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8 08:30:0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数学教案(合集15篇)

关于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关于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比1多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6的分解、组合。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分合号”

  彩色小棒(数量为人数的5倍,可用彩纸卷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米奇请我们去他的妙妙屋做客。我们现在就坐汽车去吧!

  2.师幼开汽车进入活动室。(播放课件2(妙妙屋)

  二、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分解、组合。

  (1)播放课件3(分苹果)教师:米奇给我们准备了苹果呢!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苹果?(6个苹果)我们把这6个苹果分成两份,怎么分呢?

  (2)请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自己分“6”的方法。讨论:大家分的都对吗?

  (3)我们请米奇帮我们来分一分吧,看一看他和我们分的是不是一样的!

  2.学习记录6的分合。

  (1)教师:怎样把大家分“6”的几种情况记录下来呢?

  (2)教师介绍分合符号,示范规范的分合式及读法,如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播放课件3和4“分苹果”)

  (3)请幼儿读一读6的分合。(播放课件5)

  三、操作活动

  1.教师:米奇要做一些有趣的方向盘,我们一起来制作方向盘吧!(播放课件6)

  2.操作要求:每个方向盘上都要有6个圆点,请你说一说应该补上几个圆点才有6个圆点,再把分合式补充完整。(播放课件7)

  3.教师:把“6”分成两份,有几钟分法?(教师逐一播放课件8——12)

  四、游戏活动

  1.教师:米奇准备了好多彩棒呀!我们一起来玩“分彩棒”的游戏吧!(播放课件13)

  2.游戏:分彩棒

  请5名幼儿分别举起数字6的'五种分合式站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及中间,其余幼儿每人拿6根彩棒,将彩棒随意分成2份,左手中的彩棒数量为一个部分数,右手中的彩棒数量为另一个部分数。然后站到对应的那一钟分合式里。

关于数学教案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关于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认识时、分 书本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知道一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实物钟)而且认识了整时,小朋友看现在是几时?(上午9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讲述: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时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谈话:时针和分针时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现了。拨拨钟表,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学生边拨钟表边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分针走的快,时针走得慢;我发现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他们走得时间是一样的;我发现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等。

  总结:小朋友刚才拨钟表,发现了分针走得快,指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因为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你们真聪明1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学生数出有12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学生数出有5个小格)

  12 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数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总结: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又60个小格。我们还知道钟面上又12个大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计时的。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述: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走到2也是1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口头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 走到4,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练习:

  (1)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 分针从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计时的,想不想在你的钟表上拨一拨,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谈话: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60分)

  5、感受一分钟又多长,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谈话:一分钟到底又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一分钟脉搏大约跳( )次。

  (2)一分钟大约做( )节眼保健操。

  (3)一分钟大约跳( )下绳。

  提问:刚刚我们一分钟都做了些什么?

  谈话:一分钟还可以干别的事,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让爸爸、妈妈

  帮你看着时间做做看。一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却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播音员一分钟能播180多个字……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那么一小时里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在一小时里都能干什么?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师生互动拨钟表。

  教师让学生拨出5分钟、10分钟、25分钟、3小时、6小时等经过时间。

  学生提要求教师拨钟表。

  2、实际应用。

  讲述: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一小时。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数学教案5

  一、学期计划

  1、学习7以内的数字,知道数字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的形成。

  2、学习数量守恒,正确判断7以内物品的数量,初步感知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认识长方形和半圆形,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层次分类

  5、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6、能理解简单的`集合概念,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能区分时间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8、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及它们所在的空间方位等。

  9、会按操作规则进行活动,学习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能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

  二、学情分析

  1、我班有三十五名幼儿,其中男生二十一名,女生一十四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幼儿的交往及和家长交谈了解到我班幼儿有以下特点:

  2、大部分幼儿聪明伶俐、举止大方,活泼好动,习惯良好。

  3、多数幼儿都坚持几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也有几名幼儿非常爱动,如,马腾飞、张晓阳、丘剑锋三名幼儿很难听完老师讲完一句完整的话。

  4、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这就使一些幼儿显得非常娇气,自己做错事也不许别人说个不字,这就给幼儿教育增加了难度。

  5、有个别幼儿爱吃零食。

  三、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深入了解幼儿,做到因人适教,因材施教。

  2、加强学习,多读与幼儿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多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与幼儿多接触,和幼儿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关于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关于数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

  2.了解同类项可以合并,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3.在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观察与分类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学习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含义;多字母的同类项的判别与合并.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研讨』

  情境一:为了搞好班会活动,班长和生活委员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抄本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抄本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抄本和5支水笔.问:(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抄本和多少支水笔?

  (2)如果软抄本的单价为每本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或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

  思考:

  (1)什么叫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是同类项)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是同类项()②是同类项()③是同类项()

  (3)填空:①如果是同类项,那么.

  ②如果是同类项,那么..

  情境二:数一数:

  思考:

  (1)如果将③中的变成单项式ab,结果怎样?即:ab+4ab-3ab=.

  (2)学生尝试:P75/做一做

  (3)合并同类项的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例题讲评』P76/例1『学生练习』P76/练一练1、2

  补充:合并同类项:

  3.4同类项(1)——随堂练习

  评价_______________

  1.在下列各组式子中,不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A.2与-5B.-0.5xy2与3x2yC.-3t与200tD.ab2与-b2a

  2.下列合并同类项不正确的是()

  A.B.C.D.

  3.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分别结合在一起应为()

  A.B.

  C.D.

  4.已知关于x的式子ax+bx在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则a、b的关系为()

  A.相等B.互为倒数C.互为相反数D.以上均错

  5.试一试:请依照例子将左右两个圈内的同类项找出来:

  6.已知与是同类项,则m=;n=.

  7.合并下列同类项

  ⑴2m+3m+5m⑵-9x2-5x2⑶2a+3b-5a+b

  ⑷-4y3+4y3⑸7t2-3+2t-6t2-5t+8

关于数学教案8

  中班数学:认识6和7

  活动目标:

  1、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

  2、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

  3、能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

  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

  活动难点:

  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并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认识数字1到5。

  物质准备:

  1、

  2、教具:5、6、7数字卡,5、6、7实物卡。麦思操作单一张。学具:(1)、5、6、7数字卡,5、6、7实物卡

  (2)、盖印章8份,排小熊4份。

  (3)、圈一圈12份

  (4)、种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数字儿歌。(师幼边念边出示数字卡1到5)。

  二、基本部分

  1、新授

  认识数字6和7,理解6和7的实际意义。

  (1)、出示数字卡6,引导幼儿观察字形,幼儿自由讲述。

  (2)、师:对,它是数字6,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3)教师出示6个数量的物品卡,引导幼儿理解6放入实际意义。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卡匹配。

  2、游戏

  (1)盖印章、排小熊

  玩法:根据提示的数字在相应的方框里盖上同等数量的印章或排上小熊。

  (2)卡片:数物对应

  玩法:将同等数量的数卡和物卡进行匹配玩找朋友的游戏。

  (3)圈一圈

  玩法:根据各人手上的数字卡,圈出相应数量的小汽车。

  提高组:种花

  三、结束部分

  师幼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关于数学教案9

  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

  教学名称:数学

  教学内容: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的: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1、卡通数字1——3。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 :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关于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知道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分别出示:教材36页的兔子图和青蛙图(不加“括号”和“?只”).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4+3=7 7-2=5

  3+4=7

  问:第1题为什么用加法?(因为这道题是要把左边的4只小兔和右边的3只小兔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第2题为什么用减法?(因为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减法.)

  师: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合并”还是需要“去掉”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目意思更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板书课题:图画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老师在兔子图的下面画括号,在括号的下面加写“?只”.

  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把两边的兔子合并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问: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边指图边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板书:4+3=7(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就要把4只和3只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只”.

  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7只和?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分步演示动画“青蛙跳水”,边演示边叙述:荷叶上有几只青蛙?(7只)跳到水里几只?(2只)求还剩几只.

  问: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出现“括号、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几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原来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还剩几只?)

  问: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7-2=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

  师:这两道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通过看图,我们能够知道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那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请你认真地比较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

  (第1题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第2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页做一做的金鱼图

  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两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投影出示36页做一做的小鸟图

  问: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7只)飞走了几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5.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39页第5题的苹果图和兔子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39页的思考题: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个萝卜,还缺2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关于7的图画应用题

关于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开立方运算;

  3。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运算能力;

  4。由立方与立方根的教学,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5。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难点:会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方根我们是如何定义的?平方根有哪些性质?

  在同学们回答后,启发学生是否可试着给数的立方根下个定义.

  1.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称数a的三次方根)

  用数学式表示为:

  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或称x叫做a的三次方根.

  2.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类似于平方根德表示方法,数a的立方根我们用符号 来表示。读作“三次根号下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注意,在前面我们学习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说过当根指数为2时可以省略不写,现在是立方根了,这个根指数3是绝对不可省的,否则就会与平方根混淆了,例如 表示125的立方根,而 则表示125的算术平方根。

  练习:用根号表示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3.开立方概念: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4.开立方运算与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立方运算来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解:(1)∵(-2)3=-8,

  (2)∵23=8,

  (4)∵ (0。6)3=0。216,

  (5)∵03=0,

  下面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负数有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负数有没有立方根?请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由前面刚刚做过的题我们不难看出像8、0。126、103、 这样的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像-8、 、 这样的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由此我们得了立方根的性质.

  5.立方根的性质:

  (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3)0的立方根是0.

  这里我们不妨与平方根的性质做个比较,平方根中,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在平方根中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而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唯一相同之处是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它本身.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解:(1)∵33=27,

  (2)∵ (-3)3=-27,

  (5)∵ (102)3=106,

  (6)∵ (103)3=109,

  例3. 解方程:

  (1)x3=0。125;(2)3(x-4)3-1536=0.

  解:(1)x3=0。125

  x=0。5.

  (2)3(x-4)3-1536=0(此题可由学生先做,教师纠正错误)

  3(x-4)3=1536

  (x-4)3=512

  x-4=8

  x=12.

  尽管我们学习了立方根,而我们也只能由立方根的定义求解x3=a(a为常数)这一类型的

  简单的三次方程,所以像第(2)小题,我们要把(x-4)看成一个整体,依然转化成为x3=a的形式,再由立方根定义去解.

  填空练习:

  (1)1的平方根是____;立方根为____;算术平方根为____.

  (2)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

  (3)立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____.

  (4)算术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________.

  (5) 的立方根为________。

  (6) 的平方根为________。

  (7) 的立方根为________

  (8)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立方根是____________.

  解:(1)±1;1;1.

  (2)0.(此题学生容易把1也算进去,注意纠正他们的错误.)

  (3)±1和0.(由此题,再复习一道立方根的性质.)

  (4)0,1.(此题有学生可能会忘掉0.)

  (5)-2(此题学生易得出-4的答案,应引导学生将 翻译为-8,在求立方根,也有学生将 看成 得到 ,讲解时注意)

  (6) (此题首先让学生把 计算出来,再求平方根,而且平方根有两个)

  (7)-2.

  (8) , (此题引导学生先根据算术平方根来表示被开方数为a2,再表示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为a2+1,注意表示其平方根时有两个值.)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一定要与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相对比去理解.平方根与立方根是今后我们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它,尤其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七、作业

  教材P.141练习1、2、4.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立方根近似值的求法

  当立方根是一位整数时,很容易求出这个立方根;但当立方根是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整数时,也能容易地求出吗?例如求140608的立方根,怎样求容易?

  下面就介绍它的巧妙求法.

  先用前三位数140来确定立方根的十位数.因为53<140<63,所以十位数是5,而不是6.再用最后一位数8来确定立方根的个位数.因为23=8,所以个位数是2.就是说,140608的立方根是52.确定立方根的个位数时要注意下面规律:我们知道:13=1,43=64,53=125,63=216,93=729,就是说当被开方数的末位数是1、4、5、6、9时,立方根的个位数就等于它本身(1、4、5、6、9);

  因为23=8,83=512,就是说当被开方数的末位数是8和2时,立方根的个位数就分别是2和8,叫做2与8互换原则;同样还有3与7互换原则(被开方数的末位数分别是3和7,立方根的个位数就分别是7和3).

  一般地,如果103<a<1003,且a是能开尽立方的数,那么就能用这种方法求a的立方根.请用这种方法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21952,50653,79507,287496,970299.

关于数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的读出生活中和书本中的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正确的写出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互动讨论参与学习,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的正确读法与写法;

  难点:正确的读出小数。

  三、教学手段:

  教师准备数字温度计和气压计,同学带上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上面用数字显示了今天的气温和气压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怎么样正确的读出具体值呢?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小数,比如我们的身高,体重,商品的单价和重量,体温值等等。如何能正确的读出并写出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

  (二)教学分析

  课本例子:我们来看一下书本52页中的小长颈鹿和它的爸爸,旁边有标注他们的身高,我们来写下这两个小数,并把小数点对齐,那么小数点前面的数是整数部分,后面的数是小数部分。

  师生互动:各个位置对应不同的数位,代表的.意义也不同。我们来一起写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代表的意义吧!

  “读一读”:

  教师提问:那么小数应该怎么正确的读出来呢?

  教师活动:学生可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可以读出小数,对于正确的回答予以鼓励,对于不全正确的回答给出指正。

  “听一听”:

  教师先正确的范读小长颈鹿的身高,强调小数的正确读法。请同学一起读出长颈鹿爸爸的身高。

  举出十分位位数为0时的读法,如31.04。请学生举手回答,读出其他位数为0时的读法,如:0.34;20.03;4.005;5.0304等

  教师活动: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予以表扬,错误的回答进行引导性指正,并再举一例,鼓励读出结果。

  “写一写”:

  教师读出一个小数,请学生写出这个小数,如“十一点二零五”、“零点零三四”等。强调小数的正确写法。

  以同桌为小组,一个人读出任意小数,另外一个写出这个小数,看是否正确。

  (三)课程巩固

  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回忆小数的正确读法与写法,梳理课堂要点。

  “练一练”:

  看课堂开始时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上显示的数字,并请同学举手读出结果,请其他同学判断读的是否正确。请同学正确读出书本53页古钱币的高、厚、重。

  请同学用直尺量出身边的事物,如水杯高度,手指长度,书本宽度等,并以同桌为小组,合作讨论,读出并写出这个以厘米为单位小数,并请同桌判断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走到学生中间,听学生的互动,并对正确的和错误的读法给予恰当的评价和指正。

  (四)小结作业

关于数学教案13

  《数学乐园》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活动课,+教师本着实践活动课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本节课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在玩中学、玩中悟,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和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形式将教材提供的内容活动化,如投篮游戏、走迷官等,使学生个体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中,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体会做数学的快乐。

  2、把握灵活的教学内容要求。

  教师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较好地处理了教材,把序数、计算、统计等学习内容融于各项活动之中,在统计上要求学生自己或他人帮助能记,会看懂谁几个;在走迷宫中初步感受到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同时指导学生要有序地思考一些问题。由于要求简单,把教学任务融于数学活动中,既能完成教学用书上所有的教学要求,又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渗透数学思想。

  3、感受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强调学生参与现实、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这节课中设计的各项活动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关于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关于数学教案15

  设计意图

  “区分里外”是小班幼儿在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指南》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做到所问有所指、有所据、有所依,教学展开运用了ppt、创设情境、各种教具等方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运用

  活动目标

  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创设抓迷藏的情景

  物质准备:ppt、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手藏哪里”让幼儿初步了解里、外空间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洞里,我就把手藏洞里,请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袖里,我就把手藏袖里,请你小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问:小手藏(放)在哪里?

  二、通过“送礼物”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区分里外空间方位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语:今天有一位客人要来我们班级做客(喜洋洋)想邀请你们去我的羊村玩游戏,你们愿意吗?去羊村前李老师为小羊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积木、布娃娃、球)

  提问:布娃娃(汽车)在盒子什么地方?球(积木)落在盒子什么地方?

  三、通过设置关卡巩固对里、外空间方位的认识

  引导语:我们跟着喜洋洋出发吧,糟糕!灰太狼出现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喜洋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为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盘子,看看谁能根据指令放的`又对又快,成功的小朋友就可以逃离灰太狼安全到达羊村玩捉迷藏游戏哦!

  要求: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玩具放进篮子里面或放在篮子外面游戏“捉迷藏”,引导幼儿用××在××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1.教师藏,幼儿说

  引导语: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到达羊村,可以玩捉迷藏游戏了,赶快坐下来休息会儿,准备开始了!

  (1)教师藏,幼儿说

  提问:老师躲在哪里?

  (2)幼儿藏,幼儿说

  要求:当老师数123时所有小朋友必须找到一个位置站好哦!我摸到头要告诉我你躲在哪里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教室里、外的物体

  引导语: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今天学会了“区分里外”的本领,喜洋洋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请你

  们当小小观察员看看我们教室里面有什么?(小朋友、桌子、黑板等)教室外面有教室外面有什么?(滑滑梯、花等)找到小朋友可以告诉你们好朋友也可以告诉客人老师哦!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对动态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我结合幼儿特点,借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整节课我围绕着该故事展开,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中不断层层递进的学习、区分、表述分里外;活动内容我始终贯穿着目标“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展开从选择内容到活动准备再到活动的组织过程,我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能积极参与,但教师在幼儿玩游戏“谁放的又对又快”和“捉迷藏”时不能很好运用规范统一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引导;对于幼儿不能很好操作时,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调整,所以导致幼儿在区分里外上有所欠缺,对于游戏设置上教师也可以更多的让幼儿自主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游戏中对于角色投入、自身的这种角色转换教师也不是做的很到位、不能很好地引导表现,让幼儿完全融于角色中,

  3、在目标中须引导幼儿用××在××里面(外面)进行表述,但对于幼儿不能完整表述时,没有进及时的调整,所以导致这一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