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特产

时间:2023-12-05 21:40:48 好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特产14篇(精华)

  家乡的特产 篇1

  我的家乡在四川,我爱家乡的特产——火锅和泡菜。

家乡的特产14篇(精华)

  说着火锅呀,我的口水直往外喷,特别是麻辣味儿的,看起来火红火红的,等沸腾了过后只听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个不停,气泡上下翻滚,这下可以放菜了,菜的颜色和火红火红的汤的颜色混合 在一起,看着就有食欲,等再一次沸腾后基本上就可以吃喽!我迫不急待的把筷子伸进锅里捞菜,一阵阵火锅的香味儿飘进鼻子,挟起已经烫熟的菜,上面滴着红亮亮的油,啧啧!我把整块菜一下子放 进嘴里,噗的一声,我又把它吐了出来,唉呀,太烫了,这下我知道得把吹一吹才能吃了,我又一次挟了菜放进嘴里,闭上眼睛,细细的品尝这色香味俱全的火锅,这味儿可比单独炒的菜味好吃多啦! 天冷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吃火锅,本来还挺冷的,吃完以后,全身上下都暖暖和和的,特别舒服呢!

  刚刚讲的火锅,是我喜欢吃的家乡特产之一,我还喜欢吃的一个菜那就是四川泡菜,这泡菜,在四川几乎家家都有,人人会泡,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家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泡菜坛,我们一般会泡豇豆 、嫩姜、卷心菜、红皮萝卜,这些菜都有一个特点,吃起来酸酸脆脆,我吃的.时候还喜欢加一点佐料,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吃泡豇豆,因为豇豆很长,我就和爸爸一人咬住一头来吃,比谁吃得最 长,我和爸爸比了很多次都是爸爸赢,因为我怕爸爸的口水,所以每次快吃到最后我都不吃了,这次比赛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小计谋,我趁爸爸吃得正专心的时候,啪!的一声把爸爸还没有吃的那一截 给掰断了,我坐下来慢慢地吃着,爸爸对我怒目而视,妈妈呢在一旁打趣儿道:“怎么样,谁赢了?”。嘿嘿!我为什么喜欢吃泡姜呢?不止是味道好吃,吃起来的声音也非常好听,Kabengkabeng的,泡 菜的做法也非常简单,做好盐水把洗干净的菜放进坛子里腌一两天就好了,特别是夏天,一碗泡菜再加上一碗稀饭就是美味的一餐了,泡菜这味儿呀,真让我回味无穷。

  我爱我家乡的特产,我更爱我的家乡——四川。

  家乡的特产 篇2

  我的家乡有很多特产,柑橘、香菇、木耳、冲菜可都是闻名全国的,有的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呢!不过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板栗。

  板栗又名栗子,起源于欧洲南部和小细亚地区,由罗马人传到其他地区,现在主要产于中国、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它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 “木本粮食”。

  板栗开花在桃子、李子、杏子之后。五月初开始挂果。刚挂果的时候,是绿色的,浑身长满小刺,和玻璃珠一般大小。过了几个月,板栗慢慢长大,有乒乓球一样大,刺也跟着长长了。只要熬过整个夏天,板栗就成熟了。成熟的板栗有拳头大小,身上的刺更长了,更尖了,就像一只绿色的卷起来的小刺猬。

  要想吃到板栗,那可不容易呢!因为它穿着一件厚厚的、尖尖的刺甲,它好像很怕人的,躲在里面不肯出来。那浑身的刺甲就是它的防身武器。如果你不小心被它刺着了,就像被针刺一下一样痛。要想脱下它的“衣服”,我告诉你一个诀窍:板栗怕太阳!只要把它放到太阳底下一晒,它就会自动解开身上的“拉链”,板栗就像被什么吸引了一样,都从板栗壳里蹦出来了!一般的'一个板栗壳里包裹着两颗板栗,大的有三颗的,四颗的。他们就像亲兄弟一样形影不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呢!这时你就可以咬破外壳,吃到鲜嫩、可口的板栗了。

  每到“十一”左右,板栗上市了,大街上到处飘散着板栗的香味,谗得你垂涎三尺!到了餐馆,几乎每一家老板都会为客人推荐一道特色菜——板栗炖鸡。那次我跟着爸爸到餐馆吃饭,刚好有这道菜,我真是大饱口福啊!那色、香、味,我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绝!

  我从网上查资料知道了:板栗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栗子可代粮,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板栗与其他坚果有很大不同,即含有相当多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坚果多3-4倍,蛋白质和脂肪较少,提供的热量比其他坚果少一半以上。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吃板栗!

  家乡的特产 篇3

  也许枣树你见过不少,但你见过大肚子的枣树没有,我们这里的枣树个个都挺着个大肚子!莫非你会问,其它地方的枣是结在树上的,难道你们那里的枣是树怀了孕生出来的?我说:当然不是!

  我的家在河南的新郑,这里盛产大枣。鉴别是不是新郑枣,很简单:抓起一把干枣摇一摇,能听到“哗啦,哗啦”的响声就是正宗的新郑大枣。其它产地的枣则不具备这个特点。为什么?特产吗自然就有它不一样的地方。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种植习惯造就了它那独特的风味和特点,就好像哈密瓜只能产在新疆,甘蔗出产在两广一样,其它地方种出来的就没有原产地的好吃。新郑大枣也是如此,沙土地使得昼夜温差变大,有利于糖分在果实中积累,鲜果吃起来沙,脆,甜,素有新郑大枣甜似蜜之说。这里的`枣树种植面积达14万亩,年产量达到1500万到2100万公斤,几十个品种涵盖早中晚熟各个品种,无论是生吃的鲜果,或者是晾晒的干品都不失是果中之上品。夏初来到这里,万里枣园一望无际,颗颗枣树似彭罗伞盖,枣花盛开,绿叶中闪烁着颗颗繁星,蜜蜂翁翁的采着蜜;秋天来到这里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红的似玛瑙,青的似水晶,还有红了半个脸的,若隐若现,好像调皮的娃娃在捉迷藏。摘一颗,咬上一口,果肉白中带点青,青里又带点黄,甜中带点酸,酸中又带着香。十里枣园,万亩果香。农民伯伯收获着果子,或者用棍子击打着树干,枣子像雨点似落下,或者上树采摘,篮子装着红白相间的果子,好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收获的枣子有的便送到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再发往全国各地。这里生产的“好想你”枣片闻名遐迩。

  秋末,枣树林里传来了叮叮当当的砍树的声音,农民伯伯,叔叔阿姨轮着斧头在枣树身上乱砍。不要误会,他们不是要把树砍到,这是在做管理。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枣树个个都是大肚子的原因。伤痕累累的树在痊愈的过程中便长出疙疙瘩瘩,多余的养分便储藏在这里,等第二年枣树发芽开花结果,头一年储藏的养分便起了作用,这就是新郑大枣甜似蜜的一个奥秘所在。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新郑大枣。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想吃上一些新郑大枣呢?

  家乡的特产 篇4

  北京的烤鸭、天津的麻花,湖南的臭豆腐及云南的鲜花饼,可比不过我故乡大名鼎鼎的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有百年传统,香遍天下。灯影,即皮影,是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再加上是牛肉做成,所以才叫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是一片一片的,薄如洁白的纸片,也薄如千疮百孔的纱,仿佛可以照出人影,灯光下还可以清晰地看见牛肉上的纹理,形状各异,有的牛肉像一条腾飞的`龙,有的像一只黄黄的大公鸡,有的像一只调皮的兔子,还有的像我们中国的地图。灯影牛肉油润红亮,全身浸透着深黄色的油,我好想一口把那块灯影牛肉吃掉。牛肉片异常的发亮,薄的地方是橙黄色,厚的地方是深粽色;闻一闻灯影牛肉,麻辣鲜香,芳香扑鼻,我觉得啊,设计灯影牛肉的麻辣味道真适合四川人,因为我们四川的人都喜欢吃麻麻辣辣的味道。难怪成为我们人人都拥护的美食。灯影牛肉有麻辣味和五香味,闻一闻灯影牛肉的味道,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终于轮到了品尝灯影牛肉的环节了,可以大饱口福了,我尝了尝灯影牛肉,嘴巴一嚼就立刻碎成小渣渣,发出“咔嚓”的脆脆的响声,细细品尝,油流入口中,先给麻辣开头,然后把灯影牛肉嚼入口中,吞下去,我感觉现在胸口中还有一点闷,大概是麻辣味太重了吧!

  传说,1000多年前,唐朝监察御史,著名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贬至达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饮酒,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成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命名“灯影牛肉”。既是传说不一定可信,而据史料记载,达州灯影牛肉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刘姓生意人。他先将上好的牛肉切成又大又薄的片,然后用香料腌料,然后在火上烤干,最后用香油烹炸,如此,制作出的牛肉片,酥香可口,十分畅销,逐渐变成达州的一张美食名片。

  今天这节课,我一饱了口福,又学到了知识。真是收获多多。

  家乡的特产 篇5

  “百菜九畦,难抵银条一席”,说的就是我家乡的特产——银条。

  我的老家在洛阳,地处于伊河的冲积平原,气候温和,水量适中。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人聚在一块吃饭。老妈笑眯眯地端上来一盘菜,我仔细地观察,觉得这菜既像竹子又似野菜根,雪白雪白的。“哪有这样的菜,好像野菜根和竹子一样,能吃吗?”我好奇地问,“你自己尝尝就知道了。”爸爸说。我极不情愿地夹了一根银条,放进嘴里,“咔嚓,咔嚓”我的舌头能感觉到银条细嫩柔软的身体,嚼碎后,嘴里微微泛出一点甜味,爽口极了。我问爸爸:“这个东西这么好吃,那是怎么做的?”爸爸说:“银条的制作办法很简单,先将装银条的'包装撕开,倒到盘子里,用醋将银条拌好,再加上一些各人爱吃的东西就好了。”“那它们叫什么名字呢?”我迫不及待地问。“猜一猜。”“竹子、清菜、白菜……”我缠着爸爸问。“好,好,好,我这就告诉你,它叫银条。”“名字真好听,听起来也好吃。”我兴奋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为了知道银条的来源,好奇心促使我打开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原来银条原名叫“尹条”,据说商朝商汤相国的伊尹培植而出名,伊尹擅长烹饪,更喜欢培植蔬菜。便在帝都西毫(偃师古称谓)的南郊培养出了紫花绿叶高不过膝的根茎蔬菜“尹条”。当时人们为感谢伊尹,便称此尹条。只是菜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因为在唐朝给武则天女皇品尝后,赞不绝口,因此有了现在的银条之名。

  银条又名草石蚕、罗汉菜、螺丝菜等,在西北地区又俗称“地灵”,学名银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草石蚕类以地下茎做食用部分的一种蔬菜。地下茎白色,肉质脆嫩,无纤维,味甜,含水份多,6、7月进入生长期,银条生育期为300天。据说银条含有多种氨基酸,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疗效。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世界上有名的银条。

  家乡的特产 篇6

  我的家乡在中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这里常年炎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海南的特产是椰子。椰子不仅用途很广,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椰子树可是个宝树呢。它周身上下,无不可用。

  椰子树高大挺拔,最高的大约可达5~6米。椰子树干浑圆粗壮,又长又直,靠顶部才长叶子。椰子树多在春天开花,夏天结果。

  椰子树干又长又直,可作栋梁之才。乡下人盖房子,很多就用椰子树干为屋梁,还有用椰子树干作为桥梁或造船筏的。老椰树树干质地坚硬,纹理美观,可制作精美的家具。椰子叶,嫩的常用来包裹糯米糕点,老的'可以用来做扫把、织席子,听说椰子叶席古时候还是进贡给皇帝的珍品!

  椰果用处就了。椰子初长时是绿色的,随着椰子的成熟,就会渐渐转为淡青色,最后干了变成褐色,就成了老椰子。椰子变黄之前俗称为椰青,这个时候,果皮和壳都很脆嫩,很容易破开。这时的椰汁,清甜可口,是夏天最好的饮料。椰青里的肉很嫩,味道十分香甜。海南海口罐头厂首创的“天然椰子汁”就是椰奶加工而成的。椰果老了,用途就更广了。它的皮(椰棕)可以用来做绳子、刷子、毯子、坐垫。椰壳可以用来做茶壶、茶杯、碗。椰壳经加工后制成的椰雕工艺,在古代被称作“天南贡品”,受到称赞。现在海南的椰雕工艺已有一千多个品种,椰雕工艺品早已驰名海内外了。老椰肉又厚又硬,虽然味道不太鲜美,但可以做成椰酱或椰茸,还可以榨油,也是制造肥皂和化妆品的原料。椰子树可真是一棵宝树!

  海南人民对椰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椰树伴随着海南人民经历了风风雨雨,椰树已成为海南人民心目中的神圣之树,吉祥之树。每逢佳节,海南人民总要做一盘香喷喷的椰子糕,祝愿生活越过越美好。新婚夫妇都爱在门前亲手种下棵椰子树,以示吉祥。目前,用椰子制作的佳肴吸引了不少中外游人,椰子鸡、椰子鸭已成为海南特有的美味佳肴。

  椰子树并不需要人们特别的栽培,只要把椰果放在土里,它就能生长。在炎炎烈日下,狂飞暴雨中,它顶天立地,顽强地生长,并把自己饱经风霜得来的果实献给人们。

  椰子树平凡而伟大。我爱海南,更爱海南的椰子树。

  家乡的特产 篇7

  河南有什么特产之杜康酒

  杜康酒是我国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

  酿制杜康酒的泉水——酒泉,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杜康村的酒泉沟里。酒泉水清洌碧透,味甜质纯。每遇夏季,可闻到一股天然的酒泉香。杜康酒属浓香型,以优质小麦采制高中温混合使用,又精选糯高粱为酿酒原料,并采取“香泥封窖、低温入池、长期发酵、混蒸续槽、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陈酿酯化、精心勾兑”等先进工艺。

  河南有什么特产之永城辣椒

  永城辣椒产于河南永城。永城辣椒,简称“永椒”。这里的`传统品种有:大羊角椒、小羊角椒、大线椒、小线椒、铜皮椒、大菜椒和改良椒等。具有椒长个大,肥胖紫红,肉厚油多,香辣味美,可口开胃等特点。

  永城辣椒种植历史悠久,以永城酂城、龙岗所产辣椒最佳。以永城辣椒为辣椒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辣椒油、辣椒砖等制品畅销国内外。

  河南有什么特产之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是指古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市境内)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四大中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山药(薯蓣)、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关于河南特产的作文(3篇)关于河南特产的作文(3篇)。之后历代医药名家由表入里、去粗存精中进一步发现了四大怀药的优秀原始本性。因而此说流传至今,并成为品牌。

  河南有什么特产之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属绿茶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营养价值极高,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

  因其成品紧密如尖故名毛尖。信阳市的天云、云阳等山区山高雾重,水质极佳,出产的茶叶颜色深绿,叶片肥厚,品质上乘,再经过后期的精工细做,成品茶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回味悠长,历史上曾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

  家乡的特产 篇8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的老家西安那里就有许多著名的风味小吃,如凉皮、米线、等。其中,最好吃,最有名的可莫过于西安特产肉夹馍了。

  肉夹馍色香味亮,好吃至极。你瞧!那烙好的白吉莫皮薄松脆、内心软绵,白色的表面上还被烤出了几圈土黄色,吃起来外面硬、里面软,十分有意思。再往冒着热气的白吉馍里面夹上有肥有瘦、香味十足腊汁肉,并且浇上一勺褐色的`腊汁,撒上一点绿色的香菜,真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忍不住咬上一口。

  肉夹馍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不少学问和技巧包含在其中。肉夹馍分为两个大类——肉和馍,肉是腊汁肉,馍是白吉馍。做白吉馍时,要把软硬适中的面团捏成扁圆形,然后放进专用的机器里。过不多久,那淡淡的香味便徐徐飘了出来,此时,白吉馍就烙好,可以开锅了。做腊汁肉时,要把新鲜的猪肉洗净放入锅里,再加上水和独有的配料,最后用大火煮上半个小时,香喷喷的腊汁肉也就做成了。两样都做好之后,要把白吉馍从中间切开,但不要切到底,接着把剁好的腊汁肉夹在白吉馍中间,再加上香菜和腊汁,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在里面加上点朝天椒。这样,肉夹馍就做好了,而且色、香、味样样俱全。

  吃肉夹馍时,许多人喜欢馍夹着肉,一口一口的吃掉。而我却与众不同,喜欢先把白吉镆外面的一层硬皮吃掉,然后把馍里夹着的腊汁肉一块一块的一一吃掉,一丁点都不剩。最后再把镆吃掉,这样吃才叫真正的过瘾有一回我回家乡,在正宗的肉夹馍店里买了一个肉夹馍,然后便按着我发明的先后顺序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当我吃到最后只剩下镆的时候,店主笑嘻嘻的说:“你看你这个小馋猫,都把肉夹馍吃成空心馍了。”从此,肉夹馍又有了一个新的别名——空心馍。

  朋友,你想吃肉夹馍吗?如果想,就请到我的家乡做客,我一定让你吃上可口美味而又正宗的肉夹馍。

  家乡的特产 篇9

  我的家乡在一个算不上富饶,却美丽可爱、美食饶多的小山城——新昌。在各种美味之中,我最喜爱一种风味独特的早点——蒸汤包。

  不知为何,只要我有点空余的时间,我就会跑去小区门口的早餐店看店主做汤包时的手起手落。弹指一挥间,一个沾着白面粉的小汤包便做好了。只消一刹,店主亲自编制的麻线蒸笼布上,便挤满了一只只白里透红的蒸汤包。

  汤包要下笼了。一滴滴水洒在柔软的汤包皮子上,使它们变得更加美丽可爱,犹如娇嫩的、白里映着血红的玉石。

  渐渐地越来越浓的水汽缓缓上升,以至于笼罩了整个屋子,仿佛是个美食仙境一般。

  一刻钟后,是那些小汤包们最可爱的时候。它们犹如一朵朵含苞欲放的、奶白的香水百合散发着阵阵美食的气息。当店主把这群可爱的“百合”端到那苍老的、却有一丝丝檀香的木头桌子上时,是我最激动的时刻。

  我举起酱杯里的刷子,给它们刷上香醇的香油。一滴滴饱满的香油留在了蒸汤包的皮尖上,再刷上一层薄薄的'酱油。我端起这盛满美味的蒸笼,将那香喷无比的气味吸进我的肺腑,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一笼只有暖色调的蒸汤包,可不够一个美食家的标准。抄起大蒜,将它剁成末,和上一些小菜和香葱,再与蛋丝拌在一起。那味道,想想就让人沉醉。它们和蒸汤包简直是倾城绝配。

  纤弱的木头细筷夹住饱满的汤包时,是真耐不住的时候。一口塞进嘴里首先在嘴里回荡的就是令人回味的香油。那醇厚的味道刚刚消去一些,那熟悉的酱油味便侵入了我的口腔,在我的唇齿间回荡着,好似有一涧清澈的山溪水流淌在我的味蕾之上。那仅仅只是入口的味道。当你轻轻咬破那薄薄的皮子,里面香浓的肉汁便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轻而易举地俘获你的味蕾,那一点点儿肉馅,虽说仅仅只有一点点,可仍有着美味的陷阱,只要舌尖轻触到它,它的鲜美便会立刻麻痹了你,使你回味无穷……

  这样美味的早点,仅仅只有一些小山城里有,我真为我们家乡的特产而骄傲!

  家乡的特产 篇10

  我的家乡在南通,这个优美的地方有许多土特产,有蓝印花布,风筝,西亭脆饼,其中我最喜欢蓝印花布,今天,就让我们谈谈它吧!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被称为药斑布,明代被称为浇花布,一进展览厅,他们大多是蓝底白花,白底蓝花,远远望去,蓝色的大布上衬上了一些白色的美丽图案,走 上前去,仔细观察:厚厚的蓝布上的图案为“龙凤起舞”,只见一条龙和一条凤在一起跳舞,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蓝印花布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 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捧寿,吉庆有余,狮子滚绣球等。听说在20xx年南通特产比赛时,模特的身上就是穿着“吉庆有余”的蓝印花布旗袍而赢得了一等奖。

  虽然蓝印花布漂亮干净,但是制作过程却极其复杂,它的印染方法全部手工操作,那就是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奖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白布面上干后浸染靛蓝数遍,晾干后刮去防染 浆粉,即立刻显现出蓝白花纹,这就是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关于蓝印花布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见后却很喜欢,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朋友,后 来,他们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红色,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干上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 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时,黄布已变成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同学们,听了我的描述,你们是不是也想一睹蓝印花布的风采呢?

  家乡的特产 篇11

  美丽的家乡是一个漂亮的县里——翁源,那边有很多美味的特产、历史悠久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色……我最喜欢的還是翁源的特色美食,由于我是个小馋猫。

  一谈起我老家翁源的特产,我也直淌口水,我最喜欢吃的有客家文化艾糍,酥皮肉丸和三华李。

  儿时老是听父亲说:"曾经的我们每到清明时节,总在老家翁源吃客家文化艾糍,真好吃!”我询问父亲:“什么叫艾糍?是什么味道?”父亲回应说:“来到清明时节回老家吃完你就知道了!”

  清明时节返回老家,我嗅到一股香气,我伴随着香气找到餐厅厨房,推开门就见到一大堆吃的,翠绿色、像水饺,多得快变成一座山了。我踏入前看了看,难道说这就是艾糍吗?禁不住吃完一个,嗯!真好吃,口味香嫩,吃到馅的情况下,满嘴甜滋滋,里边有花生仁,咬下来香喷喷。姥姥看到了笑眯眯的说:“这个小馋猫,需不需要听艾糍做的'全过程?”我边吃边点点头。“在清明时节的情况下,艾草叶经常可以看到,第一步先摘艾草叶,第二步和粘米粉,正中间参一些糯米粉,直至合成软绵绵的一大团翠绿色的米团。第四步裹皮,艾糍馅是花生仁和赤砂糖,从合好的米团上揪下一一团小米手机团,搓圆,挤扁,放进馅包裹,第五步蒸艾糍或炸艾糍。”姥姥细心地说。我感慨:“怪不得艾糍那麼美味!”

  在我们爱吃炸酥皮肉丸的情况下,姥姥都是会做让我们吃,有一次看见了姥姥做酥皮肉丸。一开启火,那油星就刚开始在锅面跑来跑去,传出“啪啪啪”的响声,仿佛小火山要暴发了。等油星出现一个个热气泡的情况下,把肉丸学会放下,肉丸在油里滚翻,但是一会儿变为一个个橙黄色圆球,酥皮肉丸起锅了。好香!我吃了一口,皮小脆的,肉细嫩,尝起来也不会很油腻感,真好吃!

  我的舅公在老家种了五棵三华李,每到六月份都是会寄来一箱让我们吃。完善之后的三华李的肉成暗红色的,一大口咬下来,红彤彤液汁流出去,真甜!

  我详细介绍这种特产仅仅翁源特产的一小部分,假如你爱吃得话,就来大家翁源,大家的特产比你想像中的也要多,也要美味!

  家乡的特产 篇12

  面对那广阔无垠的大海,汹涌澎湃的波涛,还有那浅黄色的沙滩,总会想起我的家乡,那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南通。家乡那些数不胜数的特产让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无比自豪。这里有色香味俱全的狼山鸡;又酥又脆的西亭脆饼;香糯可口的白蒲茶干……可一谈到家乡,我首先忆及起的还是那味道鲜美的文蛤。

  文蛤喜欢生活在那细软沙滩上。捧在手中仔细观察,它一般呈折扇形。壳面深浅不一,有着那些形态各异的花纹,令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那五光十色的彩虹;那连绵起伏的山丘;那一个个被涂上了彩色油漆的桥梁……记得明代李时珍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这就是它历史悠久的写照。

  文蛤温柔时,它一声不响的躺在沙滩上,好似正在边晒太阳边呼呼大睡呢!调皮时,便会张开双壳,探出它那小小的脑袋,仿佛也要来看看这奇妙无比的世界。它的警惕性可高了,只要一有动静就会立刻把脑袋缩回去,紧闭双壳,耐心的等到确认安全后才会再次把壳张开。

  文蛤它不仅外观好看,而且还是餐桌上的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菜肴。可以用文蛤来做主菜,用旺火速炒,韧劲十足;也可以用它来做配菜,用来提色、调味;或以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将其剁成肉泥,煎成金黄色的文蛤饼;还可以将新鲜的文蛤放在铁板上烤着吃……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用文蛤煮汤,鲜美、爽滑、香软而不油腻。难怪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鲜。”文蛤中含有10%的蛋白质和25%的碳水化合物。而且文蛤还有化痰、止消渴、润五脏、健脾胃的作用。

  听了我的介绍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我的家乡品尝吧!这里的文蛤美名传天下,令来南通的游客赞不绝口,可谓老少皆宜。怎么样,还不赶紧来一饱口福,品尝这经济实惠的文蛤。

  家乡的特产 篇13

  银杏是著名的活化石,是中国的国树,更是我们泰州的特产!因为银杏树上会结一种果子,果子一开始是绿色,不久就变成白色的了,所以它又叫白果树。银杏果营养丰富,是上等的滋补品,我对银杏有种异样的崇拜。

  每当秋姐姐静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金黄的银杏树的树叶便会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好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我知道,秋姐姐已从那里走过。

  在外婆家,我再一次目睹了银杏的芳容,当夕阳把最后的几缕光辉洒向大地的时候,我深情地与它对视着:外婆家的庭院里的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气宇轩昂。来到庭院前,银杏那高大的树干首先映入我的眼帘,大块大块的青苔附在身上,见证着它的古老。初秋的银杏叶在瑟瑟金风的召唤下,不约而同地把碧绿的休闲装换成了金色的晚礼服,一眼望去,犹如一把华贵的金伞。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近了银杏,站在它的前面。它是那么高大魁梧,而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它很大方,把全身的姿色都展示出来,让我一饱眼福。树干上印着不计其数的裂缝与凹痕,在灰褐色表皮的衬托下,越发显得苍老。走上前去,摸一摸,啊!真是粗糙。忽然间,我觉得我摸着的不仅仅是银杏树的枝干,更是一位老者的`手,一只历尽沧桑的手。

  秋天来了,银杏树的树叶便从绿色变成了黄色;中秋之时,叶子又从黄色变成了金黄色;深秋之时,叶子再一次从金黄色变成了枯黄色,在阵阵秋风中扑向大地母亲的胸怀,正可谓“化作春泥更护树”。

  它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摇钱树。听奶奶说,银杏树、银杏果都是好东西,价格非常高,可以说它的全身都是宝!树干可以做家具,做木雕;树叶是一种名贵的药材;果实可以食用,放在菜里,那也是一种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啊!

  踩着金地毯,我走出了院子,远远地望着银杏树,顿时觉得金黄的树冠与背后的那几栋楼房相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评点:“铺锦见知一寸丹,肯将金色洒故园。”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啊!想起了苏东坡的一首诗:“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银杏树总以其俊美挺拔的身姿、玲珑奇特的叶片把风景装扮得灿烂如画,而且它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全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赋予银杏以人的品格。

  家乡的特产 篇14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浙江中部,是个鱼米之乡,最出名的三大特产:佛手、火腿和酥饼。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我最爱吃的酥饼,妈妈说这个酥饼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唐朝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发明的。据说程咬金以前是个卖烧饼的,有一次烧饼太多没有卖完,就放在了炉子上让火一个劲的烘烤着,第二天,烧饼里的肉油都给烤出了香味,这就是传说中的酥饼。

  酥饼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香脆可口的味道。记得我第一次尝到酥饼的时候,是在我5、6岁的时候,那天我陪妈妈走在巷子里,老远就闻到了一阵阵香气扑鼻的气味。我转头问妈妈:“这个是什么气味,好香啊,我的馋虫都要跑出来了!”妈妈笑呵呵地看着我,牵着我的手直接走到店里。我开心的走进店,柜子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包装礼盒,里面装的热气腾腾的酥饼。大门口放着一个大大的圆桶,我好奇的往里张望,只见密密麻麻的酥饼堆成一座小山,小小的酥饼圆溜溜的.,散发着浓浓的香味,金黄金黄的真是可爱!老板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酥饼,赶紧走过来笑眯眯地说:“小妹妹,我送你两个的小酥饼尝尝!”接着老板拿给我的热酥饼,我赶紧咬上一口,不一会儿,两个小酥饼就灰飞烟灭了。天那!这也太美味了!

  小小的酥饼色泽金黄,上面点缀着几颗黑色的芝麻,一层又一层,每一层都很薄,里面的馅是干菜和肉,一口咬下去,香脆可口!妈妈见我这么爱吃,直接买了两大袋。每当回想起这个事,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流口水!

  现在,大街上已经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酥饼了,除了干菜馅的,还有肉松馅、杏仁馅、红糖馅……而金华的酥饼也从金华的小街小巷,走向了全国各地。现在,不论你走到哪里,是不是都能闻到这诱人的香味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三大特产之一,也是我们小朋友的最爱,它不仅给世界多了一份美味,也给金华带来了荣誉。

【家乡的特产】相关文章:

家乡的特产11-06

家乡的特产作文09-05

(优秀)家乡的特产11-07

家乡的特产作文(热门)09-05

[集合]家乡的特产作文10-21

家乡的特产作文(通用)11-26

(实用)家乡的特产作文11-08

家乡的特产作文【合集】11-21

家乡的特产15篇(精华)11-23

[推荐]家乡的特产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