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作文

时间:2023-09-14 19:00:44 好文 我要投稿

(优)实验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实验的作文

实验的作文1

  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第一次让我做的化学实验是:明矾的结晶。

  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的用品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明矾、天平、烧杯、药匙、研钵、玻璃棒、纯净水和温度计。然后开始做实验。同时。我也憧憬着实验的成功。

  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先用天平称出25克明矾,倒入研钵。我用研钵磨碎明矾,再把明矾分成两份,摆好三角架,在架子上放好石棉网,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中倒入100毫升纯净水。然后在三角架下方放上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接下来,在酒精灯加热水的同时,将明矾用药匙放入烧杯,一次两勺。每放一次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中明矾融化。外公不断地用温度计测水温,让水温保持在摄氏90度左右,当所有明矾都融化在水中的时候,熄灭酒精灯。然后,外公让我拿出小手指肚那么大的一块明矾晶体,轻轻放在烧杯中的明矾溶液中,当做晶核。

  晶核溶解了一点以后,就停止了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我们把烧杯送到窗外仔细观察。一小时后,我看见晶核上布满了小小的`结晶,它们看起来像一根根尖锐的针。第二天我发现这些结晶迅速长大,外形和原来的晶核很像,而原来的晶核已经像整个大拇指般大小。如果把它横过来看的话,它的左边有一些平整的三角型,其他地方则凹凸不平,而且很容易碎。

  第一次做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知识,例如:知道了明矾的熔点,知道了明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实验的作文2

  我做过许多奇思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花生油仍然在第一层。我想: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最爱吃的蜂蜜?如果我倒入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又把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一开始是溶在一起了,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

  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啊!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着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瞧,为什么我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它们也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它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这杯液体,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又充满了疑问?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说:“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啊!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相溶是与重量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解开“谜题”。

实验的作文3

  大家都知道鱼儿是离不开水的,但是今年过年,我却发现妈妈买回了一条可以离开水而活着的“怪鱼”。这只怪鱼的鱼嘴和鱼尾用一条绳子系着,即使一天不沾水,鱼也不会死掉。妈妈告诉我,这是家乡独特的一种传统技术,可以让鱼出水后存活更久,还能除去鱼肉的污泥味呢。

  我对这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这是真的话,弓好的鱼儿能存活多久呢?弓大鱼比弓小鱼是否有更高的成活率呢?这种“弓”的技术是否又适合其他水生动物呢?想起科学老师说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奇的我终于忍不住亲自动手验证一番。 在爷爷的帮助下,我有幸观看了一位大伯弓鱼的全过程,大伯手法娴熟,当场用“绳索”一端穿过鱼鼻扎牢,另一端绑扎在鱼的尾巴下,过一二小时后,再在鱼尾的上部用草绳绑住,把鱼弯成弓形,这叫“重绑”。大伯告诉我,弓鱼的力度要适中,才可上市销售。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从市场里买来了一大一小两条鱼和五只活虾。照着大伯教我的手法,我把这七只“小可爱”都弓了起来,虽然有些“残忍”,但为了实验不得已而为之。“弓”好半个小时中,我观察到了它们的晃动,证明鱼虾们都还活着后,我便安心去睡觉了。经过一个晚上,它们还活着吗?早上起床后,我第一时间就跑到了阳台,惊喜地看到了鱼鳃的张合,但相比大鱼来看,小鱼出现翻肚皮的现象,已经奄奄一息了!但接下来虾们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被“弓”起来的五只虾确定无疑地死了,用手摸摸已经变得僵硬了,“弓虾大法”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经过这次动手实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弓鱼”大法虽然有效,但离开水的鱼儿活得很艰难,即使存活,时间也有限。小鱼虽然用“弓鱼大法”可以延长离水之后的“寿命”,但效果没有大鱼好。虾这一种物种,恐怕是不适合也不需要用“弓鱼大法”的,“弓虾技术”暂时是行不通的。

  这次实践真让我回味无穷!

实验的作文4

  我真想上科学课,我们已经一个学期都没有上科学课了,我多么怀念以前在科学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的时光啊!对了,说起实验,让我想起了三年级的时候,做的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的材料中有一样是深紫色的颗粒,装在一个白色的罐子里,因为它的名字有点长,不好记,所以我记不清楚它叫什么了。那时,我是科学组长,所以我先走上了讲台,把筷子插进装着那些紫色颗粒的罐子中,当我把筷子拿出来时,筷子上沾了一点儿紫色颗粒。然后我回到座位上,把那根筷子放进清水中,只见那几粒紫色颗粒迅速离开了筷子,来到了水面上。到了水面上以后,原本只有一粒沙尘般细小的紫色颗粒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已经有芝麻那么大了。接着,那几粒紫色颗粒正在慢慢的下沉,它们下沉的时候,都会有一道浅色的“彩带”,多像仙女在烟雾迷蒙的天空中向下飘着,彩带飘拂时的情景,十分的美丽。渐渐地,那几粒紫色的颗粒沉入水底,身体在慢慢的变大,颜色也在慢慢的变深。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它们被溶解的.样子了。于是,我用筷子在水里飞快地搅拌了几下,那几粒深紫色的颗粒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杯清水也变成了淡紫色,深紫色,最后变成了葡萄汁的颜色。虽然没有葡萄那样诱人的香味,但那杯紫色的水却十分美丽。这真令我十分的惊讶,那么一点点儿紫色小颗粒,竟然能变成如此美丽的一杯水,真的是既神奇,又有趣!

  这些实验虽然很平常,但我却认为十分的有趣,也是十分的吸引我。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实验,却也是令我难忘的一次实验。

实验的作文5

这一次,我们徐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让我们自己在家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我打算做个“鸡蛋浮水”的实验。我准备好了需要的实验器材,分别有一只鸡蛋、一个水盆、一些盐和一些水。

  我先把水“哗啦”一下子倒进盆里,再抓了一把盐放进水里,然后再把鸡蛋轻轻放入盆中。好,大功告成,一切ok了吧。于是,我就坐在旁边静观其变。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等了好一会儿,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就怕错过奇迹变化的那一刻,可是左等右等,也没发现鸡蛋有什么变化。竹篮打水―――一场空,实验失败了。转念一想,水里的盐可不能白白浪费呀!于是我决定进行“取盐实验”。

  开始“取盐实验”,我拿来了一个小钢锅,这个锅像茶壶一般大小,有一个透明的小盖子,正适合我做这个实验,我把锅放在煤气灶上,把刚才的盐水倒进锅里,盖上锅盖,先开大火烧五分钟,不一会儿锅子怒发冲冠,沸水在小锅内翻滚,打开锅盖,沸水珠还直往外溅,直冒蒸气。这时水己经烧了一半,锅壁上出现了一些白色的东西,它们紧贴在锅壁上,像一层霜,也像一条白丝带,被烧掉的水己经炼出盐啦!我又把火调小了一点,又烧了十五分钟,只见水只有丁点了,盐己经一点一点的像妖怪一样被我现了形,盐逐渐被全部烧了出来,最后的一点水在锅里噼里啪啦显形出来。又像是一个个“跳跳娃”在锅里乱蹦乱跳,真可爱!不一会儿,水里的.盐就全被我现形了,我看着成功的实验,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从小到大的第一次实验,而且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

实验的作文6

  这节科学课,我们班要学习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这个实验要用到蜡烛、铁勺、白糖来完成。

  一听到蜡烛,许多同学就害怕了,用蜡烛做实验,万一着火了该怎么办呀!在老师的再三强调和提醒下同学们才开始做试验。

  一开始,教室里还很安稳,可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出了乱子。随着一声尖叫声;同学们都朝尖叫声的来源——第四大组的最后一桌望去,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最后一桌他们不知道怎么搞的,蜡烛倒在桌子上,燃起了一片火光,着火了!

  教室里立刻炸了锅,同学们吵吵嚷嚷,尖叫声连绵起伏,好奇心强的`男生们都围了过去,想看个究竟,胆小的女生都呆在各自的位子上,不敢轻易妄动,靠近案发现场的同学还一个劲儿的往门口退,仿佛火势真会蔓延到那儿似的。这些惊慌失措的同学中,最显眼的,就是王舒玥和余佳桦了,王舒玥就坐在案发现场,她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光吓的慌了神,用手中的本子驱赶蜡烛,这样做不但不能灭火,反而是蜡烛的火苗靠近了桌上放着的作业本,使作业本也烧着了。而余佳桦是用他超高分贝的娘娘腔叫声,不停地尖叫着,好像唯恐全天下不知道这里着火了似的。

  正当全体同学都不知所措,老师也没能赶到时,“英雄”夏益阳及时出场了,他拿着自己的作业本,毫不畏惧地拍打着火焰,一下、两下、三下……火焰终于被拍灭了!夏益阳那帅气的英姿博取了班中许多女生的“芳心”,让她们对他的挺身而出连连点赞。火焰扑灭后,老师才赶到现场,一边抱怨着他们,一边收拾残局。

  着火事件总算是告一段落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心用火!

实验的作文7

  你知道吗?有个神奇的实验,居然可以让手帕不被火烧坏!听到这儿你肯定有很多疑问吧,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这实验需要一块手帕、一个镊子、一个盘子、一个碗和一瓶酒精等材料。摆放好这些材料后,老师神秘兮兮地说:我可以使这块手帕不被火烧坏。

  这是真的吗?同学们都是一脸的疑惑。老师肯定骗人的,手帕是易燃物。对对对,手帕肯定会被烧坏的。我才不相信老师的话呢

  我对手帕施了魔法!老师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我看郑特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我也觉得这不可能,不就一块手帕吗,怎么可能连火都烧不坏呢!

  老师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思,便宣布道:既然你们都不相信,那我们就来做一下实验。于是老师点亮了一根火柴,哇,烧起来了!呀,不会烧焦了吧,可怜这块手帕了。我的心砰砰砰直跳。

  啪,老师把灯关了,那团火可真艳啊,好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又好像一朵朵火红的花儿,火焰由低变高,由蓝变红,是那么的优雅,那么的柔美,像一朵朵春天里的小花随风舞动正当我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咣地一声,碗盖在了盘子上,火熄灭了。

  接下来,我就要揭晓谜底了!老师的脸上有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慢慢地,碗开了一条缝隙哇喔,太神奇了!我也不由地心中一震,天哪,这是什么情况,太不可思议了,手帕居然完好无损地‘躺’在盘子上!

  看着我们百思不解的样子,老师笑道:其实我并不会魔法,主要是我加了70%酒精,还有30%的水保护手帕,因为酒精比水轻,浮在表面,所以燃烧只在盘子的`表面进行的。只要30%的没烧光,手帕就不会烧坏!

  哦,原来如此,我可算明白了!

  生活中到处充满神奇,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连一块小小的手帕都藏有大大的秘密!

实验的作文8

  星期一的早上,阿婆拖完地,我从房间里走出来,“哎呦”我摔在了地上。那时我哇哇大哭,我摸着我的小屁股找妈妈。我跟妈妈说:“阿婆拖完地,我滑倒了,我的屁股好痛啊。”妈妈先给我讲了牛顿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脑袋上。可他没有哭,他却在想:“为什么苹果会砸在我的脑袋上,为什么不砸在上面飞得小鸟的头上呢?”后来牛顿通过思考,发现了地心引力的存在。所以我们才知道了地心引力。然后妈妈说:“我们来做个实验吧,看看湿的地上会滑倒呢,还是平常干的地方会滑倒呢?”

  妈妈说由我来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妈妈带到卫生间,我们在地上倒上水,然后走上去试一试,看看在湿的地方会不会滑倒,在干的地方会不会滑倒。然后妈妈说:“这可不行吧,难道你还要再摔一跤吗?”妈妈说的话惹得我哈哈大笑。我们终于想出了可以让拖鞋当人的办法,这下我可以不用摔跤了,就算拖鞋摔了也不痛啊。我先往脸盆里装一点水,然后倒到一边的石板上,可要记住另一边是干的哦。要不然两边都是水,怎么做实验呢?

  我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把一只拖鞋放在干的地方试一试。我用力推,可是拖鞋还是在原位没有动。我把另一只拖鞋放在湿的地方,我轻轻一推,它一下子就往前滑了,滑到了垃圾桶旁边。可我还没明白,为什么一只拖鞋滑不动,另一只拖鞋就能滑得那么远呢?我又试了一遍,这下我终于搞明白了。有水就会滑,没水不会滑。我明白了之后,我把整片石板都倒上了水。妈妈说:“哎,你都倒上了水,怎么走出去呢?”我说:“你站在更里面,那你不是也出不去了?”最后,我是小心翼翼地走出去的,妈妈也是小心翼翼地走出去的。

实验的作文9

  创造起源于生活,生活里处处有创造之机,并不是它不接近人,而是人们不懂得把握住时机 ,妙想的舵。

  ----题记

  那天阳光正好,鸟儿在枝头欢叫,声音曼妙,一条幽静的小道在阳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环,道上绿影婆娑,草地好似连绵的绿地毯,草叶上还缀着些许晶莹的露珠。

  我兴冲冲赶到厨房,嘿!爸爸正在炒菜,我就乘兴而观,炒菜当然得放蒜瓣,爸爸刚放下铲子就心急火燎地剥起蒜瓣,我也赶紧搭把手帮忙,这蒜可真不好剥,它外衣甜腻而又固执地粘着,得让你费九牛二虎之力。此时锅已冒出缕缕炊烟,爸爸赶紧三步并两步冲了过去呢,把少数的蒜洒下,熟练地翻炒。

  爸爸边炒边嘀咕着,如果有剥蒜机那该多好啊!!!看到这我灵机一动,拿着桌上的.小马达,木板和扳手直往“密室”---储藏间走去。

  铺上纸,减略画一个实验图,小马达安放在中央,旁边安个金属小短棍,头部与另一根连接,上面再安个小木块,然后把一副手套拴在木板上,两头朝内,“掌心”相向,空出差不多一颗蒜的距离,当马达转动起来,连接的金属和木块也会动起来,手套就发挥其作用啦---上下自如剥起蒜来。

  就这样,这剥蒜机就脱颖而出,只是好景不长,蒜瓣因挤压过长时间,碎烂了!是不是手套太不锋利了,使得剥蒜时间太久。为了证实它,就选了几片薄薄的金属片把它们固定在手套上。我又把它投入使用,由于大片小力度轻,蒜还是碎了。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爸爸提醒我可以借鉴削红薯的器具。

  我恍然大悟,又改装起剥蒜机

  数月后,新兴的剥蒜机终于制造完成。看---一双“机械臂”,连着一个“大箱子”,开关朝下,箱子上有个倒置器(用于要剥的蒜),按下电钮就能把蒜倒在连接臂的手套中,而剥好的则倒在手臂下的另一槽中。

  此次发明提取了成功的精华,炼取了智慧爱迪生把住了妙想之舵,发明了电灯;牛顿让创造之苗迅速成长,厚积薄发发现了万有引力每个人都要有着一颗创造之心,让它发芽开花结果!

实验的作文10

  “到底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的一阵阵叫嚷声不断从教室里传了出来,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原来是在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呀!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拿来了两个碗和一个气球。这是要干什么?疑惑从同学们的心中冒了出来,都迫不及待地伸长了脖子向前探去。看见同学们这争先恐后的样子,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马德堡半球实验,你们需要不借助外力来让这三样东西粘在一起。”说完还指了指桌子上的碗和气球。我拿起碗,左看看,右瞧瞧,可是任凭我怎么努力,都无法不借助外力把这三样东西粘在一起。这时,一个同学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气球吹起来,再把两个碗扣上不就可以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吸气、呼气,气球终于吹起来了。接着把两个碗扣上。可是这种方法似乎不太可行—-第二个碗还没扣上第一个碗就掉了。我们左试右试,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终于大家安静下来,都在想办法,教室里安静了……

  这时,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们:“这是关于空气压力的实验,我们应该……”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一位同学的尖叫声便打破了课堂的安静:“我们把气球放在两个碗里,只留下一个吹气口,然后吹气,把气球和碗之间的空气都挤出去,这三样东西不就粘在一起了吗?”“呀!这可真是好主意!”我也情不自禁的大喊起来。果然,按照这个同学说得做,我们成功了。成功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每个同学拿起最后的成品高兴地抚摸着,老师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科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专心探索,就一定会找到科学,找到科学带给我们的'兴趣。正如牛顿所说的:“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让我们去寻找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吧!

实验的作文11

  哇!哇!烤糊啦!救命啊,着火啦!教室传来一阵阵尖叫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别急,让我跟你慢慢道来。

  上课了,彩虹老师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张黄色信封,在同学们面前晃了又晃,面带微笑地说道:我这有一封信,是给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的。说完,彩虹老师又在每位同学面前神秘地晃了两下。哼!里面不会什么都没有吧?再说了,彩虹老师肯定不会给我的。我在心里小声嘀咕着。同学们在心里面的猜测各种各样。有的说,肯定是彩虹老师写给自己的;有的说,里面应该是隐形字;还有的

  停!彩虹老师让同学们停止讨论。不紧不慢地打开信封,后面的.一幕让同学们大吃一惊。你们猜,怎么着?里面的信纸是空白的,再看看反面,也是一片白茫茫的,什么字都没有。我心想想:字会不会是隐形的吧

  正当我好奇之时,只见彩虹老师摆平那张纸,接着拿出打火机和一根蜡烛,点燃蜡烛,小心翼翼地在纸下左右快速地摇晃。过了好久,纸上终于出现了一个小黄点,隐隐约约地出现一个彩字。哇,好神奇,真的有字,真的有字出现了。我激动极了。又过了好久,呀!彩虹老师把纸烤了一个洞。可是我心急如焚,我好担心啊!彩虹老师急忙换了一个姿势,继续在纸下用蜡烛烤。这次彩虹老师加快速度了。又过了很久,纸上出现了字:彩虹老师是个胆小鬼!哈哈!彩虹老师居然自爆缺点。出乎我的意料呀!

  你们知道这封神秘的信是怎么做的吗?原来只需要一点柠檬汁在纸上写字,然后等待风干,写上的字就会像施了魔法一样消失了!怎么样,你想不想尝试一下?

实验的作文12

  课上,老师让我们围成一圈,然后出示一杯水和两盒回形针。同学们十分好奇,盯着杯子和回形针。我想,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老师环顾四周,看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神神秘秘地说:“你们猜猜这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几个回形针?”陈一维第一个高高地举起了手,不假思索地说:“大概5、6枚回形针。”谢意站起来,半信半疑地说:“嗯……大概三四个吧。”董逸城吞吞吐吐地说:“大约……15、16个吧。”我听了,心想:这么满的水,怎么可能放得下那么多的回形针呢?老师见我们一愣一愣的,就微笑着说:“我们来做个实验吧。”老师开始在杯里放入回形针,我们帮着数数:“一、二、三、四。”水没有溢出来,谢意的猜测错了。“五、六、七、八。”陈一维的答案错了。“九、十……十六。”水还是没有溢出来,董逸城的答案也错了。“十七……一百七十八。”这时我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问题:回形针都用完了,杯子里的水还是没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时,老师说也问了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杯里的水不会满出来呢?”聪明的丁愚昔给了我们解释:“因为回形针中间是空心的,水利用回形针的.空隙流进去,所以就满不出来了。”听了丁愚昔的话,我们都得到了启发。

  我想:时间就像回形针中间的水,只要你愿意挤还是有的。比如我们利用课间时间看书的话,一天就可以看七十分钟,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四百九十分钟,一个月就能看一千六百分钟。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那时候,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了。

实验的作文13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去做实验难道不就是为了证明真理的存在吗?我们向往科学,追求真理,为了探索,我们做了许多实验,我最喜欢的是——给苍蝇做“人工呼吸”的实验。

  这是一个“复活”实验。当我准备好材料时,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首先,我拿出一个玻璃杯,向玻璃杯里倒入半杯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苍蝇,生怕把它捏死或让它飞了。我把苍蝇放在水里,它在不停地挣扎,翅膀在水中扇动,像在上演一曲“水上芭蕾”。不一会儿,苍蝇不动了。大家不要以为我很残忍,说不定等下我会把它救活。我拿着一把勺子把苍蝇从水中“营救”出来,放在干燥的地方“晾”着,接着我把白花花的食盐撒在苍蝇的`“尸体”上,不知道苍蝇是否会……

  一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苍蝇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难道实验失败了吗?正当我准备收拾“作案现场“时,苍蝇的翅膀有了微微颤动,我揉了揉眼睛一看,苍蝇真的“复活”了!我又惊喜又好奇,惊喜实验成功了;好奇为什么溺水死亡的苍蝇竟会复活?难道发生了“尸变”?

  如果人溺水了,没有了呼吸,撒上盐也照样有效吗?原来苍蝇是昆虫,没有肺器官,只能靠气门的细小气管呼吸。它的气门主要位于腹部的两侧,当气门充满水正如我们的鼻子充满水时苍蝇就溺水。撒上食盐后,食盐溶于苍蝇体表的水中,水就朝着盐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就会从气门流出来,苍蝇也就奇迹般的“死而复生”!

  实验——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只有那些敢于实践、探索的人才能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探索和追求才能获得真理!

实验的作文14

  徐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手里还端着一些科学器材,她一反常态地把器材放在讲台上。我们匪夷所思:徐老师这是要干嘛呢?这不是语文课吗?正当我们迷惑不解时,徐老师发言了:“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火烧纸船的实验,好吗?”“好!”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三角架、一盒酒精灯、一只小纸船和石棉网。徐老师先把石棉网架在三角架上,再把装满了水的小船放到石棉网上。

  实验开始了,徐老师擦着一根火柴,用火点起了酒精灯。正当徐老师把酒精灯推到三角架底下时,我那紧张的心都快蹦到嗓子眼了,我立刻闭起眼睛,心想:这下子小纸船肯定会被烧得灰飞烟灭了吧!几秒钟后,当我睁开眼睛一瞧,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纸船竟安然无恙地躺在石棉网上,纹丝不动,好像一点儿也没有被火侵袭。

  难道是烧得时间不够长吗?又过了十多分钟,纸船依然没烧起来,只听见船上有“嗞嗞”的响声和一缕青烟缓缓升起,又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难不成纸船抵挡不了熊熊火焰,要被烧毁了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只见火苗越窜越高,刺鼻的气味接踵而来,但纸船却依然毫发未损。

  在我们强烈地追问下,徐老师拗不过我们,只好讲述了真理:水吸收了热量,使纸不能够达到火点,因此不会燃烧。明白真相后的`我们,个个点头称赞。

  老祖宗说过一句话,叫“纸包不住火”,但只要等纸里装满水以后,火和水就开始了战争,而这股力量又转化成为能量,就能使“纸挡得住火”啦!

  语文课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原来徐老师要我们写生活中的科学道理观察日记。

实验的作文15

  听说可以用空的矿泉水瓶做成像公园里的喷泉一样喷水,我对此事非常好奇,决定动手做个小实验来证明一下。

  首先我准备了制造喷泉实验材料:带盖子空的矿泉水瓶用来储存水、盖子是喷泉的控制开关、扎空用的细针用来制造喷泉的出水口、盛放喷水的大盆子像公园喷泉的水池一样用来蓄水。

  接着我把瓶子接满水,并把盖子拧紧防止漏气。然后用细针在瓶子下半部扎几圈小孔,我惊讶地发现水并没有通过小孔流出来,这个现象更引起我的好奇心了。最后我把水瓶立在大盆子里,尝试把瓶盖慢慢拧松,你猜,发生了什么?水就像喷泉一样喷了出来,我再把盖子拧紧,水就像关了闸门一样,好神奇啊!我兴奋地又尝试了几次,我的'喷泉实验成功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我左想右想也想不出来原因,只好带着疑问找到了在书房里忙工作的爸爸,把实验给爸爸演示了一遍,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会这样呢?爸爸告诉我,这是一种物理现象,拧紧瓶盖时,瓶子和外界没有连通,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瓶外的空气会通过小孔把水往瓶里压,所以水就流不出来;打开瓶盖后,瓶内外空气相通,瓶内外气压相等,空气一面从底部小孔把水往里压,一面又从瓶口把水往外压,所以水就可以靠自身重力漏出来。爸爸还给我讲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他更多的应用。听完爸爸的话,我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看来以后要努力学习,才能知道更多的知识。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实验的作文】相关文章:

实验的作文08-19

做小实验作文07-22

做实验作文07-23

干冰实验作文08-25

探索实验作文07-15

关于实验的作文07-17

神秘的实验作文08-20

静电实验作文08-16

神奇的实验作文07-05

神奇实验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