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时间:2024-04-06 12:44:53 登绮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通用31篇)

  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通用31篇)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情绪的调控》。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试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试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试,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 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 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而活动做好准备。

  过程:

  (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勾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又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

  1、分析一下问什么发怒

  2、分析一下发怒的结果

  3、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4、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

  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

  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 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情绪时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情绪永远都拥有舒适、温暖的环境,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呈现出一片晴空。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

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目是《学会赞美别人》

  一 说学生

  通过我得调查研究,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这问题,起根本原因是因为存在以下两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自负 一般表现在成绩较优秀的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身上,而且他们家庭条件较优越,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们,尤其是受赏识教育的影响,"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的聪明可爱使亲戚朋友们赞不绝口,总是一味地夸奖表扬,这些过分的夸奖。客观上助长了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因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看不到其他学生的优点。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傲慢无礼,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自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这说明,孩子还缺乏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

  自卑 对一些学困生来说,以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同学的嘲笑,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觉自己很笨,发现不了自己的身上的优点,不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而变得不爱与人说话,不爱余人交流。从而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作出一些报复性行为如:趁人不注意弄断铅笔,撕毁作业本,在他人书上乱画。

  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已能和优等生交往为荣,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以心爱的玩具相赠,甚至为他们买零食吃,以换取一些虚伪的友爱,短暂的友情。这些不正常的交往手段和不符合年龄的举止行为,缘自那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因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自我认识的客观程度以及社会适应性命去规定: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地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开始表现出客观性。他们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大发脾气,能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或把自己孤立起来,怯懦自卑,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这些孩子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直接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陷入困境,他们都需要帮助,都需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因为赞美别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恳切的交往气氛。这是因为,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需要,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的。其次,赞美能促使对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相互交往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

  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年龄特点, 特意设计了《学会赞美别人》一课这节操作性很强,儿童易于接受。这样能使自负的孩子要学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并不是事事都是最优秀的,自己总有不如人之处进而从狂妄自大中走出来。自备的孩子通过别人的赞美,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树立自信,从自备的阴影中走出来。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师与生、生与生等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术,使其能度过健康的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二 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到赞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掌握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体会愉悦的情感。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评价别人的面比较窄,语言比较单一,仅停留在学习一个方面,不会从多角度多方面赞美别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学会赞美别人的方法、技巧,从别人的赞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因为实事求是的真诚地赞美才能一起对方心灵的共鸣,达到赞美的目的。而虚情假意的赞美容易使对方误认为讽刺挖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赞美他人。

  三 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快乐教学法,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创设赞美别人的情景,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故事导入。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停留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上,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上,因此这节课我用‘‘情景教学法’’一开始就用孩子喜欢的动画故事《称赞》导入新课,鲜活的画面,可爱的小动物,欢快的音乐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到神奇的故事中,紧紧地吸引住了孩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欣赏完故事后。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孩子们触景盛生情,畅所语欲言,一切都顺理成章。

  初步感受到别人的赞美,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也能使交往的双方彼此喜欢。

  (二) 寻找优点,激发情感,尝试赞美,情绪体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则永远是孩子们玩耍的主题,好比玩的游戏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我采用‘‘抽纸条,贴苹果’的游戏,请孩子们参与其中。(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这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些纸条,上面写着每一位小朋友的名字,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抽一个,看能抽住谁的名字?指名抽,学生从中抽出一个同学的名字。下面请全班同学来帮他找一找优点。然后把写有他们的优点的苹果帖到这棵大大的优点树上,看看他能得的几个苹果?好吗?)无论是抽纸条的学生,还是被抽到的同学,都是兴致高涨,充满了期待,尤其是被抽到的同学更是坐姿端正,再要谈和他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优点,同学们更是信信手拈来,此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光学如劳动、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貌、自理能力、爱护环境等,从而掌握夸奖别人的方法。然后,以优点树上的一个学生为例,去夸奖去赞美她。我问:"大家发现了他的'优点,谁来夸夸她?"相机指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之后让学生同桌互相夸奖,这样,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教学训练的层次性,参与的人员"由点到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赞美的愉悦,人人都获得情感的体验。使孩子们都能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而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评价别人。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们感受到赞美的魅力,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温馨和快乐,而且也能激发人的自信和希望,体会到赞美是桥梁和纽带,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顺利地解决了重点。

  (三) 示范演练、发现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真诚坦率的态度去赞美然,为突破难点,我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角色扮演法,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小品的大意为:有两个竞选中队长的小朋友抽到的测试题是"夸一下身边的小伙伴。"两人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其中一人的赞美是实事求是、适度的,让人听了舒服。而另一人则是夸大其辞,有意恭维,给人的感觉是难受、不舒服,觉得在嘲笑他。问:为什么有不同的反应呢?

  使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对别人的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要真诚,是发自内心的,否则,不仅达不到赞美的目的,发呢与适得其反。这忘记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轻松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掌握了赞美的方法和技巧后,进行"赞美大轰炸"重点关注班中弱势群体。使这些自备的学生也惊喜地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这么多优点,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愉悦感,树立自信,扬起生活的风帆。

  (四) 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此环节,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配诗朗诵《赞美》:同学们,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能使人温馨和快乐,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力量,它可以激发自信和希望。赞美也是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没便不能生长。因此愿赞美的力量激励每个人进步,愿赞美的阳光普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让学生在如诗入画的氛围中充分的感悟赞美的魅力,从而激发赞美的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写,把真诚地赞美写下来,送出去。让他们的心灵在声与话的碰撞中接受洗礼。

  五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把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按照简单明了,整齐大方,重点突出的原则,设计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板书:

  学会赞美别人

  找出优点 态度诚恳

  看着对方 面带微笑

  实事求是 用词准确

  六 说体会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赞美"贯穿始终,同桌互夸,小组互夸,师生互夸,全方位的夸奖并非泛滥成灾,而是以真诚为基调,以事实为基础,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赞美的方法和技巧,纠正了自负与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培养了学生赞美别人的意识,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多变性及不良情绪的危害性。掌握适当表达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是第五课《做情绪的主人》的教学重点之一。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情绪发展具有较大的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等特点,他们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以三年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生情绪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游戏活动、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增强学生情绪调控能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教材的处理:

  教科书就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课本。以往的教科书,通常以老师"教"的角度编写,故称"教本";这套《健康教育》课本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可以称作"学本"."学本"的意思,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自己学。因此,本教材主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出结论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设置情景段、游戏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兴趣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多变性及不良情绪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调节情绪的重要性,使其面对情绪问题时有调节的愿望,做情绪的主人,自觉培养态度乐观、兴趣广泛等良好的情绪品质。

  ●过程与方法:以学习材料为载体,组织发动学生以小组讨论等形式,探讨摆脱不良情绪的方法,联系实际由小组内部讨论进而扩大为全班同学交流探讨,师生共同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在讨论交流和游戏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与技能:掌握适当表达、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做一个活泼、开朗、快乐的小学生。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多种情绪,认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性,把握好情绪。自然地引导学生掌握适当表达、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理由: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情绪发展具有较大的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等特点。他们还不能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因而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十分有重要的。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主动思维。

  2、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设置情景段,实现直观教学、兴趣教学。

  3、比赛激励法:结合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向上的精神,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游戏体验法:运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五、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发现法:这是学习间接知识的有效方法,教材中某些好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们能相互交流,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及时归纳,并加以正确引导,进一步强化思想认知。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的设计:

  ● 导入新课

  游戏:幸运数字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体验同一件事不同的情绪变化,初步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推进新课

  (一) 心灵体验 ( 动画讨论)

  欣赏《猫和老鼠》的片断,观察猫的情绪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动画片,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加强对情绪的多样性、多变性地认识。

  (二)心灵透视

  1、小组交流: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分别对自己的影响

  2、欣赏图片: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对他人的影响

  3、小组讨论:解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设计意图】 在学生对于情绪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对自己或他人的影响,以及不良情绪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调节情绪的重要性,使其面对情绪问题有调节的愿望,做情绪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有效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不良情绪的危害及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增强培养态度乐观、兴趣广泛等优良情绪品质自觉性。使学生自发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突出本框重点)

  (三)心灵火花

  1、放飞烦恼,快乐自己

  回想一下,你最近比较心烦的一件事情,自己选择一种排除烦恼的方法,把它写在纸上,把自己的烦恼纸折叠成纸飞机。放飞烦恼,快乐自己。

  2、总结延伸

  用儿歌来结束活动,儿歌大意:情绪就像气象台,喜怒哀乐变得快。生气时,笑一笑,烦恼事,讲出来。紧张时,静一静,伤心时,想得开。乐观向上有自信,学习生活添光彩。

  最后随着《歌声与微笑》一起,把所有的烦恼抛开,祝愿同学们永远快快乐乐!(在音乐中结束)

  【设计意图】 通过放飞烦恼活动,在巩固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改变态度,拥有积极的情绪,做一个开朗、快乐的小学生。最后用儿歌结束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升华情感,巩固已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新课改理念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4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目是《团结合作力量大》

  一、说学生:

  智障学生爱以自我为中心,又加之现在集体活动不多,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合作,在集体生活中不考虑集体的利益,只顾个人喜好,不会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事情。即使在合作中,有时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耍小性子。这是因为孩子们在生活中缺乏与人合作的经验,缺乏“团结合作力量大”的意识。还有一些孩子内心渴望与人交朋友,愿意和别人共同完成事情,但是不知道怎样与人合作,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也缺少这方面的指导。因此,本节课就以此为出发点,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在活动中认识、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力量大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经验和方法,能与身边的每一个人搞好关系。同时,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交朋友,体会团结合作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 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以游戏和角色表演为主,富有趣味性与适应性。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游戏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明白道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意义,并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活动中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 、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在这次活动课中,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听歌曲《幸福拍手歌》,师生围成一个圈,边走边跟着节奏拍手。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揭示课题。

  实践是最好的依椐。我请两个同学分别用五个或者十个手指系红领巾看谁快谁慢,让学生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来揭示本节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通过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感受团结合作力量大的奥秘,引人入胜。同时渗透多种学科教育在内,有数学的比多比少;有常识教育的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在一起做事就会比较快,我们的手指兄弟,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大。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实际,想一想手指的作用。拓展他们的思维,领悟手指团结的力量大,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师生互动场面:让学生倒计时数数,制造紧张而热闹的课堂氛围。

  (三)游戏和角色表演,紧扣课题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以游戏和角色表演为主,富有趣味性与适应性。教学内容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拔河比赛”和“分豆子比赛”;角色表演有“值日生扫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富有趣味性。比如:在拔河这一项目,让学生认识到个子高矮和体重多少及个人体质,还有人数的多少与比赛输赢是有直接关系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多力量大;通过把红绿豆分开并运送到超市,看谁做得快,请优胜组的学生们说出胜利的秘诀,从而体会到一起做事情不仅要团结还要懂得分工合作;为了进一步巩固“做事情除了要团结还要懂得分工”我开设了角色表演“值日生扫地”,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上台各抒己见,既教育学生要懂得分工干活才能把事情干得又快又好,又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如学校大扫除时不拈轻怕重,应该大同学挑重活干,小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依赖别人,在家里也一样。

  这样由有了一定的'认识到进一步认识,再到更加深刻的巩固,符合了智障学生循序渐进这个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差异,在玩中学习,玩中认识,玩中体会。从游戏比赛中寻找合作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教训,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团结合作力量大”这一主题展开,环环相扣,互相照应,充分体现了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顺利完成了教学目的。

  (四)分享学生体验结果,总结教学内容。

  此环节,我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体会,从而反馈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也是一种美德,团结还能感受快乐!快乐使人身心健康,愿同学们都能快乐健康地度过每一天!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心里话。使教学目的得到升华。并把快乐健康的心情带到课堂外,校园外……

  五 、说体会:

  在这次活动课中,以 “团结合作”为主线,通过热身运动,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同桌互相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肢体活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团结与成功的乐趣。当然,在活动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会有情绪高涨,爱自我表现,会不由自主地上台表演或发言,出现纪律涣散,难以控制等场面,但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课定能增强学生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意识,或多或少纠正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缺点。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消除一些人际交往的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5

  1、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珍爱生命,关爱自我》是北师大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下册第32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同学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关爱自我,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知识与阅历较肤浅,自我的体验表现出动荡性和不稳定性,对自我的认识也往往容易出现偏激或错误,对于如何对待生命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缺少思考,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厌世和逃避现实的决定。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容易导致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因此帮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心理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梳理正确的生命观。

  【能力与方法目标】

  学会如何珍爱生命。

  4、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珍爱生命、生命存在的意义。

  【难点】珍爱生命。

  5、说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说:“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谈话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6、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热身游戏——护蛋行动(5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采用热身游戏导入新课。

  本游戏是基于上节课游戏安排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本节课主要是对本游戏进行分享与交流,具体游戏安排如下:

  (1)活动程序

  ①每位同学准备一个生鸡蛋,由老师做一次标记。

  ②老师和同学签订“护蛋协议”:我一定会做好“护蛋使者”,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③把鸡蛋带回家,第二天上学时再带回来。为了监督大家的执行,老师每天要在鸡蛋上做一个不同的标记。

  ④同学们要保护好鸡蛋,使它完好无损。一星期以后,看看哪位同学的鸡蛋仍旧平平安安?

  (2)本节课讨论与分享

  通过一周的'护蛋行动,部分同学的鸡蛋还是完好无损的,也有一些同学的鸡蛋已碎。现请同学们分享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你的鸡蛋平平安安坚持到最后了吗?你的经验是什么?问题二,这个活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分享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护蛋经验:将鸡蛋装在专用的容器里,每天上下学的时候一定是双手捧着,将鸡蛋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以防碰碎。通过一个星期的经历,同学们感悟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应该珍视生命。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与尊重生命。

  【设计意图】本游戏旨在通过切身体会让同学们领悟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寄予了很多人的期望,我们不仅要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还要学会善待他人的生命。

  环节二:主题活动

  (1)主题活动一:角色扮演(20分钟)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会安排每4人为一组,给同学们一个故事情境:小芳和小彤是好朋友,小芳的父母离婚后互相推诿,谁也不想抚养小芳。小芳只好和奶奶一起生活,她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活着真没有意思。她告诉好朋友小彤,自己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了,并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集邮册送给了小彤。小芳让小彤保守这个秘密,绝对不要告诉别人。小彤担心小芳的安全,但是又要信守对朋友的承诺,她很为难……最后,小彤终于帮助了小芳。请小组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继续后面的故事并分组表演出来。尔后组织同学们讨论与分享两个问题:问题一,小芳爱自己吗?她怎样做才算爱自己,对自己负责?问题二,小彤是怎样帮助小芳走出困境的?你在本活动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认识到:小芳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学会爱自己。通过分享同学们得到珍爱生命应该做到:认识到生命是偶然与短暂的,要好好善待自己的生命;学会发展生命,活出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和意义;关爱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负责。

  【设计意图】选择本活动,一是为了引导同学们思考在困难面前应该如何正确做到关爱自己;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与善待他人的生命。

  (2)主题活动二:假如还有七天生命(15分钟)

  紧接着我以心理小组为单位,会组织同学们思考:“假如生命只剩下7天,你会做什么?认真想一想,列出自己生命中最想做的事,你打算怎么做?”然后,要求同学们分别在纸上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情;将每一位同学的结果读给小组同学听。

  最后请同学们讨论与分享以下问题:问题一,你打算在7天里做的那些事情,平时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吗?问题二,通过这个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问题三,其他同学的想法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和对问题交流后,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列的事情与平时自己所重视的事情是有一定差异的,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生命具有短暂性,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值得每个人去认真思考的。通过其他同学的分享,学生发现每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各有千秋,但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追求却又是如此的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也意识到要学会关爱自己与善待他人的生命,而“假如还有7天生命”这个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环节三:总结升华(5分钟)

  最后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悟,以达到课程总结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课后小节与情感升华,促进同学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性、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及领悟自己的生命意义所在。

  7、说板书设计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们:

  大家好!

  我的说课是《走近父母》, 是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心理辅导。下面我从活动设计意图、目的、准备、辅导过程、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活动设计意图

  我女儿15岁,在我校读初三,成绩很好,我很欣慰。但近两年,我的乖乖女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像以往“鱼事虾事”都粘着跟我说,甚至有了锁着的日记。许多家长也常向我哭诉,孩子现在是如何的不听话,如何不珍惜他的关爱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使我知道,这是孩子步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在作祟。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受祖辈父辈几代人的娇惯,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影响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有的家庭不和谐,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我设计了本课。

  二、活动目的

  1、知道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父母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剧。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辅导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活动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首先,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和”字的影像,明确“和”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而建设“和谐家庭”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家庭只有每个成员都相互理解、体谅、沟通,才能和谐幸福。引出探讨的话题《走近父母》。

  设计理念:此环节从大处着眼,强调话题的重要性。

  (二)敞开心扉,查找症结

  这环节,我设计了5个层面,逐层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

  第一层:播放歌曲。播放周杰伦的《听哈哈哈话》,会唱的一起唱,全场马上动了起来。这层我抓住青少年喜欢模仿偶像的心理特点,从接受人到接受歌的内容,肯定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从心底里都知道父母的好,也渴望沟通,但表达时,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往往走了样,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二层: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丁强,集初中生与父母沟通的通病,引导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学生明确了父母的严格要求也是爱,问题是缺少沟通。然后让学生思维发散,交流长此以往的危害。

  第三层:正视自身问题。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谈自身沟通的问题。开始有些学生不愿意谈,我马上进行心理暗示,告诉学生心理辅导课就是为学生提供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一些外向型的学生的带动下,学生们畅所欲言。

  第四层:换位思考。我先明确有些问题的原因来自父母,然后,学生很自然从自身找原因,学生自我解剖的很透彻。

  第五层:剖析危害。播放短片《问题少年》,通常我们用正面事例教育引导学生,但是反面事例运用好了更能给学生以警戒和启迪。学生交流感悟明白了,与父母有些小矛盾都很正常,但长期沟通不好,就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懂得了沟通不好的危害性。

  设计理念:整个第二环节,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深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

  (三)情感体验,沟通重要

  表演情景剧《心里有困惑时》。维也纳精神科医生莫里诺认为,情景剧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心理集体治疗法。学生谈观后感,从而明确主动与父母沟通,心理会更愉悦。

  为了使学生懂得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我选取了《狮子王》的片段,鲜活的画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我提示学生注意“辛巴”与父亲脚印相合一幕。看后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自己的手贴在父母手心上的感觉?啥时常这样做?现在还需要吗?一系列问题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明确了还需要父母的关爱,使自己少走弯路。

  设计理念:这环节,我设计时充分体现,在心理辅导课上,无论多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学生亲身体验到:与父母沟通的好处及重要性。

  (四)畅所欲言,达成共识

  我把学生在第二环节的沟通问题归纳起来,请学生交流宝贵经验,互相学习。因为是展示自己的优秀面,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支招,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则适宜的肯定和赞美。一位心理学家说“赞美,是人精神世界的阳光”。我会尽量提供足够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使他们都有机会感受赞美的快乐。

  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也是自身,这种感召力,也将长时间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以后自然而然会尝试、模仿和实践。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应建立在亲身体验的经验基础上。

  (五)总结提升,内化行动

  引导学生把宝贵经验,总结成“沟通的技巧”,使学生从理论上得到指导,提高沟通水平。

  前面交流中,与父母沟通多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还有哪些方式?学生稍稍思考,七嘴八舌的说了很多。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有种自豪感,因为他们的高招成了学习的经验。依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教学原理,学生是主动的认同化成顺应的方式,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对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及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吐露真情,升华亲情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牟平区教体局非常重视,开展了“与父母说心里话”的互通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与父母沟通的.平台。三名学生和我,声情并茂的诵读两组信件,当学生们听到自己掏心窝子的话,父母发自肺腑的回信,有的哭了。我则捕捉教育的契机,点拨到: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关爱我们的心,和我们的沟通,也多体现在对我们的关爱上。随机,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父母值得我们怎样做?学生们争着抢着说:爱、歌颂、感恩等。我知道,学生已有了强烈的沟通欲望。马上进行心理暗示:我们都是从心底里爱父母,何不借这节课,把藏在心灵深处的“爸爸妈妈,我爱您”大声喊出来呢?这时,学生都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大声地呼喊,使课堂气氛达到了又一个高潮。看着学生激动的样子,我提醒到,这句话要常挂在嘴边,落实在行动上,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父母感觉到你的爱。为了渲染主题,我又设计了歌曲欣赏《儿行千里》,让学生体味父母那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设计理念:本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帮助学生自觉的调整心态和行为,主动与父母沟通。

  (七)放飞心情,美好祝愿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是这节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希望。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其实,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永远都是最爱,不到闭眼那刻,都会永远关爱着我们。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与父母间有点小矛盾很正常,关键是要想办法学会与父母沟通,解除矛盾烦恼,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父母舒心,我们开心。我愿同学们能坚持和父母真心交流、真诚沟通,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也祝愿普天下的家庭和谐、幸福、美满。

  设计理念:我采用的是期望式和祝福式相结合的结束语,使主题得以升华,使学生得到启迪和激励。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最成功的是我融入了母亲这个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沟通,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懂得了要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掌握了沟通的技巧。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不足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父母的品质,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还需要长期的进行辅导。

  我的说课结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7

  说设计理念与活动背景

  心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校积极按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通过各种辅导活动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内心体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塑造和完善人格。通过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心理体验,真正对其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勿庸置疑,心理课要有心理学专业知识作为理论支撑,而心理学的理论又必须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这样才能避免将心理课上成纯粹的心理学理论课。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高中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良注意习惯,为数不少的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听讲,边上课边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看闲书或听MP3;有的学生在家里一边做功课,一边看电视等。由于习以为常,大多数人都对此不以为然,一位学生还对我说:“边听课边做作业,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

  说活动目标

  1、认识到注意与学习之间的密切联系;

  2、懂得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树立起培养良好注意力的信心;

  3、通过注意力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得到提高。

  (前面省略的是主语“学生”,反应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说活动重点

  注意力品质的提高,不仅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将来对学生的工作、生活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因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帮其掌握有意注意的训练方法应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说活动难点

  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很强的顽固性,改变一个习惯往往要比养成一个习惯还要难得多。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并克服学习中的不良注意习惯。

  说教学方法

  第一、教法选择。由于知识储备不足,高中生对注意的心理学概念不清楚,而概念的模糊又势必会导致注意训练的目的不明确,所以我觉得在课上有必要讲述一定的理论知识。心理课是讲求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活动的协助者,而不是主宰者,所以我在心理课上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获得体验。

  第二、学法指导。心理课十分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因为学生对亲身经历了的情感才会记忆深刻。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并以此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针对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及本校情况,我设计了录音故事、心理游戏、分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说活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

  1、课题的导入

  一开始,我安排两个大家容易忽视的小游戏,即红绿灯的排列次序和纸钞的背面图案;随后播放一个学生对黑板上布置的`作业“视而不见”录音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热身作用。同时,生活中的三个“没注意”与本节课的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这样自然引出“注意”的概念,点明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2、理论知识

  我一边讲解注意的概念,一边举例说明。在讲到影响注意的因素时,我设问:“影响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学生先小组讨论,后大组交流,我最后加以总结,指出影响注意的因素。在讲解这部分理论知识时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避免了上成纯理论课。

  3、分组活动与交流

  为了巩固刚才学过的注意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此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改装初中部的校门游戏活动。当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我四周走动,点头微笑,不过早发表评论,以免越俎代庖。当学生的回答太离谱时,适时适当地将话题拉回到注意知识上来。

  4、“一心二用”游戏

  光给学生讲上课时一心不可二用,学生可能会认为是老生常谈,不会产生新体验,如果能够设计一个心理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悟到这一点的话,那将大大增强说服力。于是我设计了这个“边听录音故事,边做简单的四则运算”的游戏,因为这种情形与课堂上学生听课分心的实际情况十分相似。由于同学们既要做数学题,又要听录音故事,造成了注意力的分散,结果绝大部分同学顾此失彼,对于故事情节的提问回答不出。通过这个游戏,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

  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学生突然向我发问:“既然老师说一心不可二用,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边听课边做笔记,边看电视边打毛衣,边弹吉他,边唱歌呢?”对于课堂的突发事件我历来充分重视,它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想法,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好机会。我首先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然后给他们指出这属于注意的分配。人在注意时不熟练的对象最多只有一个,其余的都是很熟练的动作,如果两个活动都是生疏的,或都是需要智力活动参加,则必然做不成功。这样一来,就将学生对注意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5、注意力训练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用北京某学校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因为人的注意力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接着向学生提供八种有意注意的训练方法,前四种详讲,后四种略讲。详讲的内容均有当堂练习,通过训练的趣味性、实用性,吸引学生参与。

  具体为:

  1、跟踪法——数字跟踪和曲线跟踪练习;

  2、划数、字法——划“3”练习;

  3、视物法——集中注意力训练;

  4、辨别法——找出两副相似图画之间的不同之处。另外,还有倒读法、听音法、抗干扰法、数数法。我还编制了“注意力训练题”,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后练习,可以起到巩固和训练的作用。

  随着“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不断深入到课堂教学,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更加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发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二期课改”不断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跟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下面我会从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过程这几方面进行解说。

  首先说设计理念:

  由于处于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之中,他们愿意也能够接受父母的指导和细致的关怀,但由于不会利用与父母交流的渠道,缺乏与父母交流方式的指导,因而常常会出现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所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与父母沟通的必要性,掌握与父母沟通的途径与方法,对于孩子们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年级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课。

  二、说活动目标

  针对五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解决沟通不畅的问题,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拟定为:

  1、学生说说与爸妈发生的不愉快,激发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愿望。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发孩子的思考,在体验和感悟探究亲子矛盾的原因,激发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愿望。

  2、分享跟爸妈沟通的好做法,寻找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恰当的方式。希望通过同伴分享,情境体验,角色互换等多种方式和孩子们共同寻找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恰当方法,学会勇敢、真诚、巧妙地沟通方法,最后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与父母沟通。

  三、活动内容及过程

  真正的学生活动不是身体动起来,重要的是思维活起来。所以,在活动中,我首先营造安全、互相安慰、互相帮助的温馨氛围,让孩子们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们才乐意将心结说出来,才会将自己真实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与大家分享,思维才会灵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暖心活动

  体验游戏“吹气球”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憋屈、委屈、不开心的事,将这些不愿或不敢告诉他人的事,吹入气球中,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

  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帮助同学们感受到有话不能憋在心里,一定要说出来。活动中,让学生边吹边想生活中的憋屈,将气球当作情感倾诉和宣泄的对象,再通过采访,请学生谈体会,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有话必须要说。

  (二)明镜台

  两封书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庭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觉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象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照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现在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了。我和父母要么是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我该怎么办?

  ------苦恼的女儿

  女儿是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可她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明显减少了,问她学校里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们,平日里我们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我们认为美的,她却不屑一顾,我们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原来那个依偎在我们身边的女儿到哪里去了?难道这就是我们付出无数心血换来的结果吗?

  ------伤心的父母

  通过这两封信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上,进而进一步思考造成与父母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

  (二)智慧泉

  小视频

  小明课余对电脑的兴趣可浓了,打字、上网查资料、制作电脑小报,样样在行。可妈妈一直不同意他的.爱好。这天,小明拿着一张单元测验卷回家。妈妈一看成绩,火了:“叫你别去参加什么电脑班,现在好了,“良”都考出来了。”小明一脸委屈,大声辩解道:“这次考卷有点难;再说,你怎么知道是打电脑影响的呢?”“如果你用打电脑的时间多看看书,难道会考这么差?电脑班别去上了!”小明急了,嚷道:“你就知道让我看书,打电脑也可以增加知识,我就去!”“你还敢顶嘴?”……母子俩整整三天不说话,后来还是在爸爸的调解下才勉强和好。

  (1)为什么小小一张考卷会引发母子俩那么大的矛盾?

  集体交流:哈哈哈原因;小明的原因

  (2)你们能不能帮小明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妈妈同意小明继续他的爱好而且双方又不伤感情?(请用说、唱、演的方式来展示)

  同学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此种困境,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并积极的进行交流表演。通过角色变换,学生更深刻得体会到沟通方式的重要。

  最后大家总结,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换位思考,及时稳定情绪;

  其次,自我反思,主动承认错误;

  最后,说出感受,商量解决问题。

  (三)回音壁

  一封家书

  伴着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当场打开爸爸妈妈写给自己的信,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原来爸爸妈妈是这样的爱我们,是如此渴望与我们交流,沟通。通过读信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的进行思索,受到启发和感染。也为后面的“说说心里话”活动做好了情感铺垫。

  心理辅导活动课,就在于学生要用学到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于是我设计了现场将要怎样与爸爸妈妈说心里话的方式以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的环节,还根据学生的意愿,请学生勇敢地现场跟爸爸妈妈打电话的环节。同时,在孩子跟爸爸妈妈现场电话后,对孩子的心理感受进行采访,再次让孩子们感受到心里话跟爸爸妈妈说说,真舒服。

  血浓于水,父母与我们是最亲的人,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只要我们用心,想想办法,动动脑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说课完毕,谢谢!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9

  一、 说教材: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不仅仅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还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做一个能够关心他人的人;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结合当今孩子普遍与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及《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开展活动让孩子们深受教育,学会融入集体,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真情待人。

  二、说学生: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根据当今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较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自己的不足,缺乏真诚的交流与沟通。经常会认为同学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就是别人在欺负他,排斥他,为此我们以此为话题,而开展活动。让学生从小认识什么是友谊,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善于观察,能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学会帮助他人,学会和谐相处。感受同学间浓浓的情谊,初步学会合作。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懂得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和理解。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以“情”为主线,运用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故事明理、采访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标,有真实的感受,有情感的体验,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五、 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知心小屋——聊“朋友”:这节课一开始我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走进知心小屋玩游戏《抱团》(游戏规则:教师口令,梅花开几朵,梅花开3朵,那就要3个人抱在一起),玩后,我请孩子们说说你从游戏中认识到什么?孩子侃侃而谈,接下来我顺势引导,作为朋友我们除了学会团结,还要学会欣赏别人。让学生赠送亮点卡,夸夸同学或朋友。

  (二)实话实说——做“知心朋友”:采用“实话实说”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同学们心把心打开,讲出自己的优缺点,请求别人的帮助、大胆表白。学会交友的方式。

  (三)友情小故事——做“真心朋友”:这一环节首先运用角色演示教学法,让学生现场再现朋友在生活中、班级里发生的故事,及朗读友情信箱的来信,让学生从中明白什么才算是朋友,朋友间应该怎样相处。然后运用讨论交流法让孩子们谈感受及自己对友谊的看法。这样子以正面例子做引导,更有说服力。由扶到放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开放性、可操作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团结合作:让孩子们玩“解锁”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学会合作,然后运用讨论交流法初识合作的意义及目的,学会合作的前提是学会与人交流,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

  五、说体会:

  该活动课题主要是根据当今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较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自己的不足,缺乏真诚的交流与沟通而提出的。我觉得在“友情小故事”、“友情小信箱”这一个环节还是设计得比较好,让学生能利用这一机会,学会真诚面对,懂得交朋友,对待同学的方法。结果课后,两个“死党”又恢复了好友关系,我觉得比较成功。但本节课由于是一堂常态课,没有过分的准备,再加上我也过于相信学生的能力,很自然就出现许多问题,如游戏中学生过于兴奋,使我难以控制,场面显得有点乱。在“友情小故事”再现时,没有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准备,过于仓促。学生比较拘紧,不够放开。而在一个同学说出“朋友就是亲人”时我应该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跟学生探讨引导其深入理解,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应该让学生谈一谈收获,使这一主题达到情感升华,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0

  说教材: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伟大的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很快风靡欧美,在美国引发了教育革命。在国内,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大批的教育学者也提出了“快乐教育”,主张“让孩子快乐起来”。何为“快乐”,“快乐”的最高内涵应该是身心的快乐。再看一下中国小学生的现状,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孩子身心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受到遏制,让他们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苦于无人理解,烦恼重重,甚至心理过于压抑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微笑着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此外,要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释放所有的烦恼。

  难点是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开展活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情境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

  创设情景,体验烦恼;学生互动,倾诉烦恼;交流方法,心理疏导;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首先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我趁机引导,让学生回忆烦恼: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一开始就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我安排一个录音故事,让学生思考有了烦恼该怎么办?听完之后我打开话题:有了烦恼,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样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接着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故事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敢说,甚至连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也敢于透露。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互动面比较广,而教师始终做到引而不发,接纳学生任何的观点与述说,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这也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小品,说的是同学间发生的一点小摩擦、不愉快的事情。

  在学生看完后引导他们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我作一下小结:大家遇到的问题中,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乐的。

  我在下面精心安排一个情境游戏:《猜一猜》。情节是这样的:

  1、丁丁闷闷不乐,很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他写的好。这时我提问学生: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

  2、接下来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我又提问: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

  3、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我又引导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他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三个情境,老师的三个提问,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心理体验。

  (这一环节中,教师以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沟通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各种活动。既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而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感悟体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去面对。师生关系像大朋友和小朋友、向导与游客似的,平等、真诚、亲密。)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份调整自己心态,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心理快餐”,让他们把寻找快乐、释放烦恼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盘里。紧接着去享用自制的“心理快餐”,大家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我还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能创造快乐,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比如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等等……

  (这一环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和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渲泄,烦恼得到尽情的释放,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快乐方式。)

  我在课堂的最后做下全课的总结: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非常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一个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有不快乐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让我们一起敞开心扉,让快乐齐飞扬!(全课结束)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1

  一、说设计意图

  中班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已有初步认识,对男孩女孩的服饰、发型等已有基本的辨别,但其性别意识还处于模糊阶段。好奇心强的男孩女孩们在上厕所的时候会互相偷看,出现模仿异性小便行为;个别男孩子会喜欢穿裙子;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在睡觉时触摸自己身体器官的不健康行为等,这些都表明中班孩子还缺少性别观念,更缺乏保护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意识和能力。

  故设计此幼儿性别意识教育的心理课,通过“辨别自我”、“探讨差异”、 “理解功能”、“保护隐私”四个步骤层层递进,以实现幼儿对男女生不同特征的理解,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设计意图及中班孩子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教育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了解男孩女孩在服饰、发型、爱好、身体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差异,树立初步的性别意识、

  2.初步学会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简单方法。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男孩女孩不同的特征和差异。

  难点: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四、说教学准备

  1、男女性别特征的归类图表;

  2、多媒体课件;

  3、如何保护自己隐私的小视频。

  4、座位分为两边,中间隔开。

  五、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依次是

  (一) 辨别自我,寻求归属。该环节我主要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叙述,了解孩子现有的性别认知水平。

  (二)探讨差异,明白特征。该环节我利用图表归类,总结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让幼儿直观地进行官感受。

  (三) 理解功能 保护隐私。该环节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让孩子们掌握和拓展自己保护隐私部位的技能。

  此三个活动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可逐一实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再具体说说各个活动环节。

  第一环节:辨别自我 寻求归属

  在这里,我通过提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让幼儿进行自我性别辨别,以及寻找性别归属群体两方面来开展活动。

  很多中班孩子知道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但是在寻找群体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我用赞赏的语言、握手,以及拥抱的行为,向孩子表示认可和肯定,从而增强孩子的自我归属感。

  第二环节:探讨差异 明白特征

  在服饰、发型、爱好、身体器官等方面,让孩子们寻找男孩女孩间的差异,自主发言。我逐一出示图片,通过表格进行归类总结,对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提升,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第三环节:理解功能 保护隐私

  1、理解功能

  基于第二环节已让孩子们明白男孩和女孩最本质的差异是身体器官的不同(男孩器官昵称小弟弟,女孩器官昵称小妹妹),通过提问引出这个身体器官的功能,让孩子们自由发言。功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小便功能;二是繁殖后代。

  对于这两个功能的重要性,我将通过假设否定来进行反问,让孩子进行回答。问题如下:

  (1)如果我们一整天都不小便,那会怎么样呢?

  我进行总结:人每天都喝很多水,需要通过小便来进行排毒。如果不能小便,人就会生病,会憋坏的。

  (2)如果我们不繁殖后代,不生小宝宝,那又会怎么样?

  我进行总结:如果你不生小宝宝,那你以后就做不了爸爸妈妈了,你的爸爸妈妈也不能做爷爷奶奶了。如果大家都不生宝宝,那么很多年以后,等我们都老了死了,地球上就没有人类了,人类也就灭绝了。所以,生宝宝繁殖后代是非常重要的。

  2、保护隐私

  接着,由此引出孩子们在生活中需要好好地保护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

  (1)认识错误行为。通过图片辨别,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图片中行为的对错,并说说错误行为的后果。对于行为的对错,我进行分类。

  (2)学会正确的保护行为。请孩子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由我进行总结,主要包括

  保持清洁:每天要求清洗小屁股;不能用脏手随便触摸“小弟弟小妹妹”。

  保护隐私:上厕所时要进入专门的男生或女生厕所;换衣服要进房间;洗澡的时候也不可以随便地让别人偷看。

  拒绝侵犯:身体上衣服遮盖的地方一定不能随便让别人触摸。要是有人在你身上乱摸,你一定要告诉老师或者爸爸妈妈。

  最后,我将通过视频观看,树立榜样行为,从而强化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孩子们通过模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2

  一、说学情

  中职生已进入青春期的后阶段,比初中阶段的“狂飙期”情绪相对稳定,但与同龄人比较情绪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也积郁了更多的负性情绪。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来到中职学校,如果遇到专业不理想、就业压力大等情况,会体验更多的痛苦、愤怒、冲动、焦虑、忧郁、自卑等。中职校学生的负性情绪一般表现为两极分化,一是外显的,比如愤怒、冲动,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二是内敛的,比如焦虑、自卑,容易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这两者都不利于中职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生对情绪的觉知、探索、疏解、反省的能力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总体目标是让中职生了解情绪的特点、成因以及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情绪、情绪特点、情绪的成因、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3、了解信念对情绪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识别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2、能够分析自己和他人情绪产生的成因。

  3、掌握基本的处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测试和分析了解自己日常的情绪状态。

  2、体验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所引发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3、学会面对负性情绪。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懂得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了解自己负性情绪产生背后的原因,掌握驾驭情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1、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状态。

  2、合适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分组交流,共同分享成长和提高的快乐。

  (一)教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五、说教学手段

  1、制作PPT使教学设计的思想得以体现,扩大学习信息量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2、通过团体游戏和情境分析引领学生深入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感悟,在分享中提高。

  3、观察和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团体或单独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六、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以问题“今天你快乐吗?为什么?”开始,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其对情绪的自我探索和情绪的自我觉知能力。

  2、教师对其中今天情绪起伏较大的学生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和引导。

  (二)认识情绪:

  1、通过PPT打出两组情绪词汇,要求学生区分表达正性和负性情绪的词汇。

  2、引导学生懂得正性和负性情绪是因人而异的。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前半部分,帮助学生了解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表现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导致对事件起了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解读情绪:

  1、从导入课题时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恰当、典型的回答中,简单分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点明情绪与需要的关系、情绪与认识的关系。

  2、简单介绍情绪ABC理论。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后半部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析:在张晓峰和丁伟明打架事件发展过程中,双方产生负性情绪背后头脑里可能出现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罗列出来。

  (四)驾驭情绪:

  1、将罗列出来的非理性信念以小组PK的方式一一进行驳斥。

  2、根据学生统一起来的理性信念,要求他们集思广益,改写案例的结局,小组讨论、练习,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以后,各小组推荐1名代表和1名观察员上台交流感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五)课堂小结:

  1、认识自己真正的情绪。

  2、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及想法,检测其合理性并能对不合理的信念及时加以修正。

  3、掌握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负性情绪的策略。

  (六)拓展训练:

  1、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未来可能会去从事的职业,调查周围熟悉的3—5位该职业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寻找其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加以澄清。

  2、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展现中职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应对策略。

  附: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

  张晓峰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身材高大壮实,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平时表现较好,对老师有礼貌,但是做事比较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点小事、一句玩笑话,就可能把他激怒。他发怒的时候非常恐怖:脸通红,跺着脚,喘着粗气等等。不过,他的火气会很快平息,或许一会儿就会因为其他事高兴起来。

  这天,在篮球场上,张晓峰和班上同学正在激烈地进行篮球比赛,眼看着对方防守空档,一个球抛过去,稳中!正因为太着急,不好!篮球飞偏了,砸到了正在篮球场边上的丁伟明的头上。

  “眼睛瞎了,神经病!”丁伟明被砸得疼痛,出口大骂起来。

  张晓峰本想跟丁伟明说声对不起,没想到他一开口就伤人。这时,班上一起打篮球的同学都围了过来,郑晓峰觉得很丢面子。

  加上投球失利,张晓峰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喊:“就砸你,怎么样!”

  “来呀!砸啊!你再砸啊!”丁伟明边嚷嚷边用手推了推张晓峰。

  这下张晓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握起拳头朝丁伟明砸过去,两人打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选自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生活篇第十八课。

  培养和造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外,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教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利用每一个课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从而引起了与父母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改善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身边同学事例启发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2)、能力目标

  通过自我剖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与父母主动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插入音乐、讨论会、写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说学情

  我校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煤电煤化工,在注重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心理与行为的辅导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孩子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同时,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所以,本节课就针对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习表达感情,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三、说教法

  为了让我校的中职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在本堂课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寻找适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人认为,《心理健康》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愉快、可信、亲切、有用,就要注重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应该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能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为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等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例如:

  1、用《烛光里的妈妈》引课,给父母写信时配背景音乐《父亲》,课程结尾时共唱《感恩的心》,激发学生情感,体味人间真情。

  2、针对我校学生和父母的主要矛盾是夜不归宿,乱花钱,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珍惜父母挣钱的艰辛,本课选取了这两个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解决亲子矛盾。在表演中感受、加深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不单单让学生晓之以理,还要让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所以我特地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原因学生探索

  2、案例探索表演解决问题

  3、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4、师生共情抒发情感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心理健康》课不应是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说教灌输知识,而应采用活动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我们的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所以用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大家参与问题的活动中。如:A、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B、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C、当你接受父母的生日礼物时有谁说过爸妈感谢你,是你冒着生命危险带我到这个世界?D、你们家的月收入是多少?E、你的月开支是多少?体谅父母的给予,反省父母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此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二)、我校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培养他们大胆主动的表达感情,把对父母的情感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喊出来,回家做出来(帮父母洗洗碗打盆洗脚水等)。此环节的安排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学生在的体验和分享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音乐画面情景:播放《烛光里的妈妈》,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出课题《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完歌曲,处于感动,回忆最幸福的一刻。设计问题,学生活动寻找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讨论交流应该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2、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学习主动沟通的方法,解决亲子矛盾。讨论、交流沟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背景音乐《父亲》,师生共情,将对父母之爱用书信的方式写出来,师生互相交流,真正感受到:同学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父母的无私付出之上。并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大声喊出对父母的爱!怀着激情,怀着感恩,师生共唱《感恩的心》。布置作业:请同学回家做出来:帮爸爸妈妈洗洗碗,做做饭等。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体会和体谅父母的爱

  2、课后反馈: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着表达、学着沟通。

  六、说教学反思

  以下是我对《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小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讨论分析问题,演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几个环节中恰当插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感恩的心》来深化本课主体——父爱母爱之亲情,渲染课堂爱的教育的气氛,最后师生共情,将课堂情感掀起高潮。课堂上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巧设铺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知并获得成长。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1、本节课我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空洞的、单纯的说教,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我用现身说法,动情地回忆起我很遗憾的往事及我现在为人母的心情,让学生更易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在整堂课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用“我们”一词,而尽量不采用“你们”字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真心和学生交流和沟通。

  2、我感到教学设计最自豪的是,我特别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把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生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中,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3、授课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共鸣;师生共情,抒发情感等环节的铺垫,我感觉我与学生的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的感觉。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

  4、假如我的普通话讲得标准些,情绪渲染再浓郁些,效果会更好。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许多学生都哭了,原因很复杂,有感动,有内疚,有悔恨,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呼唤了学生的爱心,让他们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让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亲开始,学会尊重父母亲和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懂得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虽结束了,课后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三)、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情感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实际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能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加强活动和体验的培养。

  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本人认为这节课上成功了。

  结束:各位领导,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做时间的主人》,我将从活动理念、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方法、活动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活动理念

  1、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活动目标。

  学习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由于初中阶段课程数量和难度的增加,许多学生开始困惑于时间的不够用,以至长期陷入“今天的事情明天做”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一些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生时间管理能力较弱,突出表现在学习的计划性缺失,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对任务的轻重缓急以及自身学习特点没有清晰的概念,有些同学虽然也有学习计划的制定,但持之以恒的比较少。究其原因,是学生不重视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完成学习任务不注重计划性和紧迫性所造成的,因而在时间管理的辅导上,一是需要我们以学生自我体验的方式来感知时间的紧迫以及时间的宝贵;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自我监控其学习时间的分配;最后是探讨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

  2、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活动策略。

  时间管理是学习心理主题中比较重要又相对枯燥的部分,为此,本课尽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体验,激发兴趣,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二、说活动目标

  1、认知、情感目标:体验时间的流逝性、紧迫性和宝贵,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2、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来管理时间。

  3、能力目标:掌握科学利用时间的方法并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三、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来管理时间。(这是本课的中心,是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活动难点:事件优先级的排序及目标的确定。(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基础比较薄弱,很难通过一次游戏来领悟,因此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活动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游戏体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最终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说活动设计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活动过程如下:

  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游戏暖身:60秒时空穿越

  通过游戏暖身:引出时间知觉概念;导入主题:做时间的主人。

  (二)撕思人生

  1.撕人生:

  拿出代表我们人生的时间纸条,假设我们的寿命是80岁。然后根据下面的顺序完成每一步。

  (1)撕去你已经过去的时间(1—12岁),和未来你工作和退休的时间(24—80岁),约占6/7。

  (2)撕去你睡觉的时间,和吃饭、娱乐、闲聊,交通等日常事务的时间,约占剩下纸条的1/2。

  (3)剩下的是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

  (4)将剩下的纸条与桌上撕掉的纸条相比较。

  2.思人生:通过这个活动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形象感悟到到学习时间的短暂和宝贵。并把握住哪些时间是我们可以管理的。

  (三)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1、分身有“术”——忙碌的小凡(引出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2、时间管理四象限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总结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紧急不紧急

  重要

  1、必须做,不能耽误

  2、必须做,有充足时间

  不重要

  1、可以让人帮助,不能耽误

  2、可做可不做

  3、情景演练——崩溃的小凡(通过情景演练模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管理四象

  限法进行事件分类。)

  (四)时间管理小贴士

  1、小组讨论:

  为了帮助小凡能按时完成以上事情,还需要哪些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为事件分类,确定完成的顺序,只是第一步。)

  2、学生分享,教师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总结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

  (通过讨论拓展合理利用时间的有效方法。)

  (五)收获与感悟

  升华主题,课堂反馈

  (六)课外拓展

  我的时间管理表

  制定一个24小时的时间管理表。

  提示:这个表有五部分组成,不同时间段要做的事情,然后按事情重要性进行排序,接着就是执行,执行完的做标记,必要时给予奖励或惩罚。

  任务目标时间安排重要程度执行情况评价奖惩

  (课外延伸:将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学会的时间管理方法化为行动,运用到今后的学

  习生活中。)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5

  一、说教材

  本教材出自20xx年第10期活动设计栏目,一般应用于高一上学期开学初期。

  二、说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难点: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掌握某项技能并不是听了就会运用,还需要在以后的交流中慢慢体会、领悟。所以本节课重在体验领会,难在掌握技巧。

  四、说教法

  讲授、行为训练、游戏活动、故事、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5分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选用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引题,语言优美,意义也与本节课很贴近。请同学们简要谈谈自己在沟通中曾经出现过的矛盾和烦恼。

  (二)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31分钟)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分别体验四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1、相互信任,主动交往(8分钟)。设计了《倒下与接住》。由于是在教室进行的,场地有限,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四人参与的小活动,两人一组。一个人面向黑板站在讲台边缘,合起双臂抱于胸前,向后直倒:注意脚不可以踩讲台下的地面,身体尽可能平直。后面的学生距离前面的学生大约半个身位,要用力接住。依次换位进行。

  (1)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吗?你相信其他同学会稳稳地托住你吗?倒下的时候你的身体是弯曲的还是挺直的?

  (2)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3)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活动的体验和亲身感受,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能放心倒下去的人是信任别人的人,而接住别人的人是被人信任的人。要想被人信任,首先应信任别人。这种相互信任还可以延伸到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别人能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支持自己,承认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首先要喜欢他们。要想被人尊重,首先应尊重别人;要想被人关心,首先应关心别人……。对于交往的同学,我们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性,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教师引导:“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别人的喜欢和肯定?”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小组发言,教师概括出若干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向别人问好、打招呼,主动向别人点头、微笑,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首先这样对待别人,相互信任、主动交往,这是我们人际沟通永久不变的终身受用的黄金法则和沟通技巧。

  2、互相帮助,助人助己(6分钟)。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天堂和地狱》

  教师引导:同样的装满食物的大锅,同样的带着长柄的勺子,天堂和地狱的景象却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

  原来天堂的人们用长柄的勺子互相将食物喂到对方的嘴里,生活在互帮互助互爱的世界里,这是人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前提。

  启示:快乐并不在于勺子有多长,而在于你如何去用它。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喜欢热情、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运和幸福的;而帮助别人,最大的回报就是快乐!(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学会倾听。(9分钟)

  现场随机演示

  情境创设:请一位学生讲讲在班上哪位同学最受欢迎,他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学生在讲话时,老师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什么物品,或打断对方说话,或是到学生中间处理问题,学生讲完了,老师追着问:“你刚才讲什么?

  问题讨论:刚才我扮演的这个角色是不是一个合格听众?为什么不是一个合格听众?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分析引导:请这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分析不合格听众的表现。如:不看对方、不感兴趣、做其他事情、不断插嘴、不耐烦等。指出在倾听时,除了耳朵之外,还要学会用眼睛、表情、动作、语言告诉对方你在真诚、认真地倾听。

  倾听的技巧眼睛自然的眼神接触

  表情配合内容的专注表情

  动作身体面向说话者

  语言适度简短的语言

  倾听训练:请学生听一篇名为《花雨》的文章。文章中多次出现“花朵”和“雨滴”这两个名词。每当听到“花朵”时,女学生起立,听到“雨滴”时,男学生起立。如果连续听到两个相同的名词,则站立不动。站立的学生要等另一组学生起立后才可坐下。

  教师总结:在人际沟通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听对方所传达的信息,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这种倾听的能力,既是一种尊重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可以训练的、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倾听的技巧,将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赢得好人缘。

  4、双向沟通设计了折纸游戏。(8分钟)

  游戏规则: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操作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六组,第一组学生面对面,可以商量,也可以询问教师;其它五组学生背对背,不能相互商量,也不能询问教师,独立完成。

  游戏过程:

  (1)折一折:

  ①把这张纸上下对折;

  ②再把它左右对折;

  ③在右上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

  ④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

  ⑤再上下对折;

  ⑥在左下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

  (2)看一看:做完后,请将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比较第一组与其它五组学生撕的“作品”,发现第一组学生的作品形状一样或接近,而其它5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纸的形状差别很大。

  (3)议一议: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其它5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会如此千差万别?

  学生讨论。教师概括学生的讨论结果,如“没有交流”、“不能问老师”、“不能看别人的”等,肯定学生的看法。

  教师小结:第一组同学在折纸过程中,因为可以与同学、老师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不断反馈修正结果,取得的效果自然很好。其他组的同学因为不能实现双向、多向沟通,作品自然千差万别。一个小小的游戏尚且因为理解不同又无法沟通而出现了这么多的结果,要是我们的人际交往中缺乏理解交流或者理解偏差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产生误解、人际关系紧张等常常是因为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人际交往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它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实现人际交往愉快,人际关系融洽。

  (三)教师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做人际沟通的拓展练习(4分钟)

  通过同学们参与体验和讨论交流,我们了解掌握了相互信任,助人助己,学会倾听,双向沟通这四个人际沟通方法和技巧,下面请大家在熟悉的歌声中,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这几个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用表示友好的各种动作、语言(如握手、微笑、问好、招手、鼓掌、拥抱、点头、拉手、击掌等)来表达我们与老师、同学主动交往的心愿,体验与人交往带来的快乐,相信这一路走来,欢笑伴随你,友情伴随你。

  在欢笑声中结束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6

  一、说选题和选材的依据

  中职生处于青年前期,人际交往开始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他们的主要人际关系是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与老师的关系上不会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同学关系有时超过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并由此获得了安全、尊重、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由于没有考上高中,中职生在家长的责怪、亲朋的惋惜下,心不甘情不愿地进入职校;再加上目前人才市场供应失衡、就业压力大等,这让不少中职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与同龄人和师长交往时,人际关系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容易发生交往困难,比如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里,不愿与考上高中的老朋友来往,自我封闭,怕与人交往,或者自我心理设防过重,与新同学沟通困难甚至相互对立;另一方面又注重“友谊”,崇尚“义气”,难免益友、损友不辨,甚至“拉帮结派”。比如不忍拒绝好朋友的邀请,尝试吸烟、早恋、群殴、去网吧玩游戏甚至赌博,最后不能自拔。

  许多班主任反映,中职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亟待提高,父母说话重了一些就离家出走,老师管教稍严一点就出言不逊,学生之间常常因为谁在谁背后说了谁的坏话、谁泄露了谁的隐私而闹矛盾,因此十分有必要在人际交往中帮助中职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二、说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大多中职校都把“学会做人”作为中培养目标的核心,中职学生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他们内心渴望和同学交往,但是实际生活中又不懂得怎样交往,往往会出现困惑甚至障碍。

  由于独生子女的身份和初中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职生普遍缺少同龄交流伙伴,喜欢通过QQ、MSN、E-MAIL、手机短信等现代网络联络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有的交往对象还是虚拟世界的陌生人,缺乏真实的人际交往历练,也使他们不喜欢不擅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形成自卑、猜疑等人际交往障碍。

  90后学生421的.家庭教育模式,导致他们大多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顾及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往往会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我认同,容易产生嫉妒、偏激、报复心强等人际交往的障碍。

  本课利用调查、活动、视频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分析与同学交往存在的困惑与障碍,并通过学生体验、讨论以及老师引导、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发现一些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争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人际交往的奥秘。

  三、说本课的亮点、特点

  (一)本课的亮点:

  1.在情境中感悟。以“动之以情”为突破口,通过调查、活动、视频等多种形式,设置符合课堂教学所需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去参与、感悟、分享,引发内心情感的触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习效果的升华。

  2.在实践中锻炼。以“在人际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为主旨,布置同学完成一个相关的调查任务,还特别设计了人际交往的体验活动和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切身体验什么是人际交往,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本课的特点:

  1.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源于中职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与同学、老师、父母的人际交往现实,课前完成一个调查任务、每人调查四位同学,配合活动、训练,能有效地指导他们未来的生活。

  2.以学生发展为本。

  针对中职生人际交往的实际设计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在课堂中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助人自助的教学目的。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

  2.了解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能。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

  2.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困惑与障碍。

  2.能够主动与人交往,拥有稳定的情绪状态。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2.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并运用于日常生活。

  (二)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六、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七、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播放周华健的《朋友》,引入课程主题……友谊。

  2.提问:“人为什么要有友谊?”,引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重点讲述爱的需要即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说明人是社会的人,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满足个体爱与尊重的需要。

  (二)人际交往的体验:

  1.进行“囊中失物”活动,体验人际沟通的方法。

  通过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同学之间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时,通过尊重、理解、宽容达到共识,并有效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2.展示课前调查——“人际交往障碍”的结果。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出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观看视频《亮剑》片断,引出人际交往的倾听、赞美、沟通、互助的技巧,重点介绍倾听的技巧。

  (三)人际交往的训练:

  1.进行“听与说”活动,练习倾听技巧。

  (1)请学生分享活动的感悟。

  (2)根据学员的表现来评价哪些表现是好的倾听。

  (四)课堂小结:

  1.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障碍及原因。

  2.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

  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拓展训练的任务:

  (1)编排校园心理剧。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友情为主题,选择一个视角,比如同学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的某种障碍,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皮格马利翁效应”活学活用。

  找一个你最想与之改善关系的人,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主动与对方交往,看看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7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目为《挑战障碍,生命精彩》

  一、说选题(背景):

  以汶川大地震中出现的一系列创造生命奇迹的事件为出发点,以社会竞争激烈困难层出不穷,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有限为切入点,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障碍,打破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验战胜障碍的喜悦心情,体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战胜不能战胜的,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信心,形成乐观、自信的健康人格。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学会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②认识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障碍,努力打破畏惧、恐慌、害怕的心理。

  ③培养学生的自信、乐观的心理。

  2、态度和情感目标:正确对待自我,敢于面对现实与心理的'双重障碍,打破畏惧、恐慌、害怕的心理,勇于接受挑战,形成自信、乐观的心理。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通过在活动中对生命的认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勇敢地面对一切。

  三、说教学方式:

  本节课主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游戏式等手段,通过学生的全心投入,全情体验,在各种环节中有序地升华情感,达到教学的效果!

  四、说教学对象:

  本节课要求具有一定的体力,更由于本节课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对象的选择是要慎重的,故而选择高三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协同能力、感悟能力等都相对较强,能在问题面前做出有效的解答。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懂得面对挫折,坚持永不放弃的真理;懂得珍爱生命,努力体现生命的价值;懂得相知相识,携手奋进。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音乐放松,调动情绪

  在音乐的节奏的引导下,拍手舞做四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手由腰部位置伸出合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一下的拍手,同时身体和脚随着音乐的节拍晃动;第二动作是当唱到“三分天注定”时,两手放下,同时左手放在背后成跨立的样子,右手在胸前伸直并作出OK形状,即大拇指和食指成圆圈,其它的三个手指伸直,由左向右画弧;第三个动作是当唱到“七分靠拼搏”时,左手依然放在背后成跨立的样子,右手大拇指向上,其它四指紧握,轻轻的放在心口,然后由左向右打开;第四个动作是当唱到“爱拼才会赢”时,两手在胸前对拍一下,然后两手打开紧握拳头在胸前做一个很用力的姿势。

  学生聆听与哼唱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合着音乐的节拍拍手,感受音乐的动感并在音乐中放松,同时在歌唱中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粗略理解课堂的内容,在心中打破面对障碍不敢挑战的怯弱、畏惧、恐慌的感觉。

  第二环节:转折导入主题

  总结学生在第一环节中的表现,引入“朱(猪)坚强”的故事,目的在于是课堂的教学目的更为明确,也是为了让学生能从感性体会在压力、困难面前,打垮我们的不是困难而是自我的精神崩溃,是不懂挑战自我。

  第三环节:喊出口号,喊出自信

  通过喊出“我是最棒的!我能行!我来做!我一定成功!”再一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勇于面对一切,敢于挑战一切,唤醒内在的潜能,激发追求成功的动机,进一步突破自我心理障碍。

  第四环节:挑战障碍,生命精彩

  教师讲解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深入到学生的群体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面对。当活动开始后,又以《永不退缩》的歌曲激励着学生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努力地去战胜现实的和心灵的障碍。

  第五环节:资源共享

  总结课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也对在课程中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既表扬了先进也勉励了后进。给予学生自我的反思和体验,通过口头的交流、书面的表达把他们的所思所感都展示出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充分地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更够依据本小组的情况作出不同形式的体验表达,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第六环节:情感升华,主题深化

  通过《真心英雄》的手语操,在轻松中放松,在歌曲中升华情感。

  六、说总结与体会。

  本节课是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材料,在学生自我看到了这次大地震中出现的种种奇迹为切入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够面对一切的困难,能够挑战自我,活出精彩。教学环节中时刻的注意引导、注意观察,是教学效果达到预想的目的。学生也能主动地参与、全情地体验,无论胜败,他们只在乎有过尝试,有过体验。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自我的表达及语气语态要更柔和点,引导要做深入一点!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8

  一、说课内容:勇敢

  现在我们面对的多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的呵护等因素,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应有的能力,胆小、无毅力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通病,培养勇敢精神已经被很多家长老师引起重视。在与家长的沟通及家访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可真正能做到单独睡觉的孩子却很少,多半原因是孩子不敢睡,有的孩子睡到半夜后,迷迷糊糊又钻进了父母的房间。有的孩子犯错误后,不敢向家长承认错误,为了隐瞒一个错误会接着犯下一个错误。还有的孩子认为勇敢就是胆大,无论多高都敢往下跳,活动时兜里时常揣着铅笔、小刀等坚硬的物品。低年级同学在勇敢方面主要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及实践上的不足,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及时指导并多加鼓励,帮助学生锻炼胆量,为今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

  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环节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进述和讨论——认识勇敢理解勇敢

  2、情境小品——判断哪种行为是勇敢的

  3、自我测试——如何克服怯弱,使自己变得勇敢

  1、讲述和讨论

  因为勇敢属于性格方面的问题,为了不伤同学们的自尊心,我先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同学们知道老师也曾有过的胆小的时候,但正确面对后,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经过不断的'锻炼现在已不再害怕了。听了老师的讲述,你想对我说什么呢?从而引出“勇敢”的话题。“你认为什么是勇敢?”“说一件你认为是勇敢的事?”从学生的回答中比较“勇敢”和“大胆”的区别,让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小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

  这一环节从认知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否定了那种别人不敢做我敢做就是勇敢的观点,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2、情境小品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对勇敢的涵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仅仅是在认知层面上,接下来通过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哪种行为是勇敢的表现。第一个小品:一个孩子和家长在商场里走散了,他就在原地等家长,有人要领他找家长,他也不跟那人走,请售货员阿姨帮忙,用广播找到了家长。第二个小品:一个男孩和同学打架,脑袋上出了血,他不喊疼,别人夸他真勇敢。第三个小品:小丽在写作业,小刚叫她去玩。小丽有一道题算不出来,她不去,小刚同意让她抄自己的作业,小红拒绝。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出来啦!第四个小品:小明看到一所房子着火,他想和消防员叔叔一起救火,于是就冲进了火场。

  小品表演后,让同学讨论:哪种行为是勇敢的?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清楚勇敢的真正意义,对今后生活有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第四个小品,作为小学生来说,是未成年人,是受保护的对象,救火是有危险的,这种行为太鲁莽,不能称为勇敢。

  这四个小品展现的是孩子们平时生活中的事情,虽然事儿小,但从中反映出的却是他们对勇敢的理解,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孩子很喜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学生亲自表演的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对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自我测试

  当学生对勇敢的含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自我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勇敢程度有一个认识。

  (1)你是自己一个人睡觉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人敢在家吗?

  (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之后的“小勇士解难”给那些胆小的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的心理,同时也是让他们自豪地展现了自己的勇敢。

  五、本节课我想力图体现的几点

  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勇敢属于意志品质范畴,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意志品质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方向性、积极性与持久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对学生意志锻炼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困难面前表现大胆、无畏、果断、坚强——这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精神状态。在人的不幸中,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勇气,变成一个渺小的、胆怯的可怜虫。假如我的学生在童年时代不敢爬上树顶,不敢游过河流,不敢在夜晚走进森林,不敢在暴风雪中护送无能为力的小孩回家,这种教育只能是温室里的教育。”

  1、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勇敢。

  很多学生都认为勇敢就是胆大,比如说上课大声地发言,不害怕雷电,不害怕昆虫等,在这种片面的认识下,会发生很多危险的事,像爬到窗户外够口袋、拿着铅笔对着同学乱画,在操场上扔石头等。这些行为都源于学生对勇敢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上,通过自己讲述、小品表演、讨论等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小勇士解难”则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胆量。

  2.意志必须通过克服困难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努力。只有克服困难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困难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两种,外部困难是指客观条件的障碍。内部困难是指人在行动时,受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外部困难必须通过内部困难而起作用。意志主要表现为克服内部障碍上,因为对有能力的人来说,克服外部障碍是能力大小的问题,谈不上意志。外部障碍只有变成内部障碍,才能引起意志努力。如,第三个小品,在没有完成作业时,小伙伴来找她玩,这时就需要用意志来战胜自己想玩的欲望,在战胜的过程中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了提高。要想真的使自己变得勇敢还需要克服胆怯的心理,在实际生活中去锻炼。

  3、同学参与表演。以往的课堂,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这节课我把学生也当作一种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他们来亲自表演小品,方式有变化,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参加表演的同学,在排练的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最深刻的。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19

  一、学情分析:

  本活动我是针对初中年级的学生,在研究学生反感学习、厌学的一系列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的原因后展开的一次心理辅导教育。本活动主要以角色体验,反思自己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注重学生的心理感觉,身心体验,从而唤醒学生隐性的积极情绪。

  二、目标分析:

  1、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自我剖析厌学的原因。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找到克服自己厌学的方法和技巧,从而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方式

  本活动我主要以课件或漫画中的小品《小燕子的学习生活》和词语接龙的方式进行开展。

  四、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1、暖身环节:我以一个游戏—词语接龙开始,本游戏主要是用来激发学生的活泼性,感受到知识的乐趣,调节教师中的气氛。游戏的规则是:以“学习”这个词开始,第一个学生以“学习”的“习”来组词,第二个学生以第一个学生组词的后面一个字为自己组词,依次类推一直到最后一个学生。此时让学生互相观看同桌脸上的表情。这个游戏完后,抽几个学生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2、活动情景环节:主要是以“小燕子的学习生活”的课件来展开,这个课件里讲的是小燕子的'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厌学情景。主要内容是:上课铃响了,小燕子急忙的跑进教室,满头大汗,迅速坐入自己的座位,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些经历。下面又通过课件里一系列的漫画来演示出小燕子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来展开。如小燕子在敲了铃才进教室后还发出感叹说自己没有迟到,刚敲铃。然而在上课中,老师问昨天布置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小燕子以昨晚家里没有电没有做来欺骗老师。在老师讲《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小燕子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在老师的提醒下,又和周围的同学讲话,以至于在老师提问时,别的同学都答对了,只有小燕子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下课后呢,金锁响紫薇讨教不懂的问题,而小燕子跑出了教室和其他同学玩成一片。进行这样的活动情景主要是让学生从这个漫画中体验到自己的角色,从而达到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

  3、小组交流环节:让学生判断本活动中小燕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在纸上写出小燕子学习过程中的四个缺点,然后再给小燕子提出一些改正缺点的方法,再写出活动中谁做的好,好在那里。写完后,同桌互相讨论彼此的方法。

  4、课外延伸环节:我让几个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及感想。这样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克服厌学的方法,总结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又通过学生们的总结找到改正小燕子学习中的缺点的方法及技巧来升华自己学习兴趣,从而引导自己克服厌学的情绪,达到我设计的主题。

  五、总计:

  通过本活动及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自觉克服厌学的情绪,达到唤醒学生隐性的积极情绪。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认为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的评价,而此评价又受个人的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强调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不良适应的情绪或行为。从而实现我设计的主题“让心中的船儿流进知识的海洋”。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0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是课题是“压力调适”。下面请允许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6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程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蒋乃平老师主编的《社会能力训练教程》一书。本书共分为12个单元,《压力调适》属于第五单元《抗挫折能力》的内容。教材着重于能力训练,力求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能力训练之中。我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抵抗挫折能力的教学中,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丰富了《压力调适》这一内容。

  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一批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进企业。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面对未知的职场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压力调试等方面更为薄弱,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前担心与企业领导、同事难以沟通,害怕不能胜任工作。在这些心理的多重影响下,他们心情浮躁,用他们的话说:“好烦!我觉得压力比以前大多了,不知道怎么办好!”

  他们需要帮助,但是他们厌烦粗糙的文字说教,他们喜欢生动直观的教学,希望所学知识能真正帮助他们应对未来遇到的困难与压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结合教材分析和对学生的把握,我为本节课设置了以下三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

  2.能力目标:掌握压力调适的方法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以上三组目标的确定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对于本次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压力的心理调试方法。而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确定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这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标。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法:(他们分别是)

  1.情境演示法:通过开展培训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疑讨论法:即通过设计有针对性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调适压力的方法和途径。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组建团队,共同讨论,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助人”与“自助”的目的,最终实现整个团队的共同提高。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安排:

  我的教学过程包括2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分为“划分团队”和“布置思考题”两个部分

  1.重点是“划分团队”,事先我将授课班级的学生分成4组。学生随机组合,组成团队,每个团队都选出队长,确定团队的名称和口号。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考核,课程中团队的分数会根据完成任务的表现上下浮动,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融入了竞争,推动团队学习效果的提升。屏幕上播放的相片就是学生们分组和展示分数的情景。

  2.而课前“布置思考题”这环节则是在课前一周布置大家思考一提:“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将会碰到什么困难与压力。”

  在充分做好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我将课堂教学分解为四大环节来逐一实施,下面我将分别进行说明: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首先在课程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这么一段课程宣传课件,以求先声夺人,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课件播放结束以后,我组织4个学生团队呼号团队口号,通过课前呼号团队口号来提升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为下一环节“团队讨论”创设条件。

  (二)引出课题,团队讨论。

  在接下来的环节,趁学生情绪高涨时,我给学生播放一部名为《鱼》的短片。这部短片主要讲述了美国西雅图一个鱼市场里面的员工快乐工作的情景。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他们的工作辛苦吗?压力大吗?(有些学生回答辛苦,有些学生回答他们很快乐,不辛苦。)在学生这些看似矛盾的答案中引导学生思考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会感到工作辛苦吗?压力大吗?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压力呢?

  就这个问题,我组织各个团队在给定的时间内展开讨论。

  要求各团队将答案写在图画纸上。讨论结束后我随机抽取一名队员对照图画纸的答案向全班介绍他们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点评,再根据各组表现给予加分奖励。通过这样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表达。

  大家现在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学生当时讨论出来的部分答案:

  学生讨论出的压力包括:

  1.我的学历不如其他人;

  2.我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能相处好吗?

  3.薪水与付出不成正比;

  4.我尽力了,但是老板还是不满意;

  5.害怕得经常加班

  ……

  (三)互动体验、感悟哲理

  如果说“团队讨论,引出课题”环节让学生发现了压力存在的客观性。那么接下来的“互动体验、感悟哲理”环节,要解决的则是如何应对压力的问题。在“互动体验,感情哲理”这个环节我设计了2个互动体验游戏来完成学生对压力调适的理解和认知。

  1.一杯水的重量

  我首先让几个男生高举一杯水,在学生演示的同时向大家进行引导性提问:

  问题1:大家觉得他们手上的这杯水有多重?

  问题2:这杯水的重量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你能举多久?

  问题3:一直举着重吗?要是举累了人本能想怎么样?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像拿这杯水一样,累了就先放一放,休息一下,然后在举起来,这样才可以举得更久。我们工作的动力才会更持久。

  2.数字图

  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请看屏幕,我在这里展示了一幅数字图,我想请在座的告诉我。如果一分钟之后我关闭这幅图片,您能告诉我这里面有几个数字7吗?但当我真正关闭了图片,而是问大家图里有几个5吗?您能告诉我吗?相信大家都没有准备。我当时这样问学生的时候学生反映很强烈。

  我是想通过这幅图,去告诉学生。大家的注意力一旦集中于某一点上,对其他的情况就会“视而不见”了。说明一件事情的发生,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我们要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就会有无限的机会;从消极的角度看,则常叹自己的不幸与倒霉。

  当我们遇到压力时,我们常常更多的关注压力本身,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方法操练,成果分享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及解决的办法。呢?为此,我设置了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向学生介绍了“三栏目调适法”这一克服困难,调适压力的方法。

  我先告诉学生“三栏目调适法”的操纵要领。要求学生利用“三栏目调适法”表格,将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写在表格的上方,而在表格的下方从左至右分别列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解决的办法。

  之后重新拿出课程前一阶段同学们讨论得出的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存在的那些压力。然后选取其中的一条,让学生按照“三栏目调适法”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面对这一问题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解决劣势的办法。

  我当时选定的是“我尽力了,但是老板还是不满意”这一条组织各个团队讨论。

  而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得出了一些答案:

  压力一:我尽力了,但是老板还是不满意

  我的优势我的劣势解决的办法

  1.我年轻,可以学;缺乏自信心多鼓励自己,告诉自己别人第一次也是这样的;

  2.知道自己的不足就知道以后努力的方向担心被炒鱿鱼现在还可以补救。总比很多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强;

  3.向同事讨教顺便可以融洽人际关系;担心老板对我有成见,经过努力改变老板对我的看法;

  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压力调适方法的认知。

  在课程的最后,我对学生提出了课后要求:就是让每个团队上来抽签,选取今天大家讨论出某一个压力,在课后利用“三栏目调适法”来进行调适,并将讨论结果写在图画纸上,下节课上课前与全班一起分享。

  这一课后作业,即是对本次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又为下次开展团队的讨论分享创设了条件。

  我的教学过程,就是由这以上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稳步推进的。

  六、教学反思

  这课堂课,是我所上的一堂面向全校的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主动学习

  我通过引导提问及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思考,以内容丰富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2.团队讨论,提升效果

  实践证明,引入团队竞争机制,在课堂中充分搭建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只有让他们的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才能引出更多的想法或意见。

  3.亲身实践,掌握方法

  学生通过“三栏目调适法”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新的更为积极的行为模式。在方法上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这堂课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时间安排相对较紧,游戏之后的引导时间更宽裕的话效果更佳。但总体上看,这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到了乐趣,总体效果令人满意。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1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⑴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与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⑵培养善于欣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通过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主动去营造一个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与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难点:学会欣赏与赞美他人的交往艺术。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在评价他人时感情色彩较浓,易片面,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种倾向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认知结构方面:八年级学生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怎样做才能增进相互的感情,营造欢愉的人际环境,他们的认识和经验还非常缺乏。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但却不懂得别人也同样有这样的渴望,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寻求赞赏而忽略了给予赞赏。

  情感方面:学生不愿意欣赏别人,不善于赞赏别人,其中的原因各有不同。许多学生不是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而是他们的感情太脆弱太敏感了,对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都不愿意正视,深恐赞美了别人就否定了自己,因而对赞赏他人产生抵触情绪。

  生活背景方面:在当今的中学生群体中,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受夸奖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经常性的内容,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和需要。因而,欣赏别人的比较少见,自我欣赏却是相当普遍。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对自己的.长处到处宣扬,似乎成为一种时尚。

  三、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通过制作powerpoint演示课件,播放歌曲,显示幻灯片,并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小组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3、情境体验法。通过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真情流露等,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共同感受相互赞赏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

  四、说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情境体验、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真情流露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事例分析中导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体验认知——实践导行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升华。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小草》,思考:这首歌表达了小草的什么精神?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从而导入新课。

  2、情境体验——“你的文章真棒”

  第一步,多媒体显示图片,并出示问题:

  ①小伟的心情为什么好了起来?

  ②陈小力为什么要赞美李伟?他这样做是阿谀奉承吗?

  ③陈小力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④你愿意像陈小力这样与人打交道吗?

  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第三步,各小组长分别陈述本组同学的意见,并允许同学之间互相质疑和辩驳。

  第四步,教师进行学生前面的讨论,结合“心灵导航”第一节的知识,进行总结点评,突出赞赏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3、活动:猜猜他(她)是谁?

  第一步,每组同学任意挑选班内某一同学,并详细写下他(她)的至少3个优点。

  第二步,教师随机点名,让小组代表讲出自己所写的某个同学的优点,但不讲出对方的姓名。

  第三步,全班同学共同猜想所描述的优点属于哪个同学。

  第四步,让被猜中的同学谈感受。

  第五步,教师总结,学习“心灵导航”第二节的知识,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赞赏,认识到欣赏他人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4、故事感悟——《姚林的故事》

  第一步,多媒体显示故事内容,并出示问题:

  ①如果常山老师当时采用极端的方法批评姚林,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常山老师对待搞恶作剧的姚林所使用的方法是什么?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步,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得出结论:

  ①欣赏需要赞美来表达,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

  ②巧妙迂回的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批评方法。

  5、活动:真情流露

  第一步,多媒体显示情境内容:值日生忘记擦黑板,班里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主动把黑板擦完,同学们议论纷纷。同学甲说:“他只配擦黑板。”同学乙说:“他擦得真干净,以后轮到我当值日生,就让他帮我擦好啦。”同学丙:“大惊小怪,这点鸡毛蒜皮的事也值得议论?”

  第二步,针对以上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观点,引导同学进行辩驳:这时你会说: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辩驳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明理,得出结论:赞美他人,必须是真心实意的。

  6、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本课“心灵导航”的知识,教师进行课堂小结,释疑解惑,使学生认识到欣赏与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掌握欣赏与赞美的技巧和艺术。

  7、我思我行:我喜欢你……

  与同学相互欣赏,培养自己欣赏和赞美别人的能力。

  ⑴以“我喜欢你……”的方式,用欣赏的语言给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写下你对他(他)的欣赏。

  ⑵全组交换彼此的欣赏。

  ⑶以欣赏赞美的心态对待全班同学和其他人。几天以后,看看你的人际环境有什么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无敌风火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个体和个体,群体和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行为。学会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的基础。在中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为此,我设计了《无敌风火轮》这一心理活动课。

  2、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态度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通过合作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经验。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是“有缘相识”,让学生通过游戏“有缘相识”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二是“无敌风火轮”,这是本课的主体心理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贴近生活实际、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

  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言。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1、开场导入:

  教师简单的开场导入,让学生明确上课的主题。

  2、分组热身游戏:有缘相识

  在欢快的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温暖、安全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要求迅速地组建自己的团队,并完成完成三项任务:

  在《相亲相爱一家人》背景音乐的'欢快气氛下,教师将纸片随机分发给每个学生。请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纸片的颜色与形状,到群体中寻找能与自己手中纸片颜色一致的“一家人”。找到“一家人”之后,几个人围在一起,把手中的纸片拼成一个心形,一家人就组成一个队。

  组队之后,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每个队要选一个队长。

  (2)每个队要取一个队名。

  (3)每个队要有一句响亮的口号。

  完成任务后,每组必须集体大声地说出本队的队名及口号,如:大家好,我们的队名是……我们的口号是……

  3、为了让学生增强完成主体活动——“无敌风火轮”的信心,我设计了学习自我激励手势语这一环节,既激励自己也激励同伴,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4、无敌风火轮

  活动之初,先向学生介绍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确保让每个学生明确活动规则,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

  1)每队队长到老师处领取20张废报纸、一卷封箱胶带、两把剪刀。

  2)每一队要利用这些材料做成一个大纸圈,然后队长要把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迎面接力赛。两组分别站在两条标志线(距离约8米)后,听到信号后,一组同学成一纵队站立在圈中先出发,当到达另一条标志线后(圈必须全部过标志线),从圈中走出,另一组队员也成一纵队站立在圈中,推动大圈滚至另一标志线,当纸圈全过标志线时比赛即结束。

  3)比赛开始,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统计,制作风火轮的时间和风火轮滚动的时间、两个时间加起来耗时最少的队为胜利者。(老师计时并公布成绩)

  在准备风火轮的阶段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在正式比赛开始时,以《加油歌》为背景音乐,增强比赛的气氛营造。

  5、学生讨论阶段: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团体成员之间交换不同观点的,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引导学生关注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探讨有效对策。

  6、教师总结

  四、小结

  本节课,通过心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感悟,并让学生集体讨论,分享感受体会,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3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笑。

  本节活动课来自于xx州市小学试用读本,心理健康教育里面四年级下学期的一节活动课。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让学生体验笑的感觉,了解笑的时候面部、身体等的生理表现。

  2、初步了解笑容背后的内涵。

  3、明白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笑容会对别人产生不同的效果。

  活动的重难点是:

  知道笑有很多种,了解笑容背后的内涵,明白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笑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活动过程呈现如下:

  (一)热身并揭题

  (二)初步感受笑

  (三)体味笑容

  (四)体验笑背后的内涵

  (五)活动感悟、反思

  (六)小结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四个信息整合点,轻松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以下我将会逐个介绍。

  一、幽默短片轻松引入课题

  传统的引入课堂手段有:复习引入、讲故事、播放音乐等等,但是这些手段对教师的要求高、而且不能从视、听、想等多角度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在课的引入阶段我播放一段幽默的.短片,非常简单地就让学生通过看短片,从听、视、说、想多角度,生动形象、直观地进入学习笑容的情境。

  二、不同的笑声音效切换引起学生注意

  就像刚才大家听到的幻灯切换声音一样,我在幻灯片的切换上也设置了一系列的音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知道笑也分许多种这个教学重点。

  三、数码照片呈现笑容教学的内容对比,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上课前、上课时分别抓拍照片,利用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放大、缩小等处理。

  看:在正式上课前,我抓拍下学生无表情的样子,在观看刚才的动画短片时,我又抓拍到学生笑的时候的样子,通过放大、缩小等信息技术软件处理,突出两幅图的不同,让学生轻松掌握教学目标:了解笑的时候面部、身体等的生理表现。

  在课堂中,我出示了预先准备好的两组照片的让学生进行对比,突出两种笑容内涵不同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了教学的重点:笑分许多种,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笑会对别人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网络投票交互功能反馈教学效果

  传统的师生投票式交互,举手、小组统计等等。比较费时,低效。

  最新网络投票式交互,利用局域网、广域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投票。优点:马上知道学生的选择,即时、迅速反馈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这四个整合点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笑一笑,十年少,最后在这里,我送给大家一个大笑脸,希望每位每天能拥有真挚的笑容,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4

  一、说教材与学生

  1.教材分析

  《走进新生活》节选自湖南省教科院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分册。它从学生的知、情、意、行来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而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走进新生活》又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篇,因此还要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热情与兴趣。

  2.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是独自一人,从落后的小学校到先进的示范性中学,从偏僻的瑶山深处到繁华的县城中心,又加上学习上的变化,绝大部分都出现了“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瑶族学生更是如此。

  二、说目标与方法

  1.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悉高一新生活是“新”在哪些方面,并找出“不适应”的原因及对策。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战胜新生活中的困难树立勇气,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走进”新生活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

  2.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研究探讨式教学、分组教学等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心理适应能力,根据螺旋递进式原则,这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模块,它们之间在逻辑上既相对独立,又保持连续和递进。同时三个模块在教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发展上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1.模块一:身临其境(感受新生活)(7分钟左右)

  (1)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展示“新生活”中的变化,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对将要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让学生讨论后补充还有哪些“新”的变化。

  在这个模块中,重点是多媒体素材的选取,一是在反应“新生活”的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二要使学生感觉到“新生活”与原来的生活反差很大,也就是对比要明显。

  2.模块二:刨根问底(探讨“不适应”的原因)(11分钟左右)

  “刨根”游戏步骤:

  (1)教师向学生展示事先做好的“纸板”,介绍其内容和操作方法。

  (2)挑选一至两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主持人,组织学生游戏。

  (3)要求学生讨论并补充其它原因。

  (4)教师根据“游戏”和“补充”总结“不适应”的原因。

  在这个模块中,织组好学生成败的基础,师生互动是成败的关键。

  3.模块三:各显神通(找出“不适应”的对策)(21分钟左右)

  活动一:“我也有对策”:

  (1)教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环境的.变化,学习的变化,气质、性格差异,心理准备的情况,家庭社会的压力)

  (2)请学生把“对策”写在“我也有对策”纸上。

  (3)教师收上后,边展示边讲解。

  活动二:高中阶段自我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和以往的经验,给自己的高中阶段做个设计,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发言和写在“自我设计”纸上相结合。

  在这个模块中,教师要准备了一些影视资料,当活动中出现“沉默”时,用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小结与课后拓展(1分钟左右)

  (1)小结,这堂课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堂课,目的是让大家树立战胜一切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以后还会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课后拓展,浏览学校网站,到学校论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坛提问并参与讨论。

  四、说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中的三个模块是否实现了当初的设计构想,反思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是否真正得到了实现,在加以修改后写成《走进新生活》教学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一、主题的选定

  我选择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去年我新接了一个班,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活泼、好动。但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品质不好,经常有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不会听讲,导致成绩不是很理想。我认为优异成绩的取得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所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并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之后,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学习要有好习惯》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堂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让学生从心理上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训练学生怎样养成学习好习惯,从而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使学生知道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分析自身已具备的好习惯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改掉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检查并评估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会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除了采用讲述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外,还重点采用了以下五种教学方法:故事法、谈话法、心理测试法、小品表演法、游戏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故事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开课前我首先找准了学生感兴趣的点,通过一个小故事,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辅导目标,我选择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因为随手捡起了一张废纸这个小小的卫生习惯而被录用,后来这个公司扬名天下,改名为福特公司。

  故事讲完后,提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现在知道为什么董事长会录用福特了吧?那就是因为福特拥有一个好习惯。你还知道在哪些方面应该有好习惯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学习要有好习惯。

  通过这个小故事,使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从而引出今天聊天的话题,学习要有好习惯。把学生带入一个聊天话家常的氛围。

  (二)学习习惯评估

  我与学生所聊的第一个话题是为什么学习要有好习惯?聊这一话题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谈话中明确“好习惯成就一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想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就必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每个人的身上必然都会或多或少的拥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们都会有哪些好习惯呢?接下来我就带领他们通过心理小测试的方式来盘点自己所拥有的好习惯。学生对心理小测试特别的感兴趣,他们实事求是地回答测试中的每一个问题,并且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认真地做出评估。评估后自然地进入到下一话题: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习惯?学生会根据自己盘点的结果,总结出自己都有哪些好习惯。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盘点了自身学习的好习惯,也使学生因为自己拥有这么多好的学习习惯而感到自豪,树立了自信心。

  (三)情境表演,自我体验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对学习要有好习惯的认识,仅仅是在认知层面上,接下来通过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哪种行为是对的表现。

  小品一:上课时,老师在上课,同学A开始做小动作,同学E则仍认真听,此后用手轻碰他,提醒不要做小动作了。

  小品二:下课时,作业本发下来,学生B胡乱翻一下,有错但没订正。同学C则叫他把作业订正好后,再去玩。

  小品三:周末,两人一起回家,学生D说:“我们去打游戏机怎么样”同桌E则说:“我要做作业。”学生D说:“家庭作业吗随便。”同桌E说:“不管什么作业都要认真做。”

  通过三个小品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小品表演后,让学生讨论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为什么?并且能够体验到这些坏习惯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三个小品展现的是孩子们平时生活中的事情,虽然事儿小,但从中反映出的却是他们平时的一些学习习惯,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孩子很喜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学生亲自表演的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要有好习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献计献策,助人自助

  通过上一环节中的小品表演,在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坏习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反思,那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没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呢,有哪些呢?继而思考:既然我们身上还存在着这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那你以后准备怎么做呢?也欢迎大家帮助他出出主意。

  在学生内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让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寻求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助人自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帮助。

  然后接着提问:好习惯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通过带领学生玩一个十指相握的游戏,使学生懂得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也不是一下就能养成的,我们应该不断约束自己,做到坚持再坚持,才能养成好的习惯。

  (五)发现身边的榜样

  小学生的意志心态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他们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好榜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往往要比语言更具说服力。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榜样,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在咱们班级中或者是我们的身边谁的好习惯最值得你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学习身边同学的好习惯。

  (六)教师心语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送给学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话: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希望通过威廉·詹姆士的这句话来激励学生能像福特一样养成学习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六、教学反思

  这节心理辅导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认为这节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本节课心理健康辅导课选题切合学生实际,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重难点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学生既意识到了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自觉性。又让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整个教学活动以活动性、趣味性为基本特色,充分体现了心理辅导课的相关原则,“小品表演”、“心理测试”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活动性”原则和“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场”的原则。不足之处是,整节课谈话的话题过多,没能做到引领学生就着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入地探究,课程显得有些浅显。

  但总的来说,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实现了通过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6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是xx考生,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健康快乐我做主》,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水平四体育与健康教材,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望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教学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增进学生的健康。

  二、教材分析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强心理健康,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又是体育课程标准领域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健康状态的影响,所以,本次课对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不喜欢单调枯燥的课堂。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求新颖,学生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

  四、目标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我将本次课学习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情绪调控的能力。

  五、重难点分析

  本次课的重点:体育对健康的影响;难点:怎样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身心健康。

  六、教法与学法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本次课我将通过语言导入法,情绪激励法、情境教学法,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法:本次课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下进行学习。通过教学让学生达到会学、乐学、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目的。

  七、教学程序

  1、师生问好,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教师)“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学生)。“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

  2、板书课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多媒体随机展示。

  交流信息,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课前收集关于体育锻炼与身

  3、心健康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让学生多渠道学习,体验学习的喜悦。

  4、讲解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首先讲解身体不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身体不健康对心理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六大疾病与精神压抑”的相关资料分析,进一步让学生明晰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5、讲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当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使机体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演示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对比不同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师生相互交流,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讲解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提问学生平时都参加哪些体育活动?(学生回答),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维,各抒己见,请优秀学生代表发言。针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归纳,多媒体继续展示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精彩镜头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带给的快乐,达到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

  7、智力游戏:走迷宫

  最后我以智力游戏“走迷宫”来强化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小组长领取我事先密封好的“运动是促进健康的通道”的学习任务卡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准备游戏。各小组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对最先完成的小组给予语言表扬之后学生畅谈游戏后的收获。

  8、最后师生在“幸福拍手歌”游戏下结束本课。

  八、教学特色

  本次课,我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相对固定,独立的课程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课题导入,知识的讲解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避免了机械传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力争做到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有所得,对新课程的探讨和尝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会与老师沟通》,根据我对本课内容的分析和逻辑结构的了解,我将从教材、学生、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学好本节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较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的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2)学法:学法与教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程序:

  1、设计情境,巧妙导入:我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志愿者教师徐本禹感人故事。引出课题《学会与老师沟通》

  2、设置活动,合作探究: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心灵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与老师交往中存在哪些烦恼与困惑?

  活动二:出谋划策;学生讨论:我们应如何解决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烦恼与困惑?

  活动三:角色扮演:学生讨论:与老师沟通的策略有哪些?

  活动四:模拟表演:学生练习:“空椅子技术”

  3、经验分享:学生就“我与老师的沟通经验”为题,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自己的方法心得,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由老师总结介绍一些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面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总结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负面影响,并让学生体验比较新颖的'心理学游戏和素质拓展活动:如放松训练、心有千千结、信任背摔等。

  5、教学总结: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作业的布置和教师的小结:

  (1)回顾本堂课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把与老师沟通的过程、结果及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老师沟通的要领,并评出最佳师生交往策略,共同分享。

  (2)教师结束语: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贴近现在高中生的生活,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命脉。并通过创设情境解决了师生间隙,使学生打开心灵之窗。课堂贯穿了素质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学生不可能因为一节课就达到完美的人格,但只要学生在未来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意识到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能起到及时给学生敲警钟的作用,我想我也就实现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七、教学心得:

  本节课落实了重点、难点,也较好地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但好的方法众多,因受课时限制,不能一一和学生分享,留下了一些遗憾。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阳光总在风雨后》,属于动机理论范畴。

  一、主题选定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从教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发现现代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以及学校疏于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小学生耐受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为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能够经受挫折,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二、目标解读:

  1、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它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关键在于怎样正确认识挫折。

  2、通过经典故事使学生懂得挫折也是人生可贵的财富.

  3、通过身边同学的事例,使学生知道战胜挫折需要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

  4、通过创设的情境介绍减轻心理压力,调节情绪的几种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和探讨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

  2、辨证地看待“挫折”,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运用一些恰当的方式方法疏通“挫折”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四、教学环节:

  (一)活动导入,拉近你我

  利用“开心词典”的活动方式,让孩子竞猜问题“猜猜他是谁?”,如遇到困难的问题,可以求助场内同学和场外老师。我选取了三个典型的人物:张海迪、桑兰和贝多芬,在提示语的设计上,我先给出他们在经受挫折前的经历,接着再给出他们遭受的重大挫折,最后是挫折过后取得的成绩。活动过后总结问题中的人物共有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学生们不难发现这三人都是在经历过挫折后依然凭借着坚强的毅力笑对人生,并切取得了更为瞩目的成绩。从而把“挫折”引入正题,让学生自由谈对挫折的认识。

  通过这个环节主要达到舒缓一下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感知上帮助学生形成初步对挫折初步了理解。

  (二)情感分享,吐露心声

  因为挫折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所以也是一个避讳的话题,为了让学生能勇敢地面对它,我先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同学们知道老师也曾有过挫折,但正确面对后,经过不断地自我暗示,克服了焦虑心理和不安的情绪。接着让同学们静下心来回忆一下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遇到过不少的挫折失败,在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失败是什么?当时你的心情怎样?把这些填写在“心灵絮语”这张问卷上,在问卷最后一项:当时你的心情怎样?这个问题设计中,我让学生可以用颜色来表示,也可以画一幅简单的画。因为有些时候的心境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清楚的,而颜色和绘画可以使一些心理活动用最直接形象地投射出来。

  通过这个环节,我想了解不同学生对挫折的感受能力、承受能力和应急能力,让学生也能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挫折在自己人生道路上产生的影响,找到存在的共同问题,寻求辅导的突破口。

  (三)测试调查,故事启迪

  当学生对挫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后,我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挫折体验测试,目的是想让学生辨证地看待挫折。

  (1)你是否认为挫折就意味失败?

  (2)当困难落到自己头上时,你往往会认为这是个锻炼的机会吗?

  (3)如果有令你很担心的事发生时,你通常都能安心学习吗?

  对于挫折大多数同学们希望越少越好,希望自己的人生如那些祝福语那样,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路上真的没有挫折,没有失败,又会怎样呢?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蝴蝶的故事,之后交流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该环节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在成长道路上都留下过挫折和失败的印记,通过测试让孩子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出现失败或挫折时,会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而蝴蝶蛹因为人为帮助反而失去飞翔能力的故事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不需老师多讲,学生的心有所动。

  (四)案例分析,交流方法

  学生对挫折有了正确的认识,积累和交流经验方法就成了以后面对挫折困境时的一剂良药。

  1、请大家观看一段根据同学真实经历拍的录象。

  讨论交流:主人公失败的原因、产生了什么样的不良情绪及帮主人公摆脱不良情绪,进而反思遭受到失败或挫折后,我们应该如何做?

  对于真实的案例,同学们作为第三者去看,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从案例中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而在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式去疏通挫折带来的危害。

  2、教师给学生看一份林肯失败档案记录(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再次生意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5岁当选州议员;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上美国总统),再去感悟名人禁受更大的挫折,靠自己的意志取得成功,让学生知道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最后在《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主题乐曲中教师做最后小结,让学生在意味深长中品味收获。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29

  一、教学理念

  “我就是我”这一课我是根据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告诉你,我最特别的地方》这一课,改编的第二课时。这一课主要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对自我有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心。旨在通过将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眼中的自己进行对比,矫正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是儿童能否积极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内在依据,是健康形成的基础。小学一二年级自我意识正在初步发展,因此我在该年龄段安排了这一节课,目的.是引导其了解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通过自己认知自己“最特别的地方”,获得和别人不同的自我评价感受,学会发现别人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链:

  本活动课我围绕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链:

  1、在活动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树立自信心,对自我有个初步的认识。

  2、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能盲目学习别人。

  3、学会发现别人的特点,与人友好的交往。

  三、教法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以活动性和体验行学习为主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有较强的感受,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学法:

  1、讨论交流法:在“神奇宝贝”游戏时让学生猜猜他是谁,为什么是他(她),要学生主动讨论,反馈交流,我尽量让学生去诉说。

  2、活动感悟法: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内心的体验性。本课教学贯穿在“神奇宝贝”、“涂画花瓣组成花束”、“诗歌表演”几个活动中。

  3、音乐调节法:音乐最能促动人的心弦,有时也往往能给人一种调试,适时利用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本课我利用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

  四、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注意活动性,从游戏“神奇宝贝”出发,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宝贝,非常神奇;进而举行涂涂画画,选择自己的花型,涂花色,并说清为什么选择这些花型涂上这种颜色,最后把美丽的花插入花瓶,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不同,都有各自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就组成了这个温暖的大集体;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心理诊断,针对教学实际,从儿童生活中捕捉教育敏感的信息,以“芳芳事例”进行拓展升华,明白该学的一定要学,不该学的千万别学;最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读读说说、唱唱跳跳,编编儿歌,来结束本课,得出“我就是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我。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30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们开发的课题是《走进记忆王国》,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学案、课件、拓展资源和作业设计5个方面对资源包进行说明。

  课标解读: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教材分析:

  《走进记忆的王国》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课。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记忆愿望,使学生初步掌握增强记忆的几种方法,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学情分析: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记住,对于一些学科概念知识等抽象的事物不容易记住。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从小了解科学记忆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准确掌握各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讲究记忆方法,掌握记忆方法。

  2、学生在交流与小组合作中,了解运用简单实用的记忆方法,体验巧记的乐趣。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记忆的良好习惯。

  其中引导学生学习记忆的规律,在学习中应用它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记忆的良好习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基于本目标,教学过程分以下四个方面:

  活动一:走近记忆大师,了解记忆常识

  课标中指出,在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应涵盖“了解常识”这一方面。所以,我设计了“走近记忆大师”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真实的事例,了解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并通过自我体验了解自己的记忆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记忆方法的兴趣。

  活动二:了解记忆方法,体验记忆诀窍

  对于记忆方法,孩子们并不是非常陌生,关键是要把这些方法提炼总结出来,并使之为己所用。我班有几位记忆达人,曾在校级“吉尼斯节”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让学生来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我挑选这些记忆达人分别交流了他们记忆知识的方法,这些记忆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所有学生接受,学生掌握得也很快,学生的'交流比老师一味的枯燥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们也学得兴趣盎然。接着我把课前通过问卷调查汇总起来的记忆难题,出示在课件当中,放手小组讨论,让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运用记忆方法来解决如:背记二十四节气及时间分布规律;快速记忆形近字;快速记忆吉祥物的名字等问题,学生们的交流踊跃且方法多样,小组内的交流不但给学生个人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记忆的好方法,学生更是从中体验到了掌握记忆方法的无限乐趣。

  活动三:深入记忆探究,分享记忆苦乐

  课标中指出,教学内容应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帮助。所以,我设计了“深入记忆探究,分享记忆苦乐”这一环节,通过大家一起帮助苦恼的小磊,潜移默化地解决了学生们普遍存在的记忆问题,而且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

  活动四:相关知识拓展,良好习惯导行

  在拓展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音,结合班级的实践设计了一个悬念:为什么平日有的同学明明课文背上来了,但经过一晚或一段时间之后却又忘记了呢?“背上来了却又忘记了”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学习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并不感到奇怪,但谁又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对学生非常地有吸引力,大家纷纷想知道原因所在,在这里,我并没有急于把原因告诉大家,而是通过讲叙宋代著名学者宋正之成才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背上来却又忘记”的原因是记忆不但与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也息息相关,同时我们介绍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著名的“遗忘曲线”,让学生明白重复记忆方法的重要。但我们的学习并没有止于此,根据记忆的遗忘规律,结合当前的学习实际,我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安排复习功课的时间更合理,学生在此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说学案:

  以贴近学生的口吻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设计了:记忆难题、记忆方法、记忆游戏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说课件:

  本课课件设计包含了三大特点:

  1、视频展现生活实例,有效激发学生对记忆方法的探究欲望。

  2、以文字、图片形式呈现了学生们平时的记忆难题,直观、内容丰富,紧贴学生生活,激起学生学习共鸣。

  3、以录音形式提供记忆问题学生的案例,给学生以神秘感,吸引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拓展资源:

  本堂课我准备了如下的拓展资料

  (一)文字资料: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记忆的方法

  3、百科名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视频资料:

  1、单词记忆达人视频片段

  2、古诗词记忆达人视频片段

  3、编字组词记忆达人视频片段

  4、记忆大师王峰视频片段

  上述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坚定了学生学习掌握记忆方法的决心,也必将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教育印象。

  四、说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突出本课重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我对《走进记忆的王国》课程资源包的解说到这里,欢迎各位评委及老师们批评指正。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31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选自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第一分册第18课。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动、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

  二、说教学内容

  本来在现行教材中,这节课的课题是《最近比较烦》,结合教学具体的实践、学生状况和我教完本课内容的教学反思,在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确定本课课题为《给情绪找个家》,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的自我调适,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心身健康。

  在此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教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给情绪找个家,做情绪的主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情绪的重要性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本课设计为五个板块,分别为:

  (一)情绪故事吧;

  (二)情绪图片吧;

  (三)情绪聊吧;

  (四)锦囊妙计;

  (五)教师小结

  2、过程:

  (一)情绪故事吧。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图片吧。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味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思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句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以上没列出来,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聊吧。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激怒情绪时:

  ①分析一下为什么发怒;

  ②分析一下发怒的后果;

  ③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④如何控制、调节激怒的情绪等。

  我这节的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

  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渲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

  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体味或书写渲泄法来调适;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物来渲泄。

  3、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在这里只列出一些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老师必须重在诱导和启发学生。或许,这个不足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想像空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其他的方法。

  (五)教师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①想一想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③我该怎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情绪是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情绪永远有个快乐老家,让自己的心理世界更多地呈现出一片晴空。

  六、教学心得

  本节课落实了重点、难点,也较好地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由于受课时限制,还留下一些遗憾。如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讲清楚不良情绪给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上带来了哪些危害,这样就可能会让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调适不良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03-24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04-1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记忆王国》说课稿03-19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通用9篇)04-27

心理健康说课稿范文06-09

小班教育说课稿07-10

心理健康说课稿(通用19篇)07-27

幼儿教育说课稿07-11

学前教育说课稿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