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5 10:59: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模板5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及特点:

  《桃树下的小白兔》选自山东省教材大班下学期在《桃花朵朵》次主题二中的一个活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然界里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看,讲给孩子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以桃花为主题,讲述了一个美丽春天的童话故事,表现了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以及春天里的人,事物间和谐友好的情感。在故事中,生动形象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吧孩子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赋予了他们想象,美丽的深渊。四季如春,生活经验与故事的意境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激发他们主动讲故事,表达与体验美的情绪与情感。

  (二)幼儿情况分析

  选用《桃树下的小白兔》作为大班语言活动素材是因为:由故事引出综合性活动,包含了大班年龄段孩子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分享教育。欣赏故事,理解故事,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动脑筋,知道小花瓣对于不同大小的动物有不同的用途,最后是迁移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想象花瓣还可以当什么?知道分享的重要性,让幼儿通过自己感受来理解小兔子关心别人,和别人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从而给他们一个隐性的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选取这个活动正是为了孩子提供了一次这样的机会。

  结合以上要求,我拟定了以下目标:

  1、萌发幼儿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关心别人的情感。

  2、发展幼儿大胆想象及表达的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能有顺序的看图书,并尝试表达自己所看书的内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幼儿能有顺序的看书,尝试表达自己所看图书的内容。

  活动准备:(1)背景音乐,故事录音磁带。

  (2)与故事内容配套的课件,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优美,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育法有:

  1、讨论法:讨论交流是我们进行的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活动开始时,先请孩子看幼儿用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请幼儿相互结伴说说自己想到的故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演示法: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桃树下的小白兔”,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故事的意境美,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社会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著名特级教师丁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课的第一环节,首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通过这样一个环节,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异想天开的空间,还初步培养了幼儿积极动脑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谦让、友好等美好情感。在第二个环节,通过提问:小兔把花瓣给了哪些朋友?小动物们把花瓣当成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及童话中的想象手法。活动的最后,请幼儿评价:小兔子为什么把小花瓣给了朋友们?你认为这样做怎么样?引导幼儿知道关心别人,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孩子们分组交流四幅图片,完整的讨论,过程包括了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这些图上有什么?你觉得说了一件什么事?让幼儿相互讨论,回答该问题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想法,这里,我特别强调“你觉得”,是为了打消幼儿的顾虑,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讨论交流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一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讲述自己的想法,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见 解,反驳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新的想法。(从而实现了目标3)

  (二)观赏故事

  这一环节是请幼儿欣赏我自己录制的配乐童话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优美的音乐能渲染出童话优美的意境,在欣赏前,我请幼儿注意听一下老师讲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是不是一样(1)滚来一个雪球,真的是雪球吗?为什么把小白兔看成了雪球?(引导幼儿体会比喻的手法)幼儿能说出“白兔”和“雪球”之间的相似之处,理解比喻句的意思。(2)通过提问:小白兔把花瓣给了哪些朋友?小动物们把桃花瓣当成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及童话中的想象手法。教学中的提问,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幼儿在回答中理解并学习运用重点词语。

  (三)教师利用故事图片,幼儿第二遍倾听故事

  教师生动的讲述,配以色彩鲜明的图片,把幼儿带入童话的优美意境中,视觉、听觉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优美的句子,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吸引幼儿的注意,避免幼儿因为故事太长而走神,欣赏完以后,我提出问题,小动物们还会把它当成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提问:要是给他们换一下,老山羊把花瓣当成小船,蚂蚁把桃花瓣当书签,行不行呢?为什么?(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同时要考虑到物体的相对大小)

  (四)幼儿评价

  通过提问:小白兔为什么把桃花瓣给了朋友们?你认为这样做怎么样?并让幼儿说一说:如果你也像小白兔一样拥有这些花瓣,你会把它送给谁呢?引导幼儿知道关心别人。

  (五)活动延伸

  我改变以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这种苍白无力的说法,播放音乐,让幼儿在优美的意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如果自己受到花瓣你会把它当成什么呢?用纸画下来,送给你的朋友。升华主题,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能辨颜色的手》是讲货主欺骗盲人,盲人揭穿骗局的过程,通过盲人那双能辨颜色的手赞扬盲人的智慧,批评货主的欺骗行为。故事蕴含着物理学方面的知识: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与物体的颜色深浅有关。故事中,盲人实际上是通过太阳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温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颜色。

  课文情节生动、人物角色鲜明、可读性较强,故事内容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3、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说教学

  1、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读。

  2、悟。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分角色读、齐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3、想。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围观的路人会议论些什么?“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节,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议。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感受盲人的智慧。

  6、演。分角色表演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说课稿 篇3

  说教学分析:

  1、说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练习九1---3题,《10的认识》。

  2、说教材位置:10的认识的编排是:先显示一幅主体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重点是全面掌握10的组成,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1)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扩大了教材的范围,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猜一猜、讲0和9的故事、做拍手游戏、找朋友、贴人、用展台进行直观演示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10,建立初步的数感。

  (2)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于学习的程度。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10的认识这一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已接触过。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小组合作摆小棒、贴人游戏等。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完用10根小棒摆一个图形后, 问学生: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教完10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课中操 十个手指”活动,一来让孩子们休息一下,二是让孩子们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建立数感。

  总而言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发展

  3、说学生实际:

  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数字1--10,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是,由于我校地处民族大街一带,家庭来源复杂,家长的素质不是很高,大多数孩子没有经过正规学前教育,学习习惯比较差。开学一个月来,有3、4个学生在各方面很优秀,特别是学习方面。有3位学生很特别,汪洋本人还算努力,但家长没文化,一个字也不识,每次布置的大本和卷子作业都不完成;李永妍,开学学一个月了,连上课听讲都不会,更别说学习了;翟文杰是个特殊的孩子,虽然上过学前班,和没上的一样,上课很随便,说话也不清楚…

  4、说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 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重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说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计数器、尺子。

  说学具准备:小棒、数字卡片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本课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整个教学过程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对一些不同的式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观察、分析、操作、讨论中探究学习;(2)、让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互相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充分利用身边事物。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学法: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思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比较、概括和应用的能力。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天平,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方程贴卡。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运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谜语导入,(古怪老头,肩上挑担,为人正直,偏心不干 ——打一实验用品)引出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学生对天平感兴趣,从而请学生说说对天平的了解,接着视频介绍天平的原理。

  认识天平

  (1)介绍天平

  (2)提问:天平有什么作用?

  (3)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评价学生)

  (4)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天平可以用来量取物体的重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个天平进行演示来研究一下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1、创设情境,抽象数学算式

  情境1:(多媒体演示)天平左边的托盘上盛放2个50克的砝码,右边的托盘上盛放1个100克的砝码。

  (1)教师演示课件,提问:①你观察到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2)学生回答问题,并列式:50+50=100(教师板书)

  (3)教师小结:当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是平衡的。因此,像50+50=100这个算式,左右两边数值相等,我们把这样的算式称为等式。

  (4)左边拿走1个50克的砝码,换一个物体,重y克,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生:天平右边重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生:50+y﹥100(教师板书)

  生:天平左边重。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生:50+y<100(教师板书)

  生:天平平衡。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一下这个现象吗?

  生:50+y=100(教师板书)

  情境2:(多媒体演示)演示出天平左右盘分别放一个空杯子和一个100克的珐码,使学生观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珐玛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继续演示,在杯中倒满水,天平倾斜,说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书:100+x>100)

  再在右端增加150g珐码,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书: 100+x=250)

  情景3:天平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方一个50克的砝码,根据不平衡状态得到y<50的不等式。(板书:y<50)接着在左边增加一个同样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书:y+y=50或2y=50)

  (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

  活动二:

  引导分类,概括方程的意义

  在得出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同学们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吗?

  1、请学生以4人为小组讨论交流,并交流分类的标准。

  2、请学生在黑板演示,发表观点。(会出现的分类情况)

  ①按“是否是等式”进行分类

  ②按“是否含有未知数”进行分类

  ③按方程,等式不等式分来

  (老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鼓励表扬)

  本节课我选用第三种分类方式,因为这种分类很细致,而且通过这种分类我们能够认识一种新的数学名词---方程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已经被分好的式子,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逐步引出课题《方程的意义》,继续概括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得出方程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知识,那么你掌握它的相关知识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一)方程意义的巩固

  (1)多红旗比赛,下面哪些算式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①35+65=100 ②x-14>72 ⑦x+y=p ⑧3a=9

  ③y+24 ④47=5x+32 ⑨⑩0.2+x>1.3

  ⑤28<16+14⑥6(a+2)=42 ⑩20-y<x11、 X=0

  (2)教师提问:通过这道练习,同学们对方程有了哪些更进一步的认识?

  (3)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总结:

  ①未知数可以在等式的任意一边,甚至是两边都有。

  ②任何字母都可以当作未知数??

  (二)突破难点,探索“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方程一定是等式。( )

  等式一定也是方程。( )

  几何关系图:

  展示学生结论: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等式中含有方程。

  (三)根据文字列方程 请一位学生说出他的年龄,老师比他大15岁,你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

  (四)根据情景列方程

  1、你有办法使天平平衡吗?

  2、你能列出方程吗?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

  方程的意义

  50+y=100 50+50=100 50+y﹥100

  100+x=25050+y<100

  y+y=50或2y=50 100+x>100

  方程 等式 非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 教材解读

  首先是教材解读:

  《井上的乐趣》是我国著名版画家郝力群先生回忆童年生活所写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我的乐园》一书中。作者有条有理地写了一个清凉的小天地——水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画面。条理清晰,语言质朴纯真,充溢着作者对快乐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令人读来不禁想要一同嬉戏这块快乐的小天地。

  *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详略结合等写作方法。

  4、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在探究中品读古井带给作者的乐趣、体会作者怀念美好童年及对故乡真诚的爱。

  第四点教学目标正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 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由课题入手,直接揭题导入,从而明确的主要内容,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紧扣关键字词句,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期间再付之相关的说话训练、句式训练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懂文意,体会文境。

  * 说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能正确掌握字词、朗读等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而经过较为系统的练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因此第一环节主要是揭题导入新课,并着(zhu)重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

  1揭题导入

  配乐出示相关图片,教师描述情景:这是一个古老的水井,在它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植物,不时还有可爱的小蜜蜂、小鸟等动物来这里做客呢!这儿也是作者力群先生小时特别喜欢的地方,为他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口古井,感悟它的独特乐趣。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接着是检查预习环节。

  2 检查预习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汇报,互相提醒的形式来检查预习情况。

  重点关注字音:平翘舌音:桑葚 翘舌音:做巢 轻声字:薄荷 后鼻音:耕地

  易错字音:悬崖 碾烂(nian) 哺喂(bu) 灌木 石臼(iu)

  易错字形:巢 螺 臼 (运用形象记忆法记忆)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 以“趣”字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文本。

  版块一 走入文本,静思默想,感受“趣”。

  本篇题目表述清晰,重点突出,因此我选择把文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贯穿起全文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此处的“井”是指作者童年时代家乡的一口老水井,接着请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乐趣”的词义,即“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那么家乡的这口井究竟给作者带了什么乐趣,让作者的童年如此快乐呢?引导学生以这个大问题为线索去通读全文,寻找答案。

  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在宽松的氛围中实现资源的互补,使得学生的主体地方得以发挥。另外本篇课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很适合学生自学。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研读文本。

  此次小组合作要求主要有:

  1 默读课文,思考水井的哪些事物给作者带来了乐趣?“趣”在哪里?

  2 圈画出关键词句,学习以写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批注。

  3 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言。

  4 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我深知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时间。

  版块二 结合文本,畅所欲言,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而其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让学生静思默想后,我将组织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年段特点,对于交流环节我进行了以下的预设。

  1 “趣”在生机勃勃的植物。

  第三至五自然段向读者描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植物图,这种趣味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较易能找到,

  另外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植物的特点来讲述,并学习作者这种准确的表述方法。

  如甜杏是桔黄色的,紫桑葚是水汪汪的,薄荷草则是清香的,水井边还会有什么样的植物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抓住植物特点来进行言语实践,在学生多样的回答中也就理解了此处“……”的作用。此时可相机进行写法小结,并副板书:抓特点来写

  再让学生找找看作者详写了哪些植物呢?(有荆条、薄荷和酸枣树)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描写荆条一句,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蜜蜂的嗡嗡叫说成是在哼着小曲子,此处可以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体会拟人句的用法及作用,感悟作者语言的生动。薄荷重在感受其清凉。而描写酸枣树的语段则重在启发学生想象一群小孩子捡红酸枣吃的快乐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进行读说结合的言语实践训练。

  水井边的植物只有这些吗?当然不是,其实有甜杏、紫桑葚、薄荷、灌木等七种植物呢,让学生感悟水井边植物之多,这么多的植物作者却只选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来写,使得重点更突出,指明在写作时,学生也可以学习这种详略结合的写法,并副板书,进行写法归纳。这一部分带领学生感悟植物多与特色各异,体会这生机勃勃的植物们给作者带来的不同的乐趣。

  2 “趣”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古井边不仅植物众多,有趣的动物也不少呢。相信学生一定能找到这些有趣的小动物们的。叫作“倒”(第四声)的小动物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图片资料,告诉学生这种小动物其实就是蚁狮,形状像沙和尚的头,有一对大颚,因为平常总是倒退着走,所以被称作“倒”因其会在沙地上一面旋转一面向下钻,看起来就像在耕地一样。这么奇特的行走方式相信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有趣的。再如那“扑通扑通”跳进井里的青蛙,“尾巴一翘一翘”的黄鹂,“在井上飞翔”的小蝴蝶……(ppt标注 体会省略号用法)总之小动物部分并不难懂,而且小动物的动作十分有趣,因此这一部分重在启发学生想象小动物的动作,做一做动作,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小动物的活泼可爱,体会这份无边的乐趣。

  3“趣”在独具特色的地形。

  出示“我们的井,可不是一般的井,地形好极了,它在一个悬崖下。”一句,这种地形好在哪里呢?原来这里的“崖壁是凹进去的”“井的左右是高高的石壁”。这时老师可以相机进行板画古井的地形,帮助学生理解这独特的地形究竟是什么样的,从而读懂这奇特的地形所形成的有趣之处,那就是作者所言的“下起雨来也下不到井里”。“人家的井都是从井底往上冒,而我们的井却是一股泉水从石壁的一条裂缝往下流。”在学生交流到泉水时,引导其感悟“叮咚叮咚”这一象声词的使用之形象,进行运用象声词的口语练说,并相机播放泉水叮咚作响的音乐,配以清泉细流,绿意盎然的图片,引发学生感悟这天然泉水之清、之凉、之多。

  4 “趣”在自由无拘的玩耍。

  古井边丰茂的植物、可爱的动物、独特的地形为童年时代的作者提供了天然的玩耍空间,而这种自由无拘的玩耍自然让孩提时的作者感到乐趣无穷。那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小时候的作者都玩什么了?原来他们用小手摸出小螺或者小虾,可惜却从未摸到小鱼。这里可以播放相关图片感受捕捉的乐趣。对于为曾摸到小鱼的遗憾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来体会,“多么希望井里能够出现小鱼呵!”这里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该是多么的期盼啊!为什么如此期待呢?一个破折号向我们解释说明了原因:原来孩子们只在图画上看到那种小鱼,而自己却从未摸到过他们,一个省略号将孩子们满心期待却又落空的遗憾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请孩子试着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在读中体会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此时,副板书关注标点)

  版块三 透过文本,触摸人物,升华“趣”。

  文本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趣”字,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层面。对于文字内隐的“趣”往往会忽视,因此在让学生交流完自己的阅读体会后,我会补充适当的作者背景资料,明白作者写成此集子时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了,并一生以自己出生于灵石,身为灵石人而感到自豪……这样,这个“趣”字字不仅仅代表着有趣,也蕴含着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家乡真诚的爱了。

  在这三个大版块的教学中,我还会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以读促讲。另外我不仅引导学生理解的文字,更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言语实践的训练。《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这里说的载体便是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我还关注了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接受写作方法上的熏陶,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力群回忆散文集《我的乐园》,走近作者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生活。

  * 板书设计:

  井上的乐趣

  植物 抓住特色

  乐趣 动物 怀念童年 有详有略

  地形 热爱家乡 关注标点

  玩耍

  总之,整堂课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自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快乐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