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2 20:38: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逐步形成思考、探究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能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后继学习的情感与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

  师:是什么呢?

  师:毛线!真聪明,恭喜你们猜对啦!

  师: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可别小看了这条普通的线,它的身上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了解?

  【设计意图:课伊始,通过猜谜语,毛线的原型引入既有趣又自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探究欲。】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线段。

  (1)曲直对比。

  老师这里也有一条毛线,你们看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弯的)

  (2)变曲为“直”,揭示课题。

  老师想把这条弯弯的毛线变直,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根弯的毛线,动手试试,想办法把它变直,然后同桌互相看看。

  学生操作。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线变直的?上台演示。

  小结: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可以看作线段。(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

  (3)认识线段。

  师:现在老师把这条线段请到黑板上来,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线段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直的)用吸铁石固定的这两端,在数学上叫做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完整地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老师变换位置,这样是线段吗?这样呢?

  小结:不管是竖着还是斜着,只要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直的,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线段。

  【设计意图: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由此体会“直”是线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并得出线段的完整特征。】

  2.建立线段模型,进一步认识线段。

  (1)现在老师想把这个线段画下来,你觉得应该用到什么工具呢?(尺子)师示范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认识线段》说课稿 来表示。

  (2)闭眼想象线段的样子。

  (3)现在你认识线段了吗?老师这里有道题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线段。

  出示想想做做1.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线段的样子,引导学生再次内化,进一步强化线段的特征。】

  3.找一找,强化线段特征。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条边就可以看成线段。(边说边摸)它的端点在哪里?师带学生指出。

  (2)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呢?同桌合作找线段。

  要求: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找到线段后先摸一摸,再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作线段,最后指出端点在哪里。

  (3)集体反馈。

  (4)接下来,咱们到图形王国中去找找线段。出示“想想做做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4、折线段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老师把它对折,这条折痕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线段。它的端点在哪里?指一指。

  (2)、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折痕更长的线段吗?比这更短的呢?

  (3)、小结:线段是有长短的。

  (4)、你想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在纸的反面画一条线段。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从身边物体中找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3

  提问:小兔子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其实,小兔子走的这条路就是一条线段。

  追问: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动手画一画。

  2、想想做做4

  谈话:又来了两个小伙伴。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追问: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想想做做5

  谈话:小老虎也来了。现在有四个点,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小结:可以先连外面的线段,再连里面的线段。也可以从一个点出发按顺序连。

  【设计意图:通过几只小动物将“想想做做”的三道题目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原本枯燥的练习题充满了童趣,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去发现数学王国中的奥秘。】

  四、图片欣赏,总结全课

  1、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来欣赏几组照片。

  2、提问:今天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美,感受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再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6课《摆的秘密》。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这课是在学生学习《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本课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几个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摆绳的长短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在学生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根据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改变摆线的长短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验证态度。

  3、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4、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摆线、螺丝帽,铁架台,记录单,秒表,直尺

  【教法、学法】

  1、 教法: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的特点,我将采用实验法、对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果。

  2、 学法:与教学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开头我课件展示: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一个体重最重,一个把绳缩短,一个力气最大,这样三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判断谁是荡秋千的高手?从生活中常玩的秋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影响摆的快慢有哪

  些因素,激发学生探究意愿。

  二、实验过程:

  1、 课件出示摆:先让学生认识摆锤、摆绳和摆幅度,并说明摆摆动来回为一次。接着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 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让学生说说探究方案及注意事项,我再加以补充说明,使学生意识到在实验中会控制无关因素,从而保证所要研究的问题客观、公正。

  3、 开始实验验证:

  (明确本课的测量方法是测量60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活动、在学生有基础上,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引”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来研究摆长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1、 首先提出问题:①摆长与摆的快慢有没有关系呢?

  这里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可以提示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接着让学生动手实验。

  2、学生实验和记录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只要做简单的提示,这样,突出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性的地位。也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推测。接着展示学生的记录表,让学生总结出: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活动三、研究摆幅与摆的快慢的关系,这一活动中我采用“放”的教学原则定点让学生放手实验,最后小组汇报、小结。

  1、实验注意:①首先保持摆线、摆锤的不变,可以改变什么?引导学生改变摆幅进行实验。

  ②在实验中可以提醒学生用身边随手可拿的三角尺来改变摆幅。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只选择30度、45度、60度的角来实验。

  ③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做好个别辅导与订正。

  ④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汇报结果。

  三、全课总结。

  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关于摆的快慢与摆重,摆长,摆幅之间的关系。

  把三组实验放在一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摆的速度比较快?什么情况下摆的速度比较慢?摆的快慢与摆锤与摆绳与摆幅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接着我再出示课件:让学生从数据中我们得出了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无关、与摆幅无关,只与摆绳有关,且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四、课后作业。

  解决开始的问题,到底谁才是荡秋千的高手?让学生说一说。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需要科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回家做一个一分钟摆60次摆。

说课稿 篇3

  一、 教学内容:

  一年级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11课。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篇。爱心的培养,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现在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人关爱,不知去爱别人的现象,本单元以爱心为主题,编排了《小手拉小手》、《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四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让他们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的成长。《小手拉小手》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遇到困难应学会求助,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在互助中学会爱,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三、 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学期,班级开展了“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班级即将成立互助中心。前期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爱心标志,制定了成员守则。这节品生课,就是与班队活动相整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互帮互助,明理导行,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即以活动促教学实效,以活动促自主发展。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及互相帮助,培养儿童爱同学、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2、了解并学会求助他人时要用的文明用语,培养与同学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向人求助和帮助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困难,忘带画笔。这一小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向同学求助。别的同学又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二)——爱心互助,行为辨析

  通过“忘带水杯”A、B两组情景剧的辨析,“一把雨伞”小组讨论后的几种不同做法与结局,进一步明确“求”要有礼貌,“助”要尽我所能。

  活动(三)——情感热线,升华道德

  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爱爱鸽”做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启发学生交流,说出助人后的快乐和被人帮助后的幸福,被别人帮助和助人后的感受,只是表述出来才能升华为道德的内驱力。

  活动(四)——成立互助中心

  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儿歌,表达了被人帮助后的快乐感受,通过吟诵儿歌,既把本课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课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题。最后老师推出 “爱心花”,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帮助别人的事添入每一片爱心花瓣,真正使互帮互助之风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五、 教学反思: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例如通过创设“忘带画笔”这一生活情境,让“爱心”回到生活,回到课堂、回到身边。增强了学生兴趣,体验到“爱”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忘带水杯”两组情景剧表演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感悟,辨析小品中两人言行,展示出学生对别人的爱心,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音乐、班队、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同学共同填写“爱心花”图:把每天为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契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而感受、领悟到见微思著,独立思考、契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2、教学目标

  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找出他们的相同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本课重点:

  第二自然段: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第七自然段: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本课的三个例子:

  1、洗澡水的漩涡,

  2、紫罗兰的变色,

  3、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所设计的问题:

  l 、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2、你是怎么理解课题这句话的?

  3、文中讲了哪三个故事?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4、“?”和“!”的含义是什么?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以课题导入——学习词语——初步感知课文——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问: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检查词语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课文写了哪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四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反复对比,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科学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引导学生齐读第二和第七自然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四、存在的不足:

  课堂的后半部分,回归课文主题还不够。

说课稿 篇5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二、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练习为依托,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巩固练习,把本年级的研究结果——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针对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些有趣味、有时代科气息的练习,但实际并没有改变知识内容和结构。下面我对本节课知识点做了简单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先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开始的,然后是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接着是由浅入深的学习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又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巩固练习的同时,我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培养计算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加强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初步理解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成功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激趣、回忆交流、讨论归纳、强化练习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练习、合作中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想一想。学生可能会根据教材说学习新知。是啊,从课本的内容看这节我们要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但是老师想让大家看看最近几次的作业,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但是老师想问问:这几天我们学的知识,你们都熟练了吗?作业得怎么样?(可以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说一些学生还不太懂,应该再练习。……那就巩固复习一下,使我们计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吗?师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二)回忆交流,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1、回忆交流

  师: 好,那回忆一下,我们这几天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对,这段时间我们就是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每天学习都一样吗?……

  请学生想一想都学了哪几种情况的乘法,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

  2、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师:你会计算这几种乘法题吗?你能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吗?小组内互相说说,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师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虽然有些还说不完整,但已有一些进步了。

  师生一起来说算法,并理解算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算一算。

  (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然后师生一起说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三)、强化练习

  1、口算铺垫(开火车)

  6×4 = 3×8 = 7×5 = 9×4+6=

  2×8+7= 3×6+4= 8×8+7= 4×2+3=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比赛谁快就可以到黑板上来做。然后请做题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 5 8 2 6 3 2 78 7

  × 4 × 5 × 7× 6

  3、师:同学们知道啄木鸟会做什么呢?……对,它是益鸟,专门给老树治病的。现在你们也来当一回医生,谁能帮助下面的题治一治病呢?

  1 2 5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8

  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当医生好当吗?当医生应该怎样才能帮病人查出病来?

  师:那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要细心,不能马虎,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里设计从口算到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习,并注意练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又是比赛,又是当医生,一定有点累了,那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许多苹果(苹果上有数),这边还有篮子(上面有乘法算式),如果你们摘对了,这个苹果和篮子都归你。你们想来摘吗?……

  那我们怎么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然后请学生上来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摘?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培养能力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追求。)

  2、同学们,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吗?他是做什么的?……知道今年我国又有两位叔叔坐着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在太空生活水平生活了5天5夜,他们是谁呢?

  ……

  师; 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有关航天知识并来解决问题好吗?

  小黑板出示: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绕地球9周,需 要多少分钟?

  先让学生说说从上面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能先估算一下,再独立解答。

  (这里设计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一方面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应用拓展,因为计算教学如果只重视计算技能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会更感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大事,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练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你觉得比以前算得快了吗?算得准了吗?你认为怎样才能算又对又快呢?你还哪些收获?(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

说课稿 篇6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他们的有感情地读文的能力、领略祖国的语言美。同时《课标》又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培养这种能力也主要靠语文实践。

  二、说教材

  《梦已被染绿》是北师版的第六册第二主题单元《春天的脚步》中的一篇文章、文章是以诗歌的形式告诉了读者春天已悄悄来临、冬天的脚步已离去、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无比喜悦的心情。诗歌分成6个小节、语言活泼、富有灵性、贴近孩子的生活实践、读来让人信感亲切、加上节末富有押韵、读之琅琅之口、是很富有童真、童趣的诗歌、让孩子在轻松易记的语言里还能陶冶心灵、感受春的生机盎然的气息。根据课改理念和刚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孩子的实际我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认识3个生字以生字词 残雪、咱们、散步 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这首诗歌、争取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这诗歌。

  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学会通过朗读感受春天、进而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感受春天。

  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语美、也能通过语言感受春天、并且热爱这生命蓬勃的春天、《而激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即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发现春天、第二、主要采用个别朗读、比读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第三、通过走出教室用自己的双眼发现春的实践活动教学法。学生的学、主要通过朗读去了解诗歌的韵律美、用双眼去真衬发现春天的美。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观看春景

  1、播放春景图 2、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首先、教师播放从网上搜集来的春天的景色图片、以趣紧扣住学生的激情、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热情也是课标明确指出的。

  (二)教师范读、引领春情

  1、教师声情并茂朗读、学生倾听

  老师的富有感染力的朗读、除了让学生更有兴趣之外、也把作者的喜悦之情宣染出来、对于刚升入中年级的孩子、教师的范读能触动他们的心弦。

  (三)学生自由读、感悟春气

  这里我分三步教学

  ①学生自读生字、教师检查(多媒体出示生字:残、咱、散)

  生字词的教学也是中年级的一个重点、我采取先让学生自认自读、然后齐认齐读、本文的三个生字、量较少、可花较少的时间。

  ②学生读文、以各种形式、深入地读

  朗读是感受文字、感受情感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大胆、放开地读、能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效果。

  接着指名读、师生评议

  教师的评议主要给孩子一个读的信心、方法、所以在评价教师注重方法做引导、指导。

  ③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悟文的手段、所以在文中、让学生读出妈妈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秘密。先小组比读、再全班齐读。

  四)师生研读、体悟春意

  1、理解几个词语:残雪 草毛茸茸(大屏幕上显示)通过理解这几个词语明白诗歌讲的是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生活的景象。

  2、理解我们小秘密是什么 (大屏幕上显示)

  3、我的梦已被染绿什么意思

  感受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这样既理解了文章也理解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突破了文章的难点。

  (4)全班齐读诗歌

  (五)走出教室、走向春天(大屏幕打出大字)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也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大自然的能力、况本文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文章、更应该把课文与大自然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更加丰满、学得更加透彻、也真正让语言文字让大自然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1、让学生在校园内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春的脚步、我这样引导:你们想要有自己关于春天的秘密吗 想的话、去仔细地睁大眼睛发现吧!

  (六)课外作业汇报春的消息。

  结合课后问题:你从眼里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第二节课汇报交流。纵使课后问题:你从哪里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第二节课汇报交流。让课内与课外真正地结合起来、这也体现了课改的理念。

  (七)板书设计

  梦已被染绿

  嫩草吐绿 秘密

  残雪融化 喜悦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黄豆和沙的混合>>的背景下展开教学的,前一课是观察物质混合后,特征和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分离出原来的物质。本课是观察物质混合后,特征和性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探究活动的思维过程基本和前一课相似,也是由“观察物质变化前的特征—混合活动—观察物质变化的特征”构成。有所不同的是,小苏打和醋在混合的时候,产生一些特殊的现象,本课教学中需要对这些特殊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尝试进行合理的解释。这些变化过程的观察活动在前一课中并没有作为观察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小苏打和白醋会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过程与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的过程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三、教学设计: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的观察活动——解析观察活动的内容

  我并不满足于学生通过看的方式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学生们在以前的观察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看。闻。摸。尝等。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必备品,浅尝一下对身体并无妨碍,教师事先说明这一点。让学生全方位地对小苏打和醋进行观察,了解它们混合前各自的一些特征,同时为后续的对比观察活动提供更多的内容,也更能理解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怎样?——解析对变化的预测

  小苏打和白醋作为日用品,对于北方地区的学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可能有学生无意中进行过这样的混合活动,并观察到产生气泡的特殊现象。但对我们南方地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经验可能就少一些。因此,在预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们的回答可能是直接从前一课中的知识迁移而来。其实这并不要紧,关键是在于要学生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养成预测和思考的习惯。

  预测活动可以参照前一课的预测方法,当学生们不能预测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产生气泡,那么在他们进行混合并观察到这个特殊现象时,强烈的认知冲突随即产生。更有利于对现象的解释或说明。当学生们能预测到现象与结果时,教师则可顺势进行后续的对比观察活动。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解析学生混合实验

  学生实验是科学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开展好实验,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制定实施方案,为实验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方案制定好以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产生的现象。

  4、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的观察活动——解析对比活动的内容

  对比活动的内容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产生的气体进行说明,并与空气进行对比,主要通过教师实验:火柴的燃烧,认识到新生成的气体所具有的显著特点:不支持燃烧。并借助教材说明这种气体实际是二氧化碳。二是对残留液体进行观察,并与醋和小苏打的特征进行比对,认识到新生成的液体所具有的特点;三是将混合结果和前一课的混合结果进行对照,认识到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5、知识的运用

  由于汽水的制做原理和本课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课后的知识运用中我提供了一份自制汽水的资料,让学生课余去做。这样一来既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又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说课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排球技术中的4号位扣球技术,我将按照说指导思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场地器材以及说教学预期效果这七点来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指导思想

  本次课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在运动中尝试成功的欢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积极主动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及合作的学习能力。并以此建立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学生为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排球技术中4号位助跑起跳扣球技术

  2、教学对象:高一(6)班的学生

  3、学情分析:该班有学生48名,且基本上都是处在青春发育期间,身体素质良好,模仿能力

  强,绝大部分学生对排球的学习热情较高,他们在初中阶段对排球已有过初步的了解和简单的接触,因此该班具备了学习排球4号位助跑起跳扣球技术基础。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分层教学办法让学生把动体和动脑充分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教师配合的情况下,有80%的同学在4号位能够较好的

  运用三步助跑起跳击中从2、3号位抛来的球。

  (2)发展学生协调、灵敏、判断能力和弹跳能力等身体素质。

  (3)通过同伴的协同配合,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5、教材分析

  (1)技术特点: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最具攻击性、最有效的进攻得分手段、扣球居高临下所以要

  具备一定的弹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挥击速度和手腕的控制能力;以及人与球的正确关系才能在激烈的网上争夺战中起到“一锤定金”的作用。

  (2)教材选择的依据: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水平五学段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一到两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

  ②根据该学校的实际情况了解,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排球技术的准备姿势和基本的移动步法以及基本的原地对扣等技术,对学习四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有了一定的基础。

  ③随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的深入贯彻,学校体育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广大中、小学生都比较喜爱该项运动,许多中、小学体育课中都把排球作为教学

  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也把排球作为学校业余训练的主要项目。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的正确助跑、起跳、挥臂击球以及落地缓

  冲的连贯;难点,在起跳后在最高点击中球以及手碗对球的控制能力。

  三、说教法

  由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为了能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手段是分层教学,我将采取讲解与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三个方法进行教学。

  (1)讲解与示范法

  首先通过讲解指导学生掌握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的技术结构、动作要领,移动与击球的时机以及进行练习的方法等,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激发他们学

  习锻炼的积极性。其次通过老师的正确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技术结构以及动作的做法。

  (2)分解与完整法

  用分解法把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分解成准备姿势、助跑起跳、挥臂动作以及落地缓冲四个部分进行教学。然后再进行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进行完整的练习。这样,既能把复杂的动作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学习,又不破坏动作的完整性

  (3)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我将针对学生在学习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对来球判断不准确、人和球的关系不正确、挥臂动作变形等错误,做出相应的预防与纠正。

  四、说学法

  根据高中生处于发育期,学习能力强的特点,本课将以观察法(通过观看老师的动作示范,了解动作结构)、模仿法(通过模仿老师动作的练习,初步弄清4号位扣球的动作路线、方向)、练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4号位扣球的各种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合作学习法(通过原地对扣和扣球的合作练习,促进同学的协同合作,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成效)四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扣球技术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了解技术结构最后通过反复练习来达成预期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程序

  1、课堂常规(2分钟)

  常规内容:①集合队伍、检查人数、着装,师生问好。

  ②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注意事项,导入教学

  要求:迅速排好队形,并保持安静整齐的队形,学生必须穿运动装。

  2、热身运动 (6分钟)

  热身内容:慢跑、有氧操。 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求动作统一整齐到位。

  3、学习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32分钟)

  (1)我将讲解排球扣球动作的技术环节以及提出在扣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示范扣球的完整动作学生可以进行观察模仿。(6分钟)

  (2)学生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我将带学生逐步练习扣球助跑起跳和挥臂动作的练习。并在练习中纠正动作。(10分钟)

  (3)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一个半场进行扣球练习,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扣固定球,待动作稍熟练时可以扣从2、3号位抛过去的球。我会分组指导每一个学生在扣球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加以改正。(16分钟)

  4、放松整理(5分钟)

  (1)在结束部分集合整队,两人一组互相放松手臂、自己通过拍打的方式放松大、小腿,让学生的心率以及运动状态恢复到课前水平。

  (2)总结本课情况,表扬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鼓励动作完成一般及较差学生,分析学习技术动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解决方法。

  (3)布置课外作业,指定学生将器材送回器材室,宣布下课。

  六、说场地器材

  场地:排球场两块。器材:排球25个。

  七、说教学预期效果

  1、预计完成动作较好者占45%,完成动作一般者占35%,完成动作较差者占20%。

  2、预计全课平均心率约为120~130次∕分,全课最高心率预计在第32~36分钟出现160次∕分。预计练习密度约为35%~38% 。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开花的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开花的心》是王宣利写的一篇记叙类散文,选自20xx年第4期《文苑》。作者用以小见大手法形象描述了一棵无名小草的生命历程,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平凡中孕育着神奇,朴素中体现着伟大,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看到自身价值,要甘于寂寞,自强不息,执著追求,还要经得住诱惑,理智取舍,如此,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潇潇洒洒,每个人的生命之花就会开得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当然,也离不开亲人的呵护,朋友的关爱。

  文章篇幅短小(共861字),语言清新秀丽,行文自然流畅,主题积极健康明快又不失文雅,可谓文质兼美,十分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阅读。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活动目标确定为如下两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清新秀丽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主旨,体悟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二、说学法和教法。

  学习本文主要运用诵读法和批注法。

  叶圣陶说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熟悉这一类文章的常用阅读方法。像这样一篇优美散文,指导学生诵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诵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不过,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简单,他们的朗读往往流于肤浅,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举例示范 ,边读边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例如:“母亲用手欣喜地轻抚那些娇柔的叶子,笑着说:“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重音“欣喜”来体会母亲的心情;通过联想对比来感受“轻抚”所蕴含的母亲对小草的喜爱 ;“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通过逗号的短暂停顿,来感悟母亲幸福满足的心理。

  所以,采用诵读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反复涵咏,让他们渐渐进入文本主旨,这是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又一主要方法。精读课文最常用的方法是给文章做批注,要引导学生从语言赏析,思路分析,主题的理解,写作方法等方面做批注,既要独立思考,读出个性,又要分工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语文课应该是语言习得课,读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为调节气氛,调动热情,适当变换学习方式很有必要,例如创新复述、仿说、仿写等。

  上述学法和教法体现了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独立阅读独特阅读的教学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①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便于学生上课交流,也可以指导一位优秀学生课前范读。)

  ②利用工具书自学本课词语。(语言积累首先是词语积累,丰富的词汇是思想丰富的前提。当前教学中有意无意忽略了这点。而且,让学生动手,就应该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开始。)

  ③写出初步阅读的感受和体会,格式是,“初读本文,我印象最深的是—————,或最让我感动的是——————。”(根据心理学研究,初次阅读能满足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感受最真切最可贵,引导学生写出瞬间感受,可以维护学生阅读兴趣,从教师角度说,教学指导更有针对性。)

  ④预习中遇到的疑惑有哪些,可以用纸条记录,便于上课交流。(学生注意力可以更集中,培养他们探索质疑精神。)

  (二)导语设计:

  拟采用时尚热点人物导入——朱之文,他先参加山东台《我是大明星》,后参加央视节目《星光大道》。他1969年出生,是地地道道农民,属于草根一族。他酷爱唱歌,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终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该实例既有生活气息,学生感兴趣,又暗合本文主旨。)

  (三)明确活动目标,学生齐读:见前(带着任务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交流预习成果:

  找中下等学生交流词语,找较好学生谈初读感受教师简评,上课之初,做到由易而难,顾及全体。

  点评学生预习成果(鼓励为主,体现成功教育思想),转入诵读环节:

  (五)书声琅琅识小草。

  配乐朗读课文,同时思考:小草“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①齐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明确课标要求和努力方向。)

  ②找一个优秀学生配乐朗读全文,音乐钢琴曲《初雪》(展示优秀学生才华,激励其他同学跟进。)

  ③请学生点评朗读。从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几方面点评,(引导学习朗读技巧,努力做到合理客观评价他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诵读文章,选择关键语段反复涵咏,探讨朗读技巧。

  (六)披文入情品小草。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掌握做批注的常用方法,具体方式是小组分工合作。

  ①你认为哪些语言优美,请选择最喜欢的做批注。(例如:赏析文本中的拟人句子“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像个绅士,从容成长”指导学生用固定句式来做批注。)

  ②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重要,或自己不理解,找出来共同研究。

  例如,你如何理解第六段中母亲所说话的含义;表现作者态度变化的句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 变换角度悟小草:

  ①小草为什么会“开花”,有哪些原因?

  ②结合题目和文章的结尾说说本文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③从母亲或小草视角创造性复述故事。

  (上述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从语言到主题再到写法,层层深入的学习课文,在赏析文章中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联系生活学小草:说说自己的经历体会或感悟。

  (七)布置作业:书面完成说话训练,再拟一个新颖形象的题目。

  上述两项设计遵循了 “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文到生活”的原则,把学文章和学做人有机统一在一起。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清晰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文章脉络。

  母亲有爱心:精心呵护(外因)

  以小见大

  开花的心

  托物言志

  小草有信心:自强不息(内因)

【【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推荐12-05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10-07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木兰诗》说课稿推荐12-05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游子吟说课稿推荐12-11

《短歌行》说课稿推荐12-05

【推荐】学习计划模板集合九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