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2 15:17:0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5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2.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 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 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 表示什么?9 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 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 ( ) 9 〉( )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33 - 7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 53-6= 70-7= 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 - 7=26 13-7=6 33 7-3=4

  20+6=26 - 7 30-4=26

  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数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教学例题要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个,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 )?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评:由智慧爷爷送礼盒引起学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评:这一层次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积累感性认识,再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不仅知道了( )应填几,还明白了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互相评价,不再向老师汇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 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

  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8+□ 9+□

  6+□ 7+□

  4+□=10 5+□=10

  2+□ 3+□

  0+□ 1+□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4? 找朋友。(方法:4个学生持得数卡片,4个学生持算式卡片,边唱边找,手拉手成好朋友)

  5?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8+( )=10的思维过程迁移到6+( )=10中,让学生独立求出( )里应填4这个未知数,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把练习题设计成活动形式来呈现,安排了学生喜欢的信鸽送信、小兔拔萝卜和找朋友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让学生领悟□+□=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加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树立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旧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拍手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面小旗子,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这些小红旗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旗子多。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做手工。你们看,这儿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展示主题图)

  (1)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把两组物体(或两个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先走来1个同学,手中举着1只红纸鹤,接着又走来2个同学,手中各举1只蓝纸鹤。直观看到1个同学与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了一块儿。

  (2)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师引导说: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在一块儿,1个同学和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表示“合起来”)

  反复演示再指名说题意,让学生体会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他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说出:由同学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1和2表示。

  (2)教室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和多少只纸鹤,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室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说明:等于3,用“=3“表示。

  板书:1 + 2 = 3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

  (3)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1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强调:加号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教读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教师范读,学生学读,同桌之间互读。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第23页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含义。

  (1)认真观察气球图,让学生说明图意。使学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几根小棒。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3+1=4表示。

  (4)发散联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4、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先摆一摆,再说算式。(P23)

  ○○○○○○

  2、摆一摆。( P24)

  3、游戏,帮小青蛙找家。

  5、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完善课题板书:加法。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生汇报,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习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习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习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习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平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习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一、比较——比大小、比轻重、比长短、比多少、比高矮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三、认识物体——认识立体图形

  四、合与分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六、分类

  七、认识11~20各数

  八、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

  九、20以内的加法

  第一单元: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认识10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受过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认识10以内的数

  课题、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5、4、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课题、6-9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已有了1-5认识的基础。

  6-9的认识主要内容有:6-9的基数含义:数数抽象出数表述6-9的数表示的实物;6-9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课题1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后认识10。教学时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10的产生感知数的横向联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学写1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10的意义,体会10在生

  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课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课题:有趣的数字

  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还安排了用小棒

  (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分一分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搭积木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玩泥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经历“玩泥巴”的全过程

  第四单元合与分

  课题:合与分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课题:7的组合

  1、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

  2、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3、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如:1和6组成7,2和5组成7,3和4组成7,6和1组成7,5和2组成7,4和3组成7.

  课题:分一分

  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

  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等动的情境中,经历8、9的分解过程,根据“分”的结果体会“合”的情况

  第4课时

  教学内容:10的组成。教材第40—41页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⒈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例题: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例题: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5-2=3

  第四课时: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

  ⒈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⒊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人”。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只猴子”

  观察情景图,能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加法表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或点子图中的简单规律。

  第十课时整理10以内减法表

  教学内容:

  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第十一课时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第六单元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11~20各数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1.区分时针和分针呢?2.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3.画时针,分针

  第二课时:大约几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3

北京一年级上册改版数学教案06-20

西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03-08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7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9-28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