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说课稿

时间:2021-03-24 12:30: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

  《加法》说课稿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说课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加法》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主题图为课本46页插图。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用有层次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前面刚刚学习了6、7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但一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仍旧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三、说教学目标

  《课标(2011年版)》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情境图正确分析题意。

  能力目标:会用6和7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情感目标: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正确分析情境图的题意。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同桌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五、说教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结合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情境,用手指游戏表达图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七、说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苹果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表达的意思,并通过已学的知识正确的列出算式。创设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带领学生跟随小兔子一起来解决问题,揭示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我是按照教材中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一个流程来进行的。

  1、图中有什么?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里有什么,也就是解决问题的两个数学信息。再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号,让学生猜一猜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并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出示“?只”,让学生说一说“?只”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只”在大括号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小结的时候我边讲解边用类似于大括号的手势把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只”在大括号中间表示求一共有几只。接着让学生借助动作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的意思。

  2、怎样解答?要求一共有几只就要把两边的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解答正确吗?老师引导学生一起用数一数和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证解答是否正确,最后学生一起口答。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运用中,我尝试从引导学生做题到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题,并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解题过程。让学生积极反馈所学知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结论,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若学生总结的不够完善,教师再加以补充,强化对知识的认知。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八、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比较直观形象,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结构,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掌握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合作意识。我相信,这节课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加法》说课稿3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艺术节的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两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加法含义的讲授,书第23页两幅插图。加法的引入,计算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在本单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5的加法。因此这段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两幅插图的作用:图一主要是用来引入加法含义、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和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即教学生加法的含义。图二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主要是学生的学。学着描述图意并列出算式。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书第23页做一做。对刚刚学过的加法含义进行实践体验,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加法含义,从而巩固加法含义。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说出加法算式。

  第三个层次是加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书第24页插图。在清楚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样化也要最优化,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为今后的加法学习及减法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程序及学生预设

  (一)创设情景

  学校艺术节,美术小组的同学们要制作折纸作品进行展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制作的怎么样了。

  (二)感知加法的含义

  本环节有三个任务要完成:一是加法含义的教授,二是加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三是加法算式中数字代表的意义。

  1.加法含义

  以图中的资源为例,请学生观察图,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重点说出一只纸鹤和两只纸鹤合在一起是几只纸鹤?引出对加法含义的教学。两部分合在一起,我们用加法来计算。突出合在一起,运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含义。

  预设:学生观察图会有两种观察角度,一是从纸鹤的角度(一只粉鹤和两只蓝鹤),二是从孩子的角度(一个小男孩又来了两个小朋友)。

  意图:鼓励学生对主题图的发现,引导学生对加法算式中数字意义的理解。

  2.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是在讲授加法含义时作为板书。介绍+,把合在一起转化为简洁的数学语言,即加法算式读法。

  3.加法算式中数字的含义

  体会加法含义的同时,提问算式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出现了多角度观察,就分别说说数字的含义;如果学生没有多角度观察,可以在说清一种数字含义后,适当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然后再说说数字含义。

  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数字的意义,即观察角度不同或主题图不同,尽管算式一样,但算式中数字代表的含义却大不相同。

  4.加法含义的巩固

  艺术节上,还有杂技团的小丑来给表现出色的孩子发气球作为奖励,我们看看小丑叔叔给我们带来多少气球?

  自己用学具代替气球边摆边说一说,并列出算式。请同学汇报。

  意图:通过动手摆,更生动的体会加法就是两部分合在一起。也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做以铺垫。

  (三)学生活动,巩固加法含义

  动手摆圆片,边摆边说加法含义。教师出题摆,说给同桌听。然后同桌互相摆同桌合作。

  意图: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自主地、积极参与的活动方式。

  (四)算法多样化

  仍然利用小丑图及算式,追问算法。同桌合作汇报算法。教师指导算法择优。

  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多种算法,发展不同程度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清楚计算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择优算法,帮助学生快捷、准确的计算5以内加法。

  (五)看图计算,初步应用

  (1)观察画面一群小猫。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猫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

  图一与图二要分别来看,重点说清图意,对应好算式中的数字。

  (2)看书边摆边说

  小结:引导观察两组算式的特点,渗透加法交换律,强化算式中数字的含义。

  (六)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意图:拓展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既可以巩固加法含义,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法》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

  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三周时间,人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组间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学情分析

  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策略

  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由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流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课件上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7和—4;—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2)4+(—9);(3)—4+9;(4)(—4)+(—9);

  (5)4+(—4);(6)9+(—2);(7)(—9)+2;(8)—9+0;

  2.计算

  (1)5+(—22);(2)(—1.3)+(—8)

  (3)(—0.9)+1.5;(4)2.7+(—3.5)

  3.用">"或"<"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熟悉法则,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研究一般与特殊关系的思想。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

  (2)如果a<0,b<0,那么a+b=—(|a|—|b|)

  (3)如果a>0,b<0,|a|>|b|,那么a+b=+(|a|—|b|)

  (4)如果a<0,b>0,|a|<|b|,那么a+b=—(|b|—|a|)

  (5)a+0=a.

  【设计意图】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表达的能力,将数学书写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P56习题1、3

  (2)请同学们回家用有理数牌和父母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比赛。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七、设计说明

  1.通过"问题串"的设置,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通过"互举例子"、"小组竞赛"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通过法则的符号化,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数学表示能力的提升。

  4.在活动中注重运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在整个评价的设计中安排多维评价:既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又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水平、还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说课稿5

  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万以内的加法(二)”。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法则,能正确计算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

  2、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类推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难点: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法则。

  设计思路: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进修附小进行”慈善一日捐”的这样一个情景。出示各班捐款情况统计表。

  班级301302303304

  捐款78元85元96元129元

  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的问题都依次写在黑板上)

  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慈善一日捐,把熟悉问题从情境中提出,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学会从熟悉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利用“慈善一日捐”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帮助人的良好品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301班和302班一共捐了多少钱?(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之后解决)

  交流反馈

  然后让学生重点说一说在计算这类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以此来突破本课的重点。

  在这个设计中,我运用迁移,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因为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我采用尝试、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解决303班和304班一共捐了多少?

  让学生先估算,再计算

  反馈:着重解决百位上是原来的1加进上来的1是2。

  B如果303班的捐款变成了196元,那么这题怎么解决(先估算再计算)

  生总结做题时的注意点

  在学生理解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后,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和内化,所以让学生计算96+129和196+129,学生会根据法则计算三位数加法。接着让学生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要点,从而巩固进位加法的法则,并掌握新的知识。此外标准还提出加强估算,在计算时,我还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解决剩下的问题,一个人列式,两个人笔算,最后一个人说他们是怎么算的,再依次交换角色。

  2、练习四第四题

  在练习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枯燥的计算练习具体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单词的程序性训练,提高合作探究的群体性和有效性。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体验。

  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方面也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教学重点的认识,促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加法》说课稿(精选5篇)】相关文章:

向量的加法说课稿11-04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1-09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1-13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0篇11-09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5篇11-13

大班数学说课稿《9的加法》11-03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11-05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12-04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11-04

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加法说课稿 小小闯关者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