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年味作文

时间:2023-08-24 12:24:44 好文 我要投稿

逝去的年味作文(通用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逝去的年味作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逝去的年味作文(通用5篇)

  逝去的年味作文1

  转眼又到了岁末,春节和寒假悄悄地来到了我身边。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有热闹的祝福,新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新年没来临时极其盼望新年的到来,计划好好地度过它,可当新年真的降临时,一切又显得那么普通,那么平凡,时间在等待中、吃喝时悄悄溜过。似乎在什么也没有发生中,我又长大了一岁。

  毫无疑问,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可是,年意在加深吗?年味在变浓吗?答案恰恰相反。梁实秋在《过年》中曾说: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但是,现在除了在农村,已找不到“原汁原味”的过年气氛了。

  鞭炮,这个人们熟识的东西由于易燃且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城市里已经被渐渐地取缔了;年夜饭,人们为了简洁方便早已把它搬到了饭店的酒席中;走亲戚,拜年、送礼,吃团圆饭,必不可少。可如今已简洁到就剩吃饭了。而且亲戚们总是那么忙,匆匆赶到,又匆匆了事。毫无春节的`喜庆。

  不仅年味淡了,我国民间的文化正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冯骥才先生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今西方文化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

  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正在与现代文化发生冲突,而陷入两难的境地,我们既不能全部保留它,也不能扔掉它,但现实是它正在离我们远去。建设年文化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内容了。

  最后,我想引用冯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结尾:建设年文化,是一个太大的、又不容忽视的文化工程。

  逝去的年味作文2

  小时候,每年春节都回乡下爷爷奶奶家过年。伴着雪花,锣鼓喧天中,迎来了大年三十。

  早早起床,便开始贴春联、挂灯笼、打扫房屋。忙完,草草吃过午饭,便开始准备年夜饭。家人们聚在一起,热火朝天,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便在大家说说笑笑中渐渐成型。我也没闲着,帮忙包饺子——也就是拿着擀面杖在面皮上滚动几下罢了。有亲戚上门,我便积极表现,热烈欢迎——希望能留个好印象,多拿点压岁钱。晚上团圆饭开始了,大人们举杯敬酒、划拳猜令,孩子们匆匆吃过饭,迫不及待的燃起烟花爆竹,大家各得其所,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欢乐。屋内欢声笑语,屋外鞭炮阵阵,饭菜香混着鞭炮响,织汇一处氤氲着年味。夜渐渐深了,我倚在爷爷的怀中,揣着鼓鼓的红包守夜,可往往熬不到12点就沉沉睡去,恍惚中,还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响……

  岁月流转,爷爷家从乡下搬到了城市,我的春节开始在高楼中度过。

  大年三十,不用早起忙碌,不必挂灯笼,房屋也由扫地机器人打扫干净。仍有亲戚来访,大家寒暄几句后,视线就渐渐转移到手机上。年夜饭也不需大家张罗,不在餐馆,就在家吃外卖。吃饭时年轻人默默无言,屏息盯着手机,久久不动筷子。饭后家人们边看电视边抢红包,因禁止放炮,室外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烟火凄凉地回荡……

  拜年用微信、QQ草草敷衍,拜年红包成了微信转账,或许这只是我们小城的现状,但已成为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

  在科技的高歌猛进中,蓦然回首,许多年味也在渐渐失去……

  逝去的年味作文3

  又是千篇一律的春晚,歌声,相声,小品,以及最后的歌:《难忘今宵》,仿佛年年都相同,为了尊重这“毫无意义”的传统,我还是靠在沙发上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脑中却浮想联翩。

  对于儿时的年我记忆犹新,小小的我,觉得一年仿佛就这么几十天。每逢过年,我们总要回老家,城市的孩子回到乡村,仿佛找到了新世界,一会儿激动地朝一群鸡扑去,吓得它们“咕咕”乱叫四处逃窜;一会儿同栅栏里的老牛学习牛叫,牛一声巨吼,我们就捂着耳朵大叫着向外跑去,好不热闹。

  那时的春节,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鞭炮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我们一群孩子,在土里插几支“冲天炮”,同时点燃,便大叫“火箭发射”,看着烟花在空中划出弧线,心中更是高兴得直鼓掌;或者有时悄悄地扔一个鞭炮在玩伴身边,快速走开,然后朝着被吓到的孩子哈哈大笑;一群疯玩的孩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身,大人们则喋喋不休的责备着。

  时间如白驹过隙。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那珍贵的年味好像正在不断逝去。现在的过年,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大部分人来说就好像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当长辈们聊的兴高采烈时候,后辈们却拿着手机与虚拟世界打得火热。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发压岁钱,拜访亲戚,祭奠先祖……这一项项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好像是一个个繁琐的流程。那我们曾经的.纯真与年味到底去哪了?

  但在海外,春节的景象却截然不同。海外的华侨华人们对春节空前重视,早早地,唐人街街头已挂满灯笼、对联,装饰成红色的海洋,华侨们身穿汉服,吃元宵、饺子;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一年都在外拼搏,为了生计奔波,劳累。无论是为了养活家人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还是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职员们。一提到春节,他们总是满怀喜悦。

  这不禁不让我陷入沉思:为何我们不再体会到年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年,将何去何从?会是不断的延续下去,还是走向衰落?答案,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儿时的年,可以从头来过。

  逝去的年味作文4

  新年没来临时我极其盼望新年的到来,可当新年真的降临时,一切又显得那么普通,那么平凡,似乎什么都还没有做,时间就在等待中、吃喝时悄悄溜过。就那样,我又长大了一岁。

  小时候,一到春节我就拉上三五个小伙伴,带着大把大把的烟花跑出去玩,那时候整条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有的只是我们的欢声笑语,而噼里啪啦的鞭炮燃放声则为整条街填上了喜庆。

  而现在,国家禁止春节期间燃放鞭炮,让得本就寂静的大街又少了一份年味。走出家门,望向那黑漆漆的天空,仿佛整座城市都陷入了沉睡,新年的气氛在还没有感受到时就悄然逝去。

  小时候,最高兴的时候莫过于收压岁钱,随着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我,而我也会拿着它满脸欢喜地跳开,转移战场,直奔下一人。

  而现在,传统的红包就算长辈给的再多,在我们眼里也微不足道,随着微信红包、QQ红包的大火,春节期间充斥着微信红包、QQ红包发送及领取的声音,而抢到的红包就算只有几毛钱,甚至是几分钱,我们只要抢到了,就会高兴一阵。然而又有谁意识到了我们已失去了那传统的年味,增进来的是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冰冷。

  现在回味儿时那些年味趣事,让我感到温暖无比。想着淡淡逝去的年味,心里有些感慨也有些惆怅,儿时的回忆渐渐在心中回荡、经久不息!

  逝去的年味作文5

  儿时的年味儿是在过小年时就开始聚集,发酵,而后溢满院子的。直到除夕夜,似乎满院子的年味儿浓郁得化不开了,浓得将要爆裂!

  记忆最深的是熬年夜。房子中间生个大火炉,整个房子暖烘烘的,似乎到处都弥散着将要过年的味儿。

  我呢,爬在母亲准备好的新衣服上,皱着鼻子使劲闻,明天就不用穿过滤嘴似的接了一截又一截的袄跟裤子了,新鞋子套在手上,欢喜地张牙舞爪。

  ——过年的味儿就藏我的新衣服里!

  不安生的哥哥常常会在火炉的铁盖上放一把黄豆、黑豆、豌豆什么的',下面打开,火苗就“呼呼”往上窜,不多一会儿,随着“啪——,啪——”的声响,各种豆子就在房子里四射开来。我呢,一边屁颠屁颠地满屋里跑着捡拾撒落在地的豆们,一边喊着“过年了,过年了”,母亲就嗔怒着骂我“疯丫头”。

  那时最最盼望的就是后半夜的煮肉了。肉很少,二三斤吧,没必要动厨房里的大铁锅,就在火炉上煮。

  我趴在炕沿上,眼睛死死地盯着火炉上的那口锅。热气出来了,水翻滚起来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比任何话语都有魅力。我就瞅着那口锅,似乎一眼没盯住它就会飞走似的。

  肉香味儿跟着飘出来了,不用皱鼻子都直往嘴里钻。可我还是贪婪地皱着鼻子使劲地吸。想想吧,美美地吸一气,而后张开嘴巴,很陶醉地“啊——”,反反复复,可谓“百吸不厌”,宛如大口大口地吃肉般香甜。好像是一个晚上地煮肉,明明已经熟了,母亲就是不揭锅盖,说着“肉烂自香”之类的话语。肉呢,离我近在咫尺又似远在天涯。

  我擦着口水很无望地钻进了母亲早已铺好暖热乎的被子里,枕边就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服。摸着新衣服,闻着肉香,我就不停地问母亲,肉啥时熟?天啥时亮?母亲就笑着说,肉会熟的,天会亮的,得有耐心等呀。多年后曾问起母亲,过去煮肉咋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她笑了,说不煮到你们都睡着,肉早就完了,还能等到过年来亲戚吃?

  呵呵,我每年都等着煮肉,可每年都只闻到肉香从没吃到过肉肉,这并不妨碍我年复一年地盼过年盼煮肉。

  熬不住了,我就迷迷糊糊地睡了。

  可常常天不亮,就蹦起来,迫不及待地穿着新衣服,从窗子往外看去,还黑乎乎的一片呢。于是就穿着新鞋,在炕上走来走去,搅和得大人们也睡不成了。

  母亲就起来了,下炕忙活一阵子后,将我拽进她的怀里,开始叮咛起来:凌儿,不管到谁家,都不能嘴贪,不要手贱,人家笑话哩。人家放鞭炮,你就跑远点,不要让火星星溅到新衣服上,全成了窟窿眼就穿不成了……

  直到我跟着小伙伴们冲出门外,母亲的叮咛还在身后撒落一地。

  年味儿就在鞭炮的噼里啪啦声里炸裂开来……

【逝去的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逝去的年味作文04-04

逝去的年味作文07-09

年味的作文03-07

年味作文03-01

(经典)年味的作文07-27

年味的作文07-09

逝去的作文08-22

关于年味作文03-10

年味淡了作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