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1-27 18:04: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精选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模板(精选1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皮影》是湖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在教材上归属造型.表现领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也由于皮影戏集绘、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于一身,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

  二、说教法

  第一课时《看皮影》以欣赏评述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历史、发展与传播,感受皮影艺术的绘画、演唱、动作之美。

  第二课时《画皮影》以造型表现为主,学习皮影的绘画表现方法,用观察、讨论法,探究皮影的造型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探究式和自主教学法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

  第三课时《做皮影》以造型表现为主,让学生学会利用先分解在组合的方法来制作影偶,教师示范制作步骤要点,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制作工艺流程,尝试用透明胶片或是纸板设计新颖的皮影作品。

  第四课时《玩皮影》以综合探究为主,让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制的影偶,自编自演。主要由学生游戏、表演,体验探究的成功感和表演的愉悦感。

  三、说学法

  儿童具有好玩、好表现的天性,将皮影戏看作是儿童游戏的一种方式,就如小孩喜欢木偶、玩娃娃、看木偶戏一样,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无疑是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有效方式之一。

  a、自主体验

  b、激发情感

  c、和谐合作

  四、说过程

  上课一开始,我请同学帮忙把我们经常在动画片中看到的人物用皮影的方式表演给同学们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接着我播放了多媒体关于皮影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能让学生制作出简单的皮影,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完以后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自己制作,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最后的环节是让学生以演员的身份上台表演皮影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皮影戏舞台,有布、有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皮影戏表演的快乐。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并能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打击乐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平常在班级开展的打击乐活动中,使用的都是正规的乐器,这些乐器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已不再那么新奇了,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利用空奶粉罐、空饼干盒来替代鼓,在易拉罐内装些绿豆制作成沙球让幼儿进行演奏的想法。我选择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为本次活动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节奏型简单统一,整首乐曲的节奏型均为XX|XX|XX|XXX||与本次活动幼儿要学习、掌握的节奏型相符。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节奏型XX|XX|XX|XXX||。活动的难点我定位为看教师的指挥分声部演奏。

  二、说目标:

  我们班的幼儿都很喜欢打击乐活动,打击乐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实现幼儿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体验音乐和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音效的乐趣;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的能力,结合我班幼儿的现有水平,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力方面的目标:掌握节奏类型XX|XX|XX|XXX||;并能根据简单的节奏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互相配合协作,尝试用教师自制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2、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3、《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废旧材料替代乐器进行演奏活动。"所以我从认知方面提出了第三个目标:知道废旧材料也能发出有趣的节奏,增强幼儿的节俭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到的教法有:律动导入法、激趣游戏法、图谱教学法。

  1、律动导入法:小朋友们在律动中不仅感受了音乐,还在不经意间拍、踩了本次活动所要掌握的节奏类型。

  2、激趣游戏法: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这个游戏捉住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还带有挑战性,使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积极地一遍又一遍地拍打节奏。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体验了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获得成功的快乐。其实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分解、整合学习节奏的过程。

  3、图谱教学法。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直观易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活动安排丰富。与此同时,我还通过个人演奏、集体演奏的形式加强了幼儿的节奏练习。

  四、说准备:

  1、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CD。

  2、节奏谱两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一张。

  3、我还准备了空奶粉罐、饼干盒和用易拉罐制作的沙球作为本次活动的打击乐器。

  五、说过程:

  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才是好的开始。我个人认为一个成功的节奏活动莫过于教师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愉快、主动地去学习节奏。本次活动以律动开始,我引领着幼儿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声中听节奏、拍节奏、踩节奏从而有效地导入活动的目的。

  2、通过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节奏谱练习节奏XX|XX|XX|XXX||。并提醒他们废旧材料也能发出美妙的节奏,废弃物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

  3、请几名幼儿尝试根据节奏谱进行演奏。

  4、出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引导全体幼儿练习连贯地拍歌曲节奏。

  5、分组练习演奏乐器。将幼儿分为两组:男孩为小熊队;女孩为洋娃娃队。两队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分别在活动室的左、右两边的方阵坐下,并按音乐节拍练习演奏。

  6、在幼儿熟悉整首歌曲节奏、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之后,组织幼儿集中。

  (1)在教师的指挥下,集体演奏。

  (2)分声部演奏:提醒幼儿老师的左手指挥鼓方可演奏,右手指挥沙球演奏,双手同时指挥就是合奏了。

  7、活动的最后,请幼儿放下乐器,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告诉他们:不单是乐器能发出有趣节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就这样,大家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声中,带着愉快、期待的心情离开了活动室。

  六、说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集体演奏到分声部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

  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组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分声部演奏播放背景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形成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以及如何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绿色”上网。

  本课采用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学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环境和教学准备】本课在网络教室进行,使用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演示课件、以及《网络文明小公民》专题网站,实现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网络上浏览、查找、下载信息。大家觉得网络上的内容多不多呀?你喜欢在网上干些什么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入新课,在网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同学们在上网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呢?结合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概念和危害。教师总结: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我们提供便利和帮助的同时,往往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成长。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文明、健康上网,如何做个网络文明小公民。

  二、新授环节:通过电子教学软件播放关于病毒危害的动画。同学们,美丽、可爱的熊猫图标后面原来隐藏着的是一个横行一时、破坏力极强的计算机病毒!看了这段文字,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初步感知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计算机病毒危害巨大,在网络上横行的可不止“熊猫烧香”病毒一个,有成千上万个比“熊猫烧香”更厉害的病毒横行于网络,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正常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所以我们不能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假象所迷惑!关于计算机病毒,你想知道一些什么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四个方面的问题。

  广播出示: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什么特点?

  3、计算机病毒一般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4、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后一般会有怎样的表现和危害?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浏览《网络文明小公民》专题网站,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逐一分析解答上述四个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并适时广播演示。教师通过举例人感染了病毒,生了病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来说说如果计算机中了毒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安装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备份数据。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杀毒软件,并强调装了杀毒软件不是就此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因为病毒在不断地升级、变种,新的病毒又层出不穷,所以要养成及时更新、升级杀毒软件,及时查杀病毒的习惯。

  人可以通过打各种疾病疫苗,锻炼身体,来预防病毒侵入。让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呢?学生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补充: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安全补丁、安装防护软件(如360安全卫士、各类防火墙)、或是安装硬件保护卡、封闭常见木马(蠕虫)的入侵端口等方法来尽可能地不让病毒入侵你的计算机。

  新授“文明上网”知识:病毒只是我们上网过程中遇到的一种麻烦,对付计算机病毒,我们可以查杀和防范。对于我们这些十一二岁已经开始在因特网中遨游的网络小公民来说,大家觉得又该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健康的上网,做个网络文明小公民呢?(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齐读一下。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收获?请填入教材上的“成果蓝”。填写、交流体会和收获。教师作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我们还了解该如何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知识,希望这些知识能促使大家早日成为一个“网络文明小公民”。

  【教学反思】

  《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的教材特点是思想教育性比较高,实际操作的教学环节比较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感知病毒的无处不在和巨大危害,从而激起他们想了解相关病毒知识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并在学生了解病毒相关知识的时候,适时安排了上网操作,还要求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渠道。在讲述安全、文明、健康上网时,我采用先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注意点的办法,自己先说说,然后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在“公约”的要求下,在上网前对网络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上网后注意自己方方面面的言行。相信学生们能以此为一个起点,慢慢认清网络,逐渐规范自己的网上言行,做个合格的网络文明小公民。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

  1、鲸有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设问:“去掉带点的词,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二)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特点及文章表达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和“读启事,招聘导游”,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一)听故事,想象演说

  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咱们经历了一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历程,现在咱们听听故事,放松一下。播放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当鲸到达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争吵,虾将军说出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听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虾冠军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想象并表演鲸与虾将军争吵的场面。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再次接近文本,将上一环节的无序交流进行有序整理,为下面的“招聘导游设计解说词”作好准备。

  (二)读启事,招聘导游

  首先谈话激趣:同学们,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教师相机出示“招聘启事”,学生竟相阅读,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播放音乐,渲染气氛,置学生于活动情境之中。让他们自由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而后组织学生汇报解说,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以评委或游客的身份与“小导游”现场交流、评议。

  “招聘小导游”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参与者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既训练了语言,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适当、适度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学中,除了伴随着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中的师评、生生互评外,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安排一个单独的评价环节“评评这节课上自己表现得怎样,听听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多维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贯彻了《语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一理念,而且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逐步学会听取,学会发现,学会赞赏,并在相互赞赏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上一环节中“招聘小导游”活动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这一精神,而且着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时《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我认为“招聘小导游”这一交际训练,不应受课堂限制,因教学活动结束而告终,完全可以单独用一节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课堂上,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其实课本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撷取。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小导游招聘活动并没有因此而终,咱们下节课将继续设擂选优。因此,我希望你们课下能像刚才一样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或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说词。同学们,能做到吗?”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应从多方面着手,了解并介绍家乡的特产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特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经济的缩影,也是对外的窗口。因此,嘉兴特产无疑是一种宣传家乡的有效途径。本文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各地特产,知道特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还要是学生会想别人介绍家乡的特产,把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各地特产,特产相关因素,嘉兴特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培养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是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了解各地特产的名称。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流程上,教师先以游戏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猜猜家乡特产,激发学习兴趣。在明确“特产”的概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全国各地都有些什么特产?老师再以直观的图片形式介绍全国各地的特产,以连线的形式,强化这些知识。在夸夸家乡的特产的这个板块,为活跃课气氛,我采用产品推销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自己的产品做推销广告。在卖特产、尝特产、赞特产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及乡土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三、说教法

  1、用语言创设情景,以情激情。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教师的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夸家乡板块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现场我们就举办一个“嘉兴土特产博览会”来推广我们的特产。

  2、重视教师的导向性。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但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须在老师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释放。在课前,教师给出调查提纲,让学生从家乡特产的产地、特点、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学生有内容可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为课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以生为,全员参与。

  在推销特产时,我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善于演讲、有些善于动手、有些善于表演。在活动时,要求小组长,落实好每位同学的任务,使得人人有事做,而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一些小组推荐出来的代表交流时,允许,组员做补充。教师要随时关注同学的反应,同时邀请一些同学上来闻闻、摸摸、尝尝,让大家调动多种感官了认识家乡的特产。

  总之,本节课教师努力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整合教材。让学生在角色演绎中、亲身体验中,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涉及到图片的意义以及图片的获取方法,第二课时为图片的分类及格式,本节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会了利用Acdsee软件进行简单的图片浏览以及图片的保存与下载,对于本课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与作用;使学生通过探求图片的获取,经历获取图片的过程,从而掌握多种图片的获取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针对具体任务的'需求,从多种渠道收集图片并进行筛选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的情感。能从生活需求出发,把技术应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技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获取图片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屏幕截屏及从扫描仪获取图片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主要使用如下几个方法组织教学

  1、任务驱动法

  我将整节课的教学分成层次性任务进行驱动,每个层次间的任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演示教学法

  考虑到条件的限制、学生操作上的困难,我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的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操作过程,同时配合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规范的执行操作。

  六、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运用任务的驱动模式展开教学,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任务,随着教学流程的进行,任务层次逐步提高,任务难度逐渐增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从而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片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与语言相比具有更形象、直观、生动、简洁等特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片世界(以此来作为开场白,引出图片的意义及作用。)

  2)首先,我们一起看本电子相册,主题为“我们的校园”并思考如下的问题:

  这本电子相册由哪些图片构成?

  这些图片分别是由哪些方法获得?

  设计意图:以精美的电子相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习通常会更主动。制作的电子相册图片来源为所涉及到的五种图片的获取方法,自然而然的引出这五种获取图片的方法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以一句“这些图片分别由哪些方法获得?”引出本课的主题:图片的获取方法,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这五种方法,学生在回答时,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获取图像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整理,使学生了解获取图像的各种方法与途径。后再对每一种方法逐一讲解,重点讲解屏幕截屏和从因特网上获取,从扫描仪获取由于条件限制,采用课件形式讲解,从数码相机和从素材光盘获取一带而过。对重点部分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归纳总结、拓展延升

  刚才同学们得出这么多的方法,那我们到底采用哪一种好呢?

  图片的获取途径很多,当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存储条件、传输条件、获取难易程度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并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4、布置作业,评价总结

  请用学过的五种获取图片的方法获取"我的班级"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你的班级,并制作一份电子相册上传至班级网站。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

  1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

  2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

  2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古诗的学习中认识到他,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夜书所见)

  2全班一起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3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4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5到底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6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有一位诗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自学这首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歌中的字词或意思呢?(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看插图,展开想象)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8学生反馈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 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

  2.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3.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4.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

  是啊,当你们围坐在院子里,阳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饼,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时候,我们不由的发出一声感叹,月亮真美啊!

  5.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美,不美。)

  6.看来意见不统一,说说各自的理由。

  7.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8.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来当当小诗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之夜,秋风阵阵,凉意深深,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9.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1.大家读的太好了,赵老师也仿佛被你们带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忧郁和孤独所感染。

  10.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1.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大家想象下,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12.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诗人和你们一样,他虽然没有看到

  篱笆后的情景,却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来读读诗歌的后面两句,然后告诉我答案)

  13.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4.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5.你们知道孩子们捉蛐蛐是为了做什么吗?(斗蛐蛐玩)

  16.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蛐蛐的吗?你们想捉蛐蛐吗?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童年时代,在老师的语言带领下去捉一捉蛐蛐。

  17.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们可高兴了。因此,这儿挑应读 ( tiǎo)

  19.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心,快乐……)板书:快乐

  20.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全班读)

  21.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

  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寥寥几句精辟的诗句来演绎,并且表达的淋漓尽致,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这位伟大诗人的杰作吧。

  五、背诵诗歌

  这么好的诗歌,你们想把它背下来吗?(想)给你们点时间试一试。一会我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能当好这个现代的小叶绍翁。

  六、总结

  七、教学反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参与度和受喜爱程度都非常高,所以才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这么高的人气和众多的球迷。足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团队协作能力也非常的适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所以要求学生要对这项运动有基本的常识和认知。而脚内侧对传球是最常用的一种足球基本技术,所以应该重点练习,这对于以后的小组比赛时控制比赛节奏,丰富战术都有实际作用。

  学情分析:本班共3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男生少女生多,而女生对于球类运动的本体感觉要比男生差一些,兴趣也不如男生浓厚,所以要先以培养兴趣,创建对足球的爱好为主,强化本次课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结构,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动作要领

  2、过程与方法:运用示范法,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动作概念,然后分解讲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懂得帮助与配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支撑脚位置和击球位置

  2、难点:控制出球方向和中心

  教学过程:

  1、导入:讲授足球场上基本的技术应用有哪些,然后围绕本节课内容深入。常规热身,徒手操,对膝关节,踝关节进行重点练习,充分活动开。

  2、新授:示范动作;分解讲解动作

  3、学生练习:教师组织学生有序按步骤进行练习;教师巡回,单独指导学生练习;请优秀学生进行展示;放松练习,拉伸肌肉。

  4、总结:再次强调基本动作要领,然后对表现优异学生进行表扬,并且鼓励差强人意的学生,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

  教学反思:组织纪律不够严密,应该对学生的练习密度再加强一些,显得课堂有些散乱。学生们看到足球都很兴奋,都想要去瞎踢瞎玩,这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要提前做好要求。对于本节课的脚内侧对传球基本技术掌握的很好,也应用的不错,两个人基本可以到达对传的效果,但是女同学的兴趣还是不高,有些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的去练习。

  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徐徐如生的插图。课文那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是读好稳重的问句。

  四、 说教法

  小动物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所以学生学起来一定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是难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设计中,我设置各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以此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五、 说学法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词、识字、说话、读书、写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说教具准备

  1、 课件:文中动物出场的情境图,文中生字涉及到的词语、生字,牛、马、燕子的图片,田字格中的“云”。

  2、 准备好投影设备。

  3、 文中六种动物及尾巴特点词语的图片。

  七、 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认识“猴、松、鼠、公、鸭、比、尾、巴”,认识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指导读好问句。随文认识“短、把、扁、最”。

  3、 巩固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完成板书贴图,背诵课文。

  5、 拓展运用:观察、说说牛、马、燕子尾巴的特点。

  6、 学写“云”字、比较、评价。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第十七课。

  2、本课是以“好吃的水果”为题材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祖国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它们味道鲜美、色彩艳丽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以水果为题材能极大的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说、看、画、尝等活动观察感知身边的水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画画、贴贴等形式进行表现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说学情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标准也循序渐进的一环套一环进一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使学生处于趣味的动态中,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方式和德育渗透。在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气氛达到了高潮。这节课立足于教材,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超越生活的表现。

  四、说反思

  本节课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和自然才是美术的第一课堂,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最后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内容较实,不但注意了学,还注意到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使整节课有始有终,效果显著。

  说课稿 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体验霍斯生气的心情。

  2、用完整、清晰的语言与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体验,尝试用恰当的方式排解情绪。

  活动准备:课件《生气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各种情绪(高兴,悲伤,郁闷等等)你有过这些情绪吗?

  2、小结:我们每个人遇到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情绪。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播放课件,引出小主人公霍斯)他的名字叫霍斯。看看他,猜一猜他现在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4、从霍斯的表情和动作我们能看出来,他今天真的很生气。

  过渡:为什么他会这么生气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故事赏析

  1、(继续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2、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霍斯会生气了?

  4、霍斯生气了,猜猜看他会怎么做?

  5、(继续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6、你听到霍斯做了哪些事情?这样做能让他不生气吗?为什么?

  7、小结:生气的时候发脾气不仅不能让我们心情变好,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会让周围的人着急和担心。

  8、你们的办法都很棒!我们一起看一看,霍斯的妈妈到底想了什么办法?(继续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9、现在霍斯的心情怎么样?

  10、这锅汤和我们平时喝的汤有什么不一样?

  11、小结:其实生气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不过,我们可以用一些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快点变好。

  三、分享感受,情绪体验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令你不高兴的事情呢?

  2、刚才你们说了很多生气的事情,我们也来试试烧一锅生气汤,让自己和伙伴变快乐!(分组游戏)(配乐)

  3、我现在开心极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4、除了煮生气汤,你还有其他的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变好吗?

  5、小结:生气了,可以吃好吃的东西、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试着微笑一下,也可以和霍斯妈妈一样,煮一锅生气汤,把不开心的事情都说出来。下次,如果你生气了,可以试试用今天学到的好方法让自己心情好起来;如果有朋友生气了,你可以把让他也试试这些办法。

  四、推荐绘本:《生气的亚瑟》、《菲菲生气了》

  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了解“串”字的演变过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4、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初读全文,理顺文络

  回文识字,课堂小结

  三、教学流程:

  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写字指导,识写精细

  检测反馈,延伸课堂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猜一猜

  谜底:青蛙

  绿衣小英雄,

  田里来捉虫。

  水陆都是家,

  唱歌呱呱呱。

  (二)初读全文,理顺文络。

  1、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提问:都有谁来帮忙青蛙要作诗了?

  蝌蚪

  水泡泡

  水珠

  阅读小提示:(1)读课文时要读准音,看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圈画出课文生字,再多读几遍。 (3)边读边用笔标出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下雨了,雨点儿淅啦啦,淅啦啦!

  青蛙说:“我要作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四)延伸课堂,拓展创新

  给逗号泡句串

  gěi dòu hào pào jǜ chuàn

  Zhū yǐ shěng lüè guā

  珠以省略呱

  (四)写字指导,贵在精细

  让学生回读课文

  六、回文识字,课堂小结

  再见

  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学古文,较难理解,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明白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出,我们学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说课稿 篇14

  1、说教材

  《寒号鸟》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寓言小故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读故事,明道理”,《寒号鸟》一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旨在让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的道理。本课我安排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本次设计为第一课时。

  2、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且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但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还是难以理解,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等特点,多采用视频、图片、课件演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习生字,练习说话。

  3、说目标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既有知识水平,再结合本组教材训练点及课文内容,我拟定了以下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堵、缝、鹊、衔、枯”等五个生字;掌握“号、当”两个多音字;会写“枯”、“却”两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练习说话,随文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会课文寓意(不学寒号鸟的懒惰,而是向喜鹊一样勤快,凡事提早做准备)。

  重点:识字、写字;练习说话。

  难点:准确领会课文寓意。

  4、说方法

  为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本课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教师依据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再结合希沃白板的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帮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练习法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小组对课文插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字-词-句练习说话,也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说过程

  对于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约3分钟)

  通过播放有关寒号鸟的百科视频,让学生对于寒号鸟这种动物有个大概的认识,从而导入新课《寒号鸟》。

  【设计意图】:寒号鸟这种动物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一种鸟类,而播放视频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最直观有效的让孩子们认识了寒号鸟这种动物。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为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然后借着录音中错误的“当”字读音,教师讲解多音字“当”。最后以课堂活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寒号鸟和喜鹊的故事,为后续教学环节打基础。

  (3)看图说话,学习生字(约18分钟)

  本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插图画面内容。

  2、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缝、堵、鹊、衔、枯”等生字,能够依据插图画面,表述相关内容,以及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和喜鹊的辛勤。

  3、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知道懒惰的寒号鸟最终冻死了,而喜鹊却平安无事,进而初步领会故事寓意。

  4、通过课堂小活动检测学生对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插图是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学生就看到的插图画面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自主学习,对插图有个大概印象,再结合希沃白板中蒙层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学习生字、练习说话、初步领会寓意,帮助课堂目标中重难点部分的达成。

  说课稿 篇15

  指导思想:根据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本课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尝试、去体验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参与、探究、感悟,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动作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本次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跳跃项目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和撑竿跳高。从事跳跃项目的练习,能增强腿部力量,发展弹跳力,发展灵巧和协调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还能培养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的意志和品质。

  二、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4)班。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匀属上升期,好奇心强,容易兴奋,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但在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以及学习的方法、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多体验、多实践。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参与法和指导纠正错误等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用比赛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发展跳跃能力的几个动作方法。

  (2)、增强腿部力量,发展弹跳力、灵巧和协调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几个发展跳跃能力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对动作要领的掌握。

  3、器材:木棒4根,凳子4个。

  五、说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1分钟)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团体意识。

  (二)、准备部分(8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做准备活动:进行单足跳和蛙跳接力赛。让学生的身体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

  2、做活动操:正压腿、侧压腿、膝关节运动、踝关节运动各4个8拍。目的是活动各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三)、基本部分

  1、介绍本课内容、目标及要求。(1分钟)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一些发展弹跳能力的方法。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然后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并演示本组的动作方法(可以借助老师准备的器材)。教师同时给予动作指导(学生可能说出如:立定跳、单足跳、蛙跳、纵跳摸高、跨步跳、深蹲跳、跳绳等方法。)(5分钟)

  3、教师对学生总结出的方法给予评价并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想出的方法。鼓励学生选出几种自己喜欢的练习方法(少数服从多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选出的2-3个动作并给予动作指导,其它的动作可作为以后素质练习时用。(15分钟)

  4、利用深蹲跳、单足跳、跨步跳、纵跳作为环节进行接力游戏比赛。(10分钟)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

  2、鼓励学生总结本课了解的主要知识。

  3、回收器材。

  4、师生再见。

【说课稿】相关文章:

《春酒》说课稿—获奖说课稿06-11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03-11

春风说课稿说课稿《春》11-18

说课稿11-13

说课稿12-06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11-03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说课稿10-28

小学陶罐和铁罐说课稿说课稿01-30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中班散文欣赏说课稿 下雨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