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镜的作文

时间:2023-11-03 19:33: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买镜的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买镜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买镜的作文

买镜的作文1

  集市上来了两个奇怪的老人,长髯白袍,鹤发童颜,提着一大筐镜子来卖。所有的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面要价特别高。其中一个老人介绍道:“这是一面宝镜,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善与恶。”

  另一个哈哈笑着说:“在付得起你这面镜子的价格的人里,已经没有什么真正追求善的人了,我和你打赌,你今天要是找到买你这面镜子的人,我愿意把我那儿一园子的仙桃送你。”

  老人不做声,只是静静等着。

  一会儿来了个贵妇人,摇着小扇,衣着雍容,跟着几个女仆。她听了老人的话,笑了:“你这有什么用呢?我只要买一面镜子,能照出我美丽的样子就行了,人的外表多重要啊,善恶又管什么用呢?一个丑女子就算心再好又如何嫁得出去呢?你给我拿一面光亮的镜子,要多少钱我有。”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老翁走过来,那个老人很高兴:“要镜子吗?这可是面能分善恶的宝镜……”老翁打断了他:“老哥,我不要什么宝镜。我平时喜欢去河里抓鱼,听别人说用镜子把太阳光打在背阴的`水面上,鱼就会自己从那里钻出来,我想买面普通的镜子回去试试,越便宜越好。你这镜子要多少钱啊?”

  一个书生跟过来。他听了老人的介绍,有些兴奋,带着渴求的眼神问道:“你这宝镜开价多少?”老人伸出一只手:“十万文钱。”书生低了头:“不好意思,我没有那么多钱。”说罢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还不忘向宝镜看上两眼。

  老人有些沮丧,另一个老人则开始嘲笑起他的同伴来。两人在烈日下蹲了老半天,就没有人来。正当这时,有一个大腹便便的富商走了过来。

  “老神仙,这是面宝镜吧?多少钱啊?”

  老人扬起一只手:“十万。”富商愣了愣,笑容满面:“好,好,我买。”他掏出一沓银票,让手下人把宝镜抬回家去。

  那个卖镜子的老人十分得意:“哈,你输了。走,去你那儿吃仙桃去!”两人乘云驾雾离开了。

  见到此景,那个富商看呆了。他把宝镜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逢人吹嘘是从神仙那里买回来的十万钱的宝镜。可是他的朋友们包括他自己,从来不敢去照一照,因为里面照出来的从来都是些豺狼、骷髅之类的,但他们从来不点破罢了。

  只有那个真正向往用宝镜检验自己修养的书生,听说宝镜被那富商买下了,就来到富商家里打杂工,有空闲时每天都要去照一照,反省自己有没有什么过错,希望改善自己的品行。

  那个打赌的神仙在天上看到这一切,叹道:“我确实输了,不过用心买走那面宝镜的不是富商,而是那个书生。”

买镜的作文2

  一面镜子,一个清晰,一个模糊,你要哪一个?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回到唐太宗时代,他会选择清晰的那一个。他喜欢那个叫做魏征的人,当然有时他也恨不得杀了他。中国历史上推崇明镜这一观点,朋友要做谏友,大臣要做谏臣,要直,要能照出对方每一个缺点。政府、百姓对官员的要求就是明镜高悬,要清白如水。

  而一面模糊的镜子,你可以看到什么?是歪曲了的影象。在著名的邹忌的故事里,身边的人因为各边的人因为各自的目的歪曲了徐公比邹美这个事实。人们对事物的观点往往由于立场不同而看法不同,就连大自然也会开玩笑,列宁多次注意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扭曲的这一事实,这是光线开的玩笑,所以他说,真理往前一步,就成了谬误。

  喜欢模糊的人,往往是一些糊涂主义者,对人对事不求全责备,委曲求全,不求事实真相,只求和稀泥,当老好人,而爱好这些模糊镜子的人,自己往往受到蒙蔽而不知。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但是到死也不知道他每天看的报纸只印刷一份,是手下那些模糊的.镜子们准备的,他到死还以为全国人心是向着他的。他可谓是被 模糊镜子所害的人。

  我们当然比反动的封建的袁进步,但愿不要让同样的事情重演。

  模糊也有另外一种,美国的总统们大多是些喜欢模糊镜子的人。例如林肯手下一个幕僚见识浅陋,常提出一些荒谬可笑的理论观点,让大家哭笑不得,他可谓是一个错误反映事实的模糊镜子。但是林肯却很看重他,林肯后来说:“一匹马需要一些牛氓,这样它才更敏感。”林肯英明如此。

  无独有偶,经济学家总是一些为各自理论争论不休的人。杜鲁门总是很认真听取他们意见。不管好坏对错。下属问总统,你不是早就有决议了么,为什么还要听那些废物胡说?杜鲁门说,听取各种意见,不同正确的错误的模糊的观点,对于执行决议有好处。

  所谓经济学家,就是不能决策,但是在政府决策和执行中很重要的人。

  那么我们这个民主的时代,不同于封建帝王时代,清晰的正确的言论和镜子我们需要,但是模糊的错误的呢?可能我们也需要。因为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魏征,也需要牛氓,更需要各自领域不同见解的专家理论,因为没有绝对的清晰,也没有完全的模糊,一切都是相对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就是让人民范畴里的各方都有表达有自己的空间和舞台。

买镜的作文3

  两面镜子,一面清晰,一面模糊,你选择哪一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回到唐太宗时代,太宗会选择清晰的那一面。他喜欢那个叫做魏征的人,当然有时也恨不得杀了他。中国历史上向来推崇“明镜”,朋友要做谏友,大臣要做谏臣,要正直,能照出对方的每一个缺点。政府、百姓对官员们的要求。就是明镜高悬,清白如水。

  由一面模糊的镜子,你可以看到些什么呢?是歪曲了的影像。在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里,邹忌身边的人出于各自的目的,歪曲了徐公比邹忌美这个事实。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由于立场不同而看法有别,就连大自然也会开玩笑。列宁曾多次注意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扭曲的这一事实。这是光线开的玩笑,所以他说,真理往前一步,就成了谬误。

  喜欢模糊的人,往往是一些糊涂主义者,对人对事不求弄清真相,只求和稀泥,当老好人,而爱好这些模糊镜子的人,自己往往受到蒙蔽而并不知情。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但是直到死去也不知道他每天看的报纸只印刷一份——这是手下那些“模糊的镜子们”准备的。他至死还以为全国的人心都是向着他的。他可谓是模糊镜子的受害者。

  我们当然比反动封建的袁世凯进步,但愿不要让同类的事件重演。

  模糊的镜子还有另一种,美国的总统大多是些喜欢“昏镜”的人。比如,林肯手下一个幕僚见识浅陋,常常提出一些荒谬可笑的观点来,闹得大家哭笑不得。他可以说是一面错误反映事实的模糊镜子,但是林肯却很看重他。林肯后来说:“一匹马需要一些牛虻,这样它才会更敏感。”林肯英明如此!无独有偶,面对为了各自的理论而争论不休的经济学家,杜鲁门总是很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不管好坏对错。有下属问总统,你不是早就有决议了么?为什么还要听那些废物胡言乱语?杜鲁门说,听取各种观点,不论正确的、错误的、模糊的,对于执行决议有好处。本来嘛,所谓经济学家,就是自身不能决策,但是在政府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的人。

  现在,我们处于民主的时代,不同于封建帝王的时代,清晰的、正确的镜子自然需要,但是模糊的`错误的呢?可能我们也需要。因为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魏征,也需要牛虻,更需要各个领域有着不同见解的专家们的理论,因为原本没有绝对的清晰,也没有完全的模糊,一切都是相对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就是要让人民范畴里的各方人士,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和舞台。

【买镜的作文】相关文章:

对镜的作文03-06

放大镜与显微镜作文09-15

人与镜作文04-29

双面镜作文07-30

望远镜作文08-23

哈哈镜作文09-07

放大镜作文07-21

洗手拭镜作文04-30

显微镜作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