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报告

时间:2023-09-15 15:35:33 海洁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计算机实验报告(通用17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实验报告(通用17篇)

  计算机实验报告 1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三)Windows附件的使用

  1.计算器。打开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查看/科学型,

  2.画图。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椭圆/填充/选定

  3.清理磁盘。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选择磁盘,确定

  4.整理磁盘碎片。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

  五、实验结果。

  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和上机,我掌握了包括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让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认识。

  六、实验心得

  对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简单操作有了熟练地掌握,使我对计算机的运用充满好奇与热情,也为我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让计算机服务于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老师辛勤教导下,在我的努力学习下,我一定能够让计算机及其运用技术创造我们更好的明天。

  计算机实验报告 2

  一、实验目的

  熟悉应用PHOTOSHOP 在图形处理中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按照样张的样子把两张素材文件合并为一个图像文件。

  保存文件为.psd (不得合并图层)

  样张:

  素材:

  三、实验环境

  实验应用系统及软件:WINDOWNS XP和PHOTOSHOP

  硬件环境:

  四、实验步骤

  1、从桌面上启动PHOTOSHOP

  2、应用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打开”命令分别打开两个图形文件“城市风.JPG”和“云天.jpg”

  3、应用“图象”—>“旋转画布”—>“水平反转画布”对文件“云天.jpg”进行转换。

  4、使用方框工具选中中间图片,使用CTRL+j新建图层.

  5、选择新建图层,并选择“魔术棒工具”大致选出“城市风光.jpg”文件中的建筑轮廓,并配合使用SHIFT、ALT键完成精细的选择。

  6、使用“选择”菜单中的'“反选”命令选中建筑图片拖动到云天图片中。

  7、使用CTRL+T对图片进行自由变换使其符合云天图片大小。

  8、保存文件名为xin.psd

  五、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着重应用了PHOTOSHOP中的图片反转、图层的建立、图片中的扣图、图片的自由变换,基本达到了实验目标。

  六、总结

  实验过程中,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去除图片中的背景、经过请教摸索终于掌握了其应用方法。个人方面我觉得初次接触PHOTOSHOP很有收获。

  计算机实验报告 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性能及各自特点。

  2、学习双绞线、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和掌握网线制作工具,电缆测试仪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掌握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与实际使用。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的网线。

  三、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设备有5类双绞线,RJ-45头,细缆,BNC接头,T型头,端接器、同轴电缆、收发器、AUI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剥线钳、剪刀等。

  四、相关基本知识

  1、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

  2、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

  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等基础知识。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原理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有线通信大多采用铜芯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粗缆与细缆,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等。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成相关传输介质所需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网络设备进行传输。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信息传输格式,因此,它们也就具有不同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在组建局域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如覆盖范围、应用对象、性能要求、资金情况等)来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相关的网络连接设备等。

  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链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目前,计算机网络上用的双绞线有三类(最高传输率为10 Mbps)、五类线(最高传输率为10 0 Mbps)、超五类线和六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250 Mbps)、七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600 Mbps)。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

  (二)实验步骤

  1、首先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裁出计划需要使用到的双绞线长度。

  2、抽出外套层,可以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到剥线专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慢慢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然后剥掉外套层。

  3、排序,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标准将线排序。

  4、整理,排序后应尽量将线头拉直理平,然后用压线钳将多余的线头剪掉。

  5、插入水晶头,将排序后的双绞线线头插入部分插入到水晶头中,插入后用力压住双绞线,尽力的将双绞线头向水晶头中推,以保证线头充分的插入水晶头中。

  6、压线,经过上述步骤后,只要使用压线钳将线压紧即可。

  (三)回答思考题。

  1)双绞线、细缆、粗缆三种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点

  同轴线和双绞线的区别主要是网络拓扑不同,同轴电缆只能是总线型结构,而双绞线则是星型结构。三种介质传输的最大带宽不同,粗缆传输带宽最宽,其次,细缆,最宅的双绞线。不过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传输距离比细缆和粗缆长。

  2)A线序和B线序有何区别若不遵循上述标准,是否所做的网线不可用。

  两端的线序相同叫直通线,都遵循568B标准,不同类型设备之间连接使用直通线,如网卡到交换机,网卡到ADSL modem,交换机到路由器等;而一端为568B线序,一端为568A线序的为交叉线,即1-3、2-6调换,用于相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如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交换机与集线器连接等。

  不按上述标准,只要保持线序正确,就可以正常使用。

  计算机实验报告 4

  一、 实验名称:

  Cisco 系列路由器配置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Cisco 系列路由器操作系统软件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的应用;

  (2) 理解Cisco 系列路由器(5种)基本配置方法;

  (3) 掌握Cisco 系列路由器用户命令状态,特权命令状态,全局设置状态,局部设置状态,设置对话状态;

  (4) 掌握Cisco 系列路由器常用命令:任务命令,显示命令,拷贝命令,网络命令, 掌握Cisco 系列路由器相关(全局,局部…….)参数配置方法;

  三、 实验环境:

  Cisco 2600 Series Routers,模拟软件“RouterSim-CCNA2。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使用模拟软件“RouterSim-CCNA2”进行。

  路由器基本配置方法:一般来说,可以用5种方式来设置路由器,其中包括Console 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 AUX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相连;通过以太网上的TFTP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上的TELNET程序;通过以太网上的SNMP网管工作站。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上述第一种方式进行。

  (1)命令状态

  1)router>

  路由器处于普通用户命令状态。这时用户可以看到路由器的连接状态,访问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2)router#

  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enable路由器进入超级用户命令状态router#,这时不但可以执行所有的用户命令,还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3)router(config)#

  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现提示符router(config)#,此时路由器处于全局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

  4)router(config-if)#;router(config-line)#;router(config-router)#……

  路由器处于局部设置的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某个局部的参数。

  5)设置对话状态

  这是一台新路由器开机时自动进入的状态,在特权命令状态使用SETUP命令也可以进入此状态,这时可以通过对话方式对路由器进行设置。

  (2)常用命令

  1)改变状态命令

  进入特权命令状态 enable

  退出特权命令状态 disable

  进入设置对话状态 setup

  进入全局设置状态 config terminal

  退出全局设置状态 end

  进入端口设置状态 interface type slot/number

  进入子端口设状态 interface type numeber.subinterface[point-to-point|multipoint]

  进入线路设置状态 line type slot/number

  进入路由设置状态 outer protocol

  退出局部设置状态 exit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网络拓扑结构图如下

  2)用模拟软件“RouterSim-CCNA2”进行配置的部分配置过程

  对RouterA进行配置

  对RouterB进行配置

  3)路由表配置的部分过程

  RouterA的路由表配置

  RouterC的路由表配置

  五、 实验结果:

  从RouterA ping RouterB

  从HostA ping HostB

  从Host A1 ping Host B1

  从Host C ping Host B1

  从2621 ping RouterB

  六、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中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路由器、交换机、PC机连接图的设置中,路由器与路由器的连接时本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黑色的连线,但是因为前面端口及设置的.错误得到的是红色的连线。另外,PC机的IP配置是最容易的,但是在配置过程中应该仔细,稍稍一点粗心的错误便可能使得IP配置不成功。最后,最难的是路由器的配置。路由器的配置要严格按照思路步骤进行,分清楚普通模式,特权模式,区别如何进入全局模式与局部模式,以及在局部模式下配置s0端口与e0端口。大多数问题通过问老师和同学都得以解决,但是在配置模式下设置静态路由还是不清楚,还有一些命令也不太熟悉。

  计算机实验报告 5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

  Visual studio c++ 6.0集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目的:

  1、熟悉并学习使用C++程序编译平台VC++ 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实验环境: Visual C++ 6.0

  实验内容及过程:

  1、新建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1) 在Visual C++主窗口的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然后选择New(新建)命令.这时,展幕上出现一个New(新建)对话框,单击此对话框的上方的Files(文件)属性页,在列表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表示要建立新的C++源程序文件,然后在对话框右半部分的Location(目录)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存储路径.后点击OK 按钮后,回到Visual C++主窗口,且会在窗口的标题栏中显示出你所设定的文件名。后你可以看到光标在程序编辑窗口闪烁,表示程序编辑窗口已激活,可以输入编辑源程序了。

  (2) 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则将源程序保存在前面指定的文件中,方法是:在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并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Save(保存)命令。也可以用快捷键Ctrl+S 来保存文件。

  2、程序的编译:

  (1) 在编辑和保存了源文件以后,需要对该源文件进行编译。单击主菜单栏中的Build(编译),在其下菜单中选择Compile 命令

  (2) 在选择“编译”命令后,屏幕上出现一个对话框,内容是“This build command repuires

  (3) an active project workspace.Would you like to creat a default project workspace?”(此编译命令要求一个有效的项目工作区。你是否同意建立一个默认的项目工作区)。单击Yes(是)按钮,表示同意由系统建立默认的项目工作区,然后开始编译。也可以不用选择菜单的方法,而用Ctrl+F7 或小图标 来完成编译。

  (4) 在进行编译时,编译系统检查源程序中有无语法错误,然后在主窗口下部的调试信息窗口输出编译的信息,如果有错,就会指出错误的位置和性质

  3、程序的连接

  在得到目标程序后,就可以对程序进行连接了。此时应选择Build(构建)→Build命令,表示要求连接并建立一个可执行文件。在执行连接后,在调试输出窗口显示连接时的信息,说明没有发现错误,生成了一个可执行文件。

  4、程序的执行

  在得到可执行文件 后,就可以直接执行了。选择Build→!Execute test.exe(执行)命令。在选择“!Execute test.exe”命令后,即开始执行.exe文件。也可以不通过选择菜单命令,而且Ctrl+F5 来实现程序的执行。程序执行后,屏幕切换到输出结果的窗口,显示出运行结果,可以看到,在输出结果的窗口中的头几行是程序的输出结果,最后一行“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并非程序所指定的输出,而是Visual C++在输出完运行结果后由Visual V++6.0 系统自动加上的一行信息,通知用户“按任何一键以便继续”。当你按下任何一键后,输出窗口消失,回到Visual C++的主窗口,你可以继续对源程序进行修改补充或进行其他工作。

  如果已完成对一个程序的操作,不再对它进行其他处理,应当选择File(文件)→CloseWorkspace(关闭窗口)命令,以结束对该程序的操作。

  计算机实验报告 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并按指定路径、指定文件名保存文件。

  2、掌握文档中文字的快速输入并设置:文字的字号、字体、字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等格式。

  3、掌握文档中段落的分栏、首字下沉、底纹、边框、页眉页脚等的设置方法。

  4、掌握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及公式的方法、并设置其版式及图片文字说明。

  5、掌握规则、非规则表格的设计。

  6、掌握使用Word软件对论文、科技文章进行排版。

  7、掌握文档中页面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的设置。

  8、掌握分页、分节要点,按不同章节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

  8、掌握正文及三级标题的设置,并自动生成目录(或有修改后同步该目录)。

  10、掌握论文封面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单文档图文混排。

  2、长文档排版。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后者是各种程序和文件,用于指挥全系统按指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均指数字计算机,其运算处理的数据,是用离散数字量表示的。而模拟计算机运算处理的数据是用连续模拟量表示的。模拟机和数字机相比较,其速度快、与物理设备接口简单,但精度低、使用困难、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价格昂贵。故模拟机已趋淘汰,仅在要求响应速度快,但精度低的场合尚有应用。把二者优点巧妙结合而构成的混合型计算机,尚有一定的生命力。

  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机、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等;软件是计算机的运行程序和相应的文档。计算机系统具有接收和存储信息、按程序快速计算和判断并输出处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前者是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是电子计算机分数字和模拟两类。

  计算机实验报告 7

  实验题目:计算机的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计算机的拆卸和组装的过程,知道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以及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并掌握计算机拆卸和组装基础技能。

  二、试验环境

  硬件环境:硬件部件完备的计算机一台,维修工具若干。

  三、实验过程

  第一:用螺丝刀拧下机箱侧面板的螺丝拆开机箱。

  第二:把主板上的各种数据线和电源线拔掉(注意记住它们的位置)。

  第三:依次把主板上的内存、显卡、网卡、CPU风扇,CPU拆下。

  第四:把主板上的螺钉卸了,把主板拆下。

  第五:把硬盘,光驱,软驱拿下来。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时能够安全并有效的拆装计算机主机,能够迅速发现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并能记清各个部件的位置及拆卸顺序,实验很顺利。

  五、心得体会与建议

  通过这次的`计算机拆装实验,我基本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以前在家里只是把外壳打开吹一吹灰尘,而这次试验让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电脑机箱的内部结构,了解了机箱内部CPU,网卡,插槽,CPU风扇,数据线的各个位置,通过这次自己动手拆卸电脑。也让我明白“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当然,在这次拆机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拆机时去没有注意到网卡与中央处理下面有卡子。当把这些拆下来后去不认识他是什么部件。最后才逐渐明白过来。

  这次试验除了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锻炼了我实际动手能力,也是我认识了电脑的硬件、软件等方面的知识,当然我也深刻明白我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在装机时,有点小麻烦,总是感觉装的位置不对,线路理的也不顺。这方面需要加强啊。

  计算机实验报告 8

  一、实验目的

  考察学生综合应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

  1. Excel工作簿的建立、保存、打开;

  2.各类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工作表的各种基本操作;

  4.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

  5.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6.综合应用各种数据管理操作,如排序、筛选、汇总、统计等;

  7.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二、实验设备

  硬件:Pentium 4以上的微型计算机。软件:Windows XP、Excel 2020或以上的版本

  三、实验步骤

  1、打开“Excel综合实验格式.xls”文件,在“期末与总评成绩”与“平时成绩”工作表中拆分“姓名”一列,将准备好的.学生姓名复制粘贴上去。

  2、在两个工作表中分别拆分“平时成绩”一列,在“平时成绩”工作表中,点击单元格E2,输入公式:=C2*40%+D2*60%,再往下拉至单元格E22,计算出平时成绩。再通过外部引用方式把平时成绩复制到“期末与总评成绩”工作表中的平时成绩一列。

  3、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拆分“总评”一列,点击单元格F3,输入公式:=D3*30%+E3*70%,往下拉至F22,计算出总评成绩。

  4、拆分“绩点”一列,点击单元格G3,输入公式:=IF(F3=60,1,IF(F3>60,1+(F3-60)*0.1,0)),往下拉至G22,计算出各个学生的绩点。

  5、拆分“奖学金等级”一列,单击单元格H3,输入公式:=IF(G3>=4,"一等",IF(G3>=3.5,"二等",IF(G3>=3,"三等","无"))),往下拉至H22,计算出奖学金等级。

  6、拆分“名次”一列,单击单元格I3,输入排名函数:=RANK(F3,$F$3:$F$22),往下拉至I22,计算出名次排名。

  7、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总评”一行,选择“格式”→“条件格式”,选择“单元格数值”和“小于”,在第三个方框中输入60,再单击“格式”,选择“加粗”,“红色”字体,将总评不及格的分数用红色加粗字体标示。

  8、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A24:K26的区域中输入总评分数区间数据,合并好相应单元格,单击B26,输入公式:=DCOUNT($A$2:$I$22,,B$24:C$25),向右拉至K26,统计出各分数区间的人数。

  9、将统计出来的各分数区间人数输入“考试成绩统计表”中,单击单元格H30,输入公式:=AVERAGE(F3:F22),计算出平均分;单击I30,输入公式:=(B30+C30+D30+E30)/20,计算出合格率;单击B31,输入公式:=B30/$G$30*100%,拉至F31,计算出各区间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A29:F30的区域,单击“制图”图标,选择“饼图”,在“图标选项”中,标题输入“考试成绩人数统计图”,数据标志勾上“类别名称”和“值”,单击确定,再调整图表大小和位置。

  11、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的A40:C43区域中输入相应数据,选择“数据”→“筛选”→“高级筛选”,选中“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列表区域”选择为A2:I22,“条件区域”选择为A40:C43,“复制到”选择为A45。单击“确定”按钮。

  12、适当调整“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各数据的大小和位置,使之能在一张A4纸上打印出来。

  13、在“期末与总评”和“平时成绩”工作表中分别选择“视图”→“页眉与页脚”,自定义页眉和页脚分别为“12新闻1班蔡晓童”和“第1/2页,共2页”。

  14、最后对工作表进行适当的格式化设置。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页所示。

  五、实验分析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要熟练地运用好Excel这个软件,必须多多练习,在掌握好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多上机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同时在函数的输入过程中要注意绝对地址、相对地址和混合地址的不同应用场合。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输入。

  计算机实验报告 9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次实验的要求是通过自学VB语言编写一个两人对弈的象棋游戏,程序编写思路清晰且能运行。实验旨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开发一个完整程序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上机动手能力。

  2.实验内容:

  1.编程前的准备:网上查找一些合适的棋盘和棋子,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已备实验所需。网上下载一个单机象棋小游戏,熟悉游戏的界面以及游戏的规则 ,初步形成编程的流程图。网上查找一些用VB编好的象棋游戏的源代码作为参照,了解编程的过程和一些编程技巧。

  2.编程时的注意事项:插入图片时要规范,所有棋子的大小以及位置都要一致,上下左右都要对齐,这样在写程序代码时处理数据更方便。棋子的位置在编写程序中很重要,所以处理图片时记录所有棋子的位置以备编写程序所需,且棋子的位置最好数据简单无小数点,这样误差更小,程序运行更不容易出错。开始编的时候功能不需太繁琐,先编成一个可以运行可以判输赢的初步程序,再继续加功能是可行的好办法,这样在检查程序出错的问题所在时更方便。

  3.编程后的补充:认真对照实验要求的功能,分析出程序还未达到的功能,添加功能,形成一个符合要求的象棋游戏,完善程序。

  3.软件概要设计说明,功能模块及流程和工作原理:

  象棋游戏主要是注重游戏规则,每个棋子有自己游戏规则,比如马走日字,相(象)走田字等,编程的重点也是约束各个棋子的下棋规则。本软件通过坐标形式来限制棋子的规则。坐标的确定方式是棋子离棋盘最上方和最左方的长度,即top和left来确定各个棋子的坐标,坐标形成一个二维数组,来规范各个棋子的行动范围。本软件设计的另一重点是判胜利方,有三个判定方法,一个就是黑方的将或红方的帅被吃,另一个是黑方除将外的子全被吃或红方除帅外的子全被吃,最后一个是利用时钟判定,哪方的累计思考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则判输。本软件一个可取之处是设计简单,容易理解,没有复杂的算法。通过直接的方式规定游戏规则,通过直接的.方式判别优胜方,虽然处理数据的过程繁琐,但功能算齐全,程序运行时不容易出错。

  功能模块: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选中棋子,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移动棋子。可以吃子,可以求和,可以弃权,可以重新游戏。

  流程:按游戏中的开始,开始对局游戏,在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或走成和棋为止。

  工作原理:游戏的界面过程就类似与一张坐标纸,每个棋子就像坐标纸上相应的点,通过限制每个点的活动范围来构成每个棋子的游戏规则。游戏的执行过程类似于坐标的重新定位以及运算。

  4.软件详细设计、关键技术与难点、测试数据

  软件详细设计:

  1.将准备好的棋盘以image方式插入,将准备好的棋子以数组方式插入,数组从棋盘左上到棋盘右下方依次为0至89。初始化时要摆放旗子的位置以image方式插入相应棋子的图片,不需摆放棋子的位置也以image方式插入图片,插入的图片为空。这样这个棋盘上的各个位置棋子都可达。插入图片时,要注意各个图片在棋盘上的规范性,每张图片的height和width属性应该相同,且对应棋子的坐标要规范,top和left属性也要相对应。将棋盘上的位置处理完后,还要处理被吃棋子的位置,被吃棋子最多为双方都只剩下黑将和红帅。所以被吃棋子对多有30个,这30个图片定义为棋子的数组中,标号为90至119,这些图片也是以image方式插入图片,插入的图片为空。

  2.插入时钟控制信号,黑方插入Timer1,红方插入Timer2。整个Form1的界面设计完成。

  3.开始Form1的代码编写,开始棋子位置初始化,被吃棋子位置初始化,根据各个棋子的坐标来控制各个棋子的位置,时钟控制信号初始化。当点击游戏界面的菜单栏的开始时,也进行所有的初始化。

  4.通过控制坐标规定各个棋子的游戏规则。将所有类型的棋子的坐标限制都列出来,通过语句来规范棋子的下棋规则。棋子的下棋规则规范后,再规定哪些子属于红方,哪些子属于黑方,当红方的子碰到黑方的子,或是黑方的子碰到红方的子则属于吃子,如果黑方碰到黑方或是红方碰到红方则不能走。

  5.判定优胜方,在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或走成和棋为止。判定优胜方有3种方法,一种就是黑方的将或红方的帅被吃,另一种是黑方除将外的子全被吃或红方除帅外的子全被吃,最后一种是利用时钟判定,哪方的累计思考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则判输。

  6.象棋的基本功能完善后,对照试验的要求完善附加功能。

  关键技术与难点:关键技术是通过二维数组完成整个程序的控制,棋子通过一维数组来控制每种棋子的下棋规则,通过时钟控制来作为另一种判优胜的条件。难点是设计擂台赛,自学VB的过程中,没有关注擂台赛的设计过程,所以设计擂台赛时不能想到一个可行的办法记录最高分。

  测试数据:各个棋子由top和left构成的坐标,以及各个快捷键。

  5.软件使用说明:

  按run键或F2键开始游戏,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

  选择棋子:

  1.键盘操作:用方向键←、→、↓、↑移动光标,Enter键选中棋子。

  2.鼠标操作:移动鼠标,按鼠标左键,选中棋子。

  移动棋子:

  1.键盘操作:用方向键←、→、↓、↑移动光标,Enter键选落子。空格键:放弃。

  2.鼠标操作:鼠标左键按下时移动鼠标,放开鼠标左键击落子,右键放弃。

  落子后,检测:如果不符合游戏走子规则,则重新操作。否则,棋子落定,并按游戏规则吃子。

  6.实习的收获、心得、问题、困难和建议:

  这次的实习上课时间很少,上课学到的东西也少,可是课外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同学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自觉的人很早就已经把实验完成了,不自觉的人硬是等到最后一周开始拼命编程,我觉得两者都有利弊,而我就属于折中的。我并没有开始就兴趣盎然地开始编,我这个人实践能力不是很强,经常实验前都会把书好好啃一遍,啃完觉得差不多才会开始编程,因为这样我就吃过不少苦头。就拿这次实验来说,象棋的编程思想并不复杂,只是数据处理很繁琐,我把书看过一遍后并没有立马就想出利用坐标top和left的属性来编写程序,这个想法是经别人提醒才恍然大悟的,所以我比别人晚很久才开始思路清晰起来,后面就等到最后一周才开始编,所以程序编得有些仓促,很多功能还不够完善,书上学得东西也没有用到实践当中,多浪费了时间在课本上,只剩下少许的时间来实践,编出来的程序可想而知毛病很多,比别人的程序也没有多大差别和优势,所以有点感觉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不过通过这次实习能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还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这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实践并不一定需要太充足的理论,但是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虽然这些话很多人会认为不太正确,但是对我还是挺适用的,很多东西都是因人而异的。

  这次的认识实习目的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也很明确,但我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刚拿到实验题目,就被象棋那两个字给吓到了,感觉平时下象棋的时候感觉都挺困难的,更别说是编程序了,象棋很多规则都感觉很难控制,以至于刚开始就走进了一个误区,妄想通过像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那样通过太直观的方式编好程序,可是又想不出用什么样的语句来控制,所以纠结了很久才从误区中走出。还有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开始摆放棋子是没有太注意top和left的值,虽然每个棋子都放入相应的位置,且对齐地很规范,但是每个棋子的top和left的属性值都含有多个小数点,象棋处理数据的过程本来就很复杂,这样小数点一多,处理起来就更复杂,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定位各个棋子,又重新将各个棋子的top和left属性记录下来,这个工程挺浩大的,浪费了我很多时间,也浪费了我很多精力,所以硬是休息了两天才开始继续完成程序的编写。所以干很多事情都要前后照应,在开始就要想好各个重要的因素,免得做无用功。

  这次的实习用VB语言实施,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因为VB简单,可以让我们在短短的3周熟悉并且学以致用,虽然VB的可用度不高,但是重要的不是掌握好这门语言,主要的是熟悉实验的整个流程,了解软件开发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本次实验我觉得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上课时间都安排在第一周,第一周往往很多人都还没做好准备,待到准备充足后,自然课程也已经结束,所以上课时间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建议将上课时间押后至第二周或第三周,上课时间不要太拥挤,不要一个礼拜就将所有的课程匆匆结束,这样没有效果反而让学生更懒散。其实我认为学习的另一个弊端是实验的难易程度不同,造成很多同学不认真也可以编出好程序,很多同学因为程序难很认真也编不出可以运行的程序,所以建议老师实习过程以更小的小组为单位实施,小组可以3到5个人,每组的编写游戏可以再大型点,每个小组组员自己分配任务,这样实习过程不枯燥,还可以体现团队的力量,实验中的收获也就会更多。

  计算机实验报告 1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

  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

  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

  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

  三、实验检查内容

  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

  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

  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

  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

  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

  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

  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

  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计算机实验报告 11

  实验人:

  学号:

  实验时间:

  一. 阅读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相关方面的书、资料

  1、拆电脑的视频:《如何拆电脑》、《电脑原理与cpu拆装》、《电脑原理与电源拆装》等相关视频。

  2、下载《计算机拆装》、《电脑主机的拆装》。

  3、搜集了一些电脑结构图。

  二. 通过阅读上述书籍和资料后对《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实践项目中内容的认识。

  1. 计算机的结构构成和功能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

  (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内存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硬盘:存储数据和程序(如文件等),断电后信息不丢失,存取速度快,容量大。

  显卡:全称显示接口卡,显卡的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

  软驱:存储小容量的数据和程序。容量小(有5.25"的1.2MB,3.5"的1.44MB),存取速度慢。软驱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软驱使用专用的FDD接口,而外置软驱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使用USB接口。

  光驱:放光盘用,读取光盘数据,存储容量大,价格低,携带方便。

  2. 计算机的拆装

  工具:尖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

  拆卸部件操作步骤:

  (1)先清洁手,并放掉手上的静电。

  (2)断开电源,拔掉电源线,键盘线等。

  (3)用螺丝刀卸下主机背面的螺丝(卸下的螺丝放在一个不容易丢失的地方,如,抽屉),打开侧盖。

  (4)卸下显卡上的螺丝,拔下PCI插槽上的显卡。

  (5)拔下与主机连接的IDE数据线,拔下与硬盘连接的数据线,拔下硬盘上的电源线,卸下硬盘上的固定螺丝,卸下硬盘。

  (6)同样卸下光驱上的数据线,卸下光驱。

  (7)拔下主板电源线。

  (8)打开内存条两边的卡口,取下内存条。

  (9)拔掉软驱上的数据线,卸下固定螺丝,取下软驱。

  (10)卸下电源上的螺丝,拆下电源。机箱拆卸完毕。

  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操作步骤:按照拆卸机箱的反顺序来安装,(注意内存条的方向注意不要插反了),如若不能轻松的插入不要用力使劲插,要先看好插孔的方向或者孔的位置,安装完毕后不要急于把机箱装上,应该先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什么遗漏或者错误,确定无误后,插上电源和显示屏插头启动主机,如若CPU的风扇不能转动或者有警报声或者显示屏不能显示立即拔掉电源再次检查,如若没有问题拔掉电源将机箱外壳安装完毕。

  3. 组装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主板

  内存:32M*64 DDR RME340H28C5T-266 256M

  显卡:TNT2 M64 32MB SDR AGP VGA

  软驱:JU-256A907PC

  光驱:CCD-48*6D

  硬盘:3HR2ZA6

  电源:交220/4v/50hz DPS-250SB A

  三. 预习后的心得体会和还存在的问题

  1、只是看了下视频,没有亲自实践,还有很多不是很清楚,不过,经过亲自拆装后,让我对主机及其内部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

  2、或许只是粗略认识,有很多深度的东西还存在疑问。

  计算机实验报告 1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4、打字速度/分钟

  5、查看C区总容量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计算机实验报告 13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使用这些命令能检测常见网络故障

  2. 理解各命令的含义,并能解释其显示内容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1. 运行 Windows 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netstat、nbtstat、arp、route、 net、tracert

  2. 利用子网掩码、实现子网的划分

  3. 了解 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手段

  该实验通过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来了解网络的状况、性能,并对一些网络协议能 更好的理解。下面介绍一下实验中用到的网络命令:

  1. ipconfig 命令

  该命令显示IP 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命令可以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名、DNS 服务器、节点类型等相关信息。

  2. ping 命令

  该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状况。

  3. netstat 命令

  该命令用于检验网络连接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nbtstat 命令

  该命令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的统计数据,显示协议统计情况 以及当前TCP/IP 的连接所使用NETBIOS 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 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名字列表。

  5. arp 命令

  使用ARP 命令,你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 地址对,使用这种方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减少网络上的信息量。

  6. route 命令

  ROUTE 命令用于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7. net 命令

  net 命令是WIN 系列里面最有用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 命令。

  8. tracert 命令

  Tracert 使用很简单,只需要在tracert 后面跟一个IP 地址或URL,tracert 会在进 行相应的域名转换的。Tracert 一般用来检测故障的位置,可以用tracert IP 在哪个

  环节上出了问题。

  四、实验步骤

  1. 执行 ipconfig,获取计算机网络参数。

  2. 执行 ping,测试到其它计算机的连通性。

  3. 执行 netstat,查看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执行 nbtstat,查看使用NBT 的协议统计信息,以及当前使用NBT 的TCP/IP 连接。

  5. 执行 arp,查看当前记录的IP 地址与MAC 地址映射。

  6. 执行 route,查看计算机路由信息。

  7. 执行 net,查看域列表、计算机列表、共享资源列表等信息。

  8. 执行 tracert,查看到达某网络结点的路径信息。

  9. 设置计算机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

  计算机实验报告 1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2、使学生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二、实验环境配置

  RJ-45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三、实验原理

  1、双绞线(TP:TwistedPair)

  a)也称双扭线,是最常见的一种传输介质。

  b)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线组成。

  2、为什么两根线要扭在一块?

  c)当传输差分信号时,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因此可以程度上降低信号干扰。

  3、双绞线的分类

  d)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ldedTP)距离很短时,传输率可达100Mbps~155Mbps。

  e)屏蔽双绞线(STP:ShildedTP)铅包裹,减小辐射。100米内传输速率可达155Mbps。

  4、UTP优缺点

  f)缺点:对电波干扰敏感性较大,电气性较差。

  g)优点:直径小,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价格便宜。

  4、双绞线导线色彩编码白蓝、蓝白橙、橙白绿、绿白棕、棕

  5、双绞线的连接方法:直通线缆水晶头两端都采用T568A标准或T568B标准。交叉线缆一端采用T568A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B标准应用场合

  四、实验过程(步骤)

  直通UTP线缆的制做交叉UTP线缆的制做网线的连通性的测试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利用压线钳剪线口剪出相应长度的网线。

  第二步、剥掉双绞线的灰色保护层。将线头放入剥线专用的'道口,稍微用力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

  第三步,把4个线对的八条细导线逐一解开、理顺、扯直,然后按照规定的标准排列线序。

  第四步、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口把理齐的线缆顶端剪整齐(1.5cm)。

  第五步、把整理好的线缆插入水晶头。

  第六步、把水晶头插入压线钳的8P槽内压线。

  第七步、利用网线测试仪进行测试

  主测试仪:1-2-3-4-5-6-7-8-G

  远程测试仪:1-2-3-4-5-6-7-8-G(直通线)

  远程测试仪:3-6-1-4-5-2-7-8-G(交叉线)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2、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六、实验心得

  在利用压线钳剪线口剪出相应长度的网线时要注意方向,钳口要和线口垂直。

  剥掉双绞线的灰色保护层时要小心剥掉,以免破损了内部的铜线。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时,要轻轻的转到一周,这样效果更好。

  把整理好的线缆插入水晶头时,要保持好位置。

  计算机实验报告 15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理解各部件的功能,了解微型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

  3.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内部部件的连接和装机步骤

  4.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装技巧。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种类和发展情况;

  2、掌握计算机主要器件、外部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3、知道如何选购计算机的主要器件和外部设备;

  4、根据了解的知识,动手实践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系统;

  5、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调试、维护方法。

  三、实验步骤

  (一)计算机主要器件及外部设备

  1、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微处理器、主板、内存、外存储器、输入系统设备、显示系统设备、机箱与电源。

  2、计算机的结构构成和功能

  ⑴主板:主板是一块方形的电路板,在其上面分布着众多电子元件和各种设备的插槽等。

  ⑵主板的插座:主板上的插座主要是指主板上的CPU 插座和电源插座。

  ⑶主板的插槽

  ⑷主板的芯片组:主板的芯片组是整个主板的核心,主板上各个部件的运行都是通过主板芯片组来控制的。

  ⑸CPU:CPU 由控制器和运算器这两个主要部件组成。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控制器的指挥控制下,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协同工作,构成了一台完整的用计算机。运算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实现数据加工处理等功能的部件,它接受控制器的命令,负责完成对操作数据的加工处理任务,其核心部件是算术逻辑单元。

  ⑹内存:内存主要由内存颗粒、PCB 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内存的作用是和CPU 进行数据交换的,用于直接提供CPU 要处理的数据,同时内存容量有限,它需要不断的从外存调入当前操作需要的数据以备CPU 使用。

  3.计算机的拆装

  工具︰螺丝刀

  ⑴ 拆卸部件操作步骤: 关闭电源,用螺丝刀拆下螺丝,拆卸机箱。观察主机各部件的连接线(电源和信号线),各部件的固定位置和方式(固定点、螺钉类型),并登记。拆除电源和信号线、板卡、内存、硬盘和软驱。(不要拆除CPU、风扇、主板)

  ⑵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操作步骤:

  ①安装内存:先掰开主板上内存插槽两边的把手,把内存条上的缺口对齐主板内存插槽缺口,垂直压下内存,插槽两侧的固定夹自动跳起夹紧内存并发出“咔”的一声,此时内存已被锁紧。

  ②安装硬盘:首先把硬盘用螺丝固定在机箱上。接下来插上电源线,并在硬盘上联上数据线,把数据线的另一端和主板接口连接。

  ③安装光驱:安装方法同硬盘。数据线的尾部端口和主板的光驱接口连接,数据线的1 线对准接口的第一脚。将电源的小四孔插头插入光驱的电源插头。

  ④安装显卡:将显卡对准主板上的插槽插下,用螺丝把显卡固定在机箱上。

  ⑤安装声卡:找到一个插槽,将声卡的接口朝机箱后部,插入插槽,将声卡固定在机箱上。

  ⑥连接机箱内部连线

  ⑧连接主板电源线

  ⑨整理内部连线

  4.组装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CPU :Celeron TM 7331128166 11.7V,QO49A275-0935 SL4P7

  内存 ﹕ Ram axel 32M×64 DDR RME340H28C5T-266 256M

  PC2100-2533

  硬盘 :Seagate Model ST 360021A 60Gbytes +5v 0.85A~+12v 0.75A

  显卡 :Grdering-code_pv-t02A-BRIB V9.5 W02103 TNI2 M64 32MB SDRFAGP VGA

  软驱:Panasonic Model No.ju-256A907PC RED.M

  光驱:CD-ROM DRIVE MODEL D-48×6D DC==5V 1.0A DC==12V 1.5A

  四、实验小结

  1.计算机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缺一不可。

  2.拆计算机时必须先拔除电源线,不然会对计算机内部组件造成一定影响。

  3.计算机数据线的孔数不同,对应不同的接口。

  计算机实验报告 16

  一、实验目的

  熟悉应用PHOTOSHOP 在图形处理中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按照样张的样子把两张素材文件合并为一个图像文件。

  保存文件为.psd (不得合并图层)

  样张:

  素材:

  三、实验环境

  实验应用系统及软件:WINDOWNS XP和PHOTOSHOP

  硬件环境:

  四、实验步骤

  1、从桌面上启动PHOTOSHOP

  2、应用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打开”命令分别打开两个图形文件“城市风.JPG”和“云天.jpg”

  3、应用“图象”—>“旋转画布”—>“水平反转画布”对文件“云天.jpg”进行转换。

  4、使用方框工具选中中间图片,使用CTRL+j新建图层.

  5、选择新建图层,并选择“魔术棒工具”大致选出“城市风光.jpg”文件中的建筑轮廓,并配合使用SHIFT、ALT键完成精细的选择。

  6、使用“选择”菜单中的“反选”命令选中建筑图片拖动到云天图片中。

  7、使用CTRL+T对图片进行自由变换使其符合云天图片大小。

  8、保存文件名为xin.psd

  五、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着重应用了PHOTOSHOP中的图片反转、图层的建立、图片中的扣图、图片的自由变换,基本达到了实验目标。

  六、总结

  实验过程中,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去除图片中的背景、经过请教摸索终于掌握了其应用方法。个人方面我觉得初次接触PHOTOSHOP很有收获。

  计算机实验报告 17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

  2、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3、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

  4、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

  1、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2、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3、添加/删除程序。

  4、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5、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

  三、实验检查内容

  1、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

  2、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

  3、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

  4、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

  5、查找本机CPU的频率

  6、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

  7、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

  8、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计算机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计算机实验报告08-20

【推荐】计算机实验报告02-04

计算机的实验报告范文04-29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11-04

计算机导论实验报告11-19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01-26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12-07

计算机拆卸实习实验报告03-22

计算机实验报告(15篇)11-08

计算机实验报告(精选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