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3 16:05: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

  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例2。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课件出示4只小猴分桃子的情境:由分的公平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例题,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

  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之后汇报交流。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突破难点:课件出示任务:分糖果。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练习二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是为认识除法做铺垫的,只有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的平均分,才能更好的学习除法。一节课下来,我总结了几点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本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给讲小朋友分铅笔的故事,是学生自觉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给学生提供自助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通过“小朋友分铅笔”,把12个桃子分给3个小朋友,4个小朋友,使他们分到的同样多等问题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方法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

  正交给了学生。

  3.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不仅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让他们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孩子说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平均分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先确定“每份分得几个”,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这两种分法,所以这节课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学生肯定都会动手操作了,但是说的能力还不行,所以最主要是要让孩子说,这样更能将平均分和除法很好的联系到一起。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分2课时完成:认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课时,氧气的获得1课时。下面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2. 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2)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二、教学方法分析 演示实验 、引导探索法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正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节课的学习就是采用演示试验、引导探索法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试验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我打算用联系实际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课题。上海市民去西藏旅游时,常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也就是所说的“高原反应”,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氧气的性质。

  1、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并闻它的气味,根据集气瓶的放置方式,结合生活中养殖鱼需要输氧的情况,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阅读66页教材内容知道氧气的三态变化。

  2、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 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 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 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其区域的独特特征——华人华侨聚居区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东南亚的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本 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 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说学法:学 生已经学过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 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 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说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导学稿。 四、说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说教学设计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就闫老师执教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进行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贴近生活充实文本巧设情境寓教于乐》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三的内容,本单元教与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内容要求,力争使同学们对并不陌生的学校有一些新的认识与了解。在此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我和同学》《我们敬爱的老师》这两个主题,这为过渡到本主题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有重要作用,是同学们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地集中自己的精力,自控力不强,没有形成正确的课堂观,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不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等。孩子们对于课堂的热情还取决于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如果课堂趣味性很浓,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会很高。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专心听讲、独立书写、勤于阅读等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表演等形式,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通过自查自纠,了解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并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辨别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愿,并为之努力。

  其中,教学重难点是使认识到养成专心听讲、独立书写、勤于阅读等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法

  1.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但是,现行教材内容比较单一,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选择表演场景,选取图片和典型事例,补充读书现状调查、名言、名人故事、儿歌等,充实文本,做到了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也落实了儿童的品德形成来源于生活的课标要求。

  2.《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 “帮淘气找成绩下滑的原因” 这样一个大的情境,利用孩子们乐于助人的天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观察图片、情境表演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一步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指导上我们主要以激趣为主,使学生能在愉悦情境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2.我们很重视学生对学、互学、群学,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六、说过程

  1.情境教学贯穿始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们设计了“淘气妈妈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这样一个情境,巧妙地将习惯培养融入到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表演中、讨论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情境一:专心听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如何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们利用情境主线,引导孩子们走进淘气的课堂中,随机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淘气上课的表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从中明白在课堂上一定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多动手勤动脑。同时,师相机小结:在课堂上要做到:一看、二听、三说、四记、五想。

  情境二:独立书写。在进行这一环节时,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在课堂上把淘气放学回到家写作业的状态表演出来,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孩子们也更易于乐于接受这样的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通过观看表演,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淘气在写作业过程中的不良行为。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孩子们明白了在写作业的时候应该独立自主高效地完成。

  情境三:勤于阅读。情境中,淘气写作文也发愁,老师就引导孩子们为他出谋划策,巧妙地引出读书的重要性。随后又出示读书现状调查,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是最有前途的民族。从而激励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2.自查自纠对症下药

  课上到这,学生已明白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我们发给学生自查卡片,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通过涂星的方式,认识到自己已经养成了哪些好的习惯,哪些习惯还有待加强。对于自己还做得不好的方面,要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给他们一个进步的空间。这一环节体现并落实了课标指出的:积极促进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事例儿歌巩固升华

  “好习惯早养成终受益”我们通过出示鲁迅先生与“早”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好习惯只有从小养成才能获益终生。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还特意选取了本校五一班成奕君的事例,让孩子们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更能激发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学习中的好习惯,我们特意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好习惯养成三字歌》,通过同学们边拍手边朗读这样的互动形式,加深了印象,升华了主题。

  这时我们用“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来结课,更加加深了学生的感受。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浓缩了教师的教学思路。闫老师每一环节板书自然生成,这样的板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晰,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5

  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恩洪小学 张黄琼

  《小草之歌》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要训练的重点是:学生能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受到“爱”的教育与启迪,培养自己的爱心。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积累语言。

  《小草之歌》中的之跟“的”的意思一样,即小草的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

  我在教学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一)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结。(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三)要训练学生会认的字七个,会写的字十个,要求掌握的词语有九个。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这篇课文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生字。我采用的是查读法p画读法等适合学生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应用了讲读发和谈话法。应用情景再现法把小草的图片重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在最后我出示小草的图片,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就是要训练学生用规范的语言p积累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例如: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从而引出:小草的歌。“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引出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引出下文。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每节课中我都让出时间,空间给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训练他们,让他们发现问题并能把问题解决掉,达成目标。这是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和学生一起合作学习,有利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利益个别指导,帮助后进生。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这是一篇现代诗,诗歌的特点是想象丰富p形象感强,文字优美p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我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1)我帮助学生疏通文字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理解诗歌的层次并不是让学生归纳每节诗的意思,而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顺序。(2)理解领悟诗歌的含义时,我带领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让学

  生了解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p生动p易懂。我引导学生说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体会小草为什么会有这种自豪的感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小草对人类的贡献。(3)我和学生一起读诗歌,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小草的无限深情,表达出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课后练习: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5、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6、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课后练习我每节课后安排了三个练习题。每个题的题量很小,可以做到练习的精,样式多,学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我每完成一个大目标,我都要小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学生学到的知识都得到了及时的反馈。

  我认真的板书:

  小草之歌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我会以新的理念、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的思想去迎和我的学生,也希望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在学习上不怕困难,能独立、自主地学习。

  3、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时时处处注意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学习上不怕困难,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时时处处注意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把普通的钥匙,引出新课:我有一把“金钥匙”。

  2、许多同学在学习上盼望有一把神奇的金钥匙,能迅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你认为有这样的金钥匙吗?有,它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它,我们就能有效地获取宝贵的知识。

  3、做小游戏“宝贵的一分钟”。从游戏中让学生体会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4、出示幻灯片:时间最公平,对谁都一视同仁,既不多给他一分钟,也不少给你一秒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时间就会给你很多收获。从这段话中让学生总结出第一把学习“金钥匙”就是珍惜时间。

  二、大家同在一个班里学习,为什么进步不一样呢?为了弄个明

  白,咱们班就以“我有一把金钥匙”为主题,组织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

  1、看文中插图,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

  3、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书上的小朋友出主意。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好方法。

  4、学习要有“金钥匙”,但每个人学习的“金钥匙”不一定相同。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金钥匙。

  5、看了别人的“金钥匙”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三、议一议: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怎样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1、每天放学后,自己做的主要事情及大约需要的时间:

  看电视————————分钟

  做家务————————分钟

  做功课—————————分钟

  看课外书———————分钟

  和小朋友玩——————分钟

  其他—————————分钟

  2、做这些事情的大致顺序是————————————。

  3、晚上睡觉的时间大约是—————————————。

  4、你觉得需要增加时间去做的事情是————————,可以减少时间去做的事情是———————————。

  5、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不少同学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的“金钥匙”,怎样使用这些“金钥匙”呢?下面这些都是使用“金钥匙”的窍门。你做得怎么样?

  四、幻灯片出示故事乐园:

  (一)、梁启超的抄录法

  梁启超是一位善于积累知识的大学者。他经常对人说,他积累学问的有效方法就是抄录。他平时读书,总是先准备一些小册子或单页纸,看见一段资料,觉得有用,就立即抄下来,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点,并记下书名、卷数、页码。等到积累多了,就归类整理。久而久之,终成大器。

  (二)、竺可桢终身写日记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年轻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他每天亲自观察后,就在日记的开头详细地记录下当天的天气、气温、气压、风向等情况。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坚持用不听使唤的手,歪歪斜斜地记录了当天的天气情况。

  请同学们谈一谈从刚才的故事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五、幻灯片出示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5、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6、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8、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19、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0、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六、总结

  学习“金钥匙“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咱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金钥匙”,能迅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

说课稿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 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 (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 (“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 (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 (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 (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 (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板书设计:

  稀奇事 反映品质

  详写 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第五段,从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进—步认识课文从整体上如何安排详略,完成作业本第2、3、6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其中1 (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 (“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恋恋不舍)

  2.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我”对闰土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外貌特点活泼可爱

  在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详写

  管西瓜刺猹 机智勇敢

  品质特点海边捡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

  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可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很明显商不变性质就是新知识除数是小数除法与旧知识除数是整数除法的连结点。因此,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便于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根据以上分析,看出本节教材属递进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5,二次尝试例6,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枯燥的计算教学至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计算解决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的理论,根据本课教材新旧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落实素质教育,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促进知识的迁移

  数学学习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象走台阶一样,有了一层的基础就可以不断向更高的一层迈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其关键之处就是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因此,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所以课前的复习就变得非常必要。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关键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即商不变的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了铺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饿冲动。

  (二) 感知身边数学

  创设情景:羊子巷小学的“书卷羊小”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五(2)班的同学买来了一些彩色卡纸,准备制作读书卡。(课件出示:学校校园里挂满了学生们自己制作的漂亮的读书卡,接着出现对话:彩色卡纸批发每张只要0.85元,买彩色卡纸共用去7.65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买来多少张卡纸?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饿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中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既向学生进行了读书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享受探究乐趣

  第一步:尝试学习,明确算理

  首先设问引路: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请大家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明确算理。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7.65和0.85”都换成“分”作单位来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这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步:二次尝试,明理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4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继续尝试学习例6。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尝试学习例6,在尝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联系例5的方法,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有什么问题?当学生发现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的位数不够”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习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变化时,如果原来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讨论交流完后,教师结合学生讲述板书竖式,着重说明划掉除数中的小数点,使除数变成整数,要注意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到了几位,被除数中的小数点也要相应地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少几位就补几个零。

  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通过矫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步,积极引导,总结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5、例6之后,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练习先易后难,注重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品味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彻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

  3、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和氏献璧》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石头”。课文是韩非子写的一篇寓言。叙述卞和三次献璧,结果被楚厉王、楚武王视为故意欺骗,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最后卞和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派人仔细研究,确认是块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认字10个,写字8个,随文理解词语“鉴别、急切、无价之宝、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卞和悲痛欲绝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和氏献璧”的故事。抓住卞和的语言、动作、表情来揣摩卞和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懂得忠诚坚贞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

  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卞和为献璧吃尽了苦头,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献璧?理解句子“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五、说教法:朗读的指导,随文识字解词,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

  说学法:朗读,默读,听读,看课件,圈点批注,与角色对话。

  六、说学生:

  故事曲折,容易吸引学生,但学生可能不认可卞和的做法,对他的忠诚坚贞之心不能理解。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既要向君王表明自己的忠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你能帮助卞和想想办法吗?

  七、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预习课文,能够认读生字,勾画生词,读通课文,熟悉内容,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内容:揣摩失去双脚后卞和的心理活动,重点学习第三次献璧,结合卞和献璧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卞和的忠诚。对卞和、文王、厉王、武王、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下面我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

  同学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特别的礼物。看屏幕,这是一本书,名字叫《韩非子》。韩非子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读一读故事的名字叫——《和氏献璧》。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课件)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走进卞和。

  走进卞和,揣摩他的心里,感悟卞和的坚贞。

  1、失去双脚的卞和会想些什么呢?用直线勾画出来。抽生有感情的读读这一段。(幻灯:第四段)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卞和痛苦的内心,圈出这段描写卞和动作、表情的词语。感悟卞和的痛苦。引导学生联想卞和第一次献璧的经过。卞和的耳畔仿佛又想起玉匠说的话。齐读玉匠的话。卞和一想起玉匠就火冒三丈,了解玉匠“鉴别”玉石的方法是“端详”。玉匠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卞和急于争辩,忘了礼节,引导学生读卞和的解释。男女生对比读。理解卞和的个性: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对君忠心。但却被厉王砍去左脚。后来武王即位,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武王也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就这样,卞和失去了双脚。再齐读第四段,你猜猜卞和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他还会不会献璧?

  2、武王死后,文王登位。历经三代君王,卞和忠诚坚贞的品质变没变?默读5—7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你的体会写出来。

  重点句:11)、“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你从这句哪些词语体会到卞和的忠诚坚贞?卞和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卞和此时想什么呢?写一些。用卞和自己的话来说,他如此悲痛的原因是——(幻灯: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从书上找出与这句话意思对应的语句。“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四环节:评价人物,知识拓展。

  1、让你感动的人仅仅是卞和吗?可能学生会说还有文王。一起读读5—7段。文王的做法和前两代君王的做法截然不同。厉王、武王昏庸、残暴、武断。文王贤明,尊重事实。

  2、你们有什么问题想对文中的人物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来问问。

  3、卞和的坎坷经历让人感叹,这个故事的作者韩非子同样身世坎坷。(幻灯:韩非子简介)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结:卞和三次献璧受尽挫折而丝毫不改变忠诚坚贞的品质,这种忠诚坚贞的品质难道不是最珍贵的宝石吗?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奇妙的石头”,忠诚坚贞的品质是做人的美德。愿同学们快乐成长。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1、请以“感动”为题,写一写令你感动的坚贞之士。

  2、《我读,<卞和献璧>有感》

  3、演一演《卞和献璧》。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地位:

  本课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学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体现。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灿烂的文明吸引了各国,唐政府也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交易,并给予他们许多优惠政策,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很大,通过商业贸易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将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进步与繁荣。

  本课中体现中国唐朝的文明居世界之首,东亚文明也以唐朝文化为中心,充分利用本课可以树立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交往、交流所带来的影响,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振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与外界文化的频繁接触、交流。今天改革开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学习了其他先进国家的优秀之处,促进了我们民族的发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优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唐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

  中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收集鉴真、玄奘等人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学困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唐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

  学习方法培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历史问题

  学习习惯养成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获得历史资料的能力

  一课一测两率一分目标:优秀率52% 及格率95%平均分85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在教法上教者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交往盛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导学提纲学习情况,提问启发,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起到穿线作用,并实现明确重点唤起学生注意力的目标,通过参与课堂分析思考问题,增加学习历史的深度和兴趣,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养成探究意识,体验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快乐。

  五、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学习、阅读、观察等方法合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合作中取得的成果来获得成就感,并有助于实现趣味学习阅读,主要指学生阅读课文来归纳整理知识,看书或上网查阅唐朝对外交往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独立分析资料的能力。学生看图、分析图、说图,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等。

  六、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回顾旧知:唐朝知识知多少(通过对唐朝知识的提问,感受到唐朝经济的繁荣,为唐朝出现对外友好往来的局面打下伏笔,也是唐朝对外往来活跃的原因)

  定向目标:教师出示本节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根据导学提纲,自学教材,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正文、仔细看插图、分析文献、思考动脑筋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小组内学习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等,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学习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展示交流:

  (1)讲解遣唐使来华目的,影响

  (2)鉴真东渡的过程与影响,学习鉴真的精神

  (3)玄奘西游史实,学习他的精神

  学生汇报展示所学成果,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使很多学生得到了锻炼,增加了自信心,在学习中感到了快乐。

  4、一课一测:检测本科所学知识,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查缺补漏,使课堂更加实效

  5、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所获。

  八、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精炼、突出重点。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学、教、测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地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精讲释疑,师生共同合作,愉快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师生关系融洽,但是也存在这去多不足,学生自学时间少,学的不扎实,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语速太快,教学不严谨等,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