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0 10:20:3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6)同学们排队做缆车上山,每辆缆车有4个座位,小红站在第5位,应坐第几辆缆车?小明站在第25位,应坐第几缆车?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习,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习: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习: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习。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习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习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习。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习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平;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三、巩固发展

  1.把下面图形分类,再用学具摆一摆,比较同样多、多些、少些。

  (1)○和△比( )

  (2)○和☆比( )

  (3)☆和△比( )

  2.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1)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和△同样多。

  (2)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比△少2个。

  (3)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3个。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同样多、多些、少些。)

  五、布置作业

  1.指着书上5页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图说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2.用学具边摆边读,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基础课

  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

  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二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三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四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五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六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简算方法。

  难点:简算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七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八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一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 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课时安排: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4、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想: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是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画法是学习的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角的大小比较是这节内容的难点。另外,学习这部分知识,也是为今后高年级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学情分析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与物体的活动。”角普遍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直观地认识角有大有小,会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折角和做角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找角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能辨认角。

  3、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精】11-03

小学数学教案【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