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时间:2020-10-31 10:52: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全面总结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以前学生解方程习惯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式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例如:x+3=5、3x=-12等,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用估算的方法或逆运算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求出方程的解;而象19+28x=33x-1这样比较复杂的方程我们用上述方法还能求出它的解吗?我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入新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等式性质的构建做好铺垫。

  2.实验探索,从特殊到一般

  等式性质的呈现属于实验探究型课,目的是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这里我分段逐步呈现等式的特性。首先出示平衡天平的图形,给学生一个天平平衡的印象,引导学生用字母构建一个等式,接着在上一个平衡天平的基础上,两侧同放一个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观察这时出现什么现象,同时提出问题:怎样做,两边才会保持平衡?通过学生实验得出使天平两边平衡的方法,并用字母式子表示实验的过程,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接着通过几个练习加以巩固,然后借助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天平两边成倍变化的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情况观察归纳结论。同时注意在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验,把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叙述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结论给予概括得到等式的性质。

  上述讲授等式的性质用的是观察实验法,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客观事物和现象找出它具有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抽象出对象的属性,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同时也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3.强化概念,指导学生尝试

  关于等式概念、等式与方程的联系的引出,教法上采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练习回顾、交流的方式。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采用师生共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实验和猜想,自已发现结论,并用总结的形式表述结论。等式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关键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练习的速度越快正确越高,说明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越好。因此在教学中得到等式性质后,就用三组尝试练习加强巩固和提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使新旧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五、小结与练习

  本环节是对所学内容作全面的小结,并质疑问难,除小结所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概括,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也对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等式与方程联系、等式的性质。

  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达到:

  (1)巩固所学概念;

  (2)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

  (3)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不等式的性质》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B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和不等式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不等式变形、化简、证明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教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在不等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基础上,系统归纳和论证了不等式的一系列性质。因此本节课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联系,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学生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为不等式性质的证明。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会借助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理解等式性质,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在初中时曾经接触过三个关于不等式的结论:“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它们进行证明,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指导。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类比——探究的教法,同时全程贯穿合作交流,通过这样的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在合作探究证明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掌握不等式证明的方法,提高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搭建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本节课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通过几个现实问题创设不等式的情境,如:公路上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用不等式表达即为v≤40km/h。通过这样的实例,说明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是十分丰富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探究,合作交流

  1.类比-探究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以“运算中的不变性”思想为指导,让学生在不等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中,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理等活动,经历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索过程。进而引导学生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大胆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加以证明。这种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经过严格证明,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给以适当的补充。

  2.深入理解

  向学生提出问题“定理为什么要证明?证明定理的主要依据或出发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深入理解证明的重要性。并向学生给以合适的引导,说明不等式性质是贯穿本章内容的一条主线,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要理解每一条性质的作用,注意性质中的“可逆”与“不可逆”,运用时注意条件的放宽和加强对结论的影响。

  (三)巩固提高,加深理解

  让学生在理解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巩固练习课本65页的例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证明的过程中,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会下去巡视,提醒学生证明要注意严谨,要有理有据。

  (四)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重点的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布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将课本66页的1、2题作为必做题,将书中没有证明的性质和推论的证明作为选做题。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选做题,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性质

  2.推论

  3.相关证明

  这样的板书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3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四、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由于天平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结果,所以采用了认识天平和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

  五、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运用新知——课堂小结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天平并通过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并用字母表示。

  2、猜想假设、小结规律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观察思考、总结发现

  通过课件对教材第64页图2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发现的规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假设数据、验证规律

  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

  5、口算练习、应用规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

  6、设疑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也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的设计上以简单明了为主。通过字母等式的同加、减,同乘、除表现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小节的内容,本节是这一内容的第二课时。旨在为后继学习解方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以后在代数几何中进行量与量之间的转换,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依据,更为以后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对前一小节估算方法求方程的解一次推进,更是对小学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一次变革。实现由具体的数向抽象的字母过渡,从而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基于教材的安排及初一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导出过程。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的探索过程,考虑到初一学生对这一内容并不陌生,难在从实验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数学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自主归纳法: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法:

  3、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法;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围绕三个什么来教学,即为什么学习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怎么运用等式的性质?。

  (一)关于为什么学习等式的性质?主要是在引入时以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志铭上的名题作为情境导入,当学生列出方程后,提出问题: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吗?你要试验多少次才能找到方程的解?当学生感到用估算的方法难于求解时,引出学习等式的性质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通对观察、实验、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这样设计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机。

  (二)关于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出等式中满足的规律,进而把规律用式子表示出来。

  实验按以下过程进行:

  1、实验前提出问题

  等式像平衡的天平,能否通过加减天平两边的重量,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

  2、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一:

  ①出示天平,让学生第一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放上两个同重量但不同种类的物体,让学生第二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平衡——这时说明左边物体为a千克,右边物体重量为bkg,那么,两边物质重量相等,可用什么式子表示?a=b

  ③在天平左边加一个3kg物体,让学生第三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该怎么变化?

  ④在天平右边加一个物体,但与第三次重量不同,让学生第四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怎么变化?

  ⑤在天平右边换上一个3kg的物体,让学生第5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同时加上同重量的物体,天平仍然平衡?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相当于在等式两边做什么变化?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实验二:

  ①出示天平,两边各放同重量不同种类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②拿走天平左边一个“△”,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么变化?③拿走天平右边一个“□”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么变化?④换回“□”、放上“△”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么变化?⑤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重量物体时,天平仍然平衡?

  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形的重量为2kg,相当于等式两边做了什么变化?

  ⑥天平两边放上一物体xkg,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⑦天平两边放上一物体,(x+y)kg,观察天平是否平平衡?这里x、x+y都是些式子,说明等式还满足什么规律,你能把规律用式子表示吗?

  实验三:

  ①出示天平

  ②天平的左边由○○→○○○○,天平不平衡,右边怎么变化?

  ③天平左边由○○→○○○○○○,天平不平衡,右边怎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仍平衡,扩大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么运算?相当于在等式a=b的两边做了一个什么变化呢?

  ④天平左边○○○○○○→○○○,天平平衡吗?右边怎么变化?

  ⑤天平○○○○○○→○○,天平平衡吗?右边怎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天平左右两边重量同时缩小相同倍数时,天平仍平衡?缩小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么运算?相当于在等式a=b的两边做了一个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说明等式性质2,并用式子表示?

  这样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探索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经历产生知识的过程。

  (三)关于怎么应用性质,对书中例题只点拨,不讲解。特别是例题中的(3)强调一题多解。并在后面安排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先简单应用,再逆用性质,最后解决数学家的岁数问题。

  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和易错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关于小结:

  主要是让学生辨析两个性质的相同和不同点。

  五、几点思考:

  1、演示实验能否达到效果。会不会有同学在已知结论的情况下,直接用结论,而不是通过实验发现结论。

  2、等式是生活中的平衡状态,除了相等还有不相等,如果有学生问,就给学生作进一步的解释,为后面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打下基础。

  3、习题中有ax=-3x,推出a=-3,可能有学生忽视x不等于零。

  4、实验后,学生可能无法用语言描述等式满足的规律。

  5、求数学家的年龄时,可能有同学不会合并,这时降低要求,能做的更好,不能做的,放到下节课再解决。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中的内容。本节“等式的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为以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打好基础。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我将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二、说学情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因此教学中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三、说教学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取新知。

  同时,我还会指导学生采用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等,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知识。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领会学习,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探寻等式的性质1

  首先,我会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提问学生“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a=2b,(板书)

  第二步,提问学生: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天平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会进行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板书)

  第三步,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我再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板书),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得到等式的性质1.

  (二)、探寻发现等式的性质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中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书)

  第二步,提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两倍,右边呢,也是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d=2d×2(板书)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板书)。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等式的性质2。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大屏幕出示课本中的实例,提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学习完新知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我设置了巩固练习,拓展提升环节,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随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反思,深化重点,只有自己领悟的知识,才是真正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会向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初一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我会设置开放性作业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五、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如下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性质2

  a=2bc=2d

  a+b=2b+bc×2d=2d×2

  2a-a=2b+a-a2c÷2=4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