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26 11:12: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说教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的美好 心灵,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幻灯片导入生字、 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有谁愿意用自 己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故事框架。)

  二、学习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部分(第二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老师提出的阅读提示解决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 自主阅读课文 7—9 自然段。

  (1)当科考队员明白老羚羊冒死截车之后,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接下来又 是怎样做的?

  (2) 勾画出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动作的词,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当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时,老羚羊又是怎样做的?

  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 1:众人这才明白了老羚羊冒死截车的缘故。顿时,大家对一直站 在近前的那只羚羊肃然起敬。

  谁来说说“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哪个孩子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是呀,老羚羊让我们对它他肃然起敬。

  因为老羚羊为了儿子,不顾一切跪倒在车前,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因为老羚羊那纹丝不动的身躯,那无助乞求的眼神,希望能帮帮它,我们对 它肃然起敬。

  因为它老羚羊那夺眶而出的泪水, 那一步一回头的期盼, 我们对它肃然起敬, 是老羚羊对儿子的“爱”,让所有人对它肃然起敬!(板书“爱”) 带着这种敬佩之情, 科考队员对小羚羊可是关怀备至,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 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 2:有人赶紧从车厢里拿出矿泉水,给受伤的小羚羊喝。老队长则 从随行携带的药箱里, 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药, 碾碎后, 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 然后,他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

  注: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出示句子 3:老羚羊静静地注视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缓缓离去。

  注:“静静”、“注视”、“缓缓”表达了老羚羊对受伤的小羚羊的关切和 不舍。

  三、学习第三部分羚羊父子“团聚”,体会情感

  小组合作与探究

  自主阅读课文 10—12 自然段

  1、老羚羊为何消瘦了许多?

  2、找出羚羊父子团聚的画面,想一想此时他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

  3、科考队员为什么流泪了?

  小组汇报交流

  句子出示 1:那只老羚羊比先前消瘦了许多。 明确:老羚羊对孩子的担心和思念。

  句子出示 2:“咩,咩——”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老 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

  抽生重点研读此段,读出他们团聚的喜悦与幸福。

  明确:小羚羊的健康和欢快;老羚羊对小羚羊的慈爱。

  句子出示 3: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 草丛中,才缓缓离去。

  明确:“默默”“注视”表明科考队员们已经深深地被藏羚羊父子间的亲情 感动,“缓缓”表达科考队员对羚羊的不舍与祝福。

  四、小结

  师: 这个故事最终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到底是什么让这一切变得如此美 好呢?

  生:爱。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爱;科考队员对羚羊们的爱。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这幅感人的画面,是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爱描绘的! 是科考队员对动物的爱描绘的, 拥有着爱的人和动物相处的多么融洽, 多么和谐, 多么感人! 我想此时此刻, 咱们的心灵是会受到震撼的! 拿出课堂本, 让我们 “默 默的”记下自己的感想吧!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是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略读课文。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述灰尘的作用的同时,还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才能趋利避害。

  本文共六个自然段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设问从课题开始反复出现了四次,“作假设”成为这篇说明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文章以此为题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说明灰尘的重要作用。结尾处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而文中这样反复地出现“假如没有灰尘”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节奏更加紧凑。本文除了“作假设”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的4-6这三段结构相同,都是先介绍灰尘特点,再具体说明灰尘作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说明文了,学生对于本单元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所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在本单元其它文章中体现不明显,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事物”这一哲理,学生在自悟中很难体会到,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4、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解决方法:品读语句、随文批画、设计填写表格、讨论交流

  五、教学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阅读导语,明确要求

  3、默读课文,自学批画

  4、检查效果,课堂讨论

  5、感受哲理,总结全文

  6、讨论收获,拓展延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灰尘。

  2、灰尘有哪些害处?

  3、师:确实,灰尘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对吧?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补全板书课文题目:12﹡假如没有灰尘 课件:课题)我们的世界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们来读读12课:《假如没有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是否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有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思考: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怎样?找出书中相关句子,作上记号。(课件:思考)

  ②说一说:用书中的话说一说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怎样?(课件:句子)

  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词语认读情况。(课件:我会记的词语)

  (三)、依照提示,先共同学习最后一段,再让学生自学讨论完成表格。

  ①谈话: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课件:表格)

  ②师生共同学习最后一段。

  A指名朗读。

  B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C在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③学生默读课文,分组完成表格。

  ④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

  ①灰尘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无法欣赏到晚霞朝晖,(课件:晚霞朝晖),观赏到闲云迷雾(课件:闲云迷雾),领略到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课件:彩虹日晕)。,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其实灰尘的作用还止如此呢!这里有份材料,让我们了解一下。(课件:灰尘的另一面)

  ②灰尘有着它的两面性。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网络,糖,可以补充身体的糖份,好吃,但却引起肥胖损坏牙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板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今后我们无论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点,还应该看到它有好处的另一面。

  (六)、作业。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人们它的两面性。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自读思考、圈画、批注,也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此环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自主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读、思、议、写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交流、点拨,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交流互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五)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六)适时小结并提示第二课时内容:

  同学们是幸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现在就领悟到了父母那截然不同的评价所饱含的爱。而本文的作者感悟到这一点,却是在成年以后。他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饱含的爱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这是一篇剧本,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教学目标:

  目标句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些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综合渗透完成的。]

  3.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5.教学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

  1、激趣直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学生质疑,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

  2、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十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及应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因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这节课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之一。

  3、介绍剧本这种新题材的语言特点。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4、简单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1、剧本前半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主要通过“绝妙”、“绝密”这两个词围绕课文内容造句:伯诺德夫人想了个绝妙的主意,把绝密情报封在半截蜡烛里。通过重点句的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不惜代价。[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感知思想内容。]

  2、剧本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教师先提出一个思考题提纲挈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让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万分危急、一吹二端

  “万分危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剧本后半部分是重点段落,要着重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

  板书:勇敢、机智、热爱祖国

  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交流升华]

  五、回归,课外延伸。

  续编故事: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业:

  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书设计:

  万分危急 不惜代价

  半

  三个德国军官 绝 截 绝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点燃 重新点燃 密 蜡 妙 夺回 吹熄 端走 端上楼

  烛 机敏 勇敢 热爱祖国

  学与问教案

【精选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喜欢》说课稿11-08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说课稿12-22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说课稿12-21

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说课稿12-17

五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12-17

五年级语文下《梦想的力量》说课稿12-17

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说课稿12-17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1-04

语文荷花说课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