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30 17:41: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兔宝宝做运动》是一个美术活动,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新《纲要》理念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育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应该是“自由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所以我生成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现的绘画活动——兔宝宝做运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2、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在动动、看看、摆摆中了解兔子的各种动态,并尝试用不同的动态画兔子。

  2)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说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画兔子不同的动态。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我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节——兔妈妈带兔宝宝来做运动导入,跟着兔妈妈一起做运动,这样的情节能够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各种动态。接着我让幼儿看自己做运动的样子,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知各种动作的特征,尝试用身体做动作,接下来我让幼儿自己操作摆动作,巩固各种不同动作的特征。从而由动动——看看——学学——摆摆——画画,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会用他全副的精神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

  通过游戏情景兔妈妈带兔宝宝来做运动,一二三四弯弯腰,伸伸腿等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初步感知各种动态。

  2、幼儿看动作并学一学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幼儿看看自己做运动的样子,选了3个小朋友的动作让幼儿了解各种动作不同的特征,并学一学动作来加深幼儿对各种动态的理解。

  3、幼儿操作摆动作

  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幼儿自己在小兔子上摆一摆各种动态,让幼儿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的技能来知道各种不同的动态,为后面画画做铺垫。

  4、教师交流作品并范画

  这个环节我通过交流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你摆的是什么动作,教师进行示范画,特别弯腰的时候头和身体的变化,让幼儿掌握画画的技能,知道头弯过去了,耳朵就要画在旁边了。

  5、幼儿绘画,并给予指导。

  这一环节是操作的过程,在这里我利用激励性和提示性的语言给予幼儿提醒、指导,便于幼儿对目标的掌握。

  6、评价

  这一环节我通过欣赏幼儿的作品并学一学动作来结束活动。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班队会主题是《学会感恩 与爱同行》。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这次活动。

  一、活动背景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认为父母、老师、朋友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他们经常对身边的人大呼小叫,无故乱发脾气,肆意挥霍家长的钱,损坏学校的公共财产。这种种现象让我觉得对孩子们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因此我设计了《学会感恩 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活动课

  二、活动目标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光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该做怎样的具体事情去回报生活。因此在这活动中,我把教育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并能通过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老师、大自然……作为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这次活动顺利进行,我和学生都提前做了不少的准备,排练情景剧《请吃一碗面》,收集感恩的图片、感恩图报故事;学唱《酒干倘卖无》《感恩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三首歌;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好的准备会对活动目标的顺利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剧《请吃一碗面》,导入班会主题

  1、运用小故事导入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剧的形式来展示故事情节,有利于学生从小故事中明白大的道理。

  2、(接着出示学生抱怨饭难吃、课无趣的图片)齐读《无休止的抱怨》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影子。设计意图:用学生经常抱怨的话来让他们明白:世上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这样可以既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自私行为,又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改变自我,提高自我。

  《二》听歌曲、看视频、思报恩

  1、设计意图:导入活动主题之后,教师讲《酒干倘卖无》的故事,学生看视频唱搭错车中——殷桃演唱的《酒干倘卖无》。这首歌曲不仅歌词感人肺腑更有电视剧中父爱的点点滴滴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到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爱护自己的父母。

  2、 感恩,不应当只停留于心。所以我更想教导孩子以实际行动去感恩。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交流该如何回报自己父母的环节。并用幻灯片总结报答父母恩情的几种力所能及的方法。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教给学生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感恩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将感激之情付诸实际行动。

  3、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父母身上。接下来我让学生听视频歌

  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恩歌》教给孩子感恩老师、感恩自然的方法。将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爱班爱校、爱护大自然上,使本次活动的目的得到很好的延伸,让学生的爱飞得更远。

  《三》讲感恩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因此我设计了交流感恩故事的环节,教师也出示伟人感恩的小故事幻灯片,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感情诵读《学会感激》

  以诵读《学会感激》作为本次活动的小结。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着、思考着、回忆着来自父母、老师、社会、大自然……的爱。使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之处。从感激父母开始,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大自然的恩赐……感激所有给过他们帮助和关怀的人。

  《五》作业布置

  活动结束了,感恩行动还在继续。 让学生每天送出一张感恩卡。 每周一的班会,都来比试比试谁送出的感恩卡最多。课后作业有布置有检查,让感恩的心持续飞扬!让感恩行动 与爱同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祝您快乐!谢谢大家!再见!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规范》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同学,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溢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议的“培养同学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同学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发明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实际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同学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发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示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示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同学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发生的对比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示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同学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同学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同学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同学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同学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同学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同学感受并表示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同学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身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同学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相互的经验,拓宽同学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规范》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同学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同学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同学的发明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同学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效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需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引导同学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

  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同学的好奇心激发同学对夜景的兴趣。

  3、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创设情境:

  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仿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较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异。

  2、引发考虑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

  教师随机找两

  位模特请同学比较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较深浅。启发同学考虑: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对比发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较时才干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示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同学勇于表示、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同学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胜利与快乐。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

  我先整体褒扬同学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同学:你们想不想看看兰州的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一组兰州夜景与白昼景色的对比图片,引导同学欣赏感受家乡美景。

  2、质疑,引发考虑

  白昼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

  同学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身的看法。在同学汇报自身小组的意见。(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同学了解深浅颜色对比会使画面发生强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引出问题:咱们兰州的夜色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身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那么咱们能用什么方法描绘出夜景呢?

  4、同学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找出描绘夜景的好方法。

  5、同学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1)用油画棒直接在深色卡纸上绘画。

  (2)先用浅色油画棒绘画景物,再用深色水彩涂抹背景。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在同学有了自身的想法后,播发课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大师作品,引导同学发现美,培养同学表达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

  2、安排实践任务

  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兰州美丽的夜景吧!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同学一个自由发挥、发明的空间。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同学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示,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同学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身的看法,协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同学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同学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1、自评:让同学把自身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身的画面内容,觉得自身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同学之间互相谈谈自身的看法,让他们在一起的参与过程中发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同学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同学的自信心和成绩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解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同学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同学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小朋友们的一切努力,维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褒扬同学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同学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身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同学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布置,板书设计分三局部:课题、奖励区和展示区。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我的滑轮》。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试验纪录。《我的滑轮》这节课,是在杠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重物的游戏比赛,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简单试验并记录数据——交流与结论”的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去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⑴.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⑵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科学探究目标:

  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游戏比赛的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的自行探究;然后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简单实验来证明使用定滑轮或者动滑轮是否省力?最后指导学生组装滑轮组。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演示法、讲解法

  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情境激趣,游戏引入。第二部分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巩固新知。第四部分本课总结,课后延伸。

  一、情境激趣,游戏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本校升旗仪式的录像,这个熟悉不能再熟悉的画面,一下子拉进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共同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我询问学生:

  “我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

  “升旗的时候你的手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

  “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探究欲X,使学生以一种探究的心理重新审视这个在校园里常见但又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的科学现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这个环节,我并没有马上肯定学生的答复,而是为学生准备了绳子、钩码、铁架台、回形针和线轴等材料超市,并且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进行提升重物的游戏比赛,来模拟升旗仪式。

  “比一比,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并把方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这个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不仅可以想出很多办法,而且能够通过活动自制滑轮,初步体验滑轮的作用,与下一环节进行有效的链接。

  做完游戏后,我继续问:

  “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

  根据学生的联想,我会及时地展示滑轮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图片和录像。然后,我再告诉学生: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机械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并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做好分析记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我分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我先给学生出示一个常见的大滑轮,告诉学生:

  “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说边缘有槽、圆形、能绕绳子,从而建立滑轮的概念,并且出示幻灯片。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指出滑轮的两种不同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另一种是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由于课件动画描述的非常形象,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会很容易的了解滑轮的两种用法。然后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为进一步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我会提出新的问题:

  “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可能回答(方便、省力)

  “那你认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中都方便吗?”

  我让学生再次对滑轮的这两种用法进行观察、比较。不难得出,使用定滑轮方便,动滑轮不方便。

  为什么呢?

  我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滑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要想把重物提上去,就需要向下用力,重物提升的方向与人用力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在使用定滑轮之后改变了力的方向,用起来方便。而动滑轮在使用时,重物提升的方向与人用力的方向一致,没有改变力的方向,显得非常不方便。我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以上的环节中,我注重锻炼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验证滑轮是否省力,是这节课的难点部分。我是这样引入的。我反问学生:

  “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

  学生再次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这时,我告诉学生,要想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实验盒里装有测力计、钩码、滑轮、实验记录表等材料。请你们利用提供的材料,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方案,开始探究,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计划与组织是做好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中心进行讨论,设计研究方案,并且各组之间相互交流,以期达到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目的。

  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学生整个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停地巡视,了解各组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做及时辅导。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并板书。

  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定滑轮方便但不省力;动滑轮省力但不方便。

  三、拓展活动,巩固新知

  同学们在前面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后,我就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定滑轮和动滑轮跟人一样,也有优缺点,那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能不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会想出各种办法。我在巡视指导的同时,找出两组组装方法不同的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组装,并且说明这样做的作用。

  最后总结: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来使用,叫做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同时,向学生指出: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用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我会出示滑轮组的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书上64页,还给大家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游戏,绕绳游戏和系鞋带游戏。”

  “大家动手试试,看看它们各是用了什么滑轮。”

  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四、本课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在课下,多注意观察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开展游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x;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验证滑轮是否省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组装滑轮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总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使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板书:简单,明了、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附板书设计:

  我的滑轮

  定滑轮 方便 不省力

  动滑轮 不方便 省力

  滑轮组 方便 省力

说课稿 篇5

  《石缝间的生命》是作家林希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字里行间涌动着对高昂生命力的赞颂。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借讴歌石缝间的生命,把从自然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延伸到了人类生活,用石缝间的生命象征了困境中人类的拼搏精神。本文文质兼美,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从教材、目标、过程、方法、评价五个方面来谈谈这篇课文教学的设想。

  一,说教材

  《石缝间的生命》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

  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的主题是“面对逆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领悟到,面对逆境必须保持不屈不饶的精神,让学生在接受挫折教育的同时,达到这样一种共识: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文本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的教育。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作者“托物”所言之“志”,通过对石缝中三种生命:野草、蒲公英和松柏的描述,告诉人们在面对逆境时,要像野草般看重“生”的权利;像蒲公英般战胜环境,成为强者;像松柏般改变环境,开辟天地,证实自己的价值。也启迪人们,越是在困厄的境遇中,越要顽强拼搏,努力向上,严峻的生存环境是扼杀不了自然界的强者的。

  二,说目标

  八年级的学生正在慢慢摆脱稚气,他们愿意把目标转向社会和自然,开始关

  注人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是文本和学生心理结构的最佳契合点。

  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结合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诵读、圈画、讨论,认识石缝间三种生命的顽强生命力,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奋勇拼搏的精神。(重点)

  2,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难点)

  三,说过程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喊口号、说空话,在教学

  中要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圈画和反复诵读,真正领悟文字背后作者要传递的信息,对“面对逆境要顽强”有深刻的感受。

  1,用来展示大自然丰富的景观,让学生打开视野,欣赏自然界壮美的景色。领略自然界的精彩,感悟生命的美好与无处不在,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对课文的学习中。

  2,整体感知课文,发现生命。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跟随作者的目光,发现石缝间三种生命具有共同的性格特点:倔强。以“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为本堂课的主问题,引出对课文内容的探讨和思考。

  3,精读课文,认识生命。学生圈画出作者着力表现生命倔强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认真品味。如描写野草,文中抓住了叶子的特点“三两片”、“长长”、“细微”、“瘦”、“自己生长”等等,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去挖掘这些文字背后所具有的内涵。

  4,联想迁移,拓展思维,感叹生命。解读文本最后一段,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通过形式,出示有关名言,全班齐读、感悟。

  四,说方法

  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来营造教学氛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等等,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的内涵。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体验,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拔得过高。在学生朗读、交流、体会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说评价

  1,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逆境中拼搏者的事迹。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由文本解读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体会。

  2,交流学生积累的有关名言警句。

  3,请学生用“面对困境,我会……”的格式写一段话。

  整篇课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

  间的生命倔强和崇高的品格,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拼搏,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我将以文本为起点,以生活为范畴,以学生主体活动为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教育的大语文观。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推荐12-05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木兰诗》说课稿推荐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3-27

游子吟说课稿推荐12-11

《短歌行》说课稿推荐12-05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推荐】识字教案模板汇总8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