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7 18:36: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学会理解父母》是陕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进父母心灵》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单元由四个课时组成,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开启下文《与父母平等沟通》和《孝敬父母》的教学。教材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父母的爱,树立同父母沟通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父母的爱

  能力——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学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特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2、教学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说教法:

  (1) 教法依据: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中要努力启发学生强烈的求职欲,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教法选择:我将重点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在感悟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说学法:

  (1)学法依据: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通过情景、活动、体验,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上升到对父母的理解。

  (2)学法选择: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拟指导学生的学法是:

  A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地探索,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辩证思维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B 合作学习法:即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C 参与学习法:即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五、说课时安排,综合设计思路:

  1 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2 说综合设计思路:首先通过感人的情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告诉学生:父母的爱就在你身边,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各种形式的关爱,让学生将自己体验到的爱表达出来,然后由事例和实际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探究得到:要多了解父母,体会父母对自己各种形式的关爱。最后,通过情景创设升华主题,明确:当和父母有冲突和摩擦的时候,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不足,并且树立同父母沟通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步骤“马上测一测”“现场说一说”“换位看一看”和“回家做一做”,希望尽量能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快乐。

  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我认为导课的好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我这样来设计本课的导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可以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欣赏这首歌,上课后用一分钟左右欣赏歌曲高潮的部分,或者请一同学带着感情诵读歌词)让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来创设氛围,引出课题——走进父母的心灵。

  歌声之后,我会继续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导入新课: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我们便接受者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苦口婆心的教导。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同学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同父母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误会和摩擦。有句话说得好:用理解拆除心里的樊篱。今天,就让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会理解父母”这一话题。引入本课课题——学会理解父母。导课完毕后,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步骤一:“马上测一测”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小节中有关父母情况的填写,请学生就“我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评价。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我们只有了解了父母,才能明白怎样和他们相处”的道理,我会就某一项内容展。

  第二小节的图画《手套》我会把它作为步骤一到步骤二的过渡。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同桌两人一起围绕三个问题谈论自己的感受:你认为妈妈真的不怕冷吗?你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吗?你怎样看待妈妈的做法?我希望这样的讨论交流,能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不仅是把我需要的东西给了我,更可贵的是,把他比我更需要的东西给了我。

  步骤二:“现场说一说”

  通过上一环节图画《手套》中对父母爱的感悟,自然过渡到本环节对父母爱的诉说。我会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说一说:父母做的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来分享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当学生诉说时,我会多把一些机会留给后进生,希望能通过他们的讲述,触动自己的内心,达到教育的目的。此过程中,我会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地评价,并提醒同学们用掌声对其给予鼓励与肯定。

  这一环节结束后,我会这样提问学生:“父母如此的爱我们,所以对我们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因为望子成龙,我们与父母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产生摩擦。与父母有了冲突,我们该怎么理解父母呢?”用这样的提问过渡到步骤三“换位看一看”。

  首先,我会让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相处有哪些烦恼?学生大体会说出诸如“唠叨”“隐私得不到保障”“父母当我是小孩子”之类的苦恼。这时,我就出示课本中的短文《佟佟的烦恼》让学生大胆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妈妈,你会不会也忍不住唠叨呢?为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从妈妈的角度看待她这样做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感悟:母亲的唠叨中有关注,唠叨中有关爱,唠叨中有提醒。原来父母的唠叨饱含着深爱。当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时,我再适时出示文中的图画《妈妈打探秘密》,引导学生站在妈妈的角度来分析她这样做的原因?然后以妈妈的口气给女儿写一段话,“孩子,我想对你说”。通过设计这样的写话形式,让学生完全站在母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最终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当侦探都可以”。

  这一环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我们和父母产生冲突和摩擦的时候,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并要善于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小结后,我会提问学生:那我想听听,你们觉得回家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呢?以提问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回家做一做”。

  学生发言后,我进行积极点评,鼓励他们回家后通过行动来告诉父母,理解他们的辛苦,理解他们的关爱。

  作业:1、看看父母的双手。2、核对并记住父母的生日。3、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深爱着他们。等等。

  到此,我本节课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

  七、説板书 : 第八课 走进父母的心灵

  第一节 学会理解父母

  一、你了解你的父母吗?

  二、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正确对待与父母的沟通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程的内容是小学艺术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曲〈啄木鸟〉。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认识、了解啄木鸟的生活特点和特殊本领。2、学习表现啄木鸟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3、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说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模唱和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和贴画,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把学习表现啄木鸟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设为这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最后我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这里我设计一个啄木鸟看病的FLASH,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所要学习的歌曲《啄木鸟》设计提问:“故事里是谁给树爷爷治好了病?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歌曲《啄木鸟》

  (二) 观察啄木鸟图,回答问题:你所了解的啄木鸟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进行捕食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啄木鸟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捕食的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及自我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对啄木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节奏歌谱练习,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唱好啄木鸟这首歌曲,在这里我把歌曲中的一些难唱的地方创设了一个情景加以一定的练习。我出示一棵枯萎的苹果树,老师啊这里也有一棵苹果树,你们瞧,这棵树啊也生病了,因为他的肚子里也有很多的虫子,你们能学习啄木鸟来帮助他把虫子啄出来吗?而我的歌谱节奏就写在这些小虫子上,要求学生能唱出来就是把虫子捉出来了,就会获得一个小小啄木鸟的奖励。当大家都能唱好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棵长满绿叶的树

  (四) 学唱歌曲 能帮助到人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听啄木鸟正快乐的唱着歌呢?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设计问题: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

  2、 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这个环节大概要15分钟左右,由于学生在节奏练习中已经把歌曲中的一些难唱的部分已经解决了,所以要唱好这首歌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采用学生领唱、师生接口唱、按节奏读歌词等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

  3、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音乐童话剧(啄木鸟治病)本课的难点是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童话剧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在老师的朗诵和音乐声中用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啄木鸟

  4、情感小结:在广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用自己的行动维系着自然生命链条中一个个重要环节,奏响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华美乐章,我们感谢他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爱护他们!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板书设计:(出示)金色花

  我 嬉戏

  妈妈 圣洁 美丽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出示)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表内乘法的内容,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以后学习的,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

  ⑵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教法

  开始上课,我就为学生设计了闯关游戏,在游戏结束时,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尝试编写乘法口诀。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游戏:闯关

  1、第一关: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46= 73= 55=

  27= 56= 45=

  指名回答,并说出用了哪一句口诀

  2、第二关:蓝猫跳数轴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1、学校的仪仗队有哪些乐器?

  2、每一行有多少人?

  3、第一行和第二行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再汇报。

  (二)回顾第二关蓝猫跳数轴

  1. 由蓝猫跳数轴引出一个8至8个8的连加。

  师:“再来看看蓝猫又干什么?”(电脑演示)

  师: “这是蓝猫,它可爱运动了,是我们数学王国的运动健将哩,你看,它又在那里跳了。”(展示数轴)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蓝猫是怎么跳的?蓝猫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

  师:“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那么蓝猫第二次会跳到几呢?”

  师:“谁能来说说为什么?”

  师:“那么蓝猫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别能跳到哪里呢?说说为什么。”

  学生反馈。

  师:“求几个8相加什么方法更简便?”(乘法)

  反馈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三)学生同桌讨论,编出乘法口诀

  1、学生同桌讨论,编出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根据8的乘法口诀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

  3、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点?(都有数字8)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四)全班齐读口诀,试着背一背。

  (五)当你忘记下一句口诀,怎么办?

  师:“蓝猫在背口诀时,直挠头,忘了六八得多少,怎么办?”

  学生探讨,汇报。

  (用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加上8,或用下一句口诀的得数减去8。)

  三、巩固练习

  1、智慧树

  师:“这是一颗智慧树,只有有智慧的同学才能让它结满成功果实。”

  2、一只螃蟹八条腿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背诵8的乘法口诀

  六、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说课稿 篇5

  课题背景说明:

  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是中学化学中学到的酸碱指示剂,它们是一种弱的有机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像石蕊和酚酞这类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植物都有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吗?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寻找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的物质---自制指示剂。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题的前期准备:

  了解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哪些;某些溶液的酸碱性。

  课题实施方案:

  本活动综合了资料查阅、分析总结和实验探究的不同研究方式。在活动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获取蔬果中色素的简单方法,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酸碱指示剂的萃取,并检验酸碱指示剂在生活中常见溶液以及实验室中常见酸碱试剂中的变色情况,通过比较筛选出较好的酸碱指示剂。

  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带颜色的植物都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吗?

  其次要讨论并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限定时间并组内分工:选取哪些有色物质、查找资料、需要什么仪器、药品。

  再次就是进行实验。将所需器材和药品列出清单,提前请实验室教师作准备。为了更具有科学性,应该有对照比较实验。

  根据实验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哪些带颜色的植物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最后将成品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写清名称、日期。

  总结与评价:

  研究出成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评价。采纳有价值的建议,进行实验的补充、完善。 实验室设置学生作品专柜,展示成品和实验报告。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课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本节课所讲的《太阳系》属于地球与宇宙这一领域。《太阳系》是科教版自然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太阳系与宇宙探索的第一课。在低幼阶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一概念,通过三四年级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获得了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然而,仅仅认识地球是远远不够的,在宇宙中除了地球还有天空中的星体。为此,本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地球、月球、太阳三个天体及其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将视野扩展到更宏观的太阳系,为小学生撩起星空的神秘面纱。通过认识太阳系,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使学生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从而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运动、月相的变化、日食和月食、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知识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参加本课学习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理性思维的特点,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能力,对新信息的新鲜感影响了对主题的深层次理解、探索与把握,从一定角度上说分散了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

  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课堂组织方式,以期全面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有效的自主探究发现与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行为的养成,让学生体验着更多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

  2)情感目标:产生对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的学习兴趣;关注人类对星球的探索,培养学生了解天体、发现天体奥秘的渴望。

  3)能力目标:具有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系的构成,感受宇宙的魅力。

  难点:建立太阳系模型 ,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正确的空间认识。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六、媒体资源及原由

  根据本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我在课前找寻了大量的资料,将太阳系的概况、八大行星表面情况等知识制成一个容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内容较为丰富的课件——太阳系。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真实的太阳系运动的情况学生是无法想见的,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媒体资料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构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还应初步了解一些科学发现的故事和科学家的事迹,知道一些科学发现的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成果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太阳系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渴望。(利用多媒体资源,产生壮观的立体感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对宇宙太空的探索渴望,形成对科学新发展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建立太阳系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提问: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太阳运动呢?其次,让学生欣赏视频资料;再次,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组成图,提问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学生互相交流完毕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把握小学教学的“个性”,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太阳系的研究在课前就已开始了。课上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在学生对太阳系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播放,创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接受视觉、听觉等媒体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自我反馈。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生面对呈现的信息,联系自己的先前知识,形成对当前信息的理解,同时,当前的新信息又能使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和调整。

  (三)深入理解,建立太阳系模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对太阳系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太阳系的庞大。在试教时,我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以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五年级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做出的模型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陈祥金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用实物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建立太阳系模型。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节课的难点,最主要的是借助建立模型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一个新的认识。这节课,我利用身边的实物模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让学生对太阳系模型的建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使学生对太阳系模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清楚的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展示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使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天文常识教学一般采用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其实并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透过繁杂多样的现象,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算是真正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本堂课的学习力图把传统的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思路及分析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人为本,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放手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处理信息,调动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小组活动、多边互动中增长智慧,培养能力。

说课稿 篇7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公输》教案设计4》。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⑵判断句式:以……为……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 动物的主要类群 》 是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是在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之后而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前一章的基础,关于动物,学生能说出很多动物的名 称,但对怎样给动物分类还不肯定,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动物的分类及各类群动物的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常见脊椎动物的类群及代表性的脊椎动物

  2. 熟悉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3. 了解每一类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动物进化系统树的含义,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类群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2.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类群。

  ●难点:

  1. 认识动物的进化系统树。

  2. 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二、说教法:

  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科学的分析方法,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本节采用情境导入法、讨论法、观察法、谈话法等教法。

  三、说学法:

  在 这节课教学中我采用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大屏幕、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增强直观感受,由浅入深,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 流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真正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学。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五个环节:

  (一)视频引入,创设情境

  (二)目标引领,合作探究

  (三)展示交流,反馈解疑

  (四)总结提升,强化知识

  (五)训练巩固,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视频引入,创设情境

  播 放“动物世界”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激发探究,进入情境,此时教师讲述:“自然界中的动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形 态千差万别,这些动物分布广泛,在海洋、陆地、空中都有其分布,他们是生物圈中的大家族,与人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么可爱的动物需要我们去研究、利用和 保护他们,那就需要将他们进行分类,怎样对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呢?”引入本节内容。

  第二环节:目标引领,合作探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由浅入深,先从认识图片中的动物开始,找出它们的特征,多设几个问题,例如:

  1. 思考哪些动物比较熟悉,并说出他们的主要特征。

  2. 哪些动物是你比较陌生的?他们又有那些特点?

  3. 把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哪些动物可能与你熟悉的动物属于同一个类群?

  4. 能否根据生活环境合理地将这些动物分成不同类群?

  5. 能否根据生活方式将上述动物合理地分为不同的类群?

  6. 能否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类群?

  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可以依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等给他们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每组确定一个分类依据给这些动物进行分类。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反馈解疑

  在 学生完成分类活动后,分别找不同的小组代表发言,阐述他们的分类方法及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并适时点 播。然后引入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进化系统树,从中总结出动物进化的规律,各类群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等。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强化知识

  先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给学生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加深理解与记忆。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教师给以答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索。

  第五环节:训练巩固,拓展延伸

  为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几道练习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动物之最”,目的是想让学生拓宽 视野,多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这个环节以抢答形式完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为下节课内容的学习积累知识,我精选 了一些动物图片制作成flash动画片播放,并配上《动物世界》的主题音乐,使学生在那熟悉的旋律中欣赏多姿多彩的动物图片,然后结束本节课。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样能及时的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为发挥生物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我主要从课前的准备、课堂展示和检测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为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中有乐、学后有成”的感觉之中。

  总之,我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启发、诱导、点拔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3-16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3-27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

《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12-17

《蜘蛛开店》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