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8 11:20: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趵突泉》是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学课文。作者老舍用浓墨重彩介绍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文眼,向读者展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息,;小泉活泼可爱、善变有趣的动人画面。文中单单一个“冒”字就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欣赏;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脑海,所以,我在本堂上主抓这个“冒”字来教学,让学生体会趵突泉独一无二的特点—冒。

  老舍是位语言大师,他用生动、纯熟、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把昼夜冒涌的泉水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这篇课文,就要从词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来感受句子的意思,进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根据我对我班学生的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文字所蕴含的内在实质的把握还是较浮于浅层。因此要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理解文中所描绘的趵突泉的特点以及感受它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生朗读,指导朗读“趵”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

  解释“趵”: 跳跃;[水] 往上涌

  二、自读预习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这是一眼这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 的泉”

  三、片段选读 精心开辟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下列语句:

  ①“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圈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指名读 齐读

  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抓住句中的“见方”、“偏西”、“ 流向”体会大泉的形状、位置、流向。

  (2)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指名读 齐读

  解释“昼夜”、“翻滚”( “翻滚”可以用手势代替。)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 个别指名读

  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① 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② 抓住三个“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滚。

  1).注意“冒”的字形

  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窜 翻滚 跳跃 奔腾 钻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

  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师:是啊,这是一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的泉读“冒、冒、冒。”

  师:这是一眼永远不感到疲乏永远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根据他的回答来读一读“冒、冒、冒”(注意读时速度快一些,节奏鲜明。)

  生4: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指导读

  师: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学生练读

  学生汇报读

  趵突泉昼夜如此的冒,一年四季如此的冒,十年也如此的冒,一百年也如此的冒,一千年也如此的冒,师:我感觉这里用三个“冒”,配合前面的三个“永远”和 “一个好像永远”,读起来很舒服,很有节奏感,我们一起在来读一读来体会一下老舍先生的语言美。

  用“永远……永远……永远……好像永远……”句式说一句话。

  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是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句子“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抓住“神秘”来理解冬天的大泉的美和神秘。

  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个别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平时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 自学小泉 感受有趣

  文章除了写大泉的美,还写了小泉的美,自学课文第四段感受小泉的美。

  自学点拨:①小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

  ②理解词语“斜放”“攒”。

  ③理解并能运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 总结全文 感受文美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外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景物文章来歌颂家乡的美景

  七、板书设计

  趵突泉

  平时:翻滚 纯洁 活泼 鲜明 活力

  冬天:神秘

  八、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从学生的朗读方面来进行评价,本堂上我抓住学生的认读和诵读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并激发学生的朗读能力。

  3、就文章的描写方法来总结全文。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选自青岛市教材共同生活。4岁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做事情。他们渴望成为大家喜欢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适当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能感受同伴的喜和忧。"本活动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烦恼为出发点,通过幼儿喜爱的各种活动,学习用"讲礼貌、愿意分享、互相帮助、主动谦让、协商合作、宽容他人"等正确的交友方法来解决交友中的问题,萌发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体验交往的乐趣。为了更好地贴近幼儿生活,我大胆的将教材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教师分段讲故事改为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豆豆的烦恼,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烦恼的视频,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教师利用追问的形式启发幼儿说说喜欢和什么样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视频,为幼儿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体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判断豆豆的对错,并帮助豆豆想办法解决。在平日生活中幼儿时常会遇到各种烦恼,将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遇到的烦恼拍成视频进行播放,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渲染,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和社会,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应具备大爱的良好品质。先通过幼儿说说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上,如:地震后,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有的孩子得了病,我们要怎样帮助他、通过什么形式帮助他?让幼儿知道小烦恼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当遇到大烦恼时我们需要大人或社会的帮助,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同情心。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确做法并说出改善办法。

  3.体验朋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温暖,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重点: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活动难点:能说出生活中遇到烦恼时的解决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情景视频4段、音乐《爱的奉献》

  教法:

  1.直观法:以图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内容更具形象。

  2.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又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3.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学法:

  1.直观法:通过观看图片、情景录像让幼儿感受生活正的烦恼事。

  2.情景法: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情境中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谈话法: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儿观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为什么烦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烦恼了。

  二、看视频,分辨豆豆的做法对不对帮帮助他想办法解决?

  1.幼儿观看视频1,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不小心干错要主动道歉并弥补。

  2.幼儿观看视频2,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好东西朋友之间要轮流玩,要相互谦让。这样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

  3.幼儿观看视频3,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想和别人一起玩要协商合作。

  4.幼儿观看视频4,组织幼儿谈论交流,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懂得当别人不在的时候,做错事要敢于承认、主动认错。这样的孩子大家才喜欢与他做朋友。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师幼共同想办法一起解决。

  1.师:小朋友你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情?你现在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的话,谁能帮他想想办法啊?)引导幼儿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及时的请好朋友、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帮你想办法,解决烦恼和不开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2.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遇到过烦恼?看图片。小朋友像不像帮助他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知道许多人都会遇到烦恼,有的是很大的烦恼,看到别人遇到烦恼时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活动延伸。

  我们到教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小朋友吧。

说课稿 篇3

  1. 教学目标

  1.1地位、作用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1.2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

  1.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1.4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

  2. 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

  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

  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 教学过程:

  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

  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

  [开放式探索] 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

  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

  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

  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

  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

  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

  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

  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

  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

  ① 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② 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

  ③ 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

  ④ 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

  ⑤ 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4.4注重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

  [反思应用1] 例1:计算 (-3)+(-9) ; (-4.7)+3.9;

  [反思应用2]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设计意图:当数学知识转化为表象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与数字化.这两例都是课本例题,教学过程中现在要减少学生的表象思维,让他们尽可能习惯用法则做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4.5拓展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练习1]计算 15+(-22); (-13)+(-8);

  ;

  [练习2]用算式表示下列结果:

  ⑴ 温度由-4C上升7 C ⑵收入7元,又支出5元

  [练习3]火眼金睛找错误:

  +

  =-1.7

  ②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又接着向西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A.文具店 B.玩具店 C. 文具店西边40米处 D. 玩具店西边60米处

  C组: ①找规律:从表1中找规律,并按规律在表2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② 为了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

  ⑴如果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

  ⑵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和不同思维层次的同学的需要.A类题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基本技能;B类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C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一)

  2 + 3 = 5

  (-2)+(-3)=-5

  2 + (-3)=-1

  (-2) + 3 =1

  (-2) + 2 = 0

  0 + 3 = 3

  0 + (-3)= -3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

  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

  一个数同0相加

  (法则归纳)

  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教学设计的说明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一个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这时知识才真正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我觉得,这种认知规律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并且努力实现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一堂纯粹的运算技能课,如何在这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学生茫然无知的课上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知识的主人,有主动探索发现的权利是我备课时反复琢磨的一个主题,怎么才能把一堂传统的“教、记、练”的课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课堂富有生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数学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化过渡.

  弗兰德对师生语言互动进行分类时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有三种交流方式:回应、中立、自发,在这堂课上,我希望学生能自发地运用语言表述他们的需要与探索,我充分设想学生的可能困难同时又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跳起来再沉下去,让学生思维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数字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私塾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理解、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意图这三个板块一一陈述。

  第一个板块我先讲讲对教材的理解。

  《“私塾先生”》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8课,是本册第3单元的第2课,重点巩固练习注意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点。前一篇课文是《忆铁人》,后一篇是《“我是您的儿子”》。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同志到张八岭工作时发生的事。生动地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本陈毅同志大智大勇、临危不惧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

  2、理解词语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好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能详细地复述课文。

  3、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4、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能详细地复述课文。

  第二个板块我来说说教法和学法。

  我先说教法:

  1、朗读感悟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课堂上,我将让学生自由读、合作读、默读、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2、情境感悟法: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教学中我将设计多种学习的形式,创设多种感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愉快学习。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理念。

  我再来说说学法: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教师,更属于学生。在教学中我将让学生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集体评议、师生共同探讨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三个板块我来重点说说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意图。

  我分四个环节来安排我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个环节:研读课文,感悟中心

  第四个环节: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接下来我分步来叙述:

  第一个环节: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并朗读,理解“私塾”和“私塾先生”的意思,并让学生质疑,随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私塾先生是谁;为什么要用上引号;课文写了“私塾先生”什么事。

  这样简洁的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①认读生字词,读通课文,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②课文着重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检查交流,先让学生认读词语。再说主要事件。最后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可分四段。

  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成教学目标1。

  第三个环节:研读课文,感悟中心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打算采取“先开头结尾,再中间突破”的阅读顺序。

  因此,我分三个步骤来实施这个环节。

  第一步:虎口脱险

  第二步:剖析脱险的原因

  第三步:激发情感

  在这几个步骤的实施中,我将突出一个研究的主题,立足一个语言训练的根本,展示一种读书的过程,创设一种对话的情境,运用一种大语文的思想。接下来我分步来叙述一下。

  第一步:虎口脱险

  1、我打算抓重点词语来学习第一段。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说说从中了解了什么?学生朗读交流,从中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在这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潜入”、“包围”两个词语,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这基础上来体会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学生肯定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危急的气氛。随即进行朗读指导,把那种紧张、危急的气氛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自由读,个别读。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体现“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用“知道了事情的起因,那结果是如何的呢?”过渡,引出文章的结尾部分,让学生自由读,说说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仲先生原来是陈毅同志,他安然脱险了。

  3、引导学生首尾对照,提出疑问:在鬼子重重包围之下,陈毅同志为什么能安然脱险呢?

  这一步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整件事情的起因、结果,并留下悬念:陈毅究竟是怎么脱险的?为重点段落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剖析脱险的原因

  我打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读议第二、三段的内容,让他们紧紧扣住“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进行。

  首先复习单元提示,再次明确学习的方法。

  接着用“在鬼子重重包围之下,陈毅同志为什么能安然脱险呢?”过渡把学生引向第二、三段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读三句“私塾先生”的话。

  A、“写字心要静,不管有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不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然后说说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写字的时候,一定要静心,不能受外界干扰,不能紧张,否则的话是写不出好字来的。随即进行朗读。

  2、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让学生明白是在鬼子来搜查前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而说的,最后再来理解这句话含着的意思。刚才通过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理解所处的环境,通过逐步引导,学生肯定能理解含着的意思:鬼子来搜查时,千万别害怕,也别乱说乱动,只管一心一意写字就是了。从而体会到“私塾先生”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品质。

  3、就请学生来当当“私塾先生”,冷静地来说说这句话,先自由朗读,然后表演朗读。

  4、最后对这句话进行学法小结:读—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含着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特点—感情朗读。

  B、“共产党的没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

  对于这句话的教学,我打算让学生运用刚才的学法进行理解。

  1、首先抓住“泰然”来体会,理解泰然的意思:形容心情安定。

  2、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句子,先生在什么情况下泰然地回答。出示句子:随着一阵脚步声,一小队日本鬼子杀气腾腾地闯进学堂。一个小头目怪声怪气地问道:“共产党的有?”让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会从“杀气腾腾”、“闯进”等词感受到鬼子的凶残,气氛的紧张,充满火药味。于是马上引导学生把两者进行对比,面对如此紧张危险的场面,先生却是泰然地回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仲先生那种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的品质。

  3、最后进行感情朗读,先自由读,然后分角色朗读。

  C、仲先生说到这儿,哈哈地笑了。

  1、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质疑:仲先生为什么这时候要讲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句子:“日本鬼子既不走也不查问,只是一边听,一边察看。”然后说自己的理解,可能学生此时说不出,教师马上引导,看看日本鬼子搜查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从“问”到“察看”再到“一边听一边察看”,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敌人搜查是越来越严密了。……………………

  从中体会到仲先生机智勇敢、胆识过人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最后再次小结学法,使能力目标得以落实。

  这一步骤的教学,通过抓住陈毅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以及用鬼子的严密搜查来衬托,使他的形象更深刻更饱满。又是教法学法的体现。

  第三步:激发情感

  在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陈毅同志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临危不惧的品质最终安然脱险了。此时此刻,学生的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就让学生拿起笔写写心中的感想,可以是对陈毅同志说的,也可以是对自己说的。

  在这里安排让学生写一写,既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深入理解,又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一环节的安排环环紧扣,通过“先开头结尾,再中间突破”的教学顺序,使学生一直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劲头,从而更好的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得以实现。

  第四个环节: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堂语文课需要一定广度,但更需要一定的深度,而拓展广度的目的是为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服务的。因此我选择补充有关陈毅元帅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

  圆形教学告诉我们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样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学生再次回到课题,来理解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根据刚才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肯定已经掌握,因为那不是真正的私塾先生,而是陈毅同志。最后根据板书复述课文,既巩固第九册复述课文的能力,又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难点得以突破。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地位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重要发展时期,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所以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及对外的交往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本课内容

  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进行管辖,这个过程可事先通过学生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通过学习,了解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同时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以及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意识;关于丝绸之路,要掌握丝绸之路的形成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班超出使西域作为自学的知识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第一个重点是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它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在整个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

  (二)本课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历史理论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难点是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六、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联系法。导入新课教学时对旧知识的回顾;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涉及到匈奴的势力控制范围。用此法联系前课,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2.跨学科综合法。对于西域的地理概念的掌握,需要用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3.归纳法。对于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让学生看书归纳。

  4.讲解法。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等需用此法。同时我把本节课设计成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时间(课时)打破地域界限去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

  (二)学法

  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阅读能力——训练“会读” 这节课知识容量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读,掌握全部教材内容是不可能的,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启发学生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例如张骞出使西域,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例如班超经营西域,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例如丝绸之路的路线,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例如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下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

  1.张骞出使西域,此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课前的预习已基本可以解决。所以出使过程简化,但在简化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学能力的到锻炼,能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所以课前安排了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课堂中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关于张骞的故事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况)。重点放在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和他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上。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学习讨论,使学生从张骞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启迪,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关于西域都护设置,这是一个很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点,让学生从历史上明确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维护祖国领土主权问题上,要有较深刻和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上的教育。

  2.对于丝绸之路的处理,它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也花较多时间来探讨。丝绸之路的路线,通过多媒体图示讲解,让学生能有更具体的空间概念,加深印象。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这节课的难点。我的做法是三个步骤:先具体讲解再用典型例子说明,最后进行归纳(多媒体文字展示),使理论知识得到简化。

  3.班超经营西域这部分内容是小字知识,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按照这节课的安排将它归为学生自学内容。

  八、板书设计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张骞通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根据本课的课标和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突破将板书设计成以上三个部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设计板书时将它们分成两个重要的标题,分别进行详细的讲解,而班超经营西域是小字内容,分离出来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这种设计同时也是根据历史事件因果关系进行知识的教学安排,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开辟的前因,同时丝绸之路开通也为班超经营西域奠定了基础。了解历史事件的承继和因果关系,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身手;另一只却认为凭着家长的身手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懒一勤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和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同学,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身手,不能依靠家长的身手和地位生活。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表示形式以生动的对话为主。通过本课和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同学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2、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和对一年级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趣的激发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力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11个会认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ABB型的叠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明白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身手,不应该依靠家长生活的道理。

  点评:教师简单扼要论述了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制定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一年级同学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

  因为考虑到同学的认知规律,以和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掌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狮子勤学苦练,懒狮子懒洋洋的什么也不干,体会妈妈对他的教育。

  4、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第二课时:读中感悟,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二、说同学。

  一年级同学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班里的同学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扮演。同学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身的见解、表达自身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同学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这些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同时,现在的小朋友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上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这与文中懒狮子的特点不约而同,因此本文的学习与同学生活实践紧密相关。

  三、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沛体现“同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朗读为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同学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朗读扮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同学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本课的学法以诵读、发现、感悟、扮演、体验、想象为主,旨在让同学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考虑,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拟订为: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读中感悟,体验乐趣——拓展思维,深化认识,升华乐趣——安排作业,加深体验,延伸乐趣。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同学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同学的兴趣,使同学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胜利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同学感受乐趣。

  首先我一边用课件演示一列火车驶入大森林和狮子妈妈一家人的图片,一边说:“小朋友,狮子王邀请我们去大森林做客。你们想去吗?”紧接着提出要求:“要想顺利进入大森林,我们先要认一认车票上的字。”我继续用课件出示十一张写了生字的车票。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同学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既复习了上一课时学习的生字,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和本课重难点的掌握,我在第二版块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取名字,初读感悟。

  为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同学感兴趣的情境:要求同学为两只小狮子取名字,并要求取名字必需根据小狮子的特点,说出取名的理由,理由得从课文中找。因为同学要给小狮子取名字,那就得读书,还得读出小狮子的特点,使名字能自圆其说。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同学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去了。在同学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布置同学讨论交流,“你帮小狮子取了一个什么名字?”然后全班交流。同学们所取的名字一定会是各式各样的,不论同学怎么说,只要是能自圆其说,我都会予以肯定、鼓励,以激励他们的发现。因为同学能取什么样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的学习过程。而且通过这一学习的过程,同学从整体上掌握了两只小狮子的特点,对文本有了初步的认识。

  2.说理由,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一定要探究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表示的情感、态度、价值如何。接下来说理由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同学深入探究。

  例如,同学如取“勤勤”这个名字,说理由时,我会切入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让动作扮演,理解滚、扑、撕、咬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我还会引导同学展开想象,如勤勤刻苦练那些功?“勤勤一天到晚地这么练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同学想象的基础上,我会适时告诉同学,勤勤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仍然坚持练习,这就是刻苦啊!通过理解和想象,同学自然而然发生了敬佩小狮子的情感,朗读相关句子会读得声情并茂。

  至于文中的懒狮子,虽然同学能很容易地从文中找到说明其懒的理由的句子,但要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并不容易。为突破这一难点,同时结合本文是以对话为主的特点,我特意设计了“猜心理”这一教学环节来指导同学朗读感悟。

  如猜猜小树和懒狮子它们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然后指名猜,想猜谁就猜哪谁。充沛肯定同学多元化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懒狮子的惰性和依赖心理,达到品读感悟的最高境界。这一环节我主要借助课文内容来训练同学的表达、分析、和想象能力。

说课稿 篇7

  说设计意图:

  大部分幼儿对一些动物的特征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稚拙美,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能力和情感两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2、 从情感上,要求幼儿感受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PPT课件以及“看到??我会想到??我会??”的句型

  图谱。

  说教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学法主要有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运用已学的句型句式,进行交流讲述,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森林运动会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说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

  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逐步引出诗歌。

  二、学习朗诵诗歌

  出示诗歌,教师朗诵一遍,是有一起朗诵。

  三、表演诗歌

  幼儿在学习诗歌的同时表演诗歌,能消除幼儿审美疲劳的同时也激发幼儿动作创编的兴趣。

  四、创编诗歌

  幼儿依据教师提供的图片,自己发挥想象,依照句型创编诗歌。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说课稿 篇8

 (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

  5、拿出课前准备得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

《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12-17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精品】关于说课稿11篇02-23

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11-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3-27

【精品】赠与合同模板汇总9篇05-28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