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1 17:56: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模板10篇

说课稿 篇1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朗读贯穿始终,在师生平等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赏析能力,给学生以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说教材:

  《在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说目标: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意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导学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2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以上目标的确定依据了新课标、单元学习目标、诗歌特点及学生实际

  第一:《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本课所在单元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还要提高朗读能力”

  第三: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感情、简约的语言是诗歌的基本特点本文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对于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于诗歌的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整体感知形象,初步体会作者情感即可

  三、说教法:

  为达成目标,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诱导点拨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四、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小聆听着黄河雄壮的涛声长大,看惯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气势,却对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满了向往如果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看到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绵延不断,你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此环节意在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导出课题:

  诗人王家新从小生活在山里,他的童年,从未走出过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无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面对大山,他又想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翻阅《在山的那一边》,去探寻人生的哲理(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师生合作,制定目标: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诗歌方面的知识,讨论制定出学习目标,师作简要板书:

  1、有感情朗读;

  2、品味语言;

  3、感悟人生

  (三)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此步骤共分三大环节:初读,求流利;再读,显技巧;三读,含感情

  第一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第二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第三环节需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要求

  1、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要求扫除障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知诗歌感情

  2、检查朗读:

  指生朗读,其余学生从语速、语调、停顿等方面进行评价,师做及时点拨在评价过程中,找同学进行局部示范朗读

  3、教师范读:教师配乐朗读诗文(课件显示重重高山、碧蓝的大海及诗文内容,并配有较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确立本课的感情基调,进一步体会重音、停顿等技巧学生对比初读情况查找不足,并总结出朗读要领:

  ①停顿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饱满(师作简要板书)

  4、学生再读,思考:

  ① 诗中的“山”与“海”各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② 作者借助“山”与“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师作及时板书

  (四) 品味语言,探究赏析:

  感情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在学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语言的品味学生尝试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并随时标记遇到的疑问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铁青着脸”怎样理解?

  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如何理解?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4、 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5、“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体会内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确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理解诗句的同时,穿插朗读,使理解与朗读互相促进,融为一体如:当学生理解了“铁青着脸”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心情的难过时,让学生试着读出难过的感情

  (一边赏析,一边将诗句要体现的情感补充在屏幕上的诗文中)

  探讨完以上问题后,学生带着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再次齐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体味人生:

  对海的向往使诗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岭,相信他最终一定会看到心中向往的海在同学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遇到过山吗?你们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谈谈类似的生活经历

  (以上环节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六)小结: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师作小结:

  翻越重重高山的过程是艰难的,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蓝的大海就会展现在你们眼前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感情的齐声诵读最后八句诗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册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节内容,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设计的。

  “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本课旨在通过大量的欣赏和实践,对参观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规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参观券的组成、表现形式和类型。

  能力目标:学习和了解参观券的设计方法,独立设计一张参观券。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大胆地表现、创作的广大空间,以多角度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利用所学的各种美术技法设计一张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教学难点:文字与图案的协调统一。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感知过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谈话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适时的评价总结,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设计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咱们说个轻松地话题,上班和上学的人们最喜欢什么日子?

  对,是放假!老师放假最喜欢去旅游,今天老师就想带大家一起去些景点,你们去过这些地方吗?

  学生活动:故宫、兵马俑博物馆……

  教师活动:想进入这些旅游景点,首先要干什么?

  学生活动:买门票。

  教师活动:拿出一张参观券展示!门票是景点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又叫参观券。反映了当地文化发展的程度与旅游经典管理者的文化修养和经营理念。

  小小的参观券也有大学问,包含了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含量。今天我们就来学着设计一下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请同学们翻开书P20-21。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0页——第21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三、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老师又给同学们找来了一些参观券,请看!(各式参观券)看完后请完成课堂交流中的三道题。

  学生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接受知识。

  教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三道题的答案。(课堂交流)

  * 参观券由主题、图案、副券、票价、地点、时间、印章或防伪标识等组成。

  * 有照片、画、电脑合成等形式。

  * 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横竖排版要与图相互呼应。

  总结:参观券的组成、图的形式。(认识参观券)除了作为参观的凭证外,还有什么用途?(更多形式参观券)

  学生活动:纪念、收藏……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参观券的更多作用。

  教师活动:与明信片、导游图相结合,也是一件纪念品和艺术品。同时还能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参观券,除了作入门的凭证外,还有收藏、宣传的作用,那么在设计时又该如何创新、突破呢?请同学 们大胆想象,提出好的建议和设计思路。(设计要领)

  学生活动:分别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建议。

  教师活动: * 主题突出、美观、生动、更有收藏价值;

  * 文字具宣传性,为参观者提供便利,如电话、 路线等;

  * 充分反映当地文化、历史信息;

  * 色彩多变、样式新颖,如四季可以选不同底色的纸,节日更突出喜庆的气氛。

  设计意图:指明每个环节应该关注的重点。

  四、作业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主题、风格,设计一张构思新颖、主题鲜明、美观实用的参观券;

  2、可以用绘画的形式,电脑美术水平高的同学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并发布在作业展示区里。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重点:主题突出、图案美观、恰当;文字搭配合理。

  六、作业展示:

  把你设计的参观券贴在黑板上的彩纸里,注意色彩搭配。

  七、课堂小结:

  选你最喜欢的参观券送上你的肯定!(小红花)并说出你喜欢它的理由!还有哪些参观券需要改进?说出你的建议。

  学生活动:说说自己喜欢的参观券设计,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其实就是对这节课知识点的认识。教师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了解程度。

  教师活动:参观券就在我们的身边,收藏它也能增长知识。

  从小养成收藏的习惯,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增彩!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说课稿 篇3

  基于课型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激起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现在我们五年级教略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是“自学——交流——拓展(积累)”。

  第一板块的自学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自学主要放在课前的预习中。就拿《刷子李》来说,自学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读通课文,自学字词;第二步:借助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三步:心灵对话,写好批注。

  第二板块的交流,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相互交流并进行二度自学的过程。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学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教师则视学生交流情况作适当点拨与引导。今天的课主要以提示中的“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时也习到一些写作方法。

  第三板块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今天我所教学的《刷子李》就是走进《俗世奇人》,领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风采,感受冯骥才写人的高超技艺,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欲望。

  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9课《两只鸟蛋》。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两只鸟蛋》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篇之作,是一首清新流畅的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在这首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通过本课及本单元的学习,能让我们感受肩负的环保责任,让环保意识逐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萌生发芽。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在反复诵读中,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逐渐熟识诗歌,热爱诗歌。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情感目标: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3、教学重点:

  (1)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2)识字教学。

  4、教学难点:

  “焦急、仿佛”词语的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这句话的理解,培养学生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5、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读中感悟,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拓展延伸,背诵课文,指导书写。

  6、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鸟鸣声、配乐朗读)、大树贴图、鸟蛋实物、小鸟破壳的图片(小鸟贴图)、鸟妈妈头饰、生字卡片(果子)、词语卡片。

  二、说学生。

  1、知识背景: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之前,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两个课时的单元集中识字教学,因此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比较轻松。而且,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在课前预习时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对照“我会认”圈出生字、认识自然段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情感背景:

  一年级的孩子都具有“真、善、美”的美德,知道保护鸟类是好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养鸟、爱鸟。鸟是宠物,观赏物,靠人来喂养。但也免不了吃鸟蛋。对大自然的“鸟捉虫--虫迫害庄稼--从而鸟保护庄稼”的知识链不甚了解。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为具体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原则,为了使语文教学更富活力,让儿童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注重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通过半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通过“摘果子”、“开火车”“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记忆生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同时遵循新课标的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

  2、注重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演示法、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发展性创造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注重学生积极参与、以读为本、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情感。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议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学会表达;在评价中激活思维。创设一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1、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发现法、比较法、探究法、表演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2、特别重视朗读感悟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合作读、赏读、表演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在课堂开始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

  1、欣赏音乐,展开想象。播放《百鸟朝凤》片段,学生欣赏各种模拟的鸟叫声,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说说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进行说话训练。

  2、欣赏图片,创设情景。播放课件,教师同时用语言描述: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可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教师趁机提问:那么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新课。

  3、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1、欣赏课件(配动画课文朗读),激发朗读的兴趣。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4、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互相正音,互帮互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增强语感。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感知后,我安排学生分段细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情感。

  1、学习第一段:(感受实物)

  本段描述的是事情的起因,男孩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爱不释手。引导学生体会男孩对鸟蛋的喜爱之情,才能感受后来他送还鸟蛋的爱鸟之心。所以,在教学本段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实物,观察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鸟蛋的喜爱,随后进行感情朗读。同时,在教学中学习词组的比较,促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2、学习第二段:(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本段中男孩在妈妈的启发下,懂得了珍视生命。为什么“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却让学生有些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第二段时,我及时地引发学生想像:“鸟妈妈的鸟蛋被拿走了会怎样?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鸟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然后进行表演,自然水到渠成。

  3、学习第三段:(表演朗读)

  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表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在教学第三段时,我引导学生表演读,在表演中,紧扣三个动作:“小心地捧”、“连忙走”、“轻轻地送还”,体会男孩的爱鸟之心,从而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4、学习第四段:

  通过前几段的学习,学生的心灵已经萌发出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层层追问:“鸟蛋又回来了,鸟妈妈会想什么?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到时候会怎样?”“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从而为学生留出拓展的空间。最后,教师以优美的语言给予总结和激励。

  (四)借助想象,升华感情。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此时进行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读,在读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并且打破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整个地球、整个世界、整个人类。

  (五)多种方法,趣味识字。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是重新确定了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要求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学期我在教学识字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在每个单元学习课文之前,先进行集中识字教学。而在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反复地、不同形式的朗读,识字与读文相整合,生字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现了很多次了。因此,在学完课文后,再次进行的识字教学,是以巩固为目的。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游戏:“摘果子”、“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开火车”、“找朋友”。在游戏中,学生学会了识字、组词、释义、找反义词、看部首想意思、积累词语。学生识字的兴趣大、积极性高、效果好。

  整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层进一层,一环扣一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真正体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六)作业超市。

  1、收集资料:收集有关鸟的介绍和图片,了解一些鸟儿的生活习性,和同学交流。

  2、谈谈收获:这节课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课后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听。

  3、诗歌表演:和好朋友一起边表演边背诵诗歌,还要加上动作,可以一人扮演妈妈,一人扮小男孩。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

  (附)板书设计:

  两只鸟蛋

  (大树贴图) 取

  拿 (爱鸟)

  捧

  还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天坛路幼儿园中一班的语言老师孔秀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动物好朋友》,下面我分为六大部分来进行。

  一、说教材

  《动物好朋友》选自凤凰康轩教材中班语言领域中的一首儿歌,它是一首连锁调儿歌,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根据图谱初步学习儿歌。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幼儿初次学习儿歌,很难完整掌握内容,加上儿歌内容是比较长的,所以我利用图谱,从儿歌内容的顺序出发,让幼儿逐步理解儿歌内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无法独立的描述自己心里所想,需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语句的复述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话讲述能力,这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体验儿歌的趣味。

  这个目标是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儿歌的趣味,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儿歌中所涉及的动物。

  物质准备:草地背景图一幅,各种小动物图片一张,各种动物头饰各四个,儿歌录音,完整的图谱结合的儿歌。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图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依照儿歌内容,依次出现的小动物按顺序排好队,清晰地表现出了儿歌内容的发展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法:利用背景图片(草地),烘托氛围,这一情景也让幼儿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增加了神秘感,让幼儿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来的事情。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这个儿歌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涉及的动物很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幼儿对儿歌中动物的先后出场顺序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小山羊去干什么了,小朋友们猜一猜” ,“小兔子是去摘花还是插花呢?为什么不能摘花呢”“ 小青蛙接下来会干什么呢?”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

  (二)学法

  依据“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幼儿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草地)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幼儿抓住儿歌内容线索,了解儿歌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幼儿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幼儿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幼儿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小动物依次出现”过程图的环节中,幼儿们在先后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儿歌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动物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与同伴间合作的美好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引入主题——欣赏儿歌——巩固儿歌,体验乐趣

  1、引入主题

  (1)出示草原背景图,寻找小动物。

  我出示草地图,展开谈话:“小朋友们,听说大草原里来了很多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儿歌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同时,在幼儿的讨论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内容。

  (2)依次出小动物,引出儿歌内容。

  我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

  哎,你看,谁来了?

  小山羊去干什么?

  远处一蹦一跳的来了一位小动物,仔细看看它是谁?(小白兔)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儿歌内容,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了解儿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欣赏儿歌

  (1)播放录音,完整感知儿歌。

  我播放事先录好的儿歌录音,并出示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儿歌内容。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的句子,并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达到无意识识字的效果。

  (2)幼儿跟读儿歌。

  3、巩固儿歌,体验儿歌乐趣。

  (1)变魔术,继续巩固儿歌。

  师把儿歌中的部分动物以变魔术的形式拿走,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并继续朗诵,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2)角色扮演,体验乐趣。

  4、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幼儿参与的形式能让幼儿较深刻地感悟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并一遍朗诵儿歌,一遍角色表演,体感受到了儿歌的乐趣。

  六、说设计亮点

  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图谱简单明了,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现在的幼儿们思维非常活跃,运用图谱进行教学,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感受叶欣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1、学生尽管经历过非典时期,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对非典的危险性感受不深;

  2、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人的事迹,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人物不平凡的精神,并为这种精神所感动,从而真正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则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方法、学法

  这个单元的四篇文章其实就有三篇是新的。非典型肺炎老师们都不会忘记,四年级的孩子应该说也不会忘记,因为那次两个月的战争太可怕了,那场战争全国人民都动起来……我想白衣战士叶欣的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陌生,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早已经忘记,甚至是不知道。非典宣布结束后,很快国家搞了个表彰会,叶欣就是被表彰的,在表彰会上,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她的动人事迹,我们还知道叶欣获得了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奖,后来围绕叶欣的事迹还创作了一部电视剧,再后来,广东还专门给她建立一个纪念馆……想到这一些,我觉得引领学生学这篇文章教学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到叶欣网站中自由阅读。自由阅读,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占有信息,这对于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一课的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把学生带到网络室,搜索叶欣的信息,然后引导他们直接走进叶欣纪念馆总结。

  :的确,有人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热烈的追求。”还有人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是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在平凡的工作中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她的精神多么高尚,品质多么伟大啊,然而,却是这样一心为别人的人,病魔和死神却没能放过她。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出示课件)

  她的亲人来了,她的孩子、丈夫来了,医院里的同事来了,还有些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出示追悼会图片)

  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地离开了…泪水如雨“

  (屏显:一幅叶欣照片)

  同学们,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感人的事迹,化成了悲痛的文字,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好这两小节。

  (两句之后,哀乐慢慢起)

  小结:叶欣虽然走了。但这样的英雄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20xx年5月,总部设在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予叶欣第39界南丁格尔奖章,在广州的叶欣纪念馆里,她的那句““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永远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中华魂……

  这里充分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激情而内敛的情感,把学生的情绪推到了高潮。学到这一步,应该说学生得到了许多,下一步怎么办?其实这正是水到渠成之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叶欣,写心中的这位白衣天使,在网上给她送上鲜花,送上一文祝福。激励学生写着,并且打印出来,然后把自己选的花与自己写的文章一起贴在网站上,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爱这位天使英雄,我认为这种方法最好。

说课稿 篇7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能在网上发表、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从学生自身的特征来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对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专题站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制成教学专题,在课上让学生浏览,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网站设有“走近阿炳”、“课文朗读”、“乐曲欣赏”、“课外拓展”、“学学议议”五个栏目。

  一、上网了解生平,体会内心情怀 文中“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段话学生难以理解,在通过联系课文了解了阿炳生活中一些凄苦后,“其实,阿炳的坎坷经历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让我们借助网上资料,走近阿炳。”让学生浏览专题站中“走近阿炳”这个栏目中的《不幸的人生》《阿炳卖艺的一天》《阿炳的四季》三篇文章,学生了解了阿炳“母亲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认”、“兄弟无情”、“社会不公”、“生活凄惨”等不幸的遭遇,就自然的体悟了阿炳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 点击“乐曲欣赏”栏目中的“完整欣赏”,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谈完感受后,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乐曲变化的句子。学生随着曲调的变化,读出了课文感情的变化。最后再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动画,学生就将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景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而阿炳的人生遭遇也让学生同样感到悲愤、同情。

  三、课外拓展,激活学生思维 最后让学生浏览专题网站上其它许多关于阿炳的资料和欣赏其它一些音乐作品,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时此刻心中最想说的话。

说课稿 篇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学生爱玩,好动。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仪器、用品

  仪器:火柴、镊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用品: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有网友说,把石蜡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沸腾,然后泼到试剂盘中会燃烧起来,是真的吗?欢迎大家来到真假实验室,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会揭晓。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2)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展示悉尼奥运火炬水下传递的图片,进一步解释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弥补上面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陷。)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三)提出问题,交流反思

  (1)讨论与反思:

  (过渡)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这一天来到火焰山,这里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热难耐。唐僧说:“悟空,你看这火焰山这么热,你我师徒可怎么过去呀?”

  1、如果你是孙悟空,该怎么办呢?

  2、第一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把火扇灭了?

  4、你还能为孙悟空想出别的灭火的办法吗?

  (2)分组实验

  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轻声细语。)

  学生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四)应用拓展,学以致用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为什么?

  情境2:油锅着火后可以用锅盖将其盖灭。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情境3;燃着的蜡烛在火焰上罩一螺旋状铜丝就可以将其熄灭?这又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3)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课后4、5、6小题。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3、知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我首先展示鹿和狼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它们的印象。接着设置悬念: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读读画出描写作者观点的句子。

  (二)抓住难点,设计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句:“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我首先提问: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让学生明白狼和鹿和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我继续用问题导读: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展开自学,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这就激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四自然段乃至全文,并进行合作探究。

  (三)把握重点,对比体悟

  根据板书设计围绕三者关系展开教学,

  1、鹿群及狼的变化:

  (1)指名读所画鹿群在人们捕杀狼前后变化的的句子

  (2)抓住相关的数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出示图片创设情景,通过读、说加深体会。

  2、森林的变化,也用通过上述鲜明对比,想象、看图、品读方法同样理解。

  3、学生理解以上两者的变化之大都是因为人们捕杀了狼的缘故。由此更深入理解三者的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让学生运用简单的词语和箭头绘制三者关系图,增强直观性。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到这里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2、看到凯巴伯森林中的荒凉你心痛吗?想关注一下它现在的样子吗?出示指读

  3、想象一下现在你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呢?

  (3)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尽量用上书本中的好词句和数据说明。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新型玻璃》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且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新型玻璃》这一课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3大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能力目标:

  1、体会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创新设计,发展语言及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演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它应该是一种享受。

  四、说教程:(第二课时)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这样的:

  构建新的课堂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改变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大占天下的局面,把活动引入课堂,把训练贯彻课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活化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你们看,我们的展销会吸引了这么多的客商。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厂长、经理或者是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

  二、确定目标,自主阅读

  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学好课文,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什么?名称、特点、作用……)

  2、师:怎样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怎么学?读课文、想、勾画、圈一圈、收集资料……)

  3、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

  三、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3、师:最近,老师家里要装修房子,请你帮老师的忙,我该用那种玻璃?为什么?

  4、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家里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5、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给老师听。

  四、发挥潜能,创造设计

  1、过渡: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

  2、同学们设计新型玻璃。

  五、抓住重点,训练说话

  1、过渡: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

  3、汇报推销,师生点评。

  六、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总结评价:你觉得今天的语文课你自己学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价)

  2、布置作业:将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的特点、作用等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五、说板书:

  19 新型玻璃

  学什么? 怎么学? 学得怎样?

  名称 读课文(想、勾画、圈一圈)

  特点 收集资料

  作用 讨论交流

  …… 推销设计

  这个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的过程来完善。充分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的方法。重在了方法的指导。

  当前,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一个乐园,一个溶炉,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会为此而努力,永不懈怠!

【【必备】说课稿模板10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必备】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03-16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优秀说课稿模板【10篇】03-16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变色花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美丽的彩虹》说课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