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1-04-09 14:08: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6篇

化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实施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介绍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化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式》是在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原子结构之后化学内容的延续,它包括“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共分为2个课时,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学生已学习了元素符号书写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对化学用语内容进一步地认识学习,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后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做铺垫,可见学好这一课题的内容的重要性,它是化学用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必须在较好地掌握化学式书写的基础上,用化学式来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以及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说出化学式的概念。

  {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能利用化合价推写物质的化学式,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及注意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多练来完成。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式的书写,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认识,学生的情况,确定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重点的依据:作为开始学习化学用语,学生学习上感到困难,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难点的依据:由于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化合价法则,学生对教材内容不够透彻,觉得比较抽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学法

  学习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气氛不够活跃,情况虽不乐观,但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互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尽量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让学生爱听、爱看、爱做、爱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情感,在化学式书写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进行指导显示→示范与模仿→知道理解与应用→矫正→熟练书写,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说教法

  在教学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好胜的心理},求学意识和课标的要求,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本节内容的连接性、条理性,教学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导入,化学式是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的化学符号,国际通用,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它正确表示物质的组成,是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映,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组成,则有不同的化学式,例:氧气O2、碳C、二氧化碳CO2、氧化镁MgO氯化钠NaC1

  由学生观察提出质疑:什么是化学式?

  {提问}这些物质的化学式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这样书写。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联想和启示,交流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提问}{一}、什么是单质?单质化学式怎样书写

  固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

  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在元素符号右下

  {小结}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角标2{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

  {小结升华}一般气体成双对,稀、固、金是单个

  {巩固练习}1、分别写出单质、铁、钠、硫、磷、氦气、氖气、氢气、氮气的化学式。

  由学生上台板演,师生共同矫正和认可。

  {提问}什么是化合物,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化合物,请说出它们的化学式。

  {设问}你知道这些物质的化学式是如何书写出来的吗?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化合价的概念。

  总结: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在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3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为了强化学生的识记,对学生进行元素化合价数值表示方法跟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方法比较。

  例:正、负数的写法:在化合物中{1}钠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

  {2}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标为1+,氧离子带两个负电荷标为2-

  位置的标法: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数值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例:Na、O

  在离子所带的电荷中,正负数值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值为1时省略,例:NA+、O2-

  {二}、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方法——根据化合价法则来写化学式

  1、一般是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2、在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显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法则}。

  以例题为例,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具体步骤为:

  以书写氧化铝化学式为例:

  1、写化学式时,正价写在左边,负价写在右边,如A1、O

  2、查出所需元素的化合价,例A1、O

  3、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确定原子个数{2个A1原子,3个O原子}

  4、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AI2O3

  {小结}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课依据如下口诀:要写化学式,先标化合价,约成互质数,后在交叉。

  [模仿]比照老师的讲解,要求学生写出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在学生的练习中提出问题,相互讨论。

  {说明}化学式只能表示实际存在的物质的组成,只有化合价实际存在时才有意义,不能根据化合价等于零的原则凭空臆造,随意书写化学式。

  巩固练习:写出一氧化碳、氧化铁、氯化亚铁、硫酸铜、碳酸钙的化学式{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出错}

  {各组派一名学生进行参赛,进行对组及对学生本人的评价}

  布置作业:

  持续学习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会写了,在已知的化学式中能标出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吗?该物质的名称如何?

  {小结归纳}:单质化学式写法,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

  板书设计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固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

  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在元素符号右下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角标2{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氧化物、“氧右”

  由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金左、非右”

化学说课稿 篇3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基本学完化学必修教材,已有了较全面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利用自然界可能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就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化学变化角度来看,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元素。教材中通过海带中提碘的实验和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图设计,一方面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养成学生应用知识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的处理远比书本知识复杂,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对待科学的态度;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开源节流方面的知识,明白在开发利用资源的时候,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的很好素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情况,我确定的本节教学目标是:请大家看屏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淡化、海水制盐等知识;能顺利完成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设计出从海水中提溴的流程,并能正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图片或文字资料获取需要的信息,得出海水综合利用的几个方面;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归纳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得以提高和锻炼;通过资料和讨论知道开源节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等意识,认识和体会化学在海水综合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协调共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指导思想之一。

  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重点:我把“海带提碘、海水提溴;以及使同学们形成热爱自然,热爱化学,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原因有二,一是学以致用,回报社会;二是人们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环境教育也应一样。

  难点:我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虽然是高中阶段,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仍较差。

  以上是我的教材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学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教材已经学习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它是本节课学习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是海带提碘及海水提溴的理论基础。在老师引导下,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获得成功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法学法是:

  教法学法分析

  问题统领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归纳,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感知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鉴于以上分析,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具体实现部分: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首先,我设置了课前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目的是以欢快熟悉的的歌曲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暗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海洋。

  关于教学过程,我分为3个环节。

  环节一:(时间约10分钟)

  新课导入:以三亚为什么能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引出三亚优美的自然环境——椰风海韵、三面环海(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呈现广袤的大海。追问海水资源如此丰富,那么面对三亚的旱季出现的间歇性停水,能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呢?从而导出新课。

  (这样的导入设计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为感知人与自然的的和谐相处埋下伏笔。)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关于海水水资源的利用的教学,首先我简单介绍海水淡化的历史,给出常见的淡化海水示意图,按照课前的分工,组织学生讨论海水淡化原理及应用的优缺点,并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得出结论:蒸馏原理、优点、缺点,老我再做出点评。

  这样设计采取了课前布置讨论内容,有利于节约时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及团队精神。

  关于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教学,我设计为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海洋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认识到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至于制盐和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内容的处理,我整合到后面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总结上,指出在《化学与技术》模块还将深入学习,有利于突出本节重点。

  环节二:(时间约25分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海带里提取碘的实验,二是从海水里提取溴的流程设计。

  2.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

  在对从海带里提取碘的实验教学上,我打算以图片的展示为引导,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

  ⑴、海带中的碘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离子)?

  ⑵、I-具有什么性质?(高价氧化低价还原)

  ⑶、怎样才可以把I-转化为I2?(加氧化剂H2o2)

  ⑷、加氧化剂怎样才知道有碘单质生成呢?(用淀粉溶液检验,是否变蓝)

  ⑸、很多氧化剂都可以氧化I-,用H2o2有什么好处?(颜色变化明显,绿色氧化剂,环保)

  然后要求各小组相互讨论,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请各小组中心发言人把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最后由我评价总结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而后,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分工等情况,处理偶发事故,如指导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提出猜想,课后再设计实验验证)、规范操作等。强调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对于分工不明确的予以指导,确保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

  这样通过步步紧逼的追问,实际是以问题为抓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问题统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使后面的教学一气呵成。

  3.海水提溴

  在对从海水里提取溴的流程设计部分的教学上,我打算以对溴的“海洋元素”名称由来的介绍为过渡,教师设疑导学,要求学生根据海带提碘的实验启示,结合书91页的[资料卡片],分组设计具体的提取流程,汇报、交流、总结,画出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让同学们根据书上的信息设计提取溴的流程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明白化学原理和技术在海水开发中的作用。

  通过环节二的教学,学生能够体会到: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原理非常简单,但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真正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和从海洋里提取溴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实现,让学生体会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环节三:(以下时间约5分钟)——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本部分教学内容我打算通过幻灯片分别展示:一个是海水综合利用的具体实例,另一个是蓝色海洋与污染后的海洋对比。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知识视野,又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海水资源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到我们海南虽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上,一定要合理开发,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大背景下,我们更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把我们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绝不能只求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应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感慨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对人类贡献的重要性。

  然后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最后布置作业

  1、课本第93页第4题(目的是为了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从海水中提取元素的流程、原理。)

  2、用手机

  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记录生活中体现:“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这一理念的行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大背景下,作为三亚市民的你,关于环境开发和保护方面,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使同学们形成热爱自然,热爱化学,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这一教学目标,不使其过于空洞,流于形式。)

  以下是我上课时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4.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结束语: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中的情况千变万化,这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活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化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以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离子》一课来谈一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能力。下面我将结合《离子》一课来对怎样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离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2.学生分析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3.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二、教法与学法:

  我根据重点和难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采用了体验探究、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我采用了拉幕、探照灯、遮盖、拖拽、删除、批注、链接、倒计时、色子、即时回放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程序: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是现代教学的标志,而传统的媒体经常出现程序性较强,人性化欠佳的问题,它往往使教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关注了媒体的展示,而了弱化教师、 学生、 媒体的多元交互;关注教学软件的达成度,而弱化教师操作的简便度;关注课堂容量的增加,而弱化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关注PPT的板书作用 ,而弱化传统黑板的地位……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教学功能与九年级化学《离子》一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何在教学程序解决上述问题,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如何突破重难点加以具体的阐述。

  ( 一)知识回顾、情境引入(12分钟)

  知识回顾: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利用白板中的拉幕功能,使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巩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创设情景: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用我设计了遮盖、拖拽的功能,把要思考的问题: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和答案分开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演示课件)3.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此处设计了探照灯的功能,突显了原子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感到它的神秘,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以趣置疑集中注意力轻松突破这一难点,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这样操作简单的实现的。

  4.巩固练习 画出氦氖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模板中拖拽出模型让学生有依可据的来书写,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它们的意义。并为接下来,分析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结构决定作好铺垫,也巩固了这一难点。

  (二)引导观察、启发探究(16分钟)

  1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用白板中的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分析讨论针对性强)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创设问题)大家猜想如何让钠原子和氯原子答到稳定状态?学生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对于方案①,教师要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用一个篮球扮演钠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利用漫画链接视频氯化钠的形成。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漫画效果,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分析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的趋势,使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接受难懂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3.拓展视野师生讨论:(一边分析,一边白板演示)在氯化镁的形成过程中,我又设计了拖拽功能使学生更形象和直观的理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突破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这一难点。也为以后的化学价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4.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强化重点)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的遮盖和拖拽功能将上节课的原子符号和这节课的离子符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件制作简单、操作也简单,针对性强,温故而知新、对比性强,很容易突破原子、离子的符号书写、含义的准确性这一难点。

  (三)学用结合、展示个性 (10分钟)

  整个的巩固练习我利用男女生分组竞赛的方式,我采用了倒记时和发牌积分的方式促进了分组竞争的激烈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在练习中由易到难,潜入深出,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的功能,书写、擦除、拖拽等学生可以轻松自如的在白板上操作。例如: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自由拖动功能,将名称拖往相应的符号上,让学生与白板亲密接触拉近了学生与白板的距离,这个操作令学生直接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远比教师在画面上反复演示、讲解的效果好。另外,交互式电子白基本实现了教师、 学生、 媒体的多元交互,而且教师操作的简便,学生的可接受性强。

  (四)联想反思、形成体系(3 分钟)

  融汇贯通的环节,我将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理清思路,使学生把本节的知识和前面的知识完整的连接在一起。也体现了媒体与传统黑板教学的有机整合。

  (五)小结交流、布置作业(4分钟)

  畅谈收获:在离子的教学课堂中,我采用了在教学的最后的环节(你收获了什么)进行回放,操作简单随机性强,学生谈到哪一点就可以回放哪一点并留有标注,使学生对这堂课的目标一目了然,做到心里有数,更可以让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交互白板的交互功能,体现课程的生成性。

  布置作业:(1)搜集交流:日常生活中由分子和离子构成的物质各三种;(2)发散思维:以"我是一个小小的离子"为题目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设计理念:体现分层要求,有利于各种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以"情境教学、问题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下,实现了教师、 学生、 媒体的多元交互的人性化教学过程。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微观思想方法的建立,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课后反思

  这堂课运用交互式白板的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但教师在堂课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生成还应把握的更准确,处理的更加巧妙。而对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发与应用上应更加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我相信随着技术日臻成熟,熟悉白板的特性后。教师不再被鼠标所牵制,可以面向学生站在白板前了,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借助白板的计算机界面,还可以实现多种众多教育资源的直接调用。随着交互白板使用经验的不断增加,教师逐渐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注释库、资源库,能够将已有资源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是交互白板充分整合已有资源的优势体现。我相信:交互式电子白板像一块磁石会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使有效教学最大化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化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四、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

  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实验: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2)、演示实验:

  a1.5ml0.1mol/LNa2S2O3b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不加热混合反应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3)、根据PV=nRT,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所受到的压强成反比,即与浓度成正比。

  得出结论: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强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反应速率 )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对于固体、液体或溶液反应,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不变。

  (4)、演示实验:

  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

  得出结论:a产生大量气泡,b产生少量气泡。可见适当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问题:除以上四点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等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改变反应速率解决具体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5.课后作业:

  六、说板书

  1.主板书: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副板书:演示实验内容及反应现象。简略其他因素。

化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实验,错误操作。这些实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用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4.对微型实验的放大观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捉,观察,分析。

  5.由此说,实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果然是水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 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实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设计了五种情境下的实验。。

  ①首先是在实物展台上教师亲自操作钠与水在表面皿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展台上放大以后的反应现象清晰明显,大家在同一时间共同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

  ②常规实验。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是一常规实验,学生曾多次左类似的性质实验,课用模拟动画达到知识在现的目的即可,这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③改进实验。在一废旧塑料瓶中完成。关键是对实验细节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在实际操作中可提高学生对钠的性质的感性认识,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验可操作性强,不必用多媒体。

  ④探究性实验。利用ц型管作该实验收集并检验氢气,采用先讨论、后评价、再实验的模式。学生对特殊的实验仪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欲望强,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涌跃发言。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培养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维能力。学生发言五花八门,较发散,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表现形式直观。学生从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分析其错误原因。钠与水反应若在小容器中进行会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⑤进一步改进实验。Na与水反应很快,这个水面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是很快完成的。实地演示不宜成功,对观察不利。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这在一般常规实验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给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间。

  ⑥兴趣实验——水上芭蕾

  钠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体现学科渗透)在对实验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后,学生动手完成。

  五个实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五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Na与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2.Na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机理较抽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画将其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过程简单清晰的呈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4.性质总结

  钠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晰条理。

  5.用途展示

  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资料,学生作业展示过程,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液使课堂教学的延伸。

  (画面:① 高压钠灯,美丽的不夜城有钠的一份功劳,② 秦山核电站,核事业发展离不开钠与钾合金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总之,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许多常规实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难训练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6篇】相关文章: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11-16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说课稿12-20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2-10

中学化学说课稿大全12-24

化学《元素》说课稿(精选5篇)11-30

化学式说课稿5篇11-12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氯气的性质说课稿11-04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说课稿11-04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11-1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说课稿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