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技巧有哪些

时间:2023-12-17 13:16: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批评的技巧有哪些

  批评的技巧有哪些,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因为可能会涉及到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高级的批评方式是会保护他人的自尊心同时又能指出问题,这就是语言的魅力,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批评的技巧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批评的技巧有哪些1

  一是暗示式。

  如领导发现某位员工迟到了,就指着对方的手表问道:“帮我看一下现在几点了?”这就是典型的暗示式批评。

  二是模糊式。

  如在员工大会,为了整顿劳动纪律,便说:“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有的上班吹牛谈天……”这里就用了不少模糊语言。如“个别”、“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一些人的面子,又指出了问题所在。

  三是说服式。

  也就是说,在批评别人时,应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如要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员工的要求与老员工也要有所不同,对年轻员工的工作失误也不应光以自己的经验、能力去衡量。

  四是请教式。

  如对一位下属说道:“如果按你这种做法,那这个计划是不是都得重新制作?”这个时候,被批评者大多会自动修正自己的'错误。

  五是安慰式。

  这里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年轻的莫泊桑向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后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批评既严厉,却又给了莫泊桑相应的余地。

  当然,如果要仔细进行总结,常用的批评技巧还不止以上这些。如:启发式,即要使对方从根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批评者从深处挖掘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帮助他认识、改正错误;幽默式,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愉快的气氛;警告式,即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就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只点明问题,做到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的作用等等。

  批评的技巧有哪些2

  暗示型批评

  这就是不正面提出批评,而把批评的意思暗示在谈话之中,让被批评者自己去理解、接受。

  暗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暗示者出于公正的目的,采取隐藏、含蓄的方法,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暗号,并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他改变自己的行为。

  某公司总经理的助理欧贝和他的女友莎拉决定要旅行结婚,到风光如画的瑞士度蜜月。他正为计划作准备的时候,公司的总经理问他:“你们已经决定要旅行结婚了吗?”

  欧贝说:“决定了。”

  总经理又问:“真心祝福你们,什么时候出发呀?”

  欧贝高兴地说:“就这几天吧!”

  总经理无奈地说:“唉!公司正要与一个客户谈判并签订一份重要的合约,你是的谈判人选,你走了谁能代替你呀?”

  在这对话中双方都有理由:欧贝与女友旅行结婚已经决定,无可非议;总经理有一个重要合约要签订,的谈判人选不能离开。公司总经理无法批评助理欧贝,但在强调欧贝的谈判地位时就暗中含有批评之意,当然也含有期望。聪明的欧贝不会不了解,而结果不说也知道。

  安慰型批评

  这就是一面指出对方的错误,另一面又对他表示肯定的批评,让犯错者得到真正的安慰。

  年轻的莫泊桑向有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在听完后,说:“你这首诗,句子中的`意象过多,虽然不易理解,像吃一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仍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把批评的语言用安慰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批评语言的诀窍。

  模糊式批评

  这就是用模糊的言辞替代直截了当的批评,它虽没有指名,但实际是道了姓。

  某公司职员工作一度十分松懈,公司经理便召开职员大会进行“整顿”。他说:“最近这段时间,本公司职员工作态度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表现不佳,有的迟到,有的早退,有的上班聊天……

  这里所使用的“大多数”、“也有”、“有的”,都是模糊的语言。用这种语言,既顾及了职员的面子,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不指名的指名批评,效果自然比直接点名批评要好。

  旁敲侧击

  “旁敲侧击”的本义是比喻人们在指责别人时,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从侧面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它往往成为一些修养差、格调不高的人拿来泄愤的武器。其实,“旁敲侧击”作为一种间接表达方式,在与人交际中并非毫无正面意义。如果我们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它同样可以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当发现苗头不对,由于某种原因又不便正面指出时,便可通过“对事不对人”或“对团体而不对个人”的方式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既点出问题,让对方心生警惕,又维护了对方的面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某机关的工作状况太糟糕,竟有人上班时间打扑克牌、聊闲话,而部门主管也不管。在一次会议上,局长严肃地批评了这种现象,说:“有些部门上班时间关起门来打扑克牌,不做正事。这种工作打混摸鱼的现象,必须纠正……”虽然没有具体点到人,可是在场的几位科长哪坐得住,回去后当然立刻开会进行“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