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7 13:09: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根据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感悟母爱的伟大。

  2、善待质疑,提倡学生多提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你说的知识,主要在于他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二、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母爱的伟大的。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三、说教学程序

  本次教学过程有五个环节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充分感悟伟大的母爱。

  环节一:出示课题,简析母爱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板书:嘱咐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课题就是《嘱咐》,你能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说说这是怎么样的嘱咐?板书:的嘱咐

  (意图:这个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为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丝丝入扣。)

  环节二: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的嘱咐?并指导朗读。

  (意图:根据这个引题来激发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他们的预习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随机交流:

  (1)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妈妈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嘱咐"我":

  (1)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孩子,记住,劳动最光荣;

  (3)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2)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为什么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疼爱。比如说对“落”字的理解,为什么不用“敲”、“打”等,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她只是让我懂得道理。)

  (3)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是暗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的优秀品质。)

  (4)"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母亲为什么事而快慰?(一为自己助人为乐而快慰;二为儿子会关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5)母亲为什么不用话来嘱咐"我",而用无声的眼睛嘱咐"我"?(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读书不多,不善言辞,说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劳,伟大。)

  ……

  (意图: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肯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的新异看法,即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环节,突破教材局限,设计了想象说话练习,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开发,使教学内容新鲜而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环节三:关注人文,体验“母爱”。

  (1)出示《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2)讲述老师的亲身经历,有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把老师拉扯大等事迹再次感悟学生。

  环节四:表达心愿,升华“母爱”。

  孝敬父母,疼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想一想,边听音乐边慢慢谈。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播放一段时间后再加以交流,先进行感情渲染。)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还指出:"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大胆走出教材,积极汲取文本之外的有用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教学服务。")

  环节五:布置作业。

  “一切尽在不言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意图:让学生诉说发自内心的话,这是情感碰撞后真实情感的流露,升华了"母爱",也让学生深深地懂得母亲的伟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龙教版信息技术第四册即四年级下学期教材,这本教材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编写,《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规定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六大模块,本册教学内容就是《纲要》中指出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五模块网络的简单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及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6课,主要内容是网上冲浪、网上交流知识,系统地介绍了使用IE浏览器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及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知识。教材中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一单元快乐网上行,介绍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第二单元真情传递介绍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第三单元朋友面对面介绍网上论坛以及QQ软件的使用方法;第四单元我爱我“家”,学习用FrontPage制作并美化网页。第二单元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就谈谈对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理解。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的学段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据此,我确定本单元培养的核心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独立申请免费邮箱;掌握发送、接收和阅读电子邮件的方法,学会整理邮箱;学会发送和接收带附件的电子邮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互发电子邮件,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电子邮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朋友的一种特别的温馨与祝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首先情操,教育学生不要过分的沉溺于网络,要主动维护网络安全,不发、不看消极、不健康的电子邮件。

  教材编写意图及体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在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电子邮件与他人交流,传递信息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因此教材中设立了《真情传递》这一单元。用本单元的知识来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感受这门学科的奥秘和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内容紧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例题的形式,系统地讲授电子邮箱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小课题、小步子、任务驱动的编写方法,力求实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每节课中结合课程内容用“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适时地练习,用“小知识”、“小窍门”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材编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Email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真情传递》这一单元共3课,每课2课时,系统地介绍了电子邮件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每一课均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详见“知识树”)

  第五课我有“伊妹儿”了,本课的知识点是:什么是“伊妹儿”,如何申请“伊妹儿”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第六课祝福你,朋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在成功申请电子邮箱后,进一步认识电子邮箱的操作界面,学会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和对邮件进行简单管理,并能了解“抄送” “回复”“转发”“通讯簿”等的操作技能。第七课一起看风景,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在邮箱中如何发送和接收带图片、声音、文字等附件的邮件,以及这些附件在发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邮箱的强大功能,能够正确使用邮箱。这是学生学习电子邮箱的注册及简单使用邮箱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最后一节课,是本单元知识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本单元中起着巩固、强化、提高的作用。

  《纲要》中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第五课通过申请电子邮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六课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第七课,学生学习了收发带附件的邮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单元为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它既是学生学习第一单元的拓展与提升,又为下一单元《朋友面对面》中学习的另一种网上交流方式,即网上论坛、网上聊天的学习形成有效铺垫,并有效融合于各单元之中。同时,电子邮件又是贯穿于整个小学及初中的教学,学生制作的WORD文档、幻灯片、网页、FLASH动画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即使在语文、数学、美术、英语等其它学科中,电子邮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交流的工具,如果把小学各部分知识比作一张网,那么本单元的内容就是网中的丝丝细线,不论在横向还是纵向的整合中,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及策略

  依据课标要求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教学重点是:1、申请免费电子邮箱;2能发送、接受电子邮件;3使用电子邮件的附件功能,掌握保存附件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电子邮箱的申请及发送接收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学习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和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为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评价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五课“伊妹儿”(电子邮箱),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不会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拥有电子邮箱,并收发过电子邮件了,这样教学不会太困难,但学生差异也会很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E-MAIL了解的不同程度“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当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电子邮箱地址的知识,教师要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分别正确的邮箱地址。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申请的用户名不正确、密码忘记、无法申请等,以及邮箱的组成等知识,教师要适当予以指导和解答。

  第六课祝福你朋友,学生在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邮件服务器的概念,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是怎样在因特网上传输的,学生之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邮件中的“抄送、回复、转发”等概念。

  第七课一起看风景,由于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电子邮箱的注册与发送、接收邮件的方法,因此在第三课中主要是向同学介绍电子邮箱的另一强大功能,即接收和发送带有图片、声音、文字等附件的方法,这一内容会引起学生学习电子邮箱的极大兴趣。收发带附件的电子邮件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师要把握关键,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拓展知识面,为下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评价应该贯穿整个课堂,《纲要》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所以评价尽量做到:1、激励评价要及时。2、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3、评价形式要多元化。信息技术教学比较注重任务,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评价要立足于过程性评价,用“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学习过程与感受,另外,还要注重每节课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最后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作品评价要有评价依据,采用“作品评价表”与“学生自我评价表”的方式进行,提醒学生把评价内容保存在“成长基石”文件夹中,注意向学生渗透利用好本学科技术手段,只要对成长有利,就想方设法积累的理念。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呈现的是《神奇的感应灯---Scratch编程》一课

  我将分四个部分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校本教材,内容为学习Scratch软件的判断语句,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程序设计思想的重要基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流程,为今后学习Scratch的其它知识打下基础。Scratch是积木式程序语言,非常适合8岁以上儿童学习,使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序设计过程,会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对于学生以后学习专业级的语言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动手能力比小学阶段有所增强,而且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三年以上的计算机学习,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使用“如果...否则...”语句对声音、光线传感器的值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教学难点是:⒈分析程序结构:如果“声音>□”,灯就亮。

  ⒉使用“且”运算符连接“声音>□”和“光线<□”

  Scratch软件的设计特色与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相符,所以,本课我主要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自主与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突破重点与难点。

  接下来,我将从“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启动软件、初识界面;程序设计、挑战难度;自主探究、创意无限”四个方面,展示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上课伊始,我便以一段轻松欢快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出示)

  你们认识它吗?喜欢它的舞蹈吗?在我们的计算机中,也藏着一只小猫,它也很想欢快地舞动起来,大家愿意帮帮它吗?

  下面,我们就来上一节《舞动的小猫——初学Scratch软件》

  这样的设计,既为课堂带来了轻松的氛围,又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的情绪得到了调动,想要打开软件的愿望变得迫切,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启动软件,初识界面”的环节中。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打开一个软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多数学生会通过双击桌面图标打开软件。偶尔有少数不能完成的学生,也会得及时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打开软件。

  Scratch是一种简单的程序设计软件,它是以搭积木的方式来进行设计。软件的界面简单易懂,分别为模块区、角本区、角色列表区和舞台区。

  在学生经过认知与记忆之后,我采取了指认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各个区域名称的掌握情况,随着区域的闪动,学生快速地说出了各区域的名称。为下步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了解了界面结构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过程。

  小猫还乖乖地站着呢,这样可不能跳舞,大家想让它动起来吗?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此时,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①让小猫走10步;②让小猫旋转15度。

  让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充分地探究体验。之后,我请学生演示操作步骤,借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的程序设计流程。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在此基础上做出复杂一些的程序使小猫的动作更丰富,完成操作尝试。

  在学生完成演示之后,我借助一段微课与学生全面地回顾操作过程,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随着教学重点的解决,学生对于Scratch的学习意犹未尽,他们不满足于只会做这些简单的程序,而是想尝试一些更复杂的设计,此时,我顺势而上,给学生抛出了这样两个任务:

  1.让小猫不停地来回走。

  2.让小猫不停的转。

  在这里我启动了竞争机制,全班分四组,每两组完成一个相同的任务,要完成哪个任务,由组长抽签来决定。这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完成速度有快有慢,我鼓励接受能力强、完成速度快的学生主动地去挑战另一个任务。

  在学生充分的思考与动手之后,我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请其它组同学纠错补充。

  在完成这两个挑战任务的同时,修改模块参数与设定翻转形式这两个知识点也自然得到了解决,使用“左右翻转”按钮解决了小猫头朝下往回走的问题,使用修改模块参数的方法,解决了旋转速度的问题。

  在组与组的互助与竞争中,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互助的乐趣,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了。

  课堂进行到这儿,正是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的时候,这时,我带学生走进了“创意无限”的阶段。放手让学生主宰课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他们讨论、探究。我走到学生当中,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对其中合理的方法进行肯定,对有争议的地方,帮助分析,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在巡视的过程中,将精彩的作品,采用屏幕切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既鼓励了创作的学生,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当孩子们带着欣赏眼光去品析同伴的作品的时候,我知道,这节课,他们不但学到了知识,更体验到了合作、互助的乐趣。

  到此,这节课并没有结束,因为我知道,做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力的提升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评价。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看谁的花开得更绚烂”的评价,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使花朵开得更美丽。评价包括了“自主学习、组内合作、课堂表现”三个方面内容,收获越多,花开得越灿烂。这个自我评价的过程,既是对学生的自我肯定,也使他们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一节课即将接近尾声,为了使学生认识到Scratch软件的更多功能,我设计了一个小猫走迷宫的游戏。游戏的本身虽然简单,可是因为它是用Scratch软件来设计开发的,而游戏的主角又是贯穿了整节课的小猫,所以孩子们的游戏热情非常高涨。

  在游戏结束之后,我对全体学生提出了希望,希望学生们能运用Scratch软件做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孩子们带着众多的收获,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16年一线老师,我愿意通过我的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

  最近,我们班搞的主题是海底世界,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创造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创造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我认为,选择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创造的乐趣。

  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海底世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活动的难点是:如何有效地合适地选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海底世界。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动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材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一定的经验。

  3、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启发提问法、直观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启发提问法:本次活动最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让他们在老师的提问帮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观法:本次活动的开头,老师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让幼儿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小朋友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通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说课稿 篇5

  《铁骑兵》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初中语文的课文《铁骑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姆教学突破 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教学准备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 2.了解时代背景。 移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2.预习课文。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1.讲述战例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找出文眼,理清脉络4.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5.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5.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 故事吗? 2.师: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 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 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 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 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1.纷纷回答:爱看。 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 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 生:不是。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 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吗? 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 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 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 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 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 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 文学习。板书课题。3.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 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 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4.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 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 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 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 书。(见课末板书)1.思考,举手回答。 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 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 打游击”。 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 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 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 以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 ,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 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 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 点。 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 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 ‘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 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 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 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 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1.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t |I t’ 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 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 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 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 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 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 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 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 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 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 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 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2.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 了!”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 了追击的敌人。 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 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3、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 习一。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 、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 自己的理解了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 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积极思考。 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 以战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 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 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七、课末板书设计参考铁骑兵杨 朔本文结构起因:掉队——打游击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 析。 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说课稿 篇6

  说课程序如下:

  1、设计理念

  2、教材分析

  3、教法学法

  4、教学过程

  5、评价反思

  一、设计理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我想利用鹤群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来学这篇文章。另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技巧之所在”。鉴于此,我将设计几道题型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完成,同时也将训练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知识、升华知识。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鹤群》是七年级《语文》下语文版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状物能力的好素材。它与前三篇课文形成一个单元,从而系统地教学生如何状物。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江口涣是20世纪日本知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他采用纪实的描写手法,通过三个特定的场景去写高贵、典雅、温驯的鹤群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击苍鹰及救助伤鹤而凸现的精神。文章托物而言志,尽管所托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对鹤群进行的描写也是纯客观的,但却无处不流露出作者理性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作者借助鹤这个载体,构架文章的材料,从而折射和体现人的某种精神。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清观察顺序,把握文章结构。

  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欣赏、描述,并通过比较阅读,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3、情感目标

  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整体感知,深入感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

  1、重点:体会鹤群的形象和理解鹤群的精神。

  2、难点:理解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对状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已有所了解,也学会从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品味作者所寄予的情感。这为本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曾有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因此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所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并领会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据此,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品析结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作者;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和讨论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

  (二)学法

  1、陶行之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课上我通过练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交流。

  2、课时设计:两课时

  (1)、第一课时:掌握基础的情况下突破重点。

  (2)、第二课时:在突破难点的同时进行对比阅读。

  (本次说课仅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过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猜词观图,导入新课

  1、如果要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一群人中显得很突出时,大家会用哪个成语?我想这时一定会有学生回答“鹤立鸡群”,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到“鹤”这个话题上。

  2、让学生观看一副鹤群翔空的动画。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设计不直接入题,而是猜成语再观看画面,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检查预习情况后指名板演并正音)

  ①、伫立 (zhù lì)

  ②、剽悍 (piāo hàn )

  ③、凝眸 (níng móu)

  ④、络绎不绝(lu yì bù jué)

  ⑤、无可言喻(wú kě yán yù)

  ⑥、优哉游哉(yōu zāi yóu zāi)

  ⑦、束手无策(shù shǒu wú cè)

  ⑧、无济于事(wú jì yū shì)

  教学注意:

  提醒学生注意“伫”、“剽”的字形字音,“络绎不绝”、“无可言喻”、“束手无策”、“无济于事”的词义。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为了促进学生更自觉地预习,另外因为我班学生拼音较为薄弱,所以要求学生给所有的字注音,有道是“水滴石穿”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弥补这一缺漏的。)

  (三)简介鹤为下文铺垫

  鹤是一种形似鹭和鹳的大型涉禽,全世界有15种,中国占了9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丹顶鹤,其次是灰鹤、白鹤、黑颈鹤等,均为国家保护动物,它们常活动于平原水际或沼泽地带,以各种小动物和植物为食。

  (设计说明:由于我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所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鹤,使他们能直观地感受鹤的特点,为下文领略文意作铺垫。)

  (四)完成填空,把握结构

  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鹤群》这篇文章从第1段到第3段是写“谈论鹤群”,从第4段到第28段是写“观看鹤群”,第29段到第30段写“祝福鹤群”。本文主要写的是观看鹤群。

  (设计说明:设计好适合于学生的“台阶”,让学生达到自学的效果,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五)探究学习,涉及重点

  要求:向同桌复述作者观看到的鹤群在旅途中所发生的事情。同时同桌之间共同商议,给每个场景起一个标题。

  教学注意:

  (下列标题仅作参考,学生概括时只要大意符合均可)

  发生了三件事,三个场景分别可以起一个标题为:

  (1) 鹤群翔空(4—12)

  (2) 鹤鹰之战(13—20)

  (3) 救助伤鹤(21—28)

  (设计说明:“世界上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发现”所以通过此环节想让学生发现文中的“美”。)

  (六)品读欣赏,突破重点

  要求:学生品读欣赏“观看鹤群”中的三个场景,引导他们体会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景,并说说有哪些感受。

  (2)仿照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

  从第____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的_______美。你看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注意:

  当学生们陆续的感受出美以后,教师应出示板书让他们更系统地感受这些美。(下列内容仅供参考)

  1、从第一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的形态美。你看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在太空上,上百只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旋涡,缓缓升腾。

  2、从第二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的团结战斗的精神美。你看它们看见苍鹰冲进鹤群的时候,尽管惊恐慌乱,但当发现有一只鹤被鹰抓住后,它们立刻“分为几群”,每群都“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最后将壮勇剽悍的苍鹰赶走,救回同伴。

  3、从第三个场景中,我感受到了鹤群友爱互助的精神美。你看它们发现一只伤鹤离队并下坠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队列也陷入混乱,然后从队列中“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来到伤鹤身边“为伙伴加油打气”,后来竟然将伤鹤扶上翅膀,然后扇动单翅飞回高空的队列,而其他鹤一直在盘旋等待,直到伤鹤归队,才又恢复对形,向高空升去。

  (设计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个环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齐读感悟美之所在。

  全体齐读以上精彩片段,感悟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设计说明:“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一环节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以及对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的感悟。)

  (八)利用板书,小结全文:(教学提示:边板书边总结本课时内容。)

  《鹤群》

  谈论鹤群

  观看鹤群

  祝福鹤群

  鹤群翔空

  鹤鹰之战

  救助伤鹤

  形态美

  精神美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按照谈论鹤群、观看鹤群、祝福鹤群的顺序安排文章内容。

  此外,我们还品读了观看鹤群中的三个场景: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领略了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同时我们也被鹤群这种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深深震撼。

  (设计说明:板书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再现教学过程,突出重点。)

  (九)知识拓展:

  动物界尚且如此,我们人类一定会做的更好!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体现团结、互助、友爱的例子。

  (设计说明:波莉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十)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一遍。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鹤群的美。

  3、收集有关团结重要性的格言、俗语。

  4、思考: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为什么惊慌?(选做)

  (设计说明:必做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积累知识,即让学生“做的来”;选做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有的做”。之所以分层次作业意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语文”、“获得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评价与反思

  说到这也许有些老师会觉得课堂容量少了点。是啊,我也有同感,大纲中都要求用一课时完成。于是我增加课堂容量,在台上是说的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可台下却是一片茫然的目光。这才发现原来我错了!?课堂的主角应是台下的他们。

  于是我谨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猜成语,看图片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同时不忘基础与能力两手抓的方针,在扎实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做到扎实基础、提高能力、突破重点。

  对于重点的突破又采用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并通过适当的提示、妥当的板书、恰当的点评让学生领悟鹤群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同时也震撼于动物界这种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让他们由衷的感叹:原来“美无处不在”!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图形工具的使用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农家小院,而我把课题改成小小设计师,意让学生能大胆设想,这一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灵活运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本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画图”窗口,知道了铅笔、刷子、橡皮、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如何设置前景色、背景色的基础上,对图形工具包括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的学习。本节课重点学习矩形工具的使用。通过范画欣赏,使学生理解图形工具的使用以及图形工具在绘图创作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自由创作,轻松地掌握利用图形工具创作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认识了“画图”界面,并掌握了部分绘图工具。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发挥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在愿学、乐学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熟练掌握图形工具的使用,并能够使用图形工具创作一幅完整的图画。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创作,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矩形工具的使用。

  【难点】利用上档键(shift)画正方形及复制方法的学习。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运用

  在这节课中,我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运用已学画图知识,自己动手尝试发现。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最后通过作品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说学法指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学习兴趣,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说媒体运用

  本课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进行,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变化着,你发现这几年我们县城住房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可能说的会很多,当有学生说出楼房的变化上,引入课题。如果此时没有学生说出的话,这时我引导学生:这几年我们县城中,一座座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建造了一个个的居民小区,整个县城的环境优美了。)

  接下来引入课题。

  (你们知道吗?在盖楼房之前都要进行设计,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名小设计师来设计一栋楼房。)

  播放课件。

  (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欣赏几幅小区的效果图和高年级同学获奖的设计图)

  (同学们,这是几幅小区设计效果图,从图中我们看到小区内高楼林立,布局合理,给人们提供了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每幅图都能体现设计者的独到之处。这几幅画就是高年级的同学利用图形工具设计的楼房,我们来看一下。就是这幅画曾经获得过全国的二等奖呢!看了这些图画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几幅小区的效果图以及高年级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点燃。]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首先出示一幅教学楼图片(课件展示)

  让学生观察这幅画中都使用了哪些画图工具。(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能力,并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观察不够仔细的同学,还可以通过小组内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

  当学生观察后,会发现这幅图利用了很多绘图工具,这时我让几位同学汇报。

  (在学生说完后,要及时给予积极肯定的表扬。比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以此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2.同学们现在肯定已跃跃欲试了,在工具箱找到矩形工具,任意画一画吧。(此环节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是让学生自学使用矩形工具的方法。)

  当在工具箱中选择了“矩形”的工具后,工具箱下面工具形状设置框出现了3种填充方式。从上到下是:空心图形、有边线的实心图形、无边线的实心图形。这是一个学生注意不到的地方,这时我让学生分别选则一种画一画,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不作为重点。

  3.接着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在画这幅画时,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深,意在让学生深刻思考,回忆画这幅画时候的一些技巧,此环节也提醒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或毛病,学生会说出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肯定性评价,重点的地方还要进行强调。)

  当学生说道,画直线的时候,要按住shift键的时候,此时抓住这个时机讲解利用shift键画正方形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到,则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正方形。在此我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同学们在画直线时,我们请shift键来帮助,就能画出笔直的线,那么画正方形是否也能用这个方法呢?动手试一试吧!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再由一名学生示范,我想就不难突破难点了!)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也是学生注意不到的,就是教学楼每个窗户要画的一样大,如果只使用长方形工具画,是很难达到效果的。这里就涉及到了本课的另一个难点“复制”方法的学习。教材中是把这部分知识放在后面章节的,本课中为达到最佳效果,我把这部分知识移到前面来讲,这也符合新课程中倡导的打破教材束缚,不惟教材的理念。这部分知识是新知识,学生很难通过讨论、探究来掌握,为突破难点,我采用教师演示的方法来解决。

  第三环节:自由创作 合作探究

  “小设计师们开始创作吧!咱们也来设计一栋楼房。”

  在创作过程当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问题。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调控指导作用,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差异,我是这样安排的:同学们,当你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求助小组内的同学或求助老师,也可以观看老师发给你们的视频教学录像。在这里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正方形的画法”“不同填充方式”“复制的方法”三段视频材料,供学生们使用。

  [这一点的设计,也符合新课程中倡导的让不同的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的理念。]

  第四环节:展示汇报

  在评析作品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我评价,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选取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中让同学们提出优缺点,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向其他同学学习什么,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修改完善作品。在此,我还设计了三个奖项,来鼓励画的好的学生。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了一回小设计师,在创作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让学生自己反思总结。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在作品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针对不同的作品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体验到创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

  [此环节重在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并且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的能力。]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有关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10-13

有关赠与合同范文汇编七篇08-19

有关担保合同范文汇编七篇11-03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七篇04-21

有关《滕王阁序》说课稿范文12-19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01-11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汇编七篇12-23

有关毕业求职信范文汇编七篇02-13

有关技术转让合同范文汇编七篇03-14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