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3-03-10 12:57: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音乐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说课稿(15篇)

音乐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音乐会》中的欣赏课《快乐的音乐会》。

  一、设计理念(PPT显示)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PPT显示)

  在人音版教材三年级第四课《音乐会》这一单元中,安排了四首聆听曲和两首演唱曲。主要是想通过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通过演唱《我是小音乐家》,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根据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总目标,我选择了以上四首聆听曲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PPT显示:《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那不勒斯舞曲》和《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用一场“快乐的音乐会”,激发学生争当“小音乐家”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PPT显示)

  三年级的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积极思考并大胆地举手发言或表演。

  我校学生家长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意识程度不一。大多数学生由于家长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意识较淡薄,孩子们的音乐熏陶、艺术素养大多源自学校和课堂。面对这些学生,在教学中我的引导显得更加的重要。我注重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从某一点着手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也有少数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舞蹈和器乐等,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音乐。他们比其他的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要强一些。在课堂上,我可以利用他们对其他的`学生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个别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也可以让他们来回答,对他们的要求是理解,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了解,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艺术素养都能得到逐步提高,并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时,鼓励大胆地表现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PPT显示):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根据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实践性,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拟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乐曲风格及情绪,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听、看、舞蹈的过程中,以更好地感受、表现乐曲。(过程与方法目标)

  3、熟悉小号、三角琴、口笛等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各乐曲的背景、风格,认识作曲家贺绿汀,开扩学生音乐视野。(知识与技能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PPT显示):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获得美的享受。

  而难点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作品,分辨作品的不同风格。

  六、教法、学法、教学流程(PPT显示):

  下面我将从导入、形成发展、总结拓展这三个环节入手,综合性地谈一谈本课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

  (一)听觉入手,直接导入

  PPT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

  一开课我就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要带他们去参加一场“快乐的音乐会”。《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两首乐曲的音响片断,迅速吸引了学生。在大家对音乐产生共鸣的同时,我引导他们从听觉的角度分辨“这两首作品分别是用什么声音表现的?”利用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提问,力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学生热情高涨时,我便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展开教学。

  (二)视听结合,形成发展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1、师生交流,快乐地听

  PPT显示:《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在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欣赏了两首音乐作品的片断,分辨出了音色后,我揭示作品的名称以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人声

  《苗岭的早晨》——口笛

  并对作曲家贺绿汀及口笛做简单介绍。

  接下来结合画面与音响让学生完整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风格,并针对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谈感受。最后由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两首乐曲的风格。(题外话:大家现在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从我制作的课件中截取下来的片断。)

  2、自主感受、快乐地辨

  在学生们感受了进行曲的风格以及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民族音乐后,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及《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让他们进行辨别:“这是以上两种音乐风格的其中一种吗?”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辨别出都不是。我乘机引出新的音乐知识“舞曲”,让学生对音乐作品风格的了解又多了一项。同时认识演奏这两首作品的乐器:小号、三角琴、手风琴。

  3、音画结合,快乐地舞

  在这一环节,我将两首舞曲配上画面——优美的音乐、婀娜的舞蹈、华丽的服装;视听结合、音画结合,让学生多感官地完整感受。教师适当地对作品的背景做简单的介绍,帮助学生区分不同国家的舞曲的特点,并可模仿画面上的舞蹈动作帮助感受两首舞曲的不同。(题外话:在实际教学中,花瓣散落在草丛中,由学生边学、边选、边拼贴,最后组合成四朵花。)

  4、游戏助兴、快乐地演

  三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勇于大胆地表现。针对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自由组合、创编表演的游戏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由地组合成四个小组,分别表演四首作品。每组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共同合作,选择多种形式进行编排。最后向大家展示最精彩的一分钟,争夺“最佳表演奖”,快乐地分享创造的过程与成功的喜悦。此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在创造性的表演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体验表现的快乐。

  (三)谈话交流,总结拓展

  PPT显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我以学生为主,请他们在《那不勒斯舞曲》的背景音乐中,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最后,我以祝福性的语言总结,并请他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让学生通过一节课有所得、有所获。这样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有很大的帮助,为培养一个音乐爱好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PPT显示)

  用“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这些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预设”。但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诸多不确定的因素,造就了“教学生成”的多样化。如何艺术地“生成”,并完成“预设”的目标,让“生成”的灵动性成为课堂的闪光点,我将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地反思与研究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教学艺术,使“预设”更完美,“生成”更精彩!

  以上是我对这一单元、这一课时的个人拙见,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2

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实验教材下册第五单元。课题是《音乐与影视》。

  【课程类型】

  为音乐为主线的鉴赏课。

  一、【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受益。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体验————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影视音乐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

  二、说教材: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材观,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组教学内容,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同时注重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激发学生聆听音乐、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本课共选择了《辛德勒的名单》、《神话》等四部影片。其中,《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二站期间,辛得勒救助犹太人的故事;《神话》截取了一段JAKE梦中的美丽画面体现音乐过度剧情的作用。

  2、注重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本课设计了《辛德勒的名单》的童声合唱演唱和获奥斯卡音乐大奖的《卧虎藏龙》偷剑一段画面让学生配乐,体现“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和创造”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

  教育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懂得了影视音乐的一些表现形式。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画面来让学生明白:影视音乐的创作是以剧情为基础;同时对影视作品起着一定的作用。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强,根据《新课标》音乐鉴赏课的建议,“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住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本节课安排了大量的欣赏时间,让学生来聆听、感悟影视音乐,体验、领会并能用语言来表达音乐所蕴涵的情感信息。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影视音乐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爱憎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审美。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影视音乐的概念,能辨别主题音乐、主题歌、插曲和场景音乐等几种常见的类别和形式;能简述出它们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1.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关于“影视音乐”的作品,增强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2.学习用身边自然音源合作为影视片段配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各种作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影视音乐在影视中的各种作用。

  六、教法、学法:

  1、教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发现、质疑,来达到解决问题和掌握新知的目的。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图象法,让学生利用感官参与影视音乐的鉴赏与体验。

  2、学法:

  音乐课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加强其直观的感受。因而,课堂气氛的艺术性渲染、各教学环节的引入和衔接非常重要。要使学生养成乐学的态度,掌握会学的技巧,形成自学的能力。各教学环节的灵活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导入,易于引导学生从感性

  到理性的求知,丰富其感受力与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两段影视音乐的片段和学生互动歌名、出处、表现形式。通过游戏引出课题。课件展示——影视音乐。

  设计目的和理念:

  兴趣是动力。只有调动起学生想看、想听、想学的积极性,在教授中才能引起学生的回应与反馈,引起共鸣。

  2、巧妙设疑,探究学习。

  1、探究学习:电影的诞生,影视音乐的产生、概念、类别。老师简介影视音乐的产生,引起学生对影视音乐的思考。

  (二)鉴赏与体验

  1大屏幕播放一组美丽的片花。学生乐于接受,并自发说出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知识,老师简介曲作者王立平创作《红楼梦》插曲《葬花吟》的故事。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葬花吟》。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葬花吟》曲调、风格特点,对影片的作用。

  设计意图:直观的视觉冲击和熟悉的音乐,学生很是愿意进行理性分析影视音乐的作用。

  2在欣赏场景音乐《卧虎藏龙》打斗片段前,设计了两段不同的音乐让学生选择适配的一段,并引起学生对音画关系的思考。当完整欣赏影视片断之后,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出影视音乐渲染气氛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无声与有声的对比,电影原声音乐与非原声音乐的对比,使学生很直观地体会到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3电影《神话》是年轻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部影片,截取的一段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学生激动不已。主题歌的轻柔把电影的蒙太奇手段表现的更加完美。音乐起到了过度剧情的作用,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问题。

  4重点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视音乐。背景音乐(童声合唱)。

  (1)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讨论为什么电影采用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教师:《辛德勒的名单》的音乐巧妙地运用了音画对位的`手法,表现出渴望生命延续而无奈的祈祷,突出了影片所要表现的深刻主题,并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简单讲解音画对位)

  (5)通过课件出示童声合唱曲谱,师生共同哼唱,进一步加强感受。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强烈视听对比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讲解音画对位的手法,学生更容易感受和理解影视音乐的独特魅力,能投入、有感情地哼唱这段童声合唱。

  欣赏主题音乐一段画面,

  (三)活动与探究

  老师小结电影音乐的作用,学生讨论完成表格。

  下面准备了一个影片片段,请同学们为它们配乐。先观看无声画面,之后小讨论,回答配乐的依据和可选择的乐器。

  课件展示:《卧虎藏龙》偷剑片段。学生利用木鱼、小钹、锣等配乐、学生自评。

  设计理念与目的:学生对小型打击乐表较好掌握,老师在简短指导后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和创造”的理念。

  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音乐与影视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省领导专家给我这次课堂教学的参评机会!通过本次省课参评的准备,自身受益良多,回头再想想自己的课,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和缺点,现逐一总结和反思。

  这节课从选材、过程设计、教法和学法上的考虑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通过这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总结影视音乐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分析影视音乐的旋律、性格等环节中,学生都能够乐于参与。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也较集中地体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之中,我能够明显地体会到学生在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后的兴奋与成功感。从课堂教学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地发挥,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得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具体到有些细节还是可以继续改进的。

  一、课堂调控能力亟待加强。通过反思发现自己只注重准备课上要用的资料和音乐忽略了语言带动气氛的作用,致使调动学生回答问题时思维不能够足够的活跃,多少影响了教学进程,这使我充分认识到我在课堂调控方面还有一定的

  差距,还需要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多多学习。

  二、评价能力的欠缺。以前在听一些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课的时候,经常被一些老师精妙的语言,适时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所折服。尽管自己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在平时也很注意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但是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感觉自己的语言贫乏的可怕,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却不知道怎样去评价和鼓励学生,往往只是干巴巴的说上几句“很好”“不错”就草草了事了。我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这些东西不是鹦鹉学舌可以学的来的,只有自己平时多积累,多学习,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真正的称得上是评价。

  总之,通过本堂课的开设与教研,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课堂教学的恒久魅力,为今后的实际教学提供了新的学习和探究方向!在后面的时间我将继续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时间、内容的安排上做到高效合理,并继续精练自己的语言,努力打造出自己风格的精品课!

  最后再次感谢领导、评委专家、老师们!

音乐说课稿3

  大家好!我上课的题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提到《国歌》大家首先一定会想到这是一首老师、学生甚至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歌曲,在选择这一课时,我曾经考虑到讲这样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一定有点难度,但是我认为《国歌》的意义非常重大,在抗战年代里,它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奋起抗日!今天,它又是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一份极其生动的教材,尤其在今年夏天召开了雅典奥运会、加之学校的每周一都要升国旗、奏《国歌》,因此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国歌》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所以我选择了《国歌》。 首先我介绍一下《国歌》的课程设计方案,这里包括第一、教材分析。第二、教学目标。第三、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四、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

  做这节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有关《国歌》的历史及其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及其代表作品的资料,对于《国歌》的产生过程进行深刻的了解,而且细致分析了《国歌》的曲式结构及创作特点。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形成过程的介绍,教育学生铭记历史,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通过《国歌》的演唱、点评、赏析、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习惯性错误与不严谨的缺陷,引导学生深刻领略乐曲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三、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广大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如果此课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只局限于讲和唱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平淡,为了创设开放性的课堂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主题音乐形象的能力,本课的设计侧重于以下两方面: 1、利用多媒体机(电脑数字视频)展示历史资料、电影,请学生欣赏《风云儿女》的片断,以及聂耳生平及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原始资料等。 2根据教学目的提出问题。为作品赏析的难度和重点奠定基础。利用电脑多媒体提供的音响、乐谱以及一些特殊效果,引导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多种心理与思维感受,使学生由音乐语言(主导动机旋律走向)想到音乐主的题形象,从而准确理解作品蕴含的深刻主题。

  四、教学过程及课件结构

  首先,我利用视频资料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中国获得金牌及升国旗、奏《国歌》的片断、聆听《国歌》,学生通过影片的欣赏谈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师生将共同模拟周一的升旗仪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的演唱、点评、赏析创设教学情境。

  其次,还是利用视频资料请学生观看《风云儿女》的片断,在播放片段的过程中讲述词曲作者的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及有关《国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歌》是在敌人的炮火声中产生的,它的意义十分重大,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唱好《国歌》,《国歌》有什么样的意义,从而启发学生想真正唱好《国歌》的迫切心理。以为下面学唱《国歌》的环节奠定基础。 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里,我将对三连音、力度记号、进行曲这三个要点结合视频、课件资料对其含义及正确的演唱方法分别讲解。例如讲解三连音时我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折绳子的方法讲解三连音的特点,力度记号的讲解我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游戏的方式导出其使用方法,进行曲的讲解我将为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得出进行曲的特点。

  最后引导学生按照所讲的这三个知识点演唱《国歌》,以巩固新知,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课程的结束部分我根据他们课堂上的表现,奖励他们一面自制小红旗,并观看祖国各地的风光美景及他们感兴趣的雅典奥运会上三十二位冠军获得金牌的辉煌时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中国人时刻要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教育他们铭记历史,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音乐说课稿4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一单元第五课内容。《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诗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极具欣赏价值。

  【年级】:高一

  【教学内容】1、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了解交响曲、贝多芬生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3、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交响乐、作曲家生平资料等,在课堂上交流、补充,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乐知识的基本常识,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地情感,欣赏《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并熟悉其第一、第二主题。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对比,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法:跟唱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课件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互相看得见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贝多芬简介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学生通过课前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对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

  (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be2/4

  f0333|1-|0222|7-|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be2/4

  p51︱71︱26︱6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对比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表格比较,略)

  表演对比: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点评:

  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表现了对不同音乐情绪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中间还能出个指挥家呢。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师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强调矛盾的对比,不断的反复来加强主题这便是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请同学们举几个与命运作斗争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这种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学生发言。

  我们的革命先驱们,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地与敌人斗争。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革命烈士,请大家全体起立,我们齐唱国歌。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音乐说课稿5

  一、说教材分析: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个老教材,以往我们一直把它作为音乐游戏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层次教学理论的启发下,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表演、节奏、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为《鼓上的小米粒》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

  活动一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目标我是这样定的

  1、通过老师的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理解歌词,并尝试表演。

  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演唱歌曲。

  三、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小鼓鼓槌米粒钢琴歌曲录音

  四、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音乐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前要求准备了课件。活动中还应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音的轻重的不同变化。并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体验观察感受。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老师出示小鼓,并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引出"小鼓在唱歌"。

  2、老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辩强弱。让幼儿讲一讲"小鼓唱得怎么样?"

  注释:开门见山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在"小鼓唱得怎么样?"的思考中,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对强弱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老师出示米粒。

  T:"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戏呢,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2、老师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幼儿模仿米粒,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4、T:"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老师边击鼓边范唱第一段。

  5、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一段。

  6、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二段。我注重从兴趣入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从歌曲的重点入手,将重点先提出来引导幼儿熟悉、感知、表演,化解了教材的难度,减轻了幼儿学的负担。

  (三)、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

  1、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旋律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

  2、幼儿自己边听歌曲边表演,要求:

  a)愿意的幼儿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

  b)在二段中能扮演米粒进行表演。

  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表演时在教室中自由跳动,同样,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因为旋律是一切音乐的载体,对旋律的充分学习可以使以后的演唱"水到渠成",这样做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学的痕迹。

  评析:活动的设计比较合理,改变了以往学习歌曲的范唱→学歌词→学演唱的老模式,从兴趣入手,从旋律入手,从歌曲的重点入手组织教学。使孩子们学得轻松而有趣。

  (四)、巩固歌曲的演唱,并尝试用歌声表现强弱。

  1、复习演唱歌曲一次。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用歌声来表现强弱?

  3、幼儿再次演唱,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强弱。

  注释:在幼儿理解了强弱,学会听辩强弱后,幼儿有了表现强弱的愿望,这里让幼儿用自己的歌声表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缓解了从感受到表现的坡度,使教与学显得自然而轻松。

  (五)、说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对本活动我又进一步作了延伸活动。

  1、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声的物体?

  2、观看课件寻找答案,带领幼儿户外寻找更多的发声物体。

音乐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歌曲《春风》,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全曲为4/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1——8小节)运用弱起小节、切分音,歌词用拟声词“噜”描绘出和煦的春风轻轻吹佛大地的生动场景。第二乐段(9——16小节),前四小节旋律舒展、轻盈,展现了“嫩芽笑颜开”、“歌声响四方”的春天景色。特别是第12小节变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童趣盎然,充满生机。后四小节运用简单的二部合唱,进一步表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光美景,表达了儿童对春天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二年的学生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接触过一些短小、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低声部音不够准,声部间声音不够和谐的现象。因此,执教者选择《春风》一课,就是想通过课堂器乐——竖笛的辅助,帮助学生唱准音、唱好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中唱好歌曲,从而能自信的表现歌曲。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并尝试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欢快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聆听、律动、歌唱、器乐吹奏等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唱好歌曲,唱准节奏以及两个声部的音准,并有感情地歌唱。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能有感情地歌唱。

  难点:1、学生能积极、自信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

  2、二声部的音准及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用具:钢琴、课件、竖笛、手串铃

  六、教学准备:大歌单、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整情绪

  二)、基础练习铺垫新课

  1、师生用钢琴、竖笛问好

  2、出示单音,学生竖笛吹奏

  3、教师出示旋律,学生尝试视奏——巩固复习附点节奏、切分音,为新课做铺垫

  4、出示歌词,学生视奏与歌唱合作——音准和发声练习,为歌唱做铺垫

  3 3︱3 3 3︱3 3 3︱6 6 6︱6 6 6︱4 6︱5 4 4︱3-︱

  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我们唱歌我们欢笑

  5、学生唱、奏合作,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一声部——学生感受和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器乐练习、声音练习、节奏练习融合在一起。通过竖笛吹奏,练习了音准和节奏;通过歌唱,进行了练声;而且,在一开课就将合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循序渐进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先入为主的建立了低音声部的印象,为合唱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聆听体验学唱歌曲

  1、课件欣赏,导入新课

  2、出示歌单,揭示课题

  3、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第二次完整聆听歌曲,引导学生通过体态,表现情绪。

  5、师生在律动中学习歌曲A段。

  6、学生随伴奏音乐表现A段。

  7、歌曲B段的学习: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

  (2)引导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

  (3)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树枝的变化),学生用体态体验舒展的感觉。

  (4)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5)学生尝试演唱歌曲第二段(小溪的变化)。

  教师采用范唱、手势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节奏等难点。

  8、学生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器乐助学声部合作

  1、师与部分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其余生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师:听听我们唱的是同一种旋律吗?我唱的旋律熟悉吗?

  2、学生用竖笛吹奏复习低声部的旋律。

  3、复习演唱一次。

  4、高声部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同学演唱歌词。

  5、二声部合作练习:

  (1)高声部演唱,低声部吹奏。

  (2)高声部演唱,低声部部分同学吹奏,部分同学演唱歌词,进行合作练习

  (3)教师根据两个声部合作演唱的情况,进行指导。

  6、学生跟教师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唱奏表现演绎歌曲

  1、学生明确各自分工,尝试合作表现。

  2、学生跟伴奏音乐进行表演:加入A段的律动、B段的打击乐器,教师指挥,学生声情并茂的进行歌曲的演唱。

  3、教师评价

  六)、小结

  八、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执教者采取了“整体聆听与分段聆听相结合、静态聆听与动态聆听相结合”的方法,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整体聆听——完整感受,整体体验;分段聆听——重点感悟、深入辨析;静心聆听——没有干扰,突出专注;动态聆听——听有所动,有感而发。)

  力图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聆听,在聆听中想、在聆听中说、在聆听记忆、在聆听中舞蹈,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2、丰富体验体验是音乐学习中,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形式多样的体验方式,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执教者采用了听、看、舞、奏等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充分去感知音乐,体验音乐,也为更好的表现音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器乐助学器乐助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二声部的合唱,这也是我区多年来,开展器乐助学研究的一项成果。在本课的二声部学习中,执教者就采用了师生、生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二声部的合作,不仅很好的提高了合唱的效率,还逐步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反思这节课,还在以下方面引发了我的思考:

  教学目标制定得要适度,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还可简练。

  本课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是“唱好歌曲,唱准节奏以及两个声部的音准,并有感情地歌唱。”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辅助合唱二声部的音准,需要器乐吹奏的能力;二是歌唱的声音和谐统一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而这对于4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朱则平老师在给我的分析中指出:“只需要找准一个知识技能目标就好,不必面面俱到,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这真是一语中的!如果结合会议的主题“器乐教学研讨会“,将本课的技能目标定位于“器乐教学辅助二声部音准”,教师在学生的器乐音色、吹奏指法、器乐演奏的音效上多做指导,那就真的是做到“突出重点、成效显著了”。

  看来,对教学目标的确立还需要结合课标,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学习、领会。

  这节课上得是否圆满,不重要,但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这,应该算是我这次上课经历的最大收获!

音乐说课稿7

  说内容

  我讲的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三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一群白鲸游到北极的楚克齐海后遇到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层堵住,一名船员用播音乐的方法,是白鲸得救。

  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

  说难点

  ★依据中年级阅读要求,我确定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复述课文,续编小故事。

  说方法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过程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习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习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音乐说课稿8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体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本课的教学就是遵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教学设计和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唱歌还是表演、创造等活动,都力图体现出让学生深感兴趣、易于接受、愿意参与、敢于创造和表现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歌曲《小雨沙沙》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下雨了》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特点:《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本课还可以充分利用其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教育。这是一首2/4拍的活泼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句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xx x| xx x节奏生动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声。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图画,使人精神奋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学生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本学期开学的前五个星期一直在做唱谱的训练、欣赏的训练和口风琴的训练。他们学东西快而且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为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机会。

  (三)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主要过程是:教师启发学生在体验小雨和种子这两种不同角色的心理以及表现。通过表演、合作展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四)技术准备

  1.使用绘声绘影软件

  2.PPT幻灯片

  3.彩色的亮穗以及制作的头饰。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很可能对于种子的生长发育没有见过,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想象出,种子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生长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是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的,同时教育小朋友,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辛勤培育。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里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同时能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人的培养。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通过扮演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想法。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举例:(以春天里最活跃的是小动物为话题,启发学生联想春天里植物也是活跃的谈话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

  (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多高兴呀,让我们向在坐的朋友们也了解一下歌曲《谁在叫》中描写的小动物吧。(身体坐端正,看谁的演唱最大方)--播放歌曲伴奏录音。

  生:进行歌曲表演唱。

  师:你们感觉周围的伙伴表现怎么样呀?

  生:汇报。

  师:我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来演唱,好吗?

  生:跟着伴奏,六人一组进行演唱。

  师:如果你认为自己唱的还不充分,哪我们下面要学的新歌中还有机会。

  (二)学习新歌(阶段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经验准确学习歌词和歌谱)

  1.初听作品,了解歌曲

  师:春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动物那么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么变化吗?

  生:回答。

  师:老师今天带来的.这首歌曲《小雨沙沙》会告诉大家。(出示歌篇并播放歌曲录音)

  生:聆听歌曲。

  师:听了歌曲,你知道什么了?

  生:回答问题。

  师:自然界中的变化在春天最明显,动物、植物已经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到春天它们渐渐苏醒了,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啊。

  2.发散思维 鼓励发言

  师:歌曲里有谁?它们谁先出场的?给你什么感觉?我们再听一遍。(第二次播放歌曲录音)

  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小雨和种子。

  师:他们一个有声音,一个有动作,谁说说声音是什么?动作是什么样的?谁会学学它们?

  生:发挥

  3.学唱作品 先唱歌词

  师:看来大家对歌曲了解的很深了,那么能跟着唱的有谁呢?(播放歌曲录音、强调眼睛看屏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生:跟着录音唱。

  师:纠正问题,要求背唱歌曲(伴奏唱)

  生:以组为单位背唱歌曲。

  4.自主学习 大胆尝试

  师:第二段歌词,能不能自己独立唱一唱呢?

  生:独立学习并汇报

  师:帮助解决问题。

  生:理请歌词。

  5.完整演唱 感情充沛

  师:给各组时间进行练习。

  生:完整演唱歌曲。

  6.学习歌谱 手势辅助

  师:带着学生用柯达依手势进行唱歌谱练习。

  生:全员参与。

  (三)歌曲表演(阶段目标: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1.提供设计 模仿创编

  师:小雨用什么动作?种子的动作是什么?两个之间怎样配合呢?

  生:模仿并设计。

  师:如果大家有跟老师不同的设计也可以。

  生:进行设计。

  2.提供舞台 伴奏服务

  师:我现在把舞台让给大家,我来为大家伴奏,好吗?

  生:到台前,带头饰表演。

  (四)教学检测(阶段目标:检查学生学习状况)

  1.检查歌词

  师:鼓励表演好的同学

  2.检查歌谱

  师:鼓励用手势进行演唱的同学。

  (五)口风琴教学(阶段目标:用口风琴吹奏歌曲片段)

  师:指导学生吹奏歌曲片段。

  1=D

  5 3 | 5 3 | 11 1 | 11 1 | 5 3 | 5 3 | 22 2 |22 2 |

  (六)拓展内容(阶段目标:聆听作品《春雨蒙蒙地下》)

  师:今天我们还要请大家欣赏一首描写春雨的歌曲《春雨蒙蒙地下》,你听听春雨发出了什么声音?(播放歌曲录音)

  生:聆听作品

  师生:简短讨论。小结下课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

  评分表1

  评价等次 评 价 的 内 容评价方式

  优 秀能独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自 评

  良 好与伙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小组内评

  合 格能看着歌词演唱歌曲《小雨沙沙》。自 评

  评分表2

  评价等次 评 价 的 内 容评价方式

  优 秀能独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谱。 自 评

  良 好与伙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谱。 师生互评

  合 格能看着歌词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部分歌谱。自 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这是与以往教学中的不同之处,以往教学中,教师过教案现象严重,学生到底学的开心不开心、清楚不清楚、明白不明白,不去照顾。现在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学习者,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首先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关注到我的设计是否适合我的学生,如果不适合,就是课堂上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的。例如,这课教学中,教师在学歌之前设计了师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模仿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有的学生表演时就干巴巴的从蹲着的姿势站起来,没有展示出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经过教师指导后,其他同学在表现时,就会去表现发芽的种子了。另一个环节是表现小雨和种子一起合作愉快的情景。当教师请了一些男生到台前展示时,可能是由于有20多位瑞典教师在看课,他们就没有把小雨和种子欢畅的感受展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更不用着急了,只要教师停下来进行指导,就好了。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只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始终站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立场上进行教学,再加上积极的评价,就是给了学生的最大的发展的权利。把学生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我们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做到的。

  当然,做教学就有遗憾之处,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就是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握,由于有20多位瑞典教师看课,因此,吹奏口风琴只进行了一点点。说明,教师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进行改进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时间安排上更合理。

  《小雨沙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上海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2、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本课还可以充分利用其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教育。

  这是一首2/4拍的活泼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句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xx x xx x节奏生动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声。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图画,使人精神奋发。

  3、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因此,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弹琴帮学生唱准d m s的音高,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时值。

  (2)让学生在美妙、活泼的旋律中,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

  (3)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

  (4)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

音乐说课稿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活动《小熊过桥》。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这是南师教材大班的一节音乐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有许多孩子的胆子很小,怕这个怕那个,有的还不敢拿一只小虫子,为了培养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新《纲要》的目标要求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确立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与同伴进行歌表演。通过儿歌、多媒体课件、运用脸部表情、游戏体验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总之,整个活动呈现了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的板凳呈半圆形摆放,钢琴在一侧。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熊、熊妈妈的头饰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生动、活泼的演唱影响孩子,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整合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帮助他们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让幼儿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2、创作法:所谓创作法是指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些新的事物。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体现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最后的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小熊和熊妈妈,共同体验过桥时害怕和过桥后的喜悦心情。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合作表演,而且认识到要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是创编了多种多样的动作。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整首歌曲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幼儿尝试着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时,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逐步探索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过桥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说儿歌——完整欣赏——节奏游戏——动作体验——完整演唱——歌表演延伸

  (一)说儿歌,激发兴趣(情境:请来一位小客人,看大屏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可爱的小熊形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熊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完整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帮助幼儿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

  (三)节奏游戏(随音乐拍节奏)

  把从前枯燥的歌词练习设计成一个孩子们喜欢做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既让幼儿熟记歌词,又能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四)动作体验(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2/4和3/4的不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出许多动作,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孩子们拍完后,我设计了一个请小熊客人拍节奏的环节,从而巩固这一知识点。

  (五)完整演唱(引导幼儿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演唱整首歌曲)

  在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表情后,讨论出现这些表情的原因,从而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完整演唱,并激发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情感。

  (六)歌表演延伸(进行歌表演)

  在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以后,很想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因此,我给孩子们创设环境,让孩子们戴上头饰,踩着平衡木进行歌表演。

  附:音乐《小熊过桥》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二、活动准备:课件、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2、说儿歌,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范唱,幼儿拍手。

  3、随节奏说儿歌。

  (1)教师示范随节奏说儿歌的方法。

  (2)幼儿随音乐节奏说儿歌。

  (3)幼儿随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4、引导幼儿用两种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拍,体验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5、幼儿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熊过桥的表情,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3)随音乐表演。

  四、延伸活动:学习歌表演。

  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也可交换头饰。(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幼儿园王晓)

音乐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认知目标)

  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力目标)

  3、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能力目标)

  4、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打击的节奏性伴奏)。(能力目标)

  5、教育学生“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弹律动旋律,学生拍手进入教室。

  2、同学们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他们愉快的劳动情景感动了印度尼西亚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召唤我们也一起来劳动呢!仔细听,让我们都做哪些劳动?

  二、寓教于乐

  1、听范唱带《种玉米》。(教师播放磁带)

  师:都让我做些什么劳动啊?(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复听歌曲。

  要求:

  (1)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出示课题)

  (2)说出歌曲演唱的特点以及与《劳动歌》相比较找出共同点。(有劲、有生气地、快乐地)

  3、读歌

  4、学唱

  (1)播放范唱带利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第一遍,教师播放磁带学生默唱;第二遍跟磁带轻声模唱)

  (2)教师放慢速度示范,明确每句的附点。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5、演唱

  学生掌握好歌曲后,全体学生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要求: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感受到劳动的愉快了吗?接下来,我们为这个首歌加入伴奏,让它更热烈,更带劲儿,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劳动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好吗?

  三、创造表现

  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使用打击乐器。

  沙球: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

  木鱼或双响筒:除二分音符是每小节三次,其余都是每小节一次。

  四、完美结课。

音乐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12

  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二、教学目标

  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本事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经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本事。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本事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三、教学重点

  经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本事。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五、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涵的资料本身很美,给学生供给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供给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忙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这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环节。经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本事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此刻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之后我告诉学生,“让我们一齐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能够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我和教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一样,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之后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看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本事得到培养。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我的小手在电脑上,选择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经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资料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齐,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述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

  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一样体验,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出自我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一样速度时所产生的不一样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这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齐进行创作,发挥团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小组展示自我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最终,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简便欢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明白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教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完美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经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音乐说课稿13

  说教材:本课选用云南的优秀民歌《小河淌水》作为学前教育一年级下学期的声乐学习歌曲,其用意在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南方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我国南方民歌的特点,地域性的风格特征。在歌唱练习中感受《小河淌水》细腻、含蓄、深情、婉转的特征,表达出朴素真实的情感,体会云南民歌的艺术魅力。

  说学情:学前教育一年级下学期的同学经过一学期的声乐学习积累,在歌唱的方法、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备了演唱这首歌曲的能力。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民歌的认识。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小河淌水》了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并演唱《小河淌水》,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歌唱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树立歌唱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获得美妙的歌声。

  教学重点:

  准确地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意境。

  2、歌曲的“软起声”,字头的“软”表达。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启发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将歌曲演唱中出现的母音在发声练习中加以体现,通过发声练习提前解决歌词中的重要母音。

  1、气息练习

  目的与要求: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呼气时均匀稳定,体会腹肌与横膈膜共同控制下的气息状态,能让歌唱的气息犹如“流水”一样灵活涌动。

  4/4 X - - - ‖X 0 X 0 X 0 X 0 ︱X - - - ‖

  s s s s s s

  2、U母音及a母音练习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1) 2/4 5 4 ︱ 3 2 ︱ 1 - ‖

  lu

  (2)2/4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ma mi

  二、 歌曲学习与演唱——《小河淌水》

  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在课前听到的歌曲大家是否很耳熟呢?它的旋律我们在视唱课堂上有唱过,视唱练习曲是根据这首歌曲的主旋律所编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歌风格的歌曲《小河淌水》。

  2、听赏歌曲感受《小河淌水》

  感受歌曲的节奏、拍子、旋律特点,情感特征。在听赏时边听边划拍,体会歌曲较自由的节奏特点。

  问题:这是一首表现什么题材的民歌?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怎样?

  3、视唱歌谱,学唱歌曲,解决重难点乐句的.准确演唱。

  划拍唱谱、注意装饰音的准确演唱,注意大跳音程的音准。

  4、教师对难以把握的重点乐句进行纠正,示范演唱。

  5、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从中找出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6、深入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音乐表现内容、歌曲的民族地域特色做到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内容。

  7、请个别同学进行单独演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声演唱。

  8、全体齐唱歌曲有情感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三、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四、拓展与作业:

  1、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用柔和、圆润、甜美的声音,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2、从网上收集《小河淌水》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声乐、器乐),不同表现风格(民族、通俗)的作品进行听赏、辨析,进一步体验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的艺术魅力。

音乐说课稿14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我本次参赛课的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三)(四)。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四)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小公鸡打架》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形象鲜明的2/4拍歌曲,适合在3-4岁年龄班开展教学活动。

  (二)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情感。

  2、通过反复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感情,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掌握切分音。

  (三)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唱出情趣。

  二、说孩子

  3-4岁孩子已对2/4拍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对歌曲中的小公鸡的形象比较熟悉喜爱,并乐于模仿。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充满探究性和表现欲,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三、说教法

  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共同提高。为此,我作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

  观察小鸡的生活动态。

  物质准备:

  与歌曲内容有关的图片、音乐、头饰。

  为完成目标,我将活动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交流―再欣赏―再交流―再欣赏―理解这一主线线索,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等,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音乐活动赋予的快乐情感。

  四、具体活动过程表现为:

  第一部分:律动导入法。

  老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律动进入活动室,同时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随意坐下,为活动开展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把孩子引入音乐的氛围环境中。

  第二部分:感知法。

  反复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节拍、旋律特点和风格,进而理解记忆歌曲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音乐、师弹音乐、师清唱歌曲、看录象等,并加以多媒体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中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

  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学唱、演唱歌曲,注意难点部分,同时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既增加了情趣,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缓和满足感。我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注意孩子活动过程和参与表演活动的情感。

  如果孩子对歌曲内容掌握很快,可激发孩子进行创编活动,或者是进行角色游戏活动,持续不断的对歌曲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经验,还可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