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8 09:17: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11课《第八次》,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由于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所以本课的教学,一方面抓住重点段(第二段)的学习,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蜘蛛结网的艰辛、执着,引导学生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另一方面,结合多媒体和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三、四小节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与环境中自主学习,我依据课文《第八次》的内容,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朗读,用各种形式来读,以读促讲,通过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我还适当地采用了一点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从而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总是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看边说,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学生在观看课件时要用心看,在阅读文章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要一边读一边想。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逐句逐段读课文、解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多媒体运用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进角色,通过边看边想,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主人公的佩服,通过以上同步的教学,要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

  (一)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课堂一开始,就问学生“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第八次》,哪位同学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这样的直接提高,巩固学生的旧知,很快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通过读第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这样一个看似很广的问题,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是否可以在读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信息。采用这种“先读后说”的方式,来实现双方学生之间信息的对比,以产生交互、形成共鸣。

  (二)以点辐射,读悟课文。

  “王子七战七败,几乎失去信心时,他又有何所见所感?”通过这样的提问,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课堂的重点感悟部分。

  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三、四小节。而且在整篇文章中,蜘蛛精神实际上是个“魂”,布鲁斯就是在蜘蛛身上汲取了力量,最后反败为胜。与此我准备采用“感悟蜘蛛的精神――探究布鲁斯的感动――想象布鲁斯的动员”这样一个思路来设计本课的重点讲解。

  在感悟蜘蛛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是进入蜘蛛的世界,让学生体会蜘蛛结网的艰辛。为此我设计了很长的一段教学,其中有课文片段,有填空练习,有名人名言。让学生充分地读、想象、感悟,反复多次,让学生体会蜘蛛结网的不容易。

  其中抓住关键词句“结了断,断了结”、“终于”等,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蜘蛛结网的不容易和艰辛。然后及时出示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发现的蜘蛛的品质。

  接下来探究布鲁斯的感动时,我进一步的指导学生朗读,再安排一个“补白”,“ 布鲁斯看完蜘蛛结网后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走入布鲁斯的内心世界,明白他是怎样被感动的,为下面的教学做个很好的铺垫。读的时候,要让同学重点读出他感动的程度和决心,并可以加上适当的身体语言(如握紧拳头等)。

  在最后一部分“想象布鲁斯的动员”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这样自由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蜘蛛结网与战场转折之间的联系,将蜘蛛精神与人物精神整合起来,实现本文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总结“布鲁斯王子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启示或鼓舞,都还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可能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习引申到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达到我们塑造学生正确的对待挫折,形成良好的奋斗观的目的。从而较好的完成本堂课。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及感情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学习方法的落实。

  11、第八次

  七战七败 几乎失信心

  受到启发 下定决心

  八次战斗 终获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纤弱新苗,需要雨露。对于学生来说是这样,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不管前途是怎样漫漫、是怎样崎岖坎坷,为了学生们,作为教师,我们一定会像本文中的蜘蛛和布鲁斯王子一样,去干我们的第八次!

说课稿 篇2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以“梦想与追求”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在山的那边》《我的小桃树》分别以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抒写了童年的理想、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犟龟》是德国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小乌龟执意要求参加狮王婚礼并经历重重困难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这篇童话的时代意义是什么呢?是成功观,是人生观。一只小乌龟让我们观照自我,反思什么是成功,怎么获得成功,进而思考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需要一股“犟”劲,这个犟并不是“固执不听人劝”,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劝阻都是乐意接受的。这个犟是遇到困难、阻挠迎刃而上,坚持到底,决不盲从的犟。这个犟是看清自身能力,能乐观挑战自我,充满理想的犟。也许坚持后,仍然实现不了最初的愿望,但努力,才有机会,拼搏才成功,播种才会有收获,“犟”才会有奇迹和惊喜。这个奇迹和惊喜,不是侥幸,而是在过程中有所获得。

  这篇课文的时代意义不仅如此,还帮助学生逐渐树立人生观。在成功的路上,乌龟遇到了四种动物,这四种动物分别象征着怀着不同人生态度的人。

  蜘蛛与乌龟是具有强烈对比性的。他们同为行为缓慢的人,也就是身体素质、物质基础差不多。但蜘蛛的人生观消极的,首先看到的是困难,想到的是不可能,然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它是很善良,但也注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蜗牛是生活中做事效率低,但乐于给出正确帮助的人。

  壁虎象征着生活中的有些权威人士,他们习惯于颐指气使,态度傲慢无礼、决定轻率,不为别人着想。

  乌鸦象征着普通的人他们有目标也努力,但当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便识时务的放弃了目标。往往这些人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这四种不同的人生观,都是成功路上必然碰到的,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该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是这节课提出的思考。

  根据对教材深刻的解读,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小乌龟与其他动物的对比,认识小乌龟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3、欣赏品位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能力目标 :

  在领悟、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想象、理解、评价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思考自己的成功观,人生观,从而反思自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难点:

  1、体会这四种动物所代表的是生活中怀着不同人生态度的人。从而反思什么是成功,怎么获得成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2、理解蜗牛的形象,懂得“犟”不等于固执,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别人的劝阻都是乐意接受的。

  教学设想:

  围绕“犟”,说“犟”——读“犟”——析“犟”——辩“犟”——议“犟”,一线贯之,环环相套,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想像、理解、欣赏和反思的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犟”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二、说方法

  (一)教法

  本文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童话,教学过程中应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为重点。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对成功对人生的价值取向。

  (二)学法的指导

  1、布置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上的障碍。在自己最有感触的文字旁边作批注。

  2、设疑、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为表演爱好者发挥特长提供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并且使所有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形象的小头饰。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犟”

  开门见山,介绍《犟龟》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米切尔﹒恩德,并调动学生课前预习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将学习目标确定在“犟”字上。请学生从“犟”字的结构去推测他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强,是倔强,底下一个牛字,倔强的像头牛。”老师顺势请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具体解释“犟”有哪些行为表现。

  (意图: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了解有多少,用什么样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教学。只有正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教学,才能获取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读“犟”

  请学生将文章对“犟龟”“犟”的具体描写勾画下来,通过学生交流这些句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共出现三次“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两次“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从乌龟这几次反复的话中领悟到:一生之中我们会像犟龟一样,经历无数次艰难险阻,而犟龟始终下定了决心,充满信心。

  (意图:读“犟”的过程,是一个感知文本语言的过程,把握住这篇童话的语言特点,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从乌龟的话语中,我们就能品味到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坚持,这种坚持包含着两个含义:下定决心,充满信心。)

  (三)析“犟”

  以“小乌龟在参加婚礼的路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中心问题,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意图:提出的问题需要有探讨的价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深处,这个问题能使学生沿着乌龟的足迹,身临其境地看到它是如何用它的“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个过程是学生人生观的碰撞,从而准确、全面的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1、蜘蛛

  蜘蛛与乌龟的这段对话,颇为有趣,是全文中人生态度观的第一次碰撞,我将这三段作为精读段落。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蜘蛛与乌龟的对话,琢磨蜘蛛的语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理解蜘蛛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从“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地说”以及两次劝阻的理由来感受就。蜘蛛最初是嘲笑乌龟,他认为乌龟的速度太慢,没有赶上婚礼的可能,可是,当乌龟那么坚持时,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乌龟和自己一样,不都是在身体素质上处于弱势,自身条件不好吗?所以它会将心比心,用它的想法去衡量乌龟。它同情乌龟,善意地劝阻乌龟,不要自不量力,和自己一样放弃吧!

  在这时要顺势点出这一种人的人生观:蜘蛛不是生活中的消极者,悲观者吗?它和乌龟的条件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更优越一些的,但是它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想到的首先是自身的困难,轻言放弃。可以用学生中典型的事情简单举例。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乌龟与蜘蛛的对话。老师在板书上再次强调乌龟的那句话:“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当学生读小乌龟时表现出冷淡或态度激烈时,老师需让学生留意乌龟的态度是友好的,因为蜘蛛是善意的劝说,乌龟感谢他的用心良苦,却不能接受。

  2、蜗牛

  许多同学会认为“犟”就是固执,不听劝说,蜗牛的这个形象的出现是为了揭示“犟”的深层次内涵。“犟”是在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前提下,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是必须突破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争议的问题:“这里能体现出它的犟吗?我想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争议:1、不能,因为它掉转了方向,谢谢它指路,没有犟。2、能,因为后天要举行婚礼了,它才发现走错了方向,肯定赶不上,可它还要走。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乌龟听蜗牛的劝阻是为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对“犟”有新的认识。老师需从学生的回答中拟出精练的理解,如:乌龟的“犟”不是“固执己见”地坚持到底,而是“接受帮助”地坚持到底。

  3、壁虎

  评读壁虎与乌龟对话。尤其要指导好:“你可以回去了”。评读时引导学生想好壁虎的神态、语气。在评读中认清壁虎的形象,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像壁虎那样的阻力,他们往往位高权重,但又习惯于颐指气使,态度傲慢,丝毫不为别人的处境着想。

  再分角色朗读壁虎和乌龟的对话,用采访的形式问“乌龟”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想法。体会到乌龟对于这样毫无善意,自以为是的权威是毫不畏惧的,也不盲从。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心啊!

  需注意:当学生对权威人士都一概而论,抱有反感态度时,老师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认识到这样的人是以后,但像蜘蛛、蜗牛般善良的人更多,必过多讲解,言简意骇即可。

  4、乌鸦

  学生找到乌鸦劝阻的理由是:狮王去世了。设计一个问题:“乌鸦的劝阻有道理吗?”

  有许多许多学生可能会和乌鸦有一样的想法:“既然新郎死了,婚礼当然毫无意义。”

  师追问:“乌龟和乌鸦的想法差距在哪里?”引导学生认识到:乌鸦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它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便会放弃目标,灰心丧气,所以最后又是一群目光短浅的普通人。而乌龟却能坚持到底,即使遇到挫折,也充满信心,非常乐观,它终究所有收获,是成功者。

  (意图:乌鸦与乌龟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对比,通过比较,学生更能将自己摆在乌鸦的位置上,去认真审视与成功者的差距,以便树立成功观)

  (四)辩“犟”

  1、假如乌龟没有参加成任何婚礼,它还算成功着吗?

  (意图:让学生得到成功观启示:或许努力后,也不一定达到最初的目标,但在努力的过程中,增长的见识,得到了锻炼,就不虚此行。这就是成长,就是人生)

  2、蜘蛛、蜗牛、壁虎、乌鸦、乌龟这几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动物,哪一个更像你?你又愿意像谁呢?

  (意图:树立人生观:可以做平凡者,安于现状,但要明白知足常乐。也可以像乌龟那样,因为努力才有机会,拼搏才有成功,播种才有收获,“犟”才会有奇迹和惊喜!)

  (五)议“犟”

  《犟龟》这课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经验,老师和学生共同串起板书:一个目标十下定决心十不怕嘲笑十接受帮助十决不盲从十坚持到底=成功

  五、说作业设计:

  1、必做题:

  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又碰到劝阻过它的小动物,那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读写童话。

  (意图:把想象、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2、选做题:

  (1)复述课文

  (2)把课文改编成课文剧,和同学们读一读。

  (意图:选做作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需要培养表达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复述故事。对于综合素质较好、表演欲强的学生,演课本剧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合作完成,则更重视学生资源的整合。写作能力较强的编剧本;表演能力强的当演员;指挥能力强的当导演。在学生实现目标过程中,老师可用学生的表现来诠释“犟”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

  9 犟 龟 (成功)

  米切尔?恩德

  不怕嘲笑

  坚持到底 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接受帮助

  (有目标、下定决心)

  不盲从

  (意图:板书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简化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简化内容的同时抓住教学要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说课稿 篇3

  一、设计思想:

  1.本课围绕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的阅读课文《一朵云》的教学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教学,以期达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的完美结合。

  2.本课准备运用新课程倡导的引导式学习模式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文地位和作用:

  《一朵云》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阅读文章。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想象联想”,这也是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学懂了这篇课文,落实了这一训练重点,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学生的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也能得到较好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五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重点已不是识字写字,而整个小学高段语文的重难点教学内容集中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上。此时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基本素养,加之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想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所写的七件趣事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有关云的知识也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喜欢读,也容易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用过多的指点,只要求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二)、教材处理: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借一朵小小的白云之口,讲了自己为宇宙和人类做的几件好事,表达了作者愿为宇宙和人类奉献爱心,努力服务的美好愿望。本课想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所学知识较为简单,所以,在本课中,我着重让孩子自学、自读、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儿童有丰富的想像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想像能力转换到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上来。因此,在本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简笔画,让学生想像自己如果是一朵云还会干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并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清楚。

  3、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导学阅读”教学模式——“六引:引趣、引思、引议、引评、引练、引展”。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精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引趣――乐学新知,明确目标。

  在我小时候,我常常在晴朗的日子里仰望天空,望着一朵朵变化无常、快速移动的云,心中总想着它们要干什么?要飞到哪里去?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云,跟在他们后边玩耍。同学们,假如你是一朵白云,你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想像回答)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一朵云干了什么趣事?

  (板书《一朵云》)在本课中,我们的学习目标有以下三点:

  (多媒体展示每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认识本课三个生字;理解“逍遥、干涸、龟裂、耷拉、枯萎、祈求、拯救、永恒、惬意、气喘吁吁、浑身解数”等词语;掌握“龟、解”的不同读音及意义。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以物喻人借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体会课文中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作者爱宇宙、爱人类、为宇宙和人类奉献爱心、努力做事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设计意图: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为先决条件。当学习者处于注意状态时,他们的注意指向学习目标。学生一但有了注意和预期,就有了学习动力,也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说课稿 篇4

  近日参加一次说课活动,第一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分到《秋声赋》这一课,四十五分钟准备。

  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笔者想到,自然科学的研究要尽快的运用到生产中去,才能发挥其价值。那么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呢,是不是也要尽快的进入到实践中去?由此进一步设想:社会科学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思想)领域,它的实践(生产)第一线应该就是培养青年人的成长的校园吧。基于此种“幻想”,在课堂设计中,笔者力图引入学科的前沿理论到中学(主要是高中)的课堂中来。以下是经回忆整理的材料,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首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编排非常喜欢,觉得这是比较接近语文课的一种教材。《秋声赋》在本册课文中被编入第四个文本研习专题:笔落惊风雨。这一安排体现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在教材处理时会借助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这一专题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编者在概括诗词赋时分别使用了这样三句话:“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我认为诗词文均是作者肺腑喷出之“气”,编者这样说只是一种话语表述的方式,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把此作为互文见意来理解,绝不能曲解,把这三句话作为三者的不同特点以至误导学生。

  另外,在具体学习《秋声赋》时,我还会把第一专题的“经世济民”版块与此文作对比。儒家传统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秋声赋》写于晚年,当时欧阳子就是处于很不得意的人生阶段。另外还应该注意到,宋代正是儒释道三教(此处仅指哲学思想,与宗教无关)融合的时期,在独善其身时往往身上表现出道家的思想,如文中的“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于草木而争荣”即可表现出这一点,这个在宋代是很正常的现象,师在传授时不须讳言。如著名的《太极图说》即出自周敦颐之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悉《秋声赋》这篇文章;

  2、 在朗读中体会赋文的特点;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欧阳修;

  教学重点:

  同目标1、3。

  教学难点:课文的二、三段用语典雅,引经据典,体现了赋的特点。可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很可能会象文中的童子那样“垂头而睡”。

  教法设计:

  针对教学目标,本课在诵读的基础上,以问题带动学习的参与,生成课堂。

  教学过程:

  一、 以课文在全册的.位置分析导入

  二、 诵读

  1、范读,整体感知(如能找到好的诵读资源最好,否则由老师范读)

  2、学生读,扫清字词障碍

  3、师生边读边议,找出文章的思路:

  夜读――闻秋声――童子所见――欧阳子所感(此为文章主体部分)――童子昏睡

  (在此环节,可顺便解决赋体文的特点问题)

  三、 问题设计:

  1、欧阳子对秋声的描述如此优秀(千载以下,此文仍在传诵即是明证),可童子们为何听得“垂头而睡”呢?

  2、如何才能把“课”讲得更生动,你能帮欧阳子出出主意么?

  [对问题一的讨论,要紧扣文本。在讨论的起始,为了活跃气氛,可以以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来与之比较。可这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突破对课文难点的学习。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

  对文本解读发现的答案举例:

  (1)欧阳子是夜读有感,发而为文;而童子没有感觉,是在欧阳子的指使下被动听“秋”;情感基础不同

  (2)欧阳子采用赋体来形容秋声,童子没有这么丰富的知识积累,故而不懂;文化基础不同

  (3)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风华正;人生感悟不同]

  [对问题二,只作为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与吸收,属发展范畴。如课堂不能完成,也可留作课外作业]

  四、 小结

  本部分为对课文内容短小精致的描述,是老师上课重点“灌”的内容。说到这里,我认为,高中语文课的学习,其精粹内容,对文化的传承,绝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讨论,课堂生成都只是为下面的“灌”打基础,以使“灌”的过程自流流畅,水到渠成。仅仅停留在“生成”的课堂对高中生来说是一种浅层次的课堂。

  五、 作业

  在熟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本详细的注释,翻译全文。

  (本次作业即是对第二课时所做的预习。第二课时预计在第一课熟悉文章、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从文字细节上去“读”课文,以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积累问题。)

  说课感言:

  一、本课的创新之处:

  1、引入20世纪西方文论中对文本解读“向内转”与“向外转” 概念,本课的设计,采用“文章――作者――文章”的模式。即先讲文章,从中“发现”作者,然后教师补充,进一步了解作者,最后对作者的熟悉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

  2、引入叙述学中的“当下作者”的概念。我们传统的读书方法“知人论世”,故尔在课文学习中多采用先介绍作者,再学习文章的模式。先读文章,可是作者的思想,往往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其实对作者的介绍,不但不能帮助对文章的解读,反而会让人迷惑不解:为什么作者会写出内容上非常矛盾的东西呢?而“当下作者”的概念,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写作文章时的“作者”,不等于就是生活中的作者。事实上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可能和作者的主流思想根本不同,甚至恰恰相反。在阅读《秋声赋》时就要注意欧阳修当时的人生遭遇、生活处境和思想状态,而不能以其一生的经历,用“知人论世”四个字来理解写作《秋声赋》时的欧阳修。

  二、本课的不足:

  1、备课时间仓促,又不能查阅任何资料。故而本课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只是一个框架。这样粗糙的东西,要想拿到课堂上去讲,老师至少还要阅读一下有关欧阳修的评传。

  2、老师在试图直接把学科研究中的理论直接引入到中学课堂上,这样的方式能不能为学生所接受,还有待于尝试,本次设想也许只是纸上谈兵。从这一点上说,“创新”也恰恰带来了“不足”:在上课时会不会也再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情况呢?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网球发球技术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 网球发球技术 》选自初中《网球》七—九年全一册教材内容。(教材特点) 它既能发展学生的 运动 能力,又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5岁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对本科表消除较强的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并极易扩散,所以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改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班集体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平时、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现象。 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基本了解网球发球的步骤和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初步掌握发球的基本动作。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从而能够继续参加锻炼。 本次课的重点:引拍击球的动作衔接 难点:掌握抛球稳定,抓住击球时机最高点击球

  四、教法学法的运用

  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适度的语言讲解,是学生获得正确的额动作概念,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

  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法:采用示范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示,这样能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联系,达到熟练程度。 3、组织小组间比赛。增强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学法指导: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五、教学过程:根据认知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将本课分为四部分 (一)开始部分分为来两个内容:安排时间12分。一是常规内容。二是准备部分,包括热身操和游戏。这样安排一是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网球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动机。二是使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渐调动起来,为人体进入活动状态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并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基本部分:安排时间30分,第一个内容是学生探究阶段,时间安排14分。为了学生自主解决这节课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个内容是学习《网球发球技术》时间安排16分 教师完整动作示范,精炼讲解动作要领 师生分析、互评、归纳总结动作要领 指导纠正动作

  (三)最后结束部分配用轻音乐进行放松,时间安排5分。组织:学生站成四列横队。教师提示放松部位,颈、肩、腰、臂等部位放松。要求学生在放松时做到轻松、快乐,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进行美的教育同时,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之后,作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然后布置器材回收,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爱护集体财产的习惯。最后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六、预计效果:学生能在教室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160次/分,平均心率达120—130次/分。课堂效果较好。 七、器材:网球60个、拍子20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1、地位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单元提示要求我们阅读时,注意说明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2、内容

  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有严密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科学的语言,能在文本研读中完成科学思想的构建。

  二、说学生

  1、生活经验

  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田间地头的事物有特殊的感情,本课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2、能力要求

  通过上一单元学习对说明文基础知识有了了解,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3、欠缺

  但是农村的学生眼界局限性,平时阅读量少,他们在理清说明顺序和语言鉴赏方面比较欠缺。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3、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知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和三维目标制定我把教学方法制定如下:

  教法:以任务驱动学生

  学法:1、五步读:初读、再读、研读、情读和拓读

  2、小组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辅助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视频导入

  利用图画、音乐、语言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学生自有朗读课文,积累的字词,最后教师展示积累的词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展示补充。

  3、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筛选主要信息

  课件上显示:“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方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根据这些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采用默读的形式,还要掌握一定速度,是逐步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概括内容的能力,”这是新课标中重点提到的初中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为下一环节从独立转向交流讨论奠定基础。

  4、研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读课文的6—10段思考: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

  这一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和图片创设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讨论会总结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还有古今差异的时间顺序。

  展示三月内蒙古和海南,四月的内蒙和大连,四月的内蒙山顶上还有积雪而山脚下却绿意葱葱。这种直观的图片对比很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经度、纬度、和高下的差异。

  5、情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听完后用 “我听到了 我知道 说一句话。”

  ②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体会欣赏。

  感受语言既是课堂重点也是学生欠缺环节,我采用了配乐泛读来创设情境,学生由品味词句“我听到了什么”然后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我知道了什么”。学生由听到读,再到品读从而对文本理解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科学的奥秘。

  6、作业:以下两个作业任选一个

  ①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②写一篇观察日记

  这两个作业完成都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翻阅科普类图书,这一环节也是拓读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兴趣。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第一个相对容易一些,学生有选择空间。

  六、预期效果

  时间:合理的时间安排能保证各环节顺利推进,从而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

  内容:内容设置上,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为起点,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方法:

  1、五步法阅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任务,有方法,从而确保课堂的实效性。

  2、运用小组学习法,克服了部分学生胆怯、不善言谈的弱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是从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构建的一节高效务实的语文课。

说课稿 篇7

  教材简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文章虽然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一普通小事,却在字里行间都释放着那清新含蓄如茉莉般的芬芳与光泽,根据教材特点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本课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细致入微地品味感悟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中,感受父母那平淡中见真情,无声中撼人心的那份如茉莉般的真爱。上述目标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得以落实。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在第一课时中,我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力求使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相机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谈初读课文的初步感受。当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本课时的主要任务,那就是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真正领悟,爸爸妈妈那如茉莉般的爱。

  二、巧妙选择话题

  第二课时一开始,我抓住开头映儿与妈妈对真爱和认识这一矛盾点,引出下文。挖掘出妈妈认为她与爸爸的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而映子由一开始感到可笑到被爱怔住,最后由衷发出“爱如茉莉”的感叹这一情感的巨大变化。把“为什么爸爸妈妈的爱如这平淡无奇的茉莉?”作为对话话题,既是作者的思路,又是对话展开的线索,符合认知规律。

  三、围绕话题,寻找细节,感悟真爱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言语理解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围绕着上述对话的话题,学生默读课文6-17节,圈画、批注文中能够体现“爱如茉莉”的细节描写,教师不失时机渗透默读方法的指导,呈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生本对话过程。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交流体会。通过“买饺子”这一平凡小事,引导体会平凡中见真情,平淡中见真爱,学生从中感受到真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情真意切。

  观察病房里动人的画面,先让学生初步感受那温馨静谧的场景,抓住爸爸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爸爸那默默的,涓涓细流般的真爱,如茉莉般散发的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删去一些去词比较句子表达效果,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抓住“麻木”一词体会妈妈与爸爸的爱是相互无怨无悔的付出,是无私的奉献。

  通过对“钻”字的感悟,学生与映子的感受进一步产生共鸣,那无奇的爱,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振撼着我们的灵魂,文末“爱如茉莉”的感叹既是映子又是学生心灵流淌的心声。该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步一步地沉浸于字里行间。学生的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而悄然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地融合一体。

  四、再现场景,创写诗歌。

  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转换的平台,以爱如茉莉用诗一般的语方再现课文内容,作恰如其分的引领,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感受到的真爱,心中那涌动着的涓涓细流,化成跳跃着真情的文字,流泻于笔端。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06-09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