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28 12:14:5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六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幼儿空间知觉与组合构建的能力。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大小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今天来了 多少位客人老师?

  二.

  1.师:今天和小朋友玩个闯关游戏,第一关:比一比,猜一猜(出示货车教具)有一辆车到饼干厂去运饼干,像这样的饼干箱这样的货车能装下多少个?注意不能超过车厢的长也不能超过车厢的高。

  你是怎么猜到的?(验证)

  2.又来了一辆大货车,和第一辆车比一比,有什么区别?(更长了)能装下多少个这样的饼干箱?

  3.小结:车长了装的东西也就多了。

  三. 恭喜小朋友顺利的闯过第一关,接下来是第二关:比赛游戏:看谁猜得准

  比赛规则:1.猜出答案后不能大声的说出来,不可以告诉别人。2.把猜出来的答案写在纸片上贴在自己名字旁边相应的格子里。

  1. 第一题;请你猜一猜,1号盒子能装下这样的牛奶多少盒?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总结验证鼓励好的方法)

  2. 依次出示2号和3号盒子总结验证:猜时可以拿牛奶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也可以拿盒子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盒子大了装的东西也就多了。

  四.接下来是第3关:猜一猜摆一摆

  1.(出示示范的盒子):瞧这是第3关中要用到的宝贝,等会小朋友拿到盒子后像老师这样先猜猜能放多少个这样的糕点,把猜出来的数字写在盒子后面,再到这边拿糕点摆一摆,看自己猜对没有,然后回到座位上。请得到一颗星的小朋友到一号桌,两颗星的小朋友到2号桌,3颗星的小朋友到3号桌拿盒子。

  2.反馈结果让学生上台讲述是怎样猜出来的。

  五.结束语:

  闯关游戏到此结束,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非常顺利的闯过了 3关,也有的小朋友在闯关中遇到了一点小困难,但都勇敢的走过来了。所以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鼓鼓掌吧。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道加赛题(出示教具)对比猜猜比刚才老师猜的盒子区别在哪?(高了) 这样的盒子能放下多少盒?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大胆进行推理、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在情境游戏中,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在观察、比较记录表的基础上,大胆推理与预测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概率。

  2、难点: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活动准备】

  自制ppt,人手一张猜测表和统计表,记号笔、黑板一块、“进货部”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

  1.出示图片,探索讨论

  师:今天,一位糖果店的阿姨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这里有四张图片,一组一张请你们看一看,讨论一下,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秘密?(出示ppt)

  师小结:在图片上你们发现了不同的秘密。

  2.猜测推理,选出糖果

  师:现在,阿姨请你们帮忙猜一猜图片上的四位小客人喜欢吃哪种糖?今天会来买什么糖?请你选出来贴在图片上。

  3.师:接下来一起到店里去看一看,听一听我带来的故事就知道他们今天会买什么糖了。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出示ppt)师:故事的名字叫。。。。(幼儿来说)故事开始了。

  (一)咪咪买糖

  1.这一位是糖果店的阿姨,第一位客人她名字叫咪咪,咪咪经常来买糖,所以,阿姨一眼就认出了她,一边说一边拿出了她的买糖记录:“咪咪,快进来,我猜你今天肯定买棒棒糖。”

  2.你们和阿姨都猜她今天买棒棒糖,为什么?

  3.真是是这样吗?一起来看看到底咪咪买了什么糖?果然跟你们猜的一样,看来她真的很喜欢棒棒糖。

  (二)冬冬买糖

  1.又来了一位客人叫冬冬,阿姨一看是东东,就拿出了他的买糖记录说:“东东呀,我猜你今天会买巧克力吧!”(出示ppt)。

  2.诶?阿姨又跟你们猜的一样。(如果不一样:你们觉得巧克力和棒棒糖他喜欢吃什么?)为什么?!(买巧克力的次数多,说明他喜欢吃。)

  3.今天东东会买巧克力吗?(出示ppt)恭喜你们又猜中了,。

  (三)洋洋买糖

  1.这次进来了一个穿红衣服男孩,叫洋洋。从洋洋的买糖记录上你们猜他会买......

  2.从记录表上看,他买过很多糖,谁能告诉我这里有几种糖?他更喜欢什么糖?根据次数来,他是喜欢吃跳跳糖的。

  3.看,他买的是跳跳糖吗?(出示ppt)又猜对了,真厉害!(如果错了:诶?跟你们猜得不一样,请一位小朋友来改正一下吧!)现在对了,真不错!

  教师小结:原来根据客人的买糖记录,算一算,统计一下,次数多的,就说明他喜欢吃这种糖,这是统计的一种方法。

  (四)菲菲买糖

  这一回呀,来了一个叫菲菲的小姑娘。从记录表上看,你们觉得她今天会买什么糖呢?为什么?(次数多)

  1.其实,她的记录表上藏了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原来她两种糖果都喜欢吃,所以有规律地买着吃)

  2.一起去看看吧,她会买果冻吗?(出示ppt)果真一样,你们真聪明。

  教师小结:所以啊,按照次数来统计也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同时喜欢两样东西时,有可能会有规律的买,这是统计的第二种方法。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店里生意可好了,卖出了好多糖果,看这是阿姨店里一周的糖果销售记录和销售统计,什么糖果是最受欢迎的呢?

  2.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吧!先来看看跳跳糖卖出了几份呢?接下来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卖出的数量统计一下,在最受欢迎的糖果后面画“√”。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我来看看,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仔细哦!)

  4.师幼共同验证。

  师:一起来看看,你们和阿姨统计的一样吗?(一一验证)现在我们知道,阿姨店里最受欢迎的糖果是棒棒糖和巧克力,共卖掉了几份?现在阿姨要去进货咯!

  四、一起去进货

  师:这位阿姨可能干了,她还开了四家连锁店店,也需要帮忙,你们愿意吗?

  1.阿姨请我们帮忙统计一下分店里最受欢迎的糖果,然后帮她去进货。

  2.交代任务:

  师:请你们听清楚要做哪几件事哦,第一:四人一组一起统计每种糖果卖出的数量,第二:请一个代表负责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第三:统计出你们店里最受欢迎的糖果,拿好阿姨给大家准备的钱币到“进货部”去进货。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客人老师来验货

  师:货进好的一组拿着自己的统计表和进来的糖果请后面的客人老师帮你们验货,看看你们的货进对了吗?

  3.送货上门

  师:好了,现在我们去给阿姨的连锁店送货去咯!(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感受和体验8的组成中所分的两个部分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观图1种的贴绒数字1-8级分合号若干套,放大的记录单子。

  2.学具:按小组准备,幼儿用书第1页小铅笔卡每人8张,放大的记录单,笔。1份双色画片8个,记录单,笔、剪刀等。幼儿用倏地9页的格子纸头。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活动。

  1.分铅笔:请幼儿每次讲8块铅笔分成两分。并用熟悉作记录,要求每一次分的答案都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想想怎么分才能分的又快又对。

  2.剪贴格子:

  请一名幼儿介绍活动规则,启发幼儿按序进行分合,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3.翻片片:

  请幼儿将8个片片拍成一派,然后翻动前面一部分片片的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用数字记录下来。要求每次翻出的另一种颜色的片片数目都不能相同,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二)归纳总结8的分合纪录。

  1.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纪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分得合计得是否一样,知道8分成有7种不同的答案。

  2.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给想象的两组作出的标记,说说分成两分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那两组分合式是想象的。

  (三)学习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1.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记录单上的那几组分合式可以省略?为什么?

  2.启发幼儿思考并说出理由。

  (四)相互交流与分享。

  1.请幼儿选择张自己做的记录单,尝试省略盖章记录单上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2.展示个别幼儿重新调整后的记录单,请幼儿猜测,说说该张记录单上那几组分合式省略了。

  活动延伸:提供纽扣、换班、记录单等材料,继续让幼儿进行分合活动,并用标记表示想象的两组分合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2、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3)引导幼儿感知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3、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2)引导幼儿探索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4、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

  (1)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2)引导幼儿互相合作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表(三)。

  活动反思:

  1、本活动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现成的,有的是和幼儿一起准备的,随手可得的,适合日常教学。

  2、创设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引发幼儿大胆参与尝试。活动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通过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让幼儿尝试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或宽,并做记录——不同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并做记录——自选工具测量自选的物体。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到最后大部分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了有关自然测量的经验,通过测量、记录比较明白了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

  3、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动中的材料有:铅笔、纸条、吸管、长条积塑、绳、小棒、纸筒等等,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幼儿在测量时都忘记了地板是脏的,有的跪着量,有的趴着量,看着他们那么专心的样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们要蹲着量。

  4、教师还是紧张语速较快,测量方法讲得不够清楚,第一次测量时对幼儿提的问题给予了回避,教师不能灵活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语言还是不够简练,说的话还是比较多。

  活动点评:

  “自然测量”这个活动,是20xx年XX市幼儿园“教坛新秀” 张秋云老师在参加评比中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教材选自大班科学领域。该活动以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幼儿园环境中的自然物品作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该活动有许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归纳起来有四点: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第一环节是“幼儿尝试测量,教师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环节是“让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从中感知“同样的测量工具,量次数多的就长,测量次数少的就短。” 第三环节是“ 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从中感知“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 第四环节是“ 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利用创设的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与“要比较两个应该使用同样的测量工具”。在四次的测量中,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形状组合的特征。

  2、学习计算作品形状与数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纸):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组合成一个火箭的造型。

  ——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呢?(出示图片)

  ——请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他是用什么形状组成的呢?

  ——用了多少个三角形?

  2、教师提示幼儿思考更多的组合方法,并亲手用图形拼一拼。

  ——我们可以拼一拼(生活中的物品)、房子、树,拼我们生活中的看到的物品,你喜欢的,都可以拼出来,好吗?(发材料给幼儿操作)

  ——说一说,你用了哪些形状?

  ——每个形状用了几块?

  3、将幼儿创作的造型摆在图形中,鼓励幼儿继续自由地创作,完成后,请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名称,共使用了那些形状、每种形状各有几个。

  4、活动结束:请幼儿回家作一些三角形自由拼一拼,发挥自己的创意。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在游戏中能边操作边点数5以内的实物,感知数量,并说出总数

  3、能按要求正确取放学具、材料,并体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重点: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实物(夹子),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难点:学会按卡片上的点子数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有4以内实物的点数经验。

  2、幼儿玩耍过夹子,能够用夹子自由的夹东西。

  物质准备:

  粉、黄、蓝各色小鱼造型的夹子及各种水果造型的夹子每人5个,毛线球、小刺猬纸样每人1个,教师使用的大刺猬纸样、数字5及猫妈妈头饰各1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淘气的小鱼”。找一找、说一说,复习看实物感知4以内的点数。

  1、猫妈妈为幼儿准备各色小鱼若干条,请幼儿每人选4条,看小鱼都能咬住衣服的什么地方?看谁和别人的不一样?

  2、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小鱼咬住哪了?一共有几条小鱼?数数看?

  3、老师与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夹子数量,并说出总数是4。

  二、夹一夹、数一数,学习5以内的点数

  1、游戏“好玩的毛线球”,看点卡感知5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带有黑点的毛线球,告诉幼儿鱼食藏在小毛线球里,示范有几个毛线球就喂几条小鱼。

  (2)幼儿每人自选毛线球,练习夹一定数量的夹子。

  (3)请3-4名幼儿点数,看看毛线球上的小鱼食是否都喂到小鱼了。

  2、游戏“给小刺猬夹长刺”,看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有数字5的小刺猬卡片,要求幼儿按照数字的数量夹相应的小鱼。

  (2)幼儿选刺猬,根据数字夹夹子,巩固幼儿对数字5的认识。

  ①引导不会点数5的幼儿,先将5条小鱼找到后,再一个一个的夹上去。

  三、游戏“小刺猬扎水果”,有几个长刺就扎几个果子,扎在小刺猬的哪都行。

  要求:

  ①教师引导幼儿会给小刺猬身上的夹子长刺夹相应数量的水果。

  ②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练习今天的数学内容。

  四、延伸活动

  1、将活动材料投放到益智区供给幼儿继续学习。

  2、针对个别还没有掌握点数的幼儿,教师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7-02

大班数学教案08-20

大班数学教案07-31

大班数学教案《铺路》01-15

数学教案《5的加减》(大班)01-09

大班级数学教案01-12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11-12

新车-大班数学教案08-08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优秀03-16

大班数学教案对称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