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

时间:2021-03-25 17:27: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精选3篇)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40—42页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

  2、学习目标:

  ⑴、知识技能: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

  ①、 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并尝试克服困难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5、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疑难引入,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数学资源。加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用方格来度量一个图形面积的经验,所以在这节课设计时我换掉了例1,用问题直接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抽象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例2来验证公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去拼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个方格,宽是多少方格,面积是多少个方格。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并用摆和计算两种方法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把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4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边长4厘米的,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大屏展示疑难: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看用几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摆出来。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师生交流,提炼方法:(猜 一猜)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你能大胆猜一猜吗?

  通过拼摆,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自主探索,验证方法(验 一验)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8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再相乘……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同一个图形的面积都相同。)

  4、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再一次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口答。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②、电视机荧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多少荧屏的面积是多少?

  ③、一个正方形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④、下面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图,你能算出喜欢的房间的面积吗?

  6、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的求法,这些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出的。所以这节课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演示的材料上,我选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更直观易懂,另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3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3个。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并借助直观的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努力构建自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分析、验证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首先我出示课件

  1、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然后我就以豆豆家买了一套新房,最近准备装修,父子已经画好了新房的平面图来创设情境,教师边说边出示信息窗二。教师接着说这是新房子的平面图纸,你从图纸上都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厨房的面积有多少?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挂毯的面积是多少?他们家整个有多大?房间都是什么形状的?等等。然后我就顺势把问题锁定在帮父子俩算一算厨房和餐厅的面积是多少?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借助教材中豆豆买新房装修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所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我再次点击课件,屏幕上只出现了厨房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要求厨房的面积,实际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如何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让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有序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2.反馈交流,交流发现

  小组合作后是交流的环节,在每组的代表交流前,我提示他们要说清组内的思考过程。我事先预设学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其二:沿着长摆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2个小正方形,也就是每行摆5个正方形,可以摆2 行,52=10(个)面积就是10平方厘米。由此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初步得出长与宽的乘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动手实验、验证结论

  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再借助纸片摆一摆,两个卧室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拼摆,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4、课件演示,及时小结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摆的过程。总结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一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数一数,初步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明确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二)解决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出示餐厅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餐厅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自己试着计算出这个餐厅的面积呢?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动手拼摆,也可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本环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探索出现的多种情况,我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三环节:灵活应用,深化新知

  1、判断

  (1)学生课桌面长10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40平方分米。()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周长是3米。()

  (3)一张正方形邮票边长5厘米,面积是25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新知的同时注意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和单位名称的区别。

  2、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3、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2: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

  4、做课本49页自主练习3。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实际应用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七、说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总之,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合作者、引路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我很年轻,所说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77~79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填写表格。通过测量和观察,最后通过交流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道理,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说学生

  《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像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出1cm2、1dm2、1m2的面积规定)

  (2)(课件显示)下图是由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2、引入

  (1)(课件出示教室黑板图)

  教师:要想知道黑板的面积,你有什么办法?用面积单位去量。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1、操作一

  (1)谈话: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研究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边长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用3个、6个、28个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最后由组长填写在表格里。

  1cm2正方形个数

  师问:你们摆成的长方形是什么样的?组长汇报,课件展示部分情况。

  师问:表格中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的小正方形个数有什么关系?(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操作二

  出示例2的三幅图。

  3、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观察例2中的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1、谈话: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例3情景图:求面积。

  (1)谈话: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电视荧屏是什么形?(长方形)你们会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吗?让学生独立完成。56×42=2352(cm2)。

  (2)这儿有一块遮电视机的方巾,它又是什么形呢?(正方形)那么,大家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内讨论一下,指名回答。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又怎么计算呢?让学生独立完成。9×9=81(dm2)

  2、师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小熊遇到的困难你们可以帮助它解决了吗?我们只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就可以算出水池的面积了?课件出示水池的长和宽,同学们帮助小熊计算一下水池的面积吧。8×5=40(m2)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4cm6m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稿(精选3篇)】相关文章: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1-16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1-16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范文【精选】03-24

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16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说课件05-18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03-24

正方形面积公式10-1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1-16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04-14

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说课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