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作文

时间:2023-12-15 08:16:44 好文 我要投稿

关于熬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熬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熬作文

关于熬作文1

  中国有一句话,叫“多年媳妇熬成婆”。中国官场有一个词,云“熬资历”。又有这样一个笑话:

  “只要你在三十年代和鲁迅握过手,和郭沫若合过影,和一众元老留过念,到了现在,把知道你底细的人都‘熬’死了,你再不学无术,也能混一顶‘国学大师’的帽子。”

  从以上三事,我大胆抽出一个概念,姑且命名为“熬文化”。这“熬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为“不抗争”。媳妇位卑,自然该受婆婆的压制。而面对可能的欺压,不反抗,反而要熬。只求一味隐忍,而不去改变,熬到自己成婆以后,再去欺压自己的儿媳妇。更甚,不只于婆媳关系,大约熬得久了,众人都熬出了媳妇心理,遇到困境,只知要熬而不求改变,似乎如此便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我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二为“不做事”。要想获得地位、财富,不靠努力奋斗,反倒靠熬。评定功劳,也不靠谁做的事多,而是靠谁熬得资历老。长此以往,老人处处摆架子,标榜自己的老资格,而新人处处唯唯诺诺,羡慕着老人的老资格,正经的工作,反倒没有多少人认真去做了。无论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最终认功行赏,还不是按资排辈?每个人都只想着熬死别人,又怕着自己被别人熬死。

  最精于此道的,大约是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内阁首辅徐阶了。此公最大的功绩,便是斗倒了奸相严嵩,方式却是熬!熬到严嵩八十余岁老眼昏花一举功成,此前却做了十余年严嵩的助手,装了十余年孙子。上台后人称“甘草国老”,----所谓甘草,百病皆可入药,却无病可医。以此讽其人只知和稀泥,于国无半点益处。

  我也深怕当今的中国,还在被这“熬”字影响着。

  其三为“支配”。我熬成了婆婆,自然有理由去支配媳妇。我熬成了资格老的,自然有理由去支配资历浅的。或有忧患者,虑于媳妇、小子,资历浅的怎么办,答道:“无妨。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更小的的`受他们支配,只要他们肯熬。”

  我更深怕当今的中国人,还在被这“熬”字支配着。

  曾读到文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博士的演讲,他说:“我提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再拿奖了,把机会让给工作一线的年轻人。”

  我多么希望中国的老人们都能像他一样,不再求年轻工熬资历,而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放开手工作的环境!

  我也多么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意识到:我们不要熬的文火,我们要直接加热的武火,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关于熬作文2

  寒假前夕,正值大考将至,随着天气的转凉,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也越来越浓。

  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变化着,巨大的压抑感使大声地喘息都感到困难。老师不知不觉间提高了语速,同学们间谈论的话题也悄然转变为了“你复习了吗”、“练习好难啊,我更要努力了”等话题。挑灯夜读夜夜备,月明星稀夜夜赏,在考前紧张的氛围里,我们苦苦地煎熬着,明知不能,却想停歇,想松懈,我如同一只无垠大海上漂泊的小舟,困顿迷茫。又是一日苦读完毕,熄了发烫的台灯,揉着酸乏的肩膀,无心再整理散乱一桌的提纲课本,我打了个呵欠,正欲睡去,忽然想起早前在窗沿种下的几株兰草,近日功课繁忙,无暇照顾,不知如今情况如何。又复开灯,我推开玻璃窗正欲一看究竟,一股寒流涌入,吹得纸页“哗哗”作响,打了个寒颤。室内无寒暑,不想外面已是这般寒冷。

  忙看看兰草,垂下的细长叶子在寒风中苦苦挣扎,在寒风中慢慢熬着这萧索的寒冬,伸手抚了抚它发黄脆弱的叶子,忍不住困倦的侵袭,便关上窗回房睡去。躺在床上,脑海中却浮现兰草在风中苦苦支持的身影,又浮现玻璃中映出的我疲惫困倦的光影,不知为何,总感到二者有几分相像。眼皮有几分沉重,缓缓闭上,便沉沉睡去……日复一日,又是机械地在题海中过关斩将,面对着密密麻麻的字块,耐心与毅力一次次被消磨殆尽,胀痛的`思绪一次次刺激着神经,煎熬着,面对着题海的一次次冲击,心灵的堤岸几欲崩溃,多么想弃之不顾,安安稳稳的早早入睡,往后也再不提起。我咬着笔端坚持,却感到迷茫无力,似乎缺少了动力与方向,不知如何前行。抬头望望窗外,兰草依旧,在凛冽呼啸如利刃的北风中摇曳着,却始终未曾弯下纤细的茎杆,它的轴心始终挺立着,不变地朝着一个方向——天空的方向。“兰草在风中坚持了下来,我也一定可以!”一股信念在心中燃起,考前的日子似乎也不再那么难熬,在灯下,一人、一草,面对困难迎头面对,满怀信心地“熬”着,期待着最后的回报……

  期考如期而至,寒假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春暖花开,又是一年初始,手捧着满意的成绩单,心中一片泰然,熬过了艰难困苦,终于迎来了回报,看向窗外的兰草,熬过一个寒冬,植株更加健壮,淡黄色的花苞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是对其成功最好的表现。望着兰草倔强依旧的身形,我若有所思,这份在压力中的坚持,这份熬到最后的决心,是内心对梦想的追逐,是为结果无悔的努力。熬出头,你便成功了。

关于熬作文3

  熬,缓和,用时长,是以间接方式加热食物。“煎”,猛烈,用时短,是以直接方式烧制食物。较之于“煎”,我更喜爱“熬”。因为不仅是好汤,好的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诚然,煎鱼、煎鸡蛋、煎小笼包都是美味,但它们都是历经了猛火,快速烹制出来的,香气太呛人,没有什么回味的余地。熬出来的东西则不同。品一锅好汤,你能咂摸出母亲熬汤时的心意,想象她向锅中加盐试味的场景;品一碗糖水,你能喝到辛苦做好这碗糖水的喜悦;甚至,品一口苦药,你都能感受大夫的叮嘱、熬这碗药的心情。熬,意味着更丰富的情感,更深厚的情意,尽管平淡却滋味绵长。

  然而,现代人却喜欢上了煎,因为熬费时,煎省时;熬费火,煎省火;熬费力,煎省心。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现代人不再有像从前那么多的心情去品尝、去欣赏、去回味那“熬”的滋味。他们流连于“煎”重口味的刺激中,沉醉于短时间的感官享乐中,渐渐地,熬的平淡味不能满足他们的味蕾,最终----他们失去了“熬”的能力。

  于是乎,熬过困境的'决心没了,急功近利的心思有了;熬过难关的准备没了,各处“打关节”的行为有了,熬过寂寞的耐心没了,四处搞关系、拉关系的浮躁有了。所以复旦大学的党委书记秦绍德要说“寂寞出学问”,说不经受寂寞便做不出成果;“布鞋院士”李小文会受众人称颂,得到世人敬仰……被功名“煎”得躁动不安的世间,期待“熬”的回归。

  然而,我们还有恢复“熬”的能力的可能。我们有埋首书丛的“何妨一下楼”评价闻一多;我们有潜心钻石的钱锺书先生;我们有投身科研事业、默默无闻几十载的邓稼先……有前人“熬”的精神的鼓舞,我们还担心没有“熬”的能力吗?

  愿世间少一点煎,多一些熬。熬出情感,净化心灵;熬出耐力,抵(砥)砺人生;熬出精彩,充实人生。

【熬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熬的作文09-12

夏季熬成秋作文08-04

关于熬的作文2篇[精选]10-13

乡情作文作文10-06

神秘的作文课作文09-28

作文05-05

楼梯的作文12-10

琐事的作文12-10

磨砺的作文12-10

幽香的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