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07-08 17:06: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高中的美术教育需要在巩固兴趣、发现特长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拓展、提升。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节课"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欣赏,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的深刻理解,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为工艺美术的审美与认识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本课的教学以图片欣赏、图片对比与分析为主线,不断渗透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艺术魅力。

  2、讲解作品的同时,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中陶器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的传统艺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问题层层递进。

  第一:古代彩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二:古代素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三: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2、学习对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陶器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陶器艺术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学法分析

  美术是一门培养人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只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中学生面对应试教学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图片引导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

  以图片引导的方式来推进知识的学习。针对本课陶器的分类、不同陶器的艺术特点、陶器的制作等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以环环相扣的任务来推进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的知识认识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古今不同的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明确陶瓷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使学生逐渐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勇气和意识;

  (2)通过作品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3)展示丰富的陶瓷相关图片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外知识的涉猎和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并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观察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今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本土的美术,热爱本族优秀的美术形式,并逐步提高传承本民族艺术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时期陶瓷艺术的特点

  难点: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简单的制作工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美术图片资料、实物陶器和课本等。

  学生准备:收集陶器艺术图片资料、相关课外书籍、新疆土陶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

  教师活动:(提问)上课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知道英文单词"China"的汉语意思除了"中国"的解释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出还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教师活动:(1)板书: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艺术

  (2)回顾知识点并引入本课话题:前面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中国有着灿烂文明的民间艺术形式,除了玉器,刚才大家所说到的"陶瓷"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贡献,其地位从中国的英文名称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广泛深入人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个非常灿烂的陶器艺术发展史,这节课,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2、讲授新知识,欣赏并分析作品

  教师活动:(1)提问:根据课前的预习及大家对陶器艺术的认识,请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2)板书:一、 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问题):(1)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历史学科知识)(2)中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岩,距今都在万年以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区陶器的出现年代相近。(p.9)

  教师活动:(引导并梳理补充知识):陶器的出现与火的发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的器物,然后晒干,烧烤后就形成了陶器。相传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将泥土涂抹在树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人们就经过不断的改造,终于制作出各种原始陶器,当时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对陶器进行装饰,从而使陶器逐渐达到了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活动:(1)(提问):古代陶器种类丰富,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食器和水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几类,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板书:二、陶器的分类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陶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彩陶和素陶两大类。

  教师活动:

  (1)板书:陶器 彩陶:

  素陶:

  (2)教师总结后,播放作品图片,并且请学生对作品做简单的分析说明,老师引导并补充;

  (3)布置思考题:在分析完作品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a、《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当时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b、《鹳鸟石斧彩陶瓮》(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此瓮外壁绘鹳鸟食鱼,其旁绘一石斧。平涂着色勾线,为彩陶中仅见的一种画法。

  c、《彩陶舞蹈纹盆》(马家窑文化)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教师活动:(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学生活动:(回答)当时的人类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d、《漩涡纹尖底瓶》

  学生活动:(引导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涡纹瓮》

  现藏国家博物馆,出土于甘肃永靖县,是储存种子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纹为间隔,组成三条装饰带,在主要部位绘旋涡纹,上下分绘水波纹、旋纹、主次分明,构图严谨,为彩陶艺术的杰作。该瓮上方的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图片)

  教师活动:(提问)看完刚才的图片,并且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些单独的彩器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那么现在每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布置的思考题: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按小组回答,并且让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引导并总结,用课件逐步展示以下知识点)

  彩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空间的东西发展,彩陶可以分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半坡:以动物纹为主,鱼纹最多;

  庙底沟:以植物纹为主,图案渐多;

  b.马家窑文化:以半山类型为顶峰,出现轮制技艺。

  旋涡纹或波浪纹,图案化增强

  半山:

  马厂:

  教师活动:(1) (总结)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国彩陶进入兴盛时期,并向西北地区推衍,出现灿烂的马家窑文化,经历马家窑-半山-马厂前后相承的三种文化类型,大约一千二百多年的发展衍变,而进入尾声。

  (2)播放《白陶鬶》及《黑陶蛋壳杯》作品图片,转入话题。

  (3)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什么作品?

  学生活动:(回答)白陶和黑陶

  教师活动:(1)板书:素陶 白陶

  黑陶

  (2) (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你们在看到这两幅作品后,与前面的彩陶相比,你们发现它们有何不同吗?有谁愿意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对素陶的认识?

  学生活动:(回答)素陶主要分为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把陶器艺术推向最后一个高峰。(精致化、贵族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轮制造陶器, 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鬶等贵重器物。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型规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黑陶的制造是在烧制过程中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乌黑光亮。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为代表的黑陶艺术追求材质、造型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极致,使陶器制作精致化、贵族化。并在性质上脱出原来的实用意义而衍化为贵族所独占的礼器。

  教师活动:(总结)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欣赏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们所拥有的艺术特点,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脉络:

  (1)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内容由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2)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形式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

  (3)陶器的功能是从适用向具有装饰意义的礼器发展;

  (4)陶器艺术的制作工艺从粗糙向精致化发展。

  作业:

  中国古代陶器艺术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要是想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同学们也可以去博物馆大饱眼福。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为现在的艺术家及学者们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大家现在就开始寻找寻找你们的创作灵感,参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艺术资料,画一幅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陶器图案作品,并预习下一节课"瓷器"的有关内容。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径;

  ②它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它是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

  接着,教材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a .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b.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本地民俗的资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中国现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并且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长辈。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耳闻目染较了解。但对其它民族民间艺术了解甚少。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了解民间美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头像作画步骤,现在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结构安排及特点

  教材共分为八章。其中基础模块内容包括概述、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头像写生、结构素描和速写与默写。选学内容包括风景写生、半身人像写生。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并将结构造型和明暗造型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和注重 技能训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本教材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专业教材,是必修课程。也是平面广告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教材,一方面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强化技能,发展思维,提高素描造型的实践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坚持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描》教材中也要求:“以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掌握素描造型的规律法则、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为目标,以掌握素描的基本造型能力为基础,通过强化结构素描造型训练,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所需的基础造型能力。”结合平面广告专业特点,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体造型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头像写生步骤并加以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头像作画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快速造型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头像作画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形体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定基本形

  根据头像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难点定为:形体塑造阶段主要任务----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表现

  二、教法阐述

  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赏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素描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示法:主要是指优秀作品的展示

  2、实践法:主要应用在课堂上的头像作画步骤的训练上

  三、学法阐述

  头像作画步骤的准确性及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头像作画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凝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程序

  根据素描课的特点,本节课由作业评讲、导入、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1、作业评讲:评讲前次课的作业,在互动中展开评价,采用多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

  2、导入:展示历届美术高考优秀头像作业,鼓励学生学好美术

  3、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伏尔泰石膏像为例,讲解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①构图阶段(打基本轮廓):这时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打好轮廓。多媒体课件展示伏尔泰头像,引导学生去观察对象。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多次被流放,我们常用的伏尔泰石膏像是翻制乌东的雕塑伏尔泰坐像,雕塑家刻画高龄的伏尔泰被流放回来的情景,宽松的长袍遮盖伏尔泰瘦弱的身躯,但他目光炯炯有神,充满智慧的光芒。让学生感知伏尔泰的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前额高而宽,面部瘦,嘴角露出似笑非笑,似乎是对敌人的讥笑。

  ②形体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定基本形,这是本课的重点。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法,将复杂的头部形体结构进行概括。边观察,边分析。复习头部结构,人的头部是对称的,要将左右对称的对应部分联系起来画,还要准确地把握其透视变化。可用辅助线(学生回答垂直线、水平线和倾斜线),寻求对应的相互联系和透视变化。准确地把握头部结构和五官位置。这时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要学生学会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要画左边看右边,画上面看下面。最后用线或略加明暗的方法将对象的形体结构确定下来。不断分析、比较。在石膏像写生中应该强化这一阶段的训练,作为单独的重点的训练课题,以提高对头部形体结构的认识,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③形体塑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与表现。基本形体塑造主要以形体结构、明暗交界线为依据,以暗部色调为重点,通过明与暗两大部的对比关系去完成。在暗部色调基本画好的基础上,接着画明暗交界线亮部一侧的中间色调。这一个变化丰富、微妙而色调区域,必须认真对待。在不断深入刻画表现的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深入、不断修改。五官的刻画要始终保持相互照应、同时并进的一致性。但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还要注意虚实变化。

  ④调整统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这时要将作业放到头像旁,退到一定的距离,整体的观察比较,提出几个问题,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提出的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修改的“点”一定要找准,否则将不可收拾。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局部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4、作业练习

  写生或临摹伏尔泰头像,让学生进行素描打形练习,掌握和应用本课头像作画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主要以结构分析为主,在四开素描纸上完成作业。

  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写生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回辅导时,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其他头像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

  5、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的评述。

  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1、开场白:

  各位好!今天我来说课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不缺单位,另一个是因为我参加了全市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比武研讨会,回来后我就写了一个总结报告向学校教导处汇了报,在这里我准备把外面学习的经验和收获结合相关内容把我对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说出来,请领导、评委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说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是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学生选用,共有《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共计9本书,我校选发的教材是《美术鉴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课。它既是第二单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

  ① 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中后期出现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态,并了解他们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特点。

  ② 通过认知——讨论探究——再认知的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宽广包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4、说教学重点、难点:

  先说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中期以来的艺术家的多种艺术“新实验”(现代实验性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再说难点:大胆发表自己对“新实验”的感受和见解,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对新艺术的再认知。

  5、说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学法:讨论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学法分别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的角色来了一个互换,教师始终是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设计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承载者、探索者、实践者、创造者,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和教学的意义所在。

  6、说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和相关的ppt课件,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教材,参考图片和相关网页。

  学生准备: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笔记本等。

  7、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及目标定位

  一、课题导入 用多媒体出示波洛克“滴淌画”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发言,波洛克在干什么?他的作画方式与你以前所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他的画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板书课题:《新的实验》

  从波洛克作“滴淌画”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画家的“新实验”的与众不同。

  二、观察、感受、探究 第一节:学生自读全文,自赏每一幅图片。 第一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图文,对20世纪中期以来艺术家的“新实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节:学生围绕如下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1、你对现代艺术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与交流”里的一些评论吗?

  3、P50—52页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欢哪一件作品?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节: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交流 感受的同时,探究现代实验性艺术的特点:

  1、强调艺术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从而否定了艺术创作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张艺术的本质在于制造新奇,追求所谓的原创性;

  3、尝试以现成品和自然物来代替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从而取消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4、企图打破艺术博物馆体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张艺术向自然靠拢,以此来对抗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对艺术的占有和消费。

  第三节:老师引导学生将P50-52的每幅作品按现代实验艺术的特点分类,可列出分类表。 第三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现代实验艺术作品的重新评价,再认知。

  三、拓展探究 学生欣赏现代兴起的一些新美术形式:沙画和地画 让学生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现代新实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四、总结 正如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所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地模糊”。的确,在当代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果真如此吗?也许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真金”并不多。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采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知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等),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级学生。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认知目标。

  了解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 ,掌握具象艺术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4、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三)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重点。

  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五)教学难点。

  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作典型性的处理(塑造典型的形象与典型的`环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教学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

  2、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教科书中的内容主要是循着问题"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 ,"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 ,"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逐一展开。按着这样的顺序讲解,容易回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式教学是相背离的。于是,我以教学重难点作为隐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自发探究为主,适时点击知识点,使活动游离于知识点之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吸收新的知识。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一)教学步骤:

  1、点题,故事引入。

  2、浏览图片,锁定图片。

  3、活动:模拟情景。

  (1)案情分析《马拉之死》。

  (2)心理分析《最后的晚餐》(补充)。

  4、小结。

  5、示图,浏览。

  6、思考与讨论。

  7、作业安排。

  (二)教学设想

  1、环节1:点题,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客观再现现实)。设问:其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进入第二个环节 。

  2、环节2:浏览图片,锁定图片——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中外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锁定画面《马拉之死》。

  3、环节3:

  (1)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

  (2)角色模拟。

  ①师:主持会场。

  ②生:探长。

  ③各小组:来自不同国家的专案组。

  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让学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艺术化的处理。

  4、环节4:

  小结:

  (1)充分地肯定学生学积极地思考,参与,合理的推断。对学生的评价是站在学生是否在细致地观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2)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

  5、环节5:

  示图,浏览:活动后的思考与缓冲。学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让他们在作品欣赏中得以补充。(转换到艺术表现方面思考作品内容)

  6、环节6:思考与讨论。

  (1)在分析场景,解答疑团后,换位思考:作为艺术家,马拉的好友,你会如何画《马拉之死》

  (2)具象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给人以真实感,故事情节,在社会生活中你认为它有没有意义 可结合作品说明。(深化,提升认识)

  7、环节7:作业安排。

  (1)根据《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调查,找到出卖耶酥的人。并试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学习法,教学反馈)

  (2)在教学设计中,模拟情景为主要环节,其他的是铺垫与有效的补充。创设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拟,为课堂的气氛增色不少,我只是个主持人的角色,众学生成了众探长,每个小组成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专案组,称呼变成这样"请来自美国专案组的李探长为我们分析案情"。学生由观察,理解的切入点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说明只作两种假设:自杀或他杀,根据画面提供的场景分析即可。在此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合理的分析,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探疑”的队伍中来。

  (3)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把握,采用的方式是自然渗透,不罗列讲解,也不在小结中体现,而是适时地"点击",使学生关注,有所领悟,艺术家艺术表现方法及特色的讲解也是如此。

  (4)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关注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了解相应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四、教学反馈。

  学生注意力集中,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情分析"的环节中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击知识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作业反馈:在作业中留下悬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方向等等。以便教师总结反思,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环节的开展,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出现互相争执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围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案情分析",浏览图片,小结的时间长度。

  2、根据教学需要,“作业”同“思考与讨论”可互换。

  六、教学思考。

  活动与关注的要点衔接的是否紧密,所设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也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班,对教学环节有所增减,有所侧重。课后及时地记录,小结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具象艺术的功能:

  (1)艺术作品(具象艺术 )。

  (2)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

  (3)记录功能,社会干预功能。

  2、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1)具象艺术作品的形式。

  (2)典型的形象 典型的情景。

  (3)一个,一群 时间,地点,环境。

  3、作品主题。

  (1)《马拉之死》。

  (2)《开国大典》 董希文。

  (3)《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意)。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转身板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回到原来位置

  一、说教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15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发展综合思考能力。教材选择了若干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和摄影等。引导学生理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注意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由于他们的认知领域已经比较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开始向多维度发展。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的来启发引导,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活动。

  1.知识目标: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与美术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的文化造型载体”这一基本知识。

  (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中我先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和情景教学法。

  接下来我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引导点拨,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导入,教授课程,共同探究,最后小结这几个步骤:

  1.导入:展示一组图片:出示作品——壁画艺术.《舞马衔杯纹银壶》(唐)和《三彩骆驼载舞俑》(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我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教授课程

  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A欣赏图片:我会利用媒体展示图片:《簪花仕女图》以及时代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我会穿插提出问题:

  (1)比如在看《簪花仕女图》整体场景的时候,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过后说说自己的对这幅画的理解。从作品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2) 在欣赏局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首饰中入手,观察讨论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在唐代就已经被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而在当今社会却甚少佳作。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我想通过本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白在当今社会中绘画教育的利与弊,从而深化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3.共同探究

  为了进一步论证“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欣赏评述方法对本组作品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

  分别展示“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西方绘画”、“建筑与文化”、“服装文化”五个方面的图片。师生共同探究证明“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同类美术作品来反映当时的历史。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深刻魅力和内涵,我希望我们以后再欣赏美术(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要仅仅只从审美价值的方面去做审视,而且还要善于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

  (我主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如:欣赏淡彩画作品《春》,并试着分析作品蕴含的人类文化,有不懂的地方下

  次上课大家一起讨论。

  探讨:除了美术外,其他艺术,诸如音乐,戏剧,电影,文化等是否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由于时间关系板书展示不完整,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范文02-14

美术说课稿12-16

高中散文说课稿范文11-03

《将进酒》高中说课稿范文11-04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01-20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大班美术《太阳》说课稿12-25

小学美术说课稿《黑与白》12-20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03

幼儿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