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22 08:31: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古诗《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的。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这里的幽,是幽谷的幽)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边儿明确指出,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有十分清楚的要求:即,在某一阶段,有些汉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而且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也就是要保证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上不封顶。)

  2.体会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时所拍摄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预习课文。

  五、 说教法、学法

  先说教法: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课

  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产物,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同学们通过读与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够收获什么,能够发现什么?(我觉得,老师的导语特别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初读感知。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古诗,读通读正确,然后抽查读的情况,请同学简单谈谈初读感受和自已的发现,并提出不好认和不好写的字。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既要备教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生,这一点特别重要。教师不光要关注自己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生成的依据。这里的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成的。

  3、理解诗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4、理解诗意。

  (1)先自读自悟,这首诗大致写的是什么。再分组合作学习,并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注意:在分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必须引导同学们复习、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那么,在这儿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呢?因为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那么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通过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总结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初读感知→查阅资料→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明理→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是: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这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后各自试着读诗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出示课件、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我认为,朗读,既是理解内容的方法,又是体会感情的方法,更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不管是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还是在全班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品读感情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重视读的过程。

  5.品读领悟

  启发谈话领悟意境:同学们,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且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呢?逐步引导同学明白:原来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6、诵读巩固

  (1).反复练习诵读古诗。

  (2).指名朗读或背诵,读后评价。

  七、说板书

  横→岭

  侧→峰

  远—近—高—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各不同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说课稿 篇2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学会与父母沟通》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说教材

  首先对教材的理解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下面先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学会与父母沟通》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第一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第二节内容。主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的基础上,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沟通等。

  二、说学情

  进入初中的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多表现出逆反心理,在和父母的交流沟通中普遍存在问题,常让父母和老师感到头疼,但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他们也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与父母有心灵的沟通。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家的温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一定认识,这也为顺利解决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能力目标】

  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其中让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原因是教学难点。

  【重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

  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

  学法: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步,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观看中学生兰兰在小学毕业之前的四幅照片,通过这种方式设置情景一进行导入,激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在情感体验中进入本课《学会与父母沟通》。

  图片分别是:

  第一幅:兰兰周岁时生日party上的喜庆场面;

  第二幅:兰兰依偎在妈妈怀抱里撒娇;

  第三幅:兰兰愉快地同父母一起郊游;

  第四幅:兰兰认真倾听父母的教诲。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迅速牢牢抓住学生的吸引力、生动有趣,而且能很好地与本课的内容衔接起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我会设置两次情景在线,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次:设置一个苦恼的中学生兰兰做客情感会客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对情境中兰兰苦恼的情感问题,通过实话实说的环节引发学生反省和思考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并通过专家在线的情景设置总结影响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我们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

  第二次:设置兰兰妈妈做客情感会客厅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用心良苦的爱,并组织学生讲述身边的亲情小故事,通过开展亲情故事会让学生在讲述和倾听的过程中,学会从小事中去体会父母对自己深切的关爱,明白要理解父母,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我会适时地进行总结学会与父母沟通:

  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能够换位思考。

  其次,要懂得尊重父母,不伤害父母的自尊心,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

  最后,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这一环节采用情景设置和活动教学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的情感体验和愉快的合作探究中掌握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环节三:拓展提高

  在总结到第三条做法时,会顺势引导学生围绕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展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结束请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他们会给出各种方法技巧,比如:经常与父母聊天,讲讲学校发生的事;给父母写亲情信;父母不高兴的时候,勤做家务或向父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主动把自己的困苦、烦恼向家长倾诉,寻求解决方法……最后我进行总结归纳:主动交流、创造机会、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讨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作业部分,我会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并组织一次“爱的表达”活动,让学生学会爱的第一步,尝试给父母洗一次脚,洗脚的时候给他们讲一讲这一节课的收获,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一份爱的礼物!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真正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板书设计

  最后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注重直观、简洁、重难点突出,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一、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

  3.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1.理解自己的父母

  2.尊重自己的父母

  3.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

  以上是《学会与父母沟通》说课稿,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以恰当的形式把环保知识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教育的内容既不呆板又不枯燥?我从身边的一只随处可见的布袋子入手,设计了本次。同时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晚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了“布袋子”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勇于探索。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同伴间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积极思考、勇于尝试、敢于表达、乐于表现。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布袋子”、“玩布袋子”、“洗布袋子、晾布袋子”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各种布袋子、音乐、场地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布袋子了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表演。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的探索布袋子的玩法,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布袋子的特征,在游戏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肢体语言的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法、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了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成了什么?

  因为是借班上课,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四)玩一玩布袋子

  教师:布袋子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

  引导幼儿如何的玩布袋子,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玩一玩“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布袋子的特征、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五)游戏

  以超级大玩家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玩法,乐于表现自己。教师以同伴的角色来参与、和幼儿们一起模仿,一起游戏。

  教师:“我们变成了奥特曼……一起去打怪兽吧……”幼儿:“我的布袋子变成了裙子,我要跳伦巴舞”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布袋子的新角色组织游戏活动,师生共同制定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相

  互间的模仿掌握布袋更多的玩法,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肢体表现的欲望,促进幼儿间的相互欣赏及合作。教师或以同伴的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或给于幼儿一点意见,引导幼儿的游戏更深入。

  (六)放松部分:

  1、洗布袋子

  教师:我们变成布袋子跳进洗衣机里,来洗个澡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模仿衣服在洗衣机里翻滚时的动作

  2、晾布袋子

  音乐结束,放松运动,幼儿以布袋子的角色躺在地板上“晒袋子”。教师引导布袋子翻身、并摸摸幼儿的胳膊、身体。(检查布袋有没有晒干)

  (七)活动结束

  以一首儿歌: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再变成一个矮子。整理好布袋子。最后抱着矮子回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数学第八册第105页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确立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2)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些数同一个数(数字相同)进行比较,知道其扩大、缩小及其倍数。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概括、推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通过投影仪、磁黑板、卡片等教具,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复习提问(约5分钟)

  1.在○里填上>、<或=符号。(板演)0.36○0.3603.68○36.824.3○2.432.口

  答下面各题。(与板演同时进行。)

  (1)0.1里有()个0.01?

  (2)0.01里有()个0.001? (3)1里有()个0.1?()个0.01?)?3.填空。2×()=20130÷()=132×()=2001300÷()=13第一组题复习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和两个小数的数字虽然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位有了变化,小数大小也有了变化。第二组题复习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知识。第三组题复习整数部分中的扩大与缩小等知识。

  第二环节:

  传授新知(约15分钟)

  1.导入新课。(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1)板演题中的(2)(3)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每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的大小不同呢?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板书课题。

  3.教学例1。(通过讲、扶、放形式教学。)

  (1)边观察投影,边提问,边板书。0.004米=4毫米......①0.04米=40毫米......②0.4米=400毫米......③4米=4000毫米......④

  a.引导学生观察:(体现"教")以①式为标准,0.004米到0.04米,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来的数字4所在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板书)b.引导学生观察:(体现"扶")①式到③式,师按上述方法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规律。c.继续观察:(体现"放")①式到④式,独立回答上述问题。并练习概括。

  d.通过上述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可以试着说一说。后师板书。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补充:......)

  e.完成105页做一做。

  (2)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出声想。问题是以④为标准,同③②①式比较投影出思考题。(同前面的"教"。)并完成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3)指导看书。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

  (4)小结。(体现教知识、规律,学法指导)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四个算式,总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方向有两种:一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以①式为标准向下观察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另一种是同学们自己学会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校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比较,从中悟出其规律。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约18分钟)

  1.将规律变成填空题,巩固理解规律。

  2.加深认识,运用规律。107页1-3

  3.运用规律,解释复习题1②③

  4.用手势表示"扩大"或"缩斜。

  5.26→0.52652.60.0526526投影抽拉

  5.看谁最快。6.83()100倍→6839.41()10倍→0.94142.5扩大()倍→42507.48缩小()倍→0.74852.3()()倍→5.23376()()倍→0.376

  全课总结:(对重点再次冲击,形成技巧。)(约2分钟)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

  能力;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文学观、生命观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感情激昂,学习写作的条理清晰。

  3、情感目标: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巨著的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在准确理解文句意思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叙事议论条理,体会作者的“情切”是学习的重点。

  2.司马迁文学观和生死观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五个板块:

  第一版块:背景及相关知识介绍

  介绍作者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

  史家之绝唱——《史记》;

  文章的写作背景。

  此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情感的渲染,为讲解课文做铺垫;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板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处;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由两个步骤完成:①学生朗读完成之后,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纠正语音、语气及停顿。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梳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基本理解课文的目的。

  2、疏难排困,突破难点

  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疏通难点,排除困难,突破课文中的难点。

  这一环节的任务最重:首先要求在讲授中教会学生抓句中的翻译重点(往往是考试时的的得分点);特殊文言句式的把握;虚词的用法等,达到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信、达、雅”。其次,梳理课文的叙事条理;再次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文学观和生命观。可以采取自行总结、小组讨论、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完成这一环节。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再读课文,复述课文,巩固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两个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之后,推荐优秀者在小组内交流。

  4.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检验学习的效果,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再加以巩固。

  此版块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板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计如下4个问题:

  1.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2. 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3.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4.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是: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的理解,对课文的写作技巧有正确的把握。对作者的人生观有更本质的认识,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课堂教学升华到人生指导,完成教育的最高目标。

  第四板块:延伸拓展,能力训练。

  由课内到课外,开拓知识视野,补充删掉的部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将补充部分作为拓展训练的文段阅读。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功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报任安书》的一文的教学,发表的粗浅的看法,再次恳求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关于《蒸发》说课稿11-30

关于《蜗牛》说课稿11-30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关于《观沧海》说课稿12-05

关于《化石吟》说课稿10-30

关于《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2-21

《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