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说课稿

时间:2023-02-14 08:07: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艺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说课稿

艺术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 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 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身喜欢的肖像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出示肖像作品(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肖像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画家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流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注重刻画,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微笑。

  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二、 同学讨论

  如何才干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猜一猜

  拿出自身的照片,让你的同桌根据你的神态猜一猜你当时的心情。并想一想如何进行发明性的表达。

  四、 画一画

  选择自身喜欢的肖像图片,用自身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依照自身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 课后拓展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观察更多的人物肖像,并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态。

  课后记: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整,加上同学们也懂事了许多,课堂的配合还有相互的合作都比较好。

艺术说课稿2

  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一一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理解。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环节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

  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环节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

  ※科学性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

  ※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

  ※艺术性:

  1)雨果:名言

  2)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

  ※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z、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2、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建筑艺术?

  2、建筑有哪些类型?

  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

  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艺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秋天的收获》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艺术的第一单元的第三个课题。本单元有三个课题,第一个课题是《多彩的秋天》,第二个课题是《秋天的叶子》,第三个就是本课《秋天的`收获》,这一课题将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时是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秋》,并表演。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欣赏秋天丰收场景的图片体会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2、知识技能目标:学会用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加以表现。

  三、说重点及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秋天的图片让学生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景色,进而喜欢唱这首歌。

  2难点:是让学生把握好歌曲的节奏,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秋》是一首节奏鲜明,有趣的儿童歌曲。因为低年级小学生音乐感受力还不全,针对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持续性不久但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图片激趣法、创设情景法、听唱法和律动法。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创造快乐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的学法为:练习法、欣赏法和表演法。通过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艺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纲要》中要求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美术活动《报纸鱼》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幼儿可以通过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从中了解认识各种鱼的相关知识。这个教材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能用报纸条卷曲固定成鱼的外形,并设计装饰鱼的花纹。

  b、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活动的重、难点:

  因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我把运用报纸剪裁出不同花纹来制作各种各样的鱼作为活动的重点,将在镂空之处鱼眼睛的固定作为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过程

  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点,制作报纸鱼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有挑战的。由于这次手工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活动刚开始,个别孩子逃避挑战,还没尝试就喊“不会”,希望老师能够帮他做完。老师用先看只教不帮的方法,把动手实践的机会留给孩子,并鼓励幼儿自己尝试,让他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难首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花纹装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鱼眼睛的固定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的作品在鱼身的花纹设计、鱼眼睛的粘贴上就出现了多种创意。没有了一成不变的示范,没有了千篇一律的操作,没有了如出一辙的作品,小池塘妈妈里的每条报纸鱼都是那么鲜活,因为作品中包含了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尝试,以及他们继续挑战的信心。

  启示:幼儿的思维创作能力是很强的,从幼儿的身上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制作鱼的方法,其实老师在这个活动中也是一个学习者,我们在活动中共同学习着!有时老师遇到困难寻求幼儿的帮助也是很不错的办法。

  三、说效果

  在小池塘妈妈的情景中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妈妈的怀抱里,并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请个别幼儿大胆的说说喜欢的鱼有哪些特点?美在哪里?从而体验审美愉悦,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办法来固定鱼眼睛,达到自我评价。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美术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美术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这次的“小荷杯”活动已经结束了,听到了很多前辈对我的评优课指出的意见与建议,我会针对这些问题好好反思,进行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活动前夜提出了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幼儿能否又快又独立的将报纸卷成细细的纸棒?孩子卷出报纸条后能否卷曲成型?镂空状态下的鱼眼睛怎么固定?鱼身上的花纹设计怎么体现自己的特色?带着这些思考,这次活动预想让幼儿运用报纸和双面胶等材料,组合进行“鱼”的外形创作和花纹设计,引导幼儿自主表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报纸鱼。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积极动脑,将老师抛给幼儿的难题一个一个全部解决。

  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让我很有启发。

  插曲一:幼儿刚开始操作,就有个别幼儿喊不会做,我就问他:“是哪部分不会做?”他告诉我后,我先让他自己做给我看看,发现确实有难度时,我说:“我可以再做一遍给你看,请你仔细再看一遍。”我就把他所说不会做的部分示范一遍。“会了吗?试试看,如果不会我可以再做一遍。”

  启示:这次手工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孩子逃避挑战,还没尝试就喊不会,希望老师能够帮他做完。老师用先看只教不帮的方法,把动手实践的机会还是留给孩子,并鼓励幼儿自己尝试,让孩子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难首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插曲二:花纹装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鱼眼睛的固定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孩子的作品在鱼身的花纹设计、鱼眼睛的粘贴上就出现了多种创意:

  作品1:鱼身由直纸条随意贴成,鱼尾用纸片剪成锯齿形,在花纹中比较突出;鱼眼睛则直接贴在最靠近鱼头部的纸条上,虽然比例有些失调,但方法颇有新意。

  作品2:粘贴鱼眼睛时,直接用双面胶做了底,方便快捷,这种方法让周围的同伴纷纷效仿。

  作品3:用直纸条竖贴了几条花纹后,捡了一些碎纸片贴在纸条上,比较聪明的做法;鱼眼睛的粘贴采用在纸条上粘贴的方法。

艺术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

  普洱民族文化多元丰富,佤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而我所实习的幼儿园就在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每年4月16-18日普洱西盟县佤族自治县都举办佤族木鼓节。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挖掘本地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将其融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认知,从而使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所在实习幼儿园一直尝试研究的园本科研课题内容。"木鼓舞"是从佤族人民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演变出来的,是普洱西盟佤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的民族精神。舞蹈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浑厚高亢,非常热烈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从佤族最具特色的木鼓舞第三段"敲木鼓"中提炼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试图通过与"敲木鼓"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佤族木鼓舞的艺术魅力。

  二、说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以幼儿前期对佤族民俗风情、木鼓舞的产生背景以及表现风格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纲要》强调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从认知、情感、能力方面设计了适宜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木鼓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进而产生对身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敲木鼓,尝试舞蹈创编。

  3、知识目标:复习运用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

  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活动难点:能结合节奏谱,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

  四、说活动准备定下目标后,我做了如下的精心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已观看了影像《西盟佤山》,初步了解西盟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木鼓的作用。

  ②已学会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的基本舞步。

  2、物质方面①和幼儿人数相当的自制小型木鼓与鼓槌②音乐《阿佤人民唱新歌》、《加林赛》;③图谱一张;④牛头贴画若干。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运用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舞台,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欣赏、探索、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相应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憧憬和热爱!本次活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示范法:是根据舞蹈的难易,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示范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

  2、练习法:是指幼儿亲身参加到舞蹈艺术创编活动中来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幼儿学习舞蹈的基本知识技能,陶冶情感、性格的基本途径。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分乐句和完整串排练习方法。在幼儿练习、掌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分角色、单独练习方法。

  (二)学法教学中,根据大班幼儿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创设了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渠道,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潜能。借助木鼓,音乐、课件等手段,引导幼儿参与、模仿、表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主动学习。

  六、说活动流程

  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跳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活动导入把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学习。所以我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音乐声中,带幼儿跳着基本的佤族舞步进入"佤族村寨"(活动室)这样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动作⑴、首先请幼儿欣赏活动室里摆放的小型木鼓。

  这里我采用的是启发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或动作表现出来。之后我用简洁的语言,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教师演示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讲清跳木鼓舞的要求:敲的时候注意握着鼓槌的中间,不能伤到旁边的小朋友;二是在敲木鼓的过程中可加上双膝弹动;三是在起始部分添加欢呼声"喔呵|喔呵|"表示欢庆,最后结束时添加"喔呵",动作均为双手持鼓槌两侧上举。教师喊口令,练习两次。这个环节我根据木鼓典型敲打法的难易,大班幼儿接受水平及教学阶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前我对幼儿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模仿,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3)、请幼儿取出鼓槌,站到木鼓前跟着老师学习敲木鼓。

  (4)、请幼儿六人一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5)、鼓励幼儿进行新的创编,给予幼儿牛头贴画奖励,带领幼儿一起尝试表演。这个环节我用的是有针性的别指导法,运用这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从动作美感,自主创编、大胆表现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请他个别示范,达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的目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我从动作规范、完整连贯等方面给于个别指导,缩小了全班幼儿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增强幼儿对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本次活动的难点"准确的进行敲打并有所创新"得于突破。

  (6)、最后播放《敲木鼓》音乐,师幼共同表演木鼓舞:幼儿带着喜悦的心情,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添加一些表现激情的动作敲木鼓,教师在幼儿的鼓点声中跳起木鼓舞中女角的舞蹈动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木鼓舞的艺术认知。下面我给大家展示几个舞蹈片段。

  七、说拓展延伸

  将小型木鼓、鼓槌和相关道具投放在活动区角"阿瓦部落",鼓励幼儿尝试木鼓的其他玩法。幼儿的兴趣未尽,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幼儿继续学习佤族木鼓舞,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谢谢!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艺术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装扮我们的校园》中,课题二:画汗衫。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文化衫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文化衫基本的设计元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个性化的文化衫设计。下面我就按教学资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画汗衫》这一课的教学,进行说课。

  开发教学资源

  《画汗衫》是属于创作设计领域的课。本课画汗衫主要不是设计汗衫款式,而是设计汗衫上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形式不外乎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和图形式。汗衫作为夏季T恤衫的一个特殊类型,在人们生活中,它既随意又时尚;既舒适又充满强烈的文化气息。《画汗衫》一课非常切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画汗衫,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其美化生活的愿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发展创新思维,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丰富的感知能力,大胆的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多种多样的汗衫装饰图案,了解设计汗衫的有关知识。

  操作领域:尝试富有个性的设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锻炼设计能力。

  其中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画汗衫的基本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重点,而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并绘制具有个性的汗衫为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师总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物展示,情景创设,媒体操作,现场比赛等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讨论等形式,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了解并掌握画汗衫的基本表现方法,并创造性地设计并绘制具有个性的汗衫过程中,发散思维,大胆创作。

  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过程,课前我做如下教学准备:

  课堂环境布置:课堂采用分组形式,四人一组,以便讨论与合作。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实物、纸、作画工具等

  学生方面:、实物、纸、作画工具等

  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体验成长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直接出示一件白汗衫,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白汗衫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汗衫文化,并在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汗衫的例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欣赏范图,探究问题

  了解并掌握汗衫的设计主题和基本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分解难点。我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了解汗衫的`设计主题。我先借助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汗衫装饰图案三组。然后组织学生欣赏并思考汗衫的图案设计都涉及那些方面。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讨论阐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概况归纳汗衫的设计主题:广告宣传,运动着装,个性展示。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充分了解汗衫的设计主题,为下面学生创作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步,了解汗衫的表现方法。以旧带新,我先出示在前几个单元的学生作品。通过学生对《树的礼赞》单元作品的回顾欣赏,再次直观体验图形式的绘画表现方式。通过“六一”,运动会的横幅,和为汉堡作的广告等这些作品,再次感受了文字和图文结合的表现方式。当唤起学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感受时,我借助媒体,让学生就以上这些图片进行表现方式的剖析。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将学生表达的内容进一步归纳为:图形式,文字式和图文式。为了再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我设计现场调查活动。我组织学生将所带所穿的汗衫按照图形,文字和图文式进行分类,并根据调查结果就图文式的表现方式最多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调查活动不仅使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和生活的紧密关系,并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发散思维,大胆创作

  学生经历了以上的欣赏分析过程,对汗衫的设计主题以及艺术的表现方式有了了解。此时,学生的创作欲望高涨,我提出创设“个性汗衫设计大赛” 来点燃学生的创作的欲望。并渗透创作要求:即在作业纸上根据自己喜好进行设计,力求做到新颖,别致,有个性。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进行创制。我再次组织学生回顾汗衫文化的时尚流行,也对同龄人的作品作了一番欣赏,在为学生增强信心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创作储备大量的视觉材料。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全面观察学生作业。点拨部分学生作业,对个别学生进行画面技巧表现以及一些特殊效果处理的辅导。让学生能充分发散思维,大胆创作,增强成功信念。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创作环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我播放《苏州好风光》音乐及一组采集自生活实际的汗衫图片

  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在这一环节中,以展览会的形式,组织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放入展区,相互观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作品评价时,我主要重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谈谈对创作是否感兴趣、合作的是否愉快、能否大胆创造等等。指名学生谈谈自己创作意图,并推广自己的作品,接着让其他学生谈参观作品的感受。并让学生以顾客和生产商的身份进行订货,以现场订货的结果来确定谁是最后的赢家。最后教师再进行小结,提出努力方向。通过这种艺术展览会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满足感和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设计思路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分析,从设计主题和表现方式为切入口,来了解文化衫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技巧,一个充满新奇的探究过程,决定着学生最后成功的设计尝试。

艺术说课稿7

  一、说设计意图

  一切活动的开展和进行都应以幼儿为主体。当幼儿发展到5~6岁时,态度、情绪、兴趣等都开始逐渐稳定,个性也初具雏形。大班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年龄的增长也让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自控力的增强,使幼儿的合作能力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大班幼儿渴望探索,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报纸鱼这个活动,正是基于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故事情节的导入,在活动开始前先引出本次活动的手工制作主题,并围绕着帮助鱼妈妈这个主线,进行手工活动的展开。报纸鱼形象可爱,所需材料丰富多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向预定主题、有意的想象发展。这样设计既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体验,同时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对报纸鱼的观察和制作,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了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注意力的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创作,并且体验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快乐。

  2、认知目标:认识鱼,并能形成鱼的各种身体形态,能用彩纸大胆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

  3、动作技能目标:尝试用报纸棍随意造型,

  三、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根据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能用报纸棍随意造型,并且用彩纸大胆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

  2、活动难点: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活动的难点定位于,喜欢创作,并且体验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快乐。

  四、活动方法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曾经说过:“要给幼儿适合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幼儿注重自由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我们采用了多通道观察法、体验法、参与法。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

  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绘画打下铺垫,为幼儿提供无限想象的空间。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要以饱满,热情的情绪吸引幼儿外,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说教法

  1、情景创设法:以富有感情的语调与情绪讲述故事,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帮助鱼妈妈的欲望。

  2、作品展示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报纸鱼的制作要求,在授课时,给幼儿出示了一张报纸鱼的图片,让幼儿有个直观的感受。

  3、启发尝试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报纸鱼作品后,通过教师示范幼儿尝试的方法学会小纸棍的制作方法,为接下来完成整幅作品奠定基础。

  (二)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注重自由地学。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我们采用了:

  1、尝试法:幼儿通过尝试制作小纸棍,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2、讨论谈话法: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感知理解文章,并在讨论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微笑”的理解与看法。

  3、作品展示法:让幼儿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将作品贴在蓝色背板上,

  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绘画打下铺垫,为幼儿提供无限想象的空间。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的,活动前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报纸鱼范例2个、报纸棒若干、彩条若干、剪好花纹的彩纸若干;双面胶、透明胶、剪刀、垃圾盒;背景图一张,海浪音乐。

  2、经验准备:欣赏各类“美丽的鱼”,对鱼的外形特征、花纹色彩有所了解。

  六、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为了实现活动目标而设计的,为了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是一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

  激发兴趣———幼儿交流———师幼互动———学习童谣———角色扮演

  七、活动延伸

  丰富自己的海洋世界纸板,用小纸棍制作其它种类的海底生物。

艺术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是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我将从说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设计意图

  《我爱我的幼儿园》是一首简单的4/2拍儿童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短小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便于幼儿理解。这些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符合《指南》中所说的“小班幼儿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环境的变化使幼儿感到不安,排斥去上幼儿园,有些幼儿哭着闹着要回家。而这首简单的儿歌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旋律告诉幼儿上幼儿园的好处,使幼儿从心底认可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同时《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行成。”因此我选择了《我爱我的幼儿园》作为本次活动的教材。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即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所以我制订了以下几个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知道所唱歌曲的歌词是什么。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随着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学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能够随着音乐,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歌曲的表演活动。

  四、说活动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1、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

  2、幼儿日常生活照片制成的教学ppt

  经验准备: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会唱儿歌《找朋友》,且有交好的小伙伴。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表达法,观察法等教育教学方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表达法即发表,表现,是指幼儿经过思考,领悟,用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是什么样的。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为三个大的环节:

  环节一,导入部分(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我将通过和幼儿的相互问好“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进行发声的练习,既复习了音阶,又和幼儿进行了交流。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环节二:主体部分(学唱歌曲)

  1、游戏找朋友

  在该环节中,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体会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团体生活的温暖。

  2、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体会歌曲节奏的活泼欢快,大体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和小伙伴一起听音乐,与歌曲产生联系,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里朋友多,感受歌曲的欢快和美好。

  3、学一学

  通过上一环节听一听,联系生活,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让幼儿想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应该怎么唱。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逐句教幼儿唱儿歌,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快速学会唱歌曲。

  4、比一比

  在幼儿学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比赛,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歌词兴趣,也可以使部分幼儿得到一定的休息。

  5、说一说

  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幼儿的生活照制成的ppt,请幼儿认一认他是谁,讲一讲自己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这既可以使幼儿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加深对本班幼儿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的表现。

  6、演一演

  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时,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快乐的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提示如拍手等。通过幼儿大胆的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歌曲。

  环节三,结束部分(游戏大家一起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再次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善本次活动,我将活动延伸至美术活动,让幼儿画一画我的幼儿园,画出幼儿自己心中的幼儿园,表达自己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艺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看图写话,本单元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次看图写话是通过观察以电脑屏幕中的一只猫和旁边的一只老鼠为主体的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孩子们对这样的内容感兴趣、乐于表达,这样的内容很利于落实《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感兴趣、写自己的话。”的要求。经过前面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基本看懂大致的图意。虽然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但由于参赛时间原因,目前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这一单元的训练,加之这只是孩子们入学以来第三次的写话练习,所以在观察时,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孩子们的创作生动有趣、富有个性,从而激发孩子们写话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多多加以引导。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仔细观察图画中猫和老鼠的样子,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做到格式正确,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在创编故事时大胆想象,无拘无束,把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

  其中,第一条即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二条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方式,获得情感体验,激起情感共鸣。

  三、说学法

  课程标准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我个人认为终生发展是离不开的学习的`,那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流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共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动画片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且充满了趣味,为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思路,在开课伊始,便以动画片《猫和老鼠》节选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观察图画、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所以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再通过想象小老鼠怎么来的?看它表情大胆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接着想象小老鼠后来怎么样了?用这种“思前想后”的方法引导学生把静止的画面变得动起来,从而开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为孩子们后面个性化表达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动笔、尝试写话

  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层层训练,再来写话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在写话中出示写话小提示,有助于帮助孩子了解写话格式;出示词语锦囊既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又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大量有用的词语,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展示、总结评价

  低年级写话教学应该把“感兴趣”作为儿童起步阶段写话的第一要求,而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本环节通过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让“听众”用点赞的方式激励评价可以增强小朋友写话自信,提高孩子写话的热情,也可以激发其他小朋友创作灵感,学他人之长。在交流过程中设计最佳倾听奖,有助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始终是一个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倾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以学生的自主表达为主,充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使写话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儿。

  以上只是个人不太成熟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艺术说课稿10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开放的音乐活动是《胖胖熊和小老鼠》。

  我是中一班的xx老师。我园的体验教育包含若干个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就是如何将体验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实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方法手段的运用上。

  我承担的是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实施体验教育思想的子课题研究。本学期,我班根据体验教育阶段目标和班级教育目标,精心选编教学内容,采用南师大许卓亚教授编的音乐教材以及以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理论和体验教育理论为指导展开一系列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给予幼儿音乐节奏的美。

  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以外,我们还利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帮助幼儿感知节奏,让幼儿去寻找、去倾听、去模仿,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例如:让孩子们去倾听“嚓、嚓、嚓”的手表声、“铛-铛-”的敲钟声、“嘀嘀”的汽车声,去模仿走路、切菜、洗衣服等节奏鲜明的动作,从这些不同的有节奏规律的声音和动作中,孩子们渐渐知道声音和动作有各种各样的节奏。

  每当孩子发现了生活中富含节奏美的事物时,我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引导孩子模仿这些声音、动作或形态,增强幼儿对寻找生活中的节奏的兴趣。

  今天我向大家开放的音乐活动是“胖胖熊和小老鼠”,目标定位于:

  1、熟悉故事内容,学习用乐器演奏动物走的节奏,初步掌握节奏型×-|×-|、××××|××××|。

  2、通过探索,初步认识动物走路声音特征,会用乐器表现。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故事情节与乐器带来的愉悦情趣。

  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选用节奏鲜明、对比性强的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动物形象,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通过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来感知胖胖熊和小老鼠在外形上的不同;其次,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机会,我则与孩子同学同乐,为了进一步感受节奏的速度和力度,我和孩子们一块儿学熊宝宝-熊妈妈-熊爸爸,由强到更强;学鼠爸爸-鼠妈妈-鼠小弟,由弱到更弱;然后,孩子们根据动物走路的性质选择小乐器来探索乐器声音与动物走路声音的关系,我着眼于启发、引导、点拨,最后,每位孩子手拿一件小乐器跟着老师的故事情节分别敲出胖胖熊和小老鼠走路的声音,从而感受故事情节与乐器配合带来的愉悦情趣。

  在此,无论我今天的活动成功与否,我希望我今天的活动能给孩子带来欢乐,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这也正是我园体验教育的目标之?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快乐,我是这样做的,我园的其他老师也是这样做的。那今天我能不能将快乐带给每个孩子呢?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艺术说课稿11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早上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艺术教学活动《天天锻炼身体好》。音乐是表现情感、情绪最好的方式。《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而今天这首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词优美,简单易懂再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会儿歌。

  二:说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理解歌词大意,并学会唱儿歌。

  (2)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突出音乐的中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难点:正确

  唱出儿歌,理解儿歌。

  四:说准备

  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活动方式。

  (1)情景教学法。

  (2)视听唱法。

  (3)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大意的内容。掌握儿歌有感情地唱出儿歌。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体验音乐的美好。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参与。体验到儿歌《天天锻炼身体好》的作用。并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六:说过程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游戏表演

  (1)导入:拿出锻炼身体的运动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今天老师手里面拿的是什么东西呢?有谁知道图片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幼儿谈话。正如《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积极主动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的多多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儿歌的重点《天天锻炼身体好》

  (2)欣赏歌曲:欣赏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播放儿歌要求幼儿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歌词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刚才我们一起听过了歌曲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呢?他出现了哪些词语。

  (3)学唱歌曲:教师分段教学幼儿,一句一句的把歌词交给幼儿让他们理解大意。如"老师说"跳一跳""跑一跑"歌词就可以加以动作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的让幼儿理解。

  (4)游戏表演:通过分组进行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又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每个活动都离不开游戏,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把活动推向高潮。

  七: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学会了唱这首儿歌。那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哦。。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吧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哟!

艺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劳动技术课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某一具体项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在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又存在害羞心理的特点,教师自编了《插花艺术》一课,在本课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插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通过学习培养了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该课共分两节,第一节可主要介绍了插花的必备知识。今天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花材的实际插作。

  2、教学目标的制定:

  依据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用鲜花(或人造花)插作一个优美造型。

  (2)能力目标:通过插花的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德育目标:插花以植物为素材,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与大自然同在,感受到生命的韵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通过教师作品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对恩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3、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花材插作

  (2)难点:插花的优美造型创作,要求作品有寓意,有美感。

  (3)关键:创造性思维训练

  二、说教法:

  枝、叶、花、果从植株上剪下来,任何人都会将它插到容器里,但是插花这种劳作活动和表现形式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和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情趣进行插作,组合成一个优美的造型,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思想,传递出一种精神和情感。七年级学生只有十二、三岁,可能一时想象力没有那么丰富,因此我选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突出重点)直观法情境教学(突破难点)

  学会创造性思维主动参与提高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插花必备知识

  2、导入新课:

  引言:插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情趣进行插作,组合成一个优美的造型,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思想,传递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花材的插作。

  3、学习新课:

  首先我准备了一系列插花图片,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

  古朴庄重的花篮犹如一轮明月,妖艳的百合犹如月宫中的嫦娥,在瑶池中漫游。

  夕阳西下,向日葵花魂依旧如初,永向太阳,壮心不已。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迎春枝条的造型恰似大海中的波浪,鲜红的辣椒好似热情奔放的年轻人,在大海的怀抱里勇敢地追波逐浪。

  图案朦胧的容器,淡雅的色彩,黄花、绿叶、弯枝交相辉映,组成一幅清新的画面,宛如清晨奏响的优美乐曲,令人心旷神怡。

  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插花的积极性,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学会插花,于是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自己创作的一件作品展示给学生,名为“金盘承雨露,辛苦育花人”。

  然后利用音乐和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产生情境感,使学生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乐在其中,对恩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学生就象一朵朵绽放的百合,离不开园丁的辛勤浇灌。教师教书育人,虽苦犹甜。

  这时我将插作要领向学生讲解并示范——先里后外、先主后次。

  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高潮,创造的火花开始迸发。为了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发挥,下面完成下一步的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作,要求作品有寓意、有美感。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小结并展示学生已完成的作品。

艺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圆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圆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

  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中国山水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中国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撕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B、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艺术说课稿14

  选用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艺术》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交流搜集资料,了解西班牙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景观。

  2、通过听赏《西班牙斗牛士》,欣赏西班牙斗牛等活动,学习西班牙舞蹈的特点,感受西班牙音乐的民族特点,并能进行表演。

  教具准备:

  1、西班牙的风景、建筑等图片。

  2、《斗牛士之歌》磁带

  3、牛的面具,红绸布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斗牛士进行曲》跟老师一起做动作,初步感受西班牙风格的舞蹈。

  二、斗牛士风采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跟黄老师一起跳的这一段舞蹈体现了哪里的风格吗?(西班牙)

  师:对。今天黄老师准备带大家去西班牙旅游!我知识同学们都有兴趣,做好准备了吗?

  好,出发啰!同学们到西班牙最想先去看什么呢?(斗牛表演)

  咱们来欣赏一个世界级斗牛的片断!

  2、感受斗牛士风采

  (1)观看斗牛场面

  (2)说说感想

  (刺激、危险、勇敢……)

  (3)模仿斗牛过把瘾

  你们很有感受。现在请两名同学前面表演,其他同学跟着老师以热烈而有节奏的掌声来营造斗牛场面的气氛。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很精彩、表演出了斗牛那种刺激的场面、斗牛士的身手很敏捷、表演牛的同学演得很逼真……)

  师:表演的这两位同学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总觉得动作不够敏捷,牛角好像一直要刺向我,太紧张了,很刺激。(斗牛士的动作不仅要优雅、敏捷、有力度,还要有合理性。)

  生:我觉得自己真的像一头牛要去战斗了。

  师:我们亲身体验了斗牛的刺激跟危险,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西班牙斗牛的知识呢?(斗牛活动是西班牙的国粹、斗牛士手中的斗蓬两面的颜色是西班牙国旗的颜色、斗牛用的是在北非很少见生人的地方喂养的公牛、公牛的体重在300—500KG之间,很膘悍、公牛是色盲……)

  (4)小结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斗牛之所以久经不衰,而且让观众如痴如醉,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不仅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而且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斗牛是一场真正的竞技活动,是一场人与动物之间力与勇的生死搏斗!斗牛是勇敢的象征,是英雄气概的表现!而斗牛士被人们视为独特英雄,具备了勇敢、高雅、技巧、体力、敏锐、浪漫、及疯狂。艺术家也为此而疯狂,他们创作了很多的优秀斗牛曲,光是西班牙有关斗牛士的歌就有近200首。由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是风靡全世界,久唱不衰的世界名曲。

  还有画家、舞蹈家等都创作了许多表现英雄斗牛士的作品,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欣赏。

  3、欣赏斗牛士之歌

  (1)欣赏乐曲《卡门序曲》(第一遍)

  师:边听边跟刚才欣赏的斗牛场面结合起来,并谈谈对乐曲的初步感受。(仿佛看到了,斗牛勇士跟公牛在搏斗、节奏很快、很激烈……)

  (2)再欣赏(第二遍)

  师:带着这些感觉,再听听。黄老师现在有个要求了。听听乐曲有几个乐段?每段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学生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听出是三段,有些同学觉得是两段。这里要听出是几部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师:再听一遍(第三遍)

  (师带领同学用不同的力度拍手、拍腿来区别乐曲的强弱及各个部分。)

  师:现在听出来了吗?是几个乐段?(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听出来了,是三个乐段。)

  (3)重点欣赏教材中的《斗牛士之歌》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用心,这么快就听出来了。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看谁的.耳朵最灵敏?听听老师弹的是乐曲中的哪一部分?

  a、师弹,让学生说说在整首乐曲的哪部分?

  (师还没弹完,学生说出是中间的第二部分。)

  b、拍击节奏(出示乐曲的曲谱)

  师:哇~~~同学们的耳朵确实厉害。老师没弹完都能说出来了。再请看看这段曲子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有很多的附点。)是的,这样的旋律、节奏在西班牙音乐、舞蹈的火辣、热情、奔放等独特的风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着斗牛士的力与勇。

  师:能不能看着乐谱,把前四小节的附点节奏拍一拍?

  (一开始,很多学生都拍不好,不能把握好速度。再经过两三次的边口读节奏边拍,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很好的拍击。)

  c、跟随老师的琴,轻声哼唱。

  (用“啦”把这段乐曲轻声哼唱。)

  (4)再完整地欣赏《卡门序曲》

  用拍击节奏来感受乐曲段与段之间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ABA’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哼唱的这部分叫做“B”(师板书:B)那么,你们觉得,第一部分应该叫做什么呢?(生:A。师板书。)那第三部分呢?跟第一部分有没会相似的地方呢?(有。重复了第一部分前面的一小部分。)你们确实非常棒,听得很认真。我们把第三部分也叫做“A”部分,但,它又不是完全重复了“A”,所以用A’来区分。(板书:ABA’)(第三部分是变化的重复)

  (5)欣赏董铁鑫演唱的《斗牛士之歌》,初步感受歌剧的魅力。可以出现教材那段乐曲的歌词。

  4、看看学学斗牛舞

  师:听着如此有激情的音乐,想不想来狂欢一下,也来跳跳舞!

  欣赏《小小斗牛士》

  师:看到小朋友那满怀激情的舞蹈,黄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了。帮老师一个忙好吗?拍击节奏为老师伴奏。(学生拍击节奏,师随节奏舞蹈。)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呢?音乐在呼唤你们,我们一起来学习,动起来。(学习简单的西班牙舞蹈基本动作)

  三、西班牙风情

  师:观看了斗牛场面,过把隐,还欣赏了西班牙的斗牛士之歌。

  现在同学们还想去哪里看看。更了解西班牙。

  1、出示西班牙风景、建筑等图片以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作背景音乐。(了解西班牙的风土人情及异国风情的浪漫歌曲,感受民族的特点及魅力。)

  2、深入感受、体验西班牙。

  师:我们一起观看了斗牛,欣赏了西班牙舞?你还想了解有关西班牙哪些方面的知识与资料?

  (1)让学生自由交流图片及查阅到的资料,可以到多媒体展示台展示。

  (2)说说西班牙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

  (3)师补充学生未查到的有关资料并小结。

  四、课外拓展

  1、收集西班牙艺术家的资料:例如:毕加索《变形的牛》之类的。为下节课作准备。

  2、通过课后阅读或上网查找你对西班牙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1、本课是参加南安市优质课评比,到外校借班上课,学校环境和学生都是陌生的。

  2、本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及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观看斗牛,并模仿斗牛场面过把瘾。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整堂课,学生均保持着积极的状态。

  3、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从音乐、舞蹈、表演,人文知识等方面展开,用艺术的方式体验斗牛士的激情。

  4、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斗牛士为主线逐渐展开对西班牙音乐节奏、舞蹈动作特点的了解和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引导学习。

  不足之处:

  1、在谈话导入中的老师提的问题:“同学们到西班牙最想先去看的什么呢?”如果改成“同学们到西班牙想到哪些地方游玩呢”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不只是局限在“斗牛”上,我想学生的思维空间会更广阔。

  2、在讲解附点音符时,可以把附点去掉,再让学生看看跟原来的乐曲有什么不一样?以此更能突显出西班牙音乐的风格。

  评析:这节艺术综合课围绕西班牙这一人文主题展开相关文化的渗透,自然地融入音乐、舞蹈的学习。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在课的开始就由一段激情的西班牙风格舞蹈导入,引出西班牙的传统竞技活动——斗牛,自然过渡到《卡门序曲》的欣赏,重点解决曲式结构ABA’并哼唱《斗牛士之歌》主旋律,由此拓展延伸到董铁鑫演唱的《斗牛士之歌》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紧扣艺术课程的人文性、艺术性。这个课例也说明,教师重视师生平时对艺术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这对艺术课程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艺术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1、《柜架陈设的艺术》与第九课《居室的色彩搭配》、第十课《布置理想的家居》、第十二课《美化生活的装饰布》及第十三课《我的小天地》共同组成围绕家居美化设计的一个综合探索单元。此设置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包含的美感产生兴趣,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

  2、本课侧重帮助学生了解居室柜架陈设中蕴含的形式美,间接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家具中承载的民族审美习惯,进一步阐明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柜架和加以陈设,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生活情趣和能力。实用柜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舒适与情趣。

  3、本课让学生用多种材料(绘画、剪纸拼贴、旧包装纸盒的再利用等),通过想象创造,设计出有创意的符合功能和审美作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柜架形象。其中让学生选的材料大多数是生活当中,尤其是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准备的材料。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效的再利用材料,养成节约的习惯,又能培养其创造能力。

  4、另外,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学生分析

  1、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居室的色彩搭配》和《布置理想的家居》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家居设计的知识。

  2、优秀的柜架设计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学生乐于表现的题材。选择柜架设计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自己比较熟悉的柜架进行设计,感到亲切有兴趣。但在应用设计方面,学生会感到很陌生。所以本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造型构思,大胆表现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设计理念

  1、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美化生活。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柜架作品的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表现出独特的创意和审美情趣。

  3、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的美感和成功的喜悦。

  4、课堂发挥了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5、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感受创造的快乐,合理使用手中的材料,积极参与设计制作。

【艺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艺术说课稿10-15

艺术领域说课稿12-05

小班艺术说课稿07-12

肖像艺术说课稿11-02

肖像艺术说课稿10-25

《瓶子艺术》说课稿01-14

《艺术-生命与自然》说课稿06-11

《交往讲艺术》说课稿06-12

《走进抽象艺术》说课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