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镇作文

时间:2023-10-15 19:29:45 好文 我要投稿

游古镇作文(精华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古镇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游古镇作文(精华15篇)

游古镇作文1

  大年初二,天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们一家人闲得无聊,妈妈便提议去新开发的荡口古镇游玩。

  我们一家三口带着一把伞,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一起去古镇的还有我的外公、外婆、阿姨。

  大约半个多小时,汽车载着我们到达了古镇。天还下着雨,大家不得不把雨伞拿出来挡雨。

  刚到古镇门口,只见游人如织,我便想:“虽然今天是雨天,但游人还是很多啊!”抬头看,只见古镇门口挂着一盏盏又大又红的灯笼。一阵微风吹过,红灯笼便随风轻舞,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进古镇,我由衷地感叹了起来:“这儿真美,真奇妙啊!”看,用咖啡色木头做的一间间古代造形的商铺排列两旁,古朴的石板路向远处延伸着,处处都亮着又大又红的灯笼……

  我撑着雨伞,迈着轻盈的步伐,欢快地穿梭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古镇里人山人海,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撑着一把雨伞,花花绿绿,各色名样,有古朴的,有新潮的,有艳丽的,有淡雅的……渐渐地,大家走到了一座小桥上,桥栏两边是绿绿的河水,河上还泛着一条条小舟。

  小河的两旁还有一间间精美的小店铺,里面有卖小吃的.,有卖衣服的,有卖玩具的……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那家卖工艺品的小店。我们走进了那家小店。哇,这里的工艺品真是数不胜数呀!我突然看见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它和我的手掌差不多大,身子是圆圆的,有六个孔,这些孔有的大,有的小。这个东西有一面是四个孔,另一面有两个孔。我听见有人在吹这种东西,声音很优美很动听。一打听才知道,它的名字叫“六孔陶笛”。我看了看标价,竟要一百二十元,想想妈妈是不可能给我买的,便放弃了。可令我想不到的是妈妈竟问我要不要,如果要的话就试吹一下。我忙点着头,拿起一个白色的陶笛,按照谱子吹了几个音,又吹了一首曲子,没想到这么简单,这么好听。妈妈决定帮我买。老板是位阿姨。她拿出一个粉红色的、上面带着许多花纹的陶笛给我看。这个陶笛比其它陶笛都要漂亮,我喜爱极了,就拿了这个。付完钱后,我爱不释手地拎着陶笛的袋子走出店外,开心极了。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行人的赞叹声不绝于耳,妈妈也觉得古镇很好玩,想要经常来这玩。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在古镇吃完晚饭以后,我们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儿。我地心里喊道:“再见了,荡口古镇!雨中游古镇别有情趣,我非常快乐,下次我一定会再来这里游玩!

游古镇作文2

  走进这厚重古朴的石头牌坊,就是黎里古镇景区了。

  这条老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和其他古镇一样散发着浓重的商业气息,正因此,才显出它的与众不同来。街道上,闪烁着几点灯光,破开了黑暗的桎梏,亮度也刚刚好,不明不暗,勾勒出了古镇宁静而淡雅的轮廓。

  古镇依水而建,弯弯绕绕。屋檐下,摇晃着明黄色的灯笼,慵懒的灯光召唤着仲秋凉夜中晚归的行人们。主街又分出了许多小巷,幽深而黑暗,让人望而却步。波影重重,粉墙黛瓦,青石板路,廊桥凉亭,偶有几间茶馆亮着灯,竹椅空着,茶盏也空着,不进去坐坐好像总觉得空负了什么似的。那么就走进茶馆吧。不料,走近了才发现,刚才还看似普通的茶馆边还有一扇闲静的小门藏着。推开那扇被妩媚花儿点缀的木门,一个小巧的院子羞涩地迎向你。院子的角落里还有一段小小的巷子,它也想要把你拉进,再拉进。我不由自主地被牵着走进去,随即豁然开朗,一切都现在眼前了:小桥、流水、杨柳、芦苇,相映成趣。对面垂钓人的倒影一明一暗,和着秋虫的.叫声,和着晃悠的水纹,和那小院一起印入了我心里。

  站在桥上极目而望,一团团光晕浮动在水面上,随着茶馆里音乐的节拍柔和地跃动着,一如一点点晨曦透过树隙间落在地面上的样子。远处浮动着石桥的影子,似真似幻。近处,大片的香蒲随风点着头。三两无主的小船儿系在岸边,废旧已久的样子。树枝却撑不住果实的重量,那果子便扑通一声坠入河中。这声巨响,更衬得四周静寂无声了。

  这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钓杆与鱼网,与候在一旁油光水滑,毫不怕人的猫儿,三三两两地,蹲候在渔人们边上,不吵不闹。对岸一位用一竿大网捕鱼的老者,一次一次费力地将网从水中慢慢抬起。不知是谁向他们喊了一声:“够吃了吗?”他们也笑着回应:”家里的猫儿够吃了!“随后再次撒网,捞起……终于,不负边上猫儿的苦等,一条小鱼儿被大网甩上岸来。而迟到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先来者几口便将小鱼吞进腹中,羡慕得直流口水了。街上也常有一略而过的猫儿们的影子,甚至还有一只带着我走了一段路。大概发现我两手空空,便无趣地走开了。

  一路凉亭掩映,一路翼墙栏杆,一路暗香浮动,一路灯影波纹。虽然白天赶不及来欣赏你,你还是施施然接纳了我,以你绝然不同的静雅惊艳了我,使我沉醉在你的怀抱里,舍不得离开。我愿意化作一条悠游在香蒲丛中的鱼儿,我愿意化作一棵书院池塘边低垂的柳树,我愿意化作一只游走在游人脚边蹭痒的猫儿,我愿意化作一片痴情看护你的月光……

  黎里,总是看不够你啊,更何况是夜幕轻纱下的你!

游古镇作文3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到原定的地方游玩,所以我们与表姐、表弟一家去西塘古镇游玩。在游玩的前一天我做足了准备,不仅把通往西塘的三条路记了下来,还把西塘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比如个个景点的开馆、闭馆时间我差不多都能记住,还有到西塘必须要吃的一些菜肴、小吃我也一清二楚……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行动。

  在我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到西塘的时间整整比原计划少了二十五分钟,废话不多说开始旅游。

  早晨,我们一进西塘,那水面上的微风就拂过我们的脸,我们走上通往西塘内部水乡的小径。一路上有卖西塘薄荷糖的,有卖头饰的,有卖乌梅的,整个景区就是一个小镇,不像其他景区一样,西塘就是来散步,吃美食,购物的,才刚到西塘,我的心已陶醉了。我们到了西塘水乡,我们一边走在全是青石板铺成的河岸上,一边吃着西塘最有特色的臭豆腐,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外酥里嫩简直是绝味啊!西塘最有特色的就是建筑了,这里所有的建筑是由木板、石头建成的,而且高度都一模一样,整整齐齐的排在河两岸。每间房子后面都有一个小码头,有的人在码头上洗着衣服,有的摸着螺蛳,还有的在吹着陶笛,这声音很美妙。

  中午我们在当地一家有名的餐馆吃饭,这家餐馆用的食材,都是西塘古镇里自己种的,特别是螺蛳,河岸边轻轻一抓,就会得到一手的'螺蛳,所以这儿的一百多家小吃店都有螺蛳,而且风味各不相同。吃饭时下了一点小雨,我们的旁边就是小河,河上来往的船只,也停了下来,有的泊在码头边,有棚子的船依然在行驶,还有的船则在桥下,躲着雨。

  下午,我们我们参观了倪宅、少香港、石皮弄、卧龙桥……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张正根雕艺术馆了。艺术馆里有一百多件作品,其中的二十余件都是吉尼斯世界之最,其中的一个双面作品“九龙腾飞·百猴望西”是此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一个叫“震撼”的狮子根雕,是栩栩如生,简直跟真的一样……

  古老的西塘吸引了那么多游客,人们爱西塘的古建筑,爱西塘的小桥流水悠悠古韵,爱西塘美味的小吃,爱西塘的一切。西塘,真是中华大地上的明珠!

游古镇作文4

  国庆期间,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塘栖参观,游玩。

  这次来比以前更热闹了,这里又多了一条水南街。

  我们首先来到了广济桥,广济桥又名碧天桥、通济桥。它是古运河上唯一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桥,桥长78.7米,面宽6.12米,顶宽5.2米,端设石阶八十,有望柱六十四,中孔跨径15.69米,桥上还有‘弘治二年’字样。广济桥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我们随着人流走到桥上,往下看,那水有点脏,我也不再看了,不过站在桥上吹风的感觉真好,静静地好像要飞了起来。

  走着走着我们又来到了西姚宅,那是一座很古老的宅子,位于水北街西段,面宽14米,进深38.35米,十分宽大。

  我们穿过很多饭店,商店。我们进了一家店,有好多衣服,我还穿上了一件古代的服装,头饰也打扮了,阿姨把我带到花丛中拍照,把我带到古筝前,让我弹,阿姨又拍了许多照片……拍完照片,妈妈给我买了一只30元的杯子,妈妈选了4张最好的照片。两张打印成照片,还有两张印在杯子上,这样我就拥有了一个专属我的杯子。杯子制作完成,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拿,阿姨急忙说:“这个杯子很烫,为了把照片印上去要加热到300多度。” 后来,我们又来到运河谷仓博物馆。在水北街御碑公园西南角,一处占地6500平方米的下沉式建筑,它就是运河谷仓博物馆。这是一座大型的世界性历史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一所以谷仓为主题的博物馆。

  塘栖建谷仓博物馆是有历史渊源的。塘栖自古就是杭州漕运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民国时期长三角一带最有名的米市。现在的水北街历史街区内,仍保留着兴良米业和国家储备粮仓旧址。

  在博物馆,你能看到谷仓在农业的起源、文明的.诞生、城市的兴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还能看到各种造型、各个国家及各个年代的粮仓。博物馆共征集到展品200余件,有石器时代的农耕用具,还有汉代的谷仓罐、屋模。其中春秋时期的一款米缸、东汉时期的仓房,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在博物馆的旁边有一家塘栖耶稣堂,走进去一看人非常多,有小孩、有老人、还有中年人,他们都在唱诗歌,他们唱的歌我也会唱。

  今天过得很快乐,塘栖古镇真好玩!

游古镇作文5

  如一曲悠扬的名间小调,古镇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鲜明的民族特色流传至今。古朴的石桥,有圆有方,承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让历史的风霜幻化成青石板上精细的浮雕。水乡古镇,烟花三月的繁盛,菊黄秋韵的才情,哎乃浆声里淡淡的叹息,凝结成历史的水滴,随那灵动的流水潺潺而行。

  拨开古镇迷蒙的面纱,青砖白瓦撩去了世俗的纷杂,静静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事。古镇的建筑多依势而建,自然古朴,僻静典雅。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错落有序,处处体现出一份玲珑玉雅致。水乡古镇,姿态各异。浙中古村建筑威严大方,细微处隐现其雍容华丽;楠溪江古村群落借周围山水之胜,营造出一幅桃源奇观;泰顺廊桥跨溪而建,似道道彩虹,折射着先人的智慧与历史的光辉。

  “九里弯头放棹行,绿柳红杏带啼莺”于诗文中我们尽览西塘,细品那份“小桥流水,琴韵书声”的意境,漫步那片古老的岁月,似乎看到那一群年轻的女子在溪边洗涤嬉闹,稚童在书院中细听夫子的教诲,满脸沧桑的民间艺人在小巷口捏着面人……透过书本上那一张一张的相片,古镇的小桥流水,音韵评弹,似乎在刹那间铺展成一幅淡雅相宜的水墨长卷。

  离开了故乡,踏上苏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那份水乡特有的诗情也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古镇如一个经历过沧桑的老人,看到了功名利禄,持一份淡定,将生命纳入江南一蓑烟雨中。生命的短暂,让我们学会抓住所拥有的,而古镇在不断逝去的时光中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磨难会使人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为自己留下一些值得铭记的东西。古镇还有那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人故居。鲁迅故居中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为古镇添了几分童趣与乡情。沈园中,陆游与唐婉缠绵悱恻的深情化作那流淌着的春水,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中国古镇游》带着我从浙江走向绍兴,走向江南水乡,在古村镇品味那些即将随着时间逝去的根的文化,体会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如同泥土般的感动。

  轻风明月,那些如棋子般散落的村落,幻化为古琴上的一根弦,弹奏着寻常百姓的酸甜苦辣,冷暖阴晴。而我,则在古镇的梦乡里,不愿醒来。

游古镇作文6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与之并存的是一个同行的你。

  ——题记

  在前两日领略过黄山的雄伟后,稍作整顿,来到最后一个景点——宏村。出踏入宏村,便被此处游客之多给震惊了。在南湖旁的石子路上,坐满了一圈慕名而来的美术生。他们用画笔将这千年古村的样子一点一点记录下来,装在心里。

  这个千年古村定是没有休眠之日了,青石板路日日都有人踏过。在村前有一条河,形成天然的分界线。将这世外桃源与那红尘隔绝开来。可是有人偏不死心,在中间架起了一座桥,给了那些厌恶纷扰向往自由的人们一个通往这与世隔绝之地的契机。

  我们跟着导游,穿过南湖,缓缓往村内行去。湖面上倒映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与美好无瑕的天空。

  宏村又叫牛村,从高空看整个村落就像是一头牛。我们现在就是在沿着“牛肠”往“牛肚”走。深入后发现,这个村子又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小巷子的宽度仅限两人通过,路的一旁有一条小小的水渠,这是从村口的.南湖流进来的,村民们会用这些水洗菜洗衣服。七拐八拐得很容易就走丢了,导游告诉我们,迷路了不要担心,循着水流,不一会就能出村。

  不得不说,这个村子实在是太适合摄影了,随意地一拍,便是一幅独一无二的好画。居民们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与远方隐隐约约的绿色融合,清新淡雅,一眼望去仍是副静态雅致的图画。白墙黑瓦,烟囱里的烟,为墙面抹上了淡淡的黑色,却显得自然而不做作。每家门前都有挂着几些纸灯笼,因为时间久远,红色变为淡淡的粉色。少许的点缀,也让颜色看着不那么单调,为这幅水墨画更添了一些生机。

  晃荡晃荡,终于来到了“牛肚”。这“牛肚”是一个半月形的水潭,叫月沼。它在村子的正中央,两边古建筑的白墙黑瓦印在潭中,时不时跃起的鱼儿引起阵阵涟漪。潭边围满了游客,都想要与这弯月亮合个影。

  走了那么久也累了,到茶坊里坐坐,讨杯茶喝。“谢裕大”也是个老字号了。它的创始人谢一平为了教导后辈们做生意不要太死板,做人不要太自满,故意将“裕”字去掉一点,寓意着凡事都要“差一点”。就像是做生意,不要做得太满,要给同行们留一些机会。

  走进店里,淡淡的茶香萦绕着整个房子。店员小姐姐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各种茶,有什么毛峰、菊花、祁门红茶等,不断地递上各种当地特产,告诉我们这些糕点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徽墨酥了。徽墨酥在他们那儿家家必备,说是在考试前,将徽墨酥与水一起下肚(象征着肚子里有墨了),肯定能考个好成绩。小姐姐还特别良心地提醒我们去其它店铺尝一尝,觉得哪个好吃再买哪个。这也真是将祖先的教诲牢记在心啊。

  远离繁忙的公务学业,偶尔慢下来,体验小桥流水人家,不胜惬意。

游古镇作文7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到磁器口游玩。一早还阳光明媚,突然,天空下起蒙蒙小雨,虽说下着小雨,但来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多。

  一进老街的入口处就看见老街用灯笼和倒挂的小伞装饰着鲜艳漂亮,我们走在石板路上看见道路两旁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商家们都争先恐后的吆喝着自己家的商品。你看——有手工糍粑、手工酸辣粉、有名的手工陈麻花还排着长长的队呢……爸爸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手工糍粑,糍粑甜甜的糯滋滋的。爸爸说看那里,那是谁?有的游客尖叫着张飞,张飞,张飞牛肉,不仅牛肉干吸引游客,而且扮演张飞的人也特别引人注目。他表情严肃形象威武,貌似告诉游客张飞牛肉干质量品质杠杠的。随着一声声敲鼓声,一个戏剧院吸引了我的眼球。里面宾朋满座都是来观赏表演的,这个时间正是上演川剧类。表演者穿着戏服,这戏服让我觉得好神秘,表演者表演了川剧唱腔的曲目,虽然依依呀呀的我一句也没听懂,但他们表演得很认真,我能感受到这古老艺术的神奇。让我目不转睛的就是那川剧变脸,扇子一挥,头一扭,就变成了不同的脸谱。观众们的掌声欢呼声久久不能平息……

  看完川剧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一位笑眯眯的老人雕塑,他很慈祥手里拿着的铜锣和手杖,头上还裹着头巾,妈妈说这是打更的人,以前没有钟就靠这样的师傅提醒人们工作的作息时间。我们边走边聊着看见有个寺庙里面正在装修门前写着游客止步。我们悠闲的走着听见清脆的歌声弹着优美的钢琴不知不觉来到了文艺小清新的小巷,这里的`干花鲜花布满了街道的两旁让人觉得温馨浪漫。我还沉浸在这小清新里,外公说前面有个钟家大院,外公边走边跟我说:“钟家大院的主人名叫钟云亭,老先生是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后来告老还乡在这里修建了这个院子。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钟家大院,院子用清瓦木架结构建成,回南环绕空气流畅,这就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呢。”

  从钟家大院出来,柏油路上穿梭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新建的磁器口牌坊,一栋栋高楼大厦之前的游览就仿佛是穿越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迪迪迪一阵汽车的啦吧声的响起,我们准备离开古镇上车回家了。

游古镇作文8

  妈妈的工作单位就在安昌古镇附近,虽然经常路过,但很少仔仔细细地欣赏过它。想想有段时间没去了,今天,我和妈妈相约再游安昌古镇。

  来到安昌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广场,看着白墙黑瓦,迎着蓝天白云,心情很舒畅。安昌古镇有长达1747米的临河老街,沿河是带着顶棚的长廊,河的两岸都是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宅,幽深弄堂。

  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街边都是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远远就能闻到油炸臭豆腐味,扑鼻的香气,听到箍桶匠卖力地吆喝声,不时还能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师傅在娴熟地扯白糖。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古镇酒家,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绍兴老酒,醇香甘甜,回味悠然。周边还有很多美食,如小鱼干、风干猪肉、茶叶蛋、木莲豆腐等,我早已看得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要了一碗木莲豆腐,冰冰凉凉,很是解暑。

  安昌古镇有小河穿古镇而过,河上有许多来往穿梭的乌篷船。船家脚上踩着船桨,手上握着划桨,动作娴熟,在水面上荡漾开一道水痕,悠然而去。我们在岸上一路走来,发现古镇的古朴典雅还在于桥的精致多姿,有平台式、拱形式、凉亭式等,桥上一尊尊威武的石狮经历岁月的侵蚀,模样有些模糊,但依然逼真鲜活,似乎在述说着这段悠久的历史。

  古镇上还有多个历史文化展览馆,例如师爷馆、石雕馆、中国银行旧址、宣卷馆、穗康钱庄等。说起这个宣卷馆,我当时不知道那是什么,以为是古时卖宣纸的店铺。进去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宣卷是一种地方戏曲,是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还真是孤陋寡闻了。

  “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我和妈妈来到了师爷馆。它处于古镇沿河的尽头,是镇上的娄心田师爷故居改建而来,里面以图文与塑像介绍为主,介绍了师爷的种类、工作、生活情况,还有许多关于师爷的典故。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是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县府官正襟危坐,原被告跪在堂前,三班衙役持棒伺候,但是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坐在堂后的师爷。师爷坐在后面听审,一旦发现当事人的证供有问题,大老爷意气用事等,他就差人递条子,及时提醒。绍兴师爷真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啊!

  历史悠久的古镇,小桥流水的古镇,美食诱人的古镇,这一切让我流连忘返,这美丽吸引着我,我会再游安昌古镇。

游古镇作文9

  20xx年的元旦,我们一家人去绍兴游览了千年古镇——安昌。那里正在举办很有民俗特色的“安昌腊月风情节”。

  我们一早出发,开了近两个小时的车来到了绍兴市柯桥区的安昌古镇。一进入古镇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沿着石板路往前走,走过一座拱形的石桥,便看到有两条古街沿河而建,街旁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一根根木头柱子伫立在河边的街道上。古街一旁都是当地居民的店铺,销售各种古镇的特产,这个时候已经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了。

  我们接着往前走,突然发现,这里的几乎每个店铺都有销售酱鸭、酱肠、酱鱼等等酱制品,似乎安昌古镇与酱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集介绍过安昌的“仁昌酱园”,我决定今天要在这古镇中寻找这个知名的酱园。

  继续沿着河边的古街往前走,人越来越多,很多狭窄的地方已经要挤着才能通过。我抬着头东张西望,寻找心中的目标。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吓一跳,近处的远处的各种高高低低的屋檐下到处挂满了一串串酱香肠,远远看去,仿佛新年时节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彤彤的灯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这时前面的人潮突然不动了,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在看什么,我急忙钻进人群,原来是古镇的传统艺人在“扯白糖”。白糖一开始并不是白的,而是黄黄的一团,老爷爷用两根擀面杖使劲的向两边拉扯,白糖被扯得越来越长,随着白糖的温度下降,颜色也慢慢变得白皙起来。等到白糖完全冷却,形状也变得细长,老爷爷又拿出剪刀把它一段段剪下,美味香甜的扯白糖就算是完成了。再走一段路,来到了做龙须糖的桌子前,龙须糖也是艺人通过反复的拉扯融化的白糖以后,一层层的叠上去,边拉边放入糖粉,最后把糖扯的和龙须一般细,龙须糖也因此而得名。抓一把在手上,放入准备好的芝麻馅包起来即可食用,吃起来香糯美味,入口即化。

  节日期间,古镇的河道也恢复了以前的繁忙,河上时时有乌篷船驶过。古时,乌篷船可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人们的劳动,出行甚至婚嫁全都需要乌篷船来完成。而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它只是古镇的一种游览工具了。

  古镇的民俗还有很多,我还看到了旧时新年的“祝福”仪式;手工做年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卷”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正当我已经记不起这次我的目的地的时候,一座古朴的庭院印入眼帘,一阵阵酱香扑面而来,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仁昌酱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们在里面游览了一阵,临走当然不能忘了带上一瓶酱园的特产——母子酱油。

  一天在我们愉快的心情中匆匆而过,带着古镇的特产,带着对古镇的恋恋不舍,我们踏上了归途,安昌古镇——我期待我们还能再次相见。

游古镇作文10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正是旅游的好时节。我们随着雨的脚步,驱车前往古镇周庄。也许是“雨遂人愿”吧,当我到达周庄时,雨竟然停了。

  听爸爸妈妈说,以前用庄并不热闹,是因为著名旅美华裔画家陈逸飞的一幅油画—《双桥》,再加勤劳聪慧的周庄人充分利用古镇的资源,才使周庄成了向周内外游客展示江南水乡风貌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窗门口。如今,清澈稗绿的小河流水,古色古香的小桥古屋,加上弯弯曲曲的小街石道,已成为小镇的特色最观。

  登高远眺,也许是观看周庄全貌的最好办法法。我们登上周庄的瑞光塔,塔高九层,站在塔顶向远处眺望:整个周庄便尽收眼底。一座座古屋、一条条街道、河流纵横交错;如织的游人、门白色的墙面和灰色的屋顶交相辉映,使人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电影场景中。走下瑞光塔,穿过狭长的街道,我们来到了周庄的重要景点—张厅和沈厅。这两家可是几百年前的名大户,透过雕梁画栋和一件件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我仿佛看到了古代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更感慨于劳动人民的智慧

  周庄人都说,到了周庄不去看一看万船娘’,,游一游水上周庄,‘卜可是人生一大憾事。踏上游船,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只见河水清澈如镜,波光粼粼。河边仲出的柳条级满了绿酗嫩叶,微风一吹,匆枝轻拂河而,荡起了层层涟漪。颇具古典风韵的·万船娘’,身穿蓝色印花布衫,手撑船桨,唱起了水乡船歌:“人人都说周庄好……’歌声悠扬婉转,恰如小镇的流水一般温润绵长。说起周庄的万船娘,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前几年,苏州市妇联主席去周庄游览,在浓郁的水乡氛围中,她总觉得少了一点江南女子的韵味。于是,她便建议陪同她的周庄领导在撑船的船娘身上多下一点工夫。在她和当地领导的策划和包装下,统一服装,统一标志,统一培训的.一支船娘队伍便诞生了。江南特色的蓝色印花布衫,一口绵软的吴语小调,简单的英语对话,迷倒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周庄的小桥流水更增添了一分灵秀、坐在船上向两岸张望,只见街上人来人往,游人如织;茶馆店铺密密麻麻,好不热闹!恍惚中,我们仿佛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

  要离开周庄了,我们都有点依依不舍。我回头望去,眼前的周庄仿佛成了一个眉清目秀,亭亭玉立,兼具古典气质和现代特色的江南女子,在l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这个江南女子已成了华夏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游古镇作文11

  从上海乘地铁至沈杜公路,转乘闵行10号公交,不一会就到了离国际大都市最近的江南古镇——召稼楼。

  行至六角飞檐的大牌坊前,范增手书“召稼楼”红底黄字,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愈加耀眼夺目。原来,召稼楼一带为上海最早的'农耕垦荒之地。相传明工部右侍郎谈伦为激励乡亲早起耕作,特建一座钟楼,清晨鸣钟不止,“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故名“召稼楼”。人勤田丰、重农礼耕,风气延续至今。

  进牌坊右行,见一条石板铺就的小巷早被冲刷一新,拱形石门及麻黄色石板镶嵌铺就规规整整、严丝合缝,不由感慨现代石匠凿石工艺的精致。不过少了人工斧凿的痕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拔凉拔凉的。好在屋檐一排红灯笼,上书“召楼人家”,给小巷又平添了些许暖意,心情也跟着暖和了许多。

  出小巷,便是报恩桥。伫立桥头,水乡景色尽收眼底,但见柳丝垂范浜水潋滟,两岸白墙黛瓦,绵绵几里水上人家!尤见几堵白墙,间隔几户人家,墙沿流线型一弯青瓦汉字草书般飘逸,这便是有名的“骑马墙”了。“骑马墙”又称“风火墙”,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古时徽商常年在外经商,行踪飘忽,归期莫定,“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弱幼孺,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莲子花开不见还,人传郎在凤凰山”,由是砌堵高墙,防贼又防火也心安。不由感叹徽商智慧,连防贼都防得那么艺术!

  正凝想间,河面摇来一叶乌蓬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人倚仗一湾河水及沿河水乡景色,每日载点游客,挣点外快,算是“礼耕”新模式了,从岸边矗立的“瑞晖坊”上所刻楹联,就可想见水乡游船生意之兴隆:“柳丝撩衣丽人语,波光熠面船娘歌。”桨声灯影迷离、丽人船娘在侧,大有狎妓之嫌!

  下小桥,又是一条悠长的小巷,巷口一块石碑:“崇尚礼德,俾有所悟”与墙上标语:“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一雅一俗相映成趣,算是“礼耕”例证了。此刻秋阳高照,小巷已是一片喧哗,热闹非凡。各式粽子、年糕摆满案头,糯香扑鼻,引得游人当街开吃。召楼有三宝,大曲羊肉及红烧拆蹄,尤以“顾嫂嫂拆蹄”最为有名。慕名循香而至,见四十开外美人当垆,案头拆蹄色泽红亮、酥烂浓香,周遭游人如织,生意兴旺,当为召楼“拆蹄西施”了。粽子飘香、拆蹄酥香,秀色可餐、吃货天堂!

游古镇作文12

  “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东汉名士严子陵曾这样赞叹龙门的美景,古镇因此得名。又是一年五一假期,我和妈妈跟随牛通社小们一起去期待已久的龙门古镇游玩。

  我们到达了古镇,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历经千年风霜的巨石,上面长满青苔,但是还清晰地刻着两个大大的字“龍门”。听导游介绍,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有更深的文化概念。原来龙门90%以上的村民都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难怪叫“千年古镇”呢!

  穿过古老的街道,走在狭窄的小巷里,地面是用拳头大小的鹅卵石铺成的,小巷七拐八弯,横竖交错,窄的地方我的手臂都不能伸直呢,我们一边听着解说,一边紧跟着导游,很怕在这“迷宫”里迷路。除了街道,古建筑的墙壁也十分奇特,是较大些的鹅卵石堆积而成,别看它有些破破烂烂,但也排列的整整齐齐,看起来很舒服。上面的.门比现代的门要小很多,我猜想要是姚明来了,得蹲着进去呢!小巷里有很多店铺,卖着各种龙门美食。有香喷喷的“孙权面筋”,甜津津的米酒,有脆生生的薄饼,还有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笋干,到处都是,阵阵香味窜入我的鼻孔,简直让人垂涎三尺呀!店主那响亮的吆喝声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这声音好像把我带到久远的历史中:穿着长衫的孙家后人在这条古道上来来往往……

  接下来,我们先后参观了孙氏宗祠、思源堂、诚德堂,还参加了有趣的“插秧苗”游戏,尝过了美味的“牛锅”。感到真的不虚此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龙门古镇的精华——孙氏大宗。孙氏大宗由孙氏宗祠、明前园戏台及广场组成,面积庞大,建筑雄伟,广场上的戏台非常高大,上面有演员唱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戏曲。孙氏宗祠旁边有一个天子堂,里面不仅有孙权的塑像,三面墙上还有精美的壁画,导游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述着历史故事。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时分,该返程了。看一眼,小朋友的脸,被太阳晒得像红红的花儿一样,看一眼红红的花儿,那是小朋友的脸。我们也成了古镇美丽的风景线!美丽的龙门古镇,再见!

游古镇作文13

  7月15日下午,烈日炎炎,我们一家四口在午睡过后顶着38度的高温出门了,因为爸爸决定带我们去鸣鹤古镇游玩。

  虽然已经避开了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候,但是4点钟的太阳依旧不示弱,不过爸爸车里有空调,我们才不怕呢。一路上我和弟弟都很兴奋,期待着能早点达到。这是我们第一次去鸣鹤古镇,爸爸还不小心绕了个远路,不过我们很快就达到古镇的停车场了,下车后向管理员伯伯问了下路,就直奔古镇啦!

  古镇和停车场只隔了一条马路,一眼望去就能看到牌楼上面“鸣鹤古镇”四个大字,一进牌楼,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道路右边波光粼粼的湖,妈妈说这个湖叫“白洋湖”,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在我的左手边,是一条很长很长的黄色围墙,我问妈妈为什么这面墙是黄色的,妈妈笑眯眯地让我自己找答案。于是我和弟弟加快了脚步往前走。原来,这里有一个寺庙,这面墙把整个寺庙围起来,延伸了好长的距离。我站在寺庙门口抬头看去,红色牌匾上面金灿灿的“金仙禅寺”说明了它的身份。“姐姐快看!那是什么呀?”弟弟突然拉着我的衣角大声问。我转过身,看见对面的湖中,立着几个石头做的小塔,乍看有点像西湖三潭印月的那种小塔。我数了数,一共有7个,正对着金仙寺的大门,想来是有什么典故吧。正想进到寺内寻找答案,却被弟弟拉着往古镇街道走去。

  慢慢的,众多的老建筑引入眼帘,街道蜿蜒交错,古戏台、药材馆、廊桥分布其中,一条小河贯穿了整个古镇。我们沿着河道走了一圈,感受着小镇古色古香的气氛。走过廊桥,便是“小吃街”了,有雪白的老鼠糖球、清凉爽口的桂花凉粉、奶香四溢的小蛋糕……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啦!老板娘热情的`招呼我们,并陆续拿出来好多个糖画,有向日葵、蝴蝶、小马……个个栩栩如生。我挑了个美丽的蝴蝶,弟弟则挑了个威风凛凛的大刀,哈哈!糖画刚到手,我们两个都迫不及待的打开来开吃。伸出舌头轻轻的舔一口,好甜啊!

  举着糖画边吃边走,我们来到了古镇里的“钱庄”,妈妈说现在这里已经改造成“客栈”了,游客可以随意参观。我们像探秘一样走遍了客栈的所有角落,整个院子都还保留着原先的样子,雕花门窗、灯笼、水缸、花瓶……只不过现在的主人又增添了不少现代的东西,风扇、空调、电脑等等。偶尔到这里住上一两天,应该也是很有意思的吧。弟弟看上了水缸里的小金鱼,赖着不肯走了,哈哈!

  由于还要赶回浒山吃晚饭,我们只能匆匆结束这次行程,还有不少老宅都没有参观,下次有机会一定还来!

游古镇作文14

  早就听说拥有千年历史的梅城古镇是个旅游的好去处,五一假期,我们带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梅城。

  我们先到定川门。相传,定川门是宋朝建造梅城时的八门之一,寓意定住新安江水,造福于民。定川门很有气势也很雄伟,一看就令人景仰。定川门上面矗立着一幢古朴的楼房,牌匾上四个金色的大字——“江山永固”远远地映入眼帘。我仿佛看到先人把新安江水驯服以后,百姓就在此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我们沿着楼梯攀上城墙,城墙又宽又高,一眼望不到头。城墙上端用砖块砌成三角单孔,犹如半朵梅花的城垛。妈妈说,这就是梅城的由来。这种城垛还有一个好处,敌人来犯时,可以把箭从“梅花”凹进去的地方射出去。在城墙的底端还有堤坝,涨洪水时可以挡住水流。

  城墙是个观赏风景的好地方。城墙外边就是一片苍茫的水面,是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的交汇处,江水很清,奔流向东。江对岸的山和树也很特别,有的浅绿色,有的深绿色,也有碧绿色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在这些山与树间有一座塔——南锋塔。南锋塔十分洁白,在一片绿海中更是显眼、夺目。

  下了城墙,我们走进府前街,扑面而来的繁华气息,让人感觉来到另一个世界似的,外边是如此清净,里边是如此热闹。虽不是春节,但是每家每户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街上行人如织,人声鼎沸,好不热闹,真喜庆!

  大街上店铺林立,到处都是名小吃:严州酥饼、油煎粿、千层糕……香气扑鼻,让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买了一碗臭豆腐,它虽然臭,但是这臭味却更让人有食欲。它的`皮很脆,但是皮里的豆腐很糯,蘸着辣酱更加好吃。还有水晶糕,水晶糕外形有点透明,就像是真的水晶一样,尝一口,味道甜甜的,直透心底。

  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文化古迹。在一座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筑里,建于1901年的清邮局,院落曲折,三进三出,天井照壁,粉墙黛瓦……门口有一只高大的清朝第一代蟠龙邮筒,邮筒侧面印有“大清邮政”字样。在这里,可以参与慢递未来的体验,在纸上写下你想对自己未来说的话,塞进邮箱,盖上梅城邮戳,就可让书信在未来传递给自己。

  街上牌坊耸立,一座始于南宋的“状元楼”牌坊令人注目,四柱三门皆以巨石凿制,雕刻有狮子、凤凰、鸟兽等浮雕,栩栩如生。我们还在一座大将军的雕像前驻足留恋,这雕像盔甲披身,骑马执剑,目光锐利,好像要活过来一般。他就是名将孙韶,当年镇守梅城,功勋卓著,被吴国皇帝孙权赐姓。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梅城古镇风景如画,文化悠久,直到离开的那一刻,我还感觉自己的心留在了梅城。

游古镇作文15

  进入古镇中心,首先跳入眼帘的便是标志性国保文物——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的文昌塔。此塔八角五层,砖木混合楼阁式,每层设有腰檐,翼角腾空,塔顶陡峻,上置葫芦型塔刹,风铎叮当,宛如管弦。塔内有木梯盘旋,登塔顶远望旌阳风貌尽收眼底。

  有诗曰:“凭栏眺望景幽情,翠荫禅林古木横,夹道竹松楼外层,万过灯火塔边城。”便是形容登此塔看风景。文昌塔,原文昌阁。明嘉靖三十七年修,清雍正年拆除。为正风水,于清乾隆八年重修,改阁建塔。

  关于文昌塔,当地还传说:由于旌阳地形象“乌龟出洞”,如果让龟出走就会带走文运财气。又由于西南方有一座形状似火的梓山,导致镇里经常失火,为了“定龟”和“镇火”,特地修建此塔。

  来古镇旅游观光,不能不去踏访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旌德文庙,是旌阳一道古老而耀眼的风景。

  红墙黛瓦,檐牙高啄,气势宏伟且清幽淡雅,掩映在一片葳蕤的园林之中。因其树木茂盛,宛如有了天然美屏,因此,即便在清风漫舞、尘土飞扬的日子里,文庙还是保持着它独特的清雅、安详、静谧,呈现出古老的儒学气息。

  清嘉庆《旌德县志》:“考唐贞观四年(630)诏州县皆立孔庙,时尚未有族邑也。宝应建邑以后,谈学之制无闻,邑之学宫自宋崇宁元年(1102)始。“旌德孔庙建筑群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屡受兵火之灾,大修24次,重建5次,现存建筑为顺治二年(1645)所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初名文宣王庙,宋崇宁四年(1105)始改称大成殿。是旌德现有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整座文庙占地4700平方米,现存大成殿、东西厢、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泮桥、斋房等,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只有走近才会发现,这里的木雕太精美了,雕梁画栋,大殿前面的立柱上“鲤鱼跳龙门”,还有大成殿木柱上的通雕,上下一体,龙盘石柱,张牙舞爪,透着威严,每一片雕刻,都是精工细作,栩栩如生。遥想当年的工匠居然有如此的'鬼斧神工,把景致刻画得如此的传神。还有大成殿柱础浮雕,事事如意,想象丰富,如意和柿子寓意深长,不仅让人联想翩翩。殿内藻井两层彩绘,内容为凤、鸡、鹤、龙、象、鹿、麒麟及牡丹花卉等,并有八仙容颜,最醒目的则是文曲之星。纵观大小百幅彩图,画面栩栩如生,神韵独具,寓意明显,无非是寄望于旌德子孙文星高照,大显神通。

  这里设有“周而复作品陈列馆”,陈列了旌德籍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先生捐献的4000多件文献资料。古镇也因此而有了翰墨书香之气。

【游古镇作文】相关文章:

游古镇的作文09-15

游古镇作文07-23

游古镇周庄作文03-07

游丽江古镇作文09-15

游平乐古镇作文09-16

古镇之游作文12-15

游南浔古镇作文04-11

游周庄古镇作文07-24

游朱家角古镇作文07-27

游南浔古镇作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