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堂原文注释

时间:2023-09-10 11:57: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则堂原文注释

则堂原文注释1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作品介绍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3卷。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原文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

  作者:唐·韩愈

  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

  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注释

  ①桥上有顶盖,可遮雨。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繁体对照

  卷343_60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壹詠·方橋韓愈

  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

  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

则堂原文注释2

  玉堂故事

  【原文】

  学士院玉堂①,太宗皇帝曾亲幸②,至今唯学士上日③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④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⑤閤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⑥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注释】

  ①学士院玉堂:宋代学士院全称翰林学士院,学士亦称翰林学士,但为独立机构,不隶属翰林院,且实际地位远高于翰林院。掌起草制、诰、诏、令等朝廷文件。宋人仍沿唐俗,称学士院正厅为玉堂,宋太宗曾赐其匾额,题为玉堂之署。

  ②亲幸:亲临,亲至。古人称皇帝至某处专用幸字。

  ③上日:指上任之日。

  ④视草:起草。

  ⑤承旨:指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学士之首,不常置,以翰林学士久任者充任。

  ⑥苏易简(958997):字太简,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太宗时进士第一,历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参知政事。

  【译文】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自临视,至今只有学士上任之日才可以坐到大堂的正座上,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坐上去。按旧例,堂上有起草文件用的台子,学士每起草诏制,即穿戴好官服端坐于台前。现在不再这样做,就只剩一个空台子了。玉堂东面翰林学士承旨的閤子,窗格上有一块被火烧灼过的地方。太宗曾夜间来到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经睡下而匆忙起床,无烛火照明穿戴官服,随从太宗的宫女就从窗格子里伸进蜡烛给他照明。至今学士院不打算更换这扇被烧灼过的`窗子,以为它代表了玉堂的一件盛事。

则堂原文注释3

  堂堂大元[一],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二],惹红巾万千[三]。官方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四],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注释

  [一]堂堂:伟大,强大。大元:元朝的.尊称。这里都是反语。《辍耕录》云:《醉太平》一阕,不知谁所造。自京师以至江南,人人能道之。以其有关于世教也。

  [二]开河: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为了把江南的粮食运到北京,征发民夫十五万,戍军二万,派贾鲁主持开掘河道。掘出韩山童等预先埋下的石人,上有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于是韩山童、刘福通等就策动起义。变钞:指元代统治者滥发楮币,楮币经常贬值,兑换新币时,还要补收工本费。

  [三]惹红巾万千:红巾指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这支部队开始推举韩山童为小明王,才三千人。起义失败后,刘福通又在他的家乡颍州重新组织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众。

  [四]人吃人:《草木子·克谨篇》:元京饥穷,人相食。

则堂原文注释4

  原文

  北入京城,贾馀庆迎逢卖国。

  既令学士降诏,俾天下州郡归附之。

  又各州付一省劄,惟枢密则堂、家先生铉翁于省劄上不肯押号。

  吴丞相坚号老儒,不能自持,一切惟贾馀庆之命,其愧则堂甚矣。

  程鹏飞见则堂不肯奉命,堂中作色,欲缚之去。

  则堂云中书省无缚执政之理,归私厅以待执,北竟不敢谁何。

  予在北,以忠义孤立,闻其事以自壮云。

  山河四塞旧瓯金,艺祖高宗实鉴临。

  一日尽将输敌手,何人卖国独甘心。

  中书堂帖下诸城,摇首庭中号独清。

  此后方知枢密事,从今北地转相惊。

  注释

  【中书堂】政事堂。唐杜甫《莫相疑行》:“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仇兆鳌注:“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武德以来,於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宰相笔,乃迁政事堂於中书省。”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合落笔中书堂。”

则堂原文注释5

  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古诗简介

  《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魏承班的词作。全词双片五十六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抒写春宵怀人之情。

  注释

  ①“高卷”句:翠帘高卷,横列屏风数扇。翠帘:窗帘。

  ②雪面:粉面,意为面目白皙。

  ③凉月:疑为“良夜”之讹。尽:犹“竞”。

  ④为是:因是。

  赏析/鉴赏

  这首《玉楼春》抒写闺怨,所创设的意境是: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女主人公愁倚锦屏,感到“春色恼人”,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全词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上片写卷帘所见,怨情油然而生。首句用梁间燕语,表现“画堂”“寂寂”,以动写静,人物情感也寓于其中;“高卷”句在结构上是过渡;后两句是触景伤情:帘外“一庭春色”,本人公感到并不为己所有,故有“恼人”之感;而“满地落花”则又使她想到青春难再!

  下片首二句用“愁倚”、“泪滴”写她触景伤精时的容态;结尾二句,点出原由。对月怀人,深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全而伤心。

  在艺术上,此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意象的装饰性特征。词中的`“画堂”、“落花”、“锦屏”等都是较为典型的装饰性意象,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是有着鲜明的图案性质的。这些具有图案性质的意象构织出整体的图案。这些意象,并非是词人的兴会所得,而是具有审美抽象性质的意象构织而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个体化的、殊相的特征,都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意象。它们缺少随机感兴的鲜活感,但却具有一些可以相互诠释的意味。文学语言的图案化,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最为典型的。因此可以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词的共同特征。

  【评解】

  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愁倚锦屏,春色恼人。

  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小词通过春景的描绘,抒写春宵怀人之情。

  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集评】

  元遗山《遗山集》:魏承班词,俱为言情之作。如《玉楼春》词,明净自然,不着

  意雕琢而意境全出。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凄警”。“语意爽朗”。

则堂原文注释6

  绿窗睡起小妆残。

  玉钗低堕云鬟。

  回纹枉寄见伊难。

  心绪阑珊。

  翠袖两行珠泪,画楼十二阑干。

  销磨今古霎时间。

  恨杀青山。

  画堂春注释

  【霎时间】极短时间。宋黄庭坚《两同心》词:“霎时间,雨散云归,无处追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霎时间就冰消瓦解了。”冰心《寄小读者》二五:“我待要追随,霎时间雪花乱飞。”【十二阑干】的栏杆。十二,言其曲折之多。宋张先《蝶恋花》词之一:“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捲。”清陈廷焯《蝶恋花》词:“镇日双蛾愁不展,隔断中庭,羞与郎相见。十二阑干閒倚遍,凤釵压鬢寒犹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