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全文

时间:2023-12-19 00:26: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贺新郎全文

贺新郎全文1

  [宋]赵闻礼

  池馆收新雨。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碎影落、仙盘秋露。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孤枕掩,残灯炷。

  练囊不照诗人苦。夜沈沈、拍手相亲,騃儿痴女。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竞戏踏、金钗双股。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同磷火。偏秋圃。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游扬州隋故院所作。

  上片可分为两个层次,各有五句。第一个层次先以“池馆收新雨”写出地点和天气。后以“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四句写池馆萤火。“耿”字,乃明亮、照亮之意。

  “疏户”,指有漏隙的门。“入夜”一句,由李嘉《萤》诗的“夜风吹不灭”演化而来,“微茫”二字则是模糊不清之貌。“炷”,即灯芯。夏末秋初的夜晚,一场新雨过后,池边馆舍极为清冷而寂静。此刻,隐伏着的萤火虫开始活动起来,萤光闪闪,照亮了池边幽暗的草丛,接着飞上夜空,流光点点,渐近疏户却又向远处飞去,只见那风吹不灭的清冷光焰,熠熠荧荧,在夜色深处变得愈益模糊起来。随着萤火的远逝,词人在追寻中也在遐想,物境是凄清寂静的,心境则是幽索哀婉的,暗中蕴藏着一股感情的寒流。所以接下去第二个层次的五句,连用两事,写了:“碎影落、仙盘秋露。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孤枕掩,残灯炷。”其中的“仙盘”,指仙人承露盘。“漏”,乃指漏刻,亦称漏壶,为古代计时之器。“漏断”,指夜漏已尽天色将明。“长门”,指长门宫,历史上的仙盘秋露、长门孤泪同写萤火并无联系,但前者加上“碎影落”,后者加上“空照泪”,便点化成与萤火相关的事情。所以当词人仰望夜空,看“冷焰微茫暗度”的时候,他好象看到那秋夜的流萤,点点碎影映入了仙盘秋露,又仿佛见到它飞绕在长门宫中,照着陈皇后的满脸泪痕。在清冷的长门宫里,陈皇后衣衫单薄,心境悲苦,即使有流萤映竹,清光映照的清幽景色,也无心观赏,只能在漫漫长夜中独自哀愁。在这五句中,词人由眼前的流萤回追溯过去,虚实结合,不但丰富了咏萤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这首词的品味。

  词的下片也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前六句:“练囊不照诗人苦。夜沉沉、拍手相亲,騃儿痴女。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竞戏踏、金钗双股。”说明词人深夜作诗及騃儿痴女嬉戏玩耍的情景。第一句暗用车胤囊萤读书典故。“练囊”,是以素色熟丝织成的萤囊。第三句的“騃儿痴女”,指天真幼稚或迷于情爱的少男少女。第四句的“罗扇”,是以丝绢制成的小扇,化用杜牧“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意。第五句的“风廊”,即通风长廊。第六句是以“戏踏金钗”暗中引比荆楚一带端午节戏踏百草的游戏。从词的思路上看,这里说的“练囊不照”跟前面说的.“长门空照”,暗中相合,都是物性与人情难通的意思。夜深了,微弱的萤火只能给词人带来一点亮光,却不能照亮出他苦吟的心境。拍手相亲的騃儿痴女忽然搅断了在黑夜里冥思苦想的词人的思绪。他们不像词人那样愁苦,而是快乐地在栏杆外拿着轻巧的罗扇追赶流萤,一次次地向池馆窗前扑来。风廊里又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他们竟然别出心裁,把双股金钗丢去地上,模仿踏百草的游戏,争着戏踏。这一幕幕地闹剧,可爱可笑而又让人发恼。可是词人似乎并不责怪,只是像素描一样,淡淡写来。大概是騃儿痴女的天真灵性唤醒了他逝去已久的童心,故以轻松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幸福快乐、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以章法而论,小儿女的嬉戏只是一段穿插,词人所要表现的是咏萤怀古,所以经过一番推挽,调转词笔续写出第二个层次的四句:“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同燐火,遍秋圃。”其中的“故苑”,本指洛阳的萤苑。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晚游山之际将其放掉,荧光照遍了整个山谷。“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杜牧《扬州》)自此皆以放萤为扬州事典。“隋宫,指炀帝在江都西北所建的隋苑。这里以萤苑为扬州事并与隋宫合而为一。“怅”,乃领格字,领起末结两句。以上四句,词人将怀古揉入景物描写,情景结合,写得极为凄迷哀婉。当年的隋苑,放萤数斛,成千上万,光遍岩谷,极尽观赏的乐趣。如今,那赏心悦目的场面早已烟消云散了。词人说“悲旧赏”,是古今对比所产生的情绪,也是本词感情基调。在悲凉之中,他感叹万千,以致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因以“怅”字领起,中间再以“同”字勾紧,最后又以“遍”字奋力重拍,写下了“怅寒芜衰草隋宫路。同燐火,遍秋圃”。繁华隋宫,如今荒径败草,燐火冷焰,严寒凄凉,冷落不堪。这三句是全词的重点句,笔力严厉深刻,充分揭示出咏萤怀古的主题,在描绘这些景物时,词人的感情很复杂。既有对隋宫故苑衰败的惆怅,也有对隋炀帝不恤民力而最终身亡国灭的感叹。寓意深远而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词,以咏萤为题,往事与实景结合,以騃儿痴女穿插其中,古今往复,纵横交错,始终围绕着萤火。这首词主题突出而内容广博,思路活泼,跌宕起伏,有其独特之处,作者用典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运用自如,已达到艺术上的佳境。

贺新郎全文2

  原文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①,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②。马上琵琶关塞黑③。更长门④、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⑤。向河梁⑥、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⑦。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⑧,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

  ①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②未抵:比不上。

  ③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事。

  ④“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⑤将军:指汉武帝时李陵。

  ⑥“向河梁”句:指李陵别苏武事。

  ⑦“易水”句:《史记?刺客列传》中易水送别之事。

  ⑧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事。

  赏析

  此词是送别其族弟茂嘉之作。用历史上五个生死离别之事以突出自己与茂嘉别离的沉痛。词开头便用“鹈鴂”、“鹧鸪”、“杜鹃”三种禽鸟悲啼,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最后又用“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作照应,并且让三种鸟啼进行对比,增浓了悲剧色彩。最后以“谁共我,醉明月”作结,将鸟与古人之悲,尽集于一身,从而使得别弟之痛,无以复加。

贺新郎全文3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①。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②。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③,想沉香亭北繁华歇④,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

  ①辽阳:此泛指北方。

  ②《梁州》:曲名。

  ③贺老:指唐贺怀智,善弹琵琶。

  ④沉香亭:用沉香木做的亭子。

  [赏析]

  这首词借唐玄宗年间有关琵琶和音乐的典故,抒写北宋沦亡之悲,讥讽南宋小朝廷耽于安乐。“开元霓裳曲罢”喻北宋灭亡;“浔阳江头客”喻指南迁遗民;昭君“出塞”指二圣守北;“辽阳”“音尘绝”指北方与南方断绝来往;“推手”“却手”本为琵琶术语,这里暗说朝廷主战、主和犹疑未定;“千古事、云飞烟灭”是说北伐无望;“繁华歇”给南宋王朝提出警告。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

贺新郎全文4

  [宋]辛弃疾

  甚矣我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注释】

  ①此罢居瓢泉之作。邑:指铅山县邑。仆:自我谦称。此词:指《贺新郎》词调。停云:停云堂。意:猜度,料想。援例:依照前例。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庶几:差不多。渊明思亲友:晋代陶潜有《停云》诗四首,自谓是“思亲友”之作。词为停云山水而赋,更仿渊明《停云》诗意,颇类词中《停云》。“交游零落”,点明思友题旨。“白发”应“甚衰”,“一笑”自含悲凉。以下引青山为知音,曲笔传意。换头自况渊明风味,谓渊明为知酒之妙理者。继之抨击江左“清流”,实借古讽今。由今而念及国事身世,悲愤不禁,遂生“叫起风云”狂态。无奈古人无由见吾狂,而今人知我者,也不过“二三子”而已。

  ②“甚矣”三句:谓己十分衰老,感叹生平交游所剩无几。甚矣吾衰矣:《论语·述而》记孔子语:“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③“白发”两句:岁月蹉跎,白发徒长;今日万事,惟一笑了之。白发空垂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写愁之长。空:徒自,白白地。

  ④“问何物”句:设问,而今什么东西能博得你的喜爱。能令公喜:《世说新语·宠礼篇》称王恂、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桓温所赏识。荆州时语谓此二人“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辛词借用此语。

  ⑤妩媚:形容青山秀丽美好。按:此处借用唐太宗赞赏魏征语:“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新唐书·魏征传》)应如是:应该也是如此。

  ⑥“一尊”三句:我现时对酒思友的情绪,想必正与当年陶潜写《停云》诗时相仿。一尊搔首东窗里:化用陶潜的《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搔首:挠头,烦急貌。就:成。

  ⑦“江左”两句:当年江左的名士,以酣酒而求名利,哪里真知酒中的妙理。江左沉酣求名者:指南朝的那些纵酒放浪的名士清流。苏轼《和陶潜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江左:长江以东。晋室南渡,东晋及宋、齐、梁、陈相继建都金陵,占领江左一带,史称南朝。浊醪(láo牢):浊酒。

  ⑧云飞风起:暗用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的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⑨“不恨”两句:袭用南朝张融语:“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南史·张融传》)狂:指愤世嫉俗的狂态。

  ⑩“知我者”两句:真知我心者,二三子而已。二三子:借用孔子对其学生的称谓,指少数几个知心朋友。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贺新郎全文5

  [宋]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翻溪未遇,传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是作者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的,抒发了作者忠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严厉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政治腐败和不图恢复的现状,同时对其偏安一隅深感忧愿。

  “一勺西湖水”,起句点题。一勺,比喻西湖范围小,溶量浅。然而这一弯湖水,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屏障。为加强语气,作者连用“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两个排比句,犀利揭露南宋历朝君王固循保守腐朽生活。“一勺”与“百年”形成了数字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从北宋亡国的事实引出沉痛教训,语气转为忧郁,如同在哭泣。洛阳是北宋的西京,城市繁荣,有各种奇花异石、园林胜景,它的兴废,标志着天下的治乱盛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废兴。”“高亭大榭,烟水焚燎,化而为灰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本词回首洛阳花石尽”好像化用此语而影射北宋末年的历史。徽宗赵佶为建造寿出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带收取奇花异石,扰乱百姓,直接引发方腊起义,最后,金兵终于灭掉北宋王朝,故都沦陷。作者有感于此,眺望北方,洛阳花石已化为灰烬,汴京宫殿亦已成为黍离之地,淹没于迷茫烟雾之中,岁月渐久,南渡君臣也已将它遗忘。“回首”二句通过回忆和想象“洛阳花石”和“黍离之地”,盛衰互相对比,抚今追昔,讽刺意义已十分明显,“更不复,新亭堕泪”“更不复”三字领起,递进一层,由微婉的讽刺转而直接抨击现实。繁华的故都已荒败不堪,南渡君臣又不思收复,甚至没有一个空发感叹的人存在!作者内心的悲愤再也压抑不住,语调也由抑郁低沉转为亢奋激越。“簇乐红妆摇画舫”,指的是湖上笙簧竞奏仕女混杂寻欢作乐景象。面对这种场面,作者禁不住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的誓言犹萦绕在耳边,可眼前满载“簇乐红妆”的西湖画舫中,却不能找到他的身影,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纸醉全迷的生活,因此作者禁不住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悲愤填膺的呼声。

  以上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愤苦闷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评论时事。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三句表明作者立志救国的凌云壮志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愿望。澄清志,见《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充分表现作者欲挽狂澜、澄清中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磻溪未遇”和“傅岩未起”,分别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重用傅说的典故,指明必须大力起用贤才才能振兴国运,谋图规复,“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一江而已”两句,回答结合,腐败不堪的南宋王朝不懂得依靠人力而只想倚仗长江天险,这种盲目求安的心理,给予辛辣的讽刺。“衣带”指的是长江之狭窄不足凭借。“便都道、江神堪恃”是对一班昏庸君臣亡国论调的揶揄讽刺之词。最后,“借问”几句,笔锋一转,对士大夫中不问国事的风气也作了尖锐的`批评。南宋国力衰弱,朝廷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却一味寄情于山水,对国事不闻不问,也加剧了社会政治的危机。孤山林处士,指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他隐居在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一生不做官。他生当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达,可以说是清高的表现。但南宋后期国家危机四伏,这班士大夫却以忘却国事互相标榜,这无疑是消极逃避责任的表现,因此难怪作者要发出“天下事,可知矣”如此沉重的感慨了。联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几时洗”,可见作者内心的忧愤之情!这首词不遗余力地抨击当时苟安之风,词中多用设问和感叹句,形式多样作者或通过对比提问,如“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如:“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通过发问表感慨,如:“千古恨,几时洗”。此词语言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这是辛氏词人“以文为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此词总起来看,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陈政事书》。

贺新郎全文6

  []李玉

  篆缕销金鼎。醉沈沈、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栏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沈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注释】

  ①篆缕:香烟上升如线,又如篆字。金鼎:香炉。

  ②糁(sǎn):飘散。

  ③滞(tì):困扰;纠缠不清。

  ④忺(xiān):高兴;适意;欲。

  a评释b这是一首春闺怀人之作。上片对景怀人。暮春时节,杨花糁径,春透残红。

  睹物思人,情不自禁。下片写别后相思。断鸿难倩,归期无定,江南旧事,不堪重省。

  “枉教人立尽梧桐影”,传达出盼归之情,深挚缠绵。全词由室内写到室外,由自己写

  到对方。风流蕴藉,绮丽多姿。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集》:上有芳草生王孙游之思,下又是银瓶欲断绝之意。

  黄昇《花庵词选》:李君词虽不多见,然风流蕴藉,尽此篇矣。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李君止一词,风情耿耿。

  黄蓼园《蓼园词选》:幽秀中自饶隽旨。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绮丽风华,情韵并盛,允推名作。

  李玉词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黄昇云:“风流蕴藉,尽此篇矣”(《花庵词选》)。

  铜炉里的香烟,缭绕上升,盘旋似篆文,这时候已经消散;庭院里树木的阴影转过了正午所在位置,也就是刘禹锡《池亭》诗所写的“日午树阴正”,而稍稍往东偏斜了。这几句描绘的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所感。开头三句已充分刻画了“画堂人静”。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宁静,人不会对炉中升起的香烟那么注视,看出它升起后的形态变化以至于散灭;对庭中树木阴影的“转午”,也不会感觉得出来。身在如此的环境中,她在想些什么呢?下句才透出一些消息:“芳草王孙知何处?”这里是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句意,表明“她”是在怀念远人。“惟有杨花糁径”点明此时是杨花飘飞的暮春天气。她的情,如山涧小溪,水流缓慢,与那静悄悄的环境,很是和谐。不过从“杨花糁径”看,这春光已是“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了。“惟有”二字又表明路上只有杨花,并无他所盼望的归人。她的`愁绪从中轻轻地流漾出来了。

  “渐玉枕、腾腾春醒”。从方才的“醉沉沉”而仍有所感觉来看,她依依而睡并不久。“腾腾春醒”这句话说的是醒后懒散的情态,与“醉沉沉”上下照应。彼时即有“芳草王孙知何处”之感,现在梦破春醒,这种感觉岂不更深?感情的潮水将在她的心里掀起更大波澜,也许还是“醉沉沉”的好。“帘外残红春已透”,加上前面的“杨花糁径”,为什么接连不断地重复春天的归去呢?春老花残,闺中人敏锐地感觉自己的青春将逝,红颜将老。从这些看似写景的反复描述中,可以看出正渗透着人的感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这几句的“景中情”完全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地步。

  “镇无聊、殢酒厌厌病”。前面的景物描绘无不寓有一个“情”字,到此句便写出女主人公残春时节的心情。这句词中的“镇”作“长”的解。这句话说的是长日情思无聊,故缠绵于酒,借以消愁。刘过《贺新郎》词曰:“人道愁来须殢酒”,就是这种状态了。结果是愁未能消,反而因酒致病,精神不振。“云鬓乱,未忺整”,说的是没有好心情去梳理零乱的鬓发。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更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之意。因“无聊”而“殢酒”,因酒而“厌厌病”,因病而懒妆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春去而人不归引起。词写到这里,已由外部描写隐约透露出人物的内心。

  下阕,则完全转入女主人公自我抒情了。“江南旧事休重省”,这句劈空而来,一下启开了女主公人的心扉。那“江南旧事”,也许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温馨岁月吧,如今却是“休重省”了。是真的不愿“重省”么,还是“省”也无用,故作决绝语呢?正是这一个“休”字蕴含着说不尽的情意。接着她直率地道出了底蕴:“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说的是到处探听而信音杳然。“月满西楼凭阑久”,说的是她悄悄登上西楼,独自望着银白的月光洒满大地,痴痴地想着。“依旧归期未定”——他现在大概正想着回来,只是日子还没有确定,所以鸿雁没有传来书信吧。

  这只是她的想象,情况是否如此,并不十分清楚。这样她又陷入了揣想中:“又只恐瓶沉金井”。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有云:“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本词根据白诗以“绳断瓶沉”作比,慨叹爱情破裂已无法弥合。“又”字意味深长,它恰与上句联系着。她本来是希望他能回来,只是“归期未定”;转而再想,愈感到没有把握,故有此“又”字。读之令人感到万转千回,心潮翻腾,柔肠寸断。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从“篆缕销金鼎”到“庭阴转午”,到“月满西楼”,到“银烛暗”,时间的脚步在静寂中前进着。她沉醉,入梦,醒来,倚阑望月,最后寄希望于万一,盼着听到马嘶声,所思念的人也许会骑着马归来吧。但直到“银烛暗”了,月落了,“梧桐影”尽了,她一直在痴痴地望着,听着,仍不见人归。这里直引吕岩《梧桐影》词“教人立尽梧桐影”,而添一“枉”字领起,语更痛切。

  “谁伴我,对鸾镜”,这是发自肺腑的痛切心声。

  “鸾镜”,是用来梳妆的。昔日鸾镜前,人影双双,也许还有过张敞画眉那样的风流韵事,然而今日独对鸾镜,岂不令人柔肠寸断!这位女主人公自始至终,没有一言一语埋怨对方,直到最后,也只是婉转倾诉,连一点愠怒的情绪都没有。和婉淳雅,在思归的形象中,独树一帜。“李君止一词,风情耿耿”(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词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多么善良温柔而又多情的女性啊。

【贺新郎全文】相关文章:

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贺新郎·湖上有所赠》简介以鉴赏05-11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贺新郎·寄丰真州原文及赏析12-18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原文翻译赏析12-17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及赏析12-18

菩萨蛮全文及赏析12-18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陌上桑全文及翻译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