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樟湖崇蛇习俗

时间:2024-03-12 11:45:02 佩莹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

  崇拜蛇是越人的习俗,进入福建的越人与闽土著人经过长期互助融合,形成了闽越族,也传承了崇拜蛇的习俗。各地祭蛇的庙比比皆是。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延平樟湖崇蛇习俗,欢迎大家参阅。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

  对蛇的图腾崇拜,是福建古代先民闽族的独特信仰。这种信仰;使闽越族与我国南方崇奉鸟图腾的于越族和尊火崇凤的楚蛮族判然分别。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解释“闽”字时说:“闽,东南越,蛇种。”他认为闽人是蛇图腾的种族,这是对的,但以为闽是东南方的越族则不确。有人解释“闽”的造字说:“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虫字,实即蛇字。故有人干脆说,闽就是门内养蛇者。前人有养蛇以灭鼠,养蛇以防止野兽袭扰的。清代刘燕庭曾记述:“福州城内有蛇民,服饰与平民异,其丁甚少。”

  古代,中原人认为南方多蛇,又贱视南方种族,故往往以虫(蛇)命名南方各族,如蛮、闽、蜒、巴、蚩5取3人本自认为蛮夷,但他们也视比之更远的南方之地为畏途。《楚辞·招魂》有句:“南方不可以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倏忽”。认为南方是蛇虺出没的荒远之区。《福建通志》载:“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丛生。”可见闽人处境险恶,日与虫蛇为伍,他们对蛇的崇奉,含有避祸求福的意味。

  闽人崇蛇的表现形式很多。古代有“翦发文身”,以像龙子或鳞虫,祈求在水中避龙蛇之害。世代在水中生活的(上疋下旦)人,在船上供木龙(木雕蛇像)祈祷,还在岸上建蛇神庙,“画蛇以祭,自云龙种”。与此类似,福建各地都建有蛇王宫、庙以崇祀蛇神,保留至今的有南平西芹、长汀罗汉岭、闽侯洋里等处的蛇王宫。福清、莆田等地的蛇王庙称“青公庙”。南平樟湖板及其附近山村的蛇王庙,至今每年七月初七还要举行祀蛇赛神的庆典。平和县三坪寺一带村民,以往有饲蛇以看家守户的习俗,至今与蛇共寝也恬不为怪。在三坪寺古庙中供奉的"侍者公"即为蛇神。至今,闽、浙和台湾等地,仍流传不少蛇与人结合的神话故事。如蛇郎君、白娘子等。类似闽族人的崇蛇现象在台湾也有,由此也可推知闽台人民在古代的交往及其种族渊源关系。

  再往前追溯到远古时代,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蛇崇拜的证据。漳州地区保存不少蛇形岩画和石刻。如华安草仔山有一块蛇形石刻,上有母蛇、幼蛇、蛇卵组成的生动画面。华安县蕉林村,还有5组类似的蛇形石刻,分别表现两蛇交尾、蛇产卵、幼蛇破壳、群蛇游动的图像。诏安县溪口村的一块孤石上,刻有两组蛇产卵的图像。这些年代久远的石刻,所表现的蛇的生活、形态,应是古闽族人崇蛇的心理和习俗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闽族形成和发展时期,以黄土仑类型文化为代表的福建青铜时代(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的陶器上,就充满了蛇图腾的印记:陶器上的蛇形堆塑,陶器表面的蟠虺纹饰,以及仿蛇皮花纹的各种几何形图案,都显示了早期闽族人对蛇的信仰与崇拜的鲜明特征。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起源于秦汉时期。樟湖镇位于闽北最南端。千百年来,樟湖镇当地人传承着古老闽越人崇蛇、保护蛇类的“闽越遗风”,现代仍保留着一座比较完整的蛇王庙。主要有每年正月元宵节的游蛇灯活动和七月初七的赛神庙会活动。每年从正月初六至正月二十一按姓氏或街道,轮流举行游蛇灯活动,每户一灯,每晚一游。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樟湖镇当地乡亲将蟒蛇和蛇神连公从“蛇王庙”请出巡游,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平安。

  历史渊源

  崇拜蛇是古越人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灭了越国,越国的王族、百姓南逃,进入福建的越人与闽土著人经过长期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闽越族,也传承了崇拜蛇的习俗。

  南平市樟湖镇崇蛇民俗,起源于秦汉时期,民俗崇拜习俗以蛇王庙为轴心,加上每年正月元宵节的游蛇灯活动和七月初七的赛神庙会活动,构成比较完整的民间崇蛇系列活动。

  “七夕”庙会鼎盛于明、清朝代,从抗日战争爆发后活动中断。作为活动主要载体的连公庙,解放初期起被改造作国家粮库。之后,经过文革“破四旧”的洗劫,庙内残余建筑上的雕刻、雕塑以及深藏于民间的许多神像、文物,再一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其庙宇被占用整整四十年之久。

  樟湖崇蛇民俗文化深厚根基是在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元宵游蛇灯活动在“破四旧”时中断,1984年重新拾起。

  现民间崇蛇系列活动主要包括:

  1、正月元宵节的游蛇灯活动——蛇王庙

  游蛇灯活动从农历初六起至农历二十一,村民每家每户按姓氏轮流举办,每户一灯,每晚一游。游蛇结束后,人们会将蛇头、蛇尾送进蛇王庙焚烧,祈求蛇神给人们带来“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蛇灯分为蛇头、蛇身、蛇尾。灯身又叫蛇板,它的两端各有一个圆孔,供与其他灯板相接时插下小木拴,形成可自由摆动的蛇身。一条竹蛇少者有30块灯板,多者达到七百多块灯板,连接成一条一、二公里长的蛇阵。游蛇结束,人们将蛇头、蛇尾送进蛇王庙焚烧,颂祝蛇王升天,祈求蛇神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田园大熟、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2、七月初七的赛蛇神庙会活动农历七月初七是赛蛇种的日子,迎蛇队伍从蛇王庙出发,鼓乐开道,送迎蛇王(张公、肖 公、连公)舆驾。巡游队伍浩浩荡荡,沿街行走,各家各户门扉洞开,视蛇为吉神,以否火鞭炮迎接。游蛇队伍须绕镇里每条路走一遍,将福愿送达家家户户,游归蛇王庙后,人们将蛇送到闽江放生。

  传承保护

  1、传承价值

  樟湖镇传承了比较原始古朴的崇蛇习俗,体现在蛇王庙、游蛇灯、赛蛇神等三个方面。这些活动构成了樟湖镇当地崇蛇民俗比较完整的文化内涵,崇蛇民俗是历史的传承。通过对崇蛇习俗的研究,为研究福建古代早期原始宗教内涵及其流传历史提供了重要佐证,在对研究中国南方崇蛇民俗文化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2、传承人物

  陈学铭,汉族,南平市延平区人,1955年11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平樟湖崇蛇习俗”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担任樟湖镇当地蛇王庙理事会会长,每年正月和七月,组织当地民众举行祭祀蛇王和“游蛇灯”“赛蛇神”活动,指导民众制作蛇灯。

  3、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蛇王庙原址将被水库淹没,陈学铭组织民众将蛇王庙整体搬迁,使其得到保护。他还积极配合民俗专家、学者开展蛇文化研究,积极弘扬崇蛇习俗。

  1991年,樟湖镇当地群众踊跃捐款10多万元,将旧庙残余的正殿主体建筑整体搬迁到新镇南端,按照旧庙布局图,力求恢复原貌。经过复建,原形初现。10年来不断的修缮,2003年蛇王庙主体建筑完整,福庆堂历史原貌再现。

  2005年5月,“蛇王庙”被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平樟湖崇蛇习俗】相关文章:

闽族崇蛇习俗浅谈05-02

古樟年华作文12-14

樟洞之行作文12-23

游崇武作文09-27

惠崇春江晚景作文07-20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翻译12-17

立秋的习俗05-01

惊蛰的习俗03-07

小雪的习俗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