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14 09:05:3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 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 × 2= 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3

  本课时的教学要对学过的小数的知识进行全面地复习,并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这些小数的意义,以元、角、分为背景,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能力。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对学过的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结合教材习题,对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大小的比较、简单的计算进行集中、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中的习题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对所学的小数的相关知识有深刻而具体的认识,进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师:本学期即将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本学期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预设

  生:年、月、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观察物体和周长;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加减法。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情境,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意思。

  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第一幅图的2.50元表示一本日记本的价钱是2元5角。

  生2:第二幅图的3.00元表示一个卷笔刀的价钱是3元。

  生3:第三幅图的2.80元表示一把剪刀的价钱是2元8角。

  生4:第四幅图的3.05米表示这条彩带的长度是3米5厘米。

  生5:最后一幅图的5.55米表示这棵松树的高度是5米5分米5厘米。

  (2)把上面的前三种文具的价钱从小到大排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排列,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汇报。

  预设

  生:因为日记本和剪刀的价钱都没到3元,所以卷笔刀的价钱最高,又因为2.50元是2元5角,2.80元是2元8角,所以2.50元<2.80元。于是这三种文具的价钱从小到大排列为2.50元<2.80元<3.00元。

  (3)我会读,我会写。

  课件出示习题:

  读出小数:5.30  15.0  70.0

  写出小数:三点四零 七点八零 十二点五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4)我会算。

  课件出示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结果并说出小数点要对齐的原因。(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且在计算时和整数加减法一样要从末位开始算起)

  设计意图:对小数部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序的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地掌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折叠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3.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容积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 折叠〗

  这部分是有关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识别与判断,因此,本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极有益处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内容。

  本问题安排了“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三个步骤。首先,想像一下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其次,动手操作,将放大的图纸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最后,可以先通过叠出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矩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和第四个矩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练一练〗

  第1题 ①长方体;②正方体。

  第2题 图形(1)对应(a)。

  图形(2)对应(c)。

  第3题 图形①和②都对应(b)。

  建议学生先看图想像和思考,然后再用附页4中的图折一折。这样,既验证了自己的判断,又练了折叠技能

  第4题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由于门的位置已经给定,所以,窗户、烟囱和小鸟的位置就大概确定下来。

  第5题让学生自己做立体图形,教师不必作太多的限制,比如可做立方体、长方体或根据教科书上的一些平面图去做相应的立体图形。但不管怎样,做立体图形的步骤都应该是先画出平面图形再折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5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为乡镇村办中心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有待于完善,如缺少多媒体教室,不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主要还是以挂图和准备好的小黑板以及教师自制的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由于本地区属于城乡结合地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长大多都是以经营小生意为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和辅导自己孩子的功课,以至于本班有部分学困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平时对这些同学总是耐心辅导,给予他们帮助,使得这些学生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展现挂图)

  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老师指着挂图,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生: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双筷子,已摆好了3双,还要摆6双……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生:能。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汇报。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交流订正。“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生1:我是边摆小棒边数边填表。

  生2:我是先数一双2根,2双就是在一双的基础上加2根,即用2连加的方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

  (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师:2双筷子呢?(2个2)

  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能)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可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

  形式多样:可以师生对口令,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是: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

  (把第15页练习第2题写在小黑板上展示)先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

  提问:(指着小黑板上已填完的表)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双数)没有圈起来的数呢?(单数)

  3.比一比,哪一组获胜。

  规则: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然后老师选两组同学进行接力,其他同学当评委。接力同学每人只做一题,然后按顺序传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又全对的小组获胜。让同学说说比赛的感想。

  4.综合拓展题。

  出示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0。8+0。80。2+0。2+0。20。4+0。4+0。4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0。3+0。3+0。3+0。3+0。3=()×()=()

  0。1+0。1+0。1+0。1+0。1+。。。=()×()=()(10个0。1)

  1。2×2=()+()=()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0。3×03×1。19×0。80。6×45×0。2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9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10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课时备注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师节
39.139.19观察物体4
49.209.26观察物体千克、克、吨3中秋节
59.2710.3千克、克、吨2国庆节
610.410.10千克、克、吨3国庆节
710.1110.17搭配中的学问、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长4
1111.811.14周长、期中测评4
1211.1511.21交通与数学、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时间与数学4
1712.20xx.26整理与复习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总复习4
20元.10元.16期末检测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谢谢大家阅读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11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室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教室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页,当前在第1页1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12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根据上学期“比的认识”,怎样的两张图片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相除关系,且它们的比值相等时,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比值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

  回顾

  产生疑问

  二、互动解疑

  1、比例的意义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写出每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观察特点,写出规律

  板书:

  图片A:6:4=3:2=1.5

  图片B:3:2=1.5

  图片C:8:3=2.66……

  图片D:12:8=3:2=1.5

  图片E:12:2=6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这种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结论:像12:6=8:4, 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巩固练习:

  (1)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教师巡视指导且批阅。

  (2)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题,完成后由教师批改。

  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该比例的项。

  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观察

  先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共同发现、小结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组内交流探究

  汇报交流

  独立填写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三、启思导疑

  1、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指名谈发现

  理解

  识记

  四、实践运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组成一个比例是( )。

  (二)下列那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写一写。

  1、先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再组成比例。

  2、根据1.2×25=0.6×25写出两个比例式。

  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评价订正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自由小结

  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 = 8:4

  6:4 = 3: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14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学习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钟表,课件,教具

  学习过程

  环节学案

  回顾旧知

  1、物体的运动有( )和( )。

  2、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 ),不改变图形的( )和( )。

  自主探索

  1、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 )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 )方向。

  2、钟表上旋转一周是( )度,12个时刻将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 )度。

  3、从8时到10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从11时到15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

  4、旋转三要素指( )( )( )。

  合作探究

  当横杆升起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当横杆落下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

  达标检测

  基础性作业:

  课本29页练一练1、2题(看课件)。

  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 )方向旋转了( )度。

  提高性作业:

  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拓展性作业:

  如图,点P是线段MN上一点,将线段MN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M P N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7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16

《左右》小学数学教案04-01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12-24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