只手端着一本书,另一只手在地上滚着雪球,一个大雪球,一个小雪球,将小雪球放在大雪球上就成了一个雪人。记忆中她带着我去看《魔戒》,晚上她再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陪伴着我在新一年的生活。

  今年她回来了,这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她给我补习英语,带我去看电影,和我的表兄弟们一起去爬山,去图书馆读书。和姐姐在一起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我才能够感受到这年中的快乐气氛,这浓浓的'年味。她来了,才是我的新年,新年才会快乐。在上次别离后我积攒了无数趣事要与她去讲,也只有她会听我去讲,只有她有耐心听我去讲,而别人却权当我是个傻子……而我那些"发明"只不过是个小朋友的胡闹罢了。

  不知不觉初六到了,她就要走了。下午三点的火车,二点出发……我中午吃了饭特意没去午睡只为和她道个别。我在房里想着我们之前的别离,眼泪不觉落下,我的姐姐站在我的背后,微笑对我说:"再见了!″她的笑容是多么温暖,不知不觉,我的眼泪流出来了,啊,我亲爱的姐姐,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你一面呢!

关于年味的作文4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咖啡色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付出,由衷祝福。分寿桃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亲情友情。家乡过年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旅途。可家乡热闹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年味最浓!

关于年味的作文5

  忙活了一整天,我躺在床上,随手打开收音机,耳边传来一阵轻柔的歌声:“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这是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此刻,它又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一阵微风吹过,略带着一些寒冷,但我不怕冷,我要乘着它,飘过海,飘过江,飘到江西,飘回家乡,踏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

  家乡的明月知道我回来了,她更加卖力地散发着皎洁的光芒;家乡的风知道我回来了,她变得更温柔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绕着我欢快地旋转,仿佛在咿咿呀呀地说些什么。我侧耳倾听,哦,原来是村子里的老人略带嘶哑的祝福声,年轻人真诚的祷告声,还有儿童欢乐的嬉笑声……

  此时,家家户户门前已张灯结彩,一幅幅春联,一对对大红灯笼,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财源广进。望着这些,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涌了出来。

  只见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我看得更清楚了——炊烟如牛乳般,倾泻在村庄旁的那几棵杨柳上,之后,又聚集在一起。有时像一只只小猪,在柳树下安静地打盹;有时又像一只只小鸡,欢快地在村子里嬉笑打闹。我刚想靠近它,它却像一个害羞的姑娘躲开了。此时,触景伤情,我的.眼泪竟不听话地流了下来。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家家户户都开始吃团圆饭了。我知道,在今晚的菜中,有一道菜是绝对不会少的,因为我已经闻到了那浓浓的鱼香,其中还夹杂着些许辣味,那就是香辣鱼。家乡的人喜欢吃鱼,不仅是因为我们伴着盱江而生,还因为“鱼”与“余”谐音,它寄寓着家乡人的希望,它象征着年年有余。

  是啊,年年有余呀!看,这块土地上的变化多大呀!那一排排小楼房已替代了低矮的茅草房,那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已替代了那又窄又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不少人家的楼房下还停放着大大小小的轿车呢……

  我猛然睁开眼,发现自己仍躺在床上,但脸上却早已泪水迷蒙。泪水流进口中,竟是酸酸的、涩涩的、苦苦的。我知道,这就是我思念已久的家乡的年味。我该满足了,因为在梦里,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特殊年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6

  小巷子一直延伸至尽头,整条街上也只有几个黄色的共享单车,往日里热闹而又繁忙的小街,今天格外的安静。我们几个人踏着小街的石板,静静地,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噪声,似乎开始有些害怕。我们很想打破这静得吓人的夜晚,可这街实在是空空如也。我们几个人向前走了许久,我加快了脚步,忽然间我猛地抬头一看,才看见前方静静的挂着一幅库斯木撒,孜莫格尼,祝彝族年同学新年快乐这样的横幅。我懂得往日里热闹而又繁忙的小街沉默的缘由了。

  天拉下了它那黑色帷幕,似乎一下子把世界带到了黑色的空间。我们急忙走进了校园,在平常的工作日里是充满欢笑的,但是忽然间操场上花坛边甚至整个校园都是死气沉沉的,失去了往日鸟语花香的活力。我们走进了教室,开始学习,虽人坐在充满良好的氛围的教室,但心不知道早已飞到那里去了。

  今年我们流落他乡,把他乡当作故乡。因回不到家而惆怅,心里早已空落落的。没有离开家乡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家乡的'思念。在家乡我们从末感到寂寞,远离家乡了才懂得什么是故乡,知道了家乡一直是我们情感的载体。我觉得一个人远离了故乡就好比在满满大海上行驶的帆船失去了方向,随时都会偏离目标。故乡在我们的心中具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地位,因为它指引着我们,友持鼓励着我们。

  故乡永远住在我们的心里,成了心中不可磨灭的一幅稀奇的画,就如同灵魂跟随着我们。可我觉得现在错过了几年的彝族年,可不要急。我的朋友鼓励的对我说一个彝族年算什么,即使错过了,以后还有更多的等着你,虽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会立即给你想要的一切,但可以让你逐渐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一种人。所以不要多想。我不希望有人选择我是因为我的好,我需要有人看见我的不好,而仍旧想要我。

  奋斗的年纪失去一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是进步的标准。虽脚下失去你现在很想得到的东西,但失去的同时也以另一种很好的方式得到,我坚信有失必有得。记住我们不负青春,青春终将不负我们。我们不负生命,生命终将不负我们。

关于年味的作文7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过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纪录片了吧,在今天上映的《舌尖上的年味》相信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来得及看吧。那么今天我就向你们讲述一下我家舌尖上的年味吧。

  在新年的时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做饺子,今天我决定我也要参与其中。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大师手法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就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8

  现在年,已经没有了当年浓郁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是,来人不少,送礼不少,待时间很短,说话很少,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感觉就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

  刘少棠在《本命年回想》中写过年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唯一目。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年货搬回家。超市里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一只未熟透苹果,吃起来酸涩涩。

  还是以前小时候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有讲不完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氛围里才有真正“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关于年味的作文9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是一个团结的节日,在外工作的人再忙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过年。

  为了迎接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贴新联、挂红灯笼。走在街上,你会看见满大街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忙着采购年货的人们。

  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人都会早早起床,大人们开始为团年饭的食材忙碌,小孩子们则无忧无虑玩笑,每一扇明亮的窗户飞出一窜窜热闹的欢笑声。

  今年我们在外婆家过年,一大早,我就被外公外婆的“过年咯”声音叫醒,一骨碌爬起来,外公外婆笑得满脸褶子:乖乖起床啦?新年快乐哦!我也忙不迭地向他们二老道新年快乐。洗嗽完毕,走进厨房,看见大人们都在厨房包饺子,饺子可是我的最爱啊。

  外公家后院有个池塘,池塘中常常有鱼儿游戈,我和妹妹拿着小鱼网,不顾大人劝告,飞快地来到池塘边玩耍。站在光滑的鹅卵石上,撒下一把鱼食,红色的小鱼儿喜洋洋地大口大口吞食,惬意极了。偶尔有条银色的小鱼游过,妹妹便抄起鱼网,脚弓着,全力一扑……结果没捞着还差点一个趔趄摔入水里,逗得我和妹妹哈哈大笑。溅起的水珠,落在旁边的老梅花树上,晶莹的.水珠就像镶嵌在散发着沁香的梅花花瓣上的钻石,成了一道煞是好看的风景。

  回到家,外公外婆在厨房做着年夜饭,一边做饭一边有说有笑,外公有时放开嗓子高唱一首,赢得一片掌声。客厅里,舅舅舅妈嗑着瓜子,听着爸爸妈妈说着爆笑家常,每个人脸上喜气洋洋。不知不觉中,妹妹激动的一声“吃饭啦”,才发觉饭桌上已是摆满了外公外婆的拿手佳肴,红烧肉,炸鸡腿,水煮鱼,沙拉以及我最爱的青椒爆香五花肉……色香味俱全,光看我就已是垂延三尺了。一开饭,我便迫不及待地端起一杯芒果汁,装模作样地用力咳了咳:'咳咳……我今天荣幸站在这,祝大家狗年旺旺旺!"都家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他们也纷纷送出祝福并递出了闪亮亮的红包!话语声,碰杯声,欢笑声……声声悦耳动听,组成了欢乐交响曲。

  神圣的8:00到来,大家拿好零食,坐在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晚,我想:过年这不光光是游玩的乐趣,花儿的清香,家人的温暖与故乡的水土,要把他们结合起来……

  年味,就是团聚的味道。

关于年味的作文10

  烟花依旧那么绚丽,鞭炮依旧那么响亮。随着一声声鞭炮声,我们送走了20xx,20xx也就接踵而至。

  “二十五,担萝卜,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杀阎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过大年。”每当小朋友们充满期待的唱起这首童谣时,新年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大人们一如既往的忙碌了起来,忙着快马加鞭地采购各种菜肴。过年全家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年三十大家都开始忙着准备年夜饭了。厨房里炊烟袅袅,锅盖也迫不及待的在跳着欢快的舞蹈,看姑姑手起刀落,萝卜变成一块块,手一扬,萝卜落入平底锅的怀抱,顷刻变成了香气四溢的炖萝卜。鸡鸭鱼肉也像萝卜一样变成了一道道美食。菜肴上撒点葱花,放点油,鲜香四溢。一会儿的饭桌上,锅碗瓢盆中满是鸡鸭鱼肉,琳琅满目,而炖萝卜在一桌肉菜中分外醒目。窗外,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响声,一团彩球在黑暗中快速上升着,留下一道烟痕,随后在空中绽放开来,天空瞬间变得五光十色,绚丽无比,好像变成了一个大花园。除夕的夜晚,变得如同白昼。但在短短的一瞬间,花儿就枯萎了,但它留下的,是永恒的美丽。

  除夕这一天,街上却出现了少有的宁静。商铺大多数都紧闭店门,余下一两家开门的店子也是在匆匆忙忙地清着东西,即将打烊,准备回家过年去。但所有的店门不约而同无一例外的贴上了春联。街上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只有那些小孩手中拿着烟花在追逐着,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家每户的窗上都贴满了大大的福字,门上贴好了春联,处处是年的味道。

  有人说:“炊烟袅袅,家的味道。分外妖娆,冬的味道。天荒地老,爱的`味道。喜上眉梢,笑的味道。两肋插刀,情的味道。美酒佳肴,年的味道。”年,是那么美好。古人也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在人们心中,总是那么重要。

  外面,烟花灿烂,闻着鞭炮味儿,我突然觉得,空气中是满满的年味儿。除夕,是最忙碌的假期,也是最快乐的假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一年,除夕都是如此的快乐。

关于年味的作文11

  年味,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那份不可割舍的情感,是对每个在异乡的游子的呼唤,是每个家庭难得的相聚。年味,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

  今年过年回到许久没回的老家。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乡村的那份宁静和安详。今天过年,对今天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上午,全家一起大扫除。连一向顽皮的弟弟也认真的拿着扫把在扫楼梯。爸爸正拿着拖把在拖地板。原本沾满灰尘的地板变得焕然一新。爸爸摸把汗水,看着干净的地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妈妈和奶奶在拿着抹布抹瓷砖,豆大的汗珠从她们的头上滴下却毫无感觉。爷爷和我则拿着扫把在扫地,厨房,客厅,卧室,都要扫干净。尽管是冬日,汗水却也是止不住的流。一家人虽然一起搞大扫除很累,但没有一个人真正觉得累,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是幸福快乐的。

  下午,爸爸开车带我和爷爷,弟弟去族坟祭祖。来族坟的次数一年中只有一次。尽管来的次数少,但每次来这,我都感觉有个声音在呼唤我。内心总会有某种悸动,在催动我的双腿迈步向前。曾经我一直没有搞懂这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是血脉的力量,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和那里长眠的先辈一样的血。这是来自骨子里的对先辈的缅怀。走进族坟,爷爷手里拿着纸钱香烛,来到一座古老的坟前,指着对我说道:“你不是要看族谱吗,这是我的祖公,到你们这代,不知道要叫什么了。”我走近仔细端详,古老的字体虽然用眼睛看看不懂,但用心去看,我感到这上面的字是多么亲切,多么自然。用心去看,我看懂了,这是祖先最后留给子孙的礼物,这是一份只有用心才能读懂的礼物,让我们可以追忆过去,读懂自己的来历,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让自己在百年之后有一个归根之处。

  除夕夜晚,一张圆圆的桌子坐满了人,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就今晚能好好放松休息,圆桌上正中央是一整只鸡,意味吉祥如意。旁边摆着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年迈的爷爷奶奶忙着给一年在外奔波忙碌的`爸爸妈妈夹菜,这里一只鸡腿,那里一块鱼肉。不一会儿,老爸老妈的碗里已是满满的菜。我想,碗里是满的,心里的温暖也是暖的。

  年味,是家乡的味道;年味是家人团聚的味道;年味是对归根的向往;年味,更是亲情的温暖。

关于年味的作文12

  今年寒假,我到外婆家去了。我想在这乡村中体会体会城市中没有的“年味”。

  噼里啪啦过大年

  要说这最浓的年味,要数放鞭炮了。在城市里都严禁放炮,可在这乡村就能随心所欲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时听到一家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家也有那种长条的、包着红纸的,一过年每家每户都得买好几大卷。

  除了这些,就是属于我们小孩子的鞭炮了。一大早上就拿着钱包,一脸欢喜地往小店里跑。回家时手上已是多了个红袋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炮火,再捏捏钱包,空空如也了。我们小孩最喜欢的炮就是花炮了。晚上,把袋子拿上,再点根香就可以了。把引线一点,捂住耳朵赶快跑。引线燃完后,炮就转圈,还喷烟花,越转越快,像一个风火轮。我最喜欢的炮就数冲天花炮了,一个个冲上天,“啪”地一下在空中炸开,如同在黑幕中盛开的'鲜花。落下时,又像一颗颗美丽的流星。

  这炮竹,是我心中最浓的年味。

  拜年

  春节最著名的习俗就是“拜年”吧!可外婆家的拜年跟别的地方另有不同。

  在外婆家,除了在家里面给父母和长辈拜年,大年初一早上,村里的孩子和大人都会成群结队地绕着村子,给每家每户拜年。村子里每家人都要准备好瓜子、糖果迎接来的客人。到一家坐下来,吃点瓜子喝杯茶,拿点糖。聊一聊,便起身走,然后到下一家。每当串一圈回家,口袋塞得满满的,一掏出来,简直是“糖山”。

  贴对联

  贴对联这其中的年味就在笔墨间了吧!我们村的对联可不是买的。一条条红纸整齐地裁下来,倒好墨,洗好毛笔,蘸好浓墨,大笔一挥。一幅漂亮的对联就写好了,再平整地贴在门口,简直可以说美极了!今年外婆家的对联是爸爸写的,写完后,对着他的“杰作”一阵猛拍。哈哈哈!看把他乐的。

  年夜饭

  饭里那浓浓的年味,我直到今天还难以忘怀。“哇”,我一大老远就闻到味了!我一边叫,一边跑进厨房。一道道菜端上来了,哇!真是鸡鸭鱼肉一样不少。金灿灿的鸡肉,香气四溢的酱血鸭,大块的猪蹄……,在这情味浓浓的饭里包含着一家人的亲情,包含着浓郁的年味,夹杂着新年的团圆。

  年味,是快乐的味道;年味,是团圆的味道;年味,是喜庆的味道;年味,更是温暖的味道。这噼里啪啦的炮火,这亲情的拜年,传统的贴春联,香喷喷的年夜饭不算年味吗?

关于年味的作文13

  “年味”是什么?是窗外炫丽多彩的烟花;是门上的对联;是桌上冒着腾腾热气的年夜饭;也是家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记忆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小时候心中最美好的期盼。“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正如童谣里说的,一到过年我们小孩是很馋的,而我们最馋的就是这最能体现“年味”的年夜饭。

  年夜饭是一个很诱惑传统的春节习俗,从古到今有多少人为了与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从四面八方翻山越水,历尽辛苦赶回家乡。年夜饭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吃的,但是长辈们从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年夜饭可是十分丰盛的,其中也很有讲究。在我们家鱼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因为它有着“年年有余”的寓意,除此之外还会有肉丸象征着团圆,饺子象征着元宝等等。三十晚上一大家子围着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吃得真叫一个热闹。晚辈给长辈敬酒说些祝福的话语,大伙儿说着一年的收获和趣事,年夜饭充满着一片祥和及热闹的浓浓“年味”!

  过年,我们家还有一项保持了很多年的习俗就是贴春联。早在几天前置办年货的清单中,我和妈妈必定会选一幅表达和谐吉祥,寓意满满的春联。贴春联,妈妈先是把头一年的春联撕掉,然后拿抹布认真的把门上的灰尘抹干净,接着就是我和妈妈合力贴春联。妈妈把春联放在门上比对好,我再按住春联固定不动,妈妈这时就拿胶带贴好我固定住的.春联。每每这时,我和妈妈都有说有笑把对来年的愿望和期盼都融入到了春联中。

  过大年的晚上,一大家子都坐在客厅看着电视里的文艺节目,耳边时不时传来窗外烟花爆竹声,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着一桌子的零食吃个不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习俗渐渐消失,比方说发红包就变成了手机上发红包,抢红包,拜年送祝福就成了手机上发送祝福语。大家坐在一起人手一部手机发着祝福的信息,抢着红包,玩着手机游戏。现在很多人感到“年味”变淡了,我觉得想要让“年味”变浓,我们要学会放下手中的一小块世界,抬头走进大家的心灵世界。

  不管怎么变,只要你眼睛认真去看,用心去感受,“年味”始终都在。在这里我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关于年味的作文14

  最喜欢过年味道。快到新年时,那热热闹闹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满为患。最拥挤,就是各家大大小小超市了,全是采购年货人,商店里各类物品都供不应求,超市老板往往会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采购人还是络绎不绝。

  每到过年,奶奶最喜欢往超市跑,有事没事就跑去转转,就喜欢那热闹气氛。奶奶手提一只竹篮子,在超市转悠,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张广告纸“年货大减价”,在精打细算一阵子后,便跟着人流,一会儿就装了一篮子东西提回家。我总忍不住,东翻翻,西找找,一袋子零食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第二天,拿回来都是些鱼啊,肉啊。第三天,就都是包装精美礼品,什么红酒啊,广柑啊,盐水鸭之类。第四天,我眼前一亮,都是一些非常喜庆小玩意,红底金字福字帖,可爱玩具小金牛和小红牛,大红色灯笼,塑料爆竹,春联,金牛剪纸,中国结等等一堆好东西。这下我可乐坏了,马上忙活起来:窗子上贴上金牛剪纸,马上就觉得家里又多了份喜庆;大门上贴上倒福字和春联,我脸上也是喜洋洋;书桌上摆上一对小牛,书架上挂着一串爆竹;连晾衣架也被我挂上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家里,马上有了“年味儿”,我嘴里也轻轻哼着那支小曲儿《你最牛》。

  和家人逛街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新店开张,都挂上了灯笼,贴上福字贴,一片热闹红色。往往那灯笼上都写着几个金字: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大街上,来来往往行人也让我感受到了即将过年了。瞧,那边一位年轻阿姨身穿大红底,金色花纹旗袍,戴着中国结式样耳环,手提一个小巧玲珑红包,无不为这即将来临新年增了份光彩。这被染红大街,更是年味儿十足。

  饭店这段日子生意也格外兴隆,请客吃饭大出血已经是家常便饭,饭店天天爆满,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大过年,年夜饭尤为重要,儿女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趟家,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含糊,找一家好饭店,办得热热闹闹,那是在所难免。要订好饭店,还得抓紧时间,晚了,就只能在家里吃了,有些人甚至几个月前就订好位置了。在爆满饭店里,那花样百出菜名,如“五福临门”、“牛气冲天”等,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深深“年味儿”。

  “年味儿”是过年不可缺少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关于年味的作文15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围坐在桌前晚辈向长辈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孩子对压岁钱的那种盼望;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那股幽香;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是年味。

  而如今,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孩子还是那么的盼望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的忙碌;而我走在烟火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还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择,也没有那么热热闹闹地吃着丰盛的团圆饭,虽然简朴,但总是那么地有滋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变淡。现在,生活好了,要吃什么每天都有,也不用天天掰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们过年最期待的事便是拿压岁钱,即使那个时候人们都不富裕,每个人给一分、五分、一角、两角,积起来的几元钱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而现在,虽然还是像往常一样盼望着有压岁钱,但红包里往往都是一百、二百,甚至五百到一千,而我们却总还嫌不够,随随便便就花掉了。

  从前,大年三十,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边说说笑笑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了更多的选择,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提供给大家十几寸的黑白电视,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从前,人们老想到大城市里去过年,图的.是大城市里的繁华热闹;而现在,人们都纷纷往乡下跑,只因为乡下才有最纯正的年味。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吃年夜饭,这些习俗虽然还没有在城市中隐没,但现在的气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热烈了。

  现代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让他们感觉天天都像是在过年,年味便不那么浓了。而他们的精力更多的崇尚过“洋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在过洋节的同时却淡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在刚过完的元宵节,在我看来是有史以来最为热闹,最为重视的一次。那是因为它和情人节是在同一个日子,所以呢,人们都当时在过情人节,只有少数人会记得这个日子是元宵节。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