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礼的作文

时间:2023-11-24 15:58: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礼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礼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说礼的作文

  说礼的作文 篇1

  礼,应是一种以和为核心的社会契约。,

  纵观整个世界史,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礼文化皆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而礼之一字,更是从商周时代起便作为中华文明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流传下来。

  礼究竟是什么?就它的外在表现而言,可以是中国的食不语寝不言,可以是西餐的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可以是毛利人的碰鼻礼……一万种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可以哺育出一万种礼仪形式,但它们的本质无不指向一个共同的地方——社会规范。

  卢梭将理想社会的基础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礼,可谓是人文意义上的社会契约。以周礼为例,所谓的“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都是对当时不同阶层提出的行为要求。这样的要求经由政府确认和推广,成为严格的社会规范,亦是每个加入这一阶层的人默认遵守的契约。打破这种契约的人会受到大家一致的谴责和排斥,并往往遭致削爵贬职的下场。同样地,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传统礼文化的今天,不尊敬长辈、不能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的'人(或者做出其他一些违背礼之要求的行为的人),轻则被舆论唾弃,重则被法律责罚。两厢类比,可以发现,礼一经社会公认,便往往作为法律的基础和外延,而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着广泛而有力的约束。就这一点而言,“礼”确实已经超越了它作为礼仪、礼节的外显形式。

  礼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契约。

  分析一下各国的礼文化,我们会发现,很多礼节是有些繁琐甚至累赘的。而最初的礼基本上都诞生于各国的贵族统治阶层,因此“繁文缛节”便成了我们抨击旧制度的有力证据之一。事实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礼仪确实呈现出由简到繁再逐步简化的过程,而时至今日,重大的社交或商业场合仍然对礼仪有着严苛的要求。能够适应并做到这些要求的人,会被公认为有素质、有修养。这样的要求可以说给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束缚,那为什么人们仍然认同它、维护它并以遵守它为荣呢?

  趋利避害,是包括人在内所有生物的本性。如果从这一本性出发,就很容易解释。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契约虽然给每个人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但却可以用这有限的限制换取更大的好处。例如,“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是当今世界普遍认同的基本礼节,当我们喉咙痒痛或者内急的时候固然会觉得不方便,但它使更多人免受出门时踩到秽物的困扰。类推到“繁文缛节”上,无论是系领带的方法、正装搭配的讲究、用什么杯子喝什么酒、甚至古代文武官员如何序齿排班、宴会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其实都有对应的一些利益出发点。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传统礼仪成为了国际公约的一部分。这些诞生于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礼仪如何走到一起且广为接受呢?显然,它们指向共同的出发点——和。

  礼的核心,就是和。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若想使种族长久地繁衍下去,就需要在个体间和聚落间达成共识,于是“和”便成为了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论语》早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阐明了礼与和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以和为基础,建立起约束彼此的社会契约——礼,而在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和民族逐渐靠近,达成了更高程度的共识和认同,这是历史体现出的趋势,也是一切礼文化的意义所在。

  礼作为以和为核心的社会契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的。违背了这一原则的礼仪被淘汰了,违背了这一原则的人也被遗弃了。留存下来的,仍将相互磨合,相互修正,以到达礼的出发点:天下之和。

  铭记——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圆。

  说礼的作文 篇2

  中国享有着“文明之邦”的美誉。可见,在生活中,处处须礼。

  日常生活中,早上遇见长辈要说“早上好”,晚上睡觉前要对父母说“晚安”。外出前,须经父母同意。回来时,及时向父母说。在外遇上熟人时,要及时问好。与家人吃饭时,长辈先坐,居正中间,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来说,夫妻要挨着。有的孩子得宠,可以挨着老人,但座椅不可高于长辈。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则孩子不能动。坐哪吃饭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是要饭的。不能用筷子敲盘碗,有乞丐之嫌。有事要离开时,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不吉利。手要扶碗,不能在桌下。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要闭上嘴嚼。给客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这是不礼貌的。与家人聊天时,不许叉腿待着,不能咋咋呼呼,不能斜眼看人,也不能抖腿。去朋友家,敲门应该先敲一下,再敲两下,急促拍门属于报丧。相互之间递剪刀要手攥剪子尖,把剪刀柄让给对方,表示尊重。

  与他人谈话,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不可过大,语调平和沉稳,尊重他人。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的基本形式。谈话的姿势也十分重要,双方要互相聆听,而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会给人带来心不在焉、不礼貌的印象。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例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当然,衣着打扮,要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会适得其反。

  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而不是巧言令色。《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如果仅仅内心尊敬,但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是小人所为。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强人所难,不苛求别人做不到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意思。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给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人缘,“若要好,大敬小”。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是礼仪性的表示,而是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尊老敬贤、礼貌待人、容仪有整、仪尚适宜。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可最珍贵的是礼仪。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礼仪带来的美好明天!

【说礼的作文】相关文章:

让之礼作文09-21

无形的礼作文03-20

礼簿的作文08-08

“礼”变了作文12-19

我的开笔礼作文09-25

登山之礼作文04-07

观赏之礼作文07-12

上天的礼赠作文08-14

难忘的降旗礼作文07-04

成童礼的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