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3 17:36:5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趣味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趣味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位的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主要内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三角形,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和利用他们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生动、活泼,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学具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归纳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等。

  学具准备:

  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复习旧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2)介绍三角形的“内角”。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旧知识而且可以为新知识教学提供知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预习,认识结论,提出疑问

  2、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汇报测量结果

  ②产生疑问:为什么结果不统一?

  ③解决疑问:因为存在测量误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剪法。

  ①分别拼: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折法。

  ①分别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再次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看书质疑

  【设计理念】此过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拼等直观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而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2、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图略)

  3、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图略)

  5、数学游戏。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中注意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坡度、又注意变式,更有一练一得之妙,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总结全课、延伸知识:

  1、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样?

  2、知识延伸:给学生介绍一种更科学的验证方法——转化。

  【设计理念】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方法:

  ①量一量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趣味数学教案2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重点:

  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2.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趣味数学教案3

  1、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神奇的扑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先测一百粒黄豆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一道关于数学的IQ题,让学生回答(答对有奖),然后开始逐渐深入课题,解答一些数学计算题。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课堂解说

  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解题方法,从而在做题中得到启发。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趣味数学教案4

  学习内容:

  “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

  “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趣味数学教案5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游戏时,常常会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活动。意在通过孩子动手操作材料,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体验操作的乐趣。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3、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四座小房子。。

  2、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的白色、蓝色卡纸若干。

  3、三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时贴若干。

  4、三种颜色不同、长短不同、宽窄不同的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个招聘启事:说白雪公主要过生日了,小矮人想给她个惊喜,他们想帮白雪公主把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要是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但他们太忙,时间来不及,想找人帮忙,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

  1、分组让幼儿操作,依次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从易到难,让幼儿体验操作的快乐。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卡纸若干,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贴墙:提供三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时贴若干,让幼儿装饰墙,让他们自由探索,只要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就要鼓励。

  C、装饰门帘:提供三种颜色、长短不同、宽窄不同的纸条若干,让幼儿做门帘,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找出按不同特征的排序规律,感受不同的美感。

  2、自主探索活动的交流:

  在每次探索之后,老师要幼儿把他们的活动结果呈现给大家,引导幼儿说出他们是怎么排的,按什么规律,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强调按规律排。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宽窄等多种特征排序。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序,有规律的排序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结束语:

  今天我们帮助小矮人为白雪公主装饰了房间,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一定高兴,小朋友高不高兴呀?我们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发现了有规律排序的秘密,真值得高兴。

  三、延伸活动: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游戏时,常常会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活动。意在通过孩子动手操作材料,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整个活动以帮小矮人为白雪公主装饰房间为主线贯穿始终,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操作积极性,也使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分三个环节完

  成,铺地,贴墙,装饰门帘,层次清晰,由易到难,让幼儿自主操作,自己观察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有序排列的美感。因为整个活动是装修家的过程,这就告诉幼儿这是生活中的美,再加上后面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排序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到了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整个活动以操作为主,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只是个别能力差的孩子只能完成较简单的排序,太难的完成起来有点困难。我相信通过锻炼,他们会做的更好。

趣味数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四、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趣味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趣味数学教案8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趣味数学教案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

  2. 培养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3. 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课件出示:一组有趣的图片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教师介绍学生认识。

  2、练习。

  三、回顾小结:

  学生谈收获。

趣味数学教案10

  一位来自阿肯色州的年轻太太格罗丽亚,正在加利福尼亚州旅行.她想在旅馆租用一个房间,租期一周.办事员此时正心绪不佳。办事员:房费每天20元,要付现钱.格罗丽亚:很抱歉,先生,我没带现钱.但是我有一根金链,共7节,每节都值20元以上.办事员:好吧,把金链给我.格罗丽亚:现在不能给你.我得请珠宝匠把金链割断,每天给你一节,等到周末我有了现钱再把金链赎回.办事员终于同意了,但格罗丽亚必须决定如何断开金链的方法.格罗丽亚:我该三思而行,因为珠宝匠是按照他所切割和以后重新连接的节数来索价的.格罗丽亚想了一下,悟到她不必把每一节都割断,因为她可以把一段段金链换进换出,以这种方式来付房费.当她算出需要请珠宝匠割断的节数时,她几乎不能自信。你想一想需要割开多少节?

  只需要割开一节。这一节应是从一端数起的第三节.把金链断开成1节,2节,4节这样三段后就能以换进换出的方式每天付给办事员一节作为房费。

  啊哈!领悟到下列两点才能解题.第一,至少需要有1节,2节,4节这样三段(即其节数成二重级数的一些段),这样才能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组成1节,2节,3节,4节,5节,6节和7节.我们在药品混乱问题中已经知道,这就是作为二进制记数法基础的幂级数.

  第二,只需要割开一节就可以把金链分成符合要求的三段.关于这个问题,若把金链的长度增加,则可以想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假设格罗丽亚有一根63节的金链,她想把金链割开,以上面那种方式来付63天的房费(价格不变).要达到此种目的只需要割开三节.你想出来了吗?你能否根据金链的不同长度设计一个通用的解题程序,要求分割开的节数为最少?

  有一个有趣的变相问题:若所经手的n节首尾相连的闭合回路,例如说格罗丽亚有一串金项链,由79节相连而成,若每天房费为一节,试问最少需要分割开几节才能支付79天房费?

  所有这些问题都跟二进制记数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格罗丽亚的63节金项链如何分割?只要将63化成二进制表示:等于111111即63=1+2+4+8+16+32只要将从第二节开始的两节割开,再将从第八节开始的八节割下来,和从第32节开始的32节割下来即可,这样就有了从1,2,3,4,5,6,直到63的所有节数.一般地,若有n节金链,n是形如2k-1类型的数,将n化成二进制表示,再将所有1的位置所代表的2的幂的数相间隔地割开即可达到目的.但是对于其他任意类型的数,却不能奏效,比如对于格罗丽亚的79节金项链,79的二进制记数法表示为1001111.即79=1+2+4+8+0+0+64,这样从1到15都能表示,可是从16到63都没法表示,我把这个问题做到这里,也一时糊涂起来,但这个问题毕竟不是很复杂,咱们也学一学闵科夫斯基在课堂上口出狂言要解决四色问题的劲头,摸索着来解决一把.咱们可以这样:你不是要求节数最少吗?假设n=a+b其中a是已经找到的最大的那一节数,b是比n小的已经解决了的金链问题,由于b已经解决,因此b的拆分能够表示从1,2,3,...b-1,b的所有金链节数,而再大一些的数就不能够表示了,比如b+1,所以必须要a参加进来,如果n是奇数,可令a=b+1,这样n=2b+1,所以b=(n-1)/2,a=(n+1)/2,这样就找到了最大的一节的节数a,然后对b=(n-1)/2继续应用如上的办法,即可解决问题.如果n是偶数,可令a=b,这样虽然a本身不能表示出b+1,但是可以从b的拆分中拿出一个1来(这个1是必须存在的,因为要表示从1,2,3,...b-1,b的所有数)与a组成a+1也就是b+1.所以n=a+b=2a=2b,a=b=n/2.这样也找到了n为偶数时最大的一节金链的节数.对于b继续如上的过程,就可以找到全部应该断开的金链节数,我算出了从1到15的所有拆分如下:

  1=1

  2=1+1

  3=1+2

  4=1+1+2

  5=1+1+3

  6=1+2+3

  7=1+2+4

  8=1+1+2+4

  9=1+1+2+5

  10=1+1+3+5

  11=1+1+3+6

  12=1+2+3+6

  13=1+2+3+7

  14=1+2+4+7

  15=1+2+4+8

  对于上面的格罗丽亚太太的79节金项链,79+1=80,80/2=40,所以最大的一节就是40节,79-40=39,39+1=40,40/2=20,所以第二大的一节就是20节,39-20=19,19+1=20,20/2=10,第三大的一节是10节,19-10=9,9+1=10,10/2=5,又找到了一节是5,9-5=4,4的.表示法如上已经列出来了:4=1+1+2.最后得到79节的金项链的分割法:1,1,2,5,10,20,40.过去我也碰到过一道类似的题,是23节金项链,也能够很容易地解决:23+1=24,24/2=12;23-12=11,11=1+1+3+6;所以23的分割法为:1,1,3,6,12.显然,对于2k-1类型的数,用这里的办法与用二进制记数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上面所列出的拆分法可以看出,如果2k=2k+1,那么n一定要用k+1个数来表示,即:n=a0+a1+a2+...+ak.

  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很容易地证明这是正确的.那么还有没有比这更少的分割法呢?可以证明没有了.从我们的分析方法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构造性的推理过程,假如还有比这更少的分割法,那么相当于在表达式n=a0+a1+a2+...+ak.中进行了某些组合,比如将a1+a2合并成新的a1,那么原来的有些组合就表示不出来了,例如a0+a2,就没有办法组合了.当然,一个数的拆分不是唯一的,前面的23节金链还可以分成1,2,3,6,11.你可以试试,这种分割法照样能满足要求.前面的分析中也可以把(n-1)/2留下来作为最大的节数,但是这样分出来的节数就不一定都是最少的了,例如把15这样分割,会得到:1,1,2,4,7.虽然能够满足付房费的要求,但是就不是最优解了.最后总结一下,把前面的算法过程公式化可以得到:

  k-1r-1k-1

  n=(n+c0)/2+{[n-cs2s+cr2r]/2r+1}+[n-cr2r]/2k

  r=1s=0r=0

  其中c0,c1,...ck-1等等是1或是0取决于每一步得出的数的奇偶性.其实最后一项等于1,这样可以得出:

  k-1

  n-2k=cr2r

  r=0

  a0=(n+c0)/2

  i-1

  ai=[n-cs2s+ci2i]/2i+11(i=1,2,3,...k-1)

  s=0

  ak=1

  当然,编成计算机程序还是用递归程序比较简单.这里列出这些公式是为了保留存照。

趣味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个数字好吗?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 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趣味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

  三、探究变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

  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再判断分析。)猜测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

  A、数学:(96+8)÷2=104÷2=52(分) 语文:96-52=44(分)

  语文:(98-8)÷2=88÷2=44(分) 数学:96-44=52(分)

  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

  B.数学: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语文:192-100=92(分)

  语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数学:192-92=100(分)

  C、数学:96+8÷2=96+4=100(分)

  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

  2、认真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

  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等。

  五、欣赏变化

  1.转化成3个大强

  2.转化成3个小强

  3.转化成3个爸爸

  课堂延伸:

  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趣味数学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出自:大;考.吧"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趣味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领略数学隐藏在生活中的迷人之处;

  2、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小游戏

  教具安排:

  多媒体、剪纸、小剪刀三把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我们都在跟数学打交道,能说说大家对数学的感受吗?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不管以前你们喜不喜欢数学,但老师要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很有趣,它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课本,更隐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我们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它在我们的周围闪着迷人的光,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喜欢数学,与数学成为好朋友,好好领略好朋友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事不宜迟,现在我们马上开始我们的数学探究之旅。首先,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请大家拿出笔和纸,根据下面的步骤来操作,你会有惊人的发现。(PPT演示)

  [1]首先,随意挑一个数字(0、1、2、3、4、5、6、7)

  [2]把这个数字乘上2

  [3]然后加上5

  [4]再乘以50

  [5]如果你今年的生日已经过了,把得到的数目加上1759;如果还没过,加1758

  [6]最后一个步骤,用这个数目减去你出生的那一年(公元的)

  师:发现了什么?第一个数字是不是你一开始选择的数字呢?那接下来的两个呢?如无意外,就是你的年龄了。是不是很有趣呢?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课后大家仔细想想自然就明白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了。接下来我们来尝试帮助格尼斯堡的居民解决下面的问题(PPT演示):格尼斯堡建造在普蕾尔河岸上。7座桥连接着两个岛和河岸,如图所示:

  网路图

  居民们的一项普遍爱好是尝试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7座桥而不

  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想法吗?拿出纸和笔设计的路线。

  学生思考设计。

  师:同学们行吗?事实上,著名数学家欧拉已经证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别急,我们继续看下去。

  1944年的空袭,毁坏了大多数的旧桥,格尼斯堡在河上重新建了5座桥,如图:

  B

  现在请同学们再尝试一下,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5座桥而不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

  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这次行得通了吧?那么为什么呢?有没有同学可以说一下他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欧拉大师经过研究大量类似的网络,证明了这样的事实(PPT演示):要走完一条路线而其中每一段行程只许经过一次,只有当奇数结点的数目是0或2时才是有可能的,在其他情况下,如果不走回头路,就不能历遍整个网络。

  他还发现:如果有两个奇结点,那么经过整个路线的形成必须从一个

  奇结点开始,到另一个奇结点结束。

  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个图奇结点的个数为3,第二个图奇结点的个数减少到2个了,看来真的是这样的。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PPT演示)

  下面是一幅农场的大门的图。如果笔不离纸,又不重复经过任一条线,有没有可能画成它?

  学生思考讨论。

  师:我们看到它的奇结点个数为4,由欧拉的证明我们知道不能一笔画成。

  那如果农场主将门的形状做成这样呢?(PPT演示)

  学生尝试。

  师:是不是可以啦,为什么呢?

  生:奇结点个数为2.

  师:这种不用走回头路而历遍整条线路的情况,不仅仅具有趣味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性,比如,我们的邮递员和煤气抄表员,不走回头路意味着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看来,数学并不像

  某些时候想的那样没什么用处了吧?

  下面我们继续我们的奥秘之类吧。

  今天我们班有同学生日吗?如果你生日,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一个正方形的`蛋糕,你要把它切成不同形状的平均大小的7块,怎么切?能行吗?尝试一下。

  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把正方形的周边(即周长)分成7个等长,定出蛋糕的中心,从周边划分等长的标记切向中电,(如图所示)即可。

  为什么呢?这里我们用到三角形等高等底面积相等的性质。

  吃完了蛋糕,我们来观赏一下百合花。(PPT演示):

  一个乡村的池塘里种了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生长得很快,使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30天后,长满了整个池塘,那么池塘只被百合花覆盖一半时是多少天呢?同学们,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

  师:答案是29天,多么神奇,是吧?潜意识里我们很难接受答案就是29天,只与30天差一天。但用数学我们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是29天,奥秘就在“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这句话里面。你看,数学是多么聪慧、多么神奇的家伙!

  其实,除了以上我们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数学影子外,我们的日常生

趣味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趣味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趣味数学教案08-17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12-24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07-01

秋游趣味数学教案08-09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3-15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精选11篇)08-15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接龙》11-13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_大班数学教案07-13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精选5篇)04-17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