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9 08:13: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说课稿7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3)情感目标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

  阅读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

  五、教学过程

  (一)类比分析,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爬坡的汽车、抽水的水泵和倒立的人体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比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司空见惯的相似的生活现象,使学生联想到发动机、水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心脏。“心脏为什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

  (二)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 1.心脏的位置

  组织学生快速做30秒原地高抬腿运动,引导学生用手感觉心脏的变化,根据感觉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最后多媒体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很难用生物学学术语言准确表达。现场做运动,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知识。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

  2.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

  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鼓励学生想办法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 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最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强化学生的认识。学生第一次观察心脏实物标本,兴致非常高,标本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学生在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发现必须先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于是学生主动进行“区分心脏方位”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 3.心脏的功能

  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 学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通过分析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心脏的结构

  (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参照书中图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在纸上画出心脏四腔及相连血管简图,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然后运用课件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识记得更深。

  (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

  A.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说出其位置、猜测其作用,

  B.实验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④各小组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推测水(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途径,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心脏的工作过程

  出示心脏工作动态课件:

  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后,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说课稿 篇2

  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号说课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四课《校园新构想》。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阶段目标,确定这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通过对构图,透视等绘画知识的回顾,以及对校园设施的合理想象与描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校园的情感。

  本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结合他们的学龄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对学校建筑、风景、设施的认识,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2.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复习已知的绘画知识,接受新的绘画技法,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3. 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确定了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接受新的绘画技法,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快乐。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造的快乐,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我的准备:美丽的校园风景,构造图例若干。

  学生准备:根据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准备不同的绘画工具(同学们,你们在使用剪刀或者小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划伤手哦-----我不忘记在美术课上,穿插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课标中指出: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是现代美术教学中比较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情感互动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一开始,便出示了国内外著名学校的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到花园般的校园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校园设计,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情境,懂得热爱自己的校园,因而引出课题《校园新构想》

  (二)思维互动环节

  我首先请同学回忆学过的透视知识,然后渗透作品的构图、比例等新授技法。同时设计反面教材,通过纠正,避免学生发生类似错误,为学生的创作降低的坡度。其次,我取出之前欣赏过的图片,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口头添加。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离奇的想象力,迥异的想法层出不穷。

  (三)操作互动环节

  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候,我动情的挑起创作欲望(同学们,就在前不久,我们可爱的家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唱凯大堤决口了,洪水肆虐的冲毁了我们的农田,庄稼,还有我们可爱的学校。但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为了让灾区的孩子早日重回学校,决定在唱凯建一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请拿起我们的画笔,为灾区的小朋友设计一所漂亮的,设施齐全的学校,好吗?)------我适时的对学生穿插了情感教育。

  学生开始创作

  我巡回指导,同时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尽情绘画,体会创作的快乐。

  (四)评价互动环节

  学生基本操作结束,我便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互动”环节。列举风格水平不同等级作品三幅,让学生提出优缺点,积极的参与自评,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简短的评述,为他们指明方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小结延伸

  我腾出一分钟的整理时间,让学生整理操作工具,清理课桌,废纸等。千万不要忘记学生的养成教育。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一起共同完成一幅家园新构想。题目叫《我的家》。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我的板书分为基本特征示意区和评述展示区。这样的板书即简洁、鲜明,又重点突出,泾渭分明。

  结束语:总之,这堂美术课通过精心设计,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动参与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不错。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美术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很大,美术课不仅要加强学生美育和智育教育,还要加强德育的渗透,这也将是我以后的工作方向。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想一想“为什么称张骞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通过“读一读”明确开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通过“算一算”感受丝绸之路的古老,同时板书:古老;通过“想一想”理解张骞是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6、在读故事后,组织一个学生动手的小组体验活动。我给每组学生一些丝绸之路上传递物品的小图片,让学生们从这些图片中挑出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到中原地区的是哪些?传递到西域的物品有哪些?出示图12

  请几位同学将物品分类,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将物品拖到相应的圈里。

  7、思考交流:传递的这些物品给西域各国和中原地区带来了什么好处?

  在活动后,教师总结到:“在这条路上传递的众多物品中,以丝绸的影响最大,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第一次把中国中原地区经过新疆到中亚的陆上通道翻译成SILROAD,丝绸之路由此得名。”

  8、继续补充介绍“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的商人们来到我国做买卖,这是人们之间的贸易交流;一些佛教僧人来我国传播佛法,这是一种文化的交流。随着交往的深入,佛教逐渐在我国传播开来。

  9、讲故事,主要是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课前了解到的玄奘西游的经历,从而认识丝绸之路上的另一位友好使者玄奘。图13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为什么称张骞、玄奘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提升学生对张骞、玄奘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的友好作用的认识。

  (在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这几个活动中,认识了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使学生体会丝绸之路在中西各国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友好往来带来的好处,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第四个环节,是通过看图片、听介绍,了解丝绸之路的兴衰。

  以看“现在的丝绸之路的图片”、听“老师讲丝绸之路的兴衰”, 来了解丝绸之路的20xx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过程,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和我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丝绸之路的路线也随着发生变化,到最繁盛的时期甚至形成了道路网。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人为过度使用水等自然资源,再加上战争等原因,丝绸之路也一度衰落。现代的丝绸之路,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它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同时在原丝绸之路基础上修建的亚欧大陆桥,更是欧亚大陆东西最便捷的通道。)

  第五个环节,想一想,说一说。

  想:“这节课,你是怎么样学习的?”,说“通过什么,学习了什么?”从而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课是通过读图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故事,知道了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和开通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既回忆了本课的学习过程,明确总结出本课的学习方法,总结了全课,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这也是体现本课的教学特色之处。

  板书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它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本次教学的重点,利用板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回忆本次教学的思路,直观的板书使得学生在视觉上回顾本次教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教学手段是交互式白板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努力,较好的达到预期效果。首先,白板教学操作比较它很灵活、简单,不用每次老师在电脑和屏幕之间跑来跑去,就是一支笔就可以搞定一切,学生也更熟悉,教师也更自然,师生以更平和的心态去教、学。当讲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想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张骞的路线,要是用普通的多媒体PPT做的话,要设置路线,一段一段的弄,弄不好就出现偏差,就得从头再来。而利用白板教学,只要选中图片,然后右键里边选择“拖动复制”就可以拖拽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图片,然后按着路线走,那样随意性比较大,也适合本次的教学。其次,交互式白板的动态效果没有演示文稿绚丽,但是它比较神奇,你可以讲文字进行拖拽,还有可以用遮挡功能将文字盖住,让人们感觉没有任何东西,其实你自己知道其中的奥秘,当给学生展示的时候,他们觉得很神奇、好奇,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还特别主动要表现,使他们主动地来学习,来展示自己。最后,普通的多媒体教学,只是让学生看、听,但是白板教学不一样,利用它可以让学生走到白板前,自己去画线、自己去做题、去选择、连线等,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交互,其实白板就是把普通多媒体的功能和黑板的作用放在里一起,集合于一身了,即可以当多媒体给学生出示图片、视频、试题,也可以像黑板一样,效果更好。

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对应的是华师大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版)第四章第二节的活动五——动画的制作,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学习使用ImageReady制作一个动画,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中帧的概念以及动画形成的基本原理,并尝试制作简单动画。在备课阶段,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认为本教材提供的活动不足以让学生对动画的制作过程有比较深的认识,又考虑到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及兴趣,对教材的活动内容作了改动,将原来的图形动画改变为制作文字动画,让学生能从动画制作的基础入手,从而了解并掌握整个动画的制作过程。

  二、 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班级是我校职一年级金融班的学生,他们性格活跃、好动,但在学习上略显粗糙、马虎,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比较习惯跟着老师的操作演示进行学习、操作,学习态度比较被动,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太愿意思考、探索,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通常无法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有必要在教学中考虑如何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兴趣入手,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能从“要我学”逐步走向“我要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并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有一点,金融班的学生并没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所以有必要修改教材内容,变图形动画为文字动画。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知道动画中“帧”的概念。

  2、 能力目标:会用ImageReady制作简单的文字动画,能借助“帮助”文件进行自主学习,制作特效文字动画

  3、 情感目标: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知识的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教材布局上看,是对PS学习内容的延伸,其实质更多地是让学生能活用好PS的技能,而动画制作本身并有多大难度,但考虑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应该让学生能“学有所得”,并且“效益”尽可能最大化,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最终的教学目的,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更是提升对学习的信心。

  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ImageReady制作文字动画

  教学难点:

  1、 预设动画效果,并按预设效果进行帧的设计

  2、 让学生能学习多样的动画制作技巧

  本堂课的教学安排是学习动画制作,由于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因此教学难点在原基础上有了增加,这也是基于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而产生的,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而言就有了更高的标准,学习过程会更有层次,同时学习效果也会更丰富和精彩。

  五、 主要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会技能,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能力,实现引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鉴于以上指导思想,本堂课教学程序被设计为由一个教学导入和两个教学活动组成。首先在导入阶段,展示由学生利用PS制作的关于“保护环境”的电子宣传画,这是学生参与学校的一项宣传活动而制作的作品,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引出学生作品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任务目标:使作品具有动画效果。

  在第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讲演法讲授文字放大的动画效果制作方法,这个环节中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演,知道文字动画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并尝试把自己的宣传画上静态文字做成动画文字,并要求尽可能自己设想一种动画效果,而不是简单模仿教师讲演的案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最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所做出的动画效果可能与设想的不一样,但这样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因此学生一般可以通过修改达到自己的预设,个别可能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间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活动一的任务完成后,会有一个作品展示和师生合作评价环节,展示的目的主要是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而评价是为了让同学通过比较,找出作品间的差异并明确改进的方向。这一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个活动环节,教学安排是让学生学习特效文字动画的制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文字动画特效的效果图和相关的“帮助”文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有兴趣,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多个选择可供学生挑选, 但考虑到既要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又不要过多纠结于选择什么,因此提供的学习内容在数量上是有限制的,这里提供了四种文字特效动画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一个学习,并将选择的这种特效应用于自己的宣传画上。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最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法做出他选择的动画特效,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鼓励学生仔细阅读“帮助”文件,并逐步落实到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去,当然学生也可以与周围和自己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进行讨论、切磋,或求助老师。

  活动二的任务完成后,安排了一个学生演示环节,由学生推荐或自荐,让某位同学上讲台为大家操作演示并讲解他自己选择的文字特效的制作过程,并由其本人小结制作心得。

  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如何让宣传画上的部分图形动起来?例如蝴蝶飞舞、云朵飘动等。

  六、教学效果

  这堂课由学生作品引入,引出作品改进的目标:让文字动起来,在后续的两个活动中,学习内容由简到难,由模仿学习到独立自学,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并从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

  七、重难点解决策略及教法改革亮点

  本堂课教学中,就教学内容来看,它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习制作动画,而难点,如果直接按教材进行教学,则基本不存在,另外这一章节的内容在整个教材安排中地位并不算突出,但却非常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喜欢动画的,如果能让他们亲手做出来,相信他们一定很有成就感,而兴趣是使学生投入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动力。因此利用一切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可以说是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堂课教法改革的亮点是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而这一环节真正有意义的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可选择的,这一设计一方面是通过可选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自主权,学生的学习意愿得到了尊重,学生会更愿意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所选的内容不同,学生会产生好奇心和好胜心,诸如我能学会自己选择的内容吗?我的选择是不是比别人的好?等等,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实际上这一环节中安排的不同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哪个更好,主要是看学生的喜欢及如何应用到他自己的作品中去,所以这种可选择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有比较好的心态去面对,另外由于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达成后,学生会更乐于展示自己,分享自己的作品。那么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不会遇到问题呢?当然会遇到,而且由于他们选择的内容不同,问题也会不同,如何解决呢?预定的方法是:第一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帮助”文件,逐步落实到操作中去,第二可以与同学讨论,协作找出解决办法,第三求助老师。基于这三点,学生大多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选择性学习还有一个好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操作技能,不太可能有时也没有必要,因此提供电子文档形式的“帮助”材料,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又不会造成课时不够用的矛盾,而课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还会让学生学得更多。而更关键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就内容选择来看不算太出彩,但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被激发出来,同学们能专注自己的制作,且课后就学生提交的作品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部分同学作品的效果非常好,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一些问题,但从学生作品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在课堂上,我还发现相邻的同学基本没有选择相同的文字效果来学习制作。

  反思本堂课的设计,从细节上看,我觉得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制作的宣传画的主题如果能与其专业特性联系起来,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职业道德或职业精神的机会;在第二个活动环节中提供的四个学习内容,从难易程度上还可以更好地设计一下,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可能更能满足不同学力的学生的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还有不少,总之,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对教材要深刻理解,对学生更要深刻理解,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我们老师才能教得快乐。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

  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

  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部位

  状态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盘地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

  部位

  名称

  头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脚掌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瓜沥三小的汪钢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演示折厚薄不同的竹片,了解弯曲和抵抗弯曲的能力。

  2、揭示课题:这节课一起来研究《抵抗弯曲》。板书

  【说 明】在研究“抵抗弯曲”时首先要学生明白什么叫做“抵抗弯曲的能力”,所以,在揭题前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让学生来了解什么是物体抵抗弯曲的能力。

  二、细心观察,寻找原因

  1、课件展示各种柱和梁的图片,观察了解“梁”和“柱”的结构。

  2、明确横梁的概念,在建筑中,把梁称为横梁,用它来抵抗弯曲。

  3、结合观察折竹片活动和课件中的图片,思考: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4、小组讨论,汇报交流。(预设: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材料、材料的宽度、厚度、长短等因素有关。)

  【说 明】通过课件展示来认识生活中常见建筑物“梁”和“柱”的构造,联系前面的观察,寻找影响横梁抵抗弯曲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聚焦问题,合作探究

  由于课堂受到局限性,所以,课堂上可以用纸梁代替建筑中的横梁,保证材料的一致,这堂课我们主要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板书厚度和宽度

  【说 明】课堂中需要我们根据材料、学生的实际学会取舍,在这一课时中,我直接聚焦问题,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对抵抗弯曲能力的影响,作为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一)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让学生明确在对比实验中,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2、学生讨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什么是不同的,哪些应该是相同的?。(预设——不同:纸梁的宽度不一样;相同:纸梁的厚度一样,长度一样。)

  【说 明】对比实验中,我们要识别和控制变量,即哪些是不同的,哪些是相同的。要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只能改变横梁的宽度。要是实验能得出一个最接近客观事实的结果,那么就需要在实验前有充分细致的思考,做到实验的公平、公正。

  3、教师小结(边演示边讲解):宽度不一样,厚度一样我们很容易做到,怎么样保证纸梁的长度一样呢?其实,只要承载纸梁的两个墩之间的距离一样就可以了。(实验中的墩用统一墩距的盒子。)

  【说 明】教师的演示为学生实验做良好的示范,规范学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实验的准确性。

  4、实验预测。宽度不一样的纸梁它们的抗弯曲能力谁会更强一些?

  【说 明】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而学会猜想、预测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5、实验论证,指导填写实验记录单。

  (1)课件出示“温馨提示”特别要强调:垫圈要轻轻地一个一个加;垫圈的计数时,如果到6个垫圈时,纸梁坍塌,那算就( )个。

  (2)完成实验记录单。

  【说 明】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是在学生经历了预测、实验等过程后,用书面的形式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转化为语言文字的描述。学生要学会对数据的处理,如:在实测中,如果到6个垫圈时,纸梁坍塌,那算几个。过程中我们要强调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方法,所以我在课件中用“温馨提示”再次来提醒学生实验中的重难点。

  6、学生实验。

  7、交流,完成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纸梁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随之增加。板书

  【说 明】统计是对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实验的结果。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慢慢地学会对数据的分析。

  (二)研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根据实验一,学生独立进行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填写实验报告,统计分析。板书

  【说 明】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所以在研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教师稍加点拨,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

  (三)研究横梁立放比横放抵抗弯曲的能力更强。

  1、引导学生质疑:纸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是大大增加,这说明什么?

  2、学生讨论。(预设:说明厚度对纸梁抗弯曲能力的作用比宽度更大。)

  【说 明】 通过引导质疑从而顺利地引出横梁的横放与立放对抵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3、观察教室的横梁,说说发现了什么?(预设:横梁的厚度明显大于它的宽度。)

  4、教师小结:在建筑中,我们把梁的安放分横放与立放,像教室里的横梁就是立放的,它的厚度明显大于它的宽度,大大地增加对抗弯曲能力。

  5、通过条形盒子演示说明横放与立放。

  【说 明】 横放与立放是相对于横截面而言,通过实物能让学生建立“横放”与“立放”的概念更直观、容易。

  6、实验求证,每个同学都试着弯折自己的塑料尺,横折和立折谁更容易弯曲?

  【说 明】客观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当我们有了假设、预测,甚至已接近于结论,但是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结论,体验过程。

  四、辐射课外,延伸探究

  1、梳理板书,小结课堂内容。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纸梁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随之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纸梁立放比横放抵抗弯曲的能力更强。

  【说 明】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利用板书。板书是一节课中知识的纲领,重点的体现,让学生通过板书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并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2、课件再次出示图片(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梁),观察各种建筑物的横梁部分,注意“梁”的作用。

  3、从图片中,可以发现建筑设计师们除了利用横梁的宽度、厚度和安放方式增加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预设:不同的材料、梁的长短、梁的形状。)

  4、课外作业:收集有关资料证明自己的猜测,以便下节课的研究。

  【说 明】再次用课件出示图片观察各种建筑物的横梁部分时,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去继续研究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为下一课时的研究做铺垫。

  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宽度↑ 抗弯曲能力↑

  厚度↑抗弯曲能力大大↑

  立放比横放抗弯曲能力强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 验。

  说教程:

  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 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 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内容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 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 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

  四、创设情境,强化感受

  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 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 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 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 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 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关于说课稿7篇】相关文章:

关于《蒸发》说课稿11-30

关于《蜗牛》说课稿11-30

关于数轴说课稿范文02-22

关于《观沧海》说课稿12-05

关于《化石吟》说课稿10-30

关于《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2-21

关于《窃读记》说课稿11-30

关于学会感恩说课稿范文11-19

【精品】关于说课稿11篇02-23

关于《短歌行》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