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01 16:01: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九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引领扎实有序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的文章,通过血染的文字,无声的哭诉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作为成人,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很容易被打动,被感染乃至震撼,可我们面对的是十来岁的孩子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于是x老师的教学就定位在“扎实、有序”,从字词到句段逐一落实,逐步深入,直击学生的心扉。比如针对“废墟、爆炸、瓦砾”等这样抽象类的词语采用直观的画面呈现帮助理解;比如学习父亲“了不起”的片段时,师生共同找到一处重点,即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救火队长、警察的三次对话,x老师先让学生说说都有谁劝过父亲,分别说了什么话,学生齐读,此时我注意到学生的朗读一点也没情感投入。接下来x老师又以红色字幕显眼地出示父亲的三次问话,让学生一步步体会父亲的心情逐渐变得沉重、失望,然后再让学生读。此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朗读一下子进入了另一种境界,孩子们幼稚的心也被深深感染了,不再游离于文本的边缘,已经走入了文本所渲染的情境。所以说,x老师的点拨本领实在是高,看似不愠不火,却是暗中催熟!

  二、情感激发有方

  在上课之前与x老师探讨,上这样的文章,学生情绪的酝酿和激发是重要而有难度的,而且直接影响课堂中的每一步生成。

  于是x老师有备在先,除了给学生充分的自我默读、朗读时间外有加以及时的言语激励和诱导,最精彩之处也可以说最佳时机在于插播了“汶川地震”的画面,一个个令人揪心的镜头令我们不忍心再去追忆,因为这是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啊!此时在悲伤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心也一下子被揪住了,x老师又适时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心里想对父亲说的话,孩子们也就有话可写了!

  总之,这是一堂扎实、平实的课,虽有一些地方还待完善,但它的效果也不比恢宏大气的“大课”来得“微小”!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根据这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想在课堂中有机融入如下的教育理念:

  一、扎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1、“听”:的题目就是《鼎湖山听泉》,因而“听”既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的确,只有用耳去听,用心去想,才是真正的听。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听歌、听乐曲、听泉声、听他人的建议、听老师的朗读等方式,来叫醒自己的耳朵,从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说”:说出自己听到的泉声,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说出泉声究竟美在何处?

  3、“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课的各个环节我都安排了学生的朗“读”,从开始的读课题到最后的读作者的感受。我采用的读的方式有:自由读、默读、快速浏览、个别读、互相读、男女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全班齐读等。

  4、“写”:让学生自己写读后的感受。

  二、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课前备课时、在实际教学时,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让学生自己从文中寻找描写泉声的词语,自己给词语分类,自己感受泉声的特点,自己发现泉声的美,以及到第4句让学生自读自悟。再说合作,除了师生合作之外,我特意安排两个邻座交流的环节:一是把自己听到的泉声告诉你的邻座,二是同座相互说说其他句子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还有一处朗读时的学生互帮互评。至于探究就是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发现其中的美。

  三、积极追求“美的课堂”“和谐课堂”

  这篇课文本身就具有许多美的元素:泉声的美轮美奂,泉水的清亮丰盈等等。教学时我力图通过美丽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导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让学生感受“美”,品味“美”:泉声美妙丰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那是内容美;作者比喻确切,与各种乐器的演奏声联系,很具有艺术美感,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气势非凡。这是表现形式美。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本课是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巾帼英雄”主题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所拥有过的三克镭的来历,以及在这过程中体现出的这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作者借着三克镭,将居里夫人的大公无私,献身科学,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位于下:

  三维目标:

  1.知能目标:通过学习,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读书,抓住居里夫人的言行,领会她的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情意目标:体会居里夫人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三克镭的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居里夫人在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进而理解她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经拥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见解。本课内容表面上浅显易懂,但实际上,对于文中所出现的两类人,学生们很容易产生一边倒现象,认可第二类,否认第一类。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第二类人,是极其伟大的,但也应该肯定第一类人,他们也很伟大。

  【说教法】

  《课标》总目标的第七条表述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概括为五步:

  教学过程:

  透过课题知内容:

  抓住内容理思路:

  沿着思路悟情感:

  根据情感明中心:

  围绕中心学写法:

  【说学法】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称其为“读”。所以,“读”并不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默读整体感知,也有齐读集体感悟;既有文字的欣赏,又有默默的品味。通过主体的“阅”,学生才能将文本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仓库”。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找答案,然后再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时,注意结合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

  1.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主要写谁?你对她了解多少?

  2.镭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二、抓住内容理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2.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三、沿着思路悟情感:

  (一)抽生分别朗读1-4自然段,了解第一克镭的故事:

  说一说:

  1.第一克镭是谁发现的?

  2.为什么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

  3.出示重点语句,议一议:

  从句中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居里夫人由于放弃了专利而买不起镭,有人却因此腰缠万贯,课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文第一自然段也有一处类似的对比,请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

  (二)默读5-6自然段,了解第二、第三克镭的故事:

  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第二、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居里夫人分别用它做什么用途?

  麦隆内夫人回美国向十个女百万富翁募捐时碰了壁,“碰了壁”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美国公众捐赠的两克镭以及居里夫人的工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教师示范朗读7-8自然段,了解三克镭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1.用横线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用波浪线画出一句双重否定句,并改成陈述句。

  2.居里夫人的“固执”表现在什么地方?

  3.“他们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其道理何在?请用双横线标示;“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是针对文中哪句话说的?其理由何在?请用双波浪线标示。

  4.“这个问题”指哪个问题?两个“他们”分别指的是谁?“我”“我们”分别指的是谁?“勇于实践的人”和“梦想着”分别指的是谁?

  5.细心品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利益,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6.“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说一说,居里夫人具有怎样伟大的人格?

  四、根据情感明中心: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讲了关于居里夫人的什么事?

  2.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3.教师小结:

  课文通过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的记叙,表现了她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

  五、围绕中心学写法:

  1.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

  2.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

  3.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领会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仔细领会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2.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

  3.用“既/又”造句。

  【板书设计】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第一克镭:居里夫妇发现放弃专利为人类贡献

  第二克镭:美国公众捐赠科学研究醉心于事业

  第三克镭:美国公众捐赠治疗癌症为大众造福

  伟大人格:大公无私

  板书设计简单又清晰,紧扣文本,通过文章中的词来展示人物的品质。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欧·亨利的小说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作品中以写人性美的小说最为突出,尤其感人的是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正是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点,《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是这样一部彰显人性美的作品。

  二、说学生

  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了《荷花淀》《套中人》两篇小说,对小说已经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不过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学生阅读小说,只注重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恐怕对小说不能进行深入的阅读。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挖掘更深层的东西,体悟作品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的哲理。

  三、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

  2、能力目标: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挖掘主题,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主人公形象

  2.感悟小说主题——歌颂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信念,还有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准备从文本出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启发诱导、小组合作、探究质疑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较长,为了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印发导学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上。小说幽默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也是一个亮点,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内完成,所以设计为课外作业。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逆境,有的人一旦陷入逆境就消极地选择把一切都交给上天来决定,而有人即便身处逆境,仍然尊重生命,相信爱的力量,甚至还能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人。一片小小的常春藤叶,就连接着这样两个人的命运。【设计说明:通过导语,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按情节发展四个阶段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问题二: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设计说明: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完成这两个问题是很容易的,通过梳理情节,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做好准备。】

  (三)重点探究用人情味,人性相通的温情来给当时下层人民悲惨的生活添上一点亮色,是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色,常春藤的胜利就是生命温情的胜利。为了分析主人公形象、感悟小说的主题,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问题一:再读文章,谈谈在这篇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问题二: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问题三:小说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这究竟是一片样的叶子呢?

  问题四: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它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问题五: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他的杰作?

  【前两个问题是对主人公的把握,对贝尔曼的评价是本课的重点,也将是本课的亮点,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感受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以及人物身上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辉。后三个问题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体会贝尔曼老人善良的心灵,挖掘小说主题,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四)难点突破

  为了让学生体会欧·亨利小说精巧的构思,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讨论以下

  两个问题:

  问题一: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问题二:在小说结尾琼珊生命垂危却脱离了危险,而贝尔曼却突然病逝,这样的情节安排合理吗?有什么效果?

  【设计说明: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主题,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设计这两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说的精巧构思】

  (五)课堂小结

  一片叶子,一个希望,一次付出,一场人性的礼赞。诗人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敬的贝尔曼生时不比夏花,死时却超越秋叶。叶子终会飘零,但爱是不会飘零的,它将永驻我们心间。

  【设计说明: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小结既呼应了导语,同时再次概括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六)作业

  1、在文章中任选两个有代表性的句子加以赏析,体会小说幽默而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

  2、阅读欧·亨利的其他小说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设计说明:真正的幽默是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饱含着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欧·亨利的语言幽默中包含着悲伤,达到了“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体会小说幽默的语言风格。】

  附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在板书的设计上,力求直观新颖地表现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组中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其内。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稿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则是学习的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地位,我认为运用大问题分块引领教学时效性会更强,教学块面也会比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运用大问题引领教学。

  问题一: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这一问题首先帮助学生概括了已知的简单的内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两个角色写的,然后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那就是会选择哪个角色。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章说话量上的了解和说话内容上的理解。预计学生从量上谈原因会说甲说得多,乙说得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从内容上谈原因可能会说甲说的话有意思,会逗人发笑;乙说的不太好笑;甲说的话标点运用特别丰富,乙说的话标点不太多;甲说的话里有很多语气词,乙说的没有……我想,学生会依据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有很多比较,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理解。

  问题二:在这篇文章中,你读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这些有意思的语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声的首要意义无非是想让观众开怀一笑,那么它的语言上必定会有引人发笑的地方。这一问题正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感受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诙谐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断,学生会抓住“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等句子来谈自己感觉到的有意思,学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读的形式来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地把相声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的特点渗透进去交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有意思,还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语言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这还不是内容教学的全部,还应该在学生说过笑过之后激发他们的思维:作者在逗引我们发笑的同时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有了冲击思维的问题,学生才会反复地咀嚼语言,明白其中隐含的意义。

  问题三:同样是对话,你觉得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大家静静地回忆,细细地比较。

  这一问题主要落脚于对这一篇相声稿总体上的把握,了解其特点。通过与《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样是对话,访谈和相声不一样,前者所谈内容主次不明显,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语言上尽管比较口语化,但用词还是挺讲究的,有些地方还是书面味儿很浓,而后者完全是为口头艺术的需要而创编的,因此,全口语化,文字中还保留了好些口头禅。这些特点的比较、发现,为学生试着演相声做准备。

  问题四:通过对这一则相声内容上的了解和语言上的比较,现在,你觉得相声有什么特点?老师建议你结合电视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以及语言特点上等各个方面自由地来说说。

  对相声特点的梳理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声,为讲相声做更充分的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伺机告诉学生“说学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关相声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浅层的理性认识的高度。

  最后,请学生与同伴合作,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排练,并在课堂上指名两三组表演。课外,布置学生搜集或创编一个相声片段,在“回顾拓展三”的“展示台”中再显身手。

  以四个大问题引领,从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板块对相声稿这种语言体裁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有了综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为理解,落脚到相声的表演。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已经与相声这门陌生的艺术牵手了。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五月端阳》这篇主要对端午节的习俗进行了介绍,分姑娘们做香袋,小伙子们赛龙舟,妇女们包粽子,老人们讲屈原的故事几块内容,反映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课文可以说是结构简单、脉络清晰,语言通俗。课文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第二段是写姑娘们、妇女们、小伙子们过端午节的情景。第三段是写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来历。课文总共安排了两课时完成教学。

  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内容是初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三个维度预设了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菖蒲、艾草、流苏、衣襟、削职流放”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操作目标:通过朗读课文词句,感受端阳浓浓的节日气氛,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感受屈原那火热的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样的课堂,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的过程,也是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以上教学理念的:

  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初学课文,读通、读顺、读对是关键。试想,字、词都读不正确,句子也读不通顺,何来理解和体会,更谈不上正确运用。所以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在检查朗读时,逐个纠正字音。这一个个教学环节无不体现语文工具性的一面。语文是一个大整体,一篇课文更是一个紧凑的小整体。整体把握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正确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条件,更是培养语文美感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初读课文后,随即以一句话谈谈你对端午节的感受。既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联系实际,加深体验。

  叶圣陶说过:“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享受生活。比如学生对文中的菖蒲、艾草不熟悉、不了解,就用图片使学生对之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就会在课后主动去找寻、通过课外读物去了解它。

  三、认识屈原,丰富情感

  《五月端阳》属于说明文。说明文区别于其他文体较显著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处理文本时我采用了新的手法,赋予《五月端阳》感情的外衣——屈原的爱国情、后人对屈原的悼念情。也正是这样的处理,学生才能更珍惜五月端阳,从而更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四、拓展文本,加深理解

  教材要为我所用,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课中介绍屈原的知识比较局限,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范围比较狭窄,学生也很难体会屈原当时那种痛苦无奈的心情。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充分利用语文这个知识的大缸,拓宽文本。因此,在课前,我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大量查阅了有关端午节与屈原的传统文化,为课文的教学作知识上的铺垫。

  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对这堂课以及课文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从今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课文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在课堂上提出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也佩服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堂上我们是相互学习,一起探究的过程。自己感到不足的地方仍是挺多的,对教材的理解或说是钻研吧,要透彻,这样才能有更充分的预设。当学生提出句子“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型的,虎头型的,菱角型的',辣椒型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为什么这里不用省略号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稍有慌张,随即以“如果此处用的是逗号的话,后面句子就不完整了”来应付。课后我想,其实此时我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学生都不能确定,那就应该在我做出解释后跟学生讲明,课后我们一起去找答案,而不是这样不管对错搪塞过去。课堂中还有几处学生的质疑我都没有妥善地处理好。就比如当学生指出“屈原这样的死是不值得的,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这样才有救国的希望……”,虽然在课前我也预设到这样的问题,但学生始终没有讲到“点子”上去,我也没有引导好,直接自己生硬地套上几句话,感觉不妥。还有许多考虑欠周的地方,有待于提高。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

  《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

  (渗透学法指导)

  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会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理解“结晶”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五)、欣赏影片。

  (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激发学生内心对莫高窟的欣赏,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说: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草原》这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好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说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

  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

  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

  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教后总结】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的:课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腻),接着写了草塘的美丽景色(惊喜),然后写了草塘春、冬两季丰富的物产(赞叹),最后通过描写“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课的教学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的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悟情。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精神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合作讨论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及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可爱的草塘》一课,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景美、物丰。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前往北大荒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塘美景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找出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读后感受。这时学生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学生们都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句话写得很美。“翠绿翠绿、发光、鲜亮。”写出了草塘的色彩美,"欢笑着、翻滚着"写出了草塘的动态美。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面对草塘这美妙的人间佳境,我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示范朗读。范读会让学生一下子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学生一定会情绪激昂,跃跃欲试。我适时激情引导“这美丽的草塘,是多么令人迷恋呀!它不仅广阔而且美丽,那一丛一丛的绿颜色向你展示它们生命力的旺盛,不由使你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它们当中的一员。这里的草塘颜色是绿的,但这绿并不单调,它有光泽的美,有变化的美,更有着动态的美。让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将这幅美丽的画卷记在心中。”通过交流读书的感受,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通过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去感悟美;通过激发想象,促使学生去深化美;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去享受美。

  在教学“小河奇景”这段时,“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抓住了学生在朗读时对“啊”字不同处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课文中描写小河奇景这一部分作者用一组排比句展现出了一幅迷人的美景,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我引导学生像这样的文字,我们也能写。这样吧,我给大家开个头“夕阳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闸门都会打开。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迸发出火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此环节也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三、自渎自悟,感受“丰富物产”

  课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想这几段文字围绕哪句话写的?并引导学生结合小丽的介绍加上自己的创造说一说“瓢舀鱼、逮野鸡、追狍子”三件事。

  学生说故事之前会再次阅读课文,说故事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内化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过程中注意说话语气,要流露出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此环节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想象力进行了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有机统一。

  四、畅谈感受,结束“草塘之旅”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他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临近下课我对同学们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老师们。好,那就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纸上(出示: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当然,写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诗、画一幅小画、谱一支小曲……)这一环节,有机的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学生们的精彩创作让我诗兴大发,也即兴作了一首小诗:草塘茫茫绿浪涌,春冬两季乐无穷。物丰景美惹人爱,美丽画卷记心中。此环节设计将教学推向了**。

  五、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练习;并通过板书总结课文。通过练习学生明确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业

  推荐读文章《野河塘》

  小练笔:学了课文之后,你想到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光,物产吗?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只要我们多花巧心,给学生创造更多想说、想写的机会和空间,我们的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一定能跳出更美的舞。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九篇】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五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12-17

五年级语文下《梦想的力量》说课稿12-17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说课稿12-22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说课稿12-21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喜欢》说课稿11-08

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说课稿12-17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生命的感动11-04

中职语文说课稿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11-16

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