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呼唤》说课稿

时间:2021-06-14 09:07: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母亲的呼唤》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母亲的呼唤》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母亲的呼唤》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叙述方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着母亲深深的爱,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认识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可贵,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教学重点:

  从母亲简单的话语,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4、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歌颂了母爱的深切和伟大,情真意切,意味深长;语言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教法:

  (一)紧扣呼唤,层层深入

  母亲的呼唤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于全文。基于课文的这一特点,教学时我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母亲的爱和关怀主要体现在三件事上。然后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了关心,关爱,担心和幸福,母亲的呼唤其实是爱的呼唤,而作者在母爱的感召下,学会了长大,学会了给予,学会了责任,懂得了珍惜。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这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情真意切。为激发学生的感情,我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如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游子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我还和学生一起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来升华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穿插音乐,配乐朗读,来渲染氛围, 抒发情感。

  (三)品词析句,明情悟理

  语文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没有感情的课堂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生命。怎样让学生通过文字进行情感体验,焕发生命呢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品词析句,感情朗读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品读,赏析轻柔,憔悴不堪,泪眼模糊,喜极而泣,声嘶力竭等词,领略文字的美妙,品悟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我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牵引学生进入文本角色, 感受人物的精神,明白母亲的呼唤其实都是母爱的流露,都是亲情和关怀的表示。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两种学法的指导。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例如: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探究和体验,思考母亲的呼唤里包含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反馈交流情况。再如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你有过听到母亲呼唤时的甜蜜体验吗 对母亲的呼唤你也有和文中小蓉一样心生厌烦的相同感受吗 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说练习设计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情感的介入,孩子们的心里一定蕴藏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亦或是愧疚之情,于是我设计了抒情吧这项练习,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母亲说一句话,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以及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一句话。它是对课文的一个拓展和延伸。旨在抒发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紧系课题,奠定情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上课伊始通过赏读古诗《游子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对母爱有了初浅的感受。师生一起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奠定情感基础。再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母亲的呼唤包含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感情的互动。

  (三)精读探究,品读体味

  1、读中联想,回归生活,激发学生情感

  整体把握课文后,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母亲的呼唤包含了什么 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掠过岁月的痕迹,将情景再现,勾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引发学生通过联想把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课文第1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理解轻柔是什么意思 母亲为什么是轻柔的呼唤 是什么给了初学走路的婴儿勇气和力量 感受到母亲的呼唤是亲切的,温暖的,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了解母亲的呼唤包含了无限的关爱。再让学生说说自己都有哪些甜蜜体验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通过齐读,回归生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我在和母亲捉迷藏时总能看到母亲 引导学生体会总是一词,领悟母亲是时刻关注着我,关心着我。在和我捉迷藏时母亲的神态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理解慈祥,体现母亲的善良,和蔼。再让学生说说看到作者儿时和母亲捉迷藏这个场景有何感受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那温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

  2、读中感悟,走进人物,体验情感

  课文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文章最感人的部分,为了更好突出重点,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感悟不是告诉,不是分析,不光是理解,而是刺激,探究,更是体验。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着重抓住母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神态的变化描写,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全方位地感受一位母亲的伟大。①采用默读—点读—评读—齐读等多种变化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情感得到熏陶。②音乐是奏响心灵乐曲的神奇音符,因而我选择了一段极富感染力的音乐来营造气氛,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精神,情感得到震撼。③相机引导学生圈划出相关重点字词,如:近乎绝望,憔悴不堪,泪眼模糊,喜极而泣,声嘶力竭,等词,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品评语言,感悟语言。母亲为什么会憔悴不堪,泪眼模糊 说明母亲寻找作者很久,而且是边哭边找,体会母亲焦急的心情。你还从哪些词看出母亲非常的焦急 当时母亲内心在想些什么 理解声嘶力竭,体会母亲拼命找寻女儿 时,拼命的叫喊,呼叫以至于气力费尽,声音嘶哑,心情极度的焦虑。当母亲焦急地在四处寻找作者时,作者又在干什么呢 你想对文中焦急的母亲说些什么 想对正在拾捡贝壳的小蓉说些什么 母亲找到作者后心情怎样 理解喜极而泣,体会母亲找到女儿后极度高兴的心情。了解母亲的呼唤包含了无尽的担心。④通过配乐读的方式,借助丰富的想象,音乐的渲染,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领悟文章内容。

  3、读中品悟,字里悟情,文中悟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课文第4,5自然段贴近生活,简单明了,通过自由阅读,把握文章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了自由读,交流—指名读—评读—再读,感悟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对母亲的呼唤是什么感受 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体会我的矛盾心理。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么不想听到母亲的声音,难道她不爱她的母亲吗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知道的 体会作者害怕失去母亲的恐惧心理,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了解母亲平凡的呼唤包含了无限的幸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通过对前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完全了解到母亲的呼唤是母爱的流露,是亲情和关怀的表示。这段回应文章开头,点明中心,齐读该段,总结全文。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边欣赏歌曲边思考:你曾为母亲做了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回归课题,师加以总结,教育学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懂得珍惜身边所拥有的。

  结语: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