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它作文

时间:2023-08-22 21:56: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想起了它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想起了它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想起了它作文

想起了它作文1

  光线偏弱,那扇老虎窗正是背对阳光,少许光线只能从四周几扇的落地窗中折射进来。我打开尘封已久的门,风顺势吹了进来,灰尘被激的四处逃散。

  过来,本是想把刚学完的书放进大大小小的箱子里。却惊奇发现一本躺在箱子中却尽显“绝美风采”的语文书。

  我翻开书,熟悉的字,熟悉的内容,熟悉的课文。还有这个熟悉的名字,响当当地签在第三课旁。

  一张熟悉的脸仿佛浮现在我面前。

  清俊的脸庞,轮廓分明,高挺的鼻梁上架着副蓝色边框的眼睛。整齐的冲天发下,乌黑的'眉毛,还有一双闪着光芒的眼睛,看起来文绉绉的,却又暗藏少许悸动。

  “哈哈……叫你英语单词不复习,果然考的比我低!”他用戏谑的话对我说。

  我置若罔闻,不予理睬他。他见我似生气了,便找契机说:“你别这么伤心啦!大不了下次我帮你复习英语嘛……”

  我很木讷地看着他,有些狐疑,他莫不是又想找个机会嘲笑戏弄我一番。他似乎看出了什么,打哈哈地说:“其实,你语文比我好。所以,可以互助哦!”

  我嫌他话冗长,便撇撇嘴,意气风发地说:“好!”似乎刚刚的憾事已经消失般,抛之脑后。

  忙不迭的学习计划便开始了。我们若有自己不擅长的就互问,知道自己教会了对方,为止!

  考试什么的简直势如破竹般,我自然高兴。他却在一旁说风凉话:“敢情你成绩提高了,告诉你哦……我之所以帮你,是因为我不希望有一个成绩比我差的同桌,哈哈……”

  我瞪着他,似乎明白了不少。他激励我,让我变得自信;他在我高兴时泼我冷水,是为了让我不要太骄傲。

  之后,我的成绩稳定在九十五分以上了。他是我的良好“帮手”,即使我经常嗔怪他,他也曾激励过我,不让我一蹶不振。

  “哈哈……傻瓜,你始终超不过我的……”

  “超不过,又怎么样!我会努力啊……”

  “我倒是要看看,你怎么努力……”

  献给所有曾有过同桌冤家的童鞋!

想起了它作文2

  看着白净的纸,手下没有半点可以写的字。好歹写下几个,又狠狠划去。再写几个,又划去。终于将整张纸扯下,揉作一团,砸到地上,还狠狠地踏一脚。

  ——本来就毫无天赋,又生在如此闭塞的乡村,能写出什么作文?

  老师说,心情不畅,思虑堵塞,就抬起头,看看窗外。

  窗外,又能有什么?

  是一棵树,一棵碗口粗的挺拔的樟树——呀!什么时候,它已经长成了一棵碗口粗的挺拔的树?

  我不禁想起它几年前的样子。

  那时候,它瘦弱,细小,以至于每逢刮风,我就担心它会不会被折断。幸好,它挺过来了,一次又一次。只是,它似乎永远也长不大。难道,岁月已将它遗忘?

  听祖父说,它是在我刚出生时被发现的,弱弱的,一尺多高,比筷子还要细——风将一粒野种子吹来,又不给它挑一块好地方,就这么随便一丢,丢在我的窗前。祖父或许是看在他刚刚喜得小孙女的缘故吧,给它围了个栅栏,还不时地给它松土、浇水、施肥。它呢?倒是没有停止生长,只是太慢,似乎永远也不会长大。

  那个冬天的雪很大。记忆中,祖父给我穿了衣服,洗了脸,又照料我吃了早餐,然后哄著我,要送我去上学。我不愿去:说是学校,总共才七八个学生,刮个风下个雨就会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到校,今天,谁还会去呢?何况,我的那位老师,平日里走路都难,今天,能走到学校吗——那时候,幼小的我已经为自己生长的环境感到了不平。

  祖父忽然不再哄我,快步走出,走到窗前。我看过去,那棵小樟树不见了,只有几片绿色的叶子倔强地半卧在白雪间,很显眼。

  祖父蹲下身,用粗大的手掌轻轻地抚去一层一层的雪,就像平日里抚摸我的脸。小樟树终于露出来,似乎想用力站起来,又倒下。祖父拿来一些旧布,细细地将它包裹,又用绳子将它固定到周围的栅栏上。它总算站了起来,但有限的.几片绿叶,在冷风里瑟瑟颤抖。

  “救它干什么?它活不了的。”我说。

  自此,它竟然被我真的忘却。

  现在,它竟然就长成了碗口粗,而且挺拔得很。

  冬天的风总是冷,总是狠。可是,我窗前的樟树,屹立不动,满树绿色的叶子,在空中快乐地舞蹈。

  哦,我的小樟树,我的樟树……

  我顿时心情舒畅,拿起笔……

【想起了它作文】相关文章:

看见它我就想起了他作文04-25

【荐】看见它我就想起了他作文12-25

它变了作文03-19

战胜它作文07-18

想起了什么作文03-07

想起了你作文07-20

她、他、它作文02-28

偏偏是它作文03-08

又想起它作文07-22

回首又见它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