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乘船

时间:2023-02-16 11:25:0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教案:乘船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案:乘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案:乘船

数学教案:乘船1

  一、教学内容:

  设计秋游方案

  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三、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核心过程推进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

  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交流,好期待今年的秋游啊!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

  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由生活实例引到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清晰表达。

  老师参与学生活动,倾听并适当点拨,了解学生思维状况。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经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师: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

  师:请尝试用竖式计算。

  师: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师:小结回顾两种解题思路。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1:90 45—45 —25 45 20

  生2:90—45 45—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师,追问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先…再…”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完整的表述。

  (如果方法列式出错,可以通过其他学生的质疑和老师的追问知道错误在哪里)

  师适时点拨:进行连减计算时应按照什么顺序计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一定要认真仔细。

  (借助板演题提示竖式计算时的易错点。请一两名学生说计算过程。复习:相同数位对齐……)

  师:追问各个数字表示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完整的表述。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开放延伸

  随堂检测

  (一)我能行

  出示并解决问题2。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二)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

  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一订正,同桌互批,

  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师巡视,交流,指导。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辅导学困生。

  进一步强调本课的重难点内容。

  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进教学。

数学教案:乘船2

  【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五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1、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1)池塘里开来了什么?一共有几条船?(点数:一共有4条船。)

  (2)这些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①颜色不一样。有红色船、黄色船、蓝色船、黑色船。

  ②长短不一样。黑色船最长,黄色船最短。

  小结:池塘里的四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

  2、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小船要靠岸了,请你按照船的长短沿着红旗一边直直的河岸从上到下整齐的排排队,一条波浪上排一条船。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

  小结:小船排队的方法有两种,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这样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也可以是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这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

  (4)幼儿再次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纠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PPT结合青蛙叫声)听!谁来了?小青蛙排着队来了,看!排成了几排?(4排)每排数量一样多吗?队伍长短一样吗?

  2、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小青蛙要乘船去旅行了,每条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请你根据青蛙的数量和队伍的长短帮小青蛙坐上合适的船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为什么要让青蛙这样乘船?

  小结:青蛙越少,队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队伍越长,乘的船也越长。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1、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2、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3、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数学教案:乘船】相关文章:

《乘船》阅读答案08-19

《乘船》阅读答案08-19

《乘船》的教学反思03-28

《乘船》教学反思08-28

乘船 阅读答案09-08

《乘船》阅读答案11-19

乘船的启示作文07-16

《乘船》数学教学反思07-14

乘船游湖随笔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