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19 08:44: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4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4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九义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2小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备课伊始,我们首先研读教材和教参,明确本节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这个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习中的地位和意义。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本单元的前几节课学生又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而本节课是小学阶段探究图形面积的第一节课。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能为以后探究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计算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但有些内容,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的,就让学生真实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操作经验,更有利于他们认识表象的形成。以上这些都成为我们进行最初预设的基础。

  二、磨课历程:

  本节课我们大体经过三轮的备课、试教和修改。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专家们所强调的两个“充分”:一是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二是要充分领会教材意图。

  (一)、导入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原来设计了一个情境:“两个操场,要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你怎么想?”我们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比较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重叠法,用单位面积测量后再比较的方法……,体会出此处用这些方法都不方便,不现实,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如何利用面积公式,直接求出这2个操场的面积?

  听过我们的预设后,专家老师提示我们两点:

  一是没有立足于教材的前后联系,完全抛开了前面所学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图形的面积大小就是看这个图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些与本课相关的知识。

  二是教材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单元主题图并不仅仅是一块“单元敲门砖”,不能只在单元起始时使用一下就扔掉。为何不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又另外寻找导入的载体呢?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常态教学的研究,要注重节约教育成本,解放教师。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直接使用单元主题图引入。因为这幅教室场景图是学生十分熟悉而亲切的,并且图中提供了关于面积的丰富的学习信息,可充分加以利用。

  我们设计教师从图中选取墙上的一幅长方形的画作为导入的载体,让学生估一估这幅画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以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以及图形的面积大小就看其中包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这样在与学生相关联的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感觉比较自然流畅。

  (二)、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原来的设计思路是:实验操作→猜想→验证。

  ⑴.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

  ⑵.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来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⑶.再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猜想,得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出现的问题:

  专家指出:一般我们都是根据多次操作、实验获取结果,再观察、发现其中规律性的地方,才能依此做出猜想。像例2的第1小题这样,只根据一组数据就要求做出相关的猜想,这是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和研究规范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两个问题:

  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无法得到长和宽的数据。

  由于第1次操作时直接给出了长和宽的数据,学生在此只是量出了面积,而对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还不够,因此到摆不同的长方形时,部分学生对于通过操作得出长、宽的数据有些困难。

  ⑵.猜想过程中结论过早出现,导致部分学生直接套用猜想填数据,出现“伪验证”。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未按要求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而是直接套用猜想,填写长、宽的数据,未能达到验证的真实效果。

  有鉴于此,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此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

  3、修改后的设计:

  此处分成4个层次:

  ⑴.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摆,然后通过铺摆结果能看出长方形的面积以及长和宽。

  这次的铺摆,着眼点在于通过操作找到铺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铺摆面积单位的个数得到长和宽的数据,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活动扫清障碍。

  同时帮学生感悟所摆面积单位的个数与长和宽的关系,便于学生接下去理解、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⑵.学生拼长方形,运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得到长方形面积以及它的长和宽。由于学生拼的长方形各不相同,这里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为观察、归纳提供了素材。

  ⑶.观察、比较这些数据,发现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⑷.验证:出示一个长方形,直接告诉它的长和宽,让学生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了第3次的铺摆,再一次验证,以最终确定结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歌,本文内容包括一幅图、三句话,诗句优美,富于想象,充满童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晴朗的夜空的美丽的景象。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认识偏旁“门”。

  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音频资料。

  课时处理: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安排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通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学习田字格内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背诵课文。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但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情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五.教法和学法:

  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之一,便是以读为主,为理解而读,为进入语境而读,为训练思维、表达、想象而读。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老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2..交流、表演法:学生通过同桌交流,表演等形式,以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3.多种形式的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组织者,参与者。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我教学的具体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这样一个谜语导入课文:“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孩子们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得出了谜底是月亮。我趁机用课件展示月亮图。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让学生通过回忆把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吧。于是老师借助《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范读课文。这样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更大的期待。这时,我用课件展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阅读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告诉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再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基本读通课文的前提下,再让他们标出生字,初步渗透字形、字义。

  (三)趣味识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接下来是识字教学,为了创设学生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我设计了以下识字教学环节:

  1.自主识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如,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坐”字:两个人坐在土堆上。在这篇课文中,要学一个新的偏旁:门字旁,认读偏旁门,然后利用熟字加偏旁:“人”+“门”=“闪”。来识记“闪”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再,可以组词为再见、看见、见面等。还可以找反义词:弯——直;坐——立。这时,我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非常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两对反义词。

  2.游戏识字:因为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摘星星的识字游戏。首先,我出示课件:闪闪的星星多美呀!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然后老师点击课件上的星星,星星上显示出生字,学生抢读。

  3.复习巩固:在短语中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课件出示短语:弯弯的月儿,在这里告诉学生“弯弯的”是一个叠词,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像这样的叠词。

  根据学生找到的出示短语训练:弯弯的( )闪闪的( )

  小小的( )蓝蓝的( )

  引导学生说一些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让他们对这些叠词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同时在学习短语中巩固了生字。

  (四)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

  1.引读激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进行了逻辑引读激趣。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这时通过课件出示弯弯的月亮图和小船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两者相似之处,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了什么?

  重点是对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句话,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时机。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来说,这句诗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2.再创情境,想象感悟。

  我综合运用语言、图片、音乐,再创情境: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蓝的天空上有闪闪的星星,那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引导想象:假如我们坐上月亮船,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就这样,在教师富于感情的启发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讲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所看到的景色。

  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___________。”这个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能谈到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这样,通过想象扩展了课文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启发想象,扩展训练。

  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出示课后训练:

  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_。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_____。

  启发学生由描写的对象的色彩、形状等方面去想象。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蓝蓝的天空像天海”,“闪闪的星星像宝石”。鼓励学生说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内容,还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说说“________像_______。”

  4.多种形式的朗读,再次体会感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都要以学生的阅读为前提。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尝试读好的基础上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针对孩子们的好胜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配合动作朗读课文。具体做法是:①自由读。②个别上台读。③全体读。这样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最后,播放《小小的船》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唱作为本课的结束。

  (五)拓展延伸。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的星空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弯弯的 月亮图 闪闪的星星

  小小的 小船图 蓝蓝的天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三、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原型启发,营造氛围。

  教学以画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

  2、读通全词,整体感知。

  学生边听课文范读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运用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借助插图内容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字及词语的意思:“茅檐”、“锄豆”、“卧剥”、“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再运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点拨,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真正做到读懂课文。

  4、熟读背诵,领会词境。

  学生借助“意义识记”的方法,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进行尝试诵读,在组织游戏背诵,从而达到积累内化。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5、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宋词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展示,如:诗词朗诵、宋词介绍、名句讲解等。这样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乡下孩子》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这首诗选材典型生动,语言简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

  全诗一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欢畅的黄鹂”比喻孩子的活泼欢乐;“盛开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爱。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挖野菜、逮小鱼等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最后一小节赞叹乡下孩子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模仿诗歌的格式练习说话。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了解乡下孩子,感受乡下孩子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农村孩子的坚强、乐观、向上,也培养他们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法、学法

  本堂课为第二课时,在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进入情景地朗读、想象地朗读等等,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活动,带领学生感受农村孩子的真实生活,把学生的思想带入到大自然中,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始复习中,我采取了登上智慧岛的方式,有机地把学生带进神秘的情景中,让学生在闯关中进行了生字词语的复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文理解、发散想像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我就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并且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在教授“曾是妈妈怀里欢畅的黄鹂”一句时,我抓住了“曾”,让学生体会自己小的时候,在妈妈身边是什么样子,时而撒娇,时而打闹,时而又甜甜地睡觉等等,告诉学生在妈妈的怀里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呀!从而再引入诗句,学生真正体会理解到诗句含义,再进行朗读指导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再如:在指导“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这句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乡下孩子在大自然中的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展示了他们在社会的关心、爱护下美好、幸福,学生体会到了这些后,再朗读时他们自然就能读出自豪、羡慕、愉快、幸福的语气。在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无尽的大自然中,让他们也体会到和花草为伴,鸟虫为友的乡下孩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中感受到乡下孩子的幸福、快乐,从而产生出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抓住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在这堂课中,我带领学生深入其景,在课堂上开展游戏,如捉蝴蝶,逮小鱼等,学生边做游戏边体会其中的乐趣,他们玩得兴高采烈,在这样的气氛、情绪中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同学很简单的就抓住了诗句的特点,读得不亦乐乎。再如挖野菜,含草叶时,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学生们一样很容易就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有感情地表演朗读。学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培养的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也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特意设计了一组贫苦的乡下孩子图片,让学生了解到还有一群生活很困苦的乡下孩子,他们需要大家的帮助和关心,但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还体会到了坚强、乐观、向上,这是我们大多数城市孩子不具备的地方,我通过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帮助他们,还要学会他们的品质,更加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启发,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说板书

  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总结性作用。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4篇】相关文章: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有趣的影子》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买东西的学问》的说课稿模板12-27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模板12-17

《小松鼠的大尾巴》说课稿模板12-27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