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28 20:33: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的第7课,是一篇写景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现象进行描写。

  《海上日出》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课文,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想想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多读感悟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默读、自由读,也可以小组内互读。通过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难点在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上,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含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知识与技能目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与技能目标)

  3、 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4、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理清层次,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下面说说我参赛的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山区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我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我对2至5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是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景激趣。

  为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画面,想想你们想象的是这样吗?”适时出示海上日出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读议结合,探索求知,升华情感

  在引导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反复朗读,默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各抒己见,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或者读课文,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说。这样会极大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我向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并适时演示课件相应的画面,用观察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就能体会作者当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通过让学生多读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最后,我再采用一段海上日出的朗读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体会情感,朗读背诵。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作者当时欣喜的感情。而指导背诵时,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以往背书的方法,再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海上日出》这一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伟大奇观”这个词,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方面,结合颜色、动态及云中情景来表现。这样的板书设计用较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景色的壮丽。

  (三)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示一段我在网上制作的日出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日出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我们地处山区,课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日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练练笔,写一篇小作文。

  五、说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收获,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其次,在学习时,学生或圈或画,或读或说,体现了个性化行为。最后,读议结合,深化认识,感悟文章。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六、说课后反思(略)

  附:板书设计: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海上日出 日出时 红得很 可爱 伟大奇观

  云薄 透过 直射

  日出后 有云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 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 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五、 教学思路: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由于本课凭借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加之,本课件制作采用网页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网页式多媒体课件支持下,本课可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

  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课始,说说你对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背一背他们的诗。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诗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书(依依惜别)

  2、课件出示诗句,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分4小步进行: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

  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句子,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和语句。

  第三步:说: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第四步:议:互相讨论,试着把全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共同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课文一、二两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拔“你已经知道这里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依依惜别”。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相机板书友谊永不绝,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在学生细读两人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练读,找好朋友对读,并分角色表演,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品读谈体会。

  3、感悟三、四两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诗句,并分读、看、悟、品四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一读,读文中句子。

  二看,看课件演示。

  三悟: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

  四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拨学生品读。

  4、师生共同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这一部分教学先以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引导学生相互挑战朗读,并根据自愿配上音乐激励,在稍作准备后让学生尝试背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1.搜集送别的诗。

  2.搜集和朋友有关的名言。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是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略读课文。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述灰尘的作用的同时,还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才能趋利避害。

  本文共六个自然段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设问从课题开始反复出现了四次,“作假设”成为这篇说明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文章以此为题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说明灰尘的重要作用。结尾处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而文中这样反复地出现“假如没有灰尘”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节奏更加紧凑。本文除了“作假设”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的4-6这三段结构相同,都是先介绍灰尘特点,再具体说明灰尘作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说明文了,学生对于本单元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所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在本单元其它文章中体现不明显,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事物”这一哲理,学生在自悟中很难体会到,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4、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解决方法:品读语句、随文批画、设计填写表格、讨论交流

  五、教学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阅读导语,明确要求

  3、默读课文,自学批画

  4、检查效果,课堂讨论

  5、感受哲理,总结全文

  6、讨论收获,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灰尘。

  2、灰尘有哪些害处?

  3、师:确实,灰尘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对吧?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补全板书课文题目:12﹡假如没有灰尘 课件:课题)我们的世界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们来读读12课:《假如没有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是否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有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思考: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怎样?找出书中相关句子,作上记号。(课件:思考)

  ②说一说:用书中的话说一说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怎样?(课件:句子)

  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词语认读情况。(课件:我会记的词语)

  (三)、依照提示,先共同学习最后一段,再让学生自学讨论完成表格。

  ①谈话: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课件:表格)

  ②师生共同学习最后一段。

  A指名朗读。

  B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C在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③学生默读课文,分组完成表格。

  ④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

  ①灰尘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无法欣赏到晚霞朝晖,(课件:晚霞朝晖),观赏到闲云迷雾(课件:闲云迷雾),领略到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课件:彩虹日晕)。,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其实灰尘的作用还止如此呢!这里有份材料,让我们了解一下。(课件:灰尘的另一面)

  ②灰尘有着它的两面性。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网络,糖,可以补充身体的糖份,好吃,但却引起肥胖损坏牙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板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今后我们无论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点,还应该看到它有好处的另一面。

  (六)、作业。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人们它的两面性。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浙江潮(附观潮)》。本课将内容相近的两篇文章编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现代散文《观潮》。这样编排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钱塘潮的雄奇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由衷的热爱。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话,开头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自即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然后对潮水由远及近,传神地从形 色 声势四个方面写出潮的特点,表现了海潮的雄奇壮丽。描写形与色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比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描写声势则在比喻之处还运用了夸张,例如“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等。这些手法将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最后引用杨万理和诗句进行形象的概括,呼应首句,结构极为严谨。

  《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的景象,也表现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伟壮观。课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很有顺序,很直观形象。

  总之,这两篇文章都使人如临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领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表现大潮的方法。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掌握古文的读法。

  其中第2和第3条是本课和教学重点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这两篇文章中写景的方法去写景。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文言散文,以前学的都是古诗,

  没有这样严谨的结构需要领悟和学习,可以说难度加大了,因此学生在理清结构朗读方面都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浙江潮》的开头两句与结尾一句是什么关系?古文的读法等都需要老师采用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

  此外,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难行,例如:总分总也就是首尾呼应的结构,大部分学生在习作中达不到像课文中那么严谨;再如从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学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样自然。因此,设计一个“写景小练笔”的练习是必要的。

  对于两篇文章的异同,学生一定的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我们应该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谈教法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堂课当中所需运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单一的。因此在上这课我将结合“疑问导读” “巡视辅导” “示范” “讲练结合” “质疑引导深入阅读”等各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当然,我将主要采取“质疑引导引导”这一方法。在课堂中我准备这样安排:在导入新课时设计疑问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巡视辅导法督促学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通过老师自身的示范性提问 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提高朗读与表达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时进行讲练结合,既可以检查掌握程度,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阅读两篇文章时教师提出关键性对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引导深入阅读,领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现景物的方法。

  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习上,我希望学生能做笔记,用圈圈点点的形式进行,或者是记录课堂中所学到的重要知识。其次,讨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或同学们的质疑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我重视学生个性化体味语言,提倡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例如对本课两篇文章的异同的理解,可从多方面去说,有的可能会从朗读感受上去分析,还有的可能会从内容结构方面探究等,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或表扬。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假设有一个去钱塘江的机会,同学们想不想去?为什么?现在我们到书中去先睹为快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十分乐意地去阅读课文)

  二、自由阅读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记录疑点),同时教师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师巡视辅导下呢,学生会更加主动,教师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及时给予指导)

  2.反馈与点评。

  指名说说所读懂的内容及阅读方式,另点一名学生进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3.质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当提的问题较肤浅时不能挫伤他们,而应鼓励,教师再作示范性提问,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读完两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图文对照 深入阅读 朗读指导

  1.顺序讲读古散文《浙江潮》(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言散文在重点词句 结构及朗读方面难免会有一定的困难)

  2.课堂练习:浙江之潮,被周密誉为( )。( )最盛大。当从远方看时,仅如( ),再近些则( );声音( ),给人的感觉是( )。因此,诗人杨万里曾说( )。(课堂中设计一道这样练习题能巩固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对照插图,学生合作找出与图相关的语段。(教师质疑,提出关键性问题:文中哪几句是描绘图中情景的?学生找出后就明白重点内容之所在)

  (1)体会文中的比喻 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找到相关的词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启发。)

  (2)谈谈读后的感受(这是引导学生对内容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表达。老师相机用原文板书:银线 玉城雪岭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组讨论交流开头两句与结尾句的关系。(体味严谨的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让学生借鉴于写作。)

  5.合作学习《观潮》一文

  (1)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为三部分,师巡视辅导(针对后进生辅导,更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结果,并说明理由,再师生共同讨论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点部分“潮来之时”

  同桌间讨论这部分写了钱塘江哪几方面?(声音 形状)

  感受大潮的声音,交流大潮的形状:分别找出相关语句,交流从中读懂的内容,并体味一些重点词句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说说读后感想(师相机板书:白线 城墙 战马 山崩地裂 大地颤动)

  (4)交流疑义

  6.有感情地朗读比赛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文章朗读,然后分别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浙江潮》和《观潮》,指名同学进行评价;男女同学朗读比赛,教师点评;教师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课文。(这样更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四、引导表达

  1.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结合板书与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表达)

  2.谈领悟到的写景方法(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肯定)

  3.师小结首尾呼应的结构和由远及近的写景顺序

  五、布置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温习功课的好习惯)

  2.运用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观(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谈板书设计

  我将板书和深入阅读同步进行,设计的形式如下:

  结构 仿佛看到 仿佛听到 仿佛感受到

  总

  浙江潮 银线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总 玉城雪岭

  潮来前 白线

  观潮 潮来时 城墙 山崩地裂 大地颤动

  潮来后 战马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先说说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珍爱生命”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小说宣扬人性美的内涵,理解欧·亨利小说中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以及品味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

  二、再说说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想

  这篇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教学,应突出学生对文本多层面的感知与体验。所以,我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理解鉴赏。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因此,我的教学策略是启发诱导法、角色扮演法、探究质疑法。

  三、最后说说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1、导入:都说秋风萧瑟,黄叶飘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的就是一片秋叶与三位艺术家的故事。【设计这样的导语,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及内容,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拖沓。】

  作家简介: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这些知识点比较重要,且与考试有关,具体详细的资料由学生自己课后去查,既突出重点,又减

  3、了解小说情节:速读课文,理清故事发生的四天里琼珊与贝尔曼的行为。

  第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数落叶;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第二天:琼珊不听苏艾劝慰,望叶等死;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不落的藤叶使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使学生基本了解小说情节,有利于接下来的人物分析。】

  4、分析人物形象: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琼珊、苏艾、贝尔曼。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作自我介绍。【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及性格爱好】然后,老师提问三组学生:

  ①问琼珊:为什么你把最后的藤叶能看得那么重要?

  ②问苏艾:医生对你说了琼珊的病情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③问贝尔曼:当你得知琼珊的病情后你是怎么想的?你平时脾气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为何你要去画那片叶子?

  ④问琼珊与苏艾:你们得知叶子的真相之后是怎么想的,你们认为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首先,基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的实践中教和学”的认识,我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领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次,学生将自己与文中人物联系在一起,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

  5、感情升华: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何感想?

  爱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

  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把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6、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找出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让学生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作者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怎样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理解“含泪的微笑”。】

  7、品味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

  ①贝尔曼画叶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②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小说情节构思的巧妙,理解欧·亨利小说“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结局。】

  8、布置作业:老师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离奇的故事》的结尾略去,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伏笔,自己写个结尾,看看跟原文有多大出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写法,加强阅读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写作机会。】轻学生负担。】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关于语文周记模板汇总8篇01-25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说课稿12-22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说课稿12-21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喜欢》说课稿11-08

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说课稿12-17

五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12-17

五年级语文下《梦想的力量》说课稿12-17

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说课稿12-17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