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黄河流域的试题

时间:2021-06-12 13:19:01 试题 我要投稿

世界地理关于黄河流域的试题

  世界地理关于黄河流域的试题

世界地理关于黄河流域的试题

  【—世界地理关于黄河流域的试题】,黄河流域在世界地理中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农作物盛产地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 , (山脉)。

  (2)黄河流域被誉为我国的“能源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常规能源分别为 , ,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3)下列旅游景点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是

  a.麦积山石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敦煌莫高窟

  (4)举例说明图中斜线所示地形区地质作用的具体表现。

  (5)简要分析首钢搬迁至曹妃甸的主要原因。

  (6)对比湟水谷地和河套平原的农业特色、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主要农作物类型以及农业发展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总结:黄河流域是世界发源地之一,现在正面临着威胁,我们应好好保护它。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之地球自转

  【—之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

  1.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

  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按地球自转速度折合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初一地理知识点之印度文化

  【—初一地理之印度文化】,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化

  印度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北部定居的移民浪潮为始。很可能在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在以后的一千年间雅利安人遍布整个印度,创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语文献,如《梵经》、《吠陀经》、《奥义书》和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印度泰姬陵印度到处是无数历史纪念碑。 一些保存佛祖舍利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铜匾和石碑散布在整个次大陆。玛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爱罗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东西南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筑风格的雄伟的庙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庄园、德里的壮丽红堡、历史纪念碑、壮观的法特普尔西克里王宫、宏伟美丽的泰姬陵等。

  印度城镇还有穷人,还有贫民窟。但随着印度的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印度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GDP增长率仅次于中国。

  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 初二。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漂亮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教育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全国现有350所综合性大学,著名的有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加尔各答大学、马德拉斯大学、巴拉蒂尔大学等。

  2007年相关数据显示,印度人口识字率达到75%,但成年人的文盲仍高达3亿,居世界之首。印正在全国600个行政区中的589个推广扫盲计划,力争在“十一五”结束时识字率达到85%。2008—2009年,印6岁至14岁儿童入学率接近100%,但全国平均小学辍学率高达31%。

  总结: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三大宗教的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大全

  【——总结】接着上面章节的内容,下面的小编通过详细整合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地理之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想要巩固的同学们可以过来看看。

  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

  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

  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初中地理。

  上面整合的是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的小编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了吧。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地理知识就来关注。

  地理学科“先学后教──驿站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近年来,我校一直倡导实践“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以我以学校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地理学科省重点科研课题《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为牵引,结合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和教学特点,向45分钟要效率,经过两年的 “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摸索、不断前进,形成了自己教学模式的雏形:地理学科先学后教──“驿站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教──驿站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

  “先学后教──驿站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我们蜚克图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以演绎为手段、以参观为形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用。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基本架构为:明确目标、学有方向──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训练提升、形成能力。它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然而,它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很难深入拓展教材内容,而地理教学的时效性又特别强,鉴于此,我做了适当的修改。“以演绎为手段”即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多次进行角色转换,如教师当记者、助教等,学生当老师、宣传员、小记者、新闻发言人、规划局长等,交流演绎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参观为形式”是整堂课环节设计为站点式,如基础加油站、问题现场会、知识拓展厅等。这些地理名词,既体现了地理特点,又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由浅入深,还实现了教师导引,学生不散的目的,形成“形散神不散”的学习氛围。

  二、 “先学后教──驿站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下面我结合《世界的人口》一课谈谈“先学后教──驿站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1)情境──导入

  用《复活节岛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带着神秘感、好奇心进入今天的地理课堂。

  (2)自学──辨析

  课堂开始先发给学生创优导学案,让学生完成学案,这里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

  (3)演绎──交流

  学案完成后进行以下环节:基础加油站、问题现场会。

  在基础加油站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讲,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当小老师,来演绎自学所得,例如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来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圈指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地区并用小老师的语气提问,在这种生生活动中突出了本节课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的特点,突破了难点1: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有效落实了课标中的第一点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问题现场会环节,我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探究案,这里学生的气氛很活跃,甚至有的小组在进行小型的辩论会,我再趁热打铁召开问题现场会,教师当记者,让同学们当新闻发言人,回答我的问题,之后我出示了一些最新的,有说服力的人口问题例证,例如(2012年11月08日腾讯网)菲律宾在过去几十年间,这里的人口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穷人在墓碑之间安营扎寨,贫穷和拥挤造就如此奇特的活人和死人的生存组合,在这里,经常是这边婴儿在降生,那边有人被埋葬。这些例证让学生深刻体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这样利用角色的转变,和这种师生之间的活动突出本节课重点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突破本节难点2:人口问题及对策,有效落实了课标中的第二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同时,笔者认为,地理教学也不应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因此我还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金都好山水避暑后花园──阿城》时我还设计了兴趣拓展厅、做主未来秀等。这里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师教)、学生演绎(生教)等方式,师生之间不断转变角色,这样,有如教师带领学生做客、游览不同站点,学生自主角色演绎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最佳教学效果。

  (4)迁移──深化

  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下,布置课下活动任务,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5)巩固──竞技

  视课堂时间而定,采取竞技的方式,反馈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6)总结──升华

  选取适当形式,总结结束全课,力求发人深省、扣人心弦、留有余音。

  三、“先学后教──驿站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

  不流于形式,运用地理材料综合地进行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变得丰满而具有趣味性。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地理、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都是有益的。体现了地理课程的性质,同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初中学习方法,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存在弊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摸索和完善,力求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初一非洲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下学期大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知识提要: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接下来的内容是详细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知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居民集中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掠夺,该地大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众多。加上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干湿两季分明,农业生产落后,居民经常忍饥挨饿。

  4、非洲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A索马里半岛 B刚果河 C刚果盆地

  D埃塞俄比亚高原 E马达加斯加岛

  F几内亚湾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东非高原 附近有东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初一地理下学期知识点大全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要领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讯息尽在哦。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荆江

  【—八年级地理之荆江】,荆江之水实际上全要靠荆江大堤挡住。分洪只是不得已的保全大局的措施。

  荆江大堤是江汉的屏障,座落在长江中游北岸,从江陵县枣林岗起,至监利城南止,全长182公里,是长江堤防中最险要的堤段。江陵古城和沙市就在大堤旁边。荆江大堤的溃口纪录,据记载,从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至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352年里,共有24次,平均15年一次。当时,一次洪灾三年者。难以恢复。当地民谣说:“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在荆江大堤上,南岸有所谓“荆江四口” 分流,即虎渡河口、调弦口、藕池口。松滋口向洞庭湖分流;但是,荆江北岸要比南岸低5~7米,甚至连荆江枯水位时也高于北岸地面,如沙市在大水时期,江面的船只似乎在楼房上走过。而且,堤脚迎流顶冲而造成的崩岸相当危险。所以,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1998年8月以后,长江水位居高不下,荆江大堤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随时有溃堤崩垸的危险。截止8月15日,湖北省累计排除险情3984 处,全省有210多万人昼夜巡查,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总结:荆江北岸是江汉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由于荆江河道弯曲,洪水宣泄不畅,故极易溃堤成灾,有&ldquo 初中生物;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世界地理黄河流域的试题】相关文章:

世界地理模拟试题06-12

关于世界地理的试题06-11

世界地理选择试题精选06-11

世界地理试题精选05-10

世界地理试题大全04-30

关于世界地理试题06-12

关于世界地理中日照的试题06-11

高中世界地理测试题06-12

世界地理关于北半球的试题及答案06-11