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7-25 17:38: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课文地位:

  这篇课文选自本教材第六单元。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生活,培养爱心,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

  《识字六》通过对对子的形式,在识字学词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带有强烈感情对比的词语,使学生知道美和丑、爱和恨、冷漠与热忱、索取与奉献,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根据20xx版语文课标对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暖、饥、饱”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对联的特点,初步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下面,我来谈谈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对联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小礼物,看看,这是什么?(投影对联照片)学生回答:对联。

  我问学生在哪里见过对联。学生可能会说过年时,家家户户门上会贴。

  我简单介绍对联相关知识:对联也叫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联是浓缩的小诗。在古代,有的读书人会因为写了一幅好对联在朝廷做上大官呢!

  然后,指导对联的朗读:对联要从右边的上联向左边的下联读。请一位学生朗读对联内容,说说已经知道的其他对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个简单的对子。

  最后,出示并板书课题:识字6,进入课堂的第二环节: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首先,请学生看投影,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

  此处强调“诚”是后鼻音,“忱、贫”是前鼻音。

  3.接着,去掉拼音,同桌互相朗读,检查字音。

  4.最后,指名朗读,逐步达到正确、通顺、流利的朗读目标,并进入第三环节:创境理解,深究字词。

  (三)创境理解,深究字词:

  1.幻灯片出示课后“我会读”词语:冷漠、虚假、索取、奉献、人间、真诚、爱心、永远、助人为乐、雪中送炭。向学生说:“词语宝宝跑出来了,让我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送它们回家吧。”指名朗读。

  2.读完词语后,投影出示生字:恨、漠、奉、永、炭,指名朗读、开火车读,并交流记字方法。

  3.请学生齐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读完后,学生会纷纷回答说,课文中有很多反义词。

  我会告诉他们,课文中每一组对子,都是由这些反义词组成的。你都发现了哪些反义词?

  让学生先在文中独立找文,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预设一:

  当学生回答“贫—富”时,我想教会学生用组词解释词义的方法,我会问:谁能用“贫”来组词?学生会回答“贫困、贫穷”。我会及时给他们鼓励性评价,并提醒他们:组词解释词义是一种好方法。

  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形象到抽象。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字理教学是非常适合的。于是,我这样讲解:“贫”就是没有钱或者钱很少不够用。古人用贝壳当作钱,把钱分出去,越分越少,最后,钱不够用,就是“贫”。

  “富”就是“富有”。在古代,“富”是这样写的(出示幻灯片),上面的部分像一所房子,下面是酒缸。意思是:一户人家不仅有房子住,还有粮食吃,他们用吃不完的粮食酿酒喝。像这样有房子住、有吃的、有喝的,生活很富裕,就叫“富”。现在,“富”的写法有变化,我们可以这样记: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还有许多田地。最后,用“富”组词。

  预设二:

  学生答到“冷—暖”时,我启发他们:谁能用“暖”组词?(学生会回答“温暖、暖洋洋”)我问:“暖”为什么是日字旁?(生答:太阳一出来,就暖和了)

  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写“暖”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在表扬他们观察仔细的同时,总结:“暖”在书写时不要把右边写成“爱心”的“爱”,将“爱”的秃宝盖变为短横,就成为了“暖”的右边,并且上横短,下横长。

  随后,师生共同书写,边写边强调:“暖”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右边不要写成“爱”。

  最后,请全班在课本104页的田字格里,自己描一个,写两个。在学生书写时,我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同时,关注书写薄弱的学生,找出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表扬。

  预设三:

  当学生回答“真诚——虚假”是一对反义词时,我贴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意思,因此我采用联系生活理解词义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真诚”。

  我问:哪些行为是真诚的?你有没有真诚地帮助过别人?

  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到,人们都喜欢真诚的人。如果我们对别人不真诚,就叫“虚假”。

  预设四:

  教学“冷漠—热忱”时,教会学生理解词义的另一种方法:找近义词。

  我会问学生:谁能给“热忱”找个近义词?学生会回答“热情、热心”。我会说:“找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接着,采用情景教学法,深化对“热忱”的感悟。

  “叮咚——”老师来你们家做客了,你热忱地接待老师,该怎么做呀?学生表演。我会做出及时评价,如:“谢谢你,你真是个热忱的孩子”,“老师感受到了你的热忱”。

  预设五:

  讲解“饥寒—温饱”时,我教给学生第四种理解词语的办法,即:拆字组词,理解词义。

  我会这样讲:“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饥饿”。“寒”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寒冷”。“饥寒”就是“饥饿、寒冷”。像这样,把一个词中的两个字拆开分别组词,也是解释词义的好方法。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用相同的方法解释“温饱”。

  随后,仔细观察,“饥、饱”两个字该怎么记?(学生自由说,教师强调要点:①两个字都有“食”字旁,饿得饥肠辘辘,吃得酒足饭饱,都跟吃饭有关;②都是形声字,或一个人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饱”,右边的“包”表示读音)

  课标要求在书写汉字时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因此,在指导书写“饥”时,我重点强调“食”字旁的书写。

  一笔撇,二笔横钩,横钩的横不能长,三笔竖提,竖提的起笔处应该离横钩远一点。“饥”右半部分是“几”。

  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写完“饥”,学生独立写“饱”,注意“食”字旁写法。在此过程中,我鼓励、表扬比第一次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预设六:索取——奉献(贴板书)

  新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在讲解“索取——奉献”时,我想教会学生这种方法。

  我问学生“奉献”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有一句话解释了,找找看。学生会找出“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然后我解释,“奉献”就是把我们的爱心或拥有的其他物品送给别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它的反义词“索取”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当成自己的。

  找完文中的反义词,理解了词义,课堂将进入第四部分。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根据课标要求,我这样设计诵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到对子歌语言的优美。

  1.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体会对子的短小精辟和节奏特点。

  2.接着,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拍手方式读出课文。可以像老师这样,还可以个跟同桌拍手读。

  3.在熟读基础上,比一比谁背课文最快。请学生先看着屏幕,跟同桌,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括号里没写出来的后半句。准备好后,向其他同学展示。

  4.接下来,全班抢答:老师读前面,全班同学接后面。比一比,谁接得最快。

  课堂第五环节是知识拓展。

  (五)知识拓展:

  1.我会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对对子的规律?学生可能会说字数相等,简短,意思相对。

  2.接着,我引导学生自己对对子: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都喜欢对对子。大家想不想试试?看屏幕,你能接下来吗?

  最后,进入课堂的结尾部分。

  (六)结尾:

  课文中还有两个四字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课外的哪些对子?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关爱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以上是我授课全过程。板书设计如下:

  四、板书设计:

  板书的好处:1.采用爱心形状的粉红色词卡,不仅和本单元、本课爱心主题相呼应,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内容强调了重点词语写字指导,体现了低年级语文课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特点。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特点有:

  字词教学方面,教会了学生多种理解词义的方法,有:组词理解、拆字理解、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生字教学采用字理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文内容方面,从对子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到了汉语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对子也帮助学生扎实地巩固、掌握了反义词。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所有内容,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谢谢大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说程序】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

  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ao ou iu》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第十课。(课件)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复韵母ao ou iu 的音、形和拼读方法。这部分是通过在图中的相应位置上出现了复韵母ao ou iu,图意有助于学生练习拼读三个复韵母的双拼或三拼音节,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另一部分也就是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这节课是利用句子和儿歌《有礼貌》来巩固含有复韵母ao ou iu 的拼读,认读拼音句,并在其中学习8个生字。

  2.教学重难点:根据本组知识的训练重点,教学汉语拼音《ao ou iu》时,拼读8个生字的音节并从文中找出生字来识记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图正确朗读句子作为难点。

  3.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利用拼读音节来学习8个生字,并能利用拼音正确朗读句子和学习儿歌《有礼貌》。

  (2)过程和方法:采用创设情境、游戏、儿歌等多种方法来拼读音节,学习生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游戏和儿歌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习惯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陶行知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进行有效学习。教学本课时,通过生动儿童化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游戏等多种途径,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在儿歌游戏让学生身心愉悦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2)自我尝试法: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已经学习过的拼读方法进行自由拼读,并拼读拼音句,学习8个生字,还尝试由感情的朗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习生字。

  1.创设情境:祖国60岁生日就要来到,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带来鞭炮,我们和小动物一起放鞭炮啊!

  2.新旧知识衔接学习生字的音节。出示8个生字的音节,利用上一节课学习的拼读方法,自由拼读。并利用游戏进行检查验收。

  3.找朋友的游戏学生生字。音节验收后再到句子和儿歌中去找拼读的8个音节以及相对的生字,并标画在原文中,然后以找朋友的游戏将音节和生字对应上,这个环节中还渗透着文明礼仪教育。最后用学习的生字进行组词说话训练。

  4.火眼金睛孙悟空来巩固字音:首先请戴孙悟空头饰的同学出来,请大家认读去掉音节的生字读音。然后以出难题的形式,找音节中的错误。

  (二)学句子:

  1.创设情境:国庆节去农家院中转一转,观察图,都有些什么物体?然后猜一猜: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小牛爱吃--?

  2.回到文中读句子。

  3.扩展:我爱--?妈妈爱—爸爸爱—我们爱—进行口语训练。

  (三)学习儿歌《有礼貌》

  创设情境:看农家院里真热闹(课件)听,太阳公公来送信了,打开书读儿歌《有礼貌》,并采用分角色朗读,动作表演朗读,启发学生体验情感,启发朗读兴趣,期望他们越读越出色。

  (四)巩固拓展:

  大公鸡有礼貌,起得早,太阳公公奖它一顶大红帽,谁想要,帽子藏着歌谣,谁读对了就把红帽奖给她。

  歌谣是:小河里面鱼儿游,来到河边要看牛,小牛慢慢来吃草,小鱼跳出水面来问好。小猫最爱吃小鱼,见到鱼儿流口水。

  总结: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将游戏、儿歌贯穿于教学拼音和识字中,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拼音生字并能恰当运用它们,促进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是一篇适合朗读且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习为主的,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教材。

  二、说学情

  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孩子,此时学生已具备了对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在拼音部分的《秋叶飘飘》这首儿歌中,学生对了秋天里枫叶飘落这一自然段现象有所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五、说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自编。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六、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法、学法

  1、情境创设法,图文结合法

  2、突出多读,训练能力

  八、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读了《四季》这首诗歌,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它们是──(春、夏、秋、冬,师板书:春夏秋冬,生书空)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找找春、夏、秋、冬,你们想去吗?可是要去没那么容易,要先来闯关,敢不敢?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诗歌入手,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四季的美,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借此先让生复习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带着问题找去四季)

  二、理解四季诗,熟读成诵

  〖第一关〗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跳读、开火车带组词读)

  〖第二关〗读四季诗:〈课件出示四节诗〉

  1、谁能把课文读正确。(强点读书要求、自由读、指明读、齐读课文。)

  2、(师生合作读课文):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括号中的话由学生读)

  〖第三关〗背四季诗:

  1、指导学生看着课件上的图和这个句式把课文背下来。

  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2、感情朗读( 自由读、指名表演、指名上台读、齐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结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通过闯关形式,从认读生字、读四季诗、背四季诗、让学生通过读,巩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了从易到难的原则,来达到教学目标。。)

  三、感受四季美,创编四季诗

  1、 课件播放四季风景画面及配好的音乐,随机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图:

  指明学生观察图 ,说说你找了什么季节,从哪里找到的?找到了什么?(指多名学生练习说话)

  2、你们看了春夏秋冬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做些什么?

  3、你们猜老师想做什么吗? (引导学生当小诗人)

  (出示四季景色课件)

  桃花(红红),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西瓜(圆圆),他对(小熊说)说:“我是(秋天)。”

  4、小结;刚才我写了春天的诗,你们能去写写夏冬的诗吗?

  (让学生根据课件看图编诗。并把自己的诗读出来。)

  (意图:出示四季图,让生看图找四季,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感受四季的美丽。)

  四、绘四季景:

  (设计意图:通过读了四季诗,看了四季景,编了四季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用画画来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热爱。)

  五、板书设计

  2、四季

  春 夏 秋 冬

  (设计意图:以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为主线,浓缩了这节课的精华。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课本阐述: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下旷野里即将丰收的情形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况。这一是篇文质柔美的课文。一是意境之美:文章为我们显现了一幅儿童在故乡高枕而卧玩耍的高兴局面,让我们感觉到故乡风景的感人,故乡生存的满意。其二是语言之美美: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伎俩,很多语句都值得门生去咀嚼积聚;首尾呼应,两段表达相近意思却用了差另外说话。可以大概使门生在领会语言美的底子上感觉到故乡生存的美,引发了他们向往大天然的情绪。于是本文是熏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感,丰富他们语言艺术。

  二、学情分析:

  我们都知道,由于听力障碍,聋哑学生语言相对比较贫乏,阅读理解能力相对与同年龄的来说差距比较大。再加上本文描写的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田园生活,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距离比较远,因而体会其中的情趣也比较难的。在教学中,要从弥补缺陷出发,从发展学生语言的角度去考虑。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据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知识目标:

  1、学习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四、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能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想像,感悟出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五、情感目标: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生活向往的情感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补充了一些美丽的乡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结合以上分析,我预设本课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第三课时,巩固知识,升华情感,完成练习。

  首先我简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本节课我打算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物导入,理解课题。

  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麦哨,而且对于聋哑学生的来说直观形象的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加深印象。所以我在直接明确题目,让学生用“麦”和“哨”分别组词后,出示一些麦杆,让学生知道麦哨就用麦杆做的哨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聋生的朗读有时候是比较盲目的,有的就是为了读而读。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设计了:“让我们在这麦哨声中,走进文本,去听听这是怎样的声音?”“在这哨声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度边思考,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读通课文,学习新字词。

  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相机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比较,举例说明,组词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学会“和”“应”两个多音字的词义及运用。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声。然后朗读比较,体会省略号的含义和两段文字不同的措辞。

  下面我具体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这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意境之美,品味语言之美,在“欢快、柔美”的氛围中陶冶情操,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目标,这堂课我围绕“读—说—抒—写”进行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一、复习回顾,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我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麦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这声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回顾知识,走进文本。导出“欢快、柔美”两个中心词,并让学生学习一、二两个小节。

  二、图文结合,感悟意境之美。

  紧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欢快”“柔美”的词义,然后自由轻声朗读3—6小节,去乡村的湖畔、田野、湖边走一走,找一找哪里还能读到欢快、柔美的感觉。在交流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白、彩、红”以及“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词,来感受乡村孩子的闲暇、欢快,即将丰收的欢快以及田园的景色的柔美。同时补充一些田野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这种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深入浅出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生认识过程。

  三、品读赏析,体会语言之美。

  为了让学生对文中的语句有更深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积累和丰富语言。在通读3—6小节后,我又安排了细读品味的环节。让学生再来读一读,并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一读。想想这个句子的意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主要从“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汉,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捧捧的种子。”“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这些句子中,学习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品味语言的美。

  四、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最后学习7、8两个小节,让学生说说“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为什么这哨声是如此的欢快、柔美?总结出:是这闲暇的生活、即将丰收而美丽的田野让这哨声如此的欢快、柔美。然后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呜卟、呜卟……”的麦哨声,一同来感受。

  五、课堂延伸,走进乡村。

  为了更好的弥补缺陷,发展聋生的语言,聋校的语文课堂,应该有它的侧重点,那就是写作的指导。所以为了升华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快乐的生活。我在最后安排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把孩子们在湖边嬉戏、玩耍的情景写的再具体些的小练笔。

  六、作业安排:

  1、熟读课文,摘抄文中柔美的文句

  2、结合学习要领,自主阅读《可爱的草塘》一文

  板书计划

  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板书上我力图表现出语文可读性,读写训练的落实,结合人文性的讲授思绪,故而结合现实策划了这个板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本课以摒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趣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这种活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培养语文情趣,让学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翠鸟》是六年制第六册第四单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点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了解翠鸟的外形特征、动作敏捷及高超的捉鱼本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利用画翠鸟说翠鸟的环节让学生掌握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

  2、通过现场采访创设语言情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写翠鸟外形特点和对捉鱼的动作描写。难点是以以便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灵活运用,选择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本课顺应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激发学生情感。如,通过播放翠鸟捉鱼的教学录像,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直观感受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能比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课中,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生赛读、引读、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意境,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

  此外,还采用了游戏激趣等方法。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1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疑问难,读活课文。

  2训练观察方法学习抓住事物人特点进行观察,以画促悟,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

  3掌握读段方法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学生要学会读懂一个自然段,在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以学定教,优化程序

  (一)谈话导入,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翠鸟)大家看,图中这只美丽的鸟名叫翠鸟,又叫“叼鱼郎”,它不仅外形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2、这课大家预习了吗?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好吗?

  (设计这一下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练读要求,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自然积极认真地练习读书)。

  (二)体会感悟,读懂课文

  一、体会翠鸟外形美

  1用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写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2从哪儿看出翠鸟长得真漂亮?画出重点词语

  3以画见悟

  (1)同学们喜欢翠鸟吗?喜欢画翠鸟吗?

  (2)老师和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它同学自己画。

  (3)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

  (设计此环节的意义(1)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清晰的鸟形象;(2)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3)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二、感受翠鸟活动特点

  1放录像,边看边思考(1)翠鸟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翠鸟怎样捉小鱼,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翠鸟动作迅速的特点,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等词语的变化)

  6师生赛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播放教学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调协积极性,再通过师生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读中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三)质疑问难,读活课文

  学习了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需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1、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设计以下采访题目)

  (1)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

  (2)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予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3)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

  (4)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五)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1、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2、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此次读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板书设计:

  外形小爪、头、背、

  (美丽)腹、眼、嘴

  动作:鸣声清脆疾飞

  (敏捷)蹬开叼起飞远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什么是模式?模式指的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说课的基本模式,仅仅指的是“说”的模式,不包括说课的整个活动。具体的是指根据一定的说课目的和内容,怎样进行述说的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方式。目前在小学语文说课活动中惯常采用的说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说”的说课模式

  这种说课模式的方法,是把整个说课内容分作“说教材”、“说教学程序设计”和“说板书”三个部分。在“说教材”的时候,结合说大纲,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结合说教法、说学法和说练习的设计与安排。

  使用这种模式说课的好处是容易抓住和突出说课的重点,不至于因说教法、学法不当而出现喧宾夺主或把握不准时间的`情况。而且大纲、教法、学法等结合在说教材、说教学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说,会使说课的流程不显得那样机械、呆板,容易给听说课的人留下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联系自然的好印象。但也正因为在说教材、说教学程序设计时还要结合说大纲、说教法、学法,也就增加了说的难度,处理不当,容易发生零乱,甚至是颠三倒四,绕来绕来说不清楚的毛病,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2.“四说”的说课模式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称为“四说”。这是一种目前被较为普遍采用的说课模式。由于把教法和学法,作为独立的内容分开来说,说课时就容易说清楚,思路也会比较清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教法时,应说清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以及教法选择的理论根据。在说学法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分析学情,交代清楚该课设计是建立在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基础上的。使听说课的人容易在听说教学程序设计前,就从整体上明确该课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的大致走向。但孤立的说教法、学法,也容易导致生硬、机械,而且每一种教法都不是万能的,在一堂课中,常常需要几种甚至是很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所以使用这种模式说课,应当切实掌握好“说教法”、“说学法”的“度”,说课要有分寸。而且也切不可以为教法、学法已经在前面单独说了,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就束之高阁,不再涉及了,事实上还应当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再结合教学的实际,穿插进去说一说。一般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先在“说教法”、“说学法”时概括说一说,尔后在说教学程序时,再穿插进去说。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四说”模式的优势效益。分页标题#e#

  3.“五说”的说课模式

  “五说”的说课模式是先说教材,然后依次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最后说板书或练习设计或结合起来说说板书和练习设计。这种模式与以上的“四说”的模式相比,前四方面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增加了说板书(或再包括练习设计)的内容。但无论是“三说”还是“四说”,实际上板书(或再包括练习)也还是要说的,区别只在于前者仅把板书(或包括练习)作为教学程序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揉合到教学过程中说,板书或练习设计的地位,也不像后者那样予以强调与突出而已。

  4.“六说”的说课模式

  所谓“六说”,即是“五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或练习)中的“说教材”与“说教法”之间,插进一个概括陈述整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着重注意及准备着重体现的一些问题。有时,这个环节也可以安排在最后,即在说板书之后。这个环节说的内容,往往带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常常围绕准备体现什么、注意什么、遵循什么及怎样体现、怎样注意、怎样遵循和为什么要体现、为什么要注意、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思路和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阐述。如果将这个环节安排在最后,则在陈述时还要结合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说好这个环节的关键,是要求说课者对自己所说的课必须烂熟于心,并对自己怎样教和为什么教,在理论上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抓住本质的东西旁证博引、引经据典,将该说的内容说清楚,说透彻。

  说课模式,除以上四种以外,还有很多种由以上模式生发出来的变式,如在说教材和说教学程序之间插进“六说”模式中的第二说,把说课的内容变成新的“三说”,而且还可以把“六说”中的第二说放在说教材、说程序设计之后使之成为另一个新的“三说”。但不管怎样,说课的基本内容是不变的,变的只是说的内容的组合和次序的先后及突出、强调的内容和程序不同。而这里必须十分强调的是,在以上这些说课模式中,虽然没有把说理论当作一个独立的说课环节,但这绝不等于说,理论的阐述在说课中并不重要,恰恰相反,理论在说课中是占有相当突出的重要位置的,实际上“六说”模式的最后环节,也就是说理论,而且把说理论放在说教法、学法前也是可以的。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说课,都切不可忽视理论的陈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28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分页标题#e#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羸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内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三段来理解。教学中为了突出重难点,采用分两部分的方式比较合适。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较为具体地讲到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如文中所述,更羸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认为是自己听错了,但随之而来的情形便足以印证了令魏王难以置信的话。“更羸并不取箭,”这句话原本毋需用一个“并”字也能讲通,但通过一个“并”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不取箭”的事实。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读文至此,我们定会拍案叫绝。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后四个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尤以更羸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

  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由前面的“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句到“啊!”“真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惊讶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课文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更羸话前的提示词语“笑笑”两字可不简单,因为这笑中包含着更羸对眼前事实的最清晰的认识。

  然而这其中的玄机却是我们和魏王所不知道的。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场面的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吗?“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诸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秋天是美丽的、可爱的、喜悦的,为了孩子们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尽兴地、愉悦地学习课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文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浓郁的秋色,针对富阳的气候特点,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将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置到了十月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学文一边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颂秋天,真正达成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

  2、适量的从课外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儿歌和散文,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

  3、与音乐老师商量是否能与此同时教一些赞美秋天的歌曲,让孩子们多维的感受秋天美丽与喜悦。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①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②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③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④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⑤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春秋公园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预设要帮助学生达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目标。为了能较好的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今天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这个设计来谈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课后我反复地研读了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这篇散文读起来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于是我以中间四句为主基调对其他的几句进行了修改,果然读来更朗朗上口了,而且这样的修改也突出了重点句式,便于学生的朗诵和仿写。后来我便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当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如果孩子们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当老师问:“想读吗?”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像老师一样去朗诵诗歌,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因为他们朗诵时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诗人的。在让学生反复地动情地朗诵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读后的感受就比较到位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8课《阳光》。第一次翻阅教材我便被这篇优美而富有童趣的短文所吸引。作者将阳光这一抽象的事物与禾苗、小树、小河等相联系,既富有人情味,又形象易懂。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因此本课我基本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猜谜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以及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接着“那你知道太阳有哪些用处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从中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最后引出课题(教师板书:8、阳光)

  二、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课标》中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然段的分法在《新阅读》中已渗透,故学生可以自主完成)

  2、同位间互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读,这时我的要求是读准、读通。

  4、用正确的读音,全班齐读。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分组(分段)朗读,将朗读细化让学生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建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1、教师谈话:阳光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还给这个世界上万物增添了生机。下面啊,老师就请大家一同老观看一个短片,感受一下阳光。

  此时播放幻灯片的目的旨在从感官、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对阳光的喜爱、珍惜的情感,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2、带着感情自由练读。

  3、全班齐读。

  4、突破重点:对于课文“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的理解,我放在了朗读之后。我认为只有在充分的阅读之后,才能达到感悟上的水到渠成。不做局限性的总结,而是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背诵全文。

  6、互动环节:轻松一刻。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劳逸结合,进一步深化理解,更好的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四、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也适当的穿插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合作学习。如:同位互查,一人指一人读等都体现了这一点。接着我又引入“猜字游戏”等强化生字的识记。

  最后,我以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假如世界上没有阳光”来结束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文意,达到情感的升华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9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2-23

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通用5篇)12-2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11-02

人教版语文六上《林海》说课稿12-17

人教版语文五上:《鲸》说课稿12-17

人教版小学课件语文05-13

人教版小学语文谚语01-1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28

人教版高中语文 采薇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