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5 18:08: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集锦五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民居特色》。

  说教材:

  这是一个自编教材,我将它作为五年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一个拓展内容,因为在三年级《家乡的山山水水》,五年级《同一个名字叫中国》的学习中,我感受到学生对于民风民俗的浓厚兴趣,此外,学生对于中国的地形、气候、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民居特色》这个内容将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地形、气候、资源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将有利于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

  教学目标:

  本堂课的目标是多层次的,但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理解民居特色形成的原因。其中,“了解特点”这个目标很容易达成,而“理解民居特色形成原因”则有一定的难度,此外,让学生感受“民居建筑艺术的精美”这个情感目标,也需要一定的引导技巧,否则目标就会虚化。

  说教学流程(教法、学法):

  那么我又是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并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的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搜索巧引导,“一地鸡毛”变成“禅”。

  本节课需要学生有关于地形、气候、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上网搜集信息是课前必须的作业。但是缺乏指导的盲目搜集,学生的信息难免“一地鸡毛”,如何让信息搜集有效、有序呢?老师的指导很重要。因此我告诉学生“中国民俗网”具体网址,信息课带上“信息摘记本”上网查找;对搜集的民居图片、邮票、文字等资料进行归类、取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情境活动巧创设,俯瞰祖国。

  新课开始,我就借助精美的课件,创设师生同游神州的情境,(播放课件)这样,学生一路走来,一边不停地搜索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边增加着认知,这样学生不仅有感性的认识,领略了风格迥异的各地民居,同时借助飞机的飞行加强了地域的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下一环节探究民居特色形成原因的学习做铺垫。这个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设疑探究巧引导,小组展示趣盎然。

  1 、客家民居形成原因——引导揭密

  激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客家民居的特点后,我饶有趣味地讲述:美国间谍发现这一大型不明建筑物,误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从而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不可小看这个笑话,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客家民居的兴趣,那么,设疑。这样奇特、罕见的民居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那样的房子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探究。接着给学生提供客家民居图文和音频资料,学生看完后,小组交流完成表格。揭秘。在让学生充分地说甚至是大胆的猜测后,我不给予任何评价和补充,而是继续播放音频,揭晓谜底,(课件出示)原来客家民居的形成原因与当地的治安环境有关。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一句,你知道吗?20xx年7 月 ,客家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波澜,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情感产生需要发自内心,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的进入知识的内部,产生震撼、感慨,而不是老师拿语言贴个标签,强加给学生。如本例,先是让学生对客家民居产生兴趣,然后做进一步的探究,当学生一步步深入秘密内部,感慨、感叹的时候,情感目标就自然地、悄然的达成了。

  2、傣家竹楼形成原因——自主探究

  接下来,我让意犹未尽的学生自主探究傣家竹楼的形成原因。

  扮演角色,说一说。先是几位去过云南旅游的同学当小导游,说一说“云南印象”,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旧知,说完还留下2个有趣的问题供大家探究,掀起了课堂上的小高潮:(课件)

  1、竹楼就像踩着高跷,为什么下面用来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而上面用来住人?请大家结合当地的气候想想。

  2、竹楼为什么要用竹子而不用别的材料建造?它有什么优点呢?

  接下来,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傣家竹楼的特点和作用,并分析得出:傣家竹楼(课件)因地制宜、天然建材的形成原因。

  联系生活,算一算。接下来,我以学校边上的凯通国际楼盘为例,设计了“算一算”活动:

  1、一个4平米厨房简单装修的材料费是多少?

  2、估一估,100平米的房子简单装修的材料费,又是多少呢?

  3、这只是装修材料,如果再算上外面的框架,那还得需要多少吨钢筋、水泥、沙子啊?

  而竹子是天然建材,几乎不需要成本。这样,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竹子做建材经济、实惠的特点。此时此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由得赞叹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情”促“情”,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将课堂学习气氛推入高潮。

  3、制作民居名片——小组合作

  这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拓展深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特色鲜明的民居,采取了小组合作制作民居名片的形式。

  (1)任务内容。(课件出示)

  本环节为四人一组合作,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参照民居的难度指数“☆”,选择自己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民居,归纳特点,分析形成原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名片的制作。

  (2)尝试制作。

  在此,我觉得值得讲的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对现场进行观察、调控,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发现有的小组搜集的图片资料多,有的文字资料多,于是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以求达到合理分配资源,或者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以求达到资源共享。对于个别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则安排他当临时联络员,负责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流。

  (3)成果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示、竞争、评价,收获着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乐趣。比如,蒙古包小组载歌载舞,一首腾格尔的《天堂》顿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江南四大才子”,正在对江南民居进行幽默、生动的解说;瞧!来自西安的“旅游形象大使”,他们热情大方地介绍着陕北窑洞,小组成员发放亲手制作的民居名片。

  4、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这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提升,打破了以往总是教师或学生总结的固有模式,而是借用一个科教片视频来完成的。本段视频讲述的是民居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声、色、画效果,动态展示课内外内容,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本课的知识,以达到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至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将学习民居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能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在课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自主地完成了一个个形式多样的作业。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光的反射》,选自苏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第五节。这是一节规律课,计划一课时完成。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是在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通过特例“平面镜”,让学生具备光的反射的具体经验,初步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方法,同时为后继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奠定基础,在光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从上一节平面镜成像入手,探究为什么平面镜会成像?通过试一试、做一做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光的反射的规律,进而解释为什么平面镜会成像。教科书贯彻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解释生活中的慢反射是否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专门术语描述光的反射现象。

  (2)初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提出问题和猜想、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和进行实验,收集、辨别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反射现象中光束与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感受物理知识的神奇之处,体验自然现象的对称和简洁。

  (2)通过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领略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间的和谐与统一,从而增进对自然的亲近感,强化对科学的求知欲。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光的反射规律确定为教学重点。由于初中生刚进入物理课程的学习,对实验探究的设计和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在困难,所以我将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探究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学生往往对漫反射是否遵循光的反射规律留有疑惑,这是本节的另一个教学难点。

  四、学法与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将会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并辅助于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而我将会采用启发—引导、演示实验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五、教学程序

  现在我结合教学流程图来为大家具体的介绍《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由。

  在新课引入时,我会在投影上打出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利用平面镜的正反面让学生观察是否能够看到卡通人物。通过该实验的引入,统领本节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平面镜时仅有部分学生看到,用平面镜反面时都能看到。利用身边的器材创设奇特的实验现象来引入课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将激光打到平面镜上,请学生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学生发现有两束光线,随着改变一束光线的方向,另一束光线也随之改变,而且总是成对出现。我们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主形成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概念,贯彻以实验为中心的物理教学理念。随着入射光线的不断改变,学生发现奇特的实验现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了,这是一条特殊的光线,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束入射光线称为法线。那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学生再次观察,从而发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此时,才能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因为黑板平面是二维的,如果提前画出,那么就失去了探究三线“共面”特点的机会。

  根据光路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结合演示实验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呢?在探究时我们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在此,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后制定出实验方案,避免了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混乱的现象。学生实验过程中,我会在一旁观察,并适时地纠正错误,以便实验顺利进行。在得出数据之后,我会请几组同学进行展示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行归纳:“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两角相等”。这样的归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突出本节教学重点。

  我们能否利用今天所学的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呢?我会先用实物演示,之后请同学作出图像,在作图的过程中,我还会适当的讲解作图的一些注意点。此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初步掌握光路图的一般作法,也突出了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的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看电影时,是否发现,无论我们坐在哪里,都能看到同样的画面?这是为什么呢?这和粗糙的屏幕有关吗?现在,我把屏幕取出一小部分并放大,将几束平行光照射在上面,我们看到了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反射光线确是杂乱无章的,我们将其称之为漫反射。请同学们再次思考,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同学讨论并很快画出每束光线的法线,标出入射角与反射角,由此可以发现,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此,利用等效法、放大法、作图法,从而顺利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物理知识之后,一定要提供给学生们运用物理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将新的物理知识返回到实际生活中,活化、巩固、深化新的物理知识。在此,我设计了如下的知识应用:向学生展示潜望镜模型,介绍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潜望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光的反射的内容,巩固之前所学的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等相关知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结合本节课的板书进行课堂小结,通过条理清晰的主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辅助于副板书再次强调作图时要注意的地方。另外,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情况,我会适当地布置几道课外习题,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今天所学的光的反射规律。

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画图》软件中,两种线条工具的使用。

  《画图》软件,属于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小工具之一,功能并不强,作用并不大。但是,作为入门学习,了解相类似软件的用法,却也十分合适。软件容易获得,没有版权问题,学来好上手,学习难度较小。

  本课认知内容包括:

  1, 选取工具——直线;

  2, 选取线条宽度;

  3, 选取颜色;

  4, 画直线;

  5, 按下“shift”键,画线条;

  6, 选取工具——曲线;

  7, 选取线型,颜色;

  8, 曲线的两种画法。

  二, 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本学期初次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开学初的摸底,大致有一半学生接触过电脑,有的会玩游戏,有的会在屏幕上涂鸦,而有的则从未碰过键盘鼠标。

  此时,《画图》软件已学过三课时,学生上机时间已有二十分钟,大约一半学生操作鼠标手法生涩,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相邻电脑屏幕画面干扰。这也是我校电脑排列方式弊病之一。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较浓,特别对于“学得好将有奖励”期望甚殷。这是上好本课有利条件之一。

  三, 本课宜在电脑教室里上。

  1, 时间分配:

  准备十分钟,教学三十分钟,小结十分钟。

  上课铃响,老师在教学班提出上课注意事项:请大家带上课本和一枝笔,不带玩具,不带食物和饮料,安静快速地到电脑教室门前站队。

  队伍站好后,进入教室,按正确方式开机。

  以上活动五分钟。

  上课导入:

  语言:

  请同学们打开《画图》,同桌同学打开课本p41,p42,上面有五副画。

  ……

  好看吗?

  (学生分头动作。回答:“好看!”)

  今天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出其中的一副画,好吗?

  要画出这副画,需要用上几件新的工具。这就是直线和曲线工具。

  下面请大家看老师演示这几件工具。

  动作:

  打开教师机,切换到演示功能,为学生演示“直线”工具,然后退出演示画面。

  语言:

  请同学们自己画直线。

  ……

  动作:

  教师机切换到演示。

  语言:

  老师再来教你们画曲线。

  (演示曲线画法。重点在两种不同画法)

  大家看,老师现在画的是兔子耳朵。请大家自己画一下。

  ……

  老师现在画一棵蘑菇。

  ……

  请同学们画一下。

  ……

  老师现在柳条。

  ……

  大家画一下。

  ……

  好了,两种工具会使用了。各组同学选一副画,合作画出来。画得快,画得好的有奖!

  (以下时间,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用鼠标的手势,纠正个别学生颜色选用不当,比如选白色,在白色背景上画不上。为个别学生运动示范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画。)

  ……

  (对少数画作完成的同学,在全班展示作品,并允许玩游戏。)

  语言:

  还有十分钟下课,请大家停下来。我们来欣赏几个同学的画作。

  (演示,展示学生作品。)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不错。下面,请大家把键盘鼠标归位,凳子摆好。带上自己的书和笔,安静地离开教室。

  反思:

  信息技术依托计算机和网络,充分展示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教学的强大功能。但是,它还不十分完美,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法。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开拓师生眼界的同时,也呈现出无尽的魅惑。电脑游戏,它是电脑的人都避不开的话题,它的诱惑力太大了,尤其对于小学生运动。很多同学就冲着“玩游戏”而喜欢学电脑。如果“信息课”上完全禁止学生玩游戏,会让学生失望,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不能完全禁止游戏。只要把握好“度”,不使之滥,也是有助教学的。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在三年级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前两节还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同时,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虽然对小数除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也具备了一定探索知识的能力和经验,但是他们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的探究。所以要多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数法》说课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除 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难点:能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五、教法学法

  1.启发式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对比发现与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产生认识冲突。

  2.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除数是小数的计算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六、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四)试用方法、解决问题。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七)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

  1、元、角、分的单位换算

  1元=( )角 1元=( )分 1角=( )分

  0.25元=( )角 0.63元=( )分 23角=( )分

  2、除法算式

  24÷ 3 240 ÷ 30 2400÷ 300 24000÷3000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8.54÷ 0.7

  854÷ 70

  85.4÷ 7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幻灯片 10

  (三)探索算法、优化方法。

  教学环节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将除数扩大,使除数变成整数。

  ②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③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四)试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

  45÷ 7.2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环节

  0.78÷0.2=( )÷2

  0.7 ÷0.25=( )÷25

  0.012 ÷0.25=( )÷( )

  32 ÷0.08=( )÷( )

  填数游戏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教学环节

  我买了9.5千克的苹果,交给售货员30元,找回7.20元,买苹果花了多少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六)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教学环节

  (七)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教学环节

  今天通过帮助小东和小红解决谁打电话时间长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知道怎样计算吗?

  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

  用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谢谢!

说课稿 篇5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本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 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小结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说板书设计

  3、白 杨

  借物————————→喻人

  |直 |扎根边疆

  白杨〈适应力强 建设者〈建设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我的板书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精选】说课稿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观潮》说课稿集锦15篇12-18

散步说课稿集锦15篇11-12

小学美术说课稿精选01-19

木兰诗说课稿集锦9篇11-05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12-17

《荔枝》说课稿精选2篇12-17

《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11-30

《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12-01

《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12-14

《珍珠鸟》说课稿(集锦15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