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趣的实验

时间:2023-11-26 14:08: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次有趣的实验15篇(精)

一次有趣的实验1

  今天,我做完了作业,闲来无事,便在电脑上百般无聊地上着网。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视频。实验材料十分简单,只需要一段镁条、一个酒精灯和一个坩埚钳、打火机。只要将酒精灯点燃,再将镁条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的外焰燃烧,不到一会儿,只见镁条燃烧的前端开始升起缕缕白烟,发出亮眼的白光,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耀眼,很是好看。

  我看了视频之后,觉得非常好玩,便叫爸爸来陪我做,爸爸同意了。他拿来了酒精灯、一大段镁条和一个坩埚钳。我见了不禁心花怒放。爸爸走过来正要给我做示范时,我充满自信地说:“这个实验我已经会了,我自己来做。”爸爸只好走到一旁无奈地看着。我拿着坩埚钳,夹起镁条,放到酒精灯的外焰去燃烧,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也见不到镁条有什么动静,我以为这段镁条坏了,便换了一段又一段镁条,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我生气极了,把镁条扔到一边,嚷嚷道:“这个实验这么难,我不做了。”爸爸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我生气地说:“你笑什么笑,有本事你来试试看。”爸爸笑着说:“好,我来试一试。”说完,他走过来用砂纸把原来银灰色的镁条擦成“真面目”——银白色。我连忙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爸爸说:“因为镁条中表面的一层镁已经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化学反应,变成了氧化镁,所以无法燃烧。“我听完后恍然大悟,然后重新做了一遍,终于我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可是我无法长时间欣赏我的”大作“,因为我只看了一眼,已经被镁条燃烧时的强光照得去揉眼睛了。爸爸告诉我说:”镁之所以发出这么强的光,是因为镁条在燃烧时,温度高达3000多摄氏度。很多烟花、照明弹、闪光弹等,里面都加入了镁这种金属。“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原来蕴含在一个实验里的学问竟有这么大呀!

  我想,今后我得多动手做些实验,因为多做一些实验,能让我们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发现更多奥秘,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次有趣的实验2

  实验室内如同炸开了锅了,变得异常喧闹。因为今天,我们将要进行一次化学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其性质。

  来到实验室,看到试验台上摆满了各类的实验器材,玲琅满目。好奇的我马上来到座位上迫不及待地开始玩弄器材。可是当那股新鲜感过了之后,我才开始发觉自己竟不知道该干什么。我开始有点慌忙。我左瞧瞧,右瞧瞧,才知道要开始制取二氧化碳。

  我按照书本上的公式,将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倒进瓶内。稀盐酸与瓶内的碳酸钙接触后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平时少见多怪的我立刻被这新奇的现象所吸引住了。制取完之后便是要收集了。我拿起自带的`塑料瓶,将导气管通入瓶内,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我便用手将瓶口捂得严严密密,随后就是坐等其成了。

  突然,我感到仿佛有一位仙女在抚摸着我的手,我回过神一看。该死,液体溢出来了。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液体不停地流出来,我惊慌失措,我立马把实验器材全拆了,液体才停止流出。后来我反反复复地做,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步骤,得出的结果仍是一样。我看着身边一个个同学成功地完成实验,心里更是着急。失落的我趴在台上一撅不起。这时,旁边的同学跟我说:“别灰心,我们再做一遍吧。”我抱着渺茫的希望,还是和她重做了一遍。这一次,她指出了我的错误。原来我不应该用手捂住瓶口。知道原因后,我立马重做了一次实验,这次,我成功地收集到了二氧化碳。我手里拿着一瓶若有若无的二氧化碳,如同疯子般笑了起来。但是,我既是惊喜又是紧张,因为还要去探究其性质,如果不能发生反应,那就意味着之前的功夫全白费了。

  我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渐渐地紫色石蕊变红色了。那就意味着我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没错,这确实是二氧化碳。这也意味着我成功了。我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我长叹了一个口气。

  想要成功,其实关键在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细节。细节做好了,才有可能会成功,细节决定成败。

一次有趣的实验3

  暑假中的一天晚上,我在一本名叫《科普大全》的书上看见,蚂蚱是用肚子来呼吸的,我奇怪地想:“动物不是都用嘴巴呼吸的吗?怎么可能有用肚子呼吸的呢?所以,我便决定做个实验,揭开这其中的奥秘,看看这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来到了田野里,准备实行第一项工程——捉蚂蚱。我这儿翻翻,那儿找找,几乎要把整个田野都翻遍了,可还是连个蚂蚱的影儿都没看见,这时,我心里不禁埋怨到:嘿,这些小家伙,早也出来,晚也出来,偏偏在我最需要它的时候,他倒和我捉起了迷藏。”正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一个绿应从我眼前一跃而过,我跟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蚂蚱。我一边用眼睛死死的盯住它,一边喃喃地说:“呵呵,真是天助我也,小蚂蚱你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命不好。”话刚说完,我便猛地一扑,他只好乖乖的成了我的俘虏。一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打来了一盆水,拿来了一个手表,这样材料就齐全了。这时我心想:动物都是用鼻子来呼吸的,假如我把它的鼻子堵住了,它肯定就活不成了。于是,我先小心翼翼地抓起蚂蚱,然后把它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当我把它从水里提出来时,看见它还是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有些失落,不过我很快从失落中跳了出来。开始了第二次实验,我想:蚂蚱不用鼻子呼吸,难道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是用肚子来呼吸的吗?我半信半疑地把蚂蚱抓了起来,把它的肚子使劲往水里按,这回,它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不到20秒就奄奄一息了,到第30秒时,它便与人间说了再见。“啊!

  原来蚂蚱的.气门真的在肚子上。”我惊讶地叫了起来,同时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一蹦足有三尺高,一边跳一边高兴地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次实验带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有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的人,才能打开这扇理想的大门。

一次有趣的实验4

  你们知道如何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吗?让我来教教你们吧。

  星期三的自然课上,老师拿来了4鸡蛋。同学们一看就议论纷纷了。有的说:老师,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实验呀?有的瞪大了眼睛说:老师,你的.葫芦里会卖什么药?

  老师笑眯眯地看了看我们,终于开口了: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鸡蛋转转转。通过实验,你们就能分辨熟鸡蛋和生鸡蛋了。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嘴里不停地说:我来,我来。

  老师首先请了我上去,我就随手挑了一个。我先来转鸡蛋吧,只见老师轻轻地鸡蛋一扭,鸡蛋象舞蹈演员一样飞快地转起圈来。同学们看了都不以为然地笑了这有什么难,每个人都行的。我立刻模仿老师的动作,也把鸡蛋一拧,咦?怎么转不起来呀!同学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接连上来三名同学,可任凭大家怎么转,这鸡蛋就是不听我们指挥。

  看到这样的结果,老师就揭晓了迷底:因为熟鸡蛋凝固成一体,旋转起来就比较灵活;而生鸡蛋转动时,蛋黄来回晃动,重心不稳,自然就转不起来了。

  哦!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这真是个有趣的实验啊!

一次有趣的实验5

  “叮铃铃......”随着一串优美的铃声,我们一起走进了科学实验室,这节是科学实验课,也是我们第一次集体试验。

  刚进实验室,全班惊呼“哇——”不瞒你说,的确让人很新奇,总共有8张桌子,每个桌子中间都有一个水池,桌上有2个橡皮泥和2个烧杯,是供我们做实验用的。一个桌子能坐5个人,每5个人里都有一个小组长,很荣幸,我是其中之一。坐好后,发现我们组少了一个人,于是我就分配了2人一组——骆宇淏和郭锦月,我和陈雅涵。一切准备妥当后,老师便开始讲课了。

  “把橡皮泥的体积与......好了,现在呢,我们每一组都有1个烧杯和橡皮泥,对吧?现在往烧杯接200毫升的水。”我拧开龙头,往里接了200毫升的水,等待老师的指令,“然后听我说,第一组把橡皮泥捏成饼状,第2组把橡皮泥捏成圆柱状,快,动手!”我和陈雅涵对视了一下,然后一起捏了起来。我捏了捏,觉得捏的不好,就让陈雅涵帮忙捏,最后,终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个似艰巨而又非艰巨的任务。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水中,看它的沉浮情况,不一会,它慢慢沉入了杯底,而水位却增长到了210毫升,老师说,那它排开的水量也就是10毫升。我看了看别人组的室验结果,有些人和我们的一致,但有些结果的水位却增长到了225毫升,我想:可能是因为接的水有些不同的.原因吧。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是不是都沉下去了?好!我们改变一下它,让它变成空心的,那它是沉还是浮呢?”我们想了想,应该是浮吧!于是怀着疑问我又做开了试验。我先把它揉成圆,然后压成饼状,接着把它压成正方盘子形,慢慢的、轻轻地放进水里,但是,结果却让我很惊讶——它又沉到水底了!我看着别人的烧杯,有些竟然浮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我问老师,老师说:“那是因为你捏的橡皮泥有问题,知道吗?”我失望地点点头,然后无奈地看了看陈雅涵,她也不例外,和我一个表情。

  “叮铃铃……”熟悉的旋律又响了起来,下课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但是我也挺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么有趣的实验,从中我也体会到了做任何事都要细心,相信,多一份细心,就多一份成功!

一次有趣的实验6

  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叶老师拿着一支蜡烛和一个打火机走进了教室。看到叶老师手中的东西,我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吊了上来,忍不住七嘴八舌起来:“这节课老师要给咱们做实验吗?”“该不会是又要停电了,老师提前做准备呢?”“难道要给哪个同学庆祝生日?”叶老师微笑着说:“今天,咱们来做一个让蜡烛熄灭的实验。”

  只见叶老师先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蜡烛熄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用嘴吹。”“用扇子扇。”“用水浇。”“说得都对,可今天老师只用一个杯子就可以让蜡烛熄灭。”叶老师说着,像变魔术似的从桌子下面拿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不可能,杯子既没有嘴也没有手,怎么把火熄灭呢?”看着同学们一脸不相信的样子,叶老师学着魔术师刘谦的`样子说道;“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叶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玻璃杯,使杯口朝下,小心翼翼地罩住正在燃烧的蜡烛。我们拼命地睁大眼睛,盯着火苗,生怕漏掉哪一个环节。刚开始,明亮的火苗没有任何异常,在杯子中欢快地跳动着。可才过了一会儿,火光渐渐暗淡了,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无力地垂下了头。再过了几秒,火苗只剩下一个小红点了。最后,火苗颤抖了几下,终于熄灭了,飘出一股细细的白烟。“蜡烛真的熄灭了!”我们不由地叫出声来。看着我们惊讶的表情,叶老师微笑着问:“蜡烛怎么会熄灭呢?”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最后,叶老师请我们班的小博士李予宁来为我们揭晓答案。李予宁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道:“蜡烛燃烧时需要氧气。当杯子没有罩住蜡烛时,有足够的氧气供蜡烛燃烧。而当蜡烛被玻璃杯罩住时,杯中的氧气渐渐耗尽。氧气没有了,蜡烛自然就熄灭了。”听了李予宁的一番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

一次有趣的实验7

  你相信纸杯也能烧开水吗?要不是亲眼见到,我也不会信。

  那天,我的好朋友婷婷来我家做客。别看她是个女孩子,对科学可是特别地感兴趣,我很佩服她。她一进门,就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相信纸杯能烧开水吗?”“什么?纸杯烧开水,那纸杯不是早烧着了吗?”我不以为然。婷婷笑了笑,显得胸有成竹:“相信我,这可不是天方夜谭,我说这话是有科学根据的。我可以做给你看。”说着,婷婷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纸杯,装上了大半杯的自来水。然后又从背包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铁架子和一盏酒精灯,纸杯刚好可以放在铁架里。原来她是有备而来呀!

  酒精灯点燃了,火苗舔着纸杯的底部,半分钟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纸杯还是安然无恙。咦?真是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水杯里冒“烟”了。我急得大喊:“烧着了,烧着了。”婷婷呢?一点也不急,让我再看看仔细。我低下头来看看纸杯的底部,真的,没有一丝烧焦的痕迹。那刚才的“烟”是怎么回事呢?“那是水蒸汽。”婷婷帮助我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只见纸杯里的汽泡越来越多,纸杯的水竟不住地翻滚起来。原来纸杯真的可以烧开水。

  婷婷灭掉了酒精灯。我赶紧把纸杯里的开水倒掉。然后把这个纸杯里里外外地看了个遍,我想这个纸杯一定是特制的,能防火。婷婷又一次猜中了我的心思,她像个小老师似的向我解释道:“这个纸杯跟平时我们喝水的纸杯是完全一样的。是水杯里的水成了纸杯的保护神。酒精灯加热的时候,它不断地带走热量,纸杯达不了燃点,自然就烧不着了。我告诉你吧!这是新的一期《科学画报》推荐的小实验。”“原来是这样啊!”我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纸杯也能烧开水,这下你也相信了吧!那就赶紧试着做做吧!

  在写实验的过程时,小作者不仅注意观察到了纸杯的变化,还注意观察到了纸杯里水的变化,扣人心弦。

一次有趣的实验8

  “空气的热胀冷缩”大家可能在生活中有看到吧?但你们是否知道它的原理呢?我倒是真见过一次。

  这天下午,科学老师一如既往地走进教室,但没有给我们发科学书,而是给我们卖了个关子,说要给我们变个“魔术”,我和同学们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只好期待着老师能给我们带来一场怎样的精彩“表演”。

  只见老师把他的道具摆在桌子上,我睁大眼睛一看,分别有一个空塑料瓶,冷热水杯各一杯,一瓶有色水以及几根吸管。

  “魔术”开始了,科学老师首先将吸管逐一连起来,每个吸管的连接口用胶带封好,形成长管,再让吸管的两头弯曲,分别插入有色水瓶中和空瓶中,然后用蜡烛油密封住瓶口,并把空瓶放置在盘子中。“真正的魔术表演要开始了”。老师怀着激动的心情说着。同学们都睁大眼睛,看着讲台,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场魔术究竟有多神奇!只见科学老师拿起一杯热水,沿着空瓶子瓶壁上倒下去,一旁的有色水竟然挤出了一些经过吸管流入空瓶中。

  同学们看了都惊叹不已,有的鼓起掌来、有的思索着为什么、而有的'坐在位置上大叫:这太不可思议了。

  过了一会儿,同学安静下来,都有怀疑的目光看着老师。接着,老师跟我们讲述了这不可思议的“魔术”,原来这个精彩的魔术是“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倒热水时,有色水瓶子里的水会起泡,原来是因为塑料瓶薄,让瓶中的空气受热,也使得有色水受热膨胀,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同样,倒入冷水时,之所以一部分有色水会到空瓶里,是因为瓶中的空气遇到冷时收缩,瓶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所以一部分的有色水才会到空瓶当中去。

  全班同学恍然大悟,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似的,都大笑起来,对科学老师的“魔术”赞不绝口。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呀!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仔细的去发现,就一定会有许多收获!

一次有趣的实验9

  你见过“吹气球”的瓶子吗?今天,作文班的毛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空瓶子“吹气球”,过程那是相当精彩。我准备小试牛刀,等爸爸下班回来做给他看看。

  晚饭前,爸爸终于回家了。一进门,我就故作神秘地对爸爸说“爸爸,你知道怎么不用打气筒和嘴吹出气球吗?”爸爸说:“不知道。”“哈哈,今天我就让你大开眼界。”我兴奋地拍着胸脯说道。

  我先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红色的气球和苏打粉、一瓶醋、一个空瓶子,再拿起苏打粉和气球,小心翼翼地把苏打粉倒进气球,可是苏打粉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孩,老是向外跑去,就是不肯乖乖地钻进气球里去,洒得桌子上、地上全部都是。我眼珠子一动:啊!想出办法来了,拿出一张纸,把它做成漏斗,然后把它插在瓶口上,再小心地把苏打粉倒了进去。我心想:如果做不好,我可要被嘲笑了。这时,苏打粉像一个快乐的小孩子滑着滑滑梯,进了气球的肚子里,这时我感觉小气球吃饱了。

  接着,我拿出瓶子将醋倒了进去,那味呛得我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我又不能放弃,我拿起气球准备把气球套上去,可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套上去,却因为太用力了,所以把气球口撑破了,气得我火冒三丈。我叫来爸爸和我一起套,终于气球被我们套了进去。

  这时,我拎起小气球把它里面的苏打粉倒了进去,可是它又自己蔫了下来,像一个被批评了的小朋友低着头。不一会,我又让气球挺直了腰,倒进去的苏打粉好像白雪,美丽极了。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两者和在一起,清澈的醋变得浑浊起来,并且冒起了泡泡,还发出了“啪啪啪”的声音,气球变得大了,爸爸说:“女儿这是什么原理,快告诉我吧!”我说:“其实是由于白醋里面有醋酸,小苏打里面有碳酸氢钠,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就是这个气体把小气球给‘吹’起来的。”爸爸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通过这个小实验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睁大你探究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一次有趣的实验10

  星期天的下午,我们在幸运星补习班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实验——分辨熟鸡蛋与生鸡蛋。

  上课了,张老师满面春风的地走进教室,微笑着拿出两个鸡蛋边摇晃边说:“这两个鸡蛋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你们不打碎蛋壳,能辨认哪一个是生的哪一个是熟的吗?”大家一听,愣住了。瞧,同学们有的歪着头,有的用手托着下巴,有的正与同桌讨论……

  忽然,性格开朗的田江彤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从座位上一跃而起,高兴地说:“把两个鸡蛋都放在水中,沉下去的那个是生鸡蛋,浮在水面上的是熟鸡蛋。”老师眨巴着眼睛神秘地看着我们,然后分别把两个鸡蛋放进水里。同学们都瞪大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谁知,两个鸡蛋都沉下去了。看来这个办法无法分辨生鸡蛋与熟鸡蛋。

  大家沉默了。可是仅半分钟的沉寂,殷宇焯就站了起来,有条有理地说出了一个新奇的答案:“把鸡蛋放在灯光下,有些透明的`是生的,不透明的是熟的。”张老师把鸡蛋放在迎光处,可是我们还是无法准确地分辨出两个鸡蛋。

  这时,号称"小博士"的我慢条斯理地说:“把鸡蛋放在耳边晃一晃,有声音的是生的,没有声音的是熟的。”咦,还真是这样的!“小博士”就是不一样,我的办法真好!大家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老师又问:“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平时不喜欢说话的汪子延举起了手,回答道:"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圈,转得快的是熟的,转得慢的是生的。"老师笑了笑转动了鸡蛋,只见一个转的快,一个转的慢,老师剥去蛋壳,果然,转的快的是熟的,转的慢的是生的。老师叫汪子延上台解释,汪子延信心满满的地对大家说:“生的里面是液体,转的慢;而熟的里面是固体,所以转的快。”汪子延随着大家的掌声回到了座位,她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

  通过这次科学实验,我懂得了:想要获得知识,即要从书上获得,还要自己动手实践。

一次有趣的实验11

  一提到科学实验,我就兴奋不已。因为通过科学实验,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快乐,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学到不少的知识。

  科学课上,我学到了有关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相关知识后,觉得这个实验非常好玩,于是,我的心里就升起了一个念头:做一盏孔明灯。

  回到家以后,我迅速的写完作业,开始了实验的“前传”:我找来一块手帕大小的塑料板,又到邻居姐姐那里借来了一盏酒精灯,于是乎,我就亲自动手制作孔明灯了。我先将酒精灯固定在塑料板上,然后拿来一只完好无损的透明的大塑料袋。我把塑料袋罩在酒精灯上,同时把它与塑料板微微的连接在一起。好了,孔明灯做好了。接着,我就用火柴把酒精灯点燃,还用手把塑料袋撑开,避免让酒精灯的火焰将塑料袋烧坏。我仔细一看,酒精灯上的火焰好明亮,又好暖和。

  不一会儿,我觉得塑料袋有点热了,而且鼓了起来。于是,我就将手松开,我发现:塑料袋没有倒下,反而竖起来。慢慢地,塑料袋越来越大,像一个喝醉了酒的胖汉。脱离了塑料板。塑料袋果然飘飘悠悠地奇迹般地徐徐上升,一直升到了屋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独自为我成功的实验而欢欣鼓舞。

  不过不能让这“塑料袋”一直在房顶是飘飘然吧!于是,我站到桌子上,奋力将那盏孔明灯拿了下来。然后,我来到屋外,将手一松,那盏孔明灯就直冲天空中升了上去。我一直注视着那盏独特的孔明灯,直到高得都看不到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看着远去的.孔明灯,我心想:1700多年前,诸葛亮就运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做成了孔明灯;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做成了热气球,还载着人上了天呢!在我的人生中,也创下了一个记录:独自一人做了盏孔明灯,这也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吧!

  从中我也得出了一个科学原理: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我爱科学,更爱科学实验!字

一次有趣的实验12

  我们在科学课上做过了千千万万次的实验,有关于噪音的,有研究人类的,有观察细菌的。我感觉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第十四课了:水变咸了。大家现在可能会问,这一课有什么奇怪之处呢?哈,就听我一一给你讲解。

  叮铃铃,上课了。王昱涵拿着科学老师的科学用具过来了,我们刷一下子就全凑了过去,但是老师一来,我们刷一下子又飞回了座位上。老师说:“上课!”班长:“起立”集体:“老师好---”……废话就不多讲了,步入主题呀。

  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又讲,看我们明白了以后就开始给我们做实验。老师把不能服用的高锰酸钾到入了水中,并不停的左右摇晃。高锰酸钾在水中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溶解了。水明明是透明无色的,但是这高锰酸钾溶解了之后,水开始变成淡紫色,我们没太在意。过了一会,紫色浓了,它不像以前一样淡淡的,开始逐步走向深紫。又过了一会,水中的小型“龙卷风”停了,那一杯水已经不再是一杯水了,他已经完完全全的变成了深紫色。老师在水中再次制造起来的小旋风,小旋风在水里面非常的好看,紫色的圆锥状物体在水中不停地徘徊,就像是一群的'沙丁鱼在围成一个大大的圈正在水中不停地旋转。紫色越来越浓,越来越浓,我们越看越像是一个黑色,因为他实在是太浓了。老师说:“这一种高锰酸钾具有非常大的腐蚀性,他不能被人给喝下,或者是洒在身上。”我们都不信,我以为:切,不就一杯水么,能有多大的能耐,把一张纸给烧着了。再说了,火一遇见水不就灭了么,他还能在燃烧?我们不信。

  叮咚叮咚,下课了。有几个大胆的同学想试验一下,就不知从哪里撕下了一条长方形纸条,他轻轻地把这一张纸条放进水里面,拿出来的时候,纸已经糊了。哇!这一小杯的高锰酸钾水就能烧糊这一张纸,可真是不简单。这一次实验我受益匪浅,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小的不一定是没能耐的。

一次有趣的实验13

  谯红星作文课上老师拿着玻璃杯、清水、鸡蛋、勺子、和盐,大家都很奇怪,作文课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原来是要做一个关于鸡蛋能不能浮起来的实验。

  老师说要给我们变个魔术,是让鸡蛋浮起来。我想老师说能浮起来就应该可以浮起来。一开始老师在一个玻璃杯中(广口)放了半杯水,再把鸡蛋放进水中,这时鸡蛋慢慢地沉下去了。老师拿出她的“魔术粉”往水里撒,顷刻间,那“魔术粉”像瀑布一样直泻而下,然后老师用一把勺子轻轻地搅和,生怕把鸡蛋碰碎。顿时杯中掀起了一阵“沙尘暴”。可是鸡蛋却纹丝不动,像个懒娃娃一样躺在水底,不管“沙尘暴”怎么吹,老师怎么搅拌,它就是不起来,好像被粘在杯底了。

  我对老师的信心开始动摇了。只见老师又加了很多盐,搅拌几下。这个鸡蛋像个“调皮蛋”,不管加多少盐都不肯起来。老师又加了一些盐,这鸡蛋慢慢起来了,同学们激动地看着这鸡蛋,可刚起来一点又不动了。我对老师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了,难道这个“小调皮蛋”就这么不给老师面子,存心让老师下不了台吗?可突然老师再次加了一些盐,这鸡蛋终于浮起来了,刚一碰到水面又像个害羞的小孩沉下去一点,只露出了小半边“脸”。这太神奇了,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呢?原来是因为清水的比重比鸡蛋的比重大,鸡蛋的.重力大于水的浮力,所以才沉在水底。但加了盐后,盐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鸡蛋的重力小于水的浮力,所以鸡蛋浮在水面上。虽然我不太了解“比重”这个词,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这节课我不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要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的人才能打开这扇门。 点评:实验的过程很简单,但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个简单的实验写得很吸引人!

一次有趣的实验14

  周末一大早,爸爸拿着手机兴奋地向我走来,原来,手机里正在放一个视频:只见水杯中一个鸡蛋非常神奇地漂浮在水中,晃晃悠悠就是不下沉!太有意思了,我也要做这个实验!我顿时来了兴致,爸爸也欣然同意。

  于是,我和爸爸急冲冲地来到厨房,开始按视频中的方法准备起材料来:一个椭圆形的生鸡蛋,一包食用盐,一个小勺子和一根长长的竹筷子。妥了,见证我们的神奇时刻就要开始了!,我兴奋地喊道。我先从水龙头下接了大半杯水,然后把鸡蛋轻轻地放进水杯里,只见那个鸡蛋就像个醉汉似的,打着旋儿,慢悠悠地沉到了杯底,我用筷子搅了搅,可是它只是翻了翻身子,就继续睡起了大觉,像一个瞌睡虫。接着,我往水杯里加了两勺盐,又用勺子轻轻地搅了搅。鸡蛋欢快地旋转起来,好像就要醒了一样。我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鸡蛋,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是,它只是晃了晃身子,舒展一下筋骨,就又懒洋洋地躺了下去。别气馁,多加几勺盐!,爸爸鼓励道。听到爸爸的话,我顿时又有了信心,迅速地往杯子里又加了几大勺盐,那只鸡蛋好像被我的动作吓到了似的,一下子从水中浮了上来,又好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的氧气没有了,不得不露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我兴奋地手舞足蹈,对爸爸喊道:爸爸,真是太神奇了!我们成功了!

  往水杯中加盐,水的密度大了,浮力就大了,鸡蛋就浮起来了!爸爸笑眯眯地告诉我,古时候,有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爸爸继续认真地说,他有一次洗澡,水盆中的'水加多了,当他跳进去的时候,水溢了出来,他思考了好久,就想知道水为什么溢出来,后来,经过他反复的实验与思考,发现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力是浮力吗?我问爸爸,爸爸一边点头一边对我翘起了大拇指,哇,阿基米德真是太厉害了!能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去不断地求证,我听得入了迷,不禁赞叹道。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科学知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像阿基米德一样,探索到科学的奥秘。这次实验真有趣!

一次有趣的实验15

  化学,一门充满乐趣的课程,吸引着我们这些刚步入其领域的黄毛丫头,今天它又为我们展现了其充满乐趣的一面--实验。

  上课了,老师又拎上了那个藏着无数乐趣的实验盒,同学们形象地称之为饭盒。今天好像带了许多实验器材,不知今天又要搞什么鬼?

  老师粗略地讲了一些关于氧气的知识后,就开始做实验了。首先他收集了几瓶氧气,放在桌上,还跟我们开玩笑,说氧气多了会使人兴奋;接着他又把一些实验器材板书在黑板上--碳、硫、磷、铁。这些东西与氧气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继续进行实验。

  老师不慌不忙点燃酒精灯,把硫放在燃烧匙内,架在灯上加热,不一会儿硫就被点着了。奇怪的`是我们在座位上看不见火焰。老师走下讲台,把燃烧匙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作近距离观察,这时才发现黄色的硫块已变成了蓝色的液体,上面还布着一层蓝色的火焰,若隐若现,甚是奇特。之后老师回到讲台前,把燃烧匙放进氧气瓶,哇,朦胧的火焰此时全爆发出来,变成了绚丽的蓝紫色的亮光,美丽极了。老师告诉我们硫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这是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之一,想不到这么美丽的外表下竟是如此丑陋的灵魂,这正映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接着老师又把其他药品放进去做同样的实验,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磷在集气瓶里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几乎照亮了整个教室;铁则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时还发出声响,真像放烟火

  精彩的实验吸引了全班同学,后排的同学几乎都要站到桌上了。有的个子矮的伸长脖子,瞪直眼睛,还是看不到,索性往前挪几步,近前观看,感觉大不一样。于是,后面几排都不见了人影。当看到奇特景象时,教室里一片哗然。今天的实验非常成功,非常生动,在领略科学的无穷魅力的同时,还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真是令我们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